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甲龍成宮

時間:
2013年9月7日

地點:高雄鳳山五甲龍成宮(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730巷6號)

交通方式:
搭乘高雄捷運至「前鎮高中站」由2號出口出站,過媽祖港橋直行約13分鐘,或是轉搭捷運紅10接駁公車至「協善堂」下車,入五甲二路730巷。

【五甲龍成宮簡介】走讀台灣‧鳳山市網站及龍成宮書面簡介
五甲龍成宮在鳳山市眾多寺廟中,稱得上是規模最雄偉的廟宇,主體殿宇建築亦獨步全台,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清水祖師、戴府元帥,合稱「三境主」,庇佑庄民。開庄三百多年,龍成宮一直是五甲地區十餘萬人口的信仰中心。

五甲開庄起源,可追溯至鄭成功在明朝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登陸鹿耳門後,遣派一部分營鎮南下軍屯,此後即有大批福建先民渡海來到鳳山墾殖落戶。沿海移民習慣掛著家鄉湄洲媽祖的香火或捧媽祖金身來台,經打狗港溯前鎮河、鳳山溪,在五甲登陸,因此本地早期即有「媽祖港」流傳迄今。

「三境主」的由來,除康熙年間,媽祖香火最先來自祖籍地之外,開基清水祖師是由庄民楊溪海祖先,某日到海邊打魚,看到海上金光閃閃,飄來一尊清水祖師神像,即迎回家中供奉,並開放庄民膜拜。其後,有一販售雜貨的外地人,背負戴府元帥金身做生意,巧遇同鄉(鄭村田)祖先,因覺有緣,慨將戴府元帥金身轉給鄭村田祖先供奉。

乾隆年間,庄民先為媽祖金身像興建草壇奉祀。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重蓋草壇時擴建,將三尊神像合祀,庄民認為神威更壯,遂以「三境主」尊稱之。

「五甲」地名由來,據先民口傳,當地是由五支地理龍脈匯集而成,自鳳山丘陵台地尾閭迤邐而來,潛龍入溪,經媽祖港入海。開庄之初,當時居民不滿百戶,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地理師對居民斷言,三甲子之後(一百八十年),當地必成萬人居。庄民半信半疑。

民國六○年代,緊鄰五甲的高雄市前鎮大力發展工業,成為全國工業重鎮,大批外縣市勞工選擇地理較近的五甲棲身,造成透天厝建築蓬勃發展,五甲因而聚集逾十萬人口。

世代務農的五甲庄民,因土地納入都市計劃用地,許多當地農民一夕之間成為「田僑仔」。民國七十二年,正逢舊廟重建,重建委員均為地方大老,慷慨捐獻,一時在五甲蔚為熱潮,更多的香火錢源源而來。籌建初期,委員及建築設計師到全省各地寺廟參訪,遍尋巧匠,歷經十年的苦心,一座金碧輝煌,仿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宮闕「龍成宮」,立即成為五甲地標。

【以下引自龍成宮書面簡介】
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歲次丙戌)在莊中(約今鎮南街146巷4號)重蓋草壇;截竹為樑柱,編茅為頂,供奉天上聖母、清水祖師及戴府元帥,期間神威顯赫,驅邪伏魔,護佑莊民故尊稱「三境主」。

歲月如梭,經四十餘載,鑑於信徒日增,香火旺盛,草壇狹小,大有不克容納之概,故有建廟之議。先有外地善信王山東者欲赴大陸經商,至本莊草壇參拜,蒙三境主指示搭舊船前往,遂得平安賺錢而回;為感恩圖報,願支付半數費用於今六○兵工廠處興建廟宇,後因過於偏遠及未獲神明指示而作罷。民國十七年(歲次戊辰)由十二位董事合眾決議集資建廟,仗三境主降四駕指定現址並承蒙玉旨敕封賜號【龍成宮】;其時本莊僅兩百餘戶居民,且龍成宮以西一片竹林,然三境主預言本莊將有數萬人口,龍成宮也將是本莊中心。民國十九年(歲次庚午)十月慶成,呈古典廟宇風範。


