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慈惠宮

時間:
201362

地點:苗栗通霄慈惠宮(苗栗縣通霄鎮信義路119號)

交通方式:搭乘臺鐵海線至「通霄」站,出站後直行中正路,遇信義路後右轉直行即可抵達,路程約十分鐘

【通霄慈惠宮簡介】錄自慈惠宮紙本簡介
本宮的沿革,依照宮內碑文所記載的《通霄慈惠宮沿革》以及文獻資料與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田野訪談記錄考證,本宮肇建過程如下:
一、清道光十三年(1837)鄭媽觀(此處紙本內容有誤)為擴建本廟,發動信徒捐資興建。
二、清同治五年(1866)聘請名師黃灶重修。
三、日治昭和十年(1935)地震受損。
四、民國35(1946)李金沫先生號召重建。
五、民國39(1950)全廟拆除重建,遴選地理師王承宗主針擇吉。李金沫先生古稀壽考,李金泰繼承兄志,舉副總理陳錫琛董其事。
六、民國57(1963)3月完竣兩殿及兩廊附屬工程;119-11日,舉行慶成圓醮大典。
七、民國73(1984)後殿建竣。
八、民國75(1986)開光安座大典。
 
【阿中隨筆】
通霄原為平埔道卡斯族Tonsuyan (屯消)社之所在,康熙六十一年成書的《臺海使槎錄》,作者黃叔璥將此地記錄為「吞霄」,書中還提到吞霄港可通杉板船(見卷二、赤崁筆談‧武備),也是北路諸羅番‧崩山八社之一,可見在黃叔璥的觀察下當時這裡是屬於平埔族群的聚落。乾隆壬辰年(西元1772)年,朱景英在《海東札記》當中記錄吞霄社屬於淡水廳熟番三十六社之一(見卷四‧記社屬),可見至乾隆年間,通霄一地還是以平埔族民為主,漢人的大規模入墾當屬乾隆、嘉慶年間。又見道光年間,任職臺灣道(臺灣最高軍政長官)的姚瑩,在《東溟奏稿》的〈擊捕草鳥匪船多起奏〉紀錄:「(道光二十一年),是月(五月)十六日,又有匪船一隻,在吞霄港洋面游奕,經兵役會同總董鄭媽觀等,駕船追捕,……」這段記載不僅讓我們見證當時吞霄的社會背景,也出現了前文慈惠宮沿革所錄之創建人─鄭媽觀的名字。之後到了日據時代,新竹州長認為「吞霄」一詞不雅,因見虎頭山高聳入雲而改名「通霄」


有關通霄慈惠宮的創建記載,在清代文獻當中可引為佐證的有:一、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由當時的苗栗縣知縣沈茂蔭,聘請謝維岳等進行採訪所完成的《苗栗縣志》,當中的〈典禮志‧祠廟〉錄有:「天后宮…一在二堡吞霄街,距城三十里.道光十三年,鄭媽觀倡捐建造;光緒十年,舖戶金和安等捐修.共一十二間.祀田年收穀四十石。」而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由鄭鵬雲所撰的《新竹縣志》當中,〈初稿/卷三/典禮志/祠祀/苑裏堡廟宇〉亦提到:「媽祖廟…在通霄街,距竹城西南七十里.道光十三年建。…」。兩本典籍同樣記載慈惠宮為道光十三年,由鄭媽觀所建。由此觀之廟方所敘述之沿革甚為可信。

道光年間,鄭媽觀任通霄十三庄總理,其祖籍為廣東省惠州府海豐縣,是客家人氏,創建慈惠宮時因經費短絀,甚至變賣自己的土地以籌措資金,因此慈惠宮可說是客家祖先所創。然而鄭媽觀縱然於道光二十一年剿匪有功,但卻在隔年遭到淡水分府曹()革職,雖然有竹南三保:宛裡街庄總理、街庄正、紳耆、通事、土目等人聯名上書請求寬免,但最後還是改變不了上級決議。(見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竹南三保宛裡街庄總理街庄正紳耆通事土目等稟請淡水分府),此為後話。


如今的通霄慈惠宮為民國50年代所重建,主體建築以鋼筋混擬土構成,正面由主殿搭配左右兩廂共分為五開間,以三川殿、正殿以及後殿分為三進。廟體採中國南方風格,龍飛鳳舞、燕尾高翹。三川殿正脊脊背上的裝飾與眾不同,為雙龍護日之樣式,而「日」則是以一塊圓型鏤雕鐵片為代表,下方飾以雲彩。西施脊則安有許多瓜果陶俑雕像,正脊交趾陶脊飾則以三英戰呂布為主題,下方則為魚蝦,兩側垂脊各有精采的武齣。整座三川殿上的脊飾雖略顯歲月痕跡,但仍可看出昔日匠師精緻之工藝,實為現代大量複製下之陶俑所不能及。

