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慈諴宮

時間:
2013年6月4日

地點:臺北士林慈諴宮(臺北市士林區大南路84號)

交通方式:可搭乘臺北捷運至劍潭站下車,沿文林路接大東路再左轉大南路,步行約五分鐘即可抵達

【士林慈諴宮簡介】士林慈諴宮網站
清朝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慈諴宮」之前身興建完成,地點在今日由士林往北投過「士林橋」〈即文林北路左側附近〉的地方。但由於漳泉械鬥後,漳州人於士林新街重新闢建街道,所以便決定在新街建一座供奉媽祖的廟宇,也就是慈諴宮。在士林新街興建主要功臣潘永清先生及獻地供建廟宇的曹七合先生等人的推動,並由信眾、百姓共同出錢協力捐建下,歷經五年終於興建完成,慈諴宮並與當時舊街的神農宮並稱南、北兩大宮。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隨著士林新街完成,便跟著遷到八芝蘭新街內,當時宮廟名稱為「芝蘭宮」,而後改宮名為「慈諴宮」。「諴」字音同「咸」,取自書經「諴于小民」,意思與「諴」相同。取名「慈諴宮」即是取自媽祖「慈悲為懷」的意思。

清朝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再度興建,由潘永清先生、曹七合先生捐款、捐地興建,並由信眾共同捐款協力興建,清朝光緒六年歲次庚辰〈公元1880年〉興建完成,廟貌莊嚴,香火鼎盛。

民國16 年歲次丁卯〈公元1927年〉,因興建年代久遠,受到風雨侵蝕,造成牆瓦上的彩繪剝落、樑柱傾倒歪斜,需要整修。因此,在大家的建議下,由當時委員長潘光楷及主任委員何炳奎等人推動改建,先後共同致力改建,並增設兩廂,經過10年終於完成。廟貌巍峨,富麗堂皇,美倫美奐,成為士林區居民共同敬仰的信仰中心。  

【阿中隨筆】
士林舊稱「芝蘭」或「八芝蘭」,慈諴宮的前身便是「芝蘭天后宮」,根據同治十年(1870)由淡水廳同知陳培桂所纂修的《淡水廳志》,當中〈典禮志‧祠祀〉記載:「天后宮……一在芝蘭街,嘉慶元年,業戶何錦堂獻地捐建」,芝蘭天后宮創建年代由此可徵。咸豐九年(1859)臺北發生嚴重的漳泉械鬥,根據《淡水廳志》〈祥異考‧兵燹()〉記載:「枋寮街火,漳泉互鬥,並燒港仔嘴,瓦窯,加蠟仔等莊,旋而擺接、芝蘭一、二堡亦鬥,縱房屋。」泉州人攻入漳州人的芝蘭舊街並焚燒房舍,而天后宮也燬於其中。之後漳州人建立新街,也重建了天后宮,也就是現在的慈諴宮。

在熙來攘往的士林夜市中,慈諴宮難能可貴的保有一方寧靜,廟埕佔地雖不大,但靠著牆堵隔絕了外頭的紛亂。廟前三座精緻的戲台,透露出輝煌的氣度,石製欄杆上方有八仙、四海龍王以及四大天王雕像,其中四海龍王像最令我感到熟悉,頗有北港朝天宮外那四尊龍王的感覺。走入廟埕內,門口一對石刻龍柱,上半段鏤雕部分格外引人矚目,精緻非常。

慈諴宮為歇山重簷式屋頂,南方廟宇建築形式,三川殿簷上有華麗的交趾陶、剪黏作品,平面以三川殿以及兩側護室構成五開間,簷下以石雕裝飾為主。先看到三川殿簷上裝飾,正脊脊背上為雙龍護三仙,這裡的三仙為交趾陶像,身上冠服色彩斑斕,表情細膩,祿仙手上抱著手執波浪鼓的孩童,模樣可愛活潑。兩垂脊的牌頭則是精彩的交趾陶武場戲齣,威武將軍干戈相向,展現出十足的戲劇張力。對照三川殿上的交趾,兩側護室上的脊飾明顯可看出年代較久遠,而且製作方式也不同,這裡的是以剪黏作品為主,但精緻度與精采度不亞於三川殿正身,很難得能看到剪黏作品能做得這麼細膩的。至於兩側護室的正脊脊背上,則是以壽仙剪粘與麻姑交趾為主角。

