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福佑宮

時間:20151015日、2012122

地點:淡水福佑宮(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00)

交通方式:可搭乘臺北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出站後左轉往中正路方向步行約十分鐘即可抵達。

【淡水福佑宮簡介】引自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早期移民來臺灣必須橫渡黑水溝,面對前途茫茫未可知的未來,因而先民對於海上守護女神媽祖格外重視。淡水河是清代移民進入臺北盆地的重要門戶,淡水成為北臺灣貨物集散地,在清代中葉福佑宮前緊鄰碼頭,於是福佑宮成為淡水發展的起點。福佑宮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至嘉慶元年(1796)落成,捐建者涵蓋了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永定、漳州、以及粵東潮汕或嘉應州的客家人士,這是因為滬尾港是清乾隆至嘉慶年間臺北盆地登陸的重要口岸,所以能匯聚如此多不同本籍出身人士捐獻。

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滬尾因地處要衝,為進入北臺灣的重要港口,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幾經思考,決捨基隆全力守護滬尾,在河口佈水雷、築土堤阻止法國戰艦進港,在這場戰役流傳下的神奇傳說:在戰況激烈時,觀世音菩薩、媽祖、祖師爺等,曾顯靈助陣,助滬尾軍民擊退法軍。光緒十二年(1886)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賜匾,獲頒「翌天昭佑」匾額,至今仍懸掛於廟中。

福佑宮是淡水最老的廟,兩側街市是淡水最早的街道,由它的位置,可以看出早期淡水發展的情形。廟前的中正路又叫「下街」,在清朝末年稱做「滬尾街」,往東是為公館口,因為嘉慶年間有何姓望族興建了一座四合院用來堆置穀物、接待親友並充當交易商貨之所,往西叫做新店子,以前是洋人居住活動的地區。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淡水一名由來已久,早在明清時期就已出現在文獻當中;明末顧炎武所撰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當中就提到:「今琉球告急,屬國為俘,而沿海姦民揚帆無忌,萬一倭奴竊據,窺及雞籠淡水,此輩或從而勾引門庭之寇,可不為大憂乎」。康熙五十六年的《諸羅縣志》〈封域志/山川/山〉載「由小雞籠蜿蜒而南,矗起屼立於淡水港之東北者,曰大遯山。」、「自干豆門穿港以西,雄偉傑出於淡水港之東南者,曰八里坌山。」又〈封域志/海道〉載「淡水港(淡水與北茭洋遙對)……淡水西北至福州水程八更,利東南風信.……淡水西南至廈門水程十一更,利東北風信.」可見當時淡水港已經是一個與中國大陸相通的港口,當年的周鍾瑄更是早已想見淡水未來的蓬勃發展(《雜記志/外紀》:「福州至淡水水程八更,較臺灣為近.若半線置縣設營而分兵五百於淡水,因為立市廛,通商賈於福州、廈門,不數年淡水一大都會矣.」)不過前清時期的「淡水」並非專指今日淡水河口一帶,清雍正九年(1731)所設的「淡水廳」其所管轄的區域涵蓋大甲溪以北,廳治先後設於彰化、新竹。至光緒元年(1875)改設淡水縣,轄地大幅縮小成為臺北府的首縣,「淡水」一名才漸漸專屬於今日所在地。

若論今日淡水市區的舊名,「滬尾」才是真正的專屬名稱,其由來自原住民凱達格蘭語[Hobe],意思是「河口」。這段淵流可透過康熙至乾隆時期文獻所載的「虎尾」(臺海使槎錄) 、「滬尾」(重修福建臺灣府志)、「扈尾」(欽定平定臺灣紀略)…這些同音異字的紀錄,推敲出從語音轉譯的結論。康熙六十一年(1722)巡台御史黃淑璥的《臺海使槎錄》〈卷一、赤崁筆談/形勢〉載:「
上澹水在諸羅極北,中有崇山大川,深林曠野;南連南嵌,北接雞籠,西通大海,東倚層巒。計一隅可二百餘里,洵扼要險區也。外為澹水港,八里岔山在港南,圭柔山(一作雞柔)在港北;兩山對峙,夾束中流。南北有二河:南河源出武灣,行四十餘里;北河源出楓仔嶼,行百餘里;俱至大浪泵會流,出肩脰門(一作干豆),入澹水港,曲折委宛,五十餘里而歸於海。圭柔山麓為圭柔社。由山西下,數里有紅毛小城,高三丈、圍二十餘丈,今圯。城西至海口,極目平衍,名虎尾;今澹水營所駐也。」這段紀錄明白指出「虎尾」與「澹水港」的相對位置和關係,也描述了前清時期這裡已經是一個軍事要地,不過此時仍非是漢人聚集的地區。到了乾隆六年(1741),福建分巡臺灣道劉良璧重修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城池(坊里、街市、水利、橋梁附)/坊里(附)〉於「淡水保管下」標註「滬尾莊」,由此推知至遲於乾隆初年,滬尾隨著人口的大量移入便已發展成為聚落。

依照人口聚集方形成聚落,有了聚落就有能力創建信仰中心的邏輯,淡水福佑宮的創建契機就從乾隆一朝開始。同治十年(1871)淡水廳同知陳培桂所纂的《淡水廳志》〈典禮志/祠祀〉載「天后宮,……一在滬尾街,嘉慶元年建.……」,這是清代文獻裡目前所見唯一提到淡水福佑宮創建歷史的紀載。依據廟方的簡介福佑宮創建於乾隆四十七年,嘉慶元年落成,這敘述倒也符合時代背景與《淡水廳志》的紀載,試想乾隆晚年的林爽文事件,造成全臺動盪,滬尾地區亦無法倖免,花了十四年才蓋成了一座廟宇也符合邏輯。

※外觀格局※
福佑宮就座落在古淡水港口,是滬尾街發展的中心,昔日千帆齊聚,商旅往返,就是以福佑宮前方的渡口為根據點。而往返於海上的船隻漁民,媽祖信仰自是虔誠,因此也造就了富麗堂皇的宮殿。今日的淡水福佑宮為新北市政府所列的市定古蹟,其古蹟範圍限於建築群中軸,分別是三川殿、拜殿、正殿、兩側過水。至於龍虎雙爿的護室則是近代新的建築,不在古蹟之列。

淡水福佑宮

由外觀來看,福佑宮三川殿屬南式廟宇建築,屋簷為硬山重脊式,脊堵上有華麗繁複的剪黏作品。立面門開三間,加上左右兩側過水門合計五間。棟架多以木頭堆疊,下方則為石材,整體保留了古廟韻味,值得細細欣賞。

