金山慈護宮

時間:20151013201385

地點:金山慈護宮(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街16)

交通方式:可於國光客運臺北西站搭乘往金山青年活動中心路線,經基隆、萬里至金山站下車,車程約一個半小時,下車後直行中山路遇民生路右轉即可抵達,路程約三分鐘。

金山慈護宮簡介】引自金山慈護宮網站
金包里慈護宮俗稱「金包里媽祖廟」前清本境先民,早期渡台墾荒之時;並奉請「金面媽祖」隨駕;鎮守本境護佑群黎;地方仕紳集資建廟奉祀;成為本境信仰中心;本廟尊崇為「開基金面大媽」。清嘉慶年間,有尊媽祖漂流海上擱淺於野柳海岸岩洞,今尊稱為「媽祖洞」被當地漁民發現,遂近立舍奉祀。金面媽祖大顯神威;神蹟屢現;守護漁船平安渡厄;尊崇「航海守護神」之印證;漁民欲於海邊建廟;經媽祖顯化指示;立廟於金包里街。適逢先賢黃士進捐獻廟地、山林土地;鄉仕群起籌募緣金創建廟基;嘉慶十四年廟殿竣成命名(天后宮) 奉請本宮「開基金面大媽」與野柳迎回媽祖神尊同時入火安座奉祀;並稱作「金面二媽」;爾後媽祖聖德昭彰香火鼎盛,遂更名《慈護宮》;以引顯媽祖「慈恩浩瀚,護佑眾生」。

同治六年十一月淡北大地震,廟宇倒塌,至同治十二年重建告竣始見規模。光緒二十七年增建前殿、東西廡及整修後殿,結合金包里堡全堡力量;下庄(今石門鄉東部)負擔左廡;中庄(今金山鄉) 負擔前殿;頂庄(今萬里鄉)
負擔右廡。民國二十四年,金山庄役場發起募建;修建為閩南式宮殿;六十五年兩廡修建為鐘鼓樓,民國七十年十月成立法人體制「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北縣金包里慈護宮」;民國七十六年興建聖母大樓。環觀慈護宮整體建築;氣勢磅礡、富麗堂皇;堪為北海岸地區最莊嚴的宗教禮神聖地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金山古稱金包里,原為平埔凱達格蘭族的居住地,其稱之為Kippare(意謂豐收),漢人入墾後依其語音稱之為「金包里」,以盛產硫磺而見於史書紀錄。漢人移墾金包里的紀錄甚早,根據連橫的《臺灣通史》紀載,在康熙年間即有原籍府城,後移居半線的楊志申,憑藉其雄厚的資產派人前往開墾。另根據乾隆六年(1741) 福建分巡臺灣道劉良璧所撰之《重修福建臺灣府志》〈雜記(祥異、叢談、外島附)/叢談〉載:「金包里,是淡水小社;亦產硫.人性差巧,知會計,社人不能欺.」由此可見直到乾隆初年,金包里居民依然是以凱達格蘭族為大宗。

到了乾嘉年間,一波波的移民潮湧入臺灣,這些已有開墾基礎的地區自然成為爭奪之處。道光九年(1829)
姚瑩所撰之《東槎紀略》〈卷二〉就記載,到了嘉慶七年(1802)來自中國的彰、泉、粵三族群合力將原為凱達格蘭族人所居住的北海岸地區占為己有,其中彰籍人士得金包里,自此金包里成為漢人開墾的主要區域,這也為建廟提供了歷史基礎。

有關金包里天后宮的文獻紀錄,最早見於同治十年(1871),陳培桂所編纂的《淡水廳志》〈典禮志
‧祠祀〉當中,內容提到:「天后宮,……一在金包裏街,嘉慶十四年黃天進等建,旋燬;吳以賴等捐建.……」文獻記載的黃天進和慈護宮沿革的黃士進名字並不相同,看來應該是筆誤,不過建廟時間為嘉慶十四年(1809)則是一致的,再加上《東槎紀略》對當時移民背景的描述,是故慈護宮創建於嘉慶十四年這點是可信的,因此該廟距今已有兩百餘年的廟史,堪稱北部老資歷的媽祖廟之一。

※外觀格局※
慈護宮就在金山老街旁,正對著金山分局,從外觀就可感覺是一座頗具歷史古建築。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整座廟宇建築群分為三川殿、鐘鼓樓、正殿以及兩側護龍,保留傳統大廟格局。立面由三川殿與鐘鼓樓構成,三川殿屋脊採「升庵假四垂」形式,刻意將中港屋頂升高並與小港斷開,營造中港屋簷突出於兩側的視覺。從三川殿垂脊牌頭處設有一方水車堵連接鐘鼓雙樓,此等設計較為罕見。廟埕上方搭設遮雨棚架,隔絕了欣賞屋簷裝飾的視線,甚為可惜。再前方則成了停車場域,多少也破壞了廟宇的雄偉外觀。
金山慈護宮

