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港長天宮  

時間:
2013126

地點:嘉義新港長天宮(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板頭厝9號)

交通方式:於嘉義車站前轉搭嘉義市公車或嘉義客運往北港,至「南港派出所」站下車,前行至叉路就有指標可指引前往,步行約莫二十分鐘。

【新港長天宮簡介】引自古今寺廟巡禮網站
新港長天宮於1716年諸羅縣笨港公館於笨港街建立,1734年因位於北港溪邊的公館,地勢危險,於是遷移至板頭厝,相傳長天宮原為笨港縣丞署的所在。笨港在明末清初就是台灣的第一商港,笨港是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8年)開台先賢顏思齊及其徒眾屯墾紮營練兵撫蕃之所,古誌記載被譽為小台灣,此港為內河港。


1959
年八七水災,長天宮後方的堤防破裂,北港溪水直沖廟宇、屋舍,神像大多流失,僅正殿上的媽祖仍安然坐在那裏,因此倍受村人敬仰。正殿門楣上,懸掛著書有清末曇花一現的「祺祥」年號「長天宮」橫匾。長天宮牌匾的祺祥年號,據說清咸豐駕崩托孤重臣決定稱(祺祥),然東宮慈安、西宮慈禧共同與重臣爭權,終歸東西宮兩太后勝利,不表東西兩太后共同治理之意,故改為同治。所以(祺祥之年與同治之年,1862年)歲次同。長天宮內有觀世音菩薩、媽祖殿、池千歲殿,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是池府千歲生日,最為熱鬧,有許多義工信眾參與朝拜。

【阿中隨筆】
網路上有新港長天宮的沿革紀錄並不多,除了新港鄉公所簡短的篇幅之外,古今寺廟巡禮的介紹較為豐富,不過當中似乎還是有些令人懷疑之處。首先是行文的問題,開頭的敘述會讓人誤以為新港長天宮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諸羅縣笨港公館在笨港街所建的,但歷史的事實是笨港公館才是在康熙五十五年建立,這點周鍾瑄在《諸羅縣志》中有所著墨:「笨港公館,在笨港街。康熙五十五年,附近土民公建。」(卷二/規制志/衙署/公館(附)),之後又針對公館的功能加以說明如下:「論曰:公館之設,古之驛亭。「周禮」:『遺人,所以職委積者也』。使客之往來於是乎憩,故民居不擾。其無事,則子衿里老朔望會集子弟,即此宣講聖諭,申明條約;又鄉校之遺矣。」所以前文沿革的第一段需要先釐清,如此才不會和後文所述「相傳長天宮原為笨港縣丞署的所在」搞混。

再看到「笨港縣丞署」的成立,根據連橫《臺灣通史》卷十六/城池志/衙署記載:「笨港縣丞署:原在笨港。雍正十一年,移建於坂頭厝。」是故長天宮的創建絕對是晚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查同治末年所編纂的《臺灣府輿圖纂要》,「衙署」一節中記載:「笨港縣丞署:在大槺榔保」,推敲縣丞署至同治末年尚存。對照長天宮現今所存廟牌匾,落款為「祺祥元年壬戌置」,這就是長天宮最引以為傲的歷史古物,不單是因為年代久遠,「祺祥」這年號在清朝歷史也是曇花一現。咸豐皇帝駕崩後傳位給清穆宗毅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就是以「祺祥」作為年號,時間是1861年九月至十一月,直到慈禧太后在十一月發動政變奪權成功後,就馬上將年號改為「同治」,這塊古匾恰恰為這段歷史留下記憶。而末端落款為「笨坂頭厝庄眾弟子仝謝」,這點卻是引出了接下來要討論的第二塊古匾。

長天宮目前還收藏了一方由鳳山知縣龐周以及笨港縣丞陳鴻寶所共同捐獻的「山海咸寧」匾,落款年代為「嘉慶丁丑年季冬穀旦」,該年為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年,查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056鳳山縣歷任知縣中錄有「龐周,嘉慶二十二年由笨港縣丞調署,嘉慶二十二年十二月在任」一條可茲對照,也就是說這塊匾是龐周要到鳳山縣任職,將笨港縣丞職位交棒給陳鴻寶時,兩個人共同獻立的匾額。由此觀之,這塊木匾的年代與背景可信,若真為獻給笨港長天宮之物,那麼長天宮的創建就可推敲落在雍正末年至嘉慶末年之間。從這段新舊縣丞共同獻立木匾的軼事看來,長天宮和笨港縣丞署的關係深刻,雖有論點提出長天宮實為笨港縣丞署所建之官祀廟宇,但為何在清代的文獻當中卻找不到「長天宮」的記載?又根據祺祥古匾之落款,若誠然是官建廟宇,又為何會出現「笨坂頭厝庄眾弟子仝謝」這樣的字眼?這不禁令人納悶。