※三川殿簷上※
正脊脊背為雙龍護珠剪粘,青龍所護之珠正是光明之源─太陽,旭日由海波中升起,有遍照光明,生生不息之意。

淡水福佑宮
下方西施脊穿插著許多饒富寓意的剪黏作品;正中央的水果組合有象徵長壽的桃,諧音「福壽」的佛手瓜以及諧音「旺來」的鳳梨,相當討喜。
淡水福佑宮
兩側向外延伸還有獅、虎、象、豹四獸,四者為陸地上最兇猛的獸類,安在屋脊上以威震四方邪祟。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四獸之間穿插著鯉魚,下方正脊的底緣同樣也有魚、蝦等水族生物,以其屬性寓鎮火之用途。
淡水福佑宮
正脊脊堵是最重要的表現場域,這裡的呈現人物為八仙。一般廟宇三川殿的正脊脊堵雖然也常見八仙為題材的作品,但主題多半為賀壽,不過福佑宮的題材則稍有不同。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中央多半為南極仙翁,而後者則是少了仙翁。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仔細欣賞福佑宮的這幅剪黏作品可發現八位人物分別高舉著自己的專屬法寶,乘著不同的神獸坐騎,彷若正在互相誇示的道術,這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關八仙鬧東海的故事經過見於明代吳元泰所著的《東遊記》〈八仙東遊過海〉這一節當中,話說漢鍾離、李鐵拐等八仙在參加完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後,一行人相約前往參與龍華盛會。途經東海,只見海面浩浩湯湯,無邊無際,呂洞賓提議眾人各以法寶渡海展示修行成果,眾人附和,隨即「鐵拐即以鐵拐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風逐浪而渡。鍾離以拂塵投水中而渡。果老以紙驢投水中而渡。洞賓以蕭管投水中而渡。湘子以花籃投水中而渡。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采和以拍板投水中而渡。國舅以玉版投水中而渡。」豈料東海龍王太子摩揭見藍采和之拍板甚為精巧,心生奪取之意,把寶物連同藍采和都給沒入海中。正當眾人紛紛上岸後,獨不見藍采和蹤跡,當下便知定是東海龍宮之人攪局,於是眾仙和東海展開一場鬥法之戰。故事的經過大致如此,不過大家看過這段故事可能會有所納悶,因為細節似乎與一般所認知的有所不同,藍采和的法寶成了拍板,花籃變成韓湘子的,而簫管則跑到呂洞賓的手裡了。其實八仙的傳說從唐宋便開始萌芽,成員組合一直莫衷一是,直到明代的《東遊記》才定型,但傳說故事多半容易穿鑿附會,細節描述因人而異,到了清代無垢道人所著的《八仙成道傳》就有不一樣的記載了;書中第一百回「八仙過海海面起戰禍 二龍歸天天府慶昇平」提到龍王的摩昂、摩閏兩名孫子,在八仙過東海時見藍采和的白玉花籃精巧,於是起了歹心偷走法寶,隨後被藍采和及何仙姑所誅。豈料此舉竟引得東海龍王勃然大怒,甚至號召三海龍王一同對抗八仙,釀成一場慘烈的神仙大戰。《八仙成道傳》是清代的章回小說,距離現代較近,是故八仙所持的法寶這等細節便與時下一般所認定的較為接近。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正脊兩側小港的脊堵也有精彩的剪黏裝飾,龍爿這一頭是「三王獻瑞」,虎爿是「英雄奪錦」;「三王獻瑞」是由麒麟、鳳凰和牡丹這三種獸、禽、花卉類的王者所組成。此外麒麟自古就被視為「仁獸」,腳不踐踏花草蟲虫,而鳳凰亦是「祥禽」,出現則天下太平,牡丹則是富貴的代表,三者聚集傳達出祥瑞的喜氣。
淡水福佑宮
「英雄奪錦」則為雄虎、錦雞與菊花的組合,取諧音借喻美好意象。
淡水福佑宮

由正脊延伸而出的兩道垂脊,其牌頭處各自安著精采的對武戲齣,龍爿是「狄青比武」,虎爿是「李元霸戰裴元慶」。狄青比武的故事見於清人李雨堂的小說《萬花樓》第十八回「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與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奸徒就戮」;話說狄青與狄太后姑姪相認後,受其庇蔭進入皇宮卻招來太師龐洪、孫秀一班人的妒忌,處心積慮的排擠他。狄青自知未立功勳如受官職勢必無法服眾,因此向宋仁宗稟奏願與朝中將領比試,強於三品者受三品職,勝過一品官者即受一品職。龐洪見機不可失,便囑咐九門提督王天化上彩山殿參加御前比試。王天化本是龐洪的心腹門生,亦知太師心中盤算,因此對戰狄青毫不留情,縱然如此最後狄青還是憑藉著過人的武藝,斬殺了心懷不軌的王天化,受封一品武將。照片中可見兩名武將掄槍對陣,左手邊面容秀氣的便是狄青,右手邊虯髯粗獷的就是王天化,而宋仁宗與龐太師則在彩山殿上觀戰,雙方你來我往,教人看了驚心動魄,連呼叫好。
淡水福佑宮
「李元霸戰裴元慶」故事見於《說唐》第三十四回「眾王盟會四明山 三杰圍攻無敵將」;話說太原郡守李淵受隋煬帝之命,派出第三子李元霸前往四明山協助平定十八路反王。元霸臨行前得祖母囑咐,瓦崗寨中的秦叔寶曾對李家有恩,故如臨陣對上不得加害之。行中,元霸部將柴紹告知秦家軍皆以頭插黃旗為記,囑咐在陣中如遇之則手下留情。然而柴紹早就將此事告知瓦崗寨王伯當,並將訊息帶回寨中,令眾軍皆頭插黃旗以避李元霸之鋒,唯獨裴元慶堅持不依。後來兩人在戰場上相遇,雙方同樣都是運使雙鎚,衝擊三鎚後元慶敗陣而去,而元霸難得遇上有人能擋他三鎚,也不再追趕任其退去。畫面可見雙方主將皆手持雙錘,兩人棋逢敵手,戰況激烈,後頭則有隋煬帝一般人觀戰。
淡水福佑宮
這兩幅剪黏作品都是以武將對戰為題材,呈現出英雄相爭的豪邁氣概,為廟堂屋簷上增添了活潑熱鬧的氛圍。再觀小港兩側垂脊牌頭亦作剪粘裝飾,龍爿是「單刀赴會」,虎爿人物則是脫落泰半,難以判斷戲齣為何,推測應該是「樊梨花戰薛丁山」。「單刀赴會」出自《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赤壁戰後,劉備佔領荊州不還,東吳上下無不氣結。張昭獻計以在東吳任職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一家為脅,差諸葛瑾前往西川逼迫諸葛亮勸劉備歸還荊州。諸葛亮在諸葛瑾的面前向主公既哭又跪,最後劉備同意先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但當諸葛瑾前往荊州宣達劉備之意時,卻遭守將關羽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否決,狼狽地返回東吳。然而孫權依舊派遣三名官吏前往三郡任職,但均遭關羽斥回,於是請出昔日為孫劉聯盟作保的魯肅負責此事。魯肅動身前往陸口,差人送信邀關羽過江一會。關羽得訊後隨即應允,義子關平怕此會不懷好意,極力勸阻但仍無法動搖關羽決定。卻說東吳這一頭,呂蒙、甘寧等將早就部署伏兵要擊殺關羽。但見關羽一襲青巾綠袍坐在船上,身邊周倉擎刀護衛,隨行還有數名配刀大漢跟隨。魯肅迎入帳內,雙方把酒言歡至酒酣之時,魯肅開口言明討還荊州一事,但好說歹說,關羽總是顧左右而言他,只一再勸酒,最後是周倉耐不住性子斥責了魯肅:「天底下的土地,有德性的人都可以得之,那裡只有東吳才能取得?」關羽聞言佯裝訓斥周倉,實則要他出帳去江口準備離開,一把將青龍偃月拿了過來,裝出醉態拉著魯肅的手直往江邊走去。呂蒙一行人見狀,顧及魯肅之安危而不敢輕舉妄動,最後只能眼睜睜看關羽平安過江,一切算計仍舊無功。這件作品可見關羽一手持著青龍偃月,一手拉著魯肅,東吳眾將眼見此景心有顧忌,只能任由關羽過江遠去,一場驚心動魄的會談總算有驚無險地落幕。
淡水福佑宮
薛丁山與樊梨花是民間所杜撰的小說故事,在《薛丁山征西》第二十九回「神鞭打走陳金定 梨花用法捉丁山」的情節中,初唐大將薛仁貴之子薛丁山,在奉命征討寒江關時對上梨山老母之徒樊梨花,兩人展開較勁,照片中可看見兩位主角正對峙著,一旁竇一虎、薛金蓮為薛丁山助戰,不過最終還是梨花移山倒海更勝一籌,兩人不打不相識,最後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淡水福佑宮