※三川殿簷上※
正脊脊背為雙龍護三仙剪粘裝飾,三仙為中央手持如意的福神天官、右側懷抱稚兒的祿神以及左側手拄拐杖,捧著壽桃的壽仙,這三位是傳統裝飾最常見的神仙組合,象徵著祈求「財、子、壽」這三種世人最期盼得到的想望。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下方西施縫安著獅、象、豹、虎四獸,是陸地上最為兇猛的四種野獸,立於簷上有威嚇邪祟的作用。
金山慈護宮
除了四獸剪粘,正中央安著一只花籃,籃中置放著盛開的牡丹象徵富貴,兩側還有鳳梨和蓮霧這兩種水果,鳳梨取諧音為「旺來」,蓮霧的諧音則是「連有」,「旺來連有」,多麼討喜的口彩啊!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在西施縫兩側,燕尾脊下方的印斗則作龍首剪粘,此為龍生九子之「嘲風」;「龍生九子不成龍」是中國流傳已久的古老傳說,其組成份子以及形象眾說紛紜,僅能以其所出現的場合大致判斷。根據明朝李東陽所撰的《懷麓堂集》,「嘲風」平生好險,立於屋頂上作遠望,有震懾妖魔的能力。再觀正脊脊堵則以淋燙陶俑演繹著《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橋段─「古城會」。《演義》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的情節中,劉關張三兄弟因受曹軍攻擊而四處奔散,留在曹營的關羽得知義兄人在袁紹處,於是護送甘糜兩夫人前往尋親。一路受曹軍守關將領阻攔,關羽連斬數將最後來到古城外,沒想到佔住古城的就是義弟張飛,不過張飛誤以為關羽已投降曹操,甚至還替曹操殺了敵將顏良,所以堅不開城門讓關羽入城。此時恰巧曹將蔡陽追擊而來,關羽為表心跡轉身對敵,而張飛則是在城樓上擂鼓助陣,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就此展開。
金山慈護宮
畫面中站在城樓上作擂鼓狀的虯髯彪漢便是張飛,而在城門外縱馬廝殺的便是關羽和蔡陽,不過另一頭出現了另一位少將就令人點匪夷所思了,按古城會的故事情節並無少將出現。廟宇裝飾常以三國故事為題材,除了因為膾炙人口,其傳達忠孝節義的情節也是傳統信仰的中心價值。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在正脊的下方則是四隻松鼠咬著葡萄等瓜果齊聚而來;松鼠是一種分布範圍極廣的動物,除了大洋洲和南極,全球各地區都看得到牠們的蹤跡。雌松鼠平均一年可生產三胎,每胎約為四至六隻,生產力驚人。而葡萄的果實一串多顆,也是多子的象徵。松鼠和葡萄搭配在一起,就是祈求多子多孫的吉祥含意。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四道垂脊歸帶前方的牌頭均有武齣戲碼,只可惜均為淋燙模組,這類的陶俑廣泛見於近代修建之廟宇簷上,往往有主題不明,人物關聯性不足,甚至是情節錯置等缺點,徒留裝飾功能,­少了教化之效了。在慈護宮正面落水的四組牌頭中,耀中勉強可判讀出的是中港虎爿的「薛丁山戰樊梨花」以及小港虎爿的「薛仁貴救駕」。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為民間所杜撰,故事描述初唐大將薛仁貴之子薛丁山,在奉命征討寒江關時對上梨山老母之徒樊梨花。照片中兩位主角正進行一場馬上較勁,一旁竇一虎等人為薛丁山助戰,然最終還是梨花移山倒海更勝一籌,兩人不打不相識,歷經了兩次休妻,最後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金山慈護宮
「薛仁貴救駕」的故事見於小說《薛仁貴征東》第四十二回「雪花鬃飛跳養軍山 應夢臣得救真命主」;御駕親征高句麗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幸馬陷沙灘,追趕而來的番將蓋蘇文趁機要脅太宗寫下投降血書。於此同時,在養軍山擔任火頭軍的薛仁貴,眼見平時負責照料的雲花鬃馬不知何故躁動不安,仁貴心忖此馬定是不甘連日隱遁,是故整束裝備,提起長戟,躍上馬鞍奔馳而出。不料雲花鬃似有靈性,一路狂奔不肯停歇,直到一處涯岸。只聞有人呼喊相救,仔細一聽方知喊救者乃大唐天子,雲花鬃馬載著薛仁貴一躍而下,順利擊退蓋蘇文,得救駕第一功。照片中頭戴沖天翅龍冠,騎乘白馬的李世民正陷泥沙之中,面臨番將蓋蘇文的逼殺,薛仁貴駕著雲花鬃馬手持方天戟及時救駕而來,化解了一場危難,也讓李世民找到他的「應夢賢臣」。
金山慈護宮
要欣賞垂脊牌頭,虎邊過水門上的剪黏反而比三川殿更有可看性,留待後文再作介紹。在三川殿連接鐘鼓樓的水車堵上有一連串的交趾作品,被壓克力包覆其中而不易欣賞。水車堵上各有一尊乘龍將軍像,分持旗、球、戟、罄,象徵著「祈求吉慶」。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兩側鐘鼓樓的裝飾較之三川殿簷上之精細度實乃有過之而無不及,樓頂站立著媽祖駕前將軍:千里眼、順風耳,居高臨下,威風凜凜護佑眾生。而各層屋簷的燕尾處最是引人注意,第一層為飛鳳展翅,雕工精細的鳳凰尾巴,在陽光透射的剪影之中更顯精緻。第二層為飛龍昇天,龍首朝上與鳳首相向,展現出龍鳳各領風騷之感。
金山慈護宮
第三層則是龍魚吐藻,藻上還有仙鶴停留,同樣也展現了細膩的雕工。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三川殿※
走入三川殿,加裝的遮雨棚不僅造成了光線幽暗,棚架更是遮蓋了三川殿的許多構件,讓人無法好好欣賞,例如兩側墀頭處的石獅子,以及吊筒豎材的小天使等,著實可惜。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就在三川殿封簷板的下方有幾座豎材木雕裝飾,作品雖顯斑駁,但人物個個威武抖擻,展現十足的戲劇張力。
金山慈護宮
人物分列上下兩層,下層明顯可看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紅孩兒等人物,上層則可判斷是伽藍、韋馱、托塔天王、惠岸、哪吒等角色,這番光景正是演繹著《西遊記》當中的第四十二回「大聖慇懃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話說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經,不料途中遭遇紅孩兒所迷惑,唐僧被捉,孫悟空與豬八戒為救師父冒險前往「號山枯松澗火雲洞」要人。雙方一言不和,紅孩兒掄起火尖槍直刺孫行者,這廂亦以如意金箍棒回敬,雙方你來我往不分上下。最後紅孩兒祭出焰火罩住火雲洞,悟空二人不得其門而入只好退下,師兄弟三人討論一番,決定前往東海央請敖廣龍王相助,豈料齊聚四海龍王之水仍舊撲滅不了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反而越澆越旺。最後想起可求助於南海觀世音菩薩,於是孫悟空駕著觔斗雲往南海而去。普陀山上,觀世音菩薩聽聞孫悟空轉述,亦知紅孩兒與南海有緣,於是派出座下弟子惠岸行者(木叉),前往南天門向托塔天王李靖借取天罡刀。天王喚哪吒將三十六把天罡刀遞與兄長木叉,惠岸隨即與孫悟空逕往火雲洞降妖。菩薩先以天罡刀逼得紅孩兒俯首稱服,豈料收刀後再次反悔,掄槍朝菩薩刺去,只見觀世音不慌不忙,拋出「金箍兒」往紅孩兒身上一套,口中神咒吟誦,疼得紅孩兒直討饒,丟了槍,雙手合十,總算真心服了菩薩法力,隨之回到南海修行,成了觀世音的左脅侍,唐僧也才脫離此番劫難。在慈護宮三川殿簷下的豎材,上層為天界眾神祇,左右兩側分立伽藍、韋馱兩護法,外側再列南天門李靖、哪吒兩父子,正中央的構件脫落遺失,研判原本應當立有觀世音菩薩雕像。下層除了有唐僧四人,另加一手持著拂塵,一手拿著天罡刀的惠岸行者,以及手中掄著火尖槍的紅孩兒,由十一位角色不同的肢體動作,共同在三川殿簷下這個信眾第一眼看見的場域,演繹出精彩絕倫的觀音大士收紅孩兒故事。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除了正中央以西遊故事為題材的豎材木雕,看樑上還刻著其他花鳥圖案,例如喜鵲嬉戲於梅花欉間是謂「喜上眉梢」。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此外,更有多幅以二十四孝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例如齧指痛心、為親負米、扼虎救親、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為母埋兒…等。「齧指痛心」的主角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以事親至孝為世人所稱頌。年少時家境貧困,因此需要常常上山去打柴貼補家用。有一回家裡來了訪客,不巧曾參上山去了,曾母不知所措,於是咬破自己的手指。人在異地的曾參忽感心疼,感知家裡的母親正在呼喚他,於是揹著柴薪連忙返回家中。回家後見到母親急忙跪地詢問,方知母親是為了喚他返家而出此下策,於是遵循母意對客人以禮相待。照片中可見揹著柴薪的曾參,正因家中的母親手指疼痛而憂心著。
金山慈護宮
「為親負米」是另一位孔門十哲的故事,主角正是侍奉孔子最久的仲由,字子路,或稱季路,年少時家境貧困,自己往往只能採集附近的野菜充饑,但為了讓父母溫飽,寧願不辭辛勞前往百里外的異地去揹米回來。父母雙亡後,子路輾轉做了大官,在宴席之間常常感嘆已經無法再揹米奉養雙親,為孔子所讚揚。照片中清晰可見子路正揹著米袋回到家中,主題明確,意旨鮮明。
金山慈護宮
「扼虎救親」是晉代孝子楊香的故事,據說在他十四歲那一年,有一次和父親到田間去割稻,不料父親竟然被竄出的猛虎撲倒,手無寸鐵的楊香奮不顧身,赤手空拳用盡全力與虎搏鬥,終將猛虎打跑救回父親,成為流傳後世的一段佳話。照片中的老虎看起來一點都不兇猛,反倒有些可愛。
金山慈護宮
「哭竹生筍」是晉代孟宗的故事。少年時就已經喪父的孟宗,一直都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母親年老時身體孱弱,醫生交代用鮮竹筍熬湯調養身體,然而時值寒冬,放眼一片冰天雪地,無計可施的孟宗靠著竹子哭了起來。突然之間,地面冰層突然碎裂,隨後迸出了數枝嫩筍,原來是孟宗的一片孝心感動了神靈,於是施法幫助。孟宗看見這番場景喜出望外,摘了筍回家去奉養母親,成就了一樁美事。照片右手邊跪在地上採筍的便是主角孟宗,另一頭則是施法的仙人,傳達了孝感動天,天佑善人的信仰。
金山慈護宮
「臥冰求鯉」是晉代王祥的故事,王祥的生母早逝,繼母雖然對他並不好,但他仍舊盡心的侍奉雙親。有一年的隆冬,繼母染病臥倒在床,表示想要吃新鮮的鯉魚,於是王祥跑到結凍的河流,解開衣服趴負在冰層上,想要以體溫融化寒冰以順利捕捉鯉魚,沒想到冰層竟然自動裂開,隨後跳出了兩條活跳跳的鯉魚,讓王祥順利帶回家中供養母親。這張照片和前一張「哭竹生筍」相同,除了主角外都有另一位施法的仙人,因為他們的孝心感動了仙人,因此能破冰得願。
金山慈護宮
「為母埋兒」的主角是漢代的郭巨,家境貧困,和妻子一同奉養年邁的母親以及一名三歲的幼兒。沒想到兒子在一次的嬉戲時不慎溺斃,夫婦倆深怕疼愛孫子的母親無法受此打擊,於是商議將兒子偷偷地埋了。就在郭巨掘地時忽然天降霹靂,不僅將郭巨的兒子給震醒了,還在地上劈出了一道裂痕,洞中更見黃金一釜,並指明是要給孝子郭巨的,一家人就因為這天賜的鴻運,生活得到大幅的改善。照片中可見手裡拿著鋤頭的郭巨,以及身旁抱著幼兒的婦人,另一頭還有展開雙手彷彿正施展的法術的仙人。
金山慈護宮
二十四孝的故事如今看來雖然過於荒誕,不過其中心所要傳達的教孝思想,仍然是值得我們深切效法,時時奉為圭臬的。此外,也傳達了只要心存善念神靈自然會庇佑賜福,這種善有善報的觀念一向是傳統文化裡最重要的信仰。

