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護濟宮

時間:20141011日、201285

地點:麻豆護濟宮(南市麻豆區光復路106)

交通方式:搭乘火車至新營車站,於站前客運總站轉搭「黃幹線」往麻豆方向公車,至「戲院前」站下車,回向直行興中路遇三民路左轉,再遇光復路右轉即可抵達,步行約三分鐘。

【麻豆護濟宮簡介】引自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
護濟宮俗稱「媽祖宮」,是在清乾隆46(1781)由居民倡建,奉祀媽祖。護濟宮創建後,香火鼎盛,在乾隆末期在附近形成市街,今廟東振興街即是古街道。清道光19(1839),麻豆分出頂街與下街,即穀里街為頂街,在上帝廟四周;穀興街為下街,即護濟宮四周。


護濟宮在清乾隆58(1793)由貢生黃大英立「至哉坤元」匾;清道光15(1835)時曾重修一次;清同治4(1865),武舉林朝輝倡首重建。光緒年間與日治時期迭有修建,迄民國44年由陳定邦等發起修建,民國45年完成迄今。2010年縣府編列預算,邀請九位建築師及學者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廟內多項珍貴文物需要修復保存,包括泥塑媽祖、全台唯一的木雕三腳蟾蜍、陳玉峰門神彩繪、陳專友的剪黏及陳溪邦的木雕等。

【阿中隨筆2012.08.05
護濟宮為麻豆地區的信仰中心,主祀媽祖。創建於清乾隆46(1781)年,由民間所發起,歷經多次整修,最後一次是在民國45年,距離現在也將近60年了,因此廟體顯得老舊。廟方已申請列為古蹟,而南市政府已將其列為歷史建築,並著手進行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護濟宮藏有諸多廟宇建築大師的作品,例如陳專友、石連池的剪黏、陳玉峰的門神彩繪以及陳溪邦的木雕等。三川門上石連的祈求堵,人物表情生動,服飾線條細膩,亦為藝術佳作,另石先生在東石港口宮亦有作品,只是港口宮保存工夫不足,已讓珍品消磨斑駁,煞是可惜。而陳玉峰的門神彩繪更是稀罕眼神靈活,線條柔和,仿若真人,不愧為大師作品。玉峰大師就是當代門神彩繪大師陳壽彞的父親。護濟宮的歷史珍寶除了前文所提到的石雕、彩繪外,還有數張清代匾額。清乾隆58(1793)年由貢生黃大英所獻的「至哉坤元」匾就高掛在拜殿之上。沒想到小小的一座護濟宮,竟匯集了這麼多大師的作品,著實需要南市府好好規劃保存

護濟宮廟體共分為三川門、拜殿、天井、再拜殿、正殿、穿廊,佔地不大。三川門扛廟角的憨番造型可愛,不走一般的精壯魁梧風,而是袒胸露肚,而且還是大肚腩,別的地方用肩扛,他們除了用肩還用雙手,模樣逗趣討喜。正殿上的一對龍柱雕工細膩,氣勢不凡比較可惜的是神龕光線昏暗,所以廟堂的莊嚴感降低不少。而鎮殿媽的表情嚴肅,讓人望之有種畏懼感。而屋脊上的剪黏作品多半已褪色和剝落,別有一番滄桑之美。

由護濟宮網羅了數位藝術大家作品就不難看出當年麻豆地區的富庶,這些珍品亟待有關單位盡快維護與保存,當然維修後是否還能保持原樣這誰也不敢保證,所以如果對古蹟有興趣的朋友,或許可以趁早規劃,安排一天到麻豆去參訪這座古意盎然的廟宇

【阿中再筆2014.10.11
※文獻探討※
麻豆,一個在臺灣歷史上出現得相當早的地名;康熙年間,擔任閩知府王仲千同知幕賓的郁永河,自行請命來臺開採硫礦之後,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將所見所聞寫成《裨海紀遊》,文中便提及:「余與黃巖顧敷公過大洲溪,歷新港社、加溜灣社、麻豆社,雖皆番居,然嘉木陰森,屋宇完潔,不減內地村落。」並載:「新港、加溜灣、歐王(即蕭壟)、麻豆於偽鄭時為四大社,今其子弟能就鄉塾讀書者蠲其徭,欲以漸化之。四社番亦知勤稼穡、務蓄積,比戶殷富。又近郡治,習見城市居處禮讓,故其俗於諸社為優。」此外,在其他清領初期的文獻當中也有麻豆的記載,例如《臺灣府志》、《諸羅縣志》、《臺海使槎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等。而在康熙中葉的〈臺灣輿圖〉上則是記為同音異字的「蔴豆社」,由此可見早在明鄭時期麻豆即為平埔族大社之一的所在地,此名亦於有清之前即已確立,由來已久。
麻豆護濟宮  

麻豆地處古倒風內海內,乾隆六年(1741)福建分巡臺灣道劉良璧所撰之《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卷三 山川/諸羅縣〉載:「麻豆港:倒風港分入.」,范咸和六十七二人合撰之《重修臺灣府志》〈卷一 封域/山川/諸羅縣〉亦載:「倒風港:在縣治西南六十里.分三支:北為鐵線橋港、南為茅港尾港、西南為麻豆港.麻豆南曰灣裏溪.」明清之際,古灣裡溪在出海口沖積出一片三角洲,形成了兩個一南一北的潟湖,北為倒風內海,南曰臺江內海。乾隆以前倒風內海沿岸有數個具有經濟價值的港汊,麻豆港便是其中之一。不過從乾隆朝開始,灣裡溪、急水溪持續淤積,倒風內海逐漸陸化,到了1904年日治時期的《臺灣堡圖》便無相關紀錄。至於「麻豆」[Mattau]二字究竟是何種語言?有人認為乃取自於平埔語的[Matta](意為「眼睛」)和[au](意為港澳)合併而成,對照康熙五十七年(1718),諸羅縣知縣周鍾瑄之記載:「……溪為包,為阿汪.……目曰麻撒.……(《諸羅縣志》〈卷八 風俗志/番俗/方言〉),讀音上稍有不同,但大致還是相對應。不過另有一派說法則是根據荷蘭文書記載,提出麻豆社又名[Toukapta](翁佳音,〈荷蘭時期原住民分佈研究回顧),他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平埔語地名讀音,而[Mattau]則被認為有可能是漢語音。無論如何,麻豆開發的時間相當早是無庸置疑的,只是前清時期此地多為平埔族聚集,漢人的移入尚未蓬勃,這從「社學」的創立即可推知。

