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

時間:
2014726日、201311日、2012518

地點:雲林北港朝天宮(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

交通方式:北港沒有火車站,但有多家客運路線,可從斗六搭乘台西客運,也可從嘉義車站前搭乘嘉義公車或嘉義客運,班次頗為密集,抵達北港後再步行即可到達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簡介】引自北港朝天宮網站
康熙三十三年(1694),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僧樹璧奉湄洲天后宮神像來台,在諸羅海口笨港登入。時台灣荒地已闢,人口日增,笨港扼海交通要衝,船隻輳集,人口增加尤速;彼輩均來自福建,素感神靈,無從瞻拜,故見僧人奉神像來,遂議留為主持香火,初賃民居,矮屋低簷,至為簡陋。康熙三十九年,再議公建,時有陳立勳者,為福建省同安縣人,於明季即入台拓殖,於今嘉義縣鹿草鄉、六腳鄉;雲林縣水林鄉、北港鎮一帶擁有田園數百甲、店面甚多,為大業戶,並於今廟前左側,營土壟間,碾米販運內地,時感神靈,思報神恩,乃捐獻廟地,編竹葺茅,成一小祠,規模雖小,祈禱報賽,殆無虛日。

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朱一貴抗清事件發生,全臺騷動,清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南澳總兵藍廷珍率兵入臺。今台南、高雄、屏東一帶,備受蹂躪,朱一貴最後雖然於笨港附近之溝仔尾莊楊旭家被縛,然兵燹並未波及笨港,生民未受塗炭,地區仍得繼續發展。

康熙六十一年(西元1722年)康熙駕崩,雍正繼位,笨港地區日益繁榮。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神光屢現,荷庇佑者,醵金重建,易茅以瓦,至此觀瞻,煥然一新。諸羅縣令馮盡善復批准樹璧於笨港溪設渡以濟行旅,所得則為香燈之資。樹璧以「人能宏道,非道能宏人」,深知欲使廟宇萬禩馨香,則必培養生徒俾繼其志業,乃擇能澤(篤齋)為徒,夙夜勤加教導,俾傳其衣缽。而能澤亦能仰體師意,勤奮向學。及樹璧圓寂,能澤遂繼其志,主持祀事。能澤於主持朝天宮祀事之餘,亦重繼任人才之培育,先後收錄岐衍、鼎梅、妙琛、妙鞏、妙珍等五人為徒,並量才分授以學。因能澤學養精湛,譽望日隆,遂為彰化縣令某禮重,聘兼彰化縣僧綱司事,總管虎尾溪以北宗教事務。

人傑地靈神自興,乾隆十六年(西元1751年)距雍正八年新建已二十一年,不免丹青剝落,土觕亦間有傾圮,能澤遂加以修葺。至乾隆三十九年(西元1774年)笨港縣丞薛肇熿蒞任,往訪能澤,既心儀其人,復以宮殿制觕樸卑,不足以昭虔妥靈,乃謀於貢生陳瑞玉、監生王希明、蔡大成等人,並率先捐俸以為倡。笨港總約楊允夏、張克昌、行戶劉恒隆、陳愧賢、梅山蔡世國、鄭奇偉等人,聞訊紛紛解囊鼎力協助。廟成共費銀一萬五千元,築成神殿二,拜亭二,東畔室仔二,共六間,正殿奉祀媽祖,後殿奉祀觀音佛祖、十八羅漢。薛肇熿並撰文立碑,碑額云:「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以紀其事。碑石及當年雕刻之石雕龍柱一對,尚存留廟天宮聖父母殿前埕及正殿。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倪贊元編雲林縣采訪冊時,亦錄有重修諸羅縣笨港天后宮碑記於大槺榔東堡藝文篇。觀音佛祖殿內現存之龍柱雕刻雄渾生動,十足反應當時民風之淳樸及社會。生機之渾厚現今研究臺灣地區藝術史學者,皆視為珍寶。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北港朝天宮自詡為古笨港天妃廟之繼承,所依據者為文獻之記載與古物的保存。在創建的過程中,開山祖師樹璧和尚與捐地建廟的地主陳立勳,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去年(2013)朝天宮人員在福建省仙游縣找到了樹璧和尚的墳墓(報導請見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27582),以及光緒年間記載祖師來臺傳教經過的史籍,為北港朝天宮為古笨港天妃廟的歷史寫下了確立的一頁,未來或許能有更多相關的資料可供研究。至於陳立勳的生平,相關史料的論述並不多,依鹿草南陳族譜所述,開基祖陳立勳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於順治十八年(1661)加入鄭成功陣營,初任引路先鋒,後升總兵大元帥。」然而根據維基百科所列之〈鄭成功征臺部將列表〉當中卻找不到這位「大元帥」的紀錄,不免令人困惑。在《清史稿卷二六八》〈黃梧〉一節當中記載:「黃梧,字君宣;福建平和人.初為鄭成功總兵,守海澄.順治十三年,梧斬成功將華棟等,以海澄降.」,又「十四年,總督李率泰疏請益梧兵合四千人,駐漳州.梧與李率泰及提督馬得功、都統郎賽水陸分道進,破七城,克閩安鎮.敘功,賜甲冑、貂裘,加太子太保.梧牒李率泰薦委署都督施琅智勇忠誠、熟諳沿海事狀,假以事權,必能剪除海孽;…….及成功病卒,其將萬義、萬祿、楊學皋、陳蟒、陳立勳、黃昌、黃義、余期英等詣梧降.」,文中記載,鄭成功於順治十八年過世後,其手下萬義、萬祿等人均降於黃梧,其中還包括了陳立勳,此段史料證明陳立勳或許曾為鄭營部將,然而卻不是在順治十八年才加入,反而是在這一年退出。萬義、萬祿見於征臺部將列表,並投降於清廷,由此可見《清史稿》之記載確有此事,是故推斷陳立勳同樣在這一波的降清行列中,很有可能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收復臺灣後,才正式入墾笨港地區。此外明治三十八年(1905)由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所編纂的《臺灣土地慣行一斑》當中提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有陳立勳者因曾獻納大軍征臺資金,故清政府賞賜其大槺榔東頂堡大部分的土地開墾。由此可見,陳立勳之所以能獲得雲嘉地區的大片土地,並非如傳說中的跑馬圈地,而是政商人脈的操作手腕所致,因此獻地建廟就不是件困難的事情了。
 
清代文獻中最早有笨港天妃廟紀錄的,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諸羅縣知縣周鍾瑄所編的《諸羅縣志》,當中〈雜記志/寺廟〉提到:「天妃廟:一在城南縣署之左.康熙五十六年,知縣周鍾瑄鳩眾建.一在外九莊笨港街.三十九年,居民合建.一在鹹水港街.五十五年,居民合建.一在淡水干豆門.五十一年,通事賴科鳩眾建:五十四年重建,易茅以瓦,知縣周鍾瑄顏其廟曰「靈山」.」,以上所述之四座天妃廟,除嘉義大天后宮已於日治時期遭拆,神尊移祀城隍廟外,餘三座如今均在,分別為北港朝天宮、鹽水護庇宮、關渡關渡宮,這段紀錄同時也呼應了陳立勳獻地建廟的時空背景。
北港朝天宮

另一項可證明北港朝天宮為古笨港天妃廟的文物,則是安置在第四進聖父母殿照牆一側的「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這方石碑早在光緒二十年(1894),由時任雲林縣儒學訓導的倪贊元所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大槺榔東堡/藝文/重修天后宮碑記〉當中即有記載,只是所錄標題略稱為「重修天后宮碑記」,全文內容如下:
天后宮建自雍正庚戌歲,修於乾隆辛未年,迄今二十六載.故制捔樸卑窄,不足以昭虔妥靈;而又樑棟赤白,多剝不治.余蒞港之明年,捐俸倡修;於是董事陳瑞玉等集眾捐需,求材鳩工,修而葺之.不數月而蕆事,故者聿新、卑者益高、窄者開廣,丹垣刻桷,煥然改觀.而歲大有年,風災息滅、海波不揚、民無覆溺,皆稱神貺.余曰:神人也,若天后聖母.海內外舟車所至,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夫人窮返本,勞苦倦極而呼天,疾痛慘怛而呼父母.浸假而無恆於所應尊親者,而反狎褻之;倫常乖舛,泊沒天良.一旦履風濤、觸蛟蜃、千里而遙、百里而溺,存亡呼吸之際,而始乞靈於神,而尊之親之,呼天而呼母,神將癉其惡而不為之呵護者矣.今聖天子以孝治天下,車書大同.臺海之民百餘年來,休養生息,咸能崇本抑末,各親其親、各長其長.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未之有也』!.天道賞善而罰惡,神亦體天而行道,笨以事人者事神,而神不降之福乎?故余曰:神也亦人也.諸紳士民請書廟成而獲神庥於石,為道其所以然之故,得觀感而興起焉!至於神之所從來與夫事蹟、靈應、祀典,記載所及已照然在人耳目間,故不必復贅.
北港朝天宮
再對照《雲林縣采訪冊》〈大槺榔東堡/祠宇〉記載:「天后宮 在街中.雍正庚戌年建.乾隆辛未年,笨港縣丞薛肇廣與貢生陳瑞玉等捐資重修,兼擴堂宇.咸豐十一年,訓導蔡如璋倡捐再修,擴廟廷為四進:前為拜亭,兼建東西二室;二進祀天后;三進祀觀音大士;後進祀聖母.廟貌香火之盛,冠於全臺.神亦屢著靈異,前後蒙頒御書匾額二方,現今鉤摹,敬謹懸掛.每歲春,南北居民赴廟進香,絡繹不絕.他如捍災、禦患、水旱、疾疫,求禱立應.宦紳匾聯,多不勝書.宮內住持僧人供奉香火,亦皆恪守清規.」,當知倪贊元所述之天后宮明確指涉的就是北港朝天宮。細讀碑文所記,雍正八年歲次庚戌(1730),這一年正是笨港天妃廟擴建,並正式改稱天后宮的一年。根據乾隆二十八年(1723)由臺灣府知府余文儀主修的《續修臺灣府志》〈規制/橋梁/諸羅縣〉的記載:「笨港渡:在笨港街,縣西三十里.雍正二年,知縣孫魯批允本街天后宮僧人設渡濟人,年收渡稅充為本宮香燈.」,由此可知早在康熙雍正之際,笨港天后宮(時應稱天妃廟)就已經有固定的香燈來源,所以到了雍正八年才能創建一定規模的宮殿。一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才又在笨港縣丞薛肇廣與貢生陳瑞玉等人的捐資下重修,歷經兩年完工後留下了這方「重修天后宮碑記」以資紀念。薛肇廣另記為「薛肇璜」、「薛肇熿」,江南金匱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笨港縣丞,是故在「重修天后碑記」當中,薛肇廣才會寫下「余蒞港之明年,捐俸倡修」等字。

北港朝天宮的興盛,並非僅止於日治時期至如今,早在同治年間,於苗栗創建雙峰草堂的吳子光就曾記載:「
……獨天妃廟,無市肆無之,幾合閩、粵為一家焉。廟以嘉義北港為最赫,每歲二月,南北兩路人絡繹如織,齊詣北港進香。至天妃誕日,則市肆稍盛者,處處演戲,博徒嗜此若渴,猊縻財至不貲云。……(見《臺灣紀事》〈附錄/淡水廳志擬稿/臺俗〉)。吳子光以春秋三傳之學見長,時人謂其有乾嘉考證餘風。這段記載明確提及同治朝前,北港朝天宮(當時尚屬嘉義縣轄)就已經是全臺灣名聲最為響亮的天妃廟了,各地的信徒都會前往進香。曾有人質疑倪贊元並非史學家,因此質疑其所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內容,然而有乾嘉考證餘風之稱的吳子光,也論北港朝天宮為當時最盛,那麼這段史實是否還能抹煞?

※文獻釐清※
在爬梳史籍內容時,應當對其所記之時空背景多所留心,尤其是史料的相互對照。雖然我們引用了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的諸多紀錄為證,然而卻也發現了當中有所誤解的部分。如「重修天后宮碑記」中薛肇廣所云「
天后宮建自雍正庚戌歲,修於乾隆辛未年,迄今二十六載.……余蒞港之明年,捐俸倡修」,根據這段紀錄,薛縣丞題著碑文的年代是乾隆辛未年(十六年)的後二十六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而薛肇廣也於文中明確提到自己是在到笨港任職後的一年(乾隆四十年)才捐俸倡修。然而倪贊元卻在〈大槺榔東堡/祠宇〉記道:「天后宮 在街中.雍正庚戌年建.乾隆辛未年,笨港縣丞薛肇廣與貢生陳瑞玉等捐資重修,」,顯然是誤會了薛肇廣原文當中的語意了,這部分特於文獻探討之末提出與各位先進分享。

※前言※
拜訪朝天宮,您可以搭乘嘉義客運的朋友或許可以先在「崙陽路口」站下車,然後循著北港河堤,走北港觀光大橋過來,除了可以欣賞北港溪景。北港溪是嘉義和雲林、新港和北港的界河,漫步橋上懷古一番,體驗當年笨港溪兩岸的繁華一時,以及深刻體會北街、南街的滄桑歷史。
北港朝天宮  

橋的盡頭,碩大的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像鎮守橋頭,也是媽祖的前導,這兩座將軍像其實是一對燈籠,是2012元宵節北港朝天宮所設立的巨型花燈,燈節過後就留在原地當成地標景觀,立像看來虎虎生風,頗具氣勢。
北港朝天宮

從這裡遠眺朝天宮,是個不錯的取景角度,筆直的中山路正對著宮門,一年到頭不管是甚麼時候,路上總是黑壓壓的人群,可見朝天宮人氣之高。民間傳說路沖不宜當成住所,宜立碑或設廟,而且所廟之主神神格一定要夠高,朝天宮立於此處並非突然。

北港朝天宮
 

※廟埕※
進入朝天宮廟埕前可以先留意一下圍牆正面的幾座石雕像,四座表情各異的龍王更是引人入勝。媽祖是傳說中的海神,而龍王則是管理海洋事務的神祇,與媽祖關係緊密,許多的媽祖廟的屋簷上都能看見四海龍王的鎮守,臺南大天后宮、安平天后宮更是陪祀龍王,不過像朝天宮這樣在門口雕有龍王像的卻很少見。這四座龍王像與一般我們印象中的不盡相同,尤其是東海龍王敖光,常見的造型是虯髯張牙,未脫龍的雛形,但朝天宮的四位龍王都是以人類臉孔示現,慈眉善目,表情各異,身態柔軟,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親民形象,相當親民。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除了四海龍王雕像,廟埕前的一對石獅也是朝天宮的藝術珍品,尤以立於入口兩隻體型較小的石獅最為珍貴,為咸豐二年(1852)所造。獅頭的比例比身體大,表情活潑可愛,令人望之欣喜。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然而許多愛看廟會的人,為了取個好視野,往往會爬上這些石雕的身上,無形中也對石像造成很大的破壞,因此還是要呼籲大家,這些石像雖然在廟外,但都是相當珍貴的藝術珍寶,大家要一同愛惜啊!