【阿中隨筆】
要考察龍成宮的創廟沿革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遍查清代文獻資料並無相關記載。根據清鳳山縣廩生盧德嘉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所編纂的《鳳山縣采訪冊》,五甲莊屬於大竹里,以媽祖港陂與鳳山里為界。而媽祖港陂「源受規仔壽陂水尾,南行二里許,下授前鎮港」。前鎮港在清初即有記載,先民由前鎮港溯溪經由媽祖港陂、歸仔壽陂進入埤頭(鳳山),而位在媽祖港陂畔的「五甲莊」終究只是往返鳳山的中繼站,因此在史書上的著墨並不多。前文的沿革中提到五甲龍成宮的創建是在光緒十二年,不過卻無法證明龍成宮的媽祖就是來自古媽祖港邊的祠廟,是故龍成宮的創建應以光緒十二年所建之草壇為始。

從某個角度來探討龍成宮會發現它是一座很特殊的廟宇,建築之碩大堪稱高雄市區內數一數二,然而作風卻相當低調;不作醮,不進香,不贊境,也很少聽到有分靈,甚至連繞境都是四年才一次,而且還只限於五甲境內,這些實在很難讓人與雄偉的廟體作聯想,也就是因為這麼低調的作風,所以很多外地的朋友可能對這座鳳山的五甲大廟很陌生。不過龍成宮也有獨樹一格之處,每年媽祖生日,數量上千的祝壽蘭花盆,將整座大殿化成一片花海,這是獨步全台的特色。

外地人要參訪五甲廟龍成宮可能會碰到找不到的困境,因為廟的開口是對著一條小巷子,而非面向熙來攘往的五甲路,不過卻也因此讓龍成宮能將外界的喧囂隔絕在外,且讓前來參訪的民眾有一種世外洞天之感,十足應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氣派的山門讓人仰之彌高,對聯寫道:「龍天降真如見性明心萬典規箴化世宇,成佛傳妙法觀行正覺千經寶卷留古今」。柱子上方各有威武的祥獅鎮守。山門內側的牆壁上分別繪有風師、雨伯、雷公、電母,象徵風雨雷電皆聽其號令,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像足堪慢慢欣賞。從山門延伸出的迴廊圍繞整個廟地,穿梭其中,可以欣賞一幅幅有關媽祖以及古代傳說故事的彩繪,下方還搭配故事的解說,這正是廟宇傳達忠孝節義、教化人心的功能所在,廊道旁遍植樹木,每每成為當地民眾聚會閒聊、喝茶下棋的好去處。五甲廟寬敞的廟地最是令人感到心曠神怡,與眼前的雄偉建築相輔相成。

目前的龍成宮為新式鋼筋水泥建築,外觀是仿照北京故宮所建成,主體建築有前後雙殿,兩側則有護室連接鐘鼓樓。屋簷上的裝飾簡單,稜線上除了屋脊尾端的螭吻(又稱鴟吻、鴟尾,龍生九子之一)外,歇山頂的戧脊末端則是仙人走獸陶像,這是北方建築最大的特色,最前方通常為仙人騎鳳,之後則是一連串的動物,通常都是以單數呈現,數量越多代表越尊貴,以媽祖貴為天后之級應可用至九尊,但龍成宮正殿上只放了五尊。龍成宮的正殿位於二樓,一樓則作為圖書館、會議室之用,正面有階梯直達正殿。未登上台階之前可先欣賞鎮守於廟前的一對石獅,其體型之大為阿中目前所見之最,公獅戲球,母獅抱子,傳達各司其職的傳統觀念。而正中央的御路則是一幅大型的九龍石雕,御路亦稱龍陞或螭陛,是古代宮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兩側階梯間的坡道,轎夫扛轎走兩旁的台階,而乘坐於轎內的皇帝則是經由御路上方入宮,因此御路多半雕刻呈祥龍乘雲圖。龍成宮的御路因為搭配挑高的台階而顯得氣勢非凡。