《諸羅縣志》〈卷五學校志/社學〉載:「在番社者八,以教番童:一在新港社.一在目加溜灣社.一在蕭壟社.一在麻豆社(以上四所,康熙二十五年知縣樊維屏建)……」社學的功能等同於今日的地方小學,提供八至十五歲學童接受正式教育,清代官方於上述四社設立社學,代表這裡的平埔居民數量頗多。麻豆社社學一直到乾隆年間仍持續運作;依據《重修福建臺灣府志》當中的〈卷十一 學校(書院、社學附)/社學()/()土番社學〉記載:「諸羅縣土番社學:一在打貓後莊、一在斗六門莊、一在目加溜灣、一在蕭壟社、一在豆社、一在諸羅山社、一在打貓社、一在哆囉嘓社、一在大武壟頭社、一在大武壟二社、一在他里霧社.」,文中透露出土番社學在歷經了康雍乾三朝的經營有持續增加的需求,但相對應的也代表平埔族民漢化的速度與日俱增,一直到嘉慶年間達到顛峰,土番社學才因功能的轉變而變成一般漢民義學。

從麻豆港的興盛期與社學的演變歷程也可看出麻豆社漢化的程度與漢人移民的影響力,這樣的時間點正可與前述沿革介紹的「清乾隆46年(1781)由居民倡建,」相呼應,只是這個創建時間的依據為何,引述來源並未多做說明,目前只能以宮內珍藏乾隆58(1793)的「至哉坤元」匾作為最早的創廟史料。

※外觀格局※
麻豆護濟宮目前所見的廟體為民國45(1956)時修建完成,迄今將近一甲子,因此廟貌看來有些破舊斑駁。歷史建築修護工程已於104(2015)1月開始進行,湊陣拜媽祖部落格恰巧在工程啟動前夕前往紀錄,希望能留下原始面貌與各位朋友分享。護濟宮的主體格局為兩進,由三川殿、天井、正殿、左右過水廊道構成。
麻豆護濟宮
 
※三川殿簷上※
三川殿立面門開三間,硬山重簷頂,簷上有豐富的剪黏裝飾。正脊脊背上是常見的雙龍護三仙,中央福祿壽身上的剪黏雖脫落泰半,但生動的臉部表情依然能讓人望之心喜,微微彎著身軀,彷彿長者慈祥般的照護著古往今來的芸芸眾生。
麻豆護濟宮
兩側青龍身形略顯清瘦,但龍身線條優美,鬚毛飄逸自然,姿態威武的護佑著道場。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下方西施縫安著七位人物帶騎,演繹著「
七賢過關」,描述竹林七賢─稽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和劉伶騎驢馬過陽明關的故事。竹林七賢為晉代著名的七位隱士,不拘禮法,清靜無為,頗有仙家之風,因此常出現廟宇在廟宇的裝飾題材中。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脊堵上安著八仙朝仙翁剪粘,明朝吳元泰所著的小說《東遊記》〈八仙蟠桃大會〉中,描述漢鍾離等八位神仙接到西王母蟠桃盛宴的邀請,一同前往崑崙山閬風苑朝謁,宴上眾仙會聚,一片和樂融融的光景。八仙會聚本就有朝鶴之意,再加上壽神─南極仙翁更是喜上加喜,是故民間在喜慶宴會上常喜歡懸掛「八仙綵」以示慶賀,廟宇的正脊脊堵更是普遍以八仙賀壽為題材。脊堵上九位神仙乘坐著珍禽異獸,持著不同的法器,展現出不同的風采。乘著獅子,手持芭蕉,坦胸露肚,頭綁雙髻的漢鍾離是八仙的領導者,開懷豁達的模樣是在教導世人無爭的人生哲學。
麻豆護濟宮
座下白駒,身著道袍,背上寶劍,手持拂塵,一副俊朗姿態的呂洞賓,是八仙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神仙,嗜酒好詩的特色傳達出豁然的人生哲學。
麻豆護濟宮
騎著毛驢,手捧魚鼓,白鬚皓首的張果老,傳達出隨遇而安的處事態度。
麻豆護濟宮
騎著老虎,一手執拐杖,一手拿著葫蘆的李鐵拐,以自身鄙陋的形象,鼓勵著世人眾生平等,只要精進修行,人人皆可成道。
麻豆護濟宮
乘坐仙鹿,手持一段荷花蓮葉的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同時也代表著成仙成道沒有性別的隔閡。
麻豆護濟宮
跨坐在三腳蟾蜍上,拿著一串銅錢釣弄的是藍采和。依據《東遊記》的描述,藍采和「
常衣破藍衫,六銙黑木腰帶,闊三寸餘,一腳著靴,一腳赤足。…。。每於城市乞錢,手持大拍板長二尺餘,醉則踏歌,老幼皆隨觀之。似狂非狂,歌則隨口而作,皆有神仙意,人莫之測。得錢則用繩縛之而行,或散去亦不之顧,見其錢或贈貧者,或與酒家。」,現在一般常見的造型為手捧花籃,以似男似女的童子面貌現世,何以與三腳蟾蜍和釣銅錢有關?這典故可能是混雜了劉海的神話傳說,相關故事就留待介紹正殿三腳蟾蜍雀替的故事再進一步介紹。
麻豆護濟宮
脊堵下方則是常見的五種獸中之王:麒麟、獅、象、虎、豹,取其威猛震懾十方妖祟。


兩側次脊脊背以「鯉魚吐藻」為飾,一方面取鯉魚躍龍門的吉祥寓意,另一方面也有灑水防火的意涵,華麗的藻飾線條構成優美的天際線,是廟宇建築學最令人神怡的地方。
麻豆護濟宮
脊堵有花鳥獸為主題的吉祥圖案,龍爿是「三王圖」,分別是鳥中之王─鳳凰、花中之王─牡丹、獸中之王─獅子,象徵盛世可期。
麻豆護濟宮
虎爿為馬、山茶花以及鳳凰,有一馬當先、花開富貴的含意。
麻豆護濟宮

兩層屋簷延伸出四道規帶,各有一座熱鬧的剪黏牌頭,中央兩幅分別為「劉備娶親」和「轅門射戟」兩則出自《三國演義》的橋段。在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的故事中,周瑜為了向劉備討回荊州,向孫權獻計以招親為名誆騙劉備過江入東吳,諸葛亮早識破箇中計謀,行前交予護駕的趙雲三封錦囊,並交代過江後依次而行。第一封錦囊吩咐抵吳後須先拜訪喬國老,於是劉備一行人到了南徐後便先行備妥拜禮,登門拜見國老,見過劉備的國老便前往向吳國太賀喜,造成了孫權、周瑜的計謀陷入了騎虎難下的窘境。
麻豆護濟宮
畫面中,劉備登門拜訪喬國老,拱手作揖,態度謙卑,贏得了國老的好印象,成為此次凶險行程的一大後盾。國老身旁的呂範為這樁婚事的女方媒人,眼見劉備落下此著,只能眼巴巴的監視著兩人的互動,門外孫權派出的眼線正拉長著耳朵,竊聽屋裡的動靜,另一頭身穿鎧甲,英氣逼人的趙雲一臉胸有成竹的掌握著內外動靜,一場爾虞我詐的戲齣,透過人物的姿態與表情生動地傳達出來。

