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興安宮

時間:201676

地點:鹿港興安(彰化縣鹿港鎮興化巷64)

交通方式:搭乘臺鐵至彰化火車站,出站後往左前方向搭乘彰化客運鹿港線,至「火車站前」站下車後沿中山路直行遇三民路左轉再遇興安街右轉,直行至興安巷再右轉即可抵達,步行時間分鐘。

鹿港興安宮沿革引自廟宇文化工作室網站

鹿港興安宮,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即台灣入清朝版圖後的第二年。當時早已落腳在鹿港捕魚為生的福建興化府周、蘇兩姓族人,為感念媽祖娘娘庇佑平安渡海來台謀生,和圖求此後族人興茂安寧,才將清順治年間自湄洲天妃廟恭請媽祖分身來台正式立廟崇祀,因此「興安宮」在有清一朝的文獻上,都還以「興寧宮」為名,其原義就是祈求媽祖保佑興化人在此永遠安寧。

從興安官創建年代背景來看,當知早在明末清初時期,來自福建省的興化南田人已是開墾鹿港「先遣部隊」,並在沿鹿港溪南邊搭寮捕魚,或作小規模水稻耕作而逐漸安居下來。隨後興化人族群日漸擴增,在清康熙年建廟時已成南鹿港地帶的重要生活圈,而興安宮更成鹿港興化族人生活的宗教信仰、社區行政及興化移民來鹿港歇腳的會館活動中心。

康熙中葉以後,鹿港以水深港闊及位居兩岸交通的樞紐,吸引大批閩粵移民入墾,加上兩岸貿易商機的刺激,鹿港地區逐漸形成一個熱鬧繁華的港市新鎮,市街巷弄亦漸次建構初成,直到雍正年間,鹿港聚落可說大致底定,而興化人群信仰中心的興安宮位置,則正座落於當時鹿港各族群活動所在的「草仔市」精華地段,即米市街、車埕、杉行街、德興街及金盛巷各生活圈圍中,說明興化人及興安宮曾有的那段繁盛歲月景象。

興安宮這段黃金時期的史事,在目前尚存的一份古契書和一幀古圖中可得到驗證。這份款為乾隆五十年八月十九日(一七四五年)的官方曉諭文告顯示,乾隆四十年代的興安宮已呈頹跡,其周遭龐大資產淪落外族強佔的事實:不過按此文告指陳,正好說明興安宮在乾隆朝之前,確是一個擁有龐大資產的寺廟單位。另外,如再加上咸豐年間古圖內容的佐證,則更能明白清初的鹿港市街結構,興安宮信仰圈也是一個發源基地。

這幀為主張產權正當性而初成於咸豐三年元月後重繪於光緒十二年七月的查勘地圖,清楚指出興安宮後臨舊鹿港大街,宮前有三階舖磚埕面,再前有一大五尺長的水溝和一口魚池:同時兩旁各有多幢店屋,充分彰顯出當年鹿港興化族人和興安宮的重要地位。

然而隨著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鹿港正式設口開渡,閩粵移民大舉過海前來鹿港,造成鹿港人口出現前所未見的盛況,尤其是泉州裔族群數量的凌駕居上,還有自乾隆末葉到道光年間斷續不絕的泉漳或閩粵械鬥及民變等事故,促使在鹿港一直未發展成大族群的興化人,不但被迫外遷分散族人以避禍,更因此讓興安宮面臨資產非失散即遭強佔的不保噩運。而興安宮也至此香火一頹不振,廟體傾圯衰敗景象日顯,且從人群廟的地位淪落成屈居一隅的角頭廟。

嘉慶三年(一七九八年)鹿港發生大地震,略呈傾頹的興安宮頓成瓦礫,地方士紳周文川不忍老廟荒毀,特向興化族人發起募金倡修,而廟體結構格局大致維持舊式。事隔五十三年後的咸豐元年,興化族裔徐錫麟、周文銓、蘇代生、蕭日新等人士再倡捐修這次大舉將興安宮前前後後再整建一番不過規模依然保留舊制,吾人今日所即是時重修的形貌。隨後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曾再行大修工程,而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光緒廿年(一八九四年)亦有小修,但廟體未有大變化。

民國七十四年,興安宮雖然再現殘敗頹相,但廟體維持著清初廟店合一的形式,且保存了諸多珍貴的古文物史料,終獲古蹟學界一致肯定,經內政部指定公告為第三級古蹟。同時在民國八十二年由政府撥款進行解體整修,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五日竣工,計有三百年歲的興安宮至此廟貌煥然一新,興安宮轄下信眾也因此舉辦一次相隔近百年後的遶境入廟安座盛典。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興化府為明清時期福建省轄下的單位,領莆田、仙游兩縣,這裡正是媽祖信仰的發源地。先民渡海來台後為了彼此照應方便,同鄉通常都會群聚在一起,俟人數、經濟能力達一定規模時,負責統籌公共事務的同鄉會館自此應運而生。興化宮的創立背景便是從同鄉會館而來,並且附著於共同的信仰,形成一個信仰寄託、經濟互助、情感聯繫、資訊傳遞的中心。興化府渡台的人口比例不若漳泉粵來得高,乾隆三十年(1765)朱仕玠的《小琉球漫誌》〈卷六、海東賸語()/粵籍〉中載:「臺地居民,泉、漳二郡十有六七,東粵惠、潮二郡十有二三,興化、汀州二郡十不滿一,他郡無有。」內容提到乾隆年間漳泉粵籍的人口佔全台的九成以上,而興化和汀州加起來還不到一成,由此可見興化籍移民稀少,也難怪以同會館立基的鹿港興安宮最後會逐漸寥落了。