登上三川殿,主要的裝飾素材為石雕以及大理石,雖然屋簷上方採北方式風格,但屋簷下還是保有屬於臺灣廟宇獨有的一些裝飾,例如兩旁墀頭處的一對憨番,體格壯碩,一看就讓人覺得他們孔武有力,不過仔細一瞧,這兩尊石像和厝角式分離的,擺明了就是裝飾用的而已。而在簷下則是許多小吊筒與天兵天將雕像,全都漆上金黃色,讓廟堂看來金碧輝煌。正面四根龍柱皆是翻天覆地雙龍盤繞狀,是近代常見的龍柱雕刻方式。左右兩面牆堵同樣有祈求吉慶、仙翁麻姑等常見的三川殿裝飾題材,龍虎堵的主角則是降龍、伏虎兩羅漢。再看到三川殿的平面部分,為五開間形式,加上兩側護室的拱門則為七開間。正門門楣上懸掛大型的宮名匾額,為民國七十四年新廟落成時,擔任高雄縣長的蔡明耀所題,此匾最為獨特之處在於正中央上方的雕刻主題,正是眾生參拜天后聖母以及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宮匾下方的門楣則是一幅以雙龍護珠以及八仙朝賀為題材的大理石雕,下方門聯題道:「龍伏波恬慧日祥光風調雨順,成名濟世慈雲瑞靄國泰民安」。各道門堵同樣也都是石材與大理石雕刻,正門身堵為武場戲齣,不過這裡的身堵卻是採用立體鏤雕的工法,有別於一般身堵常見的浮雕,鏤雕的好處在於採光與透風。腰堵部分則是喜鵲搭配梅花的「喜上眉梢」平面鏤雕,裙堵則是麒麟回望。兩旁小港門同樣也有石雕,例如龍邊外側的部分就有以漢武帝、彭祖、嫦娥、石崇四位主角的「四不足」故事,在在提醒世人知足常樂的價值觀。

進入廟內,挑高的建築顯得恢弘,也讓採光相當充足,再加上龍成宮的一大特色,就是偌大的宮殿只有兩座香爐,而且都是放置在室外,因此在廟內不會有香煙繚繞不散嗆人鼻息的問題,也因此讓改建已歷近二十餘年的建築,看來還是相當新穎。立身在前殿的中軸線上,抬頭仰望可以欣賞到東方廟宇建築精髓所在的藻井,龍成宮的藻井為圓形,頂心明鏡則是一條金龍。而在藻井下方橫樑處則是龍成宮的玉旨牌。此時可再回頭欣賞這裡的門神裝飾,這裡的門神是立體浮雕的作品,雖然隔著壓克力板保護而無法讓人仔細欣賞,但光是看著碩大的木雕作品就足以讓人驚嘆了。正中央同樣為秦瓊、尉遲恭這組常見的門神,兩旁則有宮娥、宦官隨侍,這樣的安排常見於以女性為主神的宮廟。而兩側護室的拱門則是彩繪宮娥門神。至於兩旁閣樓面向前殿的護欄則是兩幅圓形的駿馬木雕圖,氣勢奔騰壯闊非凡。

再往正殿走去,正中央上方的八卦形天井直透二樓,此設計同樣讓空間看來更為寬敞,視野更為廣闊,也達到採光通風之效。而在天井八個角落的斗拱則安置了八條金龍,不僅撐起二樓殿宇,居高臨下的態勢也猶如護衛著正殿一般。而天井的下方便是拜殿之所在,數張供桌連結成一個T字型,這裡有另一項龍成宮的特色,全年不間斷的供上鮮花,而且還有專人負責保持著花朵的新鮮狀態,這是阿中跑過這麼多媽祖廟以來少見的現象。花為佛家七供之一,是信徒表達禮敬的供養品,也是莊嚴廟堂最好的供養品,這也是我喜歡五甲廟的地方。供桌上無時無刻都擺放著信徒的供品與金箔,兩旁則有木魚與銅罄,這兩件法器除了一般誦經、祈福時所使用外,平常如有神尊進殿和離宮,龍成宮的執事人員也會以敲打銅罄代替敲鐘擂鼓。龍成宮和一般的媽祖廟相同,並不提供起乩問事這樣的服務,信徒心中有困惑便是直接擲筊請示媽祖,這同樣也是阿中喜歡媽祖廟的地方,心中有事直接和媽祖對話,祂就是和我們這麼親近。問的方式可以是擲筊,也可以透過籤詩,龍成宮專門為求籤詩的信徒保留了位置,不僅多了點隱私,也不至於影響一般參香的信徒。在這專屬「抽籤客」的地方,抬頭就可望見媽祖慈悲的容顏,彷彿祂就坐在那裡靜靜地聽著你的祈求一般。