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裡,袁術帳下的長史楊大將,獻計先滅據守小沛城的劉備,回頭再見機併滅徐州的呂布。於是袁術派韓胤擔任使者,準備了許多禮物去拜見呂布,之後又派出大將紀靈領軍往小沛而去。劉備得知自己成為併滅的對象,也修書給呂布請求協助。呂布深知唇亡齒寒之理,但又礙於不想開罪袁術,於是想當一回和事佬,邀請劉備和紀靈一同到徐州會宴,會中呂布抽出方天化戟,命手下插於百步之遙的轅門外,約定以弓箭射向戟上小枝,如射中則兩造各自罷兵,若不中則呂布這一方便聽任雙方攻防。只見呂布抽出羽箭揚弓一射,果真中的,一場兵戎干戈就此化消。
麻豆護濟宮
畫面的左方為揚弓射戟的呂布,英姿颯爽,自信而為,一旁的紀靈蓄勢待發的看著結果,另一頭劉關張三兄弟分立,忐忑不安的劉備、聚精會神的關羽和快要按耐不住的張飛,不同的動作傳達出三人不一樣的性格,讓畫面看起來活潑有趣,格外動人。
麻豆護濟宮
 
外側兩道規帶的牌頭同樣也是《三國》的故事情節,龍爿為「黃鶴樓」,又名「過江赴宴」,這段是描述赤壁戰後,劉備佔據荊州,東吳上下一片不滿,尤以一手推動赤壁功成的周瑜最為憤慨,於是發信邀請劉備過江談判,地點就在武漢武昌蛇山上的黃鶴樓,談判的結果當然是不歡而散,最後劉備在趙雲的保護下順利返回荊州。以上故事雖然在元代的雜劇中即有這個橋段,但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卻未將其收錄進《三國演義》小說當中,因此相關故事較罕為聽聞,不過卻是京劇裡著名的橋段。畫面當中,登上黃鶴樓赴宴的劉備拱手作揖,小心翼翼的應對著眼前意氣風發的周瑜,一旁保護主公的趙雲亦手按劍柄,以應突來之變。
麻豆護濟宮
虎爿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話說曹操號召天下各路諸侯齊聚洛陽共同討伐董卓,董卓帳下有大將華雄,驍勇過人,一連斬殺了聯軍的祖茂、俞涉、
潘鳳等將。眼見聯軍節節敗退,此時與劉備投身於公孫瓚帳下的關羽自告奮勇願意出戰,只見青龍偃月刀起刀落,不消片刻華雄首級即入關羽手中,甚至連要出征前方斟上的酒,在關羽戰勝回帳的時候還是溫的,留下「關公溫酒斬華雄」的著名橋段。畫面中,關羽持著青龍偃月對戰華雄,威武逼人,戰勢洶湧。曹操站在城樓上觀戰,自此對於關羽的勇猛留下深刻印象,也才有之後的三約、掛金求去、華容道義釋…等。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三川殿※
兩側的墀頭立著坦胸露肚的力士,是謂「憨番扛廟角」,護濟宮的憨番力士可愛逗趣,龍爿的這位鼻孔大開,虎爿則是張口作勢,頗有佛家哼哈二將的韻味。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進入三川殿簷下可見整座建築是以木造為主,石材為輔,充分展現古廟的溫潤之美。
麻豆護濟宮
二甲桁上有彩繪作品,釉彩因年代久遠而略顯斑駁,其中一幅保存較為完整的主題為「歷山象耕」,講的是堯帝聘舜的故事,屬「四聘」之一。堯是傳說中的人物,據說姓伊祁,氏陶唐,名放勳,仁民愛物,賢能好學,被當時的百姓推舉為共主。堯年老時有意將共主之位傳授給賢者,於是聽從大臣們的建議,親自前往歷山拜訪並測試以孝聞名天下的舜。舜,姓姚,名重華,事父親與繼母至孝,名聲傳遍鄉里,據說舜的賢能使得有他在的地方,百姓都能得到祥和安寧,在歷山耕種時,農夫人人不爭地權;在河邊製陶時,匠師們都不敢偷工減料;在雷澤捕魚時,漁民個個相讓漁界。
(《墨子》: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堯帝因此前往拜訪,並以政事的處理步驟測試舜,果然驗證了其可堪重任,於是將共主之位禪讓給他,成就了一段千古流傳的美名。
麻豆護濟宮
 
二甲桁與宮燈吊筒的雀替則是以龍為主角,雕工精緻並加以彩繪,龍口興水吐珠有鎮火的隱含。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壽樑上有斑駁的彩色繪畫,中央一對蓮花吊筒上的倒拋獅豎材,工法細膩,造型可愛,同樣堅守著公獅張口母獅閉嘴的古制。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壽樑和龍柱交接的雀替多以帶有吉祥寓意的鳥類為雕刻題材,有展翼翱翔的鳳凰,以及銜著靈芝的仙鶴。鳳凰為傳說中的神鳥,《爾雅‧釋鳥》中云鳳凰的外型為「
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傳說其「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莊子》〈外篇‧秋水〉,是故與龍同為中國所信仰的神物,有富貴吉祥的意涵。
麻豆護濟宮
鶴是長壽的象徵,《抱朴子》〈對俗〉:「
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口中的靈芝更是延年益壽的藥材,是故鶴銜靈芝象徵著賀壽之意。
麻豆護濟宮

