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福海宮

時間:
2013
316

地點:彰化王功福海宮(彰化縣芳苑鄉芳漢路王功段2)

交通方式:
於鹿港北區遊客中心搭乘臺灣好行專車鹿港大城線,途經福海宮,本班次只限假日運行,約為一個鐘頭一班。 

【王功福海宮簡介】
王功福海宮網站
福海宮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的王功村,它原本是為了來往閩台之間,經營船頭行的郊商所興建。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彰化縣第五十七任知縣楊桂森(雲南石屏人,翰林出仕)精博勘輿,出巡轄境,蒞臨本地,發現媽祖廟址所鎮乃龍蝦吉穴寶地,但廟小穴大不相配,且建物歷久失修,遂倡改建。斯時庄內地瘠人貧,楊縣令乃撥公帑,親自主事,依原址退後三尺,配合地勢蓋殿宇,所需建材均由大陸運來,翌年四月竣工。

相傳當年楊桂森縣令嘗言:「嗣後如逢重建,必須座進丁字尺,且非有官銜之人,不可負重建之責」庄民奉為圭臬。但自從楊縣令改建福海宮之後,有人認為楊縣令是來「敗地理」,不是來「排地理」:「進三步成街路,退三步墓仔埔,用紅瓦,龍蝦亡」所以廟宇完成後,港口逐年淤塞終至廢港。一百多年來,後人不敢妄自修建福海宮,任其傾圮頹廢,風雨來襲,宮中媽祖神像,得戴斗笠,穿簑衣,景況淒涼,有識之士無不深慼焉。

道光四年(西元1844年),台灣府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江西浮梁人)來王功,見狀即刻捐官俸,再倡補建福海宮。獲得鹿港眾郊商民響應捐獻,拜殿及兩廊得以完成,至此宮殿始呈完整。翌年鹿港下郊船戶新福來幫,海上遇難,禱求媽祖保佑,得化險為夷,為叩答鴻恩,捐貲增建左右五門亭及墻圍,並奉獻笨港縣丞沈應清(浙江德清人),所署題「慈航穩渡」匾額懸掛於聖殿,宮貌益顯堂皇壯觀。嗣後神靈聖澤,沐恩信眾遍布遐邇,每當海中遇險之際,暗夜航行迷向之時,禱求媽祖相助,莫不神蹟突現,化險為夷。

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信眾商議,仍遵循楊縣令遺志:「進三尺奠基,座進丁字尺,瓦片改用碧綠色」,敦聘彰化縣首屆民選縣長陳錫卿擔任名譽主任委員,主持破土典禮,擇吉於當年六月興工,同年十二月竣工。工程進行初期,主事者正憂慮財源短缺,影響進度,驟然出現奇蹟,當年虱目魚苗盛產期,全省沿海欠收,惟獨王功連續一個月大豐收。漁民因之踴躍捐獻,短短半年福海宮重修工程順利完成,此誠為媽祖顯靈明證(總工程款廿九萬元,公務員月薪約三佰元,魚苗十尾一元)。

【阿中隨筆】

王功舊稱「王宮」,相傳最早開墾的漢人是來自福建同安的林晉璧、林晉玉兩兄弟,一開始這裡並無地名,直到後來在海邊蓋了一座主祀池府千歲的廟宇,因此有了「王宮」這個稱號,在道光十六年成書的《彰化縣志》中,就已經將「王宮」改寫成「王功」:「王功港街:屬深耕保,距邑治四十里」。又光緒十七年,唐贊袞所撰的《臺陽見聞錄》當中〈臺陽見聞錄卷下山水海口〉當中錄有:「……昔時,鹿港口門最大;嘉慶中,鹿港口門淤廢,商船由王功港出入。道光以來,王功港口又淤,商船皆從番仔挖出入。番仔挖口闊水深,外有沙汕一道,迤自南而北,商船自此由港內經王功港而至鹿港……由此可見王功的鼎盛期當屬嘉慶、道光年間。

根據《彰化縣志/卷五‧祀典志/祠廟(寺觀附)》的記載:「天后聖母廟:一在王宮,嘉慶十七年邑令楊桂森倡建...」。又根據《彰化縣志/卷三‧官秩志/文秩/彰化縣知縣》:「楊桂森,雲南石屏人,翰林‧十五年正月任‧以終養去‧」。楊知縣的主要功蹟有:將城牆改為磚城、修復孔廟、建米倉、於鹿港街尾造「楊公橋」,由種種功績來看算是一名有作為的父母官。不過坊間卻將王功的沒落歸咎於楊桂森刻意敗壞福海宮地理,這就有點不厚道了。《彰化縣志/卷十二藝文志》當中錄有道光四年,臺灣府鹿仔港海防同知浮梁鄧傳安所撰之〈勸修王功港天后宮疏引〉,當中提到:「嘉慶十七年壬申,署同知楊大令桂森,倡建天后宮於港門,以為商民祈報之所.工未半而受代,祗成後殿,尚闕前堂及兩廊.越今十有三年,無訖工者,並舊宮亦就圮.余蒞茲土而愧焉!……眾議僉同,詢之日者,亦稱今歲興工甚利.爰給引以勸諭,而先捐俸百金為倡.」鄧傳安明確指出,楊桂森是在福海宮創設中途去職的,是故建廟工程因此停擺,直到32年後才由鄧氏接續修建。此時正是王功港繁榮發展的鼎盛時期,也因此建廟工程得到鹿港郊商的資金幫助才得以完工。之後因港口泥沙淤積,航運功能大失,這才導致王功的沒落,由此因果觀之,楊知縣敗地理之說豈不有失公允?