就在拜殿的前方就是正殿的空間,這裡有低矮的柵欄阻隔開來,因此一般信徒是無法近距離瞻仰神尊的,只有廟方的執事人員在敬茶、敬果時才會進入。正殿的正中央供奉著天上聖母媽祖,五甲廟的鎮殿媽面容略顯豐腴,眼神堅毅,雙手持笏。前方有四尊神像,再前方則再有數尊小型媽祖神像。雖然龍成宮對阿中而言猶如是本廟一般,然而我卻一直感到很納悶,這裡似乎看不到「開基」的神尊。一般而言,每座廟宇都會有自己的開基金身,其位置通常就在鎮殿的正前方顯眼處,然而龍成宮似乎沒有這樣的安排,不曉得這疑惑是否有先進可以不吝指導?在數尊媽祖金身的前方神桌上,同樣也供奉了開路先鋒中壇元帥,右舉火尖槍,左握乾坤圈,可愛的臉龐是最親近民間的神祇。在元帥的身旁有一座神牌,上書「監牢地神公神位」,監牢地是佛教的大地護法神,能守護地域堅牢,讓邪魔妖祟不能入,並且擁護一切正法的修持者。這座神位就我所知為近年新設立的,至於為何突然有此安排,也是我所不了解之處。龍成宮主祀神除了媽祖,還有清水祖師與戴府元帥,分別安座在媽祖的左右兩邊。在戴府元帥的前方還奉祀著延平郡王鄭成功。供奉媽祖娘娘的廟宇,自然少不了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龍成宮的兩將軍像就矗立在正殿的最前方,求籤的信徒抬頭一望最先看到的就是兩將軍像。兩將軍刻得相當活靈活現,體態清瘦,然而雙眼炯炯有神,面露金剛怒象,隨時準備協助媽祖救助蒼生。正殿除了奉祀三境主等神祇外,還有城隍爺、福德正神以及註生娘娘等。

參拜完正殿的諸位神佛,可以欣賞兩側護室牆堵上的大型水泥浮雕,題材有媽祖助水、八仙賀壽等,也可以欣賞廟方所收藏的精緻木雕神轎。這兩座放置在正殿兩旁的神轎為媽祖與清水祖師專屬使用,雕工精緻細膩,一看就知道為工藝高超之藝術精品,一尊尊神各異,坐騎不同的天兵天將各自護衛一方,體型雖小但卻相當精緻,整座神轎儼然就是一座移動式的小廟,是四年一次遶境儀式時才會出動的神轎,平常時就放在廟內供人欣賞。護室的最外側龍邊是會議場地,虎邊則是辦公室,信徒如想請廟方人員協助也是到虎邊這裡來。

除了一樓大殿的諸位神佛,龍成宮還有二樓的「龍霄殿」,攀上樓梯,就在轉角的牆堵上皆有一幅大型的石雕壁畫,龍邊是「大禹治水」以及「媽祖朝玉帝」,虎邊則是「觀音顯造洛陽橋」與「媽祖見王母」,其實就在一樓往二樓正殿的階梯轉角,同樣也有「萬仙獻瑞」、「孔子教學」、「媽祖收二將」、「群仙會」,共計八幅的石雕作品,據說皆是出自大陸名家之手,雕刻手法以黑白對比,深淺不同的方式呈現,相當特殊與罕見。龍霄殿神龕採兩層樓式,上層皆為民間信仰所認為的,階級較高的神祇,正中央為玉皇大帝與三官大帝,龍邊依次為南斗星君、釋迦牟尼佛,虎邊依次為北斗星君與觀世音菩薩。下層正中央為至聖先師、斗姥元君與文昌帝君,龍邊為太上老君、神農大帝,虎邊是關聖帝君與東廚帝君。挑高設計使得光線充足明亮,讓整座宮殿顯得氣象萬千。而在護室另供奉東嶽大帝與甲子太歲。步出龍霄殿這裡同樣也有三川殿,同樣也有大量的石雕,例如小港門就有以「人生四樂」為題材的裝飾。憑欄眺望不僅可以俯瞰來時的寬闊廟埕,還可以遠望屏東大武山脈,往右不時還可看見小港機場起降的班機,頓時讓人心情舒坦開闊。