笨港,一個耐人尋味的城市,哪怕這個名字早就消失在官方文件中,迄今還是被許多人所爭奪著。阿中不只一次試著介紹笨港這個古老的城市了,目前可以廓清的是古笨港就是今日的北港,以及溪南的舊南港一帶,而新港全稱「新南港」,是相對於舊南港的一個新興地區,嚴格來說,那裡已經不能稱作笨港了。至於笨港口的地點何在?因為笨港溪曾多次更改出海口河道,因此雲林口湖至嘉義東石這一塊區域,都可以泛稱為笨港口。而笨港所衍伸出來的笨港媽祖,如今更是百家爭「正」的局面,雲林朝天宮、新港長天宮、新港奉天宮、溪北六興宮便是當中的主角。姑且先把這些爭議擱置一邊,讓我們純粹來欣賞坂頭村的長天宮之美吧!

長天宮的位置有些偏僻,要不是有座坂陶窯文化園區作帶動,這個村落可能只是個外人罕有聽聞的小鄉鎮。當天阿中是搭著客運在南壇站下車,靠著手機上的地圖才得以順利抵達,正巧碰上廟埕在鋪水泥,而廟也請了清潔工人來協助清洗建築物。不過扣掉這些工作人員,阿中待在那兒一個多小時當中所碰到的香客還真是寥寥可數啊!雖然可享受著悠閒的寧靜,但對照百公尺以外坂陶窯那般遊客如織的光景,這兒應該也是可以吸引遊客來逛逛的啊!

長天宮的外觀是一座五開間的南方廟宇格局建築,兩旁設鐘鼓樓。三川殿以石雕為主,看起來是近年才剛翻修後的作品,門口有一對「翻天覆地」雙龍柱,大楣上高懸「笨港媽祖」燈籠。檐廊正面則有平面的大理石雕,故事題材以傳統神仙、英雄故事為主。進入三川殿後左右兩旁各有一幅彩繪,故事是四不足當中的「漢武為君欲成仙」以及「彭祖焚香祈延年」,線條細膩柔和,人物表情更是生動,讓人看了忍不住停下腳步好好欣賞。在前拜殿四點金柱的正中央上方,長天宮廟寶之一的「長天宮」匾高懸其上。穿過迴廊通過天井拾階而上即為拜殿與正殿空間,而另一方「山海咸寧」匾便是懸掛在拜殿的正上方。此外這裡還有一對百鳥柱,為首的鳳凰神鳥銜罄飛翔,底下眾鳥各有姿態,雕工細膩,頗有可觀之處。正殿神龕中,鎮殿媽祖肅顏端坐,前方還有一尊媽祖金身,帶著慈悲的笑容迎接著眾生,身旁龍邊有一尊尺寸較小的媽祖乘坐於手轎之內,前方還有一組千順將軍護衛,這位便是長天宮的開基媽了。開基媽臉上的笑更加開朗了,看上去感覺是位個性活潑開朗的媽媽呢!神龕前方當然少不了媽祖最得力的左右護法,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的泥塑像看來威風凜凜,英氣逼人。前方神桌上則是供有一尊玄天上帝;玄帝在明朝時是最受官方推崇的神祇,也是明代的海神,是故與媽祖的信仰有重合之處。而更前方則是鎮守中壇的太子元帥。龍虎雙邊則陪祀常見的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就在正殿虎邊的牆面上懸掛一塊木匾,這是清朝光緒年間最後一任笨港縣丞鄺祥煦所捐贈的對聯,上聯已佚失,目前只剩下下聯:「靈昭四海指揮箕伯馮夷」,點出了媽祖身為海神,統領風神雨師。