※外觀格局※
北港朝天宮擁有臺灣廟宇少見的完整格局,有四落八殿,一埕七院。四落為三川殿、正殿、觀音殿以聖父母殿,八殿除了上述四殿另包含凌虛殿、聚奎閣、註生娘娘與雙公殿。三川殿前一埕,各殿前有院,故稱一埕七院。
北港朝天宮

立面為具特色者莫過於彷若三廟並排列的樣式,中央三川、左右龍虎雙翼各自獨立,合在一起即為規模宏偉之朝天宮立面,三川殿、龍門、虎門再加上外側兩道過水,門開共九間,凸顯主神地位之崇高。
北港朝天宮

正殿屋簷採挑高設計,共三層,為所有宮殿最雄偉者,展現廟宇建築主從有別的規矩。

北港朝天宮
再觀朝天宮座落之處正為北港市區正中心,主要街道以此為圓心輻輳而出,可見該廟對於北港之重要性。


※三川殿簷上※
俗語說「看廟就看三川殿」,這裡通常是裝飾最為華麗與講究的場域,朝天宮自不例外。三川殿屋頂採歇山重簷,有豐富而華麗的剪黏作品。
北港朝天宮

正脊脊背上立著天官福神與服侍的宦宮和宮女,人物表情生動自然,尤以端壺的宦官表情最為擬真,笑盈盈的抿著嘴,彷彿正歡喜著四方香客的到訪。
北港朝天宮

兩側則為手持旗、球與戟、罄的兩位將軍,跨坐龍背,威武昂揚的鎮守廟簷。細觀將軍冑甲,與青龍身上的鱗片,不禁令人在嘆昔日匠師對作品之細膩,尤其是一片一片的龍麟,鉅細靡遺的排列,在陽光下折射出光采,彷彿神龍下降一般。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以往阿中一直以為交趾陶俑比剪黏作品還細膩,然而在北港朝天宮,卻讓人看到何謂剪黏的極致,一改過去思惟,這也是我喜歡這座廟宇的緣故。

 
脊背下方的西施縫安著八仙賀壽,額頭高聳的南極仙翁,捧著一顆大壽桃坐在正中央,身旁還有兩個可愛的童子嬉鬧著。姿態各異的八仙在兩旁,頭上兩髻,坦胸露肚的鍾離權是八仙之首。右手高舉,一派正經的曹國舅似乎正勤勞的演練著法術,仔細一看,竟然還跟上流行戴著眼鏡。酒仙呂洞賓或許又喝醉酣睡了,身旁揹著大花籃的籃采和躡手躡腳的深怕吵醒祂。另一頭拄著一柄大葫蘆的李鐵拐,笑咪咪的看著眾生。白鬚皓首的張果老正悠閒的坐臥著。溫柔婉約的何仙姑與風雅翩翩的韓湘子也一同參加這場盛宴。這些構件雖然是安在西施縫上,位置稱不上顯眼,但手法細膩,呈現出匠師一絲不苟的堅持,自然而然為正脊裝飾產生一股畫龍點睛的力量。
北港朝天宮

正脊脊堵則是著名的「空城計」,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北港朝天宮
話說孔明派任馬謖顧守街亭一地,不料趾高氣昂的馬謖不聽副將王平之諫,逕自將軍隊駐紮在山上,自以為居高臨下可掌握敵軍動態,不料竟反遭司馬懿大軍包圍,導致蜀軍潰敗而逃。得此噩耗之孔明自知先機已失,故思忖撤退之路,吩咐眾將先行搬運糧草撤退。不料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浩蕩而來,此時手邊已無將士可用的孔明急中生智,令城門大開,命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自己則是披鶴氅,戴綸巾,登上城樓席地而坐,焚香操琴,兩名童子一持麈尾,一端寶劍隨侍,泰然自若之姿讓多疑的司馬懿罷兵而去。這場有驚無險的心計攻防,諸葛亮贏在深知司馬懿太了解自己的個性,而司馬懿則是輸在太了解諸葛亮的個性,懸疑緊張的故事情節,深深扣緊觀眾心弦。圖中可見最右側的西城城樓上,諸葛孔明神色自若的彈著琴,樓門前灑掃的士兵雖不敢聲張,然而眼神仍舊心虛的看著兵臨城下的司馬懿,透露出心裡的不安。騎乘白馬的司馬懿心雖有疑卻不敢躁進,後方司馬昭認定此為惑敵之計,孔明故作姿態,但無奈勸不過父親,白白錯失了剿滅敵軍之大好良機。左方魏軍退兵的後路上,孔明早已安排了張苞、關興虛張聲勢,讓司馬懿更以為諸葛亮設有埋伏。這一場精采的空城計是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呈現在三川殿簷上最引人注目的正脊脊堵上,不僅能讓前來廟宇的信徒一見就能產生共鳴,也暗示著前來朝拜媽祖的善信,必能在神靈的庇佑下有驚無險,化險為夷。
北港朝天宮

正堵下方的西施脊則是四隻陸上最孔武有力的獸類:獅、豹、象、虎,這樣的配置頗為常見,但朝天宮的就是特別靈活,例如張口露出雙牙,鼻子高高擎起的大象,一看就讓人感受牠的威猛,和一般廟宇普遍可見的垂鼻低首,在氣勢上就是有天壤之別。


三川殿正脊的兩道垂脊規帶牌頭皆有熱鬧的戲齣,活潑生動的人物輔以亭榭樓台,花樹山景,交織出一片華麗豐富的景象。故事題材頗為特別,分別是「專諸刺王僚」、「甘露寺吳國太選婿」。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於窟室中,而具酒請王僚。……酒既酣,公子光詳為足疾,入窟室中,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殺專諸,王人擾亂。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盡滅之,遂自立為王,是為闔閭。」。專諸,吳國堂邑人,以屠宰為職,事母至孝。當時楚人伍子胥的父兄遭楚王所殺,伍子胥趁機從魯國逃往吳國,途中認識了專諸。當伍子胥前往吳國企圖說服吳王僚興兵攻打楚國時,卻被王僚的侄子公子光(闔閭)以伍子胥實乃藉吳國之手公報私仇為由否決,伍子胥深知公子光其實有殺王以自立的心思,於是進一步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得了專諸的闔閭將之奉為上賓,並盡心侍奉其母。不久,吳王僚趁著楚平王薨的機會,派遣弟弟蓋餘、屬庸率兵圍困楚國的六、灊二邑,一時之間王僚身邊大將空虛,只剩下心懷異思的公子光。之後蓋餘和屬庸遭楚軍斷了退路,無法回師,公子光見時機成熟便對專諸表達刺殺王僚的心意,專諸也認同並答應執行。其實專諸為了執行任務,早在歸入公子光門下時就先針對王僚的習性做了一番了解,當他知道王僚喜歡吃烤魚時,就親自到太湖畔去學習烤魚的技巧。公子光趁機設宴款待王僚,由王宮至公子光府邸均為王軍,戒備森嚴。酒過數巡,公子光佯稱腳病發作而退下,留下進獻烤魚的專諸,正當專諸一步步靠近王僚時,趁機將預先藏在魚腹內的匕首抽出,一刀刺向王僚,王僚當場氣絕,而專諸也遭兩側的軍隊誅殺。這場氣氛詭譎的刺殺,在匠師的構圖安排下更顯驚心動魄,圖中可見當專諸的魚腸劍冷不防刺向王僚時,王僚那驚慌失措的神情,對照專諸視死如歸的堅毅,以及一旁隨扈被這突如其來的意外所震而露出大驚失色,措手不及的神情,最外圍還有幾位公子光安排的兵將,正伺機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政變,整幅作品就透過人物的表情與互動,勾勒出這則中國史上著名的刺殺之變,讓人看了不禁感染當中的緊張氣氛。
北港朝天宮

上層虎邊的牌頭故事是引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一般廟宇常見的安排為甘露寺吳國太見劉備,但朝天宮這這組牌頭的布局卻是發生在見國太之前,劉備由喬國老引薦入寺會孫權,孫小妹在一旁暗窺。拱手作揖的侍官恭敬的迎入劉皇叔,外頭體態豐腴的喬國老正喜孜孜的告訴大家這樁孫劉聯姻的喜事,一旁呂範止不住不知內情的國老,有口難言的的樣子甚至有趣,奉命伺機而動的賈華就在在劉備身後,左手置於背後,彷彿只要收到指令便要立即執行誅殺。一場各懷心思的政治計算,在一片和樂融融的氣氛包裝下更顯生動有趣,讓人讚嘆匠師心思之獨具。
北港朝天宮

規帶末端所延伸出的戧脊有青龍回望,讓視線至此又回歸正脊主題。

北港朝天宮
 
三川殿下屋簷的脊背上則是安排了天女散花,優雅的身姿與秀麗的臉龐,展現溫柔婉約的傳統女子韻味,末端燕尾上則有細緻的藻飾,增添朝天宮天際線的線條美感。
北港朝天宮

下層兩道規帶牌頭同樣有熱鬧非凡的戲齣,相較於上層兩則場景均在室內的故事,下層這兩齣則為戶外的戰爭情節,分別是龍邊的
「結草報恩」,以及虎邊的「古城會」。《左傳》〈宣公十五年〉載:「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於輔氏。壬午,晉侯治兵於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洛,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這則頗帶靈異色彩的故事,主角魏顆因為在父親魏武子過世時,將其妾改嫁他人,而非遵照魏武子生病彌留時所交代的要妾陪葬。之後魏顆在與秦將杜回對戰時,親眼所見一名老人將草打結,藉此絆倒杜回,讓魏顆能生擒敵將立下大功,當晚魏顆在睡夢中便見到這名協助的老人現身,表明自己就是那位妻妾已過世的父親,結草之舉是為了報答魏顆解救女兒的義行。圖中最引人目光的便是左邊一臉錯愕的杜回,絲毫不知自己失敗的原因,竟然是被身後的那條鬼魂給絆倒,此時手中還執著繩索的老人,便是故事裡那位妻妾的亡父,縱馬的魏顆把握良機,一舉擒下敵將立下戰功。這則故事便是成語「結草啣環」的典故之一,雖帶荒誕,但還是傳達了善有善報的普世價值,也暗示著前來參拜的信徒只要平時多行善,鬼神必會默祐。
北港朝天宮

虎邊的古城會同樣出自《三國演義》,在
第二十八回的「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當中,劉關張三人因被曹操大軍沖散而各自流離,為保兩位大嫂的關羽無奈暫歸曹操帳下,並表明自己是「降漢不降曹」。之後得到義兄劉備的消息,便不假思索帶著兩位兄嫂前往尋兄,途中歷經魏將重重阻饒,最後總算來到了古城下,遇見離散許久的義弟張飛,不料張飛誤會關羽悖離昔日結義誓言,歸附了曹操,縱使孫乾也加入說情,張飛就是不信,最後要求關羽誅殺追趕而來的魏將蔡陽後,兄弟二人才誤會冰解,重拾情誼。圖中可見面如重棗的關羽,青龍偃月一揮,蔡陽重心一個失衡遂往後翻仰,另一頭城樓上的虯髥張飛,擂著戰鼓,眼前一場廝殺看著血脈賁張。匠師將這一幕驚心動魄給定了格,停了傾刻,十足展現關羽的勇猛與兩軍對戰的生死交關,堪稱剪黏作品題材布局之極致。
北港朝天宮

※龍虎兩翼室簷上※
前文提及北港朝天宮的立面可視為三座獨立建築,是故左右兩翼和三川殿同樣有獨立的剪黏作品與規帶裝飾。

龍爿正脊脊背上為太乙救苦天尊,左右童子分持珊瑚、綬帶象徵富貴、官祿,下方西施縫則有竹林七賢。
北港朝天宮

正脊脊堵的故事為子龍單騎救阿斗,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話說劉備率荊襄百姓移往江陵,大軍行動因此受到拖累,旋即被曹操大軍追上,一行人自此分散。趙雲為救劉備妻小,再度殺入敵軍陣營,縱使千軍萬馬亦無所懼,最後總算找到糜夫人與少主劉禪。為讓趙雲專心保護劉禪脫險,糜夫人投井自殺,趙雲阻止不及只好逕自護劉禪脫險,一路對戰曹將數人,一身是膽,毫無所懼,最後順利脫逃,縱馬奔過長板橋,正值張飛鎮守橋頭掩護。但見張翼德聲如洪雷,喝斥一聲令曹將不敢擅為,連隨後壓陣而來的曹操,都被張飛這股氣勢給震懾住,最後只得罷兵。這場三國著名的長板橋之役,在朝天宮匠師的精心布局下更加生動,圖上可見正中央的趙雲正縱馬奔前,後方文騁追殺而來,左側張飛已據長板橋頭接應,最右側壓陣而來的曹操,臉上詫異的表情似乎正被趙雲的英勇與張飛的氣勢所震懾,整幅作品所傳達的情節格外鮮明。
北港朝天宮

兩道垂脊規帶前的牌頭則為廟宇裝飾常見的四聘題材之二:歷山象耕─堯聘舜、渭水聘賢。舜姓姚名重華,以事親至孝而有名於當時。《墨子》書中記載:「
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傳說歷山的農夫在舜的領導下,人人互讓地界。在河濱製陶,使得人人不敢偷工減料。在雷澤捕魚,漁夫們個個不爭主權。又傳說舜的賢能感動天地,使得大象都自願協助耕作。這些事蹟傳到堯帝耳裡,遂有意將王位禪讓於他,於是前往歷山拜訪舜。圖中堯帝與舜作揖互拜,展現出聖賢間的惺惺相惜,前方一頭大象正是歷山象耕故事最鮮明的代表。
北港朝天宮

渭水聘賢講的是周文王親至渭水畔聘請呂尚出仕輔佐的故事。呂尚姓姜,氏呂,名尚,字子牙,是協助姬昌父子開創周朝的一大功臣。在《封神演義》的故事情節中,姜子牙原為商代的小官,因痛心紂王暴虐而辭官歸田,隱居在渭水河畔。西伯侯姬昌聞知姜子牙之能,親自前往延聘,姜子牙最後為姬昌的誠意所感動,以八十三歲之高齡出仕輔佐。據說在河畔隱居十年的姜子牙,時常以長桿、短線、直勾、背身的方式釣魚,為人所側目,豈知呂尚所釣非魚而是人,後世遂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諺語。在朝天宮這幅「渭水聘賢」的剪黏作品當中,可見西伯侯姬昌正由童子的引導,恭敬的向正在垂釣中的呂尚拱手作揖,展現出十足的聘賢誠意。而白鬚皓眉的太公正氣定神閒的望著釣竿動靜,更添高深莫測的神祕感。
北港朝天宮


虎爿翼室簷上正脊脊背為南極仙翁,身旁童子一持如意一捧壽桃,身側還立著一頭仙鶴,象徵福壽無疆。下方西施縫則是安著七仙女剪黏像,各有風采。
北港朝天宮

規帶牌頭則是四聘的另兩則故事:「三顧茅廬」與「商湯聘伊尹」。三顧茅廬是三國著名的橋段之一,為劉備前往隆中三訪終請出諸葛亮為之擘劃宏圖的故事。在
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的故事情節中,劉備受徐庶之薦前往臥龍崗欲商請諸葛孔明相助,初訪遇孔明出遊而不得見,再訪又見不得,三訪又遇諸葛亮晝寢未醒,兄弟三人只得立於門外守護,朝天宮這幅三顧茅廬所呈現的正是此際。只見劉備向侍童拱手作揖,立於門外等待孔明睡醒,身後張飛臉上的表情和大動作,顯現出對於孔明讓劉備久候的憤怒。居中的關羽雖同感不悅,但對於大哥求賢若渴的執著以及對於諸葛臥龍的信任,也只能暫時相信劉備的決定,試著安撫躁怒的三弟。整幅作品不見孔明,不過由劉關張三人的神情,深切的刻劃出各自的個性,也透露出諸葛孔明的高深莫測。
北港朝天宮

