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林福寧宮

 

時間:2012927

地點:彰化員林福寧宮(彰化縣員林鎮中山路二段26號)

交通方式:搭乘火車至員林火車站,出站後步行遇中山路左轉不需五分鐘即可抵達。

【員林福寧宮簡介】引自網站

員林福寧宮俗稱媽祖宮廟宇由來已久,肇造於前清康熙五十年間,始建於雍正四年之廣福宮,後經閩粵籍來台之先民,因生活習俗與語言不同而協議各自供奉,廣寧宮〈王爺宮〉供奉三山國王,本宮供奉媽祖即天上聖母,其香火之盛,信徒之眾乃居各神祇之冠。本宮奉祀之媽祖相傳為湄洲二媽〈金身為軟身打造〉,在明末清初時由先民恭請來台,並暫厝於鹿港天后宮,建宮後領有武東,武西,燕霧下堡,廣褒等七十二庄焉同奉祭祀之尊神朔其來源可謂之悠久。

由於協議分宮奉祀在七十二庄眾信意願下,並組有春蘭社〈負責元宵.聖誕.接香等事宜〉,夏璋社,秋祠誠社〈負責主辦中元普渡與重陽佳節之慶典〉,薪火和相傳至今猶存本宮〈今春蘭社主委曹金堆,秋祠誠社由謝然靡、江朝富、賴炳煌、黃兵等負責,夏璋社由劉尊樹負責〉,協議後由秋祠誠社發動捐獻購置廟地新建〈當時舊址乃為今中正路彰銀對面〉,距今已有二百六十餘年歷史,其間曾多次組團遠赴湄洲祖進香,後因廟貌簡陋歷經乾隆、嘉慶年代數次修繕,且經費時時困挫至道光二十八〈西元一八八四年〉,蒙地方士紳黃清桂捐獻私產五甲餘充做本宮基金,〈後因正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幾乎被放領殆盡〉,於光緒乙酉年〈西元一八八五年〉由黃賜鏡主持修繕。至於今之廟址乃係民國十五年即大正十五年〈昭和元年〉之時任大總理江秋陽、林玉池、黃添池、賴墩厚、江玉書及副總理魏錫清、江滄浪、黃鑾卿等諸董事因感舊廟不雅,且傾斜不堪利用,而興起遷移興建之動議,而決定於現址興建,於當年仲冬開工至民國十七年竣工,歷經四年後舉行青醮慶典。

本宮歷經日據時代,台灣光復之後本宮所有各社之土地年年收為祭祀及修繕之費用,因管理不周遂被侵占頗多,於民國七十二年經政府極力輔導並成立管理委員會,由於廟貌年久未修經決議耗資新台幣數百萬整修方有今日莊嚴之廟堂,並蒙諸善信之通力協助共襄廟務,在媽祖保佑之下香火鼎盛綿延不絕,為後世永為留念。

 

【阿中隨筆】
員林的開發甚早,據說在清代雍正時期即有漢人入墾。來自廣東潮州饒平、惠州陸豐、嘉應鎮平的客家人是最早來到這裡的漢人,他們依著原鄉的居住習慣,在這塊土地上蓋起「圓樓」來,所以用「圓樓仔」當其地名,後因語言腔調之故,圓樓仔變作圓林仔,最後才雅化成今日的「員林」,以上論述見於員林鎮公所。而福寧宮的創建也和這段移民史有關,據說最早當地所興建的廟宇稱作「廣福宮」,供奉客家人的守護神─三山國王以及閩南人的守護神─天上聖母,後來因為語言、生活習慣等種種隔閡,於是閩南人才另外創建媽祖廟「福寧宮」,而原來的廣福宮則改稱為「廣寧宮」。

福寧宮雖為歷史古廟,不過廟貌已全面整修,只留數方碑紀、匾額、古物可供後人欣賞,加諸廟埕為加蓋式屋頂,外人無法登上樓,而廟內天井亦設有雨棚,所以遊客很難欣賞到屋脊上的裝飾,這真的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也因此當天實在沒什麼題材可以拍,只能把重點放在神像金身上了。


福寧宮鎮殿媽祖的面容,感覺上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我也說不出哪裡不一樣,只是走遍了各地的媽祖廟,隱約發現客家人所拜的媽祖,面容似乎都和閩南人的媽祖不太一樣,例如西羅的廣福宮、美濃天后宮、高雄義民廟以及員林的福寧宮…等,這沒根據的想法,或許可以留待以後走訪更多媽祖廟後再歸納整理。行文至此,阿中對福寧宮的隨筆好像就只是這樣,徒留遺憾了。

【後記】
根據網友「香上桐齋」的指導,那尊微微低頭的媽祖聖像是福寧宮的開基湄洲二媽軟身神像。而鎮殿媽的面容有所不同的原因,是因為福寧宮屬於溫陵媽的系統,因此雕刻風格不同。再次感謝香上桐齋

員林福寧宮

員林福寧宮

員林福寧宮
鎮殿媽的面容雍容中頗帶嚴肅,刻法和一般常見的媽祖神像似乎不太一樣。

員林福寧宮
這尊媽祖刻意低著頭,讓人有種慈悲俯瞰蒼生的感覺。

員林福寧宮
這天適逢2012年彰化媽祖節活動在福寧宮舉辦記者會。而宮內亦將媽祖出巡所乘坐的鑾轎準備妥當。

員林福寧宮

員林福寧宮
三川殿橫樑上瞥見「福者康寧」四字,點出了信徒的願望。

員林福寧宮
三川殿門口的鯉魚香爐,這裝置算是相當罕見。

【攝‧記】員林福寧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