正門牌樓面中央高懸宮匾,四周有翔龍守護。
麻豆護濟宮
門楣上的一對龍首門印,不僅有裝飾的功能,穿透門楣的門簪也有固定門框的實質作用。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正門對聯題道「
護海安瀾玉笏昭彰垂母德,濟民救世華冠燦爛仰神威」,不僅讚頌著主神媽祖救濟黎民的功德,也道出了天后聖容的尊貴。
麻豆護濟宮
門口一對石獅威武鎮守,體型圓潤,造型生動,公獅戲球、母獅護子,象徵男女各司其職。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正門兩面門扇的眉堵、身堵部分是木材雕刻,裙堵則以較為堅固石雕做基。眉堵雕刻的主角是盛開的梅花,與棲息在枝頭上的喜鵲,是謂「喜上眉梢」。
麻豆護濟宮
身堵鏤雕著「四聘」之中的故事,分別是龍爿的「渭水聘賢」以及虎爿的「三顧茅廬」。「渭水聘賢」講的是周文王姬昌親往渭水延聘姜子牙的故事;商代末年,紂王無道,民不聊生,天下諸侯紛紛起兵造反,當時擔任西伯侯的姬昌心中便盤算要起兵推翻商紂,一統天下。之後姬昌聽聞隱居在渭水畔的姜子牙深具才能,於是親自前往延聘。姜子牙,姓姜,氏呂,名尚,字子牙。根據《封神演義》的故事情節,姜子牙曾擔任商代的一名小官,見政局腐敗而辭官歸隱,在渭水畔以無鉤的金屬絲釣魚,是故諺語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傳說姜尚答應出仕的時候,姬昌親自為他拉車,一連走了約八百步,姜子牙據此斷定周代國祚可享八百年。
麻豆護濟宮
圖中下方右邊拱手作揖的便是西伯侯姬昌,左邊坐在溪畔作垂釣貌的便是姜子牙,可惜垂釣的手受外力破壞而斷裂。
麻豆護濟宮
子牙身旁的童子抓著一條大魚,喜盈盈的望著來人,匠師這樣的佈局似乎是透過童子在暗示「願者上鉤的大魚來了」,圖上方文武官員分立,一旁的手拉車正是「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國祚八百年」的重要道具。整幅作品主題明確,讓人一看了然,也分外能引起心裡的共鳴。
麻豆護濟宮
「三顧茅廬」則是《三國演義》著名的橋段;在第三十七回和三十八回的故事中,劉關張三兄弟多次前往隆中臥龍崗拜訪諸葛亮,一直到第三次才碰上面,不過當三兄弟抵達時正巧遇上孔明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擾便靜靜的等候,隨後兩人終於得以會面,諸葛亮為劉備定下「隆中對」之策,擬出了日後三分天下的時代格局。
麻豆護濟宮
圖中上方右側拄首翹腿作入睡樣的正是臥龍孔明,外頭披著風衣正向掃地的童子拱手作揖的便是劉備,兩人對面相視,傳達出正在對話的構圖布局。
麻豆護濟宮
圖下方撫髯劍指的關羽,和在馬邊瞠目而視,一臉不耐煩的張飛,讓整幅作品呈現出鮮明的人物性格,與活潑的故事張力。這兩幅延聘賢人的作品,是廟宇常見的裝飾題材,透過膾炙人口的故事情節,讓前來參拜的信徒產生共鳴,進而效法故事中的主角人物,前來求助神靈幫助應該要帶著一顆誠摯的心。
麻豆護濟宮

下方裙堵為石雕作品,主題是麒麟踩四寶。麒麟為傳說中的仁獸,只有在天下太平或是天降聖人的時候才會出現,因此被視為祥瑞的象徵。兩側小港門各有一副對聯,分別是龍爿的「
護國衛民歷代湄洲瞻聖蹟,濟危扶困千秋鯤島仰坤儀」,虎爿是「護危救厄著湄洲稱聖母,濟世匡時靈昭麻豆庇黎民」。

站在正門前絕不能錯過頭上的裝飾作品,這裡除了有精緻的獅座,步通上的彩繪以及員光上的木雕都是令人讚嘆的藝術品。先介紹步通上的彩繪,龍爿的主題是「追漢軍王双受誅」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話說蜀相諸葛亮三出祁山,司馬懿料得蜀軍糧草不濟,因此建議魏明帝曹叡以拖戰為上策。魏軍守將曹真得令之後與下屬郭淮、孫禮商議,孫禮獻計以運送假糧的計謀想引誘蜀軍出戰,然魏軍的計謀被孔明所識破,最後反而潰敗棄寨,逃回曹真的大營中堅守不出,原本就苦於糧草將近的孔明趁勢拔寨撤兵,退回蜀地。而先前奉曹真之命,本欲趁蜀軍中計奪糧時率兵截殺的王雙,得知蜀軍即將撤退,於是趁勢追趕,豈料孔明早就安排魏延埋伏在側,待王雙一出營寨便放火燒寨,導致王雙急忙回寨,自亂陣腳,最後被魏延所誅。這齣橋段描述著孔明處於弱勢依舊能冷靜斷事,化危機為轉機,值得後人效仿。畫面中落荒而逃的王雙,和後方縱馬急追的魏延,交織出一場攻守互換,生死交迫的戰爭場面,十足感染著觀賞者的情緒。
麻豆護濟宮
虎爿的主題是「白馬坡」,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故事說到關羽礙於情勢而投於曹操帳下,曹操對之百般禮遇想動搖其心志,然而關羽忠肝義膽,絲毫不受誘惑。此時袁紹派遣大將顏良率軍攻伐曹操,曹營一連折損宋憲、魏續,敗徐晃,最後只能退守營寨內。後來謀臣程昱建議曹操派關羽出戰,一來以關羽之勇定可奪勝,二來藉以讓投身在袁紹帳下的劉備立場尷尬,藉以離間劉、關關係。曹操應許後,關羽隨即奉命出戰,斬下顏良首級回寨繳命,關雲長之勇再次威震天下。圖中可見關羽提青龍偃月,縱赤兔飛馬應戰顏良,兩將交戰,怵目驚心。
麻豆護濟宮
步通上這兩幅彩繪作品畫風細膩生動,著實為廟宇彩繪之佳作。


步通下方為木質的員光透雕,工法溫潤而細膩,展現出木材特有的美感。龍爿的主題是「甘露寺招親」,故事情節已在前文三川殿簷上規帶牌頭剪黏時介紹過,只是呈現的場景有所不同,這裡是延續劉備訪喬國老之後的延續。話說喬國老面見吳國太陳言劉孫聯姻之事,吳國太聞言後訓斥了孫權利用親妹之舉,但木已成舟,於是只好約定在甘露寺接見劉備,想要親自瞧一瞧此人是否配得上自己的掌上明珠。畫面中劉備和孫權二人分騎駿馬往甘露寺而來,後頭趙雲、呂範緊緊跟隨,寺外眾人早已等候多時,而寺中拿著大斧的眾將也正等著孫權一聲令下,隨時準備取下劉備的性命,一場充滿權謀算計的故事正精彩的上演著。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虎爿的故事情節,似是「關雲長敗走麥城」、「玉泉山關公顯聖」的橋段;受命把守荊州的關羽因誤判情勢致使兵潰如山倒,在離開最後的根據地─麥城的路上被吳將所擒,最後連同其子關平一同被戮。畫面中的關羽一面按馬,一面頻頻回望追兵,雲端上執著拂塵的仙人,以及雲端上畫出的飛龍,彷彿宣告著關羽此劫難逃,終將飛逝登仙,正所謂「
龍游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一代猛將忠臣就此殞落,不禁令人慨歎唏噓。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正門前方的一對簷柱為盤龍向上的造型,一掌拄地,一掌持珠,蜿蜒而上的龍身展現出雕塑的力與美。
麻豆護濟宮
就在龍柱上我們發現了一段紀錄:「
新營南昌街 剪黏製造 石蓮池」。石連池為嘉義廳打貓西堡新港街(今嘉義新港)人,日治時期明治40(1907)年生,後至新營落居。剪黏的技藝乃師承於新港梅菁雲,石連池的剪黏以人物頭部均以陶土捏製而成聞名,所戴的配件亦極為講究,人像身上的衣飾紋路也會隨著肢體動作而有所變化。
麻豆護濟宮
不過施作護濟宮剪黏作品匠師並不僅只是石連池,尚有陳專友。陳專友與梅菁雲正是同拜於剪黏大師洪坤福門下的師兄弟,由宮內裝飾薈萃了當代的一時之選來看,可推斷護濟宮昔日之輝煌。