離開正殿,左右兩偏殿的龍邊供奉池府千歲,阿中在網路上找尋長天宮沿革時,曾看過有的網站記載長天宮的主神是池府元帥,不知是記載有誤,還是近代才有所變革。而虎邊則是釋迦佛祖,不過這裡的佛祖造型卻是泰國式的,這在臺灣的傳統廟宇相當罕見。離開偏殿後往後殿走去,經過一座廣場就可到達觀音殿,觀音殿是座獨立於主廟體的建築,看起來是近年才剛建立的,前方照牆,也就是主廟體後方則有一幅大型的交趾陶作品,主題是觀音菩薩乘龍過天聖橋,前方則為一座水池,池中有交趾蓮花數朵,廟方還種植了幾株睡蓮,讓「虛實」相應,頗有美感。這幅交趾作品工法細膩,整體看來更是氣勢十足,同樣成為了長天宮著名的景觀之一。就在大型壁雕的前方一隅植有一棵老楊桃樹,據說還曾經被村民當作是具有療效的神樹,現已由廟方悉心保護。進入觀音殿後,頭戴五佛帽,手結法印的觀世音菩薩端坐在上,左右則配祀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兩菩薩。前方還有一對十八手菩薩,每隻手都持有不同的法器,莊嚴而慈悲。

整體而言,新港長天宮給阿中的感覺,可能是因為建築物的關係而讓我比較沒有感受到古廟的氣氛,宮裡的裝飾也不多,除了繪畫可欣賞外,似乎還少了別的地方常有的交趾堵、斗拱零件…這些的。雖然如此,但這裡的寧靜卻是沉澱心靈的一個好地方。

新港長天宮

新港長天宮
長天宮現今所存廟牌匾,落款為「祺祥元年壬戌置」,又而這就是長天宮最引以為傲的歷史古物,不單是因為年代久遠,「祺祥」這年號在清朝歷史也是曇花一現。


新港長天宮

新港長天宮
長天宮目前還收藏了一方由鳳山知縣龐周以及笨港縣丞陳鴻寶所共同捐獻的「山海咸寧」匾,落款年代為「嘉慶丁丑年季冬穀旦」,該年為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年。

新港長天宮
長天宮的位置有些偏僻,要不是有座坂陶窯文化園區作帶動,這個村落可能只是個外人罕有聽聞的小鄉鎮。
 
新港長天宮
長天宮的外觀是一座五開間的南方廟宇格局建築,兩旁設鐘鼓樓。三川殿以石雕作品為主,看起來是近年才剛翻修後的作品,門口有一對「翻天覆地」雙龍柱,大楣上高懸「笨港媽祖」燈籠。

新港長天宮
進入三川殿後左右兩旁各有一幅彩繪,故事是四不足當中的「漢武為君欲成仙」以及「彭祖焚香祈延年」,線條細膩柔合,人物表情更是生動,讓人看了忍不住好好欣賞一番。

新港長天宮
這裡還有一對百鳥柱,為首的鳳凰神鳥銜罄飛翔,底下眾鳥各有姿態,雕工細膩,頗有可觀之處。

新港長天宮
正殿神龕中,鎮殿媽祖肅顏端坐。

新港長天宮
媽祖金身帶著慈悲的笑容迎接的眾生的參訪。

新港長天宮
有一尊尺寸較小的媽祖,乘坐於手轎之內,前方還有一組千順將軍護衛,這位便是長天宮的開基媽了,開基媽臉上的笑更加開朗了,看上去感覺是位個性活潑開朗的媽媽呢!

新港長天宮

新港長天宮
神龕前方當然少不了媽祖最得力的左右護法,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的泥塑像看來威風凜凜,英勇逼人。

新港長天宮
前方神桌上則是供有一尊玄天上帝;玄帝在明朝時是最受官方推崇的神祇,也是明代的海神,是故與媽祖的信仰有重合之處。

新港長天宮
就在正殿虎邊的牆面上懸掛一塊木匾,這是清朝光緒年間最後一任笨港縣丞鄺祥煦所捐贈的對聯,上聯已佚失,目前只剩下下聯:「靈昭四海指揮箕伯馮夷」,點出了媽祖身為海神,統領風神雨師。

新港長天宮
觀音殿前方照牆,也就是主廟體後方則有一幅大型的交趾陶作品,主題是觀音菩薩乘龍過天聖橋,前方則為一座水池,池中有交趾蓮花數朵,廟方還種植了幾株睡蓮,讓「虛實」相應,頗有美感。

新港長天宮
進入觀音殿後,頭戴五佛帽,手結法印的觀世音菩薩端坐在上,左右則配祀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兩菩薩。

新港長天宮
一對十八手菩薩,每隻手都持有不同的法器,莊嚴而慈悲。 

新港長天宮

【攝‧記】新港長天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