※三川殿※
簷下看樑彩繪正中央為「媽祖昇天」,屬名「壬戌年芳春‧文星作」,莊武男,字文星,民國三十一年生,世居淡水,從小家境清苦,不喜讀書偏好繪畫。十六歲那年拜艋舺廟宇彩繪大師洪寶真為師,歷三年四個月方出師,作品遍及全臺,北部許多大廟的彩繪也都可看見武男師的作品。民國七十一年(1982)福佑宮重修時,身為鄉親的莊文星自是彩繪家鄉大廟的第一人選,在廟內留下多幅畫作,如今依然鮮豔華麗。根據《天妃顯聖錄》〈湄山飛昇〉所記載的「媽祖昇天」故事;「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九八六),妃年二十九。秋九月八日,……妃遂徑上湄峰最高處,但見濃雲橫岫,白氣亙天,恍聞空中絲管聲韻宮徵,直徹鈞天之奏,乘風翼靄,油油然翱翔於蒼旻皎日間。眾咸欷駭驚嘆,祗見屋虹輝耀,從雲端透出重霄,遨遊而上,懸碧落以徘徊,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彩雲布合,不可復見。」描述中的昇天是媽祖在眾天人的簇擁下進入天庭,而福佑宮畫作所呈現的則是媽祖在鄉親恭敬的迎送下前往紫竹林拜謁觀世音菩薩,和記載的情節有所出入,是畫師自由發揮的想像。事實上媽祖昇天亦是後世所創造的神話故事,湄洲林氏女真正的死因在早期的文獻當中並無記錄,一說是攀登高岩不慎失足落海,一說是為了解救落海的父親,不管傳說何者為真,以宗教的觀點論之,信眾還是願意相信媽祖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由諸位天神簇擁昇天的。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畫作兩旁題著「福佑蒼生」與「靈奠海邦」,點出媽祖身為海神庇佑蒼生的特質。
淡水福佑宮
在題詞之外尚有一幅作品,主題分別是「文王聘賢」及「堯帝聘舜」,是廟宇常見的四聘故事之二。「文王聘賢」又稱「渭水聘賢」,講的是周文王延聘姜子牙的故事,《封神演義》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當中描述,西伯侯姬昌在出城巡歷的途中,聽聞渭水畔有賢者棲息,於是親自前往拜見。在與姜子牙晤談之後,姬昌如獲至寶,回宮沐浴齋戒,親自拉車迎回姜子牙並奉為國師。畫面左手邊坐在江邊垂釣的老者便是姜子牙,而跟著童子帶路引入畢恭畢敬展現十足延攬誠意的顯貴達人便是西伯侯姬昌,一場伯樂與千里馬的相會就此傳唱後世。
淡水福佑宮
「堯帝聘舜」又稱「歷山象耕」,是堯聘舜的故事;堯和舜都是中國傳說當中上古的聖明君主,舜以孝順聞名,統御管理的能力更是名傳天下,據說舜曾在歷山耕種,讓這裡的農夫互相推讓地界,一片和樂融融,他的賢能甚至引來了大象協助耕田,因此要判別「歷山象耕」的典故,大象就是最具指標性的標的。