前文簡介內容提到興安宮舊稱興寧宮,相傳創建年代為康熙廿三年(1864),然而這樣的論述未見相關文獻以茲佐證,興化府人入墾鹿港或許甚早,但興安宮的創建年代是否就等同於入墾年代,這可能還是要再審慎保守些。文中論及的乾隆古契書,由於陳述與指涉不甚明確,無法進一步引徵探討。不過在《臺灣私法物權編》〈第一款 業主權之沿革/第二項 厝地之業主權/第二三 地基字〉裡可以找到一篇有關「興寧宮」的地契買賣文件:
立給地基字人馬芝遴社番土目潘從龍,因鹿港興寧宮邊前年有給過林德官壙地一所二十五丈,原外有餘地水堀一所,今因乏銀公用,托中引就給與施瓜含前去填塞平地,東西有七丈餘地,東至林宅地為界,西至大溝為界,南北有四丈餘地,南至林遙宗地為界;北至水溝為界;四至明白。當日三面公議,收過壓地基佛面銀四大元。其銀即日同中交收足訖;其地隨踏付施瓜舍前去蓋屋居住,永為久居,約定每年貼納番地基租稅銀一錢五分正,憑單收取。今欲有憑,合立給地基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收過給地基字佛面銀四大元完足,再照。

  嘉慶十二年五月 日。

  為中人 陳廷耀

  立給地基字土目 潘從龍

從這份文件的內容可知當時興寧宮旁邊有一塊池塘,產權原歸馬芝遴社所有,但因為番社資金不足,於是將土地產權以四大元的佛面銀(西班牙銀,一元折合龍銀為0.68)賣給了施瓜含,讓他去填土奠基蓋屋,並且約定往後每年還要向番社納租。潘從龍是乾嘉時期馬芝遴社的土目,也就是領導人,負責處理社務、發納公租、以及發給口糧等事務。依據這份文件我們可以判斷出前清之際,馬芝遴社在鹿港也掌握了大部分的土地產權。然而隨著漢人人口的增加與排擠,馬芝遴社和其他「熟番」也面臨到相同的困境,不得不一步步交出自己的主控權,最後甚至被同化了。另乾隆六年(1741),劉良璧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記載,鹿港當地還設有專為平埔族幼童傳授教育的社學,由此可見在乾隆之前,馬芝遴社在鹿港依然有一定的勢力。若以這些時空背景為基礎加以討論,興安宮所宣稱的康熙年間創廟後到乾隆年間,已在廟宇周遭擁有龐大的資產,這部分可能還需要再多所討論,應將馬芝遴社所殘留的勢力,以及泉州強勢移民不斷湧入所造成的排擠效應…等因素一併納入思考。

有關興安宮產權的文獻資料,目前該宮內收藏一通光緒十三年(1887)的「興安宮公業示禁碑記」可供判讀。碑文提到:

賞戴花翎即補清軍府代理中路撫民理番鹿港海防總捕分府龍,為刊立石碑事。

案据鹿港興安宮董事王坤生等稟稱:「窃興安宮者,建自開臺之初,歷有年所。落成之後,置有厝屋柒座,為宮內公業;租賃之款,以作年間祭祀之資。先人設立,後輩相傳,辦理無異。該厝屋基址坐落、四至,前有墾單契据;因戴逆亂後,遺失無餘,僅存簿据為憑。惟近年來,宮內公業,多被土人覬覦,生心圖佔。已往者寔難追究;現存柒間,開單呈電。若不急行稟請給照,恐將來被佔,則祭祀將廢耳。生等均居海外,無不仰沾恩澤。伏乞府念天上聖母祭祀之公業,恩准給予執照;並乞飭承存案,以垂永遠。俾土惡不敢生心覬覦,生等不勝感激之至,切叩」等情。

据此,當經飭据差查稟覆前來,除給發執照外,合立石碑。為此,碑仰閤屬軍民人等知悉;爾等凡有承稅應納興化宮公置地基店屋租稅,遵照認向本宮值年董事承稅;毋得私授短折,藉端阻撓以及持強抗霸。該董事亦宜秉公收稅,辦理宮內春秋祭祀;不許侵漁尅扣,致廢公事。自立碑之後,倘敢不遵,一經察出或被指稟,即嚴拏追賠,決不姑寬。凜之,毋違!此碑。

董事王坤生、陳山、陳興旺、□□□等。

計開店屋住址:

廟後對面店屋一座,直進至尾,天井具全。

廟後左畔店屋一座,二進;天井、樓具全。

廟後右畔店屋一座,二進;天井、廚房具全。

廟前右邊店屋一座,二進。

猪仔市店屋,三橺毗連;內有勒碑為據。

光緒十三年十月 日給。
上述資料引自「臺灣記憶」網站
這通碑記是在光緒十三年(1887)由興安宮董事王坤生,奏請當時的鹿港同知龍景惇所立的政府告示,內容提到興安宮創建於開台之初置有屋七座,原有的墾單契據在戴潮春之亂後散佚,只剩下存簿紀錄以茲憑證。戴潮春事件發生於同治元年(1862),因此興安宮所擁有的七座房屋究竟是一開始創立就有?還是歷代經營之後才積累的成果?這部分或許是後者更為合理可信些。至於開台時期創廟云云,立碑年代距離所謂的開台創廟已歷二百餘年,這段冗長的歲月不見相關文獻記載,後人記憶難保準確無誤,是故也無法作為興安宮創廟年代的佐證。

綜上所述,興安宮的創設與興化府人移居鹿港所衍生出的會館設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是這座會館究竟何時創立?目前仍舊沒有足供證明的文獻,所以興安宮是否真創建於康熙廿三年,這點仍有待找出更多史料加以確認。

鹿港興安宮

※外觀格局※
目前興安宮
的格局街屋式,廟、店一體,前方廟體部分有兩進,有三川殿、拜殿、正殿、後殿,以及一方天井。後殿有一道後門直通民宅店面,相當特殊。虎爿有獨立的偏殿作為辦公室,與主體並不相通。前方則有一片廣闊的廟埕,遠離了遊客聚集的老街,倒也讓老廟保有一份莊嚴的寧靜。
鹿港興安宮

※三川殿簷上※
三川殿正脊脊背為雙鰲護珠。「鰲」是一種神話中的動物,擁有龍的頭,身體卻是像魚那般有腹鰭、背鰭與尾鰭,這樣的造型與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有關。從漢代開始民間就傳說著魚化龍的故事;相傳黃河河水因為相當混濁,所以只有耐汙力較強的鯉魚可以在河中生存。在黃河上游有個大禹治水時所開鑿的龍門,又稱「禹門口」,人們發現每每到了春天,這裡總會聚集著逆游而上的鯉魚群,每一條都想要跳上高逾數丈的龍門,但沒有任何一條能成功,因此魚躍龍門化為龍的故事就這麼的流傳下來。而半龍半魚的鰲,正是躍過龍門時的中繼變體,成為祈求士子飛黃騰達,高中科舉的象徵。又因鰲同樣具有司水制火的神功,所以也成為傳統建築上所見之題材。
鹿港興安宮
中央從波浪中升起的寶珠則是旭日東升的太陽,象徵為世間帶來光明與希望。
鹿港興安宮
正脊脊堵設有馬、鳳凰、雞剪粘裝飾,不過剪黏已全數脫落只剩下坯體。畫面中的右側可見一名馬伕拉著一匹駿馬,馬在中國文化有人才的意涵,例如「良馬易得,伯樂難尋」,也可以引申為馬到成功、馬上…之意。鳳凰是神話中的鳥類,非練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鳳凰一鳴則天下靖平。雞雖是尋常的家禽,然而一鳴而天下白、一鳴破闇的特性,讓雞也帶有吉祥的意涵,再加上公雞昂首鳴叫,「公鳴」諧音「功名」,這對於崇尚官祿亨通、名聲顯揚的傳統社會當中,自是最吉祥不過的代表了。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正脊兩側各有一方孔洞,具有降低風阻的效果,洞中安插了一尊將軍陶俑像,看起來頗似厭勝物的瓦將軍。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下方西施縫則是雙龍護珠,象徵著守護珍寶,也是護佑著宮廟道場。由正脊兩側所延伸出的垂脊規帶末端各有一組仙女乘鳳凰塑像,雖已洗盡鉛華,但仍可看出塑像的精緻細膩。手中捧著桃子獻予神靈,也是在歡迎著前來廟宇參拜的善男信女。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下方牌頭則各有一位宦官,手裡捧著冠與鹿象徵加官進祿,笑臉盈盈的表情令人見之欣喜。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三川殿簷下※
簷下兩側墀頭處各置一頭石獅,目前所見是近代的作品。下方水車堵有人物剪黏,可惜人物特性不明,難以辨讀其所演繹的究竟是哪一項戲齣。再往下則是樸實的磚砌立面,基礎則是由石砌台基撐起,呈現無華卻饒富古味的風格。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走入三川殿下,兩側對照壁堵有數幅裝飾。水車堵延續著立面也是由剪黏人物組成,龍爿的題材是「顏超求壽」,顏超的故事見於東晉干寶所著的《搜神記》〈第三卷〉當中的記載;三國時期著名的命相專家管輅曾斷言平原人氏顏超為早夭之命格,顏父請求為之延壽,於是管輅就指導顏超「覓清酒鹿脯一斤,卯日,刈麥地南大桑樹下,有二人圍位,次但酌酒置脯,飲盡更斟,以盡為度。若問汝,汝但拜之,勿言。」卯日那天帶著酒和鹿肉到麥地南邊的大桑樹下,會有兩個人在那裡下棋,你就為他們斟酒送肉,如果他們質問你,你只管揖拜,不要發言。顏超照著指示,果然有兩人在大桑樹下對奕,待酒過數巡後,坐在北面的人突然發現顏超在旁,大聲斥責他為什麼在這裡,而顏超只有靜靜的禮拜著,此時坐在南邊的老者打了圓場,竟然吃了人家的酒肉怎麼能翻臉無情呢?於是借了北面者的文書打開一看,將書上原本顏超只能活到十九歲的記載改成壽至九十,顏超叩謝而回。之後詢問管輅兩人的身分,方知「北邊坐人是北斗,南邊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主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也因為有了這則典故,讓「拜斗」成了道教為信徒消災祈福的重要科儀之一。照片中白鬚蒼蒼的為南斗,著朱服的則是北斗,中間的少年郎便是顏超。
鹿港興安宮
虎爿水車堵則是有三位宦官裝扮的人物,似乎是在描述三寶太監鄭和的故事;鄭和原籍回族,出生於明洪武四年(1371),與祖父、父親均為穆斯林,但他也皈依在佛教道衍和尚門下。此外,由於跟隨鄭和出洋的船夫多半是媽祖信徒,因此鄭和每到一個地方也都會捐資修建當地的天妃廟。在《天妃顯聖錄》裡也有一則「廣州救太監鄭和」的故事;「永樂元年(一四0三),欽差太監鄭和等往暹邏國。至廣州大星洋遭風,舟將覆。舟工請禱於天妃。和祝曰:和奉命出使外邦,忽遭風濤危險,身固不足惜,恐無以報天子,且數百人之命懸呼吸,望神妃救之!俄聞喧然鼓吹聲,一陣香風颯颯飄來,宛見神妃立於桅端。自此風恬浪靜,往返無虞。歸朝復命,奏上,奉旨遣官整理祖廟。和自備寶鈔五百貫,親到湄嶼致祭。」這方水車堵上的故事由於可茲判別的關鍵資料不多,因此只能粗略猜測或許是在講述鄭和捐資建媽祖廟的故事。
鹿港興安宮
對照壁堵外側刻著花瓶牡丹,立於案上取「富貴平安」之意,一旁還有燭台和蠟燭,代表著前途一片光明美好。
鹿港興安宮
虎爿這頭則是多了一隻松鼠咬著一串葡萄,兩者都有多子的特性,借代為祈求多子多孫的想望。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對照壁內側石堵則是雕著龍騰四海、虎嘯山林,應廟宇左青龍右白虎之配。龍首向內追逐著龍珠,下方還有躍出海面的鯉魚,帶有魚躍龍門的吉祥色彩。
鹿港興安宮
虎身向外回首,一身斑斕,威風凜凜。從龍、虎的身體擺動布局,也是在暗示著信徒進廟的動線應隨著龍門進,再由虎門出。
鹿港興安宮

