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天后宮

時間:
20121123

地點:臺東關山天后宮(臺東縣關山鎮中華路二巷1號)

交通方式:
可搭乘臺鐵花東線至關山火車站,出站後直行遇中華路右轉,步行不需十分鐘即可抵達。

【關山天后宮簡介】引自關山鎮公所網站
關山鎮的天后宮早在清光緒二十年(1895),由臺中州入墾本地的一位信徒,帶來一尊天上聖母-媽祖神像。原來奉祀於現在關山鎮內三民路二十一號民宅後面的草房,當時墾民信眾頗多,香火十分旺盛。

不幸在民國初年颱風來襲,吹倒草房,因此遷移到中山路六十九號民房後面之空房奉祀。民國五年,因該處環境不佳,參拜信徒出入不便,遂於民國十年再移到三民路五十五號民屋奉祀。但因神明奉祀民房,不甚雅觀。故於民國十七年,由信徒曾石生發起,將現在地址建廟。捐獻基地者有信徒李添壽、彭禮、林連祥、張石船、曾石生、趙添火、朱河等七人,但因經費籌措困難,使得發起人放棄建廟,就此耽擱拖延了兩年。再於民國十九年初,由林禎、林阿乖等信徒發動樂捐興建。同年十二月五日完工,並為初具規模的天后宮舉行建醮大典,加祀關聖帝君、神農大帝等神像。從此,關山境內信徒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佳節,祈求合境平安。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誕辰、四月二十六日神農帝君誕辰、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誕辰、七月十五日中元盂蘭盆會,均有熱鬧慶祝廟會。再加上農曆十月十五日為叩謝平安,舉行盛大還願大會,可說是香火鼎盛。

奈何好景不常,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總督厲行「皇民化運動」,進行所謂「寺廟總整理」,企圖消滅漢人民族意識,強迫本省同胞毀廢神像、寺廟,強制參拜神社。天后宮為避免被毀,能繼續保存下去,只好改名為關山寺,信奉三寶佛祖。但民間仍然在暗中祭祀,如期舉行祭儀。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關山天后宮得以恢原有面目。但因沒有組織及確實管理辦法,在無人主持下,先人所捐獻基地未申報所有權,而發生基地歸國有財產局的冤枉事。到民國五十二年,發現因年久失修,牆壁龜裂,有倒塌之虞,由地方土紳吳光亮等倡議重修。民國五十三年開始發動樂捐修建,到民國五十九年終告落成,並於同年十月舉行建醮大典,才有今日的廟貌。

民國六十二年,由信徒詹生龍發起天后宮信徒總登記,並由信徒選出信徒代表,信徒代表大會選出管理委員會。由主任委員彭瑞友委託陳昶先生辦理訂定組織章程,向主管官署登記成立管理委員會。民國六十八年信徒蔡學傳捐獻廟宇北側基地,由眾信徒再捐資增建佛殿,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完工,舉行圓醮大典。民國七十一年再樂捐興建門樓,從此天后宮建築風貌大致底定。

【阿中隨筆】
關山鎮古名「里壠」,在阿美族語中代表「紅蟲」,意指這個地區多紅蟲。日據時期開闢關山警備道,因此地位於大關山之下而改名為「關山」。漢人對於關山的開墾是在臺東寶桑地區之後,移民沿著卑南溪的上游前進鹿野、關山、池上一帶也隨著漢人的遷徙而出現稻田,而媽祖信仰也隨之傳入這個區域。

關山天后宮是臺東地區,兩座最具歷史的媽祖廟其中之一。參訪當時正好是中午,天后宮廟埕聚集了不少攤販,不過這小鎮的生意似乎不是很好做,客人沒見到幾個,攤販們於是吆喝著要收攤,沒多久,廟埕就恢復一片寧靜。

關山天后宮的外觀看起來像座古廟,廟簷上的剪黏多半已脫落,露出了基底灰白的顏色。正面外觀為三開間建築,裝飾較其它媽祖廟略顯單薄。正脊為雙龍拱三星,福祿壽三星剪黏已顯斑駁,不過慈祥的面容仍清晰可見。屋簷與牆頭接合處的「墀頭」有兩幅裝飾,一為遊子返家,另一則為出外,當中人物表情值得玩味;返家這幅當中的老太太和婦女雙眉朝下,似乎看見歸子激動不已,而離去時又彷彿帶著歡喜送走旅人。再看到三川殿正面,裝飾多以石雕為主,或許是東部多雨潮濕之故,關山天后宮的裝飾似乎較少看到木雕。正門兩旁雕有牡丹花卉,而龍虎雙門的兩旁則分別有四位人物手持旗、戟、球、罄,人物表情生動,尤其是持罄的童子,逗趣的斜視眼神讓人看了發噱。兩旁龍虎堵上方雖有部分剪黏作品,不過皆用保護罩遮著,因此無法仔細欣賞。

進入三川殿後為一拜亭空間,和正殿之間隔有天井,不過上方已搭起棚架。前拜亭的裝飾同樣可看出簡約風格,例如四點金柱通樑下的彩繪,龍邊為「魏徵斬龍」,虎邊為「三英戰呂布」,整幅畫裡只有四個人物,單薄的背景讓畫顯得有些簡易。而部分的剪黏裝飾同樣讓人有單薄之感,這或許也與建廟時的資金狀況有關。天井棚架上掛滿紅色燈籠,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一片喜氣。穿過天井即為正殿,神龕上奉祀媽祖娘娘金身數尊,較為特殊的是,兩旁的陪祀神並非常見的幅得與註生,而是關帝與神農。神龕上的媽祖娘娘神容各異,不過卻同樣慈祥的注視著眾生。

參訪當天阿中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裡所販賣的金紙,比起西部或是臺灣其它地區可說是量多價又廉啊!看來媽祖婆也會跟著人間物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收入喔!呵!


關山天后宮
擁有寬敞廟埕的關山天后宮,是臺東地區最重要的兩座媽祖廟其中之一。

關山天后宮
關山天后宮的外觀看起來像座古廟,廟簷上的剪黏多半已脫落,露出了基底灰白的顏色。

關山天后宮
體態雍容的鎮殿媽。

關山天后宮

關山天后宮

關山天后宮
天井棚架上掛滿紅色燈籠,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一片喜氣。


關山天后宮
屋簷與牆頭接合處的「墀頭」有兩幅裝飾,一為遊子返家,另一則為出外,當中人物表情值得玩味。

關山天后宮
龍虎雙門的兩旁則分別有四位人物手持旗、戟、球、罄,人物表情生動。

關山天后宮
持罄的童子,逗趣的斜視眼神讓人看了發噱。

關山天后宮
這幅剪黏是什麼典故,阿中就看不出來了。

關山天后宮
擁有一雙大眼睛的宮娥,看起來還真有幾絲原住民的感覺。

關山天后宮
「三英戰呂布」,整幅畫裡只有四個人物,單薄的背景讓畫顯得有些簡易。

關山天后宮
在金爐兩旁還有兩座香爐,看來應該是用來祭祀火神的,這裝置阿中在別的地方還沒看過,相當特別。

【攝‧記】關山天后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