伊尹,名摯,因居於伊水之畔而以伊為姓,「尹」為右相之意,是商初著名的政治家。根據《史記》〈殷本紀〉的記載:「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對於伊尹的出身有兩種不同的傳說,一為隨有莘氏陪嫁到商國的奴隸,負責張羅飲食,之後以食物滋味喻天下大事而獲得商湯賞識。另一則是藏身於田野之間的隱士,湯經歷了五次親自延請,才將伊尹請出輔政。一般民間所採信的是後者,因此廟宇建築裝飾中的四聘題材,有關商湯聘伊尹的情節地點多半是在田野之間,伊尹身旁的牛隻象徵著田耕。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兩翼室簷上的四聘題材可視為一系列的故事,另戧脊上方各自立著一尊天王像,這四位便是佛教著名的護法天神:四大天王。四天王天為欲界初天,四人分據在須彌山腰的四個方位,東方東勝神洲為持國天王所轄,居住在須彌山的白銀埵,天王造型手持琵琶一口,因美妙的樂音引渡眾生皈依佛法,琴弦也暗示著為人處事的態度,太緊易斷,太鬆則彈奏不出聲音,唯有中道方能演奏樂曲。
北港朝天宮
南方南瞻部洲為增長天王所轄,居住在琉璃埵,手握寶劍象徵智慧,也象徵守護佛法。
北港朝天宮
西方西牛賀洲的天王為廣目天王,居住在水晶埵,手上纏繞著一條青龍為其最大的特色,象徵掌管龍王部眾。
北港朝天宮
北方北俱廬洲的天王為多聞天王,手持寶幡
(或寶傘)一幢,居住在黃金埵,寶幡象徵庇佑眾生免費魔神所害,為後世托塔天王的原型。
北港朝天宮
四大天王原本是佛教的護法金剛,在中國民間流傳數百年後,被引用進入《封神》的故事情節中,成了紂王手下鎮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兄弟。《封神演義》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丙靈公」開頭詩贊道:「魔家四將號天王,惟有青雲劍異常。彈動琵琶人已絕,撐開珠傘日無光。莫言烈焰能焚斃,且說花狐善食強。縱有幾多希世寶,丙靈一遇命先亡。」大哥魔禮青手持青雲劍一口,銳利非常,取劍之鋒銳諧音象徵「風」。二哥魔禮紅有混元傘一把,張開時能讓天地渾沌,日月為之失色,象徵「雨」。老三魔禮海有琵琶一柄,撥動地水火風四弦能引動風火齊發,象徵「調」。四弟魔禮壽有靈獸花狐貂,縱出時腋生飛翅,會吃人,恐怖非常,象徵「順」。四兄弟組合變成了討喜的「風調雨順」,在故事情節當中最後是敗在丙靈公黃天化的手下,成了釋教的四大天王。不管是佛教的原形也好,封神的衍伸也罷,這四位天王已成為國人心目中降妖除魔,護持道場的護法金剛,因此我們常常能在佛寺、宮廟看到祂們的蹤跡。北港朝天宮兩翼室的戧脊上所立的四大天王剪粘,不僅表情生動,色彩艷麗,天王腳下還各自踩著一名小人,更顯降妖伏魔的神勇威武。

北港朝天宮三川殿目前所見的剪黏作品,多半是出自大師江清露之手,江清露為彰化永靖人,十四歲時拜洪坤福為師,當時洪坤福正著手於員林福寧宮的剪黏裝飾。將昔日碗片或玻璃片剪下黏貼時會留下白灰空隙作為衣服皺摺的技法,改良成為「不見灰」,讓剪黏人物更具立體感。朝天宮內的剪黏作品,除了三川殿多半由江清露負責以外,拜殿亦可欣賞到江清露的老師─洪坤福的作品,師徒爭輝,傳為佳話。


※三川殿簷下※
將視線拉回三川殿簷下的裝飾,兩側墀頭則是一對扛起厝角的力士,龍邊是紅髮髯鬚的荷蘭人造型,虎邊則是戴頂圓帽的虯髯力士,兩位一同撐起整座宮闕,建築術語稱之為「憨番」,除了墀頭處可見其身影,室內壽樑的斗拱處也常有刻有這般人物,因此又稱「憨番扛廟角」或「憨番扛大杉」。至於為何要挑選外國人擔任扛廟角的任務,一種說法是為了懲罰昔日荷蘭佔據臺灣時曾欺負漢人,故懲罰他們付出勞力,為漢人的廟宇服務。事實上體現漢人自我優越的民族主義才是真正的原因,漢人總習慣將非我族類稱之為番,除此之外還要再加個「憨」以突顯自己的地位優越,這樣的心態雖然不妥,但也並非只有漢人獨有,許多族群的名稱意思是「人」,也就是其他族群就不能稱作人,因此在漢人的文化當中有「憨番」的出現,也就不是那麼嚴重的歧視了。不過在現代這個講究族群融合的社會,將這兩位勞苦功高的英雄稱之為「力士」,或許會比較尊重些。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墀頭下方的水車堵有剪黏作品,均演繹著三國著名的故事。龍爿為「長板坡─趙子龍救阿斗」,故事情節已於前文論述。
北港朝天宮 


內側則為「轅門射戟」,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曹孟德敗師淯水」。話說袁術想攻打劉備聚首的小沛城,不過又忌憚佔領徐州的呂布會出兵協助,於是派遣手下韓胤去給呂布送禮。劉備得知訊息後,急忙修書給呂布,希望他能協助抵抗袁術。看完信的呂布分析出其中的脣亡齒寒的利害關係,於是心生一計,設宴邀請袁術大將紀靈與劉備,酒過三巡後,呂布明言希望兩家罷兵,不過紀靈不肯,劉備這頭的張飛也揚言一戰,於是呂布命左右取出方天化戟,插在一百五十步外的轅門處,並發豪言若能一箭射中戟上的小枝,那麼兩家就得罷兵,否則任憑廝殺,最後呂布果然一箭射中,順利讓紀靈退兵。這段情節展現了呂布的高超武藝,也傳達了他高明的政治手段,絕不是一般徒有武力的莽夫。圖中主角呂布正搭弓揚箭,準備大展身手,目標就在遠方的化戟枝頭。一旁穿著紅袍捋著鬚的劉備,正為眼前這幕一箭定生死的劇碼而緊張著,在劉備前方有一尊已脫落的剪粘像,料想應該是另外一位事主紀靈,不曉得匠師會是怎樣安排這位角色的表情?劉備的後方則是張飛,一副摩拳擦掌等著開打的樣子,著實傳達出《三國演義》當中張翼德給人的鮮明色彩:衝動、果敢。一場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正在水車堵上上演著。

北港朝天宮

 

虎爿則是「空城計」,前文亦已介紹。

北港朝天宮

 

內側為「單刀赴會」,故事出自第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伏皇后為國捐生」。話說赤壁之戰後,劉備佔得荊州一地讓孫權等人為之氣結,魯肅因此屯兵陸口,並藉口邀駐守荊州的關羽過江一晤,想趁機誅殺興戰。關羽這方雖識破魯肅盤算,仍慨然應允,一行十人隨關羽、周倉望對岸而去。席間魯肅談及歸還荊州之事,皆被關羽含糊帶過,最後更是佯稱酒酣,抓起魯肅的手往岸邊去,讓埋伏在旁的東吳呂蒙、甘寧等人不敢輕舉妄為,最後只能眼睜睜看關羽搭上關平前來的接應回荊州,一場原本就要發生的腥風血雨,就在關羽的勇敢與機智中化解,這便是著名的「單刀赴會」。畫面中佯稱醉酒的關羽一手掄著青龍偃月,一手抓著魯肅往渡口去,後頭周倉作勢欲打,只見正直的魯肅被這舉動慌得不知所措,另一頭關平已駕接應船隻而來,透過角色生動的表情,讓這齣有趣的故事橋段更加傳神。

北港朝天宮

再看正面的吊筒,除了正中央的一對蓮花吊筒,還有一對宮燈造型的,雕功極為細膩,相當具有藝術價值,值得細細品味。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三川殿※
正門上懸「朝天宮」宮匾,因被看樑所掩而不甚顯眼。匾旁雙龍護衛,下方基座還有刻著兩位戴帽的力士,看來頗為活潑有趣。

北港朝天宮

 

下方門楣上有一對龍頭門印,這是門簪的一部分,門簪是穿過大門的一向裝置,如同髮簪一般,功能在於固定門板,廟宇正門多半以龍頭為門印。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正面對聯題道「朝禮是虔忠信涉波濤帆檣利濟,天監永赫報崇在功德黍稷惟馨」,傳達出媽祖為慈悲海神的形象,來參拜不需要準備豐盛的祭品,只要虔誠祈禱多行善舉就一定能得到媽祖的庇佑。
北港朝天宮

門口的一對石獅看起來是近代的作品,較門埕前的那對較為豐腴,特別的是雙獅皆以開口樣貌呈現,不若一般常見的公獅開口,母獅閉嘴,或許多少有點男女平權的時代新觀念吧?!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在石獅座上刻有「
明治庚戌年」、「五月吉日置」,明治四十三年(1910)歲次庚戌,當時正是北港朝天宮歷經大火與嘉義大地震之後的重修時期。如今所見年代篆刻的「明治」二字有明顯的磨平痕跡,見證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極力抹除民間一切日本痕跡的歷史。
北港朝天宮 
下方的基座立面刻有「神龜馱洛書」與「龍馬負河圖」。河圖、洛書在先秦時期原是一種呼應帝王受命的祥瑞和神物,傳說只有聖人在位時才會出現,孔子曾感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到了漢代逐漸演變成「龍馬負圖,神龜貢書」的神話故事與讖緯傳說。大抵而言河圖與洛書的出現正是代表著和平盛世,有祥瑞的寓意。兩側的竹節柱雕刻亦有意涵,竹中通外直,有節,象徵君子風範,為臺閩地區房屋裝飾之特色。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三川殿立面之裝飾以石雕作品為主,主題豐富而多元。首先看到正門門扇部分,龍爿眉堵的主題為「李白破使書」;
北港朝天宮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中國正值兵強馬壯,生活富饒的時代,因此讓唐玄宗對於邊界上的小國起了吞併的念頭,多次挑釁,而這些小國的國君也只能一方面向唐朝輸誠,一方面積極圖強壯大國勢。有一回,有個小國的國君派遣使者前來唐朝朝貢並獻上外交文書,上頭只有四個字:「天心取夾」,滿朝文武無人看懂這四個字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唐玄宗質問使者也得不出答案,一怒之下竟將之監禁,此舉導致小國國君的抗議,迫使唐皇更加苦惱。最後李白在思考了七天七夜之後,終於破解這道謎題,只要在這四個字上各加上一畫,就會變成「未必敢來」四個字,意指邊境小國已經準備得固若金湯,警告唐明皇勿輕舉妄動。此時唐玄宗才如夢初醒,打消了侵犯邊界的念頭,與邊境國家和睦相處。在圖中右邊「金鑾殿」外的兩位人物,一副外邦一族的裝扮,旁邊還拴著一匹馬,看起來應該就是小國所派來的使者,正等著泱泱天朝是否有人能破解密碼。而殿內,醉酒一般的李白執筆一畫,破解了「未必敢來」的謎底,一旁當朝宰相楊國忠為之研硯,腳邊則有位高權重的宦官高力士為之脫靴,充分展現李白之才學足可使權貴低頭,也讓畫面看起來格外有趣。
北港朝天宮  

虎爿的眉堵也是著名民間故事:鴻門宴。根據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末之際,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秦王子嬰投降。入關後的劉邦為防項羽的楚軍而派人防守函谷關,不料由大將英布所率領的楚軍一路進逼而來,劉邦遂率十萬大軍退出咸陽據守壩上,藉此向項羽表達自己無稱王野心。然而項羽手下范增力諫剪除劉邦勢力,讓項羽決定出兵攻打劉邦。項羽的叔叔項伯與劉邦的謀士張良交好,得知消息後前往苦勸張良離開漢營,不料張良將一切告知劉邦,並且設計讓項伯反過來相信劉邦無稱王之心,希望能在項羽面前為他說情。於是兩方就在項伯的斡旋下在鴻門辦了個宴會,劉邦親自向項羽表明自己無稱王的野心,一陣觥籌交錯,范增多次暗示項羽下令硃砂劉邦,但項羽始終佯裝沒看見。耐不住的范增於是召來項莊,假借舞劍相娛行刺殺之實,項伯看出企圖,也抽劍加入試圖掩護劉邦。在宴中的張良眼見情勢危急,連忙出帳交代衛士樊噲,樊噲魯莽的衝入營內訓斥項羽不該有殺劉邦之心,頓時讓項羽啞口無言。之後劉邦藉如廁之際,在樊噲的護送下逃出鴻門,化解了一場一觸即發的殺劫。石雕當中,西楚霸王項羽為東道,坐於主位,劉邦為客位,身旁還有衛士樊噲隨同。正當酒宴歡愉之際,項莊拔劍而出,有意無意地指向劉邦,後頭的項伯連忙拔劍架格,處處化解危機,而在門外,張良這頭早已準備馬匹要護送劉邦離開,一場爾虞我詐,驚險萬分的劇碼於焉上演。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兩側眉堵都是化險為夷的故事,一文一武,對稱如分,也是在暗示來參拜媽祖的信徒必能在護祐之下化險為夷。


 
門扇身堵的部分則各由六則取材自二十四孝的故事所構成。龍爿的部分有虞舜‧孝感動天、閔子騫‧單衣順母、仲由‧為親負米、郭巨‧為母埋兒、董永‧天仙配、陸績‧懷桔遺親。虎爿則是江革‧行傭供母、漢文帝‧親嘗湯藥、蔡順‧拾椹供親、老萊子‧戲綵娛親、唐夫人‧乳姑不怠、黃庭堅‧滌親溺器。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首先先看龍爿身堵的六則故事。虞舜是傳說中的五帝之一,幼年喪母,父親續絃並生下象,由於父親的寵愛,後母與弟弟經常欺負舜,甚至想要謀害他,最後連父親也開始厭惡起舜,但這一切舜均不在意,依然恪守孝道。最後帝堯親自前往舜的耕作地─歷山拜訪,並以為政之道測試他,將天下共主之位禪讓給舜。
北港朝天宮

閔子騫,春秋魯國人,孔門十哲之一。幼年喪母,父再娶,繼母偏愛自己親生的兒子,因此常常虐待閔子騫,然而孝順的子騫卻只是默默承受,不想影響父母的感情。寒冬來臨時,繼母為自己的親生兒子縫製棉衣,給閔子騫的卻是塞滿蘆花的衣服,並無保暖功能。有一回,閔子騫駕著馬車送父親外出,但因為飢寒交迫,不慎讓馬車滑入了水溝當中。父親一怒之下揮鞭抽打,破損的冬衣竟鞭出蘆花,此時閔父方知一切實情,想回家休妻,然而子騫卻下跪求情,希望父親別將後母驅離。最後繼母痛改前非,一家終歸和樂。石雕中的景象正是閔子騫為父駕車,樓閣上則有繼母與弟弟。
北港朝天宮

仲由字子路,春秋魯國人,孔子門下十哲之一。家中貧困,平時只能以野菜充饑,為了讓父母親能有幾餐米飯可吃,仲由會不辭跋涉之苦,走上幾百里的路背米回來奉養。圖中仲由的雙親正在家中等待著兒子的歸來,而年輕力盛的子路正扛著米,一步一步往回家的路上邁進。
北港朝天宮