如今的福海宮的建築體是民國四十七年所修建的,較上一則我們所探訪的芳苑普天宮多了許多古味。在彰化縣志祀典志當中的記載,當時這一帶有名的天后宮是王宮這座,番仔挖可是沒有相關紀錄的。當天在搭乘臺灣好行的路途中,阿中曾和其中一位司機大哥閒聊,他告訴我每年到了媽祖聖誕的香期時,福海宮廣大的三座停車場可是都擠滿了遊覽車以及香客,盛況非凡。只是當日我反而在普天宮才有遇到進香團,而福海宮這邊則是以當地的居民為主,不見遊覽車入駐。福海宮的主體結構為水泥建築,格局與一般傳統寺廟稍有不同,兩側有塔樓,塔樓屋脊採北方廟宇琉璃瓦裝飾,但脊尾卻有南方廟宇的龍鳳陶俑,算是融合式的風格。三川殿有五開間,屋身立面以石雕為主。水車堵有幾幅繪畫作品,有收伏兩將、媽祖升天等聖母故事,另外還有花鳥圖騰,畫作堪稱精美。正門對聯提到:「聖功著史中拯百姓於驚濤駭浪,母愛遺天下歷四朝以冊后封妃」上聯傳達了媽祖身為救苦救難的海神形象,下聯則點出了媽祖歷經宋、元、明、清四朝帝王的冊封以致稱后。

進入廟內,前拜殿上高懸「螺港尋源」匾,這是賢良港天后祖祠所贈。前年阿中曾參訪過那兒,同樣也有這麼一塊木匾,當時我一直很納悶,「螺港尋源」是西螺媽祖來這裡尋源嗎?後來才知道原來賢良港又名「黃螺港」,螺港一名從此而來。拜殿正中央置有供桌一路延伸至正殿前,兩殿之間有密閉的採光天井,兩側迴廊的上方則繪有風、雨、雷、電四神,畫作雖已燻黑,但還是可看出畫師精湛的手藝。水車堵則保有舊時的交趾陶俑,一路延伸至正殿,有些已顯斑駁,呈現出十足的時代感。

再往前走則為正殿空間,上方有一方道光己丑年(9年,西元1829),署名「笨港縣丞沈應清」所捐獻的「慈航穩渡」匾。這方木匾也是讓阿中覺得疑點重重的文物。查《福建通志笨港縣丞》所記載之名錄,道光九年前後所任的縣丞分別是:「劉詵,順天宛平人,嘉慶乙丑進士,道光七年任.文烜,江西萍鄉監生,十一年任.」並不是沈應清。遍查臺灣文獻當中的確有沈應清這個人物,不過沈氏宦海浮沉當中,其相關資歷有:嘉慶二十年任彰化縣典史。二十一年,貓霧捒巡檢。道光二年,大甲巡檢。三年,羅漢門巡檢。四年再回任大甲巡檢。五年,竹塹巡檢.同年再回任羅漢門巡檢。洋洋灑灑的資料,只見沈氏始終在典史、巡檢兩職當中流轉,不見其曾有「笨港縣丞」這一筆。再仔細看看這方古匾署名處,可以明顯看出「署笨港縣丞」以及「敬書」這七個字的大小,明顯和「沈應清」這三個字不同,書寫的位置也有別。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湊陣拜媽祖」在「新港長天宮」那篇文章中的「山海咸寧」匾。因此阿中大膽猜測,這有可能是後人將原署人之姓名擦去而重刻的,更甚者,這方匾額的真偽是受人質疑的。再看到福海宮正殿神龕,這裡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是一座圓拱型的木雕神龕,看上去有種西方風格的感覺。鎮殿媽端坐其中,頭戴珠帽,手持龍笏,微笑的看著眾生,身旁還有兩位宮娥手持日月扇服侍著。駕前兩護衛: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則站立神龕前守護媽祖。整座正殿因長年受到香火煙燻,讓神龕看起來黝黑發亮。

往後殿走去,這裡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立著媽祖石雕像,石持如意,眼睛注視著前方,也就是正店背後牆堵,廟方刻有湄洲祖廟的浮雕作品,不過端詳這幅作品,好像跟阿中印象中的湄洲祖廟位置配置不太一樣。後殿是民國74年落成的新式建築,一樓做為會議室使用,二樓為圓通寶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也供有讓信徒分靈回去的福海媽祖,以及寄祀眾神尊。而三樓則是靈霄寶殿,為供奉玉皇大帝之處。福海宮和普天宮一樣,似乎為鳥類盤踞廟堂所擾,只是福海宮的設備更為先進,直接在入口處設置電動門,信徒要進入店內參拜還必須先啟動開關,不過開闔時間不算短,當下讓阿中還守在一旁幫忙注意是否有鳥類「趁虛而入」啊!