再看到兩側對照壁堵的裝飾,在憨番扛廟角的下方有連續的水車堵剪黏作品,但脫落嚴重,已經難以辨識戲齣的主題。下方的祈求吉慶堵是以堆塑畫的方式呈現,上方各有一名將軍和一名隨侍童子,衣著華麗,色彩雖顯斑駁,但仍看得出昔日釉彩鮮豔奪目的痕跡。這對壁堵是出自石連池之手,細膩的臉部表情是他的拿手技藝,四位人物僅吉慶堵童子手上的罄已脫落,其他部分的保存狀況尚稱良好,比起同樣出自石連池之手的東石港口宮祈求吉慶堵,這裡應該算是寶貴的骨董珍品了。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內側的對照壁堵可分為水車堵、身堵以及裙堵。水車堵有色彩繽紛的交趾作品,龍爿主題因部分主角之一的頭部已剝落,增添了判斷的難度。不過依據另一名主角的造型,以及周邊環境的編排來看,應是《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當中的「張益德大鬧長坂橋」,故事說到劉備率樊城居民一同逃往江陵避難,不料於途中被曹操大軍所截,甘糜兩夫人以及少主劉禪也被沖散,趙雲單槍匹馬深入敵方尋找,先是順利救回甘夫人,隨後又找到了陷身於戰地之內的糜夫人與少主。糜夫人為了讓趙雲能專心救回阿斗,選擇投井自盡,眼見於此趙雲只得背起劉禪,奮力殺出血路,就在縱馬奔回長板橋時,後方追兵蜂擁而上,所幸張飛早在橋上守候多時,一夫擋關,喝聲斷橋,嚇得曹軍只得退去,化解一場危機。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虎爿則是「曹操潼關遇馬超」,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鬚棄袍」。話說曹操親率大軍前往潼關對戰西涼軍,西涼大將馬超之勇猛讓曹將節節敗退,又因與曹操有殺父兄之仇,故馬超誓取曹操之性命。就在兩軍掩殺之際,忽聞大喊「穿著紅袍的是曹操」,曹急忙退去身上衣袍,不一會兒又聞「臉上有長髯的是曹操」,嚇得曹操拔劍割鬚,落荒而逃。這段故事描述馬超之勇猛,以及奸雄曹操兵敗狼狽而逃,畫面中追逐的場景,彷彿令觀者也感染了緊張的氣氛。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身堵為龍虎堵,一邊是蒼龍教子,另一邊是猛虎下山。蒼龍教子興雲佈雨是常見的龍堵題材,畫面通常是右上方的一條青龍,口中噴出甘霖,霖中龍珠滾滾而動,左下角幼龍昂首仰望,傳達世代傳承的意涵。
麻豆護濟宮
護濟宮的虎堵只有一頭躍下高岩的老虎,此安排與一般常見的母子相偕較為不同,虎在傳統信仰為勇猛的象徵,然而在廟宇內為了避免「猛虎傷人」,因此匠師都會特意將虎堵上的老虎裝飾得和藹可親。
麻豆護濟宮
護濟宮這頭下山虎便是如此,帶著笑意的臉龐讓人看了備感可親,眼睛的部分還特別安上了玻璃珠,讓這頭可愛的老虎更加活靈活現。
麻豆護濟宮

裙堵的石雕題材兩側並不對應,一邊是靈獸─麒,另一頭則是獸中之王─獅。一般常謂的「麒麟」其實是一個合稱,正如同鳳凰、鴛鴦一般,公獸稱為麒,母獸稱為麟,漢許慎《說文解字》載:「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雄雌之分別在於麒有角,麟則無,傳說麒麟性情溫和,不傷人畜、昆蟲、花草,是故有仁獸之稱。
麻豆護濟宮
獅子非中國原生種,原產地在西亞、印度、非洲,吼聲震懾叢林,是故佛教徒稱佛陀說法為「獅子吼」,視為祥獸,這樣的觀念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逐漸成為民間根深蒂固的信仰。
麻豆護濟宮

※前拜殿※
進入三川殿內,正中央高懸一方「后德配天」匾,上款題「民國丙申年初秋之月吉置」,民國四十五年(1956),歲次丙申,這一年正是護濟宮近代大幅修建的一年,目前的規模便是奠基於當時。獻匾人為胡厝寮胡龍寶,胡厝寮位於今善化區,與麻豆區之間隔了一條曾文溪,如此看來麻豆護濟宮昔日的祭祀圈也是相當廣泛的。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匾額下方的桁引上有彩繪裝飾,主題為四聘當中的「渭水聘賢」、「三顧茅廬」、「歷山象耕」…等,相關故事已於前文當中介紹。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中軸線在「后德配天」匾的後方懸掛著另一方「
至哉坤元」匾,上款「乾隆癸丑年葭月穀旦」,下款「貢生黃大英敬立」。「至哉坤元」出自易經‧坤卦:「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其象為地、為母,象女德。以此辭讚頌媽祖之聖德。
麻豆護濟宮
乾隆五十八年
(1793),歲次癸丑,這方匾額所編著的年代,是目前護濟宮所收藏的文物最為久遠者,也是證明該宮創建年代為乾隆末年的依據。
麻豆護濟宮
明清兩朝的秀才如成績優異,可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便稱之為「貢生」,性質上並不是一種學位,相當於現代的大學生。不過貢生也有許多類型是透「捐納」就可以取得的,統稱為「例貢生」,一般地方富豪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享受許多特權,所以多半會花錢「捐」個例貢生。至於這名「
黃大英」究竟是何身分?是循正常升遷管道?還是地方富豪捐納?目前所得到的資料是闕如的,如真要以這通匾額當作護濟宮的創廟證據,可能還得多方面考據才行。
麻豆護濟宮