郭巨,漢朝人,家境貧困。生有一子,母親相當疼惜孫子,每有食物便會分一些給孫子。一日,郭巨的兒子不慎溺斃了,妻子痛哭失聲,郭巨安慰妻子,兒子可以再生,但母親只有一個,因此夫妻為了不驚動老人家,相偕將兒子的屍體私下埋葬。正當郭巨掘土挖墳時,詎料天降霹靂,劈開墓堆,墳裡竟然出現一盆金子,並且指明是要給孝子郭巨的。最神奇的是原本斷了氣的兒子,也在霹靂響中被震活,一家人最後便拿著這盆上天賞賜的黃金,改善生活,過著幸福的日子。石雕中可見手持鋤頭的郭巨,以及懷抱著親兒的夫人,兩人望著地上被雷電劈出的黃金,天上那名手持拂塵,正在施展法術的人物,便是將悲劇扭轉成喜事的仙人。


漢朝時的董永自小家境貧困,和父親相依為命,等到了父親去世時,家中竟然沒有餘錢可以治喪,於是董永只好把自己賣了當奴以換取金錢。後來其孝行感動上蒼,連天帝之女也聞名而下凡窺探,最後竟動了凡心與董永相戀。為了幫助夫君還債贖身,七仙女每日織出十匹錦布,縮短了董永為奴的役期。本以為夫妻終將白首到老,豈料仙女思凡的事情被天帝所知,下令召回七仙女,兩人被迫分離。最後西王母不忍看見兩人為離別之苦所困,於是開恩讓他們在每年的七夕夜裡相會。照片中可見七仙女身子飄飄升天而去,回首的臉龐彷彿正傾訴著被迫離別的不捨,後頭的董永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妻漸漸離去,無可奈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所幸最後有西王母網開一面,才讓有情人得以一年一會,了卻遺憾。
北港朝天宮

陸績,東漢末年吳郡人,父親陸康曾為廬江太守,和袁術交好。陸績六歲時隨同父親前往袁術府上聚會,宴上袁術拿出當時頗為貴重的水果─橘子來招待,陸績順手拿了三個藏在袖子裡。離去拜別時,不料袖中的橘子卻滾了出來,袁術問為什麼要把橘子藏在袖子裡,陸績這才說到因為母親愛吃橘,因此才想拿幾顆回去孝敬她。袁術一聽甚為感動,沒想到區區一名六歲孩童竟有如此孝心。

北港朝天宮

再觀虎爿六則。江革,漢代臨淄人,自小便與母親相依為命。東西漢交替之際,王莽篡位,政局動盪不安,到處都有盜賊作亂。江革背著母親四處逃難,經常會遇見盜賊攔截,此時江革哭著表明自己還有母親要照顧,請求對方放過他,盜賊聞言心生感動,不僅放過江革母子,還指引他們逃亡的安全路線。圖中左下方的江革,正惶恐的背著母親四處逃命著,在這樣的亂世,孝道竟也成為保命的良方。
北港朝天宮

漢文帝,劉恆,為西漢開拓盛世的君主之一。事親至孝,有一回文帝的生母薄太后病了三年之久,這段時間文帝盡心照顧,母親所吃的湯藥都要親自先嘗過,確定湯藥無毒,冷熱合宜後,才會呈給母親服用。圖中可見薄太后坐在榻上,托著腮,一副病懨懨的樣子,榻前文帝劉恆正細心奉祀著湯藥,一旁還有宦官候著。
北港朝天宮

蔡順,西漢末年人,自幼喪父。王莽篡漢時社會動盪不安,再加上連年飢荒,為了奉養母親,蔡順時常會冒著危險出外採集桑葚。有一回蔡順在採集的途中不幸遇上了叛軍─赤眉賊,首領對於蔡順刻意用兩個籃子區分桑葚的舉動頗為不解,一問之下才知一籃放著成熟的果子,是要給母親食用的,另一籃尚未完全成熟的是蔡順自己要吃的,赤眉軍首領聽了甚為感動,不僅放過他,甚至還要贈送白米給蔡順帶回孝敬母親,但蔡順並不接受。身處亂世之中,顛沛流離的人民最是無辜,然而蔡順卻能在困境中保有風骨,堅不收受赤眉軍的饋贈,以自己的能力奉養母親,著實令人感佩與尊敬。

老萊子,春秋楚國人,萊為姓,名已佚失,故稱老萊子。傳說老萊子事親至孝,要進奉給父母的食物一定是選擇甘美的,為了討父母開心,七十歲的老萊子還時常穿著色彩斑斕的衣服,在雙親面前表現出小孩子的舉動逗他們開心。圖中的老萊子坐躺在地上,手中搖著波浪鼓,逗得一旁的雙親哈哈大笑。

唐夫人為唐代山南西道節度使崔琯之祖母
,名佚失,權稱唐夫人。相傳唐夫人侍奉婆婆長孫夫人至孝,後婆婆因年事已高牙齒脫落,不能進食,於是唐夫人每日盥洗後,就到堂上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讓長孫夫人雖無法進食卻還能保持身體健康。這舉動如今看來或許有些難以理解,但如以為奉養婆婆,維持身體為出發點,那麼所作所為似乎也就不那麼令人側目了。

黃庭堅,北宋人,為當代詩學、書法大家。黃庭堅極為孝順,侍奉母親不怕勞苦,每天晚上甚至還親自為母親清洗便器,從不以為苦,並認為這是為人子的責任。圖中可見黃庭堅政將便器內的穢物倒入池中,一旁的僕人不禁掩鼻,但黃庭堅卻不以為苦。
北港朝天宮

二十四孝的故事部分情節,從現今的世道來看或許有些荒誕,也或許有些過媚,但前人之所以將之刻在正門門扇的身堵上,無疑的是要提醒後人見賢思齊,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唯有先做到孝親的責任,神靈方會庇佑。


門扇腰堵為陰刻石雕,題材是花鳥圖。裙堵為麒麟回望圖,麒麟是傳說中的瑞獸,一現世就代表國泰民安,腳踏四寶更顯地位之不凡。其實麒麟和鳳凰一樣是雄與雌的合稱;雄性稱麒,雌性為麟,性情溫和,頭上雖帶有角卻不作攻擊,不傷人畜,不踐花草,故又稱仁獸。麒麟除了有祥瑞的象徵,在儒家更有崇高的地位;傳說孔子在誕生和去世時都有麒麟現世,因此麒麟又有代表至聖先師的象徵意義,其圖象廣泛用於廟宇、書院、住宅當中,在廟宇正門的裙堵更是常見。
北港朝天宮


抬頭欣賞正門上方步通,這裡是以彩繪為裝飾手法,只可惜部分作品已脫落無法辨識。目前龍爿的彩繪仍可見,題材為「孫臏佯狂脫禍」。孫臏為戰國初期的兵法家,是孫武的後代,本名不詳,民間傳說其與龐涓同為鬼谷子門下,後受龐涓所害而遭臏刑,是故名「臏」,佯狂脫禍的故事也是由龐涓陷害的這段而來。在小說《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八回「孫臏佯狂脫禍 龐涓兵敗桂陵」的內容中,擔任魏惠王將軍的龐涓,因忌妒孫臏的才學,深怕其會成為自己顯揚於世的障礙,因此為了監控孫臏,於是派人將之請到魏國,之後便羅織罪名,砍去孫臏的雙腳並在他臉上刺字。然而,龐涓對受臏刑與黥刑的孫臏還是不放心,心中仍存有殺意,孫臏深知龐涓心性,於是佯裝發狂,心疑有詐的龐涓命人將之拖入豬圈,孫臏也藉機以豬糞塗面,蓬頭穢臉,終於取信於龐涓。最後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順利脫困,投奔齊國並被齊威王風為軍師,幫助大將田忌兩次打敗龐涓,奠定了齊國的霸業基礎。
北港朝天宮  

下方員光為木雕作品,故事題材為「狄青怒斬王天化」。狄青,字漢臣,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為唐代著名宰相狄仁傑之後。在小說《萬花樓》的故事當中,狄青為宋仁宗之母─狄太后的姪子,狄太后在因緣際會之下找回了失散已久的狄青,於是將之帶回宮中,請求宋仁宗賜予官職。然太師龐洪、大臣孫秀妒賢,千方百計想陷害狄青。在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奸徒就戮」的故事情節當中,狄青為了讓宮中大臣心悅誠服,證明自己有能力受封為將,於是答應龐洪的建提議,與大將王天化在宮內教場進行一場武力對決。最後狄青技高一籌,斬殺了王天化,名正言順受封一品大臣。圖中可見主角狄青正與王天化纏鬥,漸趨上風,一旁仁宗高坐案上暗自驚奇,身旁太師龐洪看得頓感不妙,一手如意算盤將要被撥亂。另一頭親狄青的潞花王及包拯,心中雖是擔心,臉上卻越見喜色,一場英雄比武的熱鬧場面,藉由人物不同的肢體表現,刻劃出正反兩派不同的心思與盤算。
北港朝天宮
虎爿員光的故事似乎是張飛嚇斷長板橋,相關情節以於前文論述。
北港朝天宮

 
正門兩側的小港門無門扇,只有單純的對聯;龍邊小港門為「朝野共瞻依后德常昭垂海宇,天人同感應慈光普照遍蓬瀛」,蓬瀛為蓬萊、東瀛之合稱,皆指稱臺灣。虎邊的則為「聖蹟肇湄洲浪靜風平天監永赫,母儀昭北港民康物阜澤沛無量」,「天監」為上天對民間的照護。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在兩側小港門門楣上還刻著「
坤儀配地」以及「水德參天」。「坤」為八卦之一,在自然象徵的是「地」,在人倫代表是「母」,因此坤儀配地指的便是媽祖的儀範如同大地一樣廣大無垠。而水德點出了媽祖身為海神的特性,千年來護佑海上人民的功績足堪與天相比。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在聯下各有兩顆門印,刻著忠節孝廉的故事,例如其中就有一枚是刻著「徐母罵曹」的故事;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當中,曹操為了網羅劉備身邊的謀士徐庶,因此利用徐庶孝順母親的弱點,將徐母用計騙到許昌,然後在發信要徐庶前來投靠曹操。接到信件的徐庶在忠孝不能兩全之下,只好辭別了劉備前往許昌,臨行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臥龍,開啟了後面精彩的三國故事。話說徐母被請至許昌後,不久便發現了曹操的機心,於是在殿上指著曹操破口大罵,甚至拿起石硯欲丟擲。本欲下令斬殺徐母的曹操,在程昱的勸說下打消念頭。門印上所演繹的戲齣,正是徐母持石硯欲擲曹操的橋段,人物雖然不多,所在的地方也不搶眼,但匠師在小細節處仍以生動活潑的技法,表現出教忠教孝的道德儀範。
北港朝天宮

小港門前的兩對門枕石,其立面皆有人物走獸雕刻,可惜已受到破壞,部分已經看不出人物圖案。至於側面保存的狀況較為良好,駿馬石雕不因位置低下而降低其精緻程度。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除了立面,兩側對看牆堵也有精緻的石雕作品。先看到龍爿石堵,主題為「蒼龍教子」,畫面當中可見蒼龍爪中握著龍珠,張口司水,下方小龍昂首互望。傳說神龍見首不見尾,民間刻龍更有不得刻出全身的禁忌,必定要有一部分藏於雲霧之中,正所謂「雲從龍」,因此在這堵石雕當中我們不會看見龍的全貌。此外,民間相信龍為鯉魚躍過龍門的化身,是故在這堵石雕當中除了有大小兩條龍為主角,穿插其間的鯉魚以及鰲在當中也起著畫龍點睛的功效。
北港朝天宮
鰲是鯉魚化成龍的過程當中的暫時型態,龍首魚身。唐代在金鑾殿前的御路上會刻著龍與鰲,參加殿試而考上進士者,會在階下迎接皇帝賜下的金榜,第一名的狀元則會站在鰲的石像前,故稱之「獨占鰲頭」,所以魚躍龍門、鰲,皆有科舉的寓意與象徵,在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中,自是討喜的圖像。
北港朝天宮

虎爿為虎嘯山林,母虎帶著幼子下山,兩者對望傳達出諄諄善誘的護雛神情。虎背上的脊線突出,延伸至虎尾,格外讓人感受到靈活與力道之美。
北港朝天宮
雙堵旁的壁棟有對聯題到「
朝整冕旒趨玉闕,天開錦繡燦珠宮」,以「朝天」藏頭,點出媽祖頭戴旒冕,可直通帝闕上奏,也道出朝天宮殿之美,燦爛非凡。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在龍虎雙堵的外側則是祈求吉慶雙堵,這也是廟宇最常見的對照堵題材。龍爿為「祈求」,以將軍揮舞大旗,童子手握繡球取其諧音。虎爿為「吉慶」,取將軍手執之戟與童子手捧之磬的諧音。磬是一種敲擊樂器,以玉石或金屬製成,可以是單一音符的特磬,也可以以大小不同排列,演奏出不同音符的編磬,祭孔大典中可看見編磬。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的這組祈求吉慶堵雕工細膩,表情生動,比起其它廟宇更為精緻可觀。對照兩側的構圖,虎爿這邊在將軍與童子的上方還多了一座閣樓,裡頭有名女子與兒童望向廟內,匠師這樣的構圖安排不知是否暗示著「吉慶有望」呢?
北港朝天宮
在祈求吉慶堵的下方則是一面浮雕石堵,構圖主題為螭虎團爐。螭虎又稱螭吻、螭龍,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說文》載:「
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螭虎團爐」一種傳統建築當中常見的樣式,由一對或數條螭龍排列成左右對稱的圖案,中央迴繞或直接形成一個香爐的圖樣,有福氣的寓意。在北港朝天宮處處可見螭虎的蹤跡,如「凌虛殿」正門門扇上的「螭虎團字」便是該宮一大藝術珍寶,容後在述。
北港朝天宮
在立面下方櫃台腳的轉折處也有精美的雕塑作品,圓睜雙眼,露出獠牙的獅子,不因所處低下而稍減威武之姿。

北港朝天宮

看完了對照壁堵的石雕,千萬不能錯過上方的木雕構件。龍虎堵上方的斗抱各有一隻螃蟹,螃蟹有甲殼,取其諧音為「科甲」,為科舉考試之意。仔細看看雙蟹螯上還有兩個字,分別是「三元」與「及第」。中國的科舉制度中,依考試等級分為鄉試、會試、殿試。「鄉試」為各地區自行辦理的考試,第一名者稱之為「解元」。通過鄉試才能參加由國家統一舉辦的「會試」,取得第一名者稱為「會元」。最後一關是進入京城內,由皇帝親自測考的「殿試」,第一名者稱之為「狀元」或「殿元」,三種考試如果都得到第一則稱為「三元」。由此可見要得到「三元及第」的頭銜是何等的不容易,匠師這樣的安排,也是期許著後世子孫在神靈庇佑之下,能獲得「三元及第」的莫大殊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前拜殿※
進入三川殿內為前拜殿空間,兩旁各刻有七言律詩一首,飄逸的行書字體分外有生命力。龍爿題道:「浩浩蒼茫天外迤,日出扶桑光陸離。惟神靈兮來止止,東瀛不異洲之湄。海島自成一世界,洪濤瀾汗安無危。我后能蘇萬姓困,雲中閃閃飄旌麾」。浩大蒼茫的大海與天外相連,東方升起的太陽綻放出絢爛的光芒。那是媽祖降臨的祥瑞之氣,讓東瀛臺灣也像是湄洲島一般沐浴在聖母的庇佑下。孤懸海外的臺灣自成一個世界,渡海來臺的先民雖歷經險惡的海流仍是安然無恙。那是因為我們的聖母能夠紓解百姓的苦難,在空中引領著一班海神護佑著我們啊!
北港朝天宮  
虎爿則為「
鯤島鹿耳東復東,巍巍廟貌何壯雄。后之神佑大無外,舳艫萬里乘長風。波平浪靜悉神力,彌綸八荒無不同。敬溯莆陽發祥地,累朝祀典常褒崇。」;臺灣雖然在中國的極東之處,然而這座廟貌雄偉是別處難以比擬的。天后的神力與庇佑無遠弗屆,不管船隻到了哪裡都能獲得媽祖的順風相送。在媽祖的照護下海象一片風平浪靜,不論到哪裡都是一樣。這位令人尊敬的海神媽祖其發祥地就在莆田湄洲,從宋代開始便一直受到朝廷的褒封與推崇。
北港朝天宮
兩首詩的字裡行間均流露出信徒對媽祖的尊崇與景仰。