進入三川殿下,一對八角盤龍柱威立在中,單足撐地盤身而上,展現石龍的力與美。正門一對石獅,獅身線條圓滑,一陰一陽鎮守大門。大門門聯上寫:「慈航存濟眾深心波濤衽席,諴夏奏迎神大樂鐘鼓笙鏞」。門扇上石雕亦有可觀之處,其中有一幅五老觀棋,人物表情生動活潑,讓人感受角色互動的歡樂氣氛。走入廟內,正上方的「同慶安瀾」匾最為顯目,是前行政院長何應欽將軍所贈,何將軍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從慈諴宮與上一篇慈后宮的介紹當中可見一斑。兩側壁堵除了有近年來新完成的媽祖傳說故事石雕,還有一些警世的格言書法。其中有一段:「心頭不善求神無益,生不孝親祭祀無益,取不義財布施無益」,箇中意味,發人省思。此石堵之落款年代明顯被人抹去了「昭和」二字,由此也可看出民國初期社會動盪不安的時代變革。迴廊連接護室的過水處上方有簡單的交趾裝飾,其中之一為赤腳大仙鐵拐李,這尊陶像看得出來頗具年代,雖顯剝落但卻透露出另一種古風。中央天井處同樣被挪作擺放祭祀用品之處,在龍邊處有一尊體型龐大的媽祖神像,這樣的安排阿中倒是僅見。供桌前方有四尊手持仙桃、蓮花等吉祥物品的仙童銅像,笑容可掬,讓人望之欣喜,這樣的仙童像似乎在北港朝天宮也看過。天井往正殿方向的樑柱上懸掛「恩覃海嶠」匾,署名澄心堂,民國第二癸亥年立,其實第二癸亥年也就是民國七十二年(1983)

登上正殿後可先欣賞兩側過水門上方的裝飾,這裡的裝飾比起前一過水廊處更顯精緻,雖然長年受到香煙勳染而稍顯暗沉,但精采的交趾作品仍然展現出不凡的風華,浮雕的勸世文:「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廟宇教化社會的功能由此可見。往正殿走去,金碧輝煌的神龕下是一尊慈眉善目,光彩炫麗的鎮殿媽祖,雙手持笏、眼神堅毅,彷彿能帶給信徒無比的撫慰力量。兩側對聯題到:「慈能治水防洪神光遠照安航海,諴以格天稱后聖駕迎來鎮士林」除了表彰天上聖母的功績,更是傳達了希望媽祖護佑鄉里的期盼。鎮殿媽前方有一尊已被香火燻黑的金身,照位置判斷應該是慈諴宮的開基媽。而在神龕前的兩側則是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慈諴宮的將軍像造型略顯清瘦,而且較帶有精靈樣貌,但表情生動,活靈活現,雖然看得出來應該是近代的作品(或是重新粉面),但也是一件精緻的雕塑作品。正殿神龕上方最受人矚目的,是清光緒己卯年(光緒五年,西元1879),由福建全省學政孫詒經所獻的「寰海鏡清」匾,這也是慈諴宮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匾額。整通匾額金底黑字,匾底以金線勾勒出九龍線條,看來異常尊貴不斐,只是令我感到納悶的是,縱使孫詒經堂堂從二品文官職,但竟能贈送以金線龍為底的匾額?

慈諴宮只有兩殿(三川殿、正殿)、兩廊、兩護龍,一般媽祖廟常見陪祀的觀世音菩薩,在慈諴宮則是奉祀在龍邊廂房,除此之外,龍邊廂房由外而內分別供奉張天師、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正殿右方則是城隍爺、福德正神。虎邊廂房則是玄天上帝、廣澤尊王、太歲星君,正殿左後方則是地藏王菩薩,充分展現台灣民間多神信仰,廟裡懸掛的匾額頗多,不過多半都是民國六七零年代後的政商名流所獻,對於引證慈諴宮悠久歷史的功能並不大。不過,正因為慈諴宮座落在熱鬧的士林夜市內,更顯媽祖廟對當地居民甚至是臺北人的重要性,下次來逛士林夜市時,不妨進廟裡走走,感受那份「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寧靜氛圍。