進入三川殿下,中港門上方兩側的員光鏤刻著細緻的木雕作品,題材分別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與「群英會蔣幹中計」。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情節中,迫於情勢冒險渡江和親的劉備,在東吳渡過了一段平生初嚐的逍遙生活,和孫小妹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將大業拋諸腦後,而這正是中了周瑜下懷,想以此麻痺劉備,屆時便可不費吹灰奪回荊州。劉備的隨將趙雲眼見主公玩物喪志,於是打開了行前軍師孔明所交代的第二封錦囊,依計向劉備誆言曹操舉兵犯荊州,催促主公即刻返回坐鎮迎敵。劉備連忙央求孫小妹協助脫身離開東吳,而孫小妹也願意與劉備離去,於是一行人便連夜趕往江邊。孫權發現後,急忙派出蔣欽、周泰快馬追趕,必要時甚至連孫小妹一同斬殺。卻說劉備這頭,趙雲領著主公、主母一路奔馳,來到江邊竟被周瑜所派之徐盛、丁奉攔下,所幸孫小妹親自出面嚇退二人。等到領孫權之令的蔣欽、周泰趕到時,劉備一行人已經趕到劉郎浦,搭著孔明早已安排好的水船往荊州駛去。不死心的周瑜率著黃蓋、韓當駕船追趕,於是孔明令全隊棄船登岸,改採步行,但周瑜這一頭卻是滿船水軍,只有為首者配有坐騎,追趕的速度受到拖延,再加上孔明早已安排關羽埋伏,最後周瑜一行人只能狼狽地逃回船上,眼睜睜看著劉備帶著孫小妹安然無恙的踏上返回荊州的路。不僅如此,耳邊還傳來陣陣喊聲:「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原來是孔明刻意令眾將士齊聲吶喊,藉以氣煞周瑜也。這場膾炙人口的三國戲碼,透過羅貫中的巧妙安排讓情節扣人心弦。照片中亦可窺見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戲,在正中央,騎馬領著乘車的夫人急忙奔逃的劉備,慌張的向著後方探頭,擔心後方的追兵趕上,馬前則有將軍趙雲護衛著。後頭奉孫權之命的蔣欽、丁奉,掄起長矛展現出貫徹主公格殺令的霹靂手段。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就在追兵即將趕上之際,前頭緩緩駛來的渡船,船上可見手持羽扇頭戴綸巾的諸葛孔明,早就好整以暇地準備接濟主公回荊州了,一場危機四伏的兩國外交戰,在孔明的巧計之下圓滿落幕。
金山慈護宮
虎爿員光的這一幅是《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的「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幹中計」;話說曹操挾十萬大軍揮軍南下,想要掃平盤踞在長江下游的孫吳勢力,進一步完成其一統天下的大業。曹操這邊派出周瑜的老友蔣幹渡江去充當說客,周瑜早就心裡有譜,心生反間一計,明著殷勤的款待蔣幹,在東吳的軍帳內大宴將士,稱之「群英會」,還刻意讓蔣幹看見了軍機。但實際上卻早就安排好一切,假冒魏將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來信乞求叛降,順勢讓蔣幹看見,把錯誤的訊息帶回魏營,導致曹操在盛怒之下斬殺了全營之中對水師作戰最為熟悉的兩人,周瑜反間一計使得巧妙,借此拔除了魏營中的兩根芒刺。照片中可見頭插雙翎,意氣風發的周瑜政大開「群英會」,蔣幹是座上賓,與會者還有魯肅。宴會氣氛融洽,賓主盡歡,然而實際上卻是各懷鬼胎,這一幕勾心鬥角全看在另一頭前來東吳當幕賓的孔明眼中。諸葛亮心中雖是瞭然,但卻也不說破,靜靜的看著這場由周瑜主導的大戲悄然成形。