福海宮,諧音就好像日語的「歐嗨唷」一樣,親切的問候大家,比起恢弘的普天宮,這裡讓阿中比較有感覺,或許是跑多了媽祖廟了,總覺得老廟就是給人一種親切的熟悉感,新廟雖大,但卻往往不精緻,廟裡的裝飾大同小異,看上去只是一件件的複製品而已。這也讓我不禁想起,如今同樣也計畫要將舊廟拆除重建的笨港口港口宮,未來是不是也只是「大」的特色了。福海宮是一座見證王功發展的廟宇,廟前兩座高聳的旗杆據說是官廟的象徵,這部分阿中不太清楚,只是就福海宮的創建而言,這也不能算是官廟,真正歷史上記載官方所建的媽祖廟,例如祀典大天后宮、鹿港新祖宮等也沒有這樣的裝置,反而是王爺廟比較常見。這點或許是阿中還可以多探究的地方。

王功福海宮
根據《彰化縣志/卷五‧祀典志/祠廟(寺觀附)》的記載:「天后聖母廟:一在王宮,嘉慶十七年邑令楊桂森倡建...」。又根據《彰化縣志/卷三‧官秩志/文秩/彰化縣知縣》:「楊桂森,雲南石屏人,翰林‧十五年正月任‧以終養去‧」

王功福海宮
福海宮的主體結構為水泥建築,格局與一般傳統寺廟稍有不同,兩側有塔樓,塔樓屋脊採北方廟宇琉璃瓦裝飾,但脊尾卻有南方廟宇的龍鳳陶俑,算是融合式的風格。

王功福海宮
水車堵有幾幅繪畫作品,有收伏兩將、媽祖升天…等聖母故事,另外還有花鳥圖騰,畫作堪稱精美。

王功福海宮

王功福海宮
進入廟內,前拜殿上高懸「螺港尋源」匾,這是賢良港天后祖祠所贈。前年阿中曾參訪過那兒,同樣也有這麼一塊木匾,當時我一直很納悶,「螺港尋源」是西螺媽祖來這裡尋源嗎?後來才知道原來賢良港又名「黃螺港」,螺港一名從此而來。

王功福海宮

王功福海宮
兩側迴廊的上方則繪有風、雨、雷、電四神,畫作雖已燻黑,但還是可看出畫師精湛的手藝。

王功福海宮
阿中大膽猜測,這有可能是後人將原署人之姓名擦去而重刻的,更甚者,這方匾額的真偽是受人質疑的。

王功福海宮
鎮殿媽端坐其中,頭戴珠帽,手持龍笏,微笑的看著眾生,身旁還有兩位宮娥手持日月扇服侍著。

王功福海宮
駕前兩護衛: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則站立神龕前守護媽祖。

王功福海宮
往後殿走去,這裡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立著媽祖石雕像,石持如意,眼睛注視著前方,也就是正店背後牆堵,廟方刻有湄洲祖廟的浮雕作品。

王功福海宮
端詳這幅作品,好像跟阿中印象中的湄洲祖廟位置配置不太一樣。

王功福海宮
後殿是民國74年落成的新式建築,二樓為圓通寶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也供有讓信徒分靈回去的福海媽祖,以及寄祀眾神尊。

王功福海宮
福海宮和普天宮一樣,似乎為鳥類盤踞廟堂所擾,只是福海宮的設備更為先進,直接在入口處設置電動門,信徒要進入店內參拜還必須先啟動開關,不過開闔時間不算短,當下讓阿中還守在一旁幫忙注意是否有鳥類「趁虛而入」啊!

王功福海宮

王功福海宮

王功福海宮
福海宮,諧音就好像日語的「歐嗨唷」一樣,親切的問候大家,比起恢弘的普天宮,這裡讓阿中比較有感覺。

  王功福海宮  
福海宮是一座見證王功發展的廟宇,廟前兩座高聳的旗杆據說是官廟的象徵,這部分阿中不太清楚,只是就福海宮的創建而言,這也不能算是官廟,真正歷史上記載官方所建的媽祖廟,例如祀典大天后宮、鹿港新祖宮…等也沒有這樣的裝置,反而是王爺廟比較常見。這點或許是阿中還可以多探究的地方。

王功福海宮

王功福海宮

【攝‧記】王功福海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