詩詞照壁上方的水車堵也有精彩的剪黏作品,龍爿的主題是「聞太師伐西岐」,虎爿則為「孔宣兵阻金雞嶺」,兩則同樣出自《封神演義》。在第四十一回「聞太師兵伐西岐」的章節中,佳夢關魔家四將甫喪命於黃天化之手,坐鎮朝中的聞太師接報大怒,恰逢東、南兩路平亂順利,於是太師上表向紂王請命親自征伐西岐。一路途經黃花山,收服鄧忠、辛環、張節、陶榮四將,一行人浩浩蕩蕩進發,至西岐城外紮營。兩軍交戰,只見當朝太師聞仲騎乘黑麒麟,持鐧氣勢赫赫而來,鄧辛張陶四將跟隨左右。只見天上振翅的辛環正與地面上的黃天化捉對廝殺,後頭黃飛虎、哪吒、雷震子正欲助陣,乘著四不相的姜子牙則在大軍後方指揮調度,一場兵臨城下的生死交鋒於焉展開。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第六十九回「孔宣兵阻金雞嶺」描述西岐大軍伐紂途中,在金雞嶺遭逢大將孔宣所阻。孔宣最厲害之處,莫過於背上可現青、黃、赤、白、黑四色金光,金光一祭即可拏人,雷震子、哪吒、李靖、金吒、木吒以及五岳:黃飛虎、崇黑虎、文聘、崔英、蔣雄等一班西岐大將皆慘虧,被捉回商營當中,連擁有七十二變神通的楊戩也看不出端倪,可見孔宣法力之高強。最後是在西方教下準提道人的協助下,方識破孔宣真身乃是
一隻紅孔雀,將之收服並帶回西方修行。圖中可見背現五彩靈光的角色便是孔宣,威風凜凜,騎乘黑馬與之交戰的便是西岳─崇黑虎,一旁對戰的組合是黃天化與高繼能,在另一頭還有哪吒助陣,這場戰役三位西岐大將雖然一死兩遭擒,但最後終在準提道人的協助下化險為夷,破了西岐伐紂的最後一路兵。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前拜殿的對照壁題材除了有前述詩詞,還有許多石雕作品,這一幅「耀武樓‧羅通秦懷玉比武奪帥」人物刻劃細膩,表情生動自然,右下方的兩位小將各自顯能,看得樓上的幼主李治和程咬金等人暗自驚嘆。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除此之外還有一對博古圖,圖上所擺設的器物皆有意涵,例如最上方的蝙蝠,取諧音代表「福」,一把魚龍旗銜著磬,有獨占鰲頭、吉慶之意,筆架中有書卷代表功名、花翎代表官祿、靈芝代表長壽,香爐代表後代薪傳,几案則為平安,一幅圖畫就將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想望全然網羅。

北港朝天宮

在前拜殿除了可欣賞兩側壁堵精彩的剪黏、石雕,更不可錯過頭頂上棟架間的木雕作品。壽樑與二通交接處的斗座是一對雄獅與老鷹的對立,取其「英雄奪錦」之意。
北港朝天宮
另一頭內側的
斗座則刻著一正一反的螃蟹,兩螯夾著珠鍊與筆、書,腳上牽著蘆葦草,象徵「二甲傳臚」。在科舉考試的制度中,最高階的殿試第一等的稱為「一甲」,只錄取三人,即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等則稱為「二甲」,第三等稱為「三甲」,二甲以及三甲的第一名都叫傳臚。因此前拜殿這裡所出現的二甲傳臚,相較於三川殿所出現的那組「三元及第」就較為保守與次一級了。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視線回到前拜殿正中央上方的棟架,匠師在這裡雖然沒有以華麗繁複的藻井做裝飾,但卻有精雕細琢的斗拱。仔細一瞧,最上方立著八位表情、動作皆不相同的人物,這正是民間最為熟悉的八仙。道教的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然而裡頭的成員並不固定,一直到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才定型為這八位涵蓋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各種身分的神仙,分別是窮困:李鐵拐、富貴:漢鍾離、俠客:呂洞賓、官人:曹國舅、老人:張果老、書生:韓湘子、女人:何仙姑,以及雌雄莫辨的藍彩和。正中央是八仙當中兩位領導人物:李鐵拐、漢鍾離。
北港朝天宮

李鐵拐的造型為拄著拐杖,杖上懸著一方大葫蘆,臉上不修邊幅的樣貌。在《東遊記》〈鐵拐修真求道〉當中描述李鐵拐「
姓李,名玄,鐵拐乃其後假身別號也。」,跟隨老子修道。一日,李玄吩咐徒兒楊子自己的靈魂要出竅至華山拜見老子,如果七天後未歸來,便將軀體焚毀,七日之內則務必要保護這副軀殼。時至第六日,不料楊子嘉中傳來母親病危的消息,急欲返家探望的楊子,只好焚化李玄軀體,急忙返鄉。結果第七日李玄魂魄歸來,找不到自己的軀體,正值魂飛魄散危急之際,只好附身在路邊方才餓死的乞丐身上,成了如今所見又跛又髒的面貌。
北港朝天宮
手持芭蕉扇,袒胸露肚的便是漢鍾離,在〈鍾離將兵伐寇〉的章節中提到「
鍾離名權,燕臺人。後改名覺,字寂道,號和合子,又號王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父為列侯,官雲中。……及壯,仕漢為大將。」,由此可知鍾離權出身官宦,壯年後也成為漢朝的一員大將。在奉命征討北蕃的過程中遭受挫敗,逃亡路上遇見東華帝君,跟隨修習道術,之後返鄉告別家人,「披道服,執拂塵,兩角帶髻,…飄然竟投華山三峰而去。」,又遇見華陽真人、王玄甫教授道術,最後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修行,得「玉匣秘訣」並修成真仙。
北港朝天宮
再看到李鐵拐之後者為何仙姑,何仙姑是八仙當中唯一的女性,手持一株大荷花是她的特色。在《東遊記》〈仙姑得夢成仙〉當中有何仙姑成道過程的描述;「
何仙姑者,廣州增城縣何素女也。」,唐武后時,仙姑年方十四五歲,有一日夢見一名仙人指點她吞食雲母粉可讓身體輕飄而不死,夢醒後依照試之果然如此。之後在溪邊遇上李鐵拐與藍采和兩位大仙,跟隨他們修習道術,白日飛昇而去。
北港朝天宮
在仙姑身旁,吹奏著長笛的是韓湘子。在〈湘子造酒開花〉一節中描述「
韓湘子,字清夫,唐人韓文公之猶子也。生有仙骨,索性不羈,厭繁華濃麗,喜恬淡清幽。佳人美女,不能蕩其心;旨酒甘餚,不能溺其志。」,當中提到韓湘子便是唐代著名的大文豪韓愈的侄子,因醉心於道術,屢屢遭到韓愈責難。之後巧遇漢鍾離、呂洞賓,跟隨兩人修行,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見仙桃紅熟而攀枝欲摘,不料枝斷墮地,身死而屍解成仙。
北港朝天宮

最外頭被另一面斗拱所遮的雕像是張果老,手持魚鼓。〈張果騎驢應召〉當中稱其「
混沌以來白蝙蝠也。其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歷歲久遠,化而為人。」,得李鐵拐傳授道法,長生不老。每每出遊總是倒騎著一頭白驢,每日可行數萬里。然而這頭白驢也是神物所畫,休息的時可以如同紙片一般折疊起來,收進箱字當中。要騎時只要灑水就能膨脹成驢,相當奇妙。
另一頭在漢鍾離身後手持玉板的是曹國舅,是八仙當中最晚成仙的一位。〈國舅學道登仙〉描述「
曹國舅者,宋曹太后之弟也,名友。」此外兩人還有另一名弟弟曹二,仗勢國舅身分四處豪搶掠奪,佔人子女,曹友屢屢勸之無果。之後胞弟惡貫滿盈被誅,灰心的曹友於是散盡家財,救濟百姓,自己則是前往深山求道,欲漢鍾離、呂洞賓相授而引入仙班。
北港朝天宮

手握銅錢串的是藍采和,〈采和持板踏歌〉記載:「
藍采和者,乃赤腳大仙之降生也。身雖為人,不昧本性。」、「常衣破藍衫,六銙黑木腰帶,闊三寸餘,一腳著靴,一腳赤足。夏則衫內加絮,暴烈日中而不汗;冬則單衣而臥雪,耳口鼻氣出如蒸。」,傳說藍采和會在長安的街道上乞討,起來的錢財有時會救助窮人,有時則是拿來喝酒,醉了之後就會吟唱許多勸世的歌謠。一日,藍采和如往常般在酒樓喝酒,之後空中忽聞簫笙之聲,一隻白鶴落下,載著藍采和冉冉升空而去。最後一位則是八仙當中名氣最為響亮的呂洞賓,手持拂塵,背揹寶劍,仙風道骨、氣宇軒昂。〈洞賓店遇雲房〉情節中描述呂洞賓,姓呂名喦,字洞賓,號純陽子,是東華真人的化身。在遊歷廬山的途中遇火龍真人,傳授其祛魔遁劍。然而在求取功名的路上並不順遂,兩舉進士不第。在長安城巧遇漢鍾離,以「黃粱一夢」點破人世間的無常。隨後在鍾離大仙的十試考驗下,功成圓滿,位列仙班。

在八仙斗拱前方的前付樑兩側各有一尊力士雕刻,即為前文所言「憨番扛大杉」,表情活潑有趣。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四點金柱上的龍形斗拱,見首不見尾,搭配的一朵金色牡丹花,看來富貴不凡。
北港朝天宮
兩側門的鳳凰斗拱同樣可觀,雕工細膩的翅膀看來格外精緻。
北港朝天宮
正中上方斗座處則有一對大象,被上駝著牡丹花,頸上掛著罄牌,象徵富貴吉慶有象。
北港朝天宮


回頭欣賞三川殿的門神彩繪,正門是一對翻天覆地的黃龍,以天地交泰之姿象徵萬物生生不息。
龍爿小港為一老一少兩宦官,手捧冠、鹿象徵加官晉祿。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虎爿小港為宮娥一對,手持瓜果與茶水服侍,面容婉約秀麗。
北港朝天宮
值得一提的是所持之瓜果有佛手瓜、葡萄和桃子,分別代表著多福、多子、多壽這「三多」的祝福。門神彩繪是朝天宮的藝術瑰寶之一,值得仔細欣賞。

DSC08020

在三川殿兩側的翼室同樣也有細膩的作品,只是光線略為昏暗。龍爿翼室為金香販賣區,抬頭可見一八方形藻井。藻井是匠師們展現功力的表現,以斗栱件件榫接而上,最後再由頂心明鏡收束,營造出如同蜘蛛網般的布局與平衡,也頗有神祕的感覺。
北港朝天宮
這裡的頂心明鏡為一對白鶴,鶴是長壽的代表,正所謂「鶴壽龜齡」。兩側則是各有一朵盛開的牡丹,牡丹代表富貴,整幅作品合起來便是帶有富貴長壽的吉祥寓意。
北港朝天宮

水車堵上同樣也有剪黏作品,例如在龍爿就有一幅「劉玄德破石」,這則故事是出自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話說東吳為了討取赤壁戰後,被劉備佔領的荊州一地,周瑜以孫劉聯姻之計誆騙劉備前來東吳,想藉機要脅。一路上孔明雖已料得精準,屢屢化險,並在甘露寺見了吳國太,得到了最有力的後盾,然而身在敵營的劉備仍不免忐忑不安。度過甘露寺驚險晤面的當夜,劉備步出庭外,見地上有一大石便心中默禱,如能平安順利回返荊州,則掣劍劈石可剖之。果然,一劍劈開大石,然而這一幕卻被跟在後頭的孫權給瞧見了,劉備誆說劈石是為了向天祝禱,若能破曹興漢則此石當剖。孫權聞言也拔劍贊聲道:「
若破得曹賊,亦斷此石。」,但心中卻暗自起念,如果東吳能順利要回荊州,則砍石兩半。結果孫權一劍果然也將大石劈開。這則故事或許是在告誡信徒,祈求有應是一種參考,事情的成敗還是要看諸多因素,正如羅貫中在文中的贊詩所言:「寶劍落時山石斷、金環響處火光生。兩朝旺氣皆天數,從此乾坤鼎足成。
北港朝天宮

另一幅「五老觀太極」,傳說上古時期,堯帝曾在黃河邊祭神,有一天堯帶著舜前往巡視祭壇,突然在樹林間看見五名皓首童顏的老者聚在一起觀看著一張圖,老人們談論道:「這河圖能指引帝王如何順應天時、如何思考、如何謀略,將使未來帝王受命於天德祥瑞徵兆。」沒多久,一匹龍馬從河中躍出,口裡還銜著一張白玉赤字的河圖,高聲鳴叫:「重瞳子舜能看懂此圖。」隨後五老化為流星飛向天際,龍馬留下河圖後也重回河中。舜仔細研究了河圖上的紋路,看出圖上所畫的是星象圖以及治理人事的方法。於是堯將王位禪讓給舜,而舜在治理國家時也常和大臣們一同觀閱河圖,商討對策。「五老觀圖」是廟宇裝飾中常見的題材,代表著一種上天降福於仁者的吉祥寓意。

北港朝天宮
 
除了水車堵上的剪黏作品,翼室同樣有許多足以細細品味的裝飾作品,例如橫樑上的彩繪,雖無三川殿木雕那般的精雕細琢,但題材多元,畫風細膩,也是相當珍貴的藝術品。多元的題材部分,例如「朱買臣休妻」、「勾踐伐吳」、「一飯千金」、「羅浮春夢」「玉川品茶」、「仁心除蛇殃」、「臥薪嘗膽」…等。
朱買臣,字翁子,一作翁之,西漢會稽吳人。家境貧困卻能勤勉好學,以販賣柴薪維生,然而妻子對他卻是百般嫌棄,甚至另嫁他人。之後,朱買臣入長安遇同鄉嚴助,並受其推薦進入朝廷,以解說《春秋》、《楚辭》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官拜爲中大夫。當時東越曾多次興兵反叛,朱買臣向武帝獻策,獲得信任,並出任會稽太守。任太守後,朱買臣曾回歸故鄉,在路上遇見前妻及其後夫,不久後便傳出前妻因羞愧而自縊。「朱買臣休妻」的故事在於告誡世人莫輕視他人,也是鼓勵學子勤勉向學,終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北港朝天宮

「臥薪嘗膽」和「勾踐伐吳」同樣是講越王勾踐復國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屢屢相爭,吳王闔閭趁越王勾踐繼位之機發動攻擊失敗,臨終前囑咐兒子夫差務必併滅越國。夫差繼位後隨即征伐越國,勾踐不敵,最後接受大臣范蠡的建議投降稱臣,靜待復國之機。在吳國當人質的期間,勾踐生聚教訓,晚上就睡在柴薪上,屋內還掛著苦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勿忘滅國之恥。最後越國終於在勾踐以身作則,發憤圖強的激勵下順利的滅了吳國。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一飯千金」是開漢大將韓信的故事;未得志時,韓信時常在河邊釣魚以填飽肚子,但這終究不是可靠的作法。有位在河邊位幫人洗衣的老婆婆,很是同情韓信的遭遇,時常拿飯接濟他。等到韓信成為大將軍並受封為楚王時,想起當年老婆婆的恩惠,於是便派人帶著一千兩黃金去答謝她。
DSC07913