龍成宮是阿中認定的本廟,雖然小時候家裡就有供奉媽祖,但我卻是從五甲廟開始才一步步走向信仰媽祖的道路,進而變成如今矢志完成臺灣各大媽祖廟宇的紀錄。每個月的月初,我都會固定到這裡來向媽祖婆請安,平常三不五時也會轉進去行個禮。然而卻是到了今日,阿中才正式著手為自己的家鄉廟作紀錄,實在汗顏。有一次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我的高中學弟,以龍成宮作為歷史報告,看過了他們的報告內容,更堅定了阿中一定要向大家介紹這裡的意念。五甲龍成宮並沒有高知名度,也沒有令人目眩神迷的廟會活動,但卻有與時俱進的環保觀念,以及純樸的信仰方式,誠摯邀請各位朋友,有空可以來五甲廟龍成宮走走,感受一下五甲媽的慈悲,如果來到了五甲找不到廟,向路人問路時請不要說要找「龍成宮」,建議直接問「五甲廟在哪裡?」,因為對當地人而言,五甲廟這稱呼比龍成宮還要熟悉以及深植民心啊! 

五甲龍成宮
氣派的山門讓人仰之彌高,對聯寫道:「龍天降真如見性明心萬典規箴化世宇,成佛傳妙法觀行正覺千經寶卷留古今」。

五甲龍成宮
柱子上方各有威武的祥獅鎮守。

五甲龍成宮
山門內側的牆壁上分別繪有風師、雨伯、雷公、電母,象徵風雨雷電皆聽其號令,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像足堪慢慢欣賞。

五甲龍成宮
從山門延伸出的迴廊圍繞整個廟地,穿梭其中,可以欣賞一幅幅有關媽祖以及古代傳說故事的彩繪,下方還搭配故事的解說,這正是廟宇傳達忠孝節義、教化人心的功能所在。

五甲龍成宮
廊道旁遍植樹木,每每成為當地民眾聚會閒聊、喝茶下棋的好去處。

五甲龍成宮
屋簷上的裝飾簡單,稜線上除了屋脊尾端的螭吻(又稱鴟吻、鴟尾,龍生九子之一)

五甲龍成宮
歇山頂的戧脊末端則是仙人走獸陶像,這是北方建築最大的特色,最前方通常為仙人騎鳳,之後則是一連串的動物,通常都是以單數呈現,數量越多代表越尊貴,以媽祖貴為天后之級應可用至九尊,但龍成宮正殿上只放了五尊。

五甲龍成宮
龍成宮的正殿位於二樓,一樓則作為圖書館、會議室之用,正面有階梯直達正殿。

五甲龍成宮
未登上台階之前可先欣賞鎮守於廟前的一對石獅,其體型之大為阿中目前所見之最,公獅戲球,母獅抱子,傳達各司其職的傳統觀念。

五甲龍成宮
正中央的御路則是一幅大型的九龍石雕,御路亦稱龍陞或螭陛,是古代宮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兩側階梯間的坡道,轎夫扛轎走兩旁的台階,而乘坐於轎內的皇帝則是經由御路上方入宮,因此御路多半雕刻呈祥龍乘雲圖。龍成宮的御路因為搭配挑高的台階而顯得氣勢非凡。

五甲龍成宮
兩旁墀頭處的一對憨番,體格壯碩,一看就讓人覺得他們孔武有力,不過仔細一瞧,這兩尊石像和厝角式分離的,擺明了就是裝飾用的而已。

五甲龍成宮
左右兩面牆堵同樣有祈求吉慶、仙翁麻姑等常見的三川殿裝飾題材,龍虎堵的主角則是降龍、伏虎兩羅漢。

五甲龍成宮
正門門楣上懸掛大型的宮名匾額,為民國七十四年新廟落成時,擔任高雄縣長的蔡明耀所題。下方門聯題道:「龍伏波恬慧日祥光風調雨順,成名濟世慈雲瑞靄國泰民安」。

五甲龍成宮
此匾最為獨特之處在於正中央上方的雕刻主題,正是眾生參拜天后聖母以及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
  