淡水福佑宮

兩側小港的看樑彩繪主題分別是龍爿的「聞太師兵敗桂林」、虎爿的「薛丁山戰鐵板道人」。聞仲,聞太師是封神演義裡紂王底下僅存可用的統兵將帥,奉王令討伐西岐,不過遍觀小說中所描述的情節並無「兵敗桂林」這段,依照彩繪中的描述應當是「西岐大戰」。畫中手持九節金鞭,騎著麒麟的便是聞太師,額間的天眼綻出昊芒迎戰來敵,西岐這方則是派出楊戩、李靖應敵。這則故事見於《封神演義》第四十二回「黃花山收鄧辛張陶」末以及第四十三回「聞太師西岐大戰」;話說商朝太師聞仲銜紂王之令出兵討伐西岐,首戰雖傷了姜子牙,但西岐仰仗著哪吒、楊戩等奇兵異士之助,兩軍再戰便反敗為勝,逼得聞仲大軍節節敗退。此外姜子牙還令楊戩伺機焚燒敵軍糧草,商紂大軍前不敵對方武力強逼,後又見本營付之一炬,最後軍心渙散,數萬兵馬自此潰不成軍。聞太師自知大勢已去,只能往絕龍嶺方向逃竄,而那裡正是聞仲命中注定的絕命地。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薛丁山戰鐵板道人」的故事出自《薛丁山征西》第二十六回「監中放出小英雄 丁山大破鐵板道」,故事描述鐵板道人仗恃著法寶連傷薛仁貴手下八員大將,隨後主帥蘇寶同率領飛鈸道人、鐵板道人一同衝殺唐營,薛仁貴派出薛丁山、竇仙童夫妻、竇一虎以及秦漢應敵。但看東門這一路,薛丁山夫婦對戰鐵板道人,道人祭出鐵板法寶往薛丁山腦門一拋,沒想到連祭十塊都被薛丁山眉心所冒出的紅光給化解,眼見情勢不妙拍馬回頭逃竄。畫中可見鐵板道人正祭出法寶往薛丁山頭上而去,後頭還有飛鈸道人等妖道,然而自古邪不勝正,妖道最後終究無法傷及薛丁山分毫,只有抱頭竄逃。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視線來到兩側水車堵上的剪黏,立面題材分別是「神槍暗傳」以及四聘中的「歷山象耕」、「渭水聘賢」。「神槍暗傳」引自《隋唐演義》第十三回「張公謹仗義全朋友 秦叔寶帶罪見姑娘」,故事描述秦叔寶不慎打死了心生歹念的張奇,被判至幽州充軍。幽州為北平王羅藝所轄之地,在審完了秦叔寶的案件回府後與夫人秦王妃談到今日收了一名祖籍山東歷城的軍犯,恰巧秦王妃是該地人士,王妃的兄長秦彝當年戰死後曾留有一名三歲大的小孩,按年紀推斷與此人頗為相仿,聞北平王之述不禁懷疑秦叔寶之身分。於是羅藝傳喚秦叔寶入堂,在詢問過身家資料後,秦王妃總算得以與姪子相認。秦叔寶與表弟羅成相當投緣,兩人又同有喜愛武藝的嗜好,所以常常聚在一起切磋,秦叔寶教羅成使雙鐧,而羅成則是教秦叔寶羅家槍。此幅作品所演繹的正是秦叔寶和羅成切磋比劃的場景。
淡水福佑宮
「歷山象耕」、「渭水聘賢」的故事於前文已作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三川殿步口通屐以倒拋獅為飾,左右各一頭寓意「太師、少師」,周代設太師、太傅、太保輔佐帝王,合稱三師三公,權力如同後世丞相之職,而少師、少傅、少保則是輔佐三公的副手,同為人臣爵位之最尊。太師、少師所象徵的便是功名利祿的極致,是昔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那個年代,所有士子心目中最夢寐以求的想望。畫面中可見雄獅腳踏綵球,取諧音「求」,嘴咬綬帶象徵官祿,在在展現出祈求官運亨通的意象。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抬頭仰望中港兩側的步通,木結構上彩繪著「羲之愛鵝」以及「玉川品茶」這兩幅作品。「羲之愛鵝」的主角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據說王羲之從鵝的體態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所以相當喜歡鵝,甚至還以寫一帖《黃庭經》為酬向人換了兩隻白鵝回家。圖中可見王羲之和隨侍童子兩人盤坐在地上,身旁還伴著兩隻昂首白鵝,閒情逸致令人嚮往。
淡水福佑宮
「玉川品茶」的主角是中唐時期的詩人盧仝,自號玉川子。相傳盧仝愛茶成痴,一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道盡品茶的極致境界;「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喫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讀著讀著,不覺讓人興起品茶的渴望。圖中可見童子正煎著茶水,而主角盧仝則是右手按鬚,彷彿正陶醉在茶香縈繞之中。這兩幅畫作的主題是「四愛」之二,展現出文人雅士清新脫俗的生活品味。
淡水福佑宮
下方員光為鏤刻木雕,雕著喜鵲、錦雞與茶花,代表喜上加喜,錦上添花。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步通上方的斗栱採翔龍吐水,水中化蓮的樣式,雕工細膩,栩栩如生。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門前一對六角石柱,上頭所刻的楹聯為「澤滋滬海濟群生允矣神功浩蕩,靈佑墩山育萬物大哉后德巍峨」,歌頌著媽祖恩澤遍及淡水,保佑著這裡的百姓,神通廣大,德行崇高。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三川殿斗栱以下均由石材堆砌,因應北海岸多雨潮濕的氣候特點。中港門楣雕刻著雙龍翔空,一上一下代表著天地交泰,萬物更新之意。門楣兩側則以螭吻龍首作收,龍口大張吞下門楣,體現了螭吻好吞的傳說。
淡水福佑宮
朱紅為底,金漆為飾的宮名匾醒目的掛在門楣上方,上頭除了「福佑宮」三個大字,上下款還落著「嘉慶二年丁巳年荔月立」與「晉水眾船戶仝立‧船戶金永利、金榮興、金裕興、金裕泰、永長裕、合順發、新達發仝修」,嘉慶二年(1797)歲次丁巳,這一年正是福佑宮興建落成後的一年,而荔月則是指六月。另「晉水」指的應當是福建晉江,位於泉州東南方,自古即為泉州府所轄,與南安、惠安合稱泉州三邑,是淡水甚至是臺灣地區最主要的移民原鄉。來自晉江的船戶們,一同捐資為福佑宮立匾,可見漁民對海上守護神媽祖的崇敬。不過後頭的資訊也透露了這方牌匾並非古物,而是由後來的其他船戶修整過的。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中港楹聯題著「屯山永奠咫尺渚洲欽赫濯,坌水環潮千年淡海慶安瀾」,巧妙的將福佑宮周遭的地景融入聯中,也是罕見的不以宮名藏頭為楹聯的例子。「屯山」是謂大屯山,為淡水地區背所倚靠的山脈,「坌水」則是指八里坌的河流也就是淡水河。晉江地區所推舉的孝廉─陳淑均在〈補置龍山寺大士香田勒石碑記〉當中也以「藩衛屯山,襟帶坌水」來形容淡水龍山寺的地理特性。「渚洲」是指水中的陸地,亦可視為水岸旁的土地。楹聯所闡述的內涵即是福佑宮座落於大屯山與淡水河之間,受到天然環境的孕育及保護,並且還有媽祖的神威庇佑。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兩側門扇均作浮雕石刻,主題由上至下分為四個區塊呈現。最上方的眉堵刻著一少一老兩宦官,手中捧著冠與鹿,取諧音即為加官進祿的意思。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篇幅最大的身堵由分別代表「忠孝廉節」四大主題的石雕所組成,龍爿為忠、孝,虎爿是廉與節。代表忠的這片石堵故事特徵不甚明顯,從人物的穿著判斷應當是明代的君臣,臣子著文官冠袍於金鑾殿前跪拜天子。
淡水福佑宮
孝的典故出自唐代狄仁傑的「望雲思親」;狄仁傑,唐朝著名宰相,歷高宗、武后兩朝,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在《舊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三十九‧狄仁傑〉當中記載:「其親在河陽別業,仁傑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有一回狄仁傑前往并州就職,途經太行山看見南方白雲飄繞,感慨的對身旁的侍從說:「我的親人就居住在這片雲的底下。」之後還站立了許久才離開,舉止間透露出思親之情。照片中身著朝服的年輕官吏便是狄仁傑,抬頭望著天上的白雲,懷思著遠方的家人雙親。
淡水福佑宮
虎爿身堵上方是「廉」的代表,一名氣態悠閒的官員,按著鬚回首望著身旁捧著琴座的隨侍,天上還可看見一頭白鶴翱翔,此典故是出自宋代趙抃。趙抃,北宋衢州人士,據說宋英宗時受任命至蜀任職,動身前往時隨行不見家眷,僅獨自攜帶一張琴和一隻白鶴。此事見於《宋史》〈趙抃傳〉:「神宗立,抃還自成都,召知諫院。及謝,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由此看出趙抃淡泊名利的人物性格。據說趙抃還有一個習慣,會在晚上衙門休息後,沐浴焚香向上天稟告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如果有些什麼不敢說的,就會深切的反省並告誡自己要改正,足可看出趙抃之清廉自持。此外唐代鄭谷的《贈富平李宰》:「夫君清且貧,琴鶴最相親。」五代齊己《寄鏡湖方干處士》:「聞君與琴鶴,終日在漁船。」都以琴、鶴象徵人物的高雅淡泊,因此後世以琴鶴相隨來表示廉潔風尚。
淡水福佑宮
提到「守節」的代表人物,大家最熟悉的非漢代蘇武莫屬。蘇武,字子卿,西漢人士,奉武帝之命,以中郎將的身分持著使節和另副中郎將張勝一同前往匈奴接回昔日被扣留的漢使路充國。到了匈奴後張勝卻牽扯進刺殺匈奴單于的謀算中,無辜的蘇武受到牽連。匈奴王見蘇武忠貞不屈,是故千方百計想招降他,但蘇武始終不為所動,只好把蘇武流放到北海,給了一群公羊讓他放牧,並約定只要羊群數量增加就會釋放他。就這樣蘇武在北海忍受著天寒地凍,守著志節過了十九年才回到中土,這令人感佩的故事就記載在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當中。畫面中的蘇武坐在大石上,身旁還有跟隨著的羊群是這則幅石雕最重要的破題點,手中緊握著的節杖正是象徵著對國家的絕對忠誠。
淡水福佑宮
門扇下方的裙堵一者為松和鶴,一者為竹與鹿,是傳統建築常見的裝飾題材。松、鶴自古即被視為長壽的代表,竹有節為操守自持的象徵。不過四者的諧音才是讓他們最為人所喜好的原因;以閩南語而論,松、鶴諧音「上好」,竹、鹿諧音「得祿」兩者合併成了吉祥的「上好得祿」(最好得祿),是謀求功名利祿的吉祥題材。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門前一對鎮守石獅保存了古代的樣式,雄獅張口踩球繫綬,有祈求功名之意;雌師踩球護子,有祈求子嗣繁衍的寓意,雄雌分立,各司其職。下方基座刻著「嘉慶丁巳年吉旦」、「銀同弟子朱有驜敬奉」,銀同為同安縣之雅稱,同樣也是淡水地區重要的移民來源。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三川殿立面在中港與小港的門扇之間還有一面牆堵,最上方分別刻著老鷹與雄獅,代表「英雄奪錦」,以及雙獅戲球,代表「太師少師」。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身堵鏤刻著夔龍團瓶,一旁落款點明為清道光時期作品。下方的麒麟回望石雕則是更為古老,落款為「嘉慶貳年」,是從福佑宮草創時期至今的初代古物。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令人玩味的是落款屬名「林不宜覌敬立」,點出了中國人由古至今的一種信仰避諱;某些人相信為善不該有所求,也不需為人所知,抑或是覺得自己只是凡人,自己的名號承受不住受萬人焚香朝拜,是故會以「無名氏」落款,這裡的「不宜觀」應當也是這等用意。
淡水福佑宮
麒麟是傳說中的瑞獸,頭上雖帶有角卻不作攻擊,不傷人畜,不踐花草,故又稱仁獸,一現世就代表國泰民安,腳踏四寶更顯地位之不凡。麒麟除了有祥瑞的象徵,在儒家更有崇高的地位;傳說孔子在誕生和去世時都有麒麟現世,因此麒麟又有代表至聖先師的象徵意義,其圖象廣泛用於廟宇、書院、住宅當中,在廟宇正門的裙堵更是常見。此壁堵兩側題著兩副楹聯:「德徧群黎到處皆稱媽祖,恩隆一本吾家共仰姑婆」、「廟堂更新靈昭芝山福地,慈光赫奕神震淡水滬江」;前一副的內容光從字面上就可以斷定是林氏弟子所獻,因為媽祖本為湄洲林氏,故後代的林姓子孫皆稱呼媽祖為「姑婆」,下聯的落款就寫著「廿五代裔姪孫秉贊敬奉」。

兩側小港門扇跨幅縮小,但也做了與中港位置相對應的壁堵石雕。龍爿小港門扇眉堵有一對文官,手捧官帽與爵杯寓「加官進爵」之意。

淡水福佑宮
身堵以花鳥為題分別為代表喜上眉梢的喜鵲與梅花,與表示一路連科的鷺鷥和蓮花,都是帶有美好願景的吉祥題材。裙堵則以四供為題,人物分持香、花、茶、果朝拜,表現是對神靈的無上敬意。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門上楹聯題著「再世如來安瀾作平地履,重逢媧后濟險與補天同」,將媽祖和佛祖、女媧相稱,是信徒發自內心的高度尊崇。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虎爿這一頭的配置和龍爿相同,眉堵為一對文官手持卷軸,上頭寫著「天官賜福」與「當朝一品」,世福祿雙收的吉祥願望。
淡水福佑宮
身堵一者以喜鵲、竹子、鹿構成「喜得祿」這討喜的口彩,另一者是松樹、蝙蝠、麒麟,是福壽齊臨之意。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下方裙堵則是一組分持旗、球、筆、印的人物,取諧音便是「祈求庇蔭」,暗示著每位來到福佑宮祈求的信徒都能得到媽祖的庇蔭。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這種透過諧音代出寓意的題材,是廟宇裝飾最令人玩味,也最有趣味的部分。楹聯題著「滬美揚靈庇舳艫千里,磺溪膺祉蒙煦嫗萬家」,點出媽祖護佑淡水往返船隻以及萬千百姓的功績。