金山慈護宮


視線來到三川殿中港上方內側的斗栱上,這裡和正面相同也有幾件豎材作品,精緻的人物雕刻正演繹著《三國演義》的另一個橋段「三英戰呂布」,是劉關張三兄弟於天下諸侯面前初試啼聲的一場重要戰役。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在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節故事中,曹操矯詔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丞相董卓,十七鎮大軍齊聚,推袁紹為盟主。長沙太守孫堅自願打前鋒,領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將一同往汜水關去,豈料督糧官袁紹之弟袁術竟不發給糧草,導致孫堅一時軍心不安,董卓座下大將華雄趁機夜襲,孫軍四散,為首者孫堅只得與祖茂一路衝出重圍。祖茂提議替戴孫堅頭上赤幘,華雄軍只認赤幘追趕,祖茂成了眾矢之的,最後不敵華雄軍眾,戰死於山林之間。聯軍受此打擊而士氣低迷,華雄還在軍寨外,以長竿挑著孫太守的赤幘大罵搦戰,聯軍一連派出俞涉、潘鳳等人應戰,結果均不出五回合便被華雄所斬。正當眾人一陣苦惱提不出應敵對策時,公孫瓚帳下列出一人,此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鐘」正是關羽關雲長。起初袁紹瞧不起關羽只有馬弓手的身分而大聲喝斥,是曹操見關羽儀表不凡讚生推薦,關羽自己也誇下豪語,以生命擔保斬殺華雄。臨行前曹操溫酒為之送行,不消片刻,關羽便順利提著華雄首級回寨覆命,此時那杯餞行酒依然溫熱。董卓見折了華雄,於是親領二十萬大軍往虎牢關前進,分撥五萬防守汜水關,又撥三萬著呂布於關前紮寨。呂布乃董卓麾下第一猛將,八路諸侯上陣也敗不了他,公孫瓚與之對戰也落得潰逃,呂布縱馬追趕,此時張飛掄丈八蛇矛殺出,雙方你來我往,酣戰五十回合。關羽見義弟久不能取亦拍馬入戰,戰況依舊膠著。眼見雙方僵持,劉備也掣著雙股劍加入戰局,一時之間形成劉關張三英圍戰呂布的態勢。最後呂布見情勢不妙,縱馬返回關內,三人追至關下不可進才退回大寨,眾路諸侯齊聲相賀。斗栱上的豎材人物可見這段故事裡頭的幾位重要人物,正中央兩位是三國演義當中著墨甚深的當世猛將,右手邊手持方天化戟,頭插沖天雙翎,英姿颯爽的便是呂布。左手邊手按美髯,持著青龍偃月大刀的則是關羽。另外還有拿著長竿,揮舞著頭巾挑釁的華雄、身著丞相官袍,瞠目觀看戰局的董卓、手持大刀,虯髯粗獷的張飛、揮舞著手中雙股劍,加入戰局的劉備,一場精采絕倫的「三英戰呂布」,透過主角人物串起前因後果,傳達給觀者精采絕倫的一場視覺想像。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三川殿上層構材多以木雕為主,下層則是石雕裝飾。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正門楹聯題為「慈恩沾奕世統梯航來悅服,護法被蒼生偕長幼切欽瞻」。上聯「奕世」之意為累世、歷代,「梯航」為梯山航海之略,比喻歷經千辛萬苦,跋山涉水。下聯「」自作動詞用,音同「妾」,為貼近之意。整副楹聯的意思是媽祖的慈惠遍傳歷代,信徒就算是千里跋涉來參拜也心甘情願;媽祖護佑眾生,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歡親近瞻仰,內容充分表達了臺灣人對媽祖婆的崇敬之心。
金山慈護宮
兩側門扇的身堵為四方包八方的鏤雕裝飾,四個角落刻有蝙蝠,取其「福」字諧音。中央有一對夔龍團繞圓形石雕,龍爿刻著南極仙翁、仙鶴與松樹,虎爿虎邊則是背著花籃的麻姑、仙鹿與竹子。仙翁與麻姑代表著男女壽仙,松、鶴亦有長壽的象徵,而竹、鹿則是諧音「得祿」,是壽、祿皆得的一對討喜石雕。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腰堵部分為花鳥石雕,喜鵲棲於盛開的梅花枝幹上,象徵「喜上眉梢」。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另一頭蒼鷹與盛開的茶花象徵「英雄奪錦」,兩幅都是帶著美好寓意的裝飾作品。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裙堵一對麒麟回望,是常見的裙堵題材。

中港門口矗立著一對石獅子,造型看來雖屬近代作品,但無他處那般漆上白線的庸俗感,只保留石材原有的線條紋路,因此看來頗為高雅。龍爿雄獅腳繫綬帶球,球音同「求」,綬帶則有官祿的象徵,兩者合併正是祈求功名亨通。虎爿雌獅同樣踩著球,另外身旁還多了一頭幼獅,有祈求子嗣繁衍的寓意。雌雄各司其職,陰陽調和,是社會安定發展的原動力。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龍虎兩爿小港雖無中港那般雕飾,不過仍各有楹聯一副,分別是「慈雲法雨沛下恩膏沾金里,護國庇民欽崇祀典仰湄洲」與「慈眾人猶一人聖功昭宇宙,護弟子若赤子母德配乾坤」。龍爿楹聯落款「○○○年丙子重脩」,刻意抹去年代的作法廣泛見於老廟,緣於光復後,國民政府下令去除一切日治痕跡,因此這些刻在時尚以及匾額上的,無法除去的日治紀年,最後都被刻意的塗抹去除,這副楹聯的落款便是一例。兩副楹聯皆以「慈護」二字為首,虎爿所云的「慈眾人猶一人」,意味著媽祖的慈愛不會因為眾生的廣博而有稍減,祂對每個人的關懷都是深切的,照顧祂的信徒就好像母親在保護新生兒那般的呵護備至。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再觀兩側對照壁堵,由上至下分別為水車堵、身堵、裙堵與櫃台腳,再以封柱楹聯劃分為內外兩部分。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外側身堵為祈求吉慶堵,歷經歲月洗鍊,將軍的大旗與金戟都已經斷裂,只留下威風的姿勢供人欣賞,從石像人物細膩的表情可以想見工匠技藝之高超。
金山慈護宮
下方則有浮雕夔龍,龍身線條也隨著歲月而顯得斑駁。底層櫃台腳下則是刻著葫蘆與牛角印;葫蘆開口向外,彷彿昭示著納進十方福。
金山慈護宮
印章則是權勢的象徵,掌握權勢就如同掌握富貴。
金山慈護宮
龍爿內側水車堵雕塑題材為「曹操潼關遇馬超」,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鬚棄袍」;赤壁戰後曹操一心想重振聲勢,打算再度起兵南下攻打孫權。孫權派遣魯肅往荊州與劉備協商共同應敵,而孔明卻是使出「趕虎驅狼」之計,引與曹操有殺父之仇的馬超興兵進犯,讓曹操無暇揮兵南下。馬超在父親舊識西涼太守韓遂的支持下舉兵攻打長安,不出數日西涼兵隨即攻破城池,郡守鍾繇退往潼關,急書回報請求中央支援。援兵將領曹洪禁不起馬超連日罵戰,將曹操臨行前所叮囑的不可出兵應戰,須堅守等待援兵到來的告誡拋諸腦後,逕自出關應敵,最後不敵馬超而失了潼關。等到曹操引大軍前來欲收復潼關時,竟也不敵西涼軍的驃悍而大敗,曹操狼狽而逃,被緊緊追趕的馬超逼得割鬚、斷袍,企圖混淆敵人耳目,最後在大將曹洪的拚死相救下才得以倖免,逃至渭河北岸整軍待發。照片中可見高舉雙手驚慌失措的曹操縱馬奔逃,不時回望後頭的馬超是否已追上,所幸曹洪即時來救,擋下緊追不捨的馬超,解曹操此回之死厄。
金山慈護宮
下方身堵是由駿馬、鳳凰和牡丹共同組成的「馬上富貴」。
金山慈護宮
裙堵則為「蒼龍教子」題材,一般廟宇的照壁身堵,較常看見龍虎雙對,但金山慈護宮的龍虎雙壁卻是安排在裙堵。蒼龍驕子的組成通常是一長一幼兩條龍,成龍騰空吐水佈雨,幼龍則是在海潮之中昂首仰望,似是正在接受指導學習司水之能。
金山慈護宮
虎爿水車堵是「劉備返荊州」,這則故事的情節已在員光那頭介紹過。
金山慈護宮
身堵是由麒麟、牡丹與鳳凰所構成的「三王獻瑞」,由這三種在動物、植物以及禽類中稱王的代表,傳達富貴吉祥的意象。
金山慈護宮
裙堵是「舐犢情深」,由一長一幼兩隻虎所組成,和龍爿相同的傳達世代相承的意象。《周易》〈乾〉云「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事物之間交互感應,世間秩序由聖人依天道制定,而萬物相循之,一片太平之象。
金山慈護宮
兩側封柱楹聯刻著「慈愛於心如雨露,護持沿海奠金山」,表達了媽祖慈悲愛民的心,就像是天降甘霖那般的溫潤柔和;護佑著整座北海岸,也在金山建立廟宇基礎。下方浮雕瓶插牡丹,牡丹表富貴,花瓶立於案上取諧音「平安」,因此兩者合在一起就成了「富貴平安」這討喜的象徵。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前拜殿※
走進廟內便進入了前拜殿的場域,挑高的屋頂並沒有常見的藻井,而是簡單的三瓜兩通撐起壽樑。
金山慈護宮
四面通樑上懸掛多方牌匾,多為民國之後所立。中軸最上方為「恩及航海」,為「歲次辛丑年季冬」亦即民國五十年(1961)由金山鄉第六屆鄉民代表所獻,匾文特別請託草書大家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所寫,蒼勁有力的筆觸更顯此匾之藝術價值。第二方是「海寰昇平」,上款「民國癸巳年仲秋月」,下款「慈護宮管理委員會……一同敬獻」,此外還有「甲子科舉人張書紳書」;民國四十二年(1953)歲次癸巳,另根據《淡水廳志》〈選舉表//舉人〉載,張書紳為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歲貢的舉人,這一科是補前一年甲子科之不足,因此匾上頭銜題為「甲子科舉人」。張書紳,字子訓,號半崖,淡水大龍峒港仔墘(今臺北大龍峒)人,曾應淡水同知陳培桂之請參與修撰《淡水廳志》的採訪,其書法有「中鋒冠全閩」的美譽。以這方匾額的年代判斷,匾上的題字應當是後人摹刻而來,並非張書紳本人獻予慈護宮。最下方則是「宏仁普濟」匾,是民國七十年(1981)時任內政部長的邱創煥先生等人所獻,「宏仁普濟」是歷代帝王贈與媽祖的封號,昭顯聖母之恩德。
金山慈護宮
另一頭懸掛在正門上方的則是「中華民國己亥年」(民國四十八年,西元1959)由金山鄉長李龍洲先生所獻的「慈愛保護」;李鄉長對慈護宮的修建著力甚深,在廟內多處可見其所留下的題字。另一方「寰海鏡清」為「癸卯孟夏金包里堡下角庄眾弟子暨董事……仝敬立」,之後在民國四十二年(1953,歲次癸巳)由慈護宮管理委員會重修。日治明治三十六年(1903),歲次癸卯,此時正值慈護宮增建前殿、東西廡及後殿整修完成,金包里堡下角庄(今位於石門區境內)村民一同向信仰中心慈護宮獻上寰海鏡清」匾,表彰媽祖護佑北海岸風平浪靜之恩德。從這方匾也可證明慈護宮的信仰圈為昔日金包里堡,擴及今日的金山、萬里與石門。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龍爿通樑懸掛的是民國六十七年(1978)的「萬姓蒙庥」,獻者為「黃杰」;「庥」因同休,是庇佑、保護的意思,萬姓蒙庥稱揚的就是眾生均受到媽祖的庇蔭。黃杰,字達雲,湖南長沙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國防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要職,擅長詩詞與書法,匾上文字便是出自黃杰之筆。民國六十七年是慈護宮規模大備之後的一年,如今所見的格局就是從那時所奠定,因此曾任省政府主席的黃杰將軍,捐贈了這方匾額給慈護宮,除了彰顯媽祖佑民的功績,也象徵著金包里大廟在北海岸的重要地位。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虎爿則是「歲次庚辰年」,民國八十九年(2000)由當時臺北縣長蘇貞昌先生所贈的「護國佑民」匾。