抬頭欣賞看樑部分,兩側分別繪著東方朔與麻姑這兩位壽仙。東方朔,字曼倩,西漢辭賦家,亦是漢武帝手下著名的大臣。其人博才多聞,性格滑稽多智,很得武帝重用。生平頗多神異故事傳誦,曾言:「天下無人能知我東方朔,只有太王公知道我。」而太王公便是當時研究星宿曆法的能者。東方朔去世後,太王公曾告訴漢武帝:「木星失去了十八年,現在又出現了。」武帝才心領神會歎息道:「東方朔在我身邊十八年,我竟不知道他就是木星啊!」畫面中的東方朔圓頂突額,拄著一根懸有葫蘆的枴杖,身旁還傍著一隻丹頂仙鶴,儼然是個老壽仙的模樣,不過事實上東方朔只有活到六十一歲,壽仙的形象應是後人附會而產生。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麻姑是神話當中的女壽仙,東晉葛洪的《神仙傳》描述東漢王方平曾經與麻姑談到修道之事,麻姑自敘其親眼見過「東海三為桑田」和「海中復揚塵」,為成語「滄海桑田」和「東海揚塵」的典故,也因為有了這樣的傳說,看過三次東海變桑田的麻姑自然就成為壽仙的代表。麻姑的造型一般多為妙齡女子,隨身帶著盛開的花卉,身邊伴隨著仙鹿。
鹿港興安宮