「羅浮春夢」是隋代開皇年間趙師雄的故事;有一回趙師雄前往羅浮山遊歷,正當太陽西下,天氣轉寒之時,在途中遇見一名女子相迎,其女面容端莊秀麗,淡妝素服,甚為典雅,與她交談只覺言語脫俗,相談甚歡,兩人便相偕暢飲。等到日出東山時,趙師雄酒醒方知自己竟睡在一株梅樹下,昨晚的一切似乎只是一場夢。「羅浮春夢」的寓意和黃樑、南柯一般,在在勸戒著世人功名、財富、美人都只是過往雲煙,稍縱即逝,不應執著強求。
北港朝天宮

「玉川品茶」的主角為盧仝,唐代詩人,一生愛茶成癖,因此有「茶聖」的封號。據說盧仝經常取玉川泉水烹茶,所以自號「玉川子」,留有一首《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契不得,惟覺兩腋習習輕風生。」傳達了文人對生活品質追求的高雅風尚。
北港朝天宮

「仁心除蛇殃」則是孫叔敖的故事,孫叔敖是春秋楚國名相,傳說幼年時曾在野外看見一條雙頭蛇,當時傳說只要看到這樣的蛇就會有死劫,孫叔敖將之斬殺後將之掩埋,以免其他人看見後會招致厄運。孫叔敖的故事傳達著一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仁心,足為典範。
北港朝天宮

再看到兩側翼室的彩繪門神為四大天王,相關介紹已於前文提及,在此不再贅述。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拜殿、院落※
欣賞過三川殿、兩翼室精彩的藝術作品後,由中軸線往前便是到了拜殿前方的院落,這裡是透天的,兩側可通往「註生娘娘殿」以及「雙公殿」。據說以前此院有牆與兩側偏室隔絕,但後來因為香客太多,空間狹隘,於是將牆垣拆掉,擴大參拜空間。院裡有一大型香爐,是朝天宮的正爐,終年香火不輟,氤氳繚繞。
北港朝天宮
站在前拜殿可先仰頭欣賞正殿立面屋簷上的剪黏作品,這裡的精采程度不亞於三川殿。北港朝天宮的正殿在日治時期改建成挑高式宮殿建築,簷分三層,華麗而高聳,是整座朝天宮建築群當中,規模最為雄偉的,最上方的脊背有雙龍護塔剪黏,戧脊則有仙女乘鳳飛天,以及乘龍持如意的將軍。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在拜殿的正脊脊背上有太子跨麒麟的剪黏作品,表情天真可愛,笑盈盈地迎接著十方信眾的前來,也有太子元帥立中壇,護道場的寓意。
北港朝天宮
兩側有飛鳳剪粘,鳳凰上的羽毛是匠師一片一片沾黏上去的,細膩非常。
北港朝天宮
正脊脊堵演繹著精采萬分的三國名劇「三英戰呂布」;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曹操匯集天下各路英雄齊聚洛陽,共商討伐董卓,劉關張三兄弟率義軍隨公孫瓚赴約。盟軍推舉袁紹擔任盟主,發兵對抗董卓,雙方一陣交戰攻防,最後董卓派出呂布應戰,盟軍竟無人是其對手,正當公孫瓚敗走,呂布在後頭窮追不捨之際,三兄弟衝出解圍,四人一時之間戰況膠著,僵持不下,最後是在雙方皆戰到筋疲力盡時才各自退去。這場戰役是劉關張三人第一次在天下豪傑面前展露實力,可謂是打開知名度的首戰。圖中可見張翼德手執丈八蛇矛猛攻呂布,後頭關雲長、劉玄德一同助陣,而呂奉先亦非浪得虛名,單槍匹馬對上三人,臉上依舊毫無懼色,一場英雄相會的精采劇碼就此展開。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拜殿立面簷下看樑處事一連串的木雕,上方有刻著八仙之六的豎材,分別是漢鍾離、李鐵拐、韓湘子、呂洞賓、曹國舅以及張果老,這組八仙像雕刻得比三川殿內前拜殿上的還要細膩,不過因為下方便是主爐,香煙氤氳而上,要欣賞可能得先克服稍有間斷的煙。定睛一瞧,在最外圍的兩側上刻有「臺北陳應彬」,原來是出自木作大師彬司的作品。陳應彬出生於清同治三年(1864),臺北人,承繼了父親漳派的木作技術,曾至福建漳泉一帶瀏覽古建築,回臺後受邀擔任北港朝天宮改建工程,直到現在,朝天宮依然是陳應彬最出色,名氣也最響亮的作品。
北港朝天宮


這組八仙豎材的人物表情細膩,如頭繫雙髻,袒胸露肚,手持蒲扇的漢鍾離,捋鬚開懷地笑著,就如同在提醒世人凡事開心面對,人生自是一番樂趣。
北港朝天宮
又如另一邊的李鐵拐,縱使一身邋遢皮囊,肢體有殘,只要修道之心不滅,人人皆可謂列仙班。
北港朝天宮
斯文的韓湘子手持玉笛,過自己喜歡的自在生活,不也是一種灑脫。
北港朝天宮
執著拂塵的呂洞賓,縱然仕途多舛,但修道更是體現人生價值的另一條路。
北港朝天宮
精進修持的曹國舅,不因出身顯貴而自矜,謙虛誠懇的努力修行著。八仙用著祂們各自的修道背景與歷程,切切實實的告訴眾生,只要大家精進修行,那麼不論出身環境,不管職業背景,人人皆可成仙成佛。
北港朝天宮
就是這樣的特性,讓八仙成為民間最常見,也最喜歡的一組神仙。


拜殿立面的一對八角盤龍柱為咸豐時期作品,一腳踏浪,一腳持珠,蜿蜒而上的龍身展現出石雕之美。兩側壁堵上方同樣有剪黏水車堵,不過外頭罩著玻璃,再加上長年受香煙燻染,以致無法仔細欣賞裡頭的作品。下方壁堵同樣也有題詩以及雕刻,不過也由於前方被劃為辦公空間,因此也無法近距離欣賞此處的作品,甚為可惜。

※正殿※
登上階梯,穿過拜殿後便進入正殿空間,由於朝天宮香火極為鼎盛,因此這個區域時常都是擠滿著信徒,尤其每逢假日或是媽祖香期,那麼可真為摩肩接踵,站在其中只能隨著人潮推進了。進入正殿時會先看見太子元帥就奉祀在神桌上,就在最顯眼處,威武神氣的鎮守在前方,並稱職地擔任媽祖的前鋒。
北港朝天宮
案桌下的虎爺將軍雖然不像部分廟宇那般是高坐在神案上的,但雖居下方同樣也是威風凜凜,每每跟隨媽祖出巡時那吃炮的陣仗,更是讓人無法輕視朝天宮虎爺將軍的神威。正上方有一通「
與天同功」匾,匾上無落款,但四個角落有蝙蝠圖紋,外框再雕飾祥龍。根據收集光緒皇帝起居注而成書的《清德宗實錄選輯》載:(光緒七年冬十月)十五日(甲戌),以神靈顯應,頒臺灣各屬天后廟匾額曰「與天同功」。」,因此在臺灣許多老媽祖廟當中,我們都能看見廟堂上懸掛著這方「與天同功」,只是究其原由是光緒皇帝頒給臺灣的媽祖廟,並沒有特定的單一對象。
北港朝天宮
 

穿過神桌往前走去,後方則為北港媽祖的神龕,北港朝天宮雖然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但神龕前面的空間一直以來都是開放的,信徒可以近距離的和北港媽說說心裡話,這是阿中一直覺得朝天宮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之一。那種可以近距離和媽祖說說話的感覺是很窩心,很踏實的。有些廟宇,尤其是北部的廟宇老是把媽祖婆和信徒隔得老遠,那種感覺就相當疏離了。
北港朝天宮
神龕中,鎮殿媽雙手持笏莊嚴的端坐著,
北港朝天宮
前方最顯眼的就是身著珍珠霞帔的軟身開山媽了,這座媽祖是北港朝天宮的開基媽,也是臺灣數千座分靈媽祖的老大姐,身分異常尊貴,可以如此近距離的瞻仰開山媽,讓每位來到朝天宮的信徒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雖然開山媽祖的面容因為年代久遠而有些許受損,但那抹開懷地微笑,數百年來不知撫慰過多少徬徨的心,讓人感受到媽祖的慈悲。

北港朝天宮

神龕當中除了鎮殿媽祖與開山媽祖神像外,兩側還有數尊媽祖金身,信徒依其塑造年代分為二、三、四、五、六媽以及祖媽副駕…等,每尊媽祖的裝扮都是北港媽專有的樣式,頭戴銀色古體帽,端莊慈祥。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此外,還有昔日為北港糖郊商團所奉祀的糖郊媽,同樣也是軟身的神像。糖郊媽的臉型較為圓潤,表情也較嚴肅而具威儀,如今北港朝天宮的許多典禮,例如董事長交接,就都是請出糖郊媽來做主。

北港朝天宮

有關糖郊媽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日治時期所引發的「糖郊媽事件」,最後還導致了斷香的憾事,所幸如今兩宮重修舊好,並約定四年一次恢復舉辦北港媽祖入府城的會香科儀。其實媽祖只有一位,有這麼多的名稱只是信徒為了分辨不同金身而起的名號,爭的由來只有人而不是神啊!也因為如此,現在北港朝天宮參與對外的活動時,都統一稱為「北港媽祖」,而不再加以細分了。

神龕前的千順兩將軍,早已被旺盛的香火燻得黝黑,但卻因此更添威武之姿,怒目金剛相令妖祟辟易,奸佞現形。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朝天宮正殿的挑高設計,更顯正殿內部的氣勢,上方懸掛著數方匾額,更在在證明北港朝天宮的歷史與地位。懸於神龕正上方,最為醒目的是「
神昭海表」匾。根據《北京故宮檔案卷存禮部尚書三泰題本》:「雍正三年九月,巡臺御史禪濟布、給事中景考祥上「為海神效靈請頒宸翰以昭崇報摺」,奉硃批:「國家崇德報功,人神一理,該部查議具奏。」雍正四年賜「神昭海表」匾額分懸湄州、廈門、臺灣三處。」,文中所言的臺灣指的是當時的府城大天后宮,因為大天后宮是屬於官建,在政治上的地位自是崇高,臺灣其他的媽祖廟為了取得政治上的認同,因此獲得朝廷同意,並前來摹刻御筆回宮懸掛自是成為一種地位上的象徵。北港朝天宮的「神昭海表」匾便是因此而來,至於何時摩得目前尚無相關文獻記載,在《雲林縣采訪冊》〈大槺榔東堡/匾〉當中記有:「「神昭海表」匾 在天后宮,嘉慶間御賜.」,盧德嘉所謂的御賜,或許是嘉慶年間朝天宮才得到朝廷的同意,獲准摩匾懸掛,當然也有可能是資料取材的誤解。值得說明的是,此匾在臺灣許多老資歷的媽祖廟都有,但如果標榜自己廟裡的也是雍正帝所賜,那就有竊述史實之嫌了。
北港朝天宮

除了此匾,在正殿上方還懸掛著一方「
海天霛貺」,上款落「太子太師贈加伯爵前任閩浙水陸提督二等子爵世襲王得祿謹」、「辛亥年陽月吉旦孫王順記重修」,下款為「道光丁酉年暑月□日吉旦」。道光十七年(1837),歲次丁酉,據說當時的浙江提督兼太子少保銜王得祿,曾於渡海來臺兼遭遇颱風,向天祝禱祈求媽祖庇佑,最後順利抵達,於是敬獻匾額給朝天宮媽祖以示答謝。相關記載同樣見於《雲林縣采訪冊》〈大槺榔東堡/匾〉中:「道光十七年,本任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統兵渡臺,舟次,外洋忽得颱風,禱神立止,兼獲順風以濟,遂平臺亂;上匾誌感.」不過從這方匾額的上款可得知,目前所見的這方是後人重修過的,因為王得祿的「太子太師」銜是在過世後才追加,另上款還書有「孫王順記重修」等字樣,因此證明這方「海天霛貺」是經過重修的,不過依然無損於北港朝天宮悠久歷史的證明。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另一方懸掛在正殿上方的重量級匾額為光緒皇帝所賜的「
慈雲灑潤」匾,正中央刻有「光緒御筆之寶」。《清德宗實錄選輯》記載:「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丁亥)春二月……十七日(乙亥),以神靈顯應,頒福建臺灣嘉義縣城隍廟扁額曰「臺洋顯佑」、龍神廟扁額曰「海嶼昭靈」、天后宮扁額曰「慈雲灑潤」。」,再對照《雲林縣采訪冊》〈大槺榔東堡/匾〉所補充的始末:「光緒十二年嘉邑大旱,知嘉義縣事羅建祥屢禱不雨,適縣民自北港迎天后入城,羅素知神異,迎禱之,翌日甘霖大沛,四境霑足,轉歉為豐,詳經撫部院劉公具題,蒙御書「慈雲灑潤」四字.今敬謹鉤摹,與嘉慶年所賜共懸廟廷.」,由此可見這方匾額確確實實為光緒皇帝所欽賜。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有些人針對倪贊元所記的「
敬謹鉤摹」四字提出質疑,認為這方匾額很有可能也是摩自別處而來,然而阿中卻認為北京離臺灣路途遙遠,皇帝御賜的匾額,不太可能從北京一路運到臺灣,尤其還要渡過黑水溝,路程中如有碰撞或缺損,這可是殺頭之罪,因此有可能是由朝廷下筆,再指示地方政府在當地摹刻,這樣的思考或許就能解釋倪贊元「敬謹鉤摹」的真義。正殿這三方清代的古匾雖然來歷有別,但同樣都是證明朝天宮歷史悠久的文物,格外具有意義。

正殿上的古文物除了有清代的四方匾額外,懸掛於龍爿的銅鐘也是件古董。根據日治時期《臺灣私法人事編》當中的〈第三款 宗教/第四 臺灣之寺廟/() 斗六北港街朝天宮〉記載:「
道光丁酉年,子爵軍門太子太保王得祿,以嘉慶中平海寇有功,神顯靈保護,鑄鐘一個,懸掛「海天靈貺」匾額酬謝。」,如今這口古鐘依然懸掛在廟內,聲音依舊宏亮,甚至還衍伸出「北港銅鐘:嗓門大」的諺語。無意間站在銅鐘下抬頭一看,會發現中的內壁貼滿了一張又一張紅色的小紙條,上頭寫著姓名、地址、出生年月日。原來這是傳統的「蓋鐘」習俗,相傳運途不好想改運的信徒,會焚香向媽祖祈求,然後把自己的相關資料寫在紅紙上,並貼在銅鐘的內壁,藉由一次又一次敲擊的宏亮音波,來達到使自己運途轉好的目的,聽起來著實有趣。
北港朝天宮