由於懸掛匾額的關係,前拜殿棟架上的彩繪被遮去大半,有些看得到齣頭,有些只有透出部分人物,無法欣賞全貌著實有些可惜。龍爿上層通樑彩繪呂仙祖醉酒圖,身旁還有一名鬼卒手捧大葫蘆,葫蘆口飛出蝙蝠,取諧音為賜福之意。

金山慈護宮
上方瓜筒兩側束木雕著蝦子、魚、鯰,另一頭虎爿對應處則是蛙和螃蟹,同樣都是水族生物,以其帶水的隱喻以達壓制祝融之效。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再觀最下層的通樑彩繪,龍爿這幅由露出的人物判斷,應當是《封神演義》裡頭的佳夢關魔家四兄弟,故事見於第四十回「四天王遇丙靈公」;佳夢關魔家四將,長名魔禮青,手持青雲劍,劍化風火,凡夫不堪攖其鋒。二號魔禮紅,把持「混元傘」。傘開時可令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轉一轉,乾坤晃動。三名魔禮海,執琵琶一口,上有「地、水、火、風」四弦,信守一撥風火齊至。幼者喚魔禮壽,以花狐貂為寶貝,平時貂如白鼠,豢養於囊中,放出時竟化作白象,脅生飛翅,食盡世人。四將接獲龐太師之令,率軍前往西岐討伐叛軍。兩軍交戰,哪吒的乾坤圈、金吒的遁龍樁、姜子牙的打神鞭紛紛被攝走,西岐軍不敵其威,敗亡者一萬有餘,姜子牙急忙鳴金收兵,退入城中高掛免戰牌。後幸得楊戩下山相助,以九轉煉元功與七十二變化,除去花狐貂,盜了混元珍珠傘,西岐士氣大振。隨後清虛道德真君又派出門下黃天化,乘著玉麒麟應戰魔家四將,只見天化祭出「攢心釘」,一連收了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三兄弟。魔禮壽眼見此景怒不可抑,也祭出花狐貂應敵,殊不知花狐貂早被楊戩李代桃僵,反而轉頭咬下魔禮壽手臂,又遭黃天化攢心釘一擊,魔家四兄弟聯袂歸陰。因四兄弟與西方釋教有緣,最後成了佛家護法四天王。以上是《封神演義》以佛教四大天王為素材編纂出的故事,因四天王分持劍、傘、琵琶、花狐貂,被賦予風、調、雨、順的意象,是故四大天王的組合為民間所認定,是掌管「風調雨順」的神祇。
金山慈護宮
而虎爿這幅可看見「金鷄嶺」三字點題,並留下「辛亥年文星作」字樣,表明這幅彩繪是由淡水廟宇彩繪大師莊武男所繪。莊武男,字文星,民國三十一年生,世居臺北淡水,從小家境清苦,不喜讀書偏好繪畫。十六歲那年拜艋舺廟宇彩繪大師洪寶真為師,歷三年四個月方出師,作品遍及全臺,北部許多大廟的彩繪也都可看見武男師的作品。「金鷄嶺」的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六十九回「孔宣兵阻金雞嶺」;話說三山關孔宣受紂王之令鎮守金雞嶺,在對上西岐大軍時,孔宣憑藉著背後能現出青、黃、赤、白、黑五道光華的異能,連擒哪吒、雷震子、五岳、李靖、金吒、木吒等大將。正當姜子牙、燃燈道人一群人苦思不得其解時,西方教下準提道人前來相助,順利擒下由孔雀神鳥所化的孔宣,並領回西方極樂世界。畫中可見孔宣祭出五彩異光,瞬間罩住西岐數名大將,神通之廣大令姜子牙受挫一時。
金山慈護宮