再觀三川門立面,牌樓面採疊斗式構築,斗上有斗、層層堆疊,架高了門面增加氣勢。門楣安著兩枚夔龍團字門印,上頭團著「福」字。門印上方高懸「興安宮」宮名匾,門楣正中央也書有宮名。
鹿港興安宮
兩側分別以女性為主角作彩繪,龍爿是「蔴姑進釀」,虎爿是「西河少女」。上一段我們以簡略介紹過麻姑的神話,這裡的「進釀」則是祂另一則流傳的神話故事。傳說麻姑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並於蟠桃壽宴上獻於西王母,而「流霞」就是指這種仙酒;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詩中云:「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喝了這種仙酒便能青春永駐。這裡進釀的對象顯然不是西王母,不過喝了能延年益壽的主題,從另外兩位男神仙的臉上似乎可以看出端倪。
鹿港興安宮
宋代李昉所編著的《太平廣記》當中的〈女仙四〉一節裡頭,收錄了由古籍《女仙傳》所摘錄的「西河少女」的故事,內容記載「西河少女者,神仙伯山甫外甥也。山甫雍州人,入華山學道,精思服食,時還鄉里省親族。二百餘年。容狀益少。入人家,即知其家先世已來善惡功過,有如目擊。又知將來吉凶,言無不效。見其外甥女年少多病,與之藥。女服藥時,年已七十,稍稍還少,色如嬰兒。漢遣使行經西河,於城東見一女子,笞一老翁。頭白如雪,跪而受杖。使者怪而問之,女子答曰:此是妾兒也。昔妾舅伯山甫,得神仙之道,隱居華山中。愍妾多病。以神藥授妾,漸復少壯。今此兒,妾令服藥不肯,致此衰老,行不及妾,妾恚之,故因杖耳。」使者問女及兒年各幾許,女子答云:「妾年一百三十歲,兒年七十一矣。此女亦入華山而去。」內容描述西河少女因得仙人伯山甫之助,返老還童,面如嬰孩。到了漢代,有人在西河城東看見一位妙齡女子正在鞭打一名老翁,這名老翁不但不避,甚至還跪在少女面前乖乖被打。旅人看了覺得奇怪,一問之下方知妙齡少女竟然是老翁的母親,而且已經一百三十歲了,因為兒子不肯乖乖吃藥,所以才會讓外貌變得蒼老,而這位母親就是受伯山甫幫助的西河少女。照片中所演繹的,正是少女鞭打老翁的這個橋段,乍見這一幕著實令人驚奇,也表現了神仙之術的玄奧。
鹿港興安宮
正門楹聯為「興國興鄉聖德覃敷萬家沾雨露,安民安境母儀卓著四海靖波瀾」,是民國七十四年(1985,歲次乙丑)最近一次修建時所撰,由鹿港在地的書法名家黃天素書寫。「覃」是蔓延、廣佈之意,上聯歌頌媽祖的聖德廣佈遍施,如同天下百姓同霑雨露一般。下聯的「靖波瀾」則是點出媽祖海神的特性,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海上的船隻平安順利。
鹿港興安宮
楹聯下方的一對抱鼓石,是固定門框的重要器具。由側面觀之呈現螺旋紋狀,形似鼓面而得名。另有一說這螺旋紋路其實是九龍子之一的「椒圖」,牠形似螺蚌,性好閉鎖,喜幽靜,所以出現在門環或門前石鼓上。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興安宮的立面跨幅不大,和一般民宅差不多,在有限的跨幅中又要呈現三川門的格局,如此勢必讓三道門更顯狹窄,各道門的門扇無法完全敞開,不過也因此讓觀者更能感受門神彩繪的對稱之美。正門門神繪著秦瓊、尉遲恭兩位大將,一身戎裝,雙手持鉞,威風凜凜地護衛著一方道場。「鉞」是類似斧但體型比較大的一種武器,雖可攻擊,但也被用作象徵帝王權威的禮仗,在此則是表敘著天后媽祖的威儀。這對門神的畫風清新,用色典雅,人物表情、眼神靈活而生動,鬚髮密而不亂,是相當漂亮的一組彩繪作品。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龍爿小港門神是一老一少,兩位宦官,身著象徵著地位崇高的麒麟補服,一人持香爐、一人持鮮花。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虎爿則是一對秀麗宮娥,一手持如意,另一手各自持著茶具和瓜果。四人所持之物合起來便是香、花、茶、果四供,也是常見的三川門小港門神手持物樣式。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前拜殿※
龍爿封簷橫樑彩繪著一窩雞,落款為「母雞嘓雛聲穀穀,望他異日作三公」,「嘓」音「郭」,是狀聲詞,指的是母雞的叫聲,「穀穀」亦是。「嘓」和「穀穀」諧音「公」,這段落款講述的正是母雞不停的在小雞旁邊嘓嘓叫,彷彿叮嚀著他們以後長大要飛黃騰達,引申成期望子孫長大後能官祿亨通,位列三公。這是一段相當有意思的落款,一般以雞為主題的裝飾,多半都是用公雞作代表,公雞司晨,一鳴而天下白,也有「功名」的諧音。這裡畫出一窩家族,有公有母有雛鳥,除了有祈求功名利祿的寓意,也有祈望子孫滿堂,一家和樂的想望,是一幅饒富意趣的作品。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虎爿這邊則是落款「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是出自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詩為「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講述著寒冬已過,大地回春,整日浸泡在江水裡的鴨子是最先感受到氣溫回暖的。
鹿港興安宮
壽樑上繪有兩幅植物畫作,一幅題材是橘子和松樹;橘諧音吉,代表吉祥,松樹則是長壽的代表。
鹿港興安宮
另一幅同樣也有橘子,搭配了一柄如意,後頭還加了一片蓮葉,合起來看便是吉祥如意連連,相當討喜。
鹿港興安宮
前拜殿或許受限於空間的侷促,因此沒有太繁雜的裝飾,但這樣卻能有份樸實之美。