在前拜殿的金柱上懸掛一副木雕對聯,題道「航海安瀾功同天地萬年奠,平臺助戰澤及軍民四境清」、「乾隆癸丑年孟冬之月穀旦」。這副對聯和「至哉坤元」匾的年代相同,只是時間稍晚,同樣可做為護濟宮創建時間的參考,只是同樣缺少敬獻人「郭禮和」的背景資料,也是需要再作考究的文物。
麻豆護濟宮
這副對聯讚頌媽祖的功蹟,其中下聯提到的「平臺助戰」,是清代官方所傳的媽祖顯靈神話;施琅在攻打澎湖時便曾宣稱:「
恍見神妃如在左右,遂皆賈勇前進。敵大發火炮,我舟中亦發大炮,喊聲震天,煙霧迷海。戰艦啣尾而進,左衝右突,凜凜神威震懾,一戰而殺傷彼眾,並淹沒者不計其數。其頭目尚踞別嶼,我舟放炮攻擊,遂伏小舟而遁。澎湖自是肅清。(見《天妃顯聖錄》〈澎湖神助得捷〉)。乾隆年間奉命來臺平定林爽文事件的陝甘總督大學士福康安,在順利完成任務後亦託言媽祖顯靈助戰,並奏請乾隆皇帝敕令,於五十三年(1788)興建鹿港天后宮(新祖宮)。如以這副對聯的時間推斷,或許其所述之「平臺助戰」所指的正是「數年前」的福康安平林爽文之亂的故事,倘若如此,這副對聯更增添了歷史意義與文獻價值。
麻豆護濟宮

前拜殿上方桁引也有彩繪,只是因年代久遠已顯斑駁,畫風秀麗,頗具古味,主題不脫忠孝節義、神話故事題材。其中有一幅南斗、北斗兩星君下棋圖,典故便是出自晉代干寶《搜神記》的記載。《搜神記》〈第三卷〉:『管輅至平原,見顏超貌主夭亡。顏父乃求輅延命。輅曰:「子歸,覓清酒鹿脯一斤,卯日,刈麥地南大桑樹下,有二人圍位,次但酌酒置脯,飲盡更斟,以盡為度。若問汝,汝但拜之,勿言。必合有人救汝。」顏依言而往,果見二人圍碁,頻置脯,斟酒於前。其人貪戲,但飲酒食脯。不顧數巡,北邊坐者忽見顏在,叱曰:「何故在此?」顏惟拜之。南面坐者語曰:「適來飲他酒脯,寧無情乎?」北坐者曰:「文書已定。」南坐者曰:「借文書看之。」見超壽止可十九歲,乃取筆挑上語曰:「救汝至九十年活。」顏拜而回。管語顏曰:「大助子,且喜得增壽。北邊坐人是北斗,南邊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主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管輅,字公明,三國平原郡人,以卜筮著名。這段故事描述管輅為了替顏超延命,囑咐期前往拜求南北兩斗星君,最後果然如願延壽到九十歲。「拜斗」是道教特有的一項儀式,道教相信人的生死禍福皆由天上星斗諸神所主宰,是故運途不遂,身苦病痛時就要祈求斗宿禳災。
麻豆護濟宮
 
前拜殿兩側壁堵原有許多彩繪、交趾…等裝飾,不過脫落的狀況嚴重,主題已無法辨識,甚為可惜。護濟宮另一絕對不容錯過的文物,是三對昔日府城名師陳玉峰所留下的門神彩繪。陳玉峰,本名延祿,臺南市人,明治三十三年(1900)出生,和另一位府城彩繪大師潘春源為同門師兄弟。陳玉峰的人物畫風以表情溫文儒雅,臉型圓潤飽滿為特色。護濟宮正門為秦瓊、尉遲恭這一對組合,兩將軍頭戴武盔,身披斑斕冑甲。秦瓊手執金鐧,腰間配弓,眼神慈祥和睦;尉遲恭手執九節鞭,腰間掛箭,眼神圓睜卻不怒。陳玉峰手下門神彩繪,其面容表情地呈現風格和一般常見者有明顯的不同。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兩側小港門為宦官、宮娥一對,為女神獨有的配置;龍門宦官一老一少,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們的身分為郭槐與陳琳,這兩位是著名的戲齣「狸貓換太子」的重要關係人。少者捧著冠帽象徵「加官」,老者手捧花鹿,取其諧音意謂「晉祿」。虎門宮娥秀麗婉約,兩位捧著托盤,盤中放著爵杯與牡丹花,象徵晉爵與富貴。四位小港門神除了捧著不一樣的吉祥物,另一手還托著一柄玉如意,有吉祥如意的美好祝願。護濟宮的門神彩繪線條柔和自然,衣著配飾講究而不浮誇,是如今已難得一見的陳玉峰原跡,值得各位朋友親臨賞析。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天井、過水廊※
三川殿與正殿之間隔著一方透天天井,在這裡可以欣賞正殿簷上的裝飾,這裡的配置較為簡單,脊堵的兩側以及印斗處都有花卉剪黏,脊背則是雙龍吐水,除了美觀,也有鎮壓火神的隱含。
麻豆護濟宮
正中央安著一尊乘獅的人物剪粘像,臉上掛著開懷的笑顏,讓人看了也跟著喜悅起來。
麻豆護濟宮
仔細一瞧,天神手上托的著一串銅錢,以造型判斷或許是文財神比干。比干,殷商時期人,為紂王的叔父,其人忠心耿耿,犯顏直諫,卻因此令紂王感到厭惡。在《封神演義》的故事當中,妲己誆言患有心病,需食用比干的七巧玲瓏心方能救治,昏庸的紂王竟因此下令取心,一代忠臣就此殞命。傳說比干的事蹟為玉皇大帝所嘉許,並認為剛正不阿,公正不偏,且無心便不會偏心,於是敕封為文財神,道教界尊為「文曲守財藏真福祿真君」。值得一提的是比干的妻子在丈夫死後,忍辱負重,最後在守城士兵的暗助下逃出朝歌,落腳長林石室
(今河南淇縣西南),產生遺腹子,其子孫以「林」為氏,成為林姓一脈的始祖。如此說來比干還真算是媽祖的老祖宗,因此在媽祖正殿的上方安著老祖宗像,也算是沒有貶低天后的身分地位了。
麻豆護濟宮