回頭欣賞三組門神彩繪,中港為最常見的秦叔寶與尉遲敬德這組組合,不過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兩位門神的畫風,以及身上的鎧甲裝扮似乎有些不同,因為這正是金山慈護宮最大的特色─對場作。所謂的對場作指的是為了讓建築裝飾早日完成,又或是讓裝飾多些變化,有時候會刻意讓兩派匠師同時施作,一般是以劃定中軸線,採左右兩側分別發揮的方式。
金山慈護宮
慈護宮的門神便是對場作的展現,龍爿的秦叔寶畫作,在腰間劍鞘上就留有「許連成」的標註,而虎爿尉遲敬德的九節鞭上則是寫著「淡水莊文星作」。莊文星藝師已於前述提及,至於許連成同樣也是北部著名的彩繪藝師,出生於日治大正八年(1919)的臺北大橋町(今臺北大同區),祖父許章瑞、父親許友一家三代都從事廟宇彩繪。作品遍布大臺北地區,以雅緻的風格有別於其他的彩繪師傅。兩位門神的畫風各有千秋,各自擅揚,這正是對場作所激發出較勁心理的展現。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再觀小港門神,龍爿為宦官、虎爿為宮娥,是主祀女神常見的門神搭配。宦官手持寶劍與印綬,代表主真威儀,宮娥則是牡丹與茶壺,表示富貴與賜福。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連接前拜殿金柱與天井龍柱的員光鏤雕著熱鬧戲齣,龍爿為「汾陽府大拜壽」,虎爿為「六國封相,衣錦還鄉」。「汾陽府大拜壽」講述汾陽王郭子儀八十歲大壽時,七子八婿齊聚賀壽的故事。郭子儀是唐玄宗時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一生經歷玄、肅、代、德四帝,位極人臣,受封汾陽郡王。而大拜壽的背景故事又名「醉打金枝」,描述郭子儀的第六子郭曖迎娶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當了駙馬,但昇平公主個性驕縱,有一回郭子儀作壽,竟使性子不去拜壽,郭曖被其他兄弟嘲笑懼內,於是在醉酒後竟然動手打了公主,公主一氣之下跑回皇宮告狀,而郭子儀這頭也把郭曖五花大綁送進宮內聽憑發落。唐代宗在得知來龍去脈後自知理虧,假意要斬駙馬,這時昇平公主出面討情,並答應改變自己的脾氣,這下小倆口才重修舊好,和平落幕。照片中可見汾陽王端坐大廳正位,右手邊郭曖正推著昇平公主前來一同拜壽,兩側還有其他的子婿也紛紛趕來恭賀大家長壽辰。郭子儀被視為福、祿、壽、考俱全的代表人物,一生經歷備極榮耀,汾陽府大拜壽所呈現的兒孫滿堂,富貴榮華,是世人最欽羨的人生畫面,自然成為傳統宅院最受喜愛的裝飾題材。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而「六國封相,衣錦還鄉」的故事見於小說《東周列國志》當中的第九十回「蘇秦合從相六國 張儀被激往秦邦」;話說蘇秦從鬼谷子那兒學成下山,返回家中希望家裡能變賣家產作為他周遊列國的盤纏,甚至不顧母嫂以及弟弟們的反對,盡賣家產。數年過去了,蘇秦的盤纏已用盡,但仍舊未獲重用,只好再度返回家中,這回他受盡冷落,父母辱罵他,兄嫂不肯給他飯吃,甚至連妻子也逕自織著布,連正眼都不願意瞧他一眼。之後蘇秦發憤圖強,努力專研太公的《陰符》篇,一年後學有所成,思忖當今天下局勢,秦國最強但不肯見納,於是反過頭想了個抗秦之策,先後遊說燕、趙兩國,先取得兩國的同盟協議,再遊說韓、魏,極力促成他的「合縱」之策,聚六國於洹水會盟,共封蘇秦為「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金牌寶劍,總轄六國臣民。成名後的蘇秦衣錦還鄉,父母親自前往郊外三十里相迎,遊街時兄嫂只敢趴伏在地,妻子則是不敢抬頭看他,「前倨後恭」一詞便是由此而來。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這兩幅作品一者為福壽之代表,一種為富貴榮華之代表,傳達了世人最大的祈求念想。

※天井※
穿過前拜殿即進入天井空間,這裡被挪作擺放供品使用,上方設有採光罩隔絕,雖可避雨採光,但香煙也就無法有效散去。

金山慈護宮
供桌的兩側有一對木雕宮燈,燈籠上寫著「金包里慈護宮」,上方還分別刻有一尊騎乘麒麟,手持旗、球、戟、罄的將軍像,整體造型典雅高貴,為宮殿潤色不少。
金山慈護宮
撐起天井的四點金柱上頭均刻有楹聯,前對為「龍悳正中常護法,象空覺淨即通玄」,聯上所刻的【帝龍】悳為「龍德」的異體字。「龍德正中」典故出自《易經》〈乾卦〉「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孔子進一步解釋:「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有龍之德行而且還能保持中庸不偏的人,平常說話會言而有信,舉止會謹慎得當,避免邪惡且保持真誠,造福社會卻不自誇,以廣博的德性來感化他人。易經所謂的「龍出現在田間時,便是適合施展抱負的時候,這就是在上位者的德行。易經乾卦以龍的成長過程為喻,前一階段的「潛龍」經過成長,到了九二便是第二階段,龍已經展露頭角,現形於田間了。「龍德正中」便是告誡信徒應當秉持善念,謹言慎行,去惡存真,造福社會,並且護持正法。而「象空覺淨」則是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佛陀於《波若般羅密多經》開宗明義即提到「五蘊皆空」,又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表象皆是空,都是剎那的因緣俱足才顯現的,那是短暫的,是虛幻的,如果能徹悟這層真理,那麼覺念便能清淨,進入究竟涅槃的狀態,道家則謂之「玄」。這副楹聯巧妙地以儒、釋、道三教義理構成,連貫了為人處事與修行修道的過程,也點出了媽祖信仰連通三教的特性。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後方一對為「正人心出迷途端資佛法,覺庶彙適樂土共仰禪宗」。資為憑藉之意,庶彙意指萬類,可進一步解釋為眾生,適是往,整副楹聯的意思便是想要端正人心,拖出迷惘,只有依靠佛法的引導。想要讓眾生覺悟,通達極樂淨土,就要以佛法為根基。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外側過水廊的金柱上也有四副楹聯,由前拜殿往正殿方向分別是「慈稱聖母澤被金山儀足式,護庇黎民靈分湄島德長昭」、「聖澤廣被恩萬代兆民均感,母德永昭垂千古四海同欽」、「慈母渡慈航蒼生沾聖澤,護民兼護國黎庶答神恩」以及「聖心仁慈降百福臺閩受惠,母教有道護萬民合境平安」。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其中值得特別介紹的是第三副,楹柱上落款「民國丁巳年孟冬」、「李龍洲敬撰 大笨港洪恭亨敬書 洪吳煖敬獻」,民國六十六年(1977)歲次丁巳,金山前鄉長李龍洲先生已於前文提及,而寫下這副對聯的洪恭亨先生自述來自「大笨港」,獻聯的洪吳煖其實是洪恭亨的妻子,這兩位人物或許已埋沒在歷史洪流中,但透過這點蛛絲馬跡,讓阿中發現他們正是臺灣語言學大師─洪惟仁教授的雙親。透過洪老師自己的描述,他的爺爺是在新港做雜貨生意的,父親洪恭亨從祖父那兒繼承了布行。母親吳煖則是嘉義水上人,少女時在嘉義的婦產科當護士,十八歲嫁入洪家。受到戰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布行的生意越來越差,於是夫婦北上謀求出路。後來吳煖透過親戚的介紹,於民國四十八年(1959)進入萬里鄉衛生所擔任助產士。(本段內容見於洪惟仁‧懷念阿母http://tweb.ssps.tp.edu.tw/teacher/winder/pdf/134.pdf),因為這層淵源,吳女士和萬里的信仰中心金包里慈護宮有了交集,連帶的也讓他的先生一起信奉金包里媽,所以才會在廟中留下這副楹聯。又新港人一向自詡祖先來自笨港,但新港的所在地早已遠離古笨港地區,是故才會以「大笨港」自稱。古物上所留下的記錄都是一段歷史的記憶,也是我們窺探過往的線索。兩個名字記載一個家庭的遷徙路線,不變的是祈求神靈護佑的虔誠。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拜殿※
登上拜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對石雕龍柱,龍身盤附在八角柱體上,單腳拄地,昂首向天,龍身蜿蜒向上,靈動而有力,是清同治年間流傳至今的作品。