※天井※
雖然興安宮的佔地狹隘,但難得的是在前拜殿和正殿之間還能有一方透天天井,保存了傳統廟宇建築的格局。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兩側封牆上方設了屋脊剪黏裝飾,龍爿有白頭翁和牡丹所組成的「富貴白頭」,虎爿則是鷺鷥和蓮花構成「一路連科」,都是相當討喜的裝飾題材。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拜殿※
通過天井進入廟宇的主體建築,這裡是正殿之前的拜殿,顧名思義就是讓信徒膜拜神靈的地方。上方看樑托著一對一斗三升栱,碗公斗上有細膩的花卉彩繪,上頭畫著梅、蘭、竹、菊;梅花傲立雪寒之中,剪雪裁冰,是高潔志士的象徵。
鹿港興安宮
蘭花獨自在空谷中綻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代表的是賢人。
鹿港興安宮
竹子能篩風弄月,清雅澹泊,而且節守自持,也是謙謙君子的表徵。
鹿港興安宮
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攀炎附勢,像是世外隱士一般,晉代高士陶淵明就以愛菊聞名。此外菊花因為花期長又名「壽客」,帶有長壽意涵,也是討喜的吉祥植物之一。這四者合起來便是為世人所歌頌的「四君子花」。
鹿港興安宮
下方單斗則是畫著金魚以及蝦子,兩者都是水生動物,傳統建築常以水生動物作為裝飾題材,帶有鎮火之信仰色彩。有趣的是,俗話說「無魚蝦亦好」,表示雖然沒有好的東西,但若能獲得次等的也不錯。但這裡是既給瑜也給蝦,一切都囊括了。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整座一斗三升由兩條對稱的夔龍紋撐起,雕琢甚是用心。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下方看樑左右兩側各繪著一幅博古圖,龍爿這幅裡頭有香爐、茶壺、佛手、蓮葉以及書本,取「福壽連連」之諧音。虎爿這幅則是松樹與蓮花,同樣也是長壽無疆的寓意。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兩側嵌入封牆的彎栱上同樣也有彩繪,除了再次出現的四君子花當中的竹子和蘭花,另外還有香菇、蘿蔔、白菜所構成的田家風味,以及葡萄、瓜果所代表的子孫綿延,傳達了生活富足,子嗣永傳的想望。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封牆兩側各有一座玻璃櫥窗,裡頭矗立著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的神將,兩相對照護祐宮殿。樑上懸著鐘與鼓,顯現興安宮廟地雖小,但該有的配置同樣俱全。
鹿港興安宮

※正殿※
拜殿要進入正殿前還有一道門,門楣上懸掛著三通匾額,其中以中央這方「慈航普渡」年代最久,上款為「光緒拾叁年孟冬吉旦」,下款「莆陽信士□春榮 柯清泉仝叩酬」。「莆陽」和興化、興安、莆仙都是莆田市的別稱,也再次透露興安宮的會館特性。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門楣上有三幅彩繪作品,中央是八仙齊聚的「袖裡乾坤」。在《封神演義》第十六回「子牙火燒琵琶精」一節裡,姜子牙向劉乾說道:「袖裏乾坤大,乃知過去未來,包羅萬象」,是故袖裡乾坤意思就是神通廣大,法術超高莫測。有關八仙的成員自古以來未有定說,直到明代吳元泰著《東遊記》才定型,該書開宗明義即載「八仙者,鐵拐、鍾離、洞賓、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而鐵拐先生其首也。」至於這幅作品的主題主要是透過畫中張果老的舉止而呈現。
鹿港興安宮
據《東遊記》的描述張果老前身是天地混沌初開時的一隻白蝙蝠,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而化身為人,後得宛丘、李鐵拐授法而成仙。其最大的特色是倒騎著一頭白驢,可日行數萬里,休息時驢子可以像紙一樣折起來收到箱子裡,要騎乘時只要噴一噴水,紙片就會鼓起再次化成白驢,神異莫名。圖中張果老一身員外打扮,手捧魚鼓,倒騎白驢則是祂的金字招牌,其所傳達給世人的哲理是「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鹿港興安宮
另外畫中還可看見上仙漢鍾離正在為呂洞賓、曹國舅、何仙姑等演說道法。
鹿港興安宮
李鐵拐自個兒在旁邊操練法術,手中葫蘆畫出蝙蝠,象徵著賜福。韓湘子正看著張果老袖中化出倒騎驢子來。藍采和則是在一旁,拿著銅錢逗弄著三腳金蟾。
鹿港興安宮
八仙各有風采,也各具神通,這八位神仙代表人世間的各種身分,分別是貧窮者、書生、老者、青年與將軍、富貴者、女人和孩童,傳達修道無階級、身分之差別,只要有心向道,人人都可以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也由於八仙是這麼平易近人的神仙,因此和「三仙」相同,同樣是民間信仰當中相當討喜的一組神仙。