三川殿正面裝飾以石雕為主,正門兩窗上下各堵分別呈現不同的雕刻技巧,上方水車堵為陽刻,身堵為鏤刻,腰堵為陰刻,裙堵復為陽刻,雕法不同自是展現不同的風貌。門上對聯題到:「通內黎民咸沾聖德安其業,霄中瑞氣長現慈雲護眾生」。簷下一對盤龍石柱以及正門一對石獅樣式則與近代廟宇建築相同,較無古味。石材裝飾的上方則以木雕為主,門前吊桶雕工精緻,前方豎材安著漁樵耕讀等主題雕塑,可惜廟方裝上了電子跑馬燈,將此等藝術品給遮蔽住了。至於兩側墀頭則是一對小獅子鎮守,而兩側龍虎雙堵同樣可觀。龍虎雙堵的上方同樣也有部分木雕作品,其中以背後生翅的小天使較引我注意,站立在獅、象上,雙手合十,既展現出東方信仰色彩,又融合了西方宗教元素。三川殿除了石雕、木雕可看,彩繪部分也別有特色,龍虎雙門上方的彩繪以「義姑却敵」、「仁貴三次投軍」為主題。主視覺旁還題了詩句,例如:「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間細語,天聞若雷」、「慈悲做善一片心,天堂有路各自尋」、「善惡兩途分左右,古今官宦亦相同」,在在提醒前來參拜的信徒們要諸善奉行,諸惡莫作。

進入三川殿後的前拜殿,兩側壁堵刻著四幅以「忠孝節義」為主題的石雕,分別是「諸葛之忠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黔婁之孝 稽顙北辰
願代父亡」、「楊震之廉天知地知 子知我知」、「蘇武之節 不忘漢主
持節牧羝」,充分展現廟宇教化社會的功能,告誡信徒應見賢思齊。而四點金柱間的圓光有精細的木雕作品,內容是以封神演義的故事情節為主題,上方還有動物彩繪,龍邊畫著一隻休息的家貓,虎邊畫了一隻跳躍的老虎,這裡和三川殿一樣,可明顯看出兩邊畫風不同,有彩繪對場作的影子在。至於以貓為題材在廟宇裝飾中實屬罕見,頗為特別。


再往前走去為透天天井,只是上方有採光罩蓋住,罩下懸掛排列整齊的紅燈籠,由前拜殿沿伸至正殿。下方空間則挪作擺設供品之處。登上正殿,有一對龍頭在下,龍身盤旋而上的「覆地」龍柱。兩旁懸掛一幅註明道光丁酉年,也就是慈惠宮創建的那一年(道光十三年,1837)所雕的木板對聯,內容題到:「靈鳥來時橫海鯨波千島靜,慈雲過處兼天鱷浪一帆平」,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於海神媽祖的深切祈求。木對聯旁內嵌花瓶交趾陶作品,手法細膩,現已加裝保護罩。再往前方有低矮的柵欄隔開了神龕與拜殿,因此信徒只能遠遠的瞻仰媽祖金身面容,而整座神龕光線顯得有些昏暗,讓人無法仔細欣賞雕飾作品。鎮殿媽前方有個小玻璃罩,罩住了幾尊聖母像,但卻也遮去了鎮殿媽半身,因此讓正殿神龕顯得有些侷促而雜亂,也讓阿中拍照角度抓得很辛苦。鎮殿媽前方有一尊鳳眼細眉的聖母像,由外型判斷該是來自湄洲的金身。正殿神案前方兩旁,千里眼、順風耳將軍手持元寶矗立在前。神龕正上方則是懸掛同治五年重修時,由眾信徒所捐獻的「坤德配天」匾。虎邊配祀神龕上則懸掛同治九年,由福建臺灣北路右營分駐吞霄汎李宏發所立之「河清海晏」匾。至於龍邊相對應位置則是懸掛「安瀾有慶」匾,此匾只註明「丁己春月,通霄共業組叩」,按出現「通霄」二字,該是日據時期之後之作品。這些木匾都是見證慈惠宮歷史的珍寶,著實需要廟方好好保護啊!

後殿為近代所興建的二層樓式建築,主要奉祀玉皇大帝,陪祀觀世音菩薩、神農大帝。再觀一樓左廂有慈惠宮的祿位,一旁還懸掛創廟功臣─鄭媽觀的畫像,由此可見雖然鄭氏官位遭罷,但百姓還是感念他創廟的功績,這份感念歷百年而不衰。

苗栗通霄是雕塑大師朱銘的故鄉,這裡出了很多木雕大師,也因此造就了慈惠宮的藝術價值。來一趟通霄慈惠宮,不僅可以欣賞精美雕塑作品,同時還能緬懷昔日先民蓽路藍縷,族群彼此合作與競爭的歷史,這都是值得您來通霄慈惠宮駐足的原因啊!