再觀三川殿兩側對照壁堵上的裝飾,內側的身堵為道光年間所刻,龍爿的主題最上層為「三元及第」,虎爿是「登階尋仙」。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分鄉試、會試與殿試,三者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及「狀元」,合稱「三元」,如果參加這三場考試都得到第一名,那便是所謂的「連中三元」,也是這裡所稱的「三元及第」。歷代獲得三元及第此等殊榮的人並不多,只有十四位,而以福佑宮此方石堵所描述的情節判斷,應該是講述明代黃觀的故事。黃觀,字伯瀾、尚賓,一生所參加過的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均獲得第一名,最後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的殿試中又拔得頭籌,時人稱譽其乃「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靖難之變時首都危急,黃觀奉詔起兵勤王,不料燕王朱棣早一步攻破南京應天府,明惠宗舉火焚宮,隨後下落不明。燕王順利掌握大權後開始清算政敵,下令緝拿黃觀,黃觀的妻子翁氏帶著二個女兒和家眷投淮清橋而死,黃觀聞訊也穿著朝服於羅剎磯投江自盡。燕王登基後刪除黃觀在登科錄的名字,不過到了明神宗時期獲得平反,朝廷補諡「文貞」標彰黃觀忠於朝廷之功。照片中可見上方可看見一名身著朝服的男子拱手對著堂上揖拜,壽樑上懸掛的「三元及第」匾見證著家族的榮耀。下方則是闡述著黃觀最悲壯的事蹟,橋上人潮依舊熙攘,橋下的人獨自緬懷著過去,徒留橋邊的御賜牌坊靜靜的見證那段血淚斑斑的歷史。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登階尋仙」典故出自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當中的意境;詩云「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挂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障淩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六十歲的李白在遭到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獲釋,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平定不久,長安、洛陽先後收復,國家大有中興的態勢,李白期許自己也能否極泰來。但不久後這樣的想望破滅了,只有借酒澆愁,四處閒遊。當他最後一次登上廬山時,便是與殿中侍御史盧虛舟同行,旅行閒暇之際寫下了這首〈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闡述自己尋仙求道,歸隱山林之志。畫面中下方描繪的便是李白手持綠玉杖,一早辭別了黃鶴樓,與盧虛舟同遊廬山的場景。越過了如同屏風層層阻隔的山巒,穿過了雲錦重重的彩霞,忽然間「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一幅登階尋仙的畫面躍然壁上。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腰堵部分以樵、漁、耕、讀四種角色,展現出天下和樂,各安天命的太平之象。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最下方的裙堵才是一般常見的龍虎堵,大爿為「蒼龍教子」,小爿為「舐犢情深」;蒼龍盤旋雲霧繚繞的天際,口吐龍珠興雲佈雨,在海中的小龍則是昂首觀摩,殷殷學習。
淡水福佑宮
雌虎帶著幼虎下山,呈現一幅共享天倫的美。兩者均帶著世代傳承,生生不息的寓意,也是古代建築裝飾常見的題材。
淡水福佑宮
對照壁堵的外側則是以「磚畫」的方式呈現,以線條構圖,剔除不要的區塊讓主題凸顯。兩側的主角人物分別是東方朔與麻姑;東方朔本姓張,字曼倩,漢武帝時期人士,擅以幽默逗趣的言談吸引武帝目光,曾誇言自己拜謁過西王母,參加過神仙宴會,種種玄異離奇的故事,讓東方朔充滿著仙人色彩,也正因這些傳說,讓世人也相信其為壽仙之一。畫中的東方朔揹著一顆大壽桃,象徵剛從西王母的蟠桃會而來。
淡水福佑宮
麻姑是神話當中的人物,在東晉葛洪的《神仙傳》〈卷三‧王遠〉的記載當中,麻姑曾前往會面王遠,言談中提到自己曾見過東海三次變桑田,也就是這樣的傳說讓民間相信麻姑是女壽仙的代表。
淡水福佑宮

整座福佑宮三川殿的裝飾題材相當多元豐富,不乏在其他廟宇不常見的例子,是阿中認為最值得駐足欣賞與推薦之處。

※前拜殿※

淡水福佑宮
進入前拜殿,中軸線上抬頭可見「清流砥柱」匾,是「民國十六年歲次丁卯」由「清溪眾弟子敬献」,清流砥柱是形容人的品格德行高超脫俗,不媚於世,足堪眾人表率楷模。高懸廟中正是歌頌媽祖德行配天,足堪萬世表率。「清溪」則是安溪縣的古稱,北宋時改稱安溪,位於泉州與漳州的西北部,安溪移民同樣也是淡水地區的主要成員之一。匾額四周雕著翔龍奪珠,外側還有一對鏤雕騰龍,更顯氣派與華麗。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後方壽樑上另懸「后澤如春」,同樣也是民國十六年(1927)時的古物,由「桃源眾弟子敬獻」。桃源是福建永春的古名,因為當地有條眾水匯聚的桃溪故而得名。隋代劃分南安縣西北部置桃林場,後唐時期升格為桃源縣,到了後晉為了和湖南的桃源縣作區隔,於是以此地四季如春而改名永春縣,這裡同樣也是許多淡水移民的原鄉。「后澤如春」典故出自三國時期魏夏侯玄的〈樂毅論〉,文中提到「我澤如春,下應如草。」意思是在上位者如果能像春風那般輕拂大地,滋養萬物,那麼底下的臣民們就能像春天的青草那般萌芽茁壯。此外,在三國大文豪曹植的《曹子建集》〈七啟〉裡也有「顯朝惟清,王道遐均,民望如草,我澤如春,河濱無洗耳之士,喬嶽無巢居之民。」同樣也是將上位者與百姓的關係形容如春風與青草。福佑宮的「后澤如春」帶有相同的含意,歌頌媽祖的恩澤如同吹拂大地令萬物萌生的春風。從這些信徒所獻的匾額內容,不僅可以看出大家對於媽祖的虔誠信奉,也能從落款中去窺探淡水地區的移民族群,不啻為一歷史教材。
淡水福佑宮

前拜殿的棟架雖然均有彩繪作品,但由於長年受香煙燻染而顯得髒汙難辨,僅於兩側小港橫樑上的部分尚可辨識,龍爿主題為「見老子」,講述的是孔子適周向老子問禮的故事。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載:「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魯,弟子稍益進焉。」這段記載是紀錄孔子在年少時曾得到魯國君主的幫助,由南宮敬叔帶著車、馬和隨侍童子一同前往周國向老子請教禮儀。離去前老子送給孔子一番話:「聰明且善於觀察的人往往容易碰到死亡的威脅,那是因為他老是喜歡議論別人。知識廣博辯才無礙的人往往是生活困厄,那是因為他喜歡揭發別人的缺失。做人子女的不要在長輩面前吹噓自己的才能,做人臣子的不要在君王面前抬高自己的地位。孔子將這番話牢記在心並深刻反省,回到魯國後弟子才慢慢地越來越多。這則典故是在告誡我們效法孔子好學不倦,虛懷若谷的態度,如此才能持盈保泰,讓自己能夠不斷地學習新知。
淡水福佑宮
虎爿小港則是「太白醉酒」;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有「詩仙」、「詩俠」等稱號,詩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嗜飲酒也是出了名,是故也有「酒仙」的稱號,有了這些特質,讓人們也相信李太白其實是「天上謫仙」,而對他產生了神仙般的想像。
淡水福佑宮