五甲龍成宮
各道門堵同樣也都是石材與大理石雕刻,正門身堵為武場戲齣,不過這裡的身堵卻是採用立體鏤雕的工法,有別於一般身堵常見的浮雕,鏤雕的好處在於採光與透風。

五甲龍成宮
腰堵部分則是喜鵲搭配梅花的「喜上眉梢」平面鏤雕

五甲龍成宮
兩旁小港門同樣也有石雕,例如龍邊外側的部分就有以漢武帝、彭祖、嫦娥、石崇四位主角的「四不足」故事,在在提醒世人知足常樂的價值觀。

五甲龍成宮
立身在前殿的中軸線上,抬頭仰望可以欣賞到東方廟宇建築精髓所在的藻井,龍成宮的藻井為圓形,頂心明鏡則是一條金龍。

五甲龍成宮
而在藻井下方橫樑處則是龍成宮的玉旨牌。

五甲龍成宮
此時可再回頭欣賞這裡的門神裝飾,這裡的門神是立體浮雕的作品,雖然隔著壓克力板保護而無法讓人仔細欣賞,但光是看著碩大的木雕作品就足以讓人驚嘆了。

五甲龍成宮
而兩側護室的拱門則是彩繪宮娥門神。

五甲龍成宮
再往正殿走去,正中央上方的八卦形天井直透二樓,此設計同樣讓空間看來更為寬敞,視野更為廣闊,也達到採光通風之效。而在天井八個角落的斗拱則安置了八條金龍,不僅撐起二樓殿宇,居高臨下的態勢也猶如護衛著正殿一般。

五甲龍成宮
而天井的下方便是拜殿之所在,數張供桌連結成一個T字型,這裡有另一項龍成宮的特色,全年不間斷的供上鮮花,而且還有專人負責保持著花朵的新鮮狀態,這是阿中跑過這麼多媽祖廟以來少見的現象。花為佛家七供之一,是信徒表達禮敬的供養品,也是莊嚴廟堂最好的供養品,這也是我喜歡五甲廟的地方。

五甲龍成宮
正殿的正中央供奉著天上聖母媽祖,五甲廟的鎮殿媽面容略顯豐腴,眼神堅毅,雙手持笏。

五甲龍成宮
開路先鋒中壇元帥,右舉火尖槍,左握乾坤圈,可愛的臉龐是最親近民間的神祇。

五甲龍成宮
在元帥的身旁有一座神牌,上書「監牢地神公神位」,監牢地是佛教的大地護法神,能守護地域堅牢,讓邪魔妖祟不能入,並且擁護一切正法的修持者。

五甲龍成宮
龍成宮的兩將軍像就矗立在正殿的最前方,求籤的信徒抬頭一望最先看到的就是兩將軍像。兩將軍刻得相當活靈活現,體態清瘦,然而雙眼炯炯有神,面露金剛怒象,隨時準備協助媽祖救助蒼生。

五甲龍成宮
參拜完正殿的諸位神佛,可以欣賞兩側護室牆堵上的大型水泥浮雕,題材有媽祖助水、八仙賀壽等。

五甲龍成宮
這兩座放置在正殿兩旁的神轎為媽祖與清水祖師專屬使用,雕工精緻細膩,一看就知道為工藝高超之藝術精品。

五甲龍成宮
一尊尊神各異,坐騎不同的天兵天將各自護衛一方,體型雖小但卻相當精緻,整座神轎儼然就是一座移動式的小廟,是四年一次遶境儀式時才會出動的神轎,平常時就放在廟內供人欣賞。

五甲龍成宮

五甲龍成宮
攀上樓梯,就在轉角的牆堵上皆有一幅大型的石雕壁畫,龍邊是「大禹治水」以及「媽祖朝玉帝」,虎邊則是「觀音顯造洛陽橋」與「媽祖見王母」,其實就在一樓往二樓正殿的階梯轉角,同樣也有「萬仙獻瑞」、「孔子教學」、「媽祖收二將」、「群仙會」,共計八幅的石雕作品,據說皆是出自大陸名家之手,雕刻手法以黑白對比,深淺不同的方式呈現,相當特殊與罕見。

五甲龍成宮
步出龍霄殿這裡同樣也有三川殿,同樣也有大量的石雕,例如小港門就有以「人生四樂」為題材的裝飾。

【攝‧記】五甲龍成宮20130907
【攝‧記】五甲龍成宮20120719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