通霄慈惠宮
通霄慈惠宮為民國50年代所重建,主體建築以鋼筋混擬土構成,正面由主殿搭配左右兩廂共分為五開間,以三川殿、正殿以及後殿分為三進。

通霄慈惠宮

通霄慈惠宮
三川殿正脊脊背上的裝飾與眾不同,為雙龍護日之樣式,而「日」則是以一塊圓型鏤雕鐵片為代表,下方飾以雲彩。

通霄慈惠宮
正脊交趾陶脊飾則以三英戰呂布為主題。整座三川殿上的脊飾雖略顯歲月痕跡,但仍可看出昔日匠師精緻之工藝,實為現代大量複製下之陶俑所不能及。

通霄慈惠宮
兩側垂脊各有精采的武齣。

通霄慈惠宮
三川殿正面裝飾以石雕為主,正門兩窗上下各堵分別呈現不同的雕刻技巧,上方水車堵為陽刻,身堵為鏤刻,腰堵為陰刻,裙堵復為陽刻,雕法不同自是展現不同的風貌。門上對聯題到:「通內黎民咸沾聖德安其業,霄中瑞氣長現慈雲護眾生」。

通霄慈惠宮
兩側墀頭則是一對小獅子鎮守。

通霄慈惠宮
其中以背後生翅的小天使較引我注意,站立在獅、象上,雙手合十,既展現出東方信仰色彩,又融合了西方宗教元素。

通霄慈惠宮

通霄慈惠宮
主視覺旁還題了詩句,例如:「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間細語,天聞若雷」、「慈悲做善一片心,天堂有路各自尋」、「善惡兩途分左右,古今官宦亦相同」,在在提醒前來參拜的信徒們要諸善奉行,諸惡莫作。

通霄慈惠宮
進入三川殿後的前拜殿,兩側壁堵刻著四幅以「忠孝節義」為主題的石雕,分別是「諸葛之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黔婁之孝稽顙北辰願代父亡」、「楊震之廉天知地知子知我知」、「蘇武之節不忘漢主持節牧羝」,充分展現廟宇教化社會的功能,告誡信徒應見賢思齊。

通霄慈惠宮
四點金柱間的圓光有精細的木雕作品,內容是以封神演義的故事情節為主題。

通霄慈惠宮
龍邊畫著一隻休息的家貓,虎邊畫了一隻跳躍的老虎,這裡和三川殿一樣,可明顯看出兩邊畫風不同,有彩繪對場作的影子在。至於以貓為題材在廟宇裝飾中實屬罕見,頗為特別。

通霄慈惠宮
再往前走去為透天天井,只是上方有採光罩蓋住,罩下懸掛排列整齊的紅燈籠,由前拜殿沿伸至正殿。下方空間則挪作擺設供品之處。

通霄慈惠宮 通霄慈惠宮
低矮的柵欄隔開了神龕與拜殿,因此信徒只能遠遠的瞻仰媽祖金身面容,而整座神龕光線顯得有些昏暗,讓人無法仔細欣賞雕飾作品。

通霄慈惠宮
鎮殿媽前方有個小玻璃罩,罩住了幾尊聖母像,但卻也遮去了鎮殿媽半身,因此讓正殿神龕顯得有些侷促而雜亂,也讓阿中拍照角度抓得很辛苦。

通霄慈惠宮

通霄慈惠宮
鎮殿媽前方有一尊鳳眼細眉的聖母像,由外型判斷該是來自湄洲的金身。

通霄慈惠宮

通霄慈惠宮
正殿神案前方兩旁,千里眼、順風耳將軍手持元寶矗立在前。

通霄慈惠宮
虎邊配祀神龕上則懸掛同治九年,由福建臺灣北路右營分駐吞霄汎李宏發所立之「河清海晏」匾。

通霄慈惠宮
至於龍邊相對應位置則是懸掛「安瀾有慶」匾,此匾只註明「丁己春月,通霄共業組叩」,按出現「通霄」二字,該是日據時期之後之作品。

通霄慈惠宮
道光年間,鄭媽觀任通霄十三庄總理,其祖籍為廣東省惠州府海豐縣,是客家人氏,創建慈惠宮時因經費短絀,甚至變賣自己的土地以籌措資金,因此慈惠宮可說是客家祖先所創。

【攝‧記】通霄慈惠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