龍爿為「羲之愛鵝」,
主角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據說王羲之相當喜歡看著鵝,從其行走與划水體態中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甚至還曾以寫一帖《黃庭經》為酬跟人換了兩隻白鵝回家。圖中左下方的童子正飼餵著兩隻鵝,一旁的王羲之笑臉盈盈地看著,著實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

鹿港興安宮
虎爿的主題則是「東坡玩硯」;主角蘇軾,字子瞻,一字仲和,號東坡居士。蘇東坡是歷史上非常聞名的人物,在詩、詞、賦、散文均有極高的成就,而且還善於書法和繪畫,也因此對名列文房四寶之首的硯自是珍愛,留下了「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一生最相親傍」的感嘆。畫面中,蘇東坡手裡捧著硯台把玩著,傳達出愛硯之情的真切。
鹿港興安宮

正門楹聯「興起湄洲廟貌莊嚴千秋永仰,安於鯤島神光普照萬古長揚」,以「興安」二字起頭,歌頌媽祖興起於湄洲,隨著先民渡台近緒庇佑著這塊土地上的子民。聯後落款「呂有仁敬撰 粘彧敬書」;粘彧名文意,號達人、虛約、聲希,鹿港人,民國廿六年(1937)出生,二十三歲時拜入鹿港書法家黃祖輝先生門下,悉心研究魏晉名家王羲之的筆勢,是當代出色的書法大師。
鹿港興安宮


步入正殿即可望見媽祖聖像端坐於神龕內,長年的香煙燻染讓神龕呈現有黑色調。
鹿港興安宮
龕內的鎮殿媽祖頭戴后冠,臉頰豐潤,慈祥地看著眾生。令牌和寶劍隨身,象徵媽祖護佑眾生,聞聲救苦。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鎮殿媽的前方有一對宮娥,頭上梳著整齊的髮髻,面容典雅端莊,一人持花瓶一人持捧盒,取諧音代表著「闔境平安」。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神龕有一層透明玻璃保護著,龕外的神桌上頭樣也奉祀著數尊媽祖金身,當然也少不了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媽祖的得力助手。兩將軍頂有頭箍,背飄綬帶,象徵其地位已入仙班,不是一般的精靈妖怪了。千里眼將軍通身青色,手持方戟,右手舉於眉前似遠望。順風耳將軍通身赤紅,執著大斧,左手貼耳表傾聽,兩位是協助媽祖護衛蒼生的大護法。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神龕上方懸掛著「奠安山海」匾,落款「咸豐二年壬子葭月穀旦」、「興郡弟子……敬立」。咸豐二年(1852)正是興安重修完成的一年,這次的修建奠定了今日所見的規模,正巧應和了「奠安」一詞,也反映了在臺灣媽祖信仰已從海神擴充成無所不能的至高神祇。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神龕楹聯刻著「興起湄洲祖派常昭欽聖德,安於鹿渚恩波永奠著坤儀」,同樣也是咸豐二年所留下來的百年古物。敬獻人為當時的董事鄭進巡,籍貫標註為「仙邑」指的是同為興化府管轄的仙遊縣。「渚」意思是水中的小陸地,鹿港亦稱鹿渚,表達的正是昔日此地港灣的地理環境。「坤」本為八卦其中的一個卦名,對應到人際關係便是指母親,所以用「坤儀」二字來歌頌媽祖的德行。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神龕前的神桌同樣也是值得欣賞的精緻古物,四腳刻著吞足螭吻,牠是九龍子之一,善吞,最後甚至連自己的腳都吞進嘴裡了,在許多座椅的椅腳上都能看見牠們的蹤跡。
鹿港興安宮
龍腳踩著球,底下還有個龜背,「龜」自古便是人們認定的長壽動物,也常以牠的形象來祈求長命百歲,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就相信用烏龜的殼可以向神靈占卜運勢吉凶,因此賦予許多神秘的色彩,也是個吉祥的動物。
鹿港興安宮
案桌正面有一幅「魚躍龍門」,清楚描繪出鯉魚躍過禹門化為龍的故事,也是祈求信徒們官祿亨通的吉祥圖案。
鹿港興安宮
兩側另有多幅傳統故事題材的雕刻作品,例如有以四藝為題的棋與琴,也有以四愛為題的蓮與菊。四藝為棋琴書畫,是古代文人修習的四項技藝,用以凸顯高雅之姿。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而四愛這裡所見的是茂叔愛蓮、淵明賞菊與和靖詠梅三幅;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北宋理學創始人。平生鍾愛蓮花之高雅,其所著〈愛蓮說〉一文流傳千年,當中提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了後世讚賞蓮花之美時一定會想起的字句。圖中可見周敦頤和友人正漫步於蓮池畔,畔邊長著朵朵清荷,有盛開的,有含苞的,各有風采。
鹿港興安宮
陶淵明,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為魏晉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以愛菊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對菊花的歌詠散見於詩歌散文之中。例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怡然自得的意境令人嚮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更是傳達了陶淵明對菊花高雅氣節的讚賞,也是引花自喻,期許自己也能像菊花那般卓爾不群。圖中可見童子捧著一支插著菊的花瓶,正打算獻給笑臉盈盈的陶淵明欣賞。
鹿港興安宮
林逋,字君復,北宋詩人,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終身未仕亦未娶,隱居在西湖孤山與鶴、梅相伴,人稱「梅妻鶴子」,可見其愛梅之深。圖中可見林和靖乘著馬,悠閒自得的遊歷著,伴隨在的童子手上捧著一柄梅花枝,形影不離的跟隨著。
鹿港興安宮
每幅雕刻均細膩傳神,展現傳統匠師高超的藝術水準,值得細細品味欣賞。