金山慈護宮
柱體下方還刻著各類水族,有魚、蝦、蟹…等,展現飛龍由大海騰起的氣勢。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正殿前方的花罩採鏤雕設計,下方正對著主爐,長年受香煙燻染而呈現出黝黑的色澤,整座正殿同樣都是如此。
金山慈護宮
花罩上的裝飾除了有祥龍飛騰之姿,期間還穿插了八仙。八仙是家喻戶曉的神仙組合,他們代表著社會各個階層,因此也是相當受到民眾歡迎的一組。八仙最著名的故事即是「鬧東海」,正是諺語所謂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相關故事見於明代吳元泰的《東遊記》,又名《八仙出處東遊記》。在〈八仙東遊過海〉這一章節中,甫參加完蟠桃盛會的八仙,由呂洞賓提議大夥一同東遊,等到了東海時,為了誇演各自的道術,眾人約定祭出各自的法器以渡海。只見「鐵拐即以鐵拐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風逐浪而渡。鍾離以拂塵投水中而渡。果老以紙驢投水中而渡。洞賓以蕭管投水中而渡。湘子以花籃投水中而渡。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采和以拍板投水中而渡。國舅以玉版投水中而渡」。等到眾人陸續登岸後,才發現藍采和竟不見行蹤,原來是龍王太子摩揭見采和玉板奇妙可愛,心生搶奪之念,於是連同藍采和一起擒回龍宮,衍生後續八仙大戰四海龍王的故事。花罩上的八仙過海正是傳達出神靈正要各顯神通的寓意。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花罩兩旁的楹柱上刻有對聯:「慈暉彌六合祥溯湄洲隆祀典,護德庇蒼生靈鍾淡海薦馨香」,是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所題,楹聯內容點出了祈求金包里媽護佑北海岸的祝願。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而在楹柱的下方還刻著一頭獅子,如此裝置頗為特殊。
金山慈護宮

※正殿※
正殿上,鎮殿媽祖高坐在神龕當中,身旁有一對持扇宮娥。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的鎮殿媽祖是金色面容,這在台灣的媽祖廟當中不算常見,據說媽祖面容是金色的代表是成神的階段,與粉色(人身)、黑色(救難)有意涵上的差別。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在鎮殿媽前方有另一尊金面媽祖,這尊媽祖便是每年會回野柳海岩洞的二媽。據說當年從野柳迎回的媽祖金身其實並不是現在這一尊,如今的金面二媽是後來才雕刻的,而那尊野柳迎回的媽祖則是安奉在金面二媽的「體內」,而形成了「神像中有神像」的特殊現象。
金山慈護宮
就在金面二媽的前方還有一尊金身,看來也是頗具年代,這尊媽祖面容慈祥,垂目微笑的看著前來頂禮的信徒,讓人望之心靈安定不少。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在神桌前方同樣少不了媽祖最得力的兩位助手:千順兩將軍。慈護宮兩將軍立像同樣也是穿著官服,頭戴官帽,手持元寶,只是手勢略顯特別;千里眼手舉過帽頂,順風耳手指官帽,讓人感覺似乎是暗喻登科之意。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神龕上方高懸「水德配天」匾,點出媽祖身為海神的屬性,護佑古今信眾的恩德可與昊天相匹配。前方壽樑上則是懸掛「海天贊化」匾,同樣也是引用清代舉人張書紳的字體,於「民國癸巳年(民國四十二年,1953)由慈護宮管理委員會所立。「海天贊化」的典故出自《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是稱頌媽祖以至誠至真的心,臻至化育天地之境,是對媽祖無上的尊崇。
金山慈護宮

正殿兩側陪祀的是三教教主與瑤池金母,這與一般廟宇常見的配置相當不同,一般常見的配祀神多半是掌管莊稼的福德正神或是神農大帝,另一方則是掌管生育的註生娘娘,但慈護宮卻是在正殿陪祀三教教主─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與瑤池金母這幾位神格崇高的大神,或許是為了彰顯媽祖穿梭於三教信仰之間,在女性神界裡的地位媲美瑤池金母。

※偏殿※
慈護宮有數座偏殿,與正殿相鄰的是龍爿的關聖帝君殿以及虎爿的福德正神殿,兩位神明都是帶有求財的屬性。關聖帝君在華人文化圈中是強勢信仰之一,百姓敬奉祂的忠義亦尊崇祂為財神,是生意人的守護神。而福德正神則是掌管莊稼、田地的神祇,反映出早期社會「有土斯有財」的現象。

金山慈護宮
神座下方以堆塑作品為飾,關帝殿這頭的主題正中央為松、鶴堆塑,松樹和丹頂鶴皆被視作長壽的象徵,又松、鶴的閩南語諧音「尚好」,亦是討喜的口彩。
金山慈護宮
福德正神神座下方中央則是竹子與鹿,也是帶著「得祿」好口彩。
金山慈護宮
除了正中央的動植物,兩側分別還塑著人物雕像,兩殿合起來便是「四愛」。分別是「陶淵明愛菊」、「玉川品茶」、「周敦頤愛蓮」以及「羲之愛鵝」。陶淵明,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為魏晉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其對菊花的歌詠散見於詩歌散文之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令人嚮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更是傳達了陶淵明對菊花高雅氣節的讚賞,也是引花自喻,期許自己也能像菊花那般卓爾不群。照片中可見五柳先生手拄拐杖,頭戴斗笠,怡然自適,笑臉盈盈地望著後頭隨行的採菊童子,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不言自生。
金山慈護宮
「玉川品茶」的主角是中唐時期的詩人盧仝,自號玉川子。相傳盧仝愛茶成痴,一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道盡品茶的極致境界;「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喫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讀著讀著,不覺讓人興起品茶的渴望。圖中主角盧仝手捧茶杯,正陶醉在茶香縈繞之中,身旁童子則是趴在地上,勤奮的煎著茶。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北宋理學的創始人。是出了名的愛蓮雅士,一篇〈愛蓮說〉流傳千年;一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為世人所稱頌。照片中的童子手裡摘取一朵蓮花,而老翁周敦頤則是指著池中擎荷,彷彿正在跟童子講述著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情操。
金山慈護宮
「羲之愛鵝」的主角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據說王羲之從鵝的體態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所以相當喜歡鵝,甚至還以寫一帖《黃庭經》為酬向人換了兩隻白鵝回家。圖中左下方的童子正趕著一隻鵝,只見王羲之笑臉盈盈地看著,著實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
金山慈護宮
再觀龍虎兩側廂房,龍爿奉祀神農大帝,虎爿則為水仙尊王。神農在昔日農業時代所擁有的崇高地位不言可喻,除了掌管五穀豐收,亦是百藥之王,過去醫學不發達,一旦身有微恙,神農大帝便是信徒最大的精神寄託。神話傳說中的神農外型為牛頭人身,我們現在所看見的神農塑像,多半是身披樹葉,手持稻穀或黍稷,展現原始人類的面貌,最特殊的是頭部兩側有隆起之狀,有些甚至將之塑為髮髻,而這正是上古神話神農牛頭人身,頭上牛角的孑遺。
金山慈護宮
而水仙尊王則是先民的水神信仰,歷史掌管航運,因此自是與海神媽祖有所關聯,在臺灣許多媽祖廟就同時奉祀著水仙尊王,例如臺南祀典大天后宮即是一例。
金山慈護宮