士林慈諴宮
廟前三座精緻的戲台,透露出輝煌的氣度,石製欄杆上方有八仙、四海龍王以及四大天王雕像,其中四海龍王像最令我感到熟悉,頗有北港朝天宮外那四尊龍王的感覺。 

士林慈諴宮
三川殿正脊脊背上為雙龍護三仙,這裡的三仙為交趾陶像,身上冠服色彩斑斕,表情細膩,祿仙手上抱著手執波浪鼓的孩童,模樣可愛活潑。

士林慈諴宮

士林慈諴宮
兩垂脊的牌頭則是精彩的交趾陶武場戲齣,威武將軍干戈相向,展現出十足的戲劇張力。

士林慈諴宮
對照三川殿上的交趾,兩側護室上的脊飾明顯可看出年代較久遠,而且製作方式也不同,這裡的是以剪黏作品為主,但精緻度與精采度不亞於三川殿正身,很難得能看到剪黏作品能做得這麼細膩的。

士林慈諴宮

士林慈諴宮
至於兩側護室的正脊脊背上,則是以壽仙剪粘與麻姑交趾為主角。

士林慈諴宮
進入三川殿下,一對八角盤龍柱威立在中,單足撐地盤身而上,展現石龍的力與美。

士林慈諴宮
正門一對石獅,獅身線條圓滑,一陰一陽鎮守大門。大門門聯上寫:「慈航存濟眾深心波濤衽席,諴夏奏迎神大樂鐘鼓笙鏞」。


士林慈諴宮
門扇上石雕亦有可觀之處,其中有一幅五老觀棋,人物表情生動活潑,讓人感受角色互動的歡樂氣氛。

士林慈諴宮
警世的格言書法其中有一段:「心頭不善求神無益,生不孝親祭祀無益,取不義財布施無益」,箇中意味,發人省思。此石堵之落款年代明顯被人抹去了「昭和」二字,由此也可看出民國初期社會動盪不安的時代變革。

士林慈諴宮
迴廊連接護室的過水處上方有簡單的交趾裝飾,其中之一為赤腳大仙鐵拐李,這尊陶像看得出來頗具年代,雖顯剝落但卻透露出另一種古風。

士林慈諴宮
中央天井處同樣被挪作擺放祭祀用品之處,在龍邊處有一尊體型龐大的媽祖神像,這樣的安排阿中倒是僅見。


士林慈諴宮
供桌前方有四尊手持仙桃、蓮花等吉祥物品的仙童銅像,笑容可掬,讓人望之欣喜,這樣的仙童像似乎在北港朝天宮也看過。

士林慈諴宮
天井往正殿方向的樑柱上懸掛「恩覃海嶠」匾,署名澄心堂,民國第二癸亥年立,其實第二癸亥年也就是民國七十二年(1983)

士林慈諴宮
登上正殿後可先欣賞兩側過水門上方的裝飾,這裡的裝飾比起前一過水廊處更顯精緻,雖然長年受到香煙勳染而稍顯暗沉,但精采的交趾作品仍然展現出不凡的風華,浮雕的勸世文:「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廟宇教化社會的功能由此可見。

士林慈諴宮

士林慈諴宮

往正殿走去,金碧輝煌的神龕下是一尊慈眉善目,光彩炫麗的鎮殿媽祖,雙手持笏、眼神堅毅,彷彿能帶給信徒無比的撫慰力量。 

士林慈諴宮
鎮殿媽前方有一尊已被香火燻黑的金身,照位置判斷應該是慈諴宮的開基媽。

士林慈諴宮

士林慈諴宮
神龕前的兩側則是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慈諴宮的將軍像造型略顯清瘦,而且較帶有精靈樣貌,但表情生動,活靈活現,雖然看得出來應該是近代的作品(或是重新粉面),但也是一件精緻的雕塑作品。 


士林慈諴宮
正殿神龕上方最受人矚目的,是清光緒己卯年(光緒五年,西元1879),由福建全省學政孫詒經所獻的「寰海鏡清」匾,這也是慈諴宮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匾額。

士林慈諴宮
整通匾額金底黑字,匾底以金線勾勒出九龍線條,看來異常尊貴不斐,只是令我感到納悶的是,縱使孫詒經堂堂從二品文官職,但竟能贈送以金線龍為底的匾額?

士林慈諴宮  

【攝‧記】士林慈諴宮20120508

【攝‧記】士林慈諴宮20130604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