視線回到中軸,在四方金柱上方承接壽樑的是雀替,中港的四組雀替刻著許多帶有吉祥寓意的花鳥與瓜果。例如前方龍爿的佛手瓜,取其諧音是祈求「福壽」降臨的代表。
淡水福佑宮
前方虎爿則是石榴,以其多子的特性代表祈求子嗣繁衍。
淡水福佑宮
又如後側龍爿表示「錦上添花」的錦雞與茶花,以及虎爿代表喜上眉梢的梅花,這些都是相當討喜的裝飾圖案。
淡水福佑宮
下方的員光鏤雕頗為細膩,上頭刻著數位文人的互動樣態,分別代表著琴、棋以及書、棋。龍爿這頭可見兩組文人各自演繹,右邊這組的主角手按琴座,泠泠七弦,古調自愛,一旁知音雅客撫鬚默聽,好不悠閒。左邊這組雙人對弈,自有愜意之態。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虎爿這頭右邊的主角案上文房四寶齊備,彷若正準備揮毫自適。左邊這組則是擺案對奕,一旁還沏著一壺茶。中國古代以擁有這四項技能者,代表的是上流階層的高雅人士,廟宇民宅裝飾也常見以四藝為題,藉此砥礪學子習藝修身。按一般常見的樣式,應當是琴、棋、書、畫四藝齊備,不過這裡卻是重複了「棋」而少了「畫」。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棟架下方的四點金柱刻有楹聯數對;前付柱正面為「德補媧皇安海若,功同禹帝決江湖」,是嘉慶二年由漳州信眾所敬獻。上聯典故引自女媧補天的上古神話,根據唐司馬貞《三皇本紀》的紀載,上古時期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決戰,敗陣的共工一怒之下頭觸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地失衡,天空破了大洞,天河之水不斷傾瀉人間。慈悲的女媧娘娘不忍蒼生蒙難,於是砍神鱉之足以固四極,練五色石以補天,平洪水斬猛獸,這才讓天地恢復秩序。
淡水福佑宮
下聯的典故則是出自大禹治水,「決」有疏通水道之意,決江湖便是指禹帝開鑿渠道,以引流的方式解決了水患。整副楹聯看來便是在歌頌媽祖德性足可媲美上古的女媧和禹帝。
淡水福佑宮
前付柱的側面尚有楹聯題到「靈毓湄洲化宇同欽赫濯,澤敷淡水普天共仰慈忨」,道出媽祖源出湄洲,如今恩澤普施到淡水來,百姓共同生活在祂的慈愛庇護之下。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後付柱側面刻著「后德濟川皆利涉,天威渡海不揚波」,闡述著先人渡海來台能順利抵達,這都是要感念天后娘娘的恩德與庇蔭。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回過身來,一方「靈奠海邦」就高懸在中港門內側的上方,落款「嘉慶二年歲次丁巳荔月榖旦、丁卯年季冬重脩」與「霞漳諸弟子仝敬修」,霞漳是漳洲的別稱,係因漳州古城內有丹霞山,土石皆為赤紅色,晨曦日照泛出如同丹霞一般的絢爛色彩,是故稱漳州城為霞漳。「奠」做動詞解為「建立」之意,靈奠海邦就是在闡述媽祖的靈驗事蹟就是建立在海神的基礎上,也是祈求媽祖護佑往來船隻出入平安。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中港與兩邊的小港門板上均作彩繪門神,中港為唐代大將秦瓊和尉遲恭;秦瓊,字叔寶,原為隋將來護兒麾下,後輾轉投入秦王李世民,為創立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尉遲恭,字敬德,玄武門之變時為救李世民而射殺李元吉,並請立世民為太子,是輔佐唐太宗登基的大功臣。兩位將軍同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李世民倚重的愛將,也就是這樣的故事背景,造就了兩位日後成為家喻戶曉的門神組合。在明朝吳承恩的著名神怪小說《西遊記》第十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託冥吏」的情節裡,涇河龍王為了不遂神課先生袁守誠所斷定的降雨時程、數量,硬是違背帝令,最後被判處斬。聞言的龍王急忙向袁守誠討救,得知監斬官是唐相魏徵後,隨之拜謁唐太宗央求解救性命。應允後的李世民於處斬之日刻意留下魏徵對弈,午時三刻至,魏徵竟逕自酣睡。唐太宗見狀心忖已順利解救龍王危機,孰料魏徵夢醒後向太宗轉述方才夢中斬龍經過,這才方知魏徵靈魂出竅奉旨斬龍。當晚,涇河龍王的魂魄便潛入皇宮,泣訴唐太宗言而無信,一連數日鬧得皇帝睡不安寢,終日惶惶不安。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位大將得知後,自願為太宗守夜,把守寢殿大門,果然自此龍王魂魄便不敢再來騷擾。然而唐太宗見兩位大將勞苦,於是命人將兩位的面容繪成丹青,懸掛於門扉之上,後來此舉流傳至民間,兩位將軍也成了最著名的門神組合。龍爿這面容貌較為斯文,手裡持著金鐧的是秦叔寶,虎爿面容粗獷,手中持著金鞭的則是尉遲敬德,兩將軍威武地守護著道場。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至於小港門的門神彩繪則是宦官與宮娥的組合,一老一少的宦官分持寶劍與布旨,象徵著主神神格崇高,擁有玉帝旨令與先斬後奏的權利。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宮娥手持則是牡丹與香塔,代表著神靈賜與富貴以及子孫永傳。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站在前拜殿由宮裡往外看,正前方面對著八里的觀音山,山形彷彿筆架似的置放在河的另一岸,故福佑宮所在地諒是一座風水寶地。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前拜殿虎爿的封牆上鑲嵌著一方嘉慶元年的「望高樓碑誌」,碑文中記載當年淡水港邊曾建造望高樓,以燃燒油燈所發出的光線指引在海上作業的漁民們回港方向。可惜望高樓於日據時期遭到拆除,如今只能透過碑文來緬懷這段歷史。
淡水福佑宮

※拜亭※
進入三川殿後除了前拜殿,在中軸線上毗鄰天井處尚有一亭,這樣的格局稱為「前殿帶後軒」,鹿港龍山寺也有相同的配置。這個場域在祭典時可挪作戲亭使用,平時也可充當拜亭的功能。

淡水福佑宮
拜亭上方同樣懸掛一方木匾,匾上書有「德叶坤元」,落款「淡水街庄紳董庶士敬献」,同樣也是民國十六年的匾額。「叶」是「協」的異體字,在此作「和合」解。「坤元」引自《易經》〈坤卦〉裡頭的彖辭:「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乾為天,坤為地,此句的意思是大地廣袤無邊,萬物憑藉著它而生長,並且順應著天道運行。「德叶坤元」便是讚美媽祖的德性就同養育萬物的大地一般崇高偉大。
淡水福佑宮
拜亭的另一面則是懸掛著「護國庇民」匾,為「滬尾淡水軒」所獻,是淡水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北管樂團。
淡水福佑宮

拜亭下的後付柱側面刻著楹聯「玉珮冷搖滄海月,舞衣晴曳碧天霞」;這裡必須解釋的是一般人會依照習慣的把刻在面向正殿龍爿的部分當作是上聯,虎爿則為下聯。然而前文已提及這座拜亭原始的作用是戲台,因此它的正面應當是往內而非往外,據此龍爿和虎爿就會和廟宇的坐向完全相反,欣賞拜亭楹聯時要先這樣的認知,才不會把上下聯的位置給顛倒了。上聯出自明代肅靖王的〈步虛詞〉:「彩霞琪樹共氤氳,七色班虯駕鶴群。玉佩冷搖滄海月,霓裳晴帶絳霄雲。碧桃花綻春方永,金鼎丹成火自焚。清夜朝元向天闕,空歌聲在始清聞。」講述的是仙人修道,超凡脫俗的場景。下聯出自晚唐詩人韋莊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滿耳笙歌滿眼花,滿樓珠翠勝吳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繡戶夜攢紅燭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卻愁宴罷青蛾散,楊子江頭月半斜。」原詩是在描述富貴人家歌舞昇平的繁華景象。整副楹聯傳達出清新脫俗,典雅高尚的氣息,是藉古人的句子來讚嘆福佑宮景緻的詩句。
淡水福佑宮
同一柱上還有另一對楹聯「廟宇巍峨鍾地脈,棟樑美麗庇人家」,同樣也是讚頌著福佑宮廟貌之壯麗。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天井、過水廊※
穿過了拜亭便是進入天井空間,不過福佑宮和大部分的北部廟宇相同,也把這塊埕院作拜亭使用,擺了好幾張的供桌。天井上方則是加裝了遮雨板,致使光線無法有效照射,廟裡的香煙也因此氤氳不散,可惜了這通風、採光的設計智慧。