正殿除了奉祀著主神天上聖母,在虎爿還有一座小神龕恭奉境主公。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龍爿則有通道可通往後室,之所以稱「室」是因為這裡嚴格來說只是正殿空間劃分出了的一個小隔間,非常侷促狹窄,僅容數人立身。雖然侷促,然而這裡卻是奉祀著民間信仰至高無上的神靈─玉皇大帝、三官大帝以及觀音佛祖。
鹿港興安宮
奉祀玉帝的神龕雖小但雕工相當精細,儼然是一座小廟。龕內的玉皇大帝神座周圍有九龍環繞象徵至高無上,在傳統的民間信仰中,天至大至精而無形,無法為天塑造出形體來,是故早期的玉帝是沒有神像的,多半都如同興安宮這裡一般以神位書寫「玉皇上帝」之名作代表。然而後世認為玉帝乃掌管萬神萬物萬靈之主宰,猶如人間之帝王,所以才衍伸出九五至尊型態的帝王之像來。

鹿港興安宮

在玉帝前方的三位神祇正是三官大帝,也就是民間俗稱的三界公,這三位是道教信仰中位階至高之神靈,輔佐玉皇上帝分管天、地、水三界。在臺灣的信仰裡三官大帝即是上古三帝:堯、舜、禹,分別擁有賜福、赦罪、解厄的神權,受到信徒尊敬的膜拜。一般而言,三位大帝的造型幾乎一模一樣,只能以手中持笏的方向來辨別身分,是最常見的凌霄寶殿陪祀神。
鹿港興安宮
在虎爿這角落另有一座神龕奉祀著觀音佛祖,雖無玉帝神龕般的華麗,但亦不失莊嚴氣氛。觀音是民間信仰最為普及的一位神祇,其救苦救難的形象深植民心,影響之廣泛甚至連眾多神祇的成仙故事都要和觀音扯上邊,媽祖便是一例,也因此臺灣的媽祖廟與多半都陪祀著觀音。
鹿港興安宮
在觀音的兩側跟隨著兩位脅侍,祂們分別是龍爿的善財童子與虎爿的龍女。善財本為佛陀弟子,因誕生時曾有種種珍寶湧出故得此名,祂在《華嚴經‧入法界品》的描述中被佛祖認定為是眾生修行菩薩道的榜樣。明代吳承恩的神怪小說《西遊記》將善財童子編成牛魔王與鐵扇公主之子─紅孩兒,屢與齊天大聖孫悟空鬥法,最後是請出觀世音菩薩收伏,紅孩兒才遁入空門擔任菩薩的脅侍。而龍女在《妙法蓮華經》裡的描述是娑竭羅龍王的女兒,八歲時已善根成熟,最後在法華會上成佛,跟隨觀世音菩薩救渡眾生。善財、龍女因具備福智雙慧的圓滿法相,是故又稱「金童玉女」。
鹿港興安宮
另一頭虎爿有通道直通後方的店家,也就是我們於前文所提到的,興安宮是一座廟店合一的證據,也讓這個店家成為了距離玉帝最近的凡間,煞是有趣。

結語
鹿港興安宮號稱是鹿港地區最早創立的媽祖廟,然而相關的文獻紀錄目前卻是付之闕如的,本文花了不少篇幅企圖釐清興安宮的創立時間,不過這些都還只是管窺之見,將之提出是為了拋磚引玉,希冀其他先進能協助補齊,未來或許能有更多可資證明的文獻問世,那麼這篇管見之文也就有些微的價值了。

興安宮比起鹿港鎮老街區的其他兩座媽祖廟
,不論是規模、知名度、信眾人數…都是不可比擬的,但它見證了興化府人移居臺灣的歷史,也記下了一筆當年的輝煌。縱然事過境遷,過去漸為人所淡忘,但廟裡的點點滴滴依然靜靜的在那裡,等著有心的後人去發掘,去體會,而這就是廟宇的另一項功能,那是一份珍貴的集體記憶,也是人們尋根的重要依據。


【攝記】彰化鹿港興安2016.07.06
【攝‧記】彰化鹿港興安2012.10.12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興安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