天井兩側各有一道過水廊與正殿相通,牆壁上方的水車堵各有一幅交趾作品,龍爿的主題是「仁貴征東魔天嶺」,虎爿為「徐庶走馬薦諸葛」。《薛仁貴征東》第四十八回「程咬金誘惑蓋蘇文摩天嶺討救薛仁貴」提到,被高句麗大將蓋蘇文所擒的程咬金,運用激將法讓自己脫離險境,並前往搬出薛仁貴這名救兵,後來薛仁貴領著周文、周武等一班將領攻上摩天嶺,與蓋蘇文正面一決。周姓兄弟原為蓋將手下,後來與薛仁貴義結金蘭而倒戈,在兩人的協助之下,薛仁貴掌握了敵軍的情勢,最後順利除去蓋蘇文這員驍勇的對手。畫面中乘著白馬,揮舞著方天化戟的便是唐將薛仁貴,與之對戰,縱馬持大刀的便是蓋蘇文,兩人在摩天嶺上激烈交鋒,在蓋蘇文的身後,高句麗營中最為棘手的將領猩猩膽就翱翔在空中伺機而動;猩猩膽「生來面如雷公相似,四個獠牙抱出在外,膊生二翅,身長五尺」,利害非常,常在空中對敵軍做出痛擊,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於焉展開。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徐庶走馬薦諸葛」則是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話說化名「單福」的徐庶,自從投入劉備帳下提供謀略後,屢屢建功,劉備自是倚重不已,也讓曹操相當忌憚。後來程昱向曹操點破丹福的真實身分乃是穎川徐庶,並獻計擒徐母脅徐庶來投,此計果然奏效,心急如焚的徐庶只好帶著忠孝不能兩全的遺憾離開了劉備。就在送別的那一天,兩人淚如雨下,依依難捨,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徐庶終於縱馬而去,劉備還下令要士兵將眼前樹木砍斷,避免妨礙到他目送徐庶離去的眼光。沒多久徐庶按馬回頭,向劉備推薦了隆中諸葛臥龍,開啟了劉備競逐天下的契機。畫面中縱馬而去的徐庶頻頻回頭,另一頭忍著滿心悲痛的劉備亦不斷遙望那離去的身影,一旁關羽和張飛則隨侍在側,砍樹的士兵則是這則故事當中最畫龍點睛的存在。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正殿兩道垂脊規帶牌頭為南極仙翁與麻姑這兩位壽神的剪黏像,老仙翁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捧著壽桃,笑盈盈的看著來訪的信徒。另一頭典雅的麻姑背上扛著花籃,身旁跟著一頭仙鹿,慈祥端莊。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登上正殿可回頭欣賞三川殿另一側落水的簷上裝飾,這一面的脊背剪黏以天官與侍宦、宮女為主角,只可惜宮女的五官已毀損,無法辨識。天官福神按鬚微笑,一副氣定神閒的模樣,侍宦手捧爵杯,宮娥持著冠冕,是為加冠晉爵的美好寓意。
麻豆護濟宮
  
脊堵以鳳凰與牡丹的剪黏題材呈現,鳳凰為神鳥,牡丹表富貴,整幅作品傳達的便是榮華富貴的意象。兩側規帶牌頭的編排較正面單純,各安著一尊剪黏人像,同樣端著鹿與冠
(加冠晉祿)。這一面的畫面布局雖然較為單純,但仍不失精緻。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正殿※
正殿最前方的金柱懸掛的一副木製對聯,內容為:「聖誕湄洲傳舊德,祥開穀里建新基」,標註為乾隆癸丑年時所立,是目前護濟宮內第三件創廟時期所保存下來的文物。「穀里」為麻豆街之古地名,依據乾隆十六年(1751),麻豆北極殿所立的〈捐建北極殿齋房碑記〉內容載:「……我穀里北極聖殿,重建於乾隆丁巳年間,賴鄉飲大賓郭君諱紹周倡募,眾力協贊捐金,遂成崇巍煥之觀,偉矣!……」此碑現存於麻豆北極殿內,乾隆二年(1737),歲次丁巳,依據碑文當時麻豆街就稱作「穀里」,後來隨著地區的發展而形成麻豆頂街(以北極殿為信仰中心)、麻豆下街(以護濟宮為信仰中心),現在麻豆地區還有「穀興里」。
麻豆護濟宮

DSC09725
北極殿相傳為明永曆十五年
(1661)時所建,比護濟宮來得早,如此創建的時間順序,也符合明清之際臺南信仰主流的發展(明代的主流信仰是玄帝,清代的主流信仰則逐漸轉換成媽祖)

正殿上方懸掛數方歷代匾額,例如同治四年(歲次乙丑,1865),由當時的董事武舉人林朝煇所立的「品物咸亨」匾。品物咸亨典故出自《易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末兩句的意思是:深厚的大地負載著萬物,其功德是廣闊無邊的,蘊含著光明、遠大的功能,使萬物都能順利的成長。
麻豆護濟宮
「品物咸亨」和「前拜殿」的「至哉坤元」同樣出自於坤卦,都是對母德的極致讚頌,也是對媽祖的高度推崇。據《臺灣通志》〈選舉
/武舉人〉當中的記載:「咸豐九年(己未)恩科(補行戊午正科):…臺灣縣林朝輝…」,而林朝輝便是清代號稱臺灣三林(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麻豆林家)之一的麻豆林家之後。麻豆林家開基祖林文敏於嘉慶四年於泉州安溪渡台,後來落腳麻豆,以挑夫為業,由於其勤奮工作,表現優異,故得麻豆港商人郭君璋賞識,並將胞妹下嫁於他。婚後憑藉著積蓄輾轉作起經營黑砂糖貿易而致富,膝下育有八子,林朝輝為老么。林朝輝,清道光十二年(1832)生,於咸豐九年(1859)中武舉人,曾倡議重建護濟宮。由此觀之,這通「品物咸亨」匾的敬獻背景便是重建護濟宮落成。另一通「德合無疆」匾則是民國四十五年(歲次丙申,1956)由當時的臺南縣長高文瑞所獻,匾文的內容同樣也是出自《易經》〈坤卦〉,相關說明可見上述。
麻豆護濟宮
 