淡水福佑宮
兩側過水廊棟架亦有雕刻裝飾,一道步通托住兩副瓜筒,撐起過水廊上方的棟架。
淡水福佑宮
廊邊亦有石柱,柱上楹聯有「淡海廻環信乎風恬浪靜,屯山聳秀允矣人傑地靈」,以淡水港的潮汐有信與屯山的高聳穩立來歌頌媽祖,庇佑這塊土地能夠風平浪靜、地靈人傑。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拜殿※
穿過天井登上階梯便是拜殿,最前方矗立著一對八角型石柱,上頭楹聯刻著「德配昊天寧海若,功崇慈母慶安瀾」。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石柱上方的吊筒以白菜的形式呈現,象徵清清白白。豎材則是鳳凰展翅低首,彷彿正迎接著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整座拜殿最顯眼者莫過於高懸壽樑之上的「翌天昭佑」匾,上無落款,僅於中央刻有「光緒御筆之寶」印,這正是皇帝御賜匾額的體例。「翌」指的是顯耀的,故「翌天昭佑」的意思便是光耀的神蹟與顯揚的庇佑。據《劉壯肅公奏議》〈卷首/書先壯肅公守臺事〉內容記載「(光緒十年)七月,法以偏師絓我基隆軍,別以五艦犯滬尾。滬尾者,基隆後路也,去臺北三十里,而軍資饟械悉萃臺北。孫開華時守滬尾,告急書一日三至。公念事急,不得出十全,必有所棄而後有所取。今敵既不得志於基隆,必以全力攻滬尾。滬尾失,則臺北危,基隆之師將自潰。獅球嶺去海稍遠,地險阻易守。乃下令退軍,諸將以為方戰勝而退軍非計,有叩馬泣諫者。公按劍叱曰:吾計已決,罪譴吾自當之,有違令者斬。諸將乃不敢復言。我軍既退扼獅球嶺,立遣()高元馳援滬尾,而自駐淡水策應。」本段描述劉銘傳大膽用兵,將駐軍由基隆調往淡水,孤注一擲,與法軍生死一搏。另載「()開華、高元身先士卒,血肉相薄,法人死力進,槍彈雨注,卒不可敗。鏖戰久,法軍稍益懈,我軍逾濠奮擊。張李成所將五百人者突出敵背,敵愕顧。我軍前後夾擊,士卒皆一以當百,短兵接,呼聲動天地。法軍亂,則反走其艦。我軍乘勝蹤擊,大敗之,斬馘千餘人,餘眾奔走相蹂躪。我軍益進,蹙之海。敵眾登小舟,相擠,舟覆死於海者無算。自是法人不敢復犯滬尾。其踞基隆者扼於獅球嶺,不得進尺寸。十二月,法人攻我月眉山,林朝棟、曹志忠、劉朝祜等苦戰敗之。公以孤軍懸隔海外,屢摧強寇,凡戰守八月而孤島卒全。外人觀戰者皆驚歎,以為不可及。於是公威名動海外矣。」這段則是闡述了兩軍作戰之激烈,最後劉銘傳總算在眾將的協助下成功擊退法軍,成就了中法戰爭兩國交鋒過程中,清朝罕見的勝利紀錄。就是因為這場發生在淡水的大戰,劉銘傳這方獲得了奇蹟似的勝利,於是在光緒十二年(1886)劉銘傳向光緒皇帝稟奏,請求御賜匾額嘉許三座臺北境內的大廟以彰顯神蹟。這三大廟分別是主祀媽祖的淡水福佑宮,獲賜「翌天昭佑」、主祀觀音佛祖的淡水龍山寺,獲賜「慈航普渡」匾,以及主祀清水祖師的艋舺清水巖,獲賜「功資拯濟」匾。這幾方匾額見證了那場跨時代的戰役,也為廟宇的靈驗事蹟增添了官方的背書。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壽樑下方的一對單龍盤旋石柱,龍首在下,單足撐地,另一足持著龍珠,身體蜿蜒攀附而起,大有神龍下降之態。
淡水福佑宮
龍身上還刻著八仙,姿態各異;龍爿的李鐵拐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拿著葫蘆,笑臉盈盈的「賜福」給大家。虎爿的漢鍾離則是梳著雙髻,腆著肚子,手裡的蒲扇如同為世人刪去煩惱,招來喜樂,同樣也是笑咪咪的望著大家,讓人看了不由得心生歡喜。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雙側壁上的封柱亦作楹聯:「苦海無邊誰向湄洲登彼岸,慈航普濟固知大士是前身」,為道光己亥年(十九年,西元1839)由「武榮雷姓眾弟子」所獻。武榮是南安的別稱,肇因於唐中宗嗣聖元年(684)在此置武榮州,故後世以「武榮」為難安之別稱。這副楹聯內容淺顯易懂,並點出湄洲媽祖與觀音大士密不可分的信仰。民間相傳媽祖乃是觀世音菩薩所降生,其實從《天妃顯聖錄》所記載的內容,媽祖是觀世音菩薩賜給湄洲林家的孩子,兩者關聯雖密切,但也並非是直接的化身降誕,民間傳說自是多所渲染,如今成了眾人堅信不疑的媽祖神話。以媽祖的傳說故事不難看出祂潛心向佛,卻也修習道術,更是恪守儒家的孝道精神,是故媽祖是一位穿梭在儒釋道三教之間的神祇,三教性質皆備。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正殿※
正殿神龕內,鎮殿媽祖神像端坐其中,臉頰圓潤,雍容華貴,展現臺灣民眾心目中的母親形象。頭戴九旒冠冕,身著華衣龍袍,雙手端持玉笏於胸前,雙眼微啟俯視著前來頂禮的眾生,百年來撫慰著萬千徬徨的心靈。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龕內除了最醒目的鎮殿媽,還奉祀了多尊媽祖金身,面容各有風采,但同樣都是那樣慈祥和藹的面貌。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除了媽祖神像,龕內最引人好奇的莫過於立於兩排的持印官、持劍官,以及龍爿後方的「皇帝萬歲萬萬歲」神位。在參拜福佑宮媽祖時,由於信徒被隔絕在拜殿外,因此如果沒有仔細端詳神龕內的樣貌,很容易會忽略裡頭還有這麼一對神像,在鎮殿媽祖的左手邊是一位捧著印綬的文官,象徵主神地位之崇高;在媽祖右手邊則是另一位面容粗獷的武官,手挽著一把寶劍,象徵主神威嚴之不可侵犯,文武各司其職。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至於「皇帝萬歲萬萬歲」神位據說是當年光緒皇帝頒賜「翌天昭佑」匾時,一併留下來的諭旨牌。這類的諭旨牌應該是民間自行刻立,以祀奉在廟中遙祝天子萬福安康之用,並非朝廷所賜。臺灣目前存有這類諭旨牌的廟宇並不多,除了淡水福佑宮外,目前所知尚有善化慶安宮與新港水仙宮,因此福佑宮這方諭旨牌相當具有歷史價值。
淡水福佑宮