正殿兩側各有一道過水門通往偏殿,拱型的磚門上嵌著石雕與石門印,上頭寫著「
護國」、「庇民」。石門印上有人物雕刻,龍爿為「忠:孔明夜獻出師表」、「孝:狄仁傑望雲思親」,虎爿則為「廉:楊震辭金」、「節:蘇武牧羊」。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孔明於北伐曹魏前上「出書表」予後主劉禪,內容真切動人,字字句句皆展現憂國憂君的心思,充分表露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南宋謝枋得在《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的說法謂:「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諸葛孔明對國家盡忠的形象由此可見一班。門印上雕塑的主角頭部雖已損壞,但依其動作、所持物件,以及其他三枚門印的主題,即可判知這幅主題卻為孔明夜獻出師表。
北港朝天宮

狄仁傑位居唐武則天的宰相,有一天她外出巡視,途經太行山,站在山頂上看著雲,心中感慨的對他的侍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此即望雲思親的典故,藉以代表「孝道」。圖中身著官服,雙手合拱向天的便是主角狄仁傑,後方持著涼傘的隨從一旁服侍著。
北港朝天宮

楊震辭金的主角楊震,字伯起,東漢時期華陰人。根據《後漢書‧楊震傳》的記載,時任東萊太守的楊震曾舉薦王密為秀才,事後王密籌備了十斤黃金當作謝禮,然而楊震堅不受賄,並留下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名言。漢代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幸被單于流放至北海,歷經二十年苦難仍不改志節,成為後世歌頌的「守節」代表。忠孝廉節是自古以來儒家所宣傳的美德,出現在廟宇裝飾中,有教化人心,見賢思齊的用意。


※觀音殿※
遵循動線由正殿往後殿走去便會進入觀音殿,殿前有一頗為狹隘的院落,加上信徒眾多致使空間有些擁擠。正前方的神龕中供俸著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與媽祖的淵源深厚,傳說媽祖便是觀音所化,是故在臺灣各地的媽祖,如有後殿,通常就是奉祀著觀音。朝天宮的菩薩塑像相當精緻,慈眉善目,臉上展現出柔和的線條,彷彿正在靜靜傾聽著世人的祈求與祝禱。
北港朝天宮

兩側有善財、龍女兩脅侍隨從,善財帶著小酒窩的臉龐,展現一絲可愛的稚氣。龍女端莊秀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同樣也是藝術價值相當高的塑像作品。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在正殿的神案上奉祀著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兩旁一對韋馱、伽藍護法,法像莊嚴,雖是近代作品,但雕刻甚為細膩,同樣也是藝術珍品。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正殿神龕的兩旁有提供分靈的媽祖金身,兩側壁堵則是奉祀著十八羅漢像,每位羅漢造型、表情各異,表情仿若真人。原始佛教中的羅漢只有十六位,是釋迦牟尼的弟子,然而傳到中國後便產生了變化,不僅增加了降龍與伏虎而成為十八羅漢,原本的成員也有所更替,雖然乾隆皇帝曾命大臣考訂十八羅漢的姓名,但民間還是有不同版本的說法。例如朝天宮所奉祀的十八羅漢就有所不同,其成員分別是龍爿的降龍尊者、百納尊者、進香尊者、彌勒尊者、志公禪師、開心尊者、達摩祖師、飛鈸尊者、目蓮尊者。虎爿為洗耳尊者、戲獅尊者、進菓尊者、長眉尊者、梁武帝、進燈尊者、進花尊者、優婆尊者、伏虎尊者。當中的成員出現了中國民間所熟知降龍、彌勒、志公、達摩、目蓮、梁武帝、伏虎等人,志公、梁武帝甚至還是中國本土人士,可見十八羅漢的信仰已經完全跳脫原始佛教,而是融入了在地特色。「羅漢」全稱為「阿羅漢」,是僅次於佛、菩薩、辟支佛之後的第四果位,依循佛陀三轉法輪之教而進入無餘涅槃界的聖者。是故「羅漢」指的是一個修行的境界,是沒有人數限定的,因此十八羅漢成員為何自然就沒有那麼需要斤斤計較了。
DSC07946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這裡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的是志公禪師與梁武帝;志公其實應該記為「誌公」,其身分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寶誌禪師,俗姓朱,又稱保誌,故又稱誌公禪師,七歲時,跟隨鍾山僧儉出家,以專心禪觀而得道,曾為梁武帝的帝師。
北港朝天宮
而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統治南梁達四十八年,是南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一位。梁武帝多才多藝,從小就接受儒家正統的教育,習六藝,通六經。晚年篤信佛法,甚至四度出家,讓朝廷還得出資「贖回」皇帝。也正由於梁武帝過度沉溺於修行,導致國政荒廢,宗族權貴恣意妄為,最終釀成侯景之亂,激憤而死。在弘揚佛法的角度上,梁武帝算是擁有大功德的,雖然因此導致國家敗亡,但後世還是感念其護佛有功,將之列為羅漢之一享受萬年香火。

北港朝天宮

在觀音殿前方的階梯上,見證著朝天宮流傳已久的孝子釘傳說;傳說清代時在泉州南安有名姓蕭的孝子,為了尋找人在臺灣的父親,與母親一起從搭船渡海,然而母親卻在渡海的過程中不幸被大浪沖走,音信全無。之後,蕭孝子平安抵達臺灣,極力尋找父母親的下落。有一回他來到了笨港媽祖廟,向媽祖祈求能早日找到雙親,眼見地上有一根鐵釘,於是向媽祖起誓如果能順利找到父母,那麼鐵釘就能釘入石階當中,結果蕭孝子徒手一釘,果然把釘子釘入石階,這消息傳遍了整個北港,也讓更多人協助打聽,最後總算在麥寮找到了母親,在鹿港找到了父親,一則神奇的媽祖祝孝子尋親的故事,就這麼的被釘在石階中作為憑證。這則故事雖然過於離奇,然而傳達孝順的中心思想,才是孝子釘存在的真正價值。

※凌虛殿※
由觀音殿的龍爿過水可直通凌虛殿,這裡和位置相對應的聚奎閣一樣,都有獨立的三川殿、院落與正殿,是朝天宮格局最具特色之處。
北港朝天宮
凌虛殿的三川殿同樣有精美的雕物作品可欣賞,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正門門扇上的螭虎團字。在正門兩側門扇的身堵,各有一幅雕刻著八條螭虎的作品,兩兩一對,線條蜿蜒。等到退後遠看就會發現其實線條勾勒的是一個字,龍爿為「功參造化」,虎爿為「德配乾坤」,這種手法是陳應彬慣用的技巧,如此藝術巧思相當令人讚嘆,如果不仔細欣賞,走馬看花的人是不容易發現的。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在螭虎團字的外側則是象馱花瓶,瓶插梅花等植物。梅歷歲寒而不凋,為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徵志節崇高,為文人雅士之好。門楣上有門印一對,上頭刻著望雲思親、夜上出師表這兩則代表著孝與忠的故事。正門對聯題道「
凌漢萬光通四極,虛靈九氣貫三元」,「漢」為銀河的代稱,如銀漢、河漢、天漢。「凌漢」意指超越銀河之上,「四極」為四方極遠之處,「虛」指空中,「三元」為天、地、人,道家亦稱天地水為三元。整副對聯的意思為超越銀河萬星通達至四方極遠之處,天空中充塞的靈氣通達至天地水三元。此對聯也暗示著凌虛殿所奉祀的神靈,便是道家的天、地、水三官大帝。
北港朝天宮

進入殿內,絕不能錯過的是這裡的門神彩繪,這幾面彩繪門扇是由已故的彩繪大師─陳壽彝所繪。陳壽彝,本名金鐘,又號比南齋主,為日治時期臺南著名彩繪大師陳玉峰的長子,承繼了父親的遺傳,對於繪畫方面具有天賦,並跟隨父親學習廟宇彩繪。陳壽彝的畫風不僅保留傳統風格,還融入了西方油畫的技巧,北港朝天宮凌虛殿、聚奎閣門神便是陳壽彝留給後世的佳作。這幾扇門扇因年久受潮,多所汙損,因此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屬團隊負責修復,於去年(2013)方修復完成,安裝回原位。兩側小港門的門神為二十四節氣神,中國以農立國,農業為國家之根基,而耕作仰賴的便是時序季節的配合,因此早在秦漢時期便發展出二十四節氣的系統,包含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各有相對應的神靈,造型也以當令的季節特色為主,例如:
雨水神便是專司降雨的龍王。
北港朝天宮
驚蟄神是呼雷的雷公。
北港朝天宮
夏至神手持蕉葉與火葫蘆,象徵熱氣將至。
北港朝天宮
大暑神手捧火盆,象徵熱之極致。
北港朝天宮
寒露神身著披風,意指溫度將降。
北港朝天宮
霜降神手掄雙刀,如霜之凜冽。
北港朝天宮
大雪神手持令旗,如同召喚白雪紛飛。
北港朝天宮
大寒神手捧冰塊,口銜利鋒,暗示此時節冷風如劍,寒冷非常。
北港朝天宮
二十四節氣門神在臺灣很多廟宇都能看見,這與配合傳統農業作息有關,農民可以透過節氣神的裝扮,輕易的意會此時節的作息,是相當有趣而實用的一套「教戰手冊」。雖然二十四節氣是依據中國黃河流域的季節變化所訂,對於位處亞熱帶與熱帶交接處的臺灣未必準確,但仍然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下次在廟宇裡看見二十四節氣神,不妨駐足欣賞他們的呈現風格,感受一下匠師們透過作品所傳遞給我們的生活意象。


穿過院落,登上階梯便來到了凌虛殿的正殿空間,神龕中奉祀著道教至高之三官大帝,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分別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在臺灣的民間信仰當中,三官大帝相對應於上古三帝:堯、舜、禹。
堯帝為三帝之首,統轄天下,為人民造福,是故為天官之化身。
北港朝天宮
舜以孝慈治天下,是故為赦罪地官。
北港朝天宮
禹治水令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是故為解厄水官化身。
北港朝天宮
三官大帝的塑像一般而言是帶著三位一體的色彩,類似佛教的三寶佛那般,三位長相相同,僅以手勢分辨身分。朝天宮凌虛殿的三官大帝塑像,面容穩重而典雅,內斂中帶著慈悲渡世之態,身旁上的褶皺自然飄逸,實乃人像雕塑之極品。
北港朝天宮
神龕上方懸掛「
德貫三元」匾,與殿前對聯相互呼應。
北港朝天宮
龍爿陪祀月下老人,是掌管世間男女姻緣的媒合之神。


※聚奎閣※
在未依參拜動線介紹聖父母殿之前,我們先來介紹與凌虛殿處在相對位置的聚奎閣,奎閣是中國傳統奉祀掌管功名之神的建築,朝天宮在虎爿有設,並以「聚」字強調五位文昌的合祀。聚奎閣三川殿前對聯為「聚蒸士氣扶名教,奎朗文光射斗牛」,斗牛指的是斗宿和牛宿,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與第二,意指文采光輝直衝天際。聚奎閣的空間配置和凌虛殿相同,有專屬的三川殿、院落以及正殿。正門門神彩繪同樣也是出自陳壽彝大師之手,不僅如此,其題材的選擇更是全臺罕見;兩側小港門的門神一為天干十神,一為地支十二將。天干、地支是中國獨有的時間單位,以兩者搭配成六十進位來記年、月、日、時辰。一般常見以天干地支所衍生的信仰為六十甲子神,而像凌虛殿門神這邊列出二十二位天神的安排則是相當特別。

天干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是故甲神頭上有草林破土之象。
北港朝天宮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伸長,故乙神為柔和女性,手持拂塵作慈育貌。
北港朝天宮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然著見而明,故丙神雙手捧舉太陽,腳踏火輪。
北港朝天宮

丁:壯也,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故以化育女神之貌呈現。
北港朝天宮

戊:茂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以掌管莊稼生長之社稷神表之。
北港朝天宮

己:起也,紀也,萬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紀,以道者導師之貌象徵。
北港朝天宮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以掄刀武將為代表。
北港朝天宮

辛:辛者新也,萬物肅然變更,秀實新成,以女武將為代表。
北港朝天宮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北港朝天宮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明芽,女神撒潤大地,期待來年草木重新。
北港朝天宮

地支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天將的呈現方式以十二生肖神為代表,分別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位人物都配有專屬的法器,表情各異,是來到朝天宮參拜時一定要來欣賞的繪畫佳作。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殿前御路為雙龍搶珠石雕,一龍在上一龍在下成天地交泰之象,盤旋的龍身傳達出力道之美,雕工精細,堪稱臺灣廟宇御路的優秀作品。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神龕內奉祀五文昌神像,五文昌乃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純陽帝君、文衡帝君之合稱。其中我們或許對朱衣星君的來歷較為陌生,有人以「朱」字穿鑿為南宋理學家朱熹,然而根據趙令畤的《侯靖錄》記載,早在北宋時期的歐陽修,就曾留下「
文章自古無憑據,惟願朱衣暗點頭」的慨歎。傳說有一回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的時候,常感覺到背後有一位穿著紅色衣服的人跟著他在看試卷,只要紅衣人點頭應允的文章都是能入選的奇文,因此歐陽修才會感嘆科舉文章的入選與否,皆在紅衣人的取捨之間,有了這一層典故,朱衣星君便成為了士子奉祀的文昌神之一。聚奎閣的五聖文昌雕塑同樣精緻細膩,亦是藝術珍品,來此除了祈求考試順利,闔家平安,也可以好好欣賞這些藝術佳作,讚嘆昔日匠師手藝之高明。
北港朝天宮

 
※聖父母殿※
順著參拜動線來到第四進則為聖父母殿,這裡有較為寬廣的透天院落,讓方才的擁擠感得以紓解。聖父母殿的格局不若朝天宮裡的其他殿閣,沒有拜殿,只有神龕,裝飾也比較樸實無華,展現出一種低調寧靜的風格,營造出媽祖父母在此安養的民宅風格。雖是如此,但聖父母殿仍為朝天宮內跨幅最廣的一殿,共五間。兩側在日治時期改建成洋樓形式作為義診醫院及庫房使用,如今挪為住持師父的禪房,有門可直通外界。
 
前方照壁正中央有天官賜福堆塑畫,兩側則是安著歷代石碑,其中最具歷史的莫過於「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這方,全文我們已經在文獻探討中引出。此匾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證明北港朝天宮的前身乃是笨港天后宮的證據,內容清楚交代了笨港天后宮於乾隆年間修建的經過。此外,碑文中凡提到「天后」、「聖天子」的字眼均會拉至碑首,這種體例符合封建時期的碑文格式。另外朝天宮擁有此碑的紀錄,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倪贊元所著之「雲林縣采訪冊」就已有記載,是故雖然此碑已然重修,但碑文內容依然不容質疑,這樣的紀錄足以否定某些廟宇宣稱此碑乃近代由北港溪浮出,被朝天宮拾回安座的謬誤說法。對笨港以及笨港媽祖歷史的朋友,此碑絕對不容錯過。另一頭還有數座較新的碑記,內容紀錄了近代重修朝天宮的過程,為前人的功蹟留下紀錄。
北港朝天宮
 