在神農殿和水仙尊王殿的神座下方,與關帝殿相同都有堆塑裝飾。神農殿的正中央為雙獅戲球,亦稱「太師、少師」;獅諧音師,周代設太師、太傅、太保輔佐帝王,合稱三師三公,權力如同後世丞相之職,為人臣爵位之最尊。而球音同「求」,帶有祈求的含意。雙獅戲球便是祈求士子都能官祿亨通,往臣子最尊貴的爵位邁進,是相當討喜的一幅作品,亦是廟宇常見的裝飾題材。
金山慈護宮
兩側則是「四大天王」;風調雨順魔家四兄弟的故事在前文已略作簡介,這裡進一步介紹四兄弟的原型─佛教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祂們居住在須彌山腰一座名為犍陀羅山的四個山頭,是欲界六天當中的初天。持國天王為東勝神洲之主,「持國」為保持、維護世界的意思,手中的琵琶象徵著維護世界當以「中庸之道」為準則,正如琴弦之鬆緊,太鬆彈不出樂音,太緊則易斷,鬆緊適中方能奏出美妙的音符。增長天王鎮守南瞻部洲,「增長」代表著時刻精進增加自己德行、學問,要督促自己進步而不退轉,天王手中有一把象徵佛法的慧劍,用這把智慧之劍斬斷世間無明、煩惱。廣目天王是西賀牛洲之主,「廣目」顧名思義就是教導世人凡事應該多看、多觀察,手上纏繞的蛇象徵世事瞬息萬變,無固定常態,而另一手端持的寶珠則是代表不變的真理─佛法,以佛法做為無常世事當中的準則方能游刃有餘。多聞天王居於北俱蘆洲,對照於廣目的多看、多觀察,「多聞」正是要我們多聽、多見聞。天王手中的寶塔象徵護持佛法,堅定不移。四大天王不只是護持佛法的大護法,其所代表的寓意更是指導世人如何修行的法門,維持自己的純正之心,增長自己的智慧,多看、多聽這世界的脈動,自然可以讓我們與時俱進,心明神清。到了明代,陸西星所撰寫的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也將四大天王編入,成了商紂手下顧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兄弟,並且依四人法器的屬性賦予不同的概念,連興宮廟簷上的排列順序便是依《封神演義》的故事為據,分別是手持寶劍的增長天王代表「風」,執著一口琵琶的持國天王代表「調」,持著寶傘一把的多聞天王代表「雨」,雙手抓著一條蛇的廣目天王代表「順」,四人合稱便是帶有吉祥寓意的「風調雨順」。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在虎爿後側還有一座功德殿,奉祀著歷代對金包里慈護宮有貢獻的先賢,其中包含了嘉慶十四年創建廟宇的「黃士進」(《淡水廳志》作黃天進)的神位。黃士進是金包里慈護宮沿革裡所說的捐獻廟地的功德主,不過在這方神位上卻是出現了「法號德赦」的字樣,且又以「蓮座」為稱,似暗示著黃士進為佛教皈依弟子。然而這方神位是民國甲午年(一百零三年,2014)重刻,神位上的文字是否是舊物的完整呈現?這就有賴更進一步的探究了。
金山慈護宮
另外在功德殿上還奉祀一尊塑像,身著居士服,手持念珠,端坐於岩石上,身側還堆疊數卷經書,呈現在家眾的面貌。廟方並未特別介紹此尊塑像為何人,若與前述蓮座資訊推敲,研判應該就是黃士進的塑像。
金山慈護宮

循著廂房廊道步出廟內時,過水門上也會著一對門神彩繪,龍虎兩爿均作文官捧獻貌,四位分持香爐、鮮花、茶茗、瓜果四供;「香爐」代表香火傳承,亦有子孫繁衍的寓意。「花」是美好的象徵,尤其又是代表富貴的牡丹更是討喜。「香茗」是潔淨身心的聖品,可滌盡俗務煩憂。「瓜果」是完美的結果,桃代表長壽,而露出瓜籽的石榴正是多子多孫的意涵。四位門神在關起廟門時擔負起守衛廟宇的職責,開啟門後則向內作獻供之態,彷彿代替著世間百姓對媽祖敬奉著帶有寓意的供品,也是祈求媽祖實現願望的用心。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補遺※
慈護宮廟內走過一遭,再度步出欣賞廟身立面,不可錯過的是虎爿延伸出的,一道通往金爐與盥洗室的過水門,這裡有著比三川殿更加精緻,更具可看性的剪黏作品。正脊脊背上安著雙龍護珠,所謂的護珠即是守護從大海冉冉升起的太陽,象徵著光明祥和。西施縫上有五禽翱翔。正脊脊堵則是麒麟、牡丹與鳳凰,合稱「三王獻瑞」。正脊下方則有四獸守護。

金山慈護宮
兩側印斗處有倒拋獅剪黏。這些題材均為傳統脊飾所常見。
金山慈護宮
兩道垂脊前方的牌頭有人物帶騎武齣,龍爿主題為「薛丁山戰樊梨花」;薛丁山與樊梨花是民間所杜撰的小說故事,在《薛丁山征西》第二十九回「神鞭打走陳金定 梨花用法捉丁山」的情節中,初唐大將薛仁貴之子薛丁山,在奉命征討寒江關時對上梨山老母之徒樊梨花。照片中可看見兩位主角正進行一場馬上較勁,一旁竇一虎、薛金蓮為薛丁山助戰,不過最終還是梨花移山倒海更勝一籌,兩人不打不相識,最後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虎爿為「曹操潼關遇馬超」,故事已於三川殿石雕處做過介紹,在此便不再贅述。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再觀金爐上多以陶俑為飾,爐頂上的李鐵拐是八仙中的領導者,小說《東遊記》的第一篇故事就是「鐵拐修真求道」。李鐵拐本名李玄,書中稱其為「質非凡骨,學有根源。狀貌魁梧,抱五行之秀氣;心神宣朗,識天地之玄機。」儼然是名相貌堂堂的秀士,與世人所知的乞丐形象大相逕庭。據說有一回李玄魂魄出竅,前往華山與老子論道,臨行前囑咐徒弟楊子守護其身,若七日後尚未還魂才將其軀體焚化。待到第六天時,楊子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亟欲返鄉探視,但又礙於師父的囑託,忠孝難以兩全之下只能先焚了李玄之體,急返家中探母。李玄隨著老子遊遍三十六洞天、蓬萊、方丈諸仙島,到了第七日還魂時才發現軀體已燬,魂魄只好託附在路邊一副剛剛飢餓而死的乞丐肉體上,成了「蓬其首,垢其面,端其腹,跛其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面貌。畫面中的李鐵拐以頭陀造型登場,虯髯袒胸,身揹葫蘆,手執拐杖,展現八仙領導者的氣度。
金山慈護宮
八角燕脊尾端各立著一位仙女陶俑,每一位皆是端莊秀麗,手中捧著花瓶有平安的寓意,瓶中盛開的鮮花也象徵著美好。

金山慈護宮

金山慈護宮

這些陶俑作品無論在細膩度與生動度上,均是三川殿簷上那些淋燙模組所無法比擬的,而這也是老廟愛好者遲遲不願廟宇重建的原因之一。

結語
金山慈護宮,北海岸最負盛名的大廟,乘載著數百年的歷史,每一代的子民都能在老廟裡找到記憶,透過老廟串起自己與祖先的連結,這情感是跨時空的,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沒了記憶,人就會像是無根的浮萍,不知何來,不知何往,而這便是保存老廟最深切的用意。老廟的保存與信徒的安全絕對是可以兩全的,端看我們如何審視,如何取捨。您想望著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卻無法在裡頭的任何一個角落找尋過往的記憶嗎?如果是我,我不想。您呢?


感謝慈母護金山‧金包里媽祖─嚴文綺先生所給予的全方位諮詢服務,協助阿中順利完成這篇隨筆,不論未來老廟是修建或是新建,衷心期盼這篇隨筆能協助金山慈護宮舊廟留下紀錄。對古廟建築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把握目前尚未進行整建的時候前往慈護宮參訪,相信一定能有所收穫的。
 

【攝記】金山慈護2015.10.13
【攝記】金山慈護2013.08.05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