神龕楹聯題著「母儀稱聖斯淡地安受拱□,后德配天我滬民同沾德□」,上下聯的最後一字因為被神像遮掩而無法辨識,不過仍可解讀出此聯讚頌淡水媽祖護佑百姓的功績。
淡水福佑宮
遮住神龕楹聯的便是媽祖的護法大將─千里眼、順風耳將軍,這一對將軍神像尺寸較小,且看得出來是近代作品,不過神態英勇威武。千里眼雙眼凝視前方,專注的神情讓人感受到祂矢志協助媽祖護佑蒼生的意念。順風耳豎耳傾聽遠方動靜,心無雜念的協助媽祖遍聽世間眾生呼救之苦。此外細心留意,這組將軍像的造型頗有佛教「哼哈二將」的形象;佛典記載,在無數的執金剛神當中有兩位力士,一位名叫那羅延堅固王,另一位是密跡金剛力士,這兩位金剛力士負責守衛佛教寺院的山門。那羅延堅固王的造像嘴形如發「啊」聲,而密跡金剛嘴形如發「吽」,這兩個音是梵文的主要聲母,許多咒語都是由「啊」為始、以「吽」為終,象徵萬法有始終。後來密教在中土式微,顯教興盛,於是後世才訛傳此兩金剛乃「哼哈」二將。這組將軍造像應是匠師特別模仿佛教的哼哈二將而來。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神龕上方懸掛「天上聖母」匾,落款「嘉慶貳年歲次丁巳年陽月榖旦」、「銀同弟子敬立」,雖然也是民國十六年時重修,但仍是具有百年價值的歷史古物。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在神桌前方兩側則是矗立著鎮殿千順將軍,這兩尊將軍像年代久遠,早在日治昭和三年(1928)伊能嘉矩的《臺灣文化誌》當中就錄有這兩尊將軍的黑白相片(請參閱對照https://www.facebook.com/mazumazu520/posts/943038472431567),令人興奮的是近百年來將軍像幾乎完整無缺,透過古今對照更是確立了這兩尊神像的歷史意義與價值。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正殿上方壽樑另懸「水德揚靈」匾,落款「嘉慶貳年丁巳冬,道光丁未重修」、「晉邑諸弟子敬立」,晉邑是晉江的另稱,同樣是泉州三邑之一,也是移民淡水地區的重要族群之一。「水德」點出了媽祖海神的屬性,「揚靈」則是闡述媽祖靈驗的神蹟比比皆是。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正殿中楹兩側的「雞舌」下方刻著憨番托栱,深邃的臉孔透露出非我族類的特質,其實這是漢民族自我優越的反映,將不同族群的人均視作徒有蠻力而沒有文化的「番」,正因為只有力量,所以就讓他們去做粗重的活兒,比方扛壽樑、扛廟角…之類,而這也成了廟宇建築裡有趣的構件之一。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正殿龍爿神龕配祀觀世音菩薩,是臺灣媽祖廟普遍都會有的配祀神,足見兩位神祇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龕內彩繪的題材為大士端坐紫竹林中,菩薩身著白袍端坐山巖之上,雙眼微閉彷若正默聽著眾生的祈禱,手結法印似乎正在普渡眾生。巖石旁棲著一隻鵬鳥與一只差著柳枝的淨瓶,鵬鳥為佛家護法天龍八部眾之一,梵語為迦樓羅[Garuḍa],譯為「金翼大鵬鳥」,原是印度神話中的禽類,後被佛教所吸收成了護持佛法的神祇之一。淨瓶與柳枝是觀世音菩薩的配件,民間信仰相信觀音的淨瓶水是灑淨一切災厄的寶物。水是地球上最珍貴的資源,是孕育生命的主要元素,也是滌淨髒污的東西。而觀世音的原形在古印度教裡是一對孿生小馬,為司水之神,因此佛教對於觀音菩薩的形象塑造中,常可看見與水相配的論述。神龕中除了尺寸最大的鎮殿菩薩像,還有數尊大小不一的菩薩、佛祖與彌勒像,看起來應當是百年來所留下的金身塑像。
淡水福佑宮
虎爿神龕配祀水仙尊王;淡水以水運興盛,掌管水運的水仙尊王自然成為船戶、貿易商所敬奉的神祇。一般民間所信奉的水仙尊王有數位,他們都是和河海有關的歷史人物,例如禹帝、屈原、伍子胥、項羽…等。神龕中在鎮殿尊王的兩側各有一位護法神,裝扮頗似船夫,倒也呼應水仙的神格特質。
淡水福佑宮
此外還有一尊龍首人身的塑像,配戴青、白、朱、墨四旗,此位猜測應當是東海龍王敖廣或敖光,四色營旗象徵東西南北四海,代表東海龍王為四海之首。龍王同樣也是掌管河海的神祇,後來媽祖信仰興盛後成了媽祖的水闕仙班之一,也是輔佐水仙尊王的配祀神。
淡水福佑宮
 

※左右偏殿※
正殿兩側的廂房偏殿是近年增設的建築,龍廂配祀文昌帝君、六十太歲星君,霞海城隍尊神。虎廂配祀關聖帝君、福德正神、虎爺、五路財神、月老星君、歷代祖師功德主。
淡水福佑宮
上方楹樑有彩繪作品,題材有「玉川品茶」、「元章題石」、「聖母祈求風調雨順」、「聖母收妖」、「子牙會四聖」以及「文王請子牙」;其中「玉川品茶」與「文王請子牙」的故事已在前文中提及,於此便不再贅述。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元章題石」的主角是北宋書畫家米芾,字元章,一生仕途不順,極度迷戀書畫珍石近乎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據說有一回米芾看見一顆奇形巨石,竟然「具衣冠下拜」、「呼之為兄」,其愛石之瘋狂可見一班。畫中的米芾正舉著筆在大石上題字,此刻的他沉浸在書、石的美好之中,展現出文人雅士的趣味韻致。
淡水福佑宮
「子牙會四聖」的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三十八回「四聖西岐會子牙」;話說聞仲聞太師眼見伐西岐前鋒張桂芳屢屢敗陣,想起昔日道友可為助力,於是駕起墨麒麟前往九龍島請出王魔、楊森、高友乾與李興霸四道人相助。朝歌城外兩軍對戰,只見王魔騎狴犴,楊森騎狻猊,高友乾騎花斑豹,李興霸騎猙獰,四獸衝出陣來嚇得西岐這頭的戰馬戰戰兢兢,在馬背上的將軍們包括姜子牙都滾下馬鞍,未戰先怯。眼見戰勢不樂觀,姜子牙隨即前往玉虛宮請示師尊元始天尊克敵之方,元始賜神獸「四不相」予呂尚,助其對抗四聖之座騎。回程途中姜子牙又收了龍鬚虎並納為旗下,最後西岐由姜子牙領哪吒、龍鬚虎、黃飛虎等人迎戰四聖,不料丞相竟被王魔祭出的劈地珠與開天珠給擊斃,所幸文殊廣法天尊及時搭救回陽,並派座下弟子金吒持遁龍樁斬殺了王魔。復生後的姜子牙再度領著金吒、哪吒兄弟出城應戰,以元始天尊所賜的打神鞭除去了高友乾,楊森則亡於金吒手下,最後只剩李興霸逃出重圍。奪路而逃的李興霸在路上竟遇上木吒,兩人展開大戰,最後不敵木吒的吳勾劍而魂斷劍下,四聖魂魄屢屢飄向封神臺等待天下靖平,姜子牙行風神大禮。畫中可見四聖仗寶物之利,追擊著姜子牙和哪吒,情勢甚是危急。
淡水福佑宮
「聖母祈求風調雨順」、「聖母收妖」則是出自《天妃顯聖錄》裡的故事;前者是「禱雨濟民」,《顯聖錄》載「妃年二十一歲時,莆大旱,山焦川涸,農民告困。通郡父老咸曰:『非神姑莫解此厄』!縣尹詣妃求禱。妃往祈焉。擬壬子申刻當雨。及期,日已午,烈燄麗空,片雲不翳。尹曰:『姑殆不足稱神乎』!未幾,陰霾四起,甘澍飄灑,平地水深三尺,西成反獲有秋。眾社賽日,咸懽呼頂禮,稱神姑功德不可思議!」故事描述縣老爺聽從鄉民的建議,請出具有通達神靈能力的林氏神姑求禱蒼天,果然應驗,一場大雨解了莆田當地的旱象。圖中可見媽祖受鄉人之託祈禱求雨,手執竹節上縛布幡,只見煙達九天,風雲乍起,不久果然降下大雨,林氏神姑的神蹟再添一筆。
淡水福佑宮
後者雖不見於《顯聖錄》篇幅記載,但展現出媽祖與千順二將降妖伏魔,救助百姓的宏願與神通。
淡水福佑宮

廂房對外的過水門,門扇上的彩繪門神神態優美自然,用色柔和典雅,阿中認為比起三川殿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四扇門神皆為宦官,手中分持冠、鹿、壺與果,為加冠晉祿、賜福賜壽的象徵。宦官體型偏向福泰,指甲刻意外露,取音代表「科甲」之意。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結語

為了這篇隨筆記錄,阿中總共造訪了三次福佑宮,為的是想協助留下一些舊畫面與記錄。如今福佑宮的屋頂已經完全為鋼架所遮蔽,全面開始進行整修,想看到三川殿簷上剪黏裝飾的舊貌,只怕已經是不可能了。衷心期望這次的修整能真正做到修舊如舊,保持原貌的大概,讓後人能繼續欣賞這座百年老廟的風華。

看著淡水中正路熙來攘往的旅客,或有人停下腳步進入廟堂行禮,或有人駐足取景留念,這座百年古蹟就如同媽祖婆一樣,歡迎著百年過客的造訪,撫慰著蒼生的心靈。下回來到淡水福佑宮,請停下您的腳步,靜靜欣賞廟堂的匠師們的獨具心思,相信能為您的旅程留下深刻的回憶。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攝‧記】淡水福佑宮2015.10.15
【攝‧記】淡水福佑宮2012.12.02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