回頭再往聖父母殿走去,神房被玻璃隔絕著,只能趨近窺看裡頭的擺設。
北港朝天宮
只見中央神龕上供奉著媽祖的父母積慶公與積慶夫人以及兄姊的牌位。根據《天妃顯聖錄》〈天妃誕降本傳〉的記載:「
天妃,莆林氏女也。……()惟愨諱愿,為都巡官,即妃父也。娶王氏,生男一,名洪毅,女六,妃其第六乳也。二人陰行善,樂施濟,敬祀觀音大士。」此段記載大致介紹了媽祖父母親以及林家的背景。隨著媽祖信仰愈加受到朝廷的重視,本著朝廷表彰孝道的提倡,對媽祖父母與兄姊的賜封便應運而生。在《天妃顯聖錄》〈一家榮封〉當中提到:「慶元六年,朝廷以神妃護國庇民,功參玄造,人本乎親,慶自先貽,於是頒詔封妃父為「楨慶侯」,又改封「威靈侯」,又以顯赫有裨民社,加封為「靈感嘉祐侯」;母王氏封「顯慶夫人」;兄封「靈應仙官」;神姊封為「慈惠夫人」,佐神。」慶元為宋寧宗的年號,慶元六年(1200)朝廷下令封媽祖一家為官職。至嘉慶六年(1801),敕封天后之父為積慶公,母為積慶公夫人。由這些記載當知媽祖家人之受封純粹是因為朝廷的表彰,是人為的,並非未經過宗教體系的封神,是故依制不應塑像,當以牌位奉祀為宜,如臺南祀典武廟後殿的三代廳,祀典大天后宮後殿聖父母廳,以及北港朝天宮等均作此制。由於朝天宮奉祀聖父母由來已久,有些至北港進香的大廟,均會託言來此進香是為了晉謁聖父母。

在聖母父殿立面上方有斗上加斗的裝飾,是謂「疊斗」,兩列疊斗中懸掛著「與天同功」牌匾,表彰著林愿夫婦為世人撫育聖母媽祖的功績。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下方門楣有數幅彩繪,中間一幅主題為「虎牢關」,講述的故事是《三國演義》當中的「三英戰呂布」,是廟宇裝飾常見的題材。前方看樑則是「天官賜福」,只見一侍官手捧冠冕進獻,有加官晉祿的寓意。兩側則為「掃去千災」以及「迎來百福」;由畫中人物所持的物品及動作,不難聯想這兩種美好的意義。
北港朝天宮
這幾幅作品署名為潘岳雄所繪。潘岳雄是當代的傳統彩繪大師,為日治時期府城著名彩繪藝師潘麗水的公子,潘家一脈相承,從祖父潘春源、父親潘麗水一直到潘岳雄,同樣都奉身於廟宇彩繪藝術當中。民國
841220日,朝天宮聖父母殿發生火災,重修工程的彩繪部分便是延請當代大師潘岳雄負責,是故聖父母殿的諸多作品,是朝天宮當中較為新穎的一批。

在聖父母殿立面懸掛著數方日治時期以來的匾額,獻匾者均為當時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例如第五任臺灣總督久間左馬太於大正三年(1914)所獻「享于克誠」匾,
北港朝天宮
以及第十三任臺灣總督石塚英藏於昭和四年
(1940)所獻的「神恩浩蕩」,
北港朝天宮
這兩方匾額的原匾都毀於民國
84年的大火中,如今所見是後來的複製品。雖然原匾已不復存,但意義仍在,由臺灣最高領導長官,而且又是日本人的身分獻匾給朝天宮,這無疑不代表著北港朝天宮在日治時期民間信仰的地位之崇高。

在聖父母殿的兩側護室同樣以玻璃隔絕著,裡頭奉祀著來自各地的寄祀神,數量多不勝數,這些神像有的是依照指示回到大廟來修練,有的則是信徒不再供俸,請回廟裡等待退神銷毀,神如人一般也會有運勢起伏啊!在玻璃木門窗的下方有繪畫作品,以藍顏色為骨架,白色為背景,透過筆墨作畫,令人感覺到低調樸實的氛圍。繪畫的主題不脫傳統故事題材,如「楚漢三傑」、「風塵三俠」、「虎溪三笑」等。

楚漢三傑,一般常見的稱呼是「漢初三傑」,指的是輔佐劉邦開創漢朝有功的張良、韓信與蕭何。《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在稱帝後曾討論到自己勝出的原因,在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撫民,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可見漢高祖對三人之推崇。畫中最右邊的年輕男子即為張良,字子房,封為留侯,諡號文成,潁川城父人。其最著名的軼事便是「黃石公圯橋授書」。話說張良在搏浪沙刺殺秦始皇的行動失敗後,隨即展開一連串的逃亡過程,途中經過圯橋遇見了黃石公,黃石公看張良有韜略之才,有意傳授兵法,但又擔心張良年輕氣盛,是故以三次撿鞋的考驗試探,張良果然通過測試,得到黃石公的「太公兵法」,深自鑽研,成功輔佐劉邦開創漢朝。畫中位居中央年紀較長者即為蕭何,秦末沛縣人,早年即為劉邦下屬,後跟隨起義抗秦。劉邦雖身為抗秦大將,然其出身草莽,身邊的跟隨者也多半為地痞流氓,因此當攻陷咸陽時,大多數的將領忙著搜刮宮殿裡的財物,只有蕭何進入皇宮府庫去尋找秦國的各種內政資料,掌握全國的山川、戶口,這對後來楚漢相爭,劉邦的勝出起了很大的作用。俟劉邦打敗項羽,創立漢朝時,蕭何即被列為首功。另一員漢初大將韓信,便是在蕭何的勸說下網羅的。韓信,秦淮陰人,平民出身,蕭何讚賞其才能,曾向劉邦力薦,但韓信遲遲等不到重用,於是興起歸去的念頭,蕭何得知後月下縱馬追回韓信,此舉終於讓劉邦重用韓信,成為劉邦帳下抗秦滅楚的第一武將,後世對韓信之才能有「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的高度評價。
北港朝天宮
 
風塵三俠指的是隋末唐初,三名協助秦王李世民評定天下的奇人:虯髯客、李靖、紅拂女。根據杜光庭所撰的唐代傳奇〈虯髯客傳〉記載,虯髯客俗姓張,家財萬貫,有匡復天下之志。有一回在客棧遇見李靖與跟隨李靖奔出的紅拂女,三人結識,義結金蘭,最後在李靖的引薦下見到了李世民後,感嘆其方為真命天子,於是將家財資助李靖協助李世民匡正天下,自己則與妻子隱世而居。李靖,字藥師,隋代雍州三原人。早年曾任隋朝縣令,後投效李唐,協助李淵、李世民父子推翻隋煬帝。唐朝建立後又受命平定突厥、吐谷渾等西域國家之邊擾,戰功彪炳,受封為衛國公。至於紅拂女則是小說中的人物,本名張出塵,因時常手持紅拂故稱之,原為隋朝司空楊素的家妓。有一回李靖以平民的身分前來向楊素獻策,言談間李靖展現雄才大略之風範,為在暗處中窺看的紅拂女所傾心,之後便逕自找上李靖,表明願意跟隨奔出。紅拂女敢於示愛的前衛作法,充分表現了其不凡之處,也成為後世佳話。
北港朝天宮

虎溪三笑典故出自東晉時期,佛門高僧慧遠法師與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之間的軼事。東林寺住持慧遠大師平時深入簡出,接送訪客以寺外虎溪為界,據說只要出了虎溪,山林中的老虎就會吼叫。有一回著名的田園派詩人陶淵明和天師道道士陸修靜前來拜訪慧遠,三人相談甚歡,正當訪客打算離去時,慧遠法師起身送客,三人不知不覺間竟過了虎溪橋,直到耳邊聽見虎吼聲才恍然驚覺,相視而笑。這段儒、道、釋相會,彼此交契的故事成為後世的一段佳話,象徵著只要彼此尊重,宗教理論還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唐代詩仙李白,就曾為此典故留下一首五絕「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别廬山遠,何煩過虎溪?」〈別東林寺僧〉。
北港朝天宮

※開山廳※
在聖父母殿的龍爿是一座廳堂,裡面奉祀著北港朝天宮歷任住持的蓮座,象徵著一脈相傳的歷史傳承,法脈相傳的過程可由蓮座上所提供的資料得到資訊,也再次證明了朝天宮沿革之可信。
北港朝天宮
朝天宮是臺灣目前唯一一座仍有佛教法師擔任住持的媽祖廟,其佛道融合的特色相當特殊。開山廳上懸掛著一幅樹璧和尚奉請媽祖金身登陸笨港的彩繪圖像,將這則往事據以圖像化。
北港朝天宮
另還有一幅日前方修復完成的樹壁和尚畫,提供後世信徒感念其開山之功績。
北港朝天宮
前文曾提及朝天宮廟方已
在福建省仙游縣找到了樹璧和尚的墳墓,未來或許會有更多有關開山和尚的資料被挖掘出來,值得關心朝天宮歷史脈絡的朋友多加注意與關心。

※光明殿※
穿過開山廳往後頭走去便來到了朝天宮最後一殿─光明殿,這裡是屬於新增建的部分,因此並未列入「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的行列之中。由於是在有限的空間新增建,因此光明殿佔地狹隘,然而卻是整座朝天宮最為幽靜之處。光明殿顧名思義便是安奉光明燈之所在,中央奉祀佛教之三寶佛以及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三寶佛為中央釋迦牟尼佛、龍爿(東邊)藥師如來佛、虎爿(西邊)阿彌陀佛,是與娑婆世界眾生最為親近的三尊如來。釋迦牟尼佛為佛教教主,沒有祂我們就沒有親自佛法的緣。藥師如來佛是東方淨琉璃界的教主,其本願使眾生能蒙藥師佛願力加持,生時即得安樂增福,延壽消災,清除修行路上重重障礙,死時能往生淨琉璃界。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淨土之教主,其宏願為使任何希望往生極樂淨土的眾生,透過信奉阿彌陀佛並發願往生淨土,憑藉阿彌陀佛願力便可往生極樂世界。在神龕的兩側有數座光明燈座,每一盞燈上都有一位信徒的名字,這便是民間信仰當中所流行的點光明燈的習俗,而朝天宮住持和尚早晚也會於此念誦經文,迴向眾善信。

光明殿的裝飾同樣採低調的風格,立面有木製門板上嵌透明玻璃隔出內外,門板下方則與聖父母殿左右護室一般,有典雅的繪畫作品。這裡的題材為十二地支神將,其裝扮和聚奎閣小港門上的彩繪大異其趣,均以武將的形象呈現,頭盔上綴以十二生肖頭顱作為分辨,饒富趣味。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雙公殿、註生娘娘殿※
依循著參拜方向,從光明廳往前殿方向步出會先經過聚奎閣,參拜完文昌帝君出閣後即為雙公殿。雙公殿奉祀著福德正神與境主公;福德正神是古代社稷之神的演變,掌管莊稼,在舊時農業時代,福德正神信仰是至關重要的,家家戶戶希冀得到庇佑,讓莊稼順利生長、豐收。境主公則是掌管該地的神祇,管轄的區域涵蓋了整個信仰圈,因此範圍比福德正神更為廣泛,兩者的權責也有所區別。

參拜完雙公殿,穿過正殿院落便到了動線的最後一站─註生娘娘殿。舊時農業時代,人口象徵著人力資本,家家無不希望多子多孫,因此註生娘娘便成為漢土地神一樣重要的神祇,透過對註生娘娘的祈求,讓家中人丁興旺,代代相傳,是故福德正神和註生娘娘便成為廟宇最常見的陪祀神。

※媽祖文化大樓※
除了進入廟中仔細欣賞,亦可登上朝天宮後方的文化大樓,居高俯瞰整座雄偉的朝天宮建築群,由四面八方延伸而來的街道輳集於朝天宮,由此可見朝天宮對於北港的重要性,以及在北港人心目中的超高地位。
北港朝天宮
登上頂樓有一座媽祖紀念公園,上方矗立著一尊石雕媽祖像,莊嚴慈悲,俯視著雲嘉一片富饒的平原。這尊石雕像是在民國八十五年,由湄洲天后宮所捐贈給朝天宮的石雕像,在湄洲島也有相同的一尊由朝天宮贈送給湄洲祖廟的雕像,象徵著兩廟穩固的友誼,以及表彰彼此共同的媽祖信仰。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除了頂樓的文化公園,四樓的文物展覽室也是不容錯過的參訪地點,裡面陳列著朝天宮歷代所留下的珍貴文物,舉凡神像、祭祀用品、繪畫、符籙、交趾陶、友宮餽贈品…等,琳瑯滿目,值得駐足欣賞。
世界媽祖會北港

世界媽祖會北港

世界媽祖會北港


世界媽祖會北港

世界媽祖會北港
三樓則是奉祀著六十甲子太歲,可依自己的出生年尋找自己的本命太歲,向之參禮。另一頭則是奉祀著三寶佛祖,看起來格外清靜,應是專用於舉辦法會的地方。


※後話※
在朝天宮後方的壁堵上嵌有一格一格,裡頭安置著交趾作品的裝飾,主題是二十四節氣神,在此呈現有護守廟後的含意。此外,欄杆上還刻著協助捐款重修的善信姓名,仔細一看不然發現這些信徒來自於臺灣各地,可見朝天宮絕非僅只限於北港一地的信仰,祂的信仰圈是涵蓋全臺,是臺灣首屈一指的媽祖廟。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
 

綜觀整座北港朝天宮,不管是屋頂上的交趾、剪黏裝飾,還是處處可見的石雕、壁畫、神像雕塑,或是歷代名人所捐獻的匾額,無一不是令人讚嘆的藝術精品,如果說三峽祖師廟是臺灣廟宇的藝術殿堂,而北港朝天宮更是深植普羅大眾心目中最親切的一座藝術寶庫。或許往來參拜的民眾當下並不會注意到這些寶藏,但它們是前人們留給後代子孫的無價珍寶,值得你我共同維護與珍惜。來到北港朝天宮,就算你不是媽祖的信徒,把整座朝天宮當作美術館來欣賞亦無不可,活靈活現的剪黏、繪畫、石雕、木雕作品,絕對令人看了目不暇給。此外神像雕刻也是一絕,每座金身都栩栩如生,宛如真人,令人讚嘆。
北港朝天宮

有關笨港媽祖正統之爭,曾經有人向阿中提出質疑,認為北港朝天宮縱然收藏許多古物,但並不能證明它就是古笨港天后宮,甚至提出臺灣的故宮博物院也收藏了中國歷代古物,但就能說它是北京故宮嗎?今日我們要判斷一座廟宇的歷史,最有效而可靠的方式是透過史籍中的紀錄以及留下來的文物去判讀,判讀的方式固然該當嚴謹,但如果從根本性去質疑,那麼提出再多的證據也是徒然。如果真要說廟宇收藏的古物並不能證明它的歷史根由,那麼所有廟宇的歷史是不是都要受到質疑了,除了搭乘時光回溯器,我想也沒有其它證據可以讓這些人去相信了吧!

北港朝天宮是阿中跑了這麼多座媽祖廟,歷史沿革最清楚的一座,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歷代住持有此見識,是以朝天宮能擁有如今臺灣第一媽祖廟之地位絕非浪得虛名。這幾年阿中持續關注各地媽祖廟的活動,慢慢發覺北港朝天宮真的很可貴,還保留了相當程度的早年常民文化,例如真人藝閣、犁炮…等,讓北港這個小鎮充滿濃濃的宗教味與鄉土味。行筆至此,這一篇北港朝天宮隨筆也將進入尾聲,這一篇是阿中創立「湊陣拜媽祖」部落格以來,字數最多,資料搜尋最龐大,撰寫時間最久,採訪次數最多的一篇。雖然如此,然而近四萬字的篇幅仍然無法為這座藝術殿堂做完整的介紹,例如正殿、觀音殿、凌虛殿、聚奎閣簷上的剪黏、橫樑間的彩繪,以及兩側鐘鼓樓的裝飾…等,都是本篇未著墨的部分,或許在未來的時間中,阿中能將之補齊。


【攝‧記】北港朝天宮2013.01.2605.0406.2211.102014.07.26
【攝記】北港朝天宮2013.01.01

【攝記】北港朝天宮2012.09.22
【攝記】北港朝天宮2012.05.18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