「品物咸亨」兩側的桁引上,有對造型特殊的木雕雀替,上頭刻著一隻三腳蟾蜍,如今更成為護濟宮信徒膜拜的神聖,認為三腳蟾蜍具有招財的能力,這典故源自於「劉海戲金蟾」的故事。
麻豆護濟宮
劉海蟾,名操,字宗成,又字昭元、昭遠,五代人士,後潛心修道,成為道教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傳說劉海蟾曾任後梁燕王劉守光之宰相,但眼見其主無道,於是頗為失意。後遇八仙鍾離權大神以銅錢與雞蛋各十枚相疊試之,點破劉海蟾身居宦海的危機,於是掛冠求去。入山時另遇八仙之呂洞賓,拜入門下,潛心修道,道號海蟾子。神話故事裡,劉海蟾有一名圍觀貪汙的親戚,死後被化作三腳金蟾投入東海,海蟾子為了救其脫離,便以一串金錢為餌釣出金蟾。脫離東海的金蟾據說走一步就能吐出一枚銅錢,是故有「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的說法,而三腳金蟾也因此被視為招財的象徵。
麻豆護濟宮
前文介紹三川殿正脊脊堵的八仙朝仙翁時,曾提到藍采和的坐騎是一隻三腳蟾蜍,手裡還拿著一串銅錢逗弄,此典故很有可能就是和劉海蟾的神話相混淆,一來因為藍采和和劉海蟾的造型相似,二來劉海蟾和八仙的關係密切,後人很有可能因此將藍采和認成劉海蟾,這案例常可見於許多的八仙圖像當中。


正殿兩側的對照壁上亦有許多裝飾作品,例如「百里奚飼牛,拜相認結髮」以及「三笑姻緣」。清代的通俗小說《東周列國志》當中,在第二十六回「歌扊扅百里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有段百里奚與妻子的感人故事;百里奚,姬姓,百里氏,名奚,春秋虞國人,原先在虞國任職,但虞被晉所滅後被擄走。後來在秦晉聯姻時又被當成奴隸送到秦國去,當時秦國的霸主秦穆公早就聽聞百里奚的賢名,因此等著接見他,沒想到就在前往秦國的途中,不願為奴的百里奚趁機逃到了楚國,最後秦穆公用了五張羊皮,把百里奚從楚國那裡贖了回來,並拜百里奚為相,也因此百里奚有了「五羖大夫」的稱號,這時的百里奚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因為遭逢了如此顛沛流離的際遇,使得百里奚的妻子杜氏一人獨自撫養兒子,後來遭遇飢荒,最後雖輾轉投入百里奚的府邸擔任澣衣婦,卻苦無機會與夫君相認。一日,百里奚邀請樂工進入府邸內彈奏同樂,杜氏自薦通曉音律,於是有機會進入廳堂彈奏。杜氏彈著琴唱著:「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舂黃齏,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百里奚,五羊皮!父梁肉,子啼饑,夫文繡,妻澣衣。嗟乎!富貴忘我為?百里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離。嗟乎!富貴忘我為?」百里奚聽見如此悲愴之曲,方認出眼前彈琴的婦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兩人相擁而泣,一家終於得以團聚。圖中盤坐在地彈著琴的正是杜氏,哀戚的面容娓娓道出顛沛多年的辛酸,一旁白髮蒼蒼的百里奚不禁對這如泣如訴的曲調而動容,最後夫妻終於相認,以大團圓的喜劇作收。
麻豆護濟宮
「三笑姻緣」的故事可見於明代馮夢龍所著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唐解元一笑姻緣」,故事是描述江南才子唐寅,字伯虎,為了追求華太師府邸的丫鬟:秋香,化名華安委身入府擔任伴讀書僮。唐寅經過幾番轉折,最後終於抱得美人歸的故事。原故事標題只有「一笑」,後世已變成「三笑」了。圖中兩位主角的頭部已脫失,只剩岸邊的渡船夫獨自望著眼前這段才子佳人,徒留後人想像空間。
麻豆護濟宮

另外還有兩副堆塑壁畫,龍爿為「東方朔偷桃」。東方朔,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省陵縣神頭鎮)人,神話故事當中,東方朔曾經向漢武帝「吹噓」他參與過的許多神奇事蹟,甚至還上崑崙山西王母的蟠桃園偷取蟠桃,畫旁對聯提道「瑤池遊遍蟠桃熟,寶闕歸來駕鶴飛」便是在講這件神話故事。東方朔服侍在漢武帝身旁達十八年,當要離世時曾言「天下只有太王公認識我」,之後武帝詢問太王公,太王公反而回答「不認識東方朔,自己只對天文曆法有研究,知道木星消失了十八年,近日才又出現。」以此暗指東方朔乃木星轉世。日治時期,基隆大同吟社的社長許梓桑就曾寫下一首題為〈題瑤池獻頌瑞圖〉的七言律詩:「偶謫人間十八年,瑤池話舊喜嫣然。玉京遊遍桃方熟,寶闕歸來吏已仙。始信東方非俗客,得瞻西母亦奇緣。丹青著意開生面,捧取祥雲獻御前。」講的就是東方朔傳奇的故事。
麻豆護濟宮


護濟宮的正殿光線照明頗為不足,因此整個大殿看起來昏昏暗暗的。
麻豆護濟宮
神龕裡最醒目的是泥塑的鎮殿媽祖神像,但見聖母雙手持笏在前,眼睛炯炯有神注視著前方,看來頗具威儀,黝黑的色澤更是透露出一絲神秘的氛圍。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鎮殿媽祖前方供俸著三座神位,牌面分別寫著「
欽奉玉旨南天文衡聖帝牌位」、「奉令靈官王天君牌位」以及「奉令靈官馬天君牌位」,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會有這樣的配置或許與護濟宮頗帶有鸞堂性質有關,這點可從宮內所昭示的玉帝鸞筆諭示云云得到證實。在臺灣的信仰脈絡當中,有一支「以儒為宗、因神設教」的派別,認為神靈降駕可以透過鸞筆宣示神諭,內容多為勸世、濟世之文,例如臺北的行天宮便是鸞堂的代表。鸞堂一脈宣稱五聖恩主之一的文衡聖帝為現任的第十八代玉皇大帝,或許正是這樣的說法,才會讓護濟宮將關聖帝君的神位與凌霄寶殿前的兩大護法王天君、馬天君合祀,只是這樣的說法並不為道教與一般民間信仰所承認。


在三座神位的左右還奉祀著數尊神像,有媽祖、三官大帝以及中壇元帥,不過同樣礙於光線的限制,因此拍起照來有些不便,或許照明設備會是將來護濟宮進行整修時的一項重點工作。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矗立在神龕兩側的是媽祖的駕前兩大護法將軍:千里眼、順風耳,兩尊鎮殿將軍像體型消瘦,現金剛怒目之相,威武之姿足可嚇退群邪。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正殿兩側則是陪祀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這兩位神祇。


懸掛在神龕正上方的是「祐濟昭靈」匾,上款標註「乾隆歲次癸丑」,下款「陽春穀旦敬立」,這方匾額的體例不甚完整,少了「敬立」之前並沒有主詞。
麻豆護濟宮
查文獻記載中乾隆所頒的「佑濟昭靈」匾,是在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之後,知府楊廷理於府城建海安宮,落成後於宮內懸掛御書「佑濟昭靈」,相關紀錄見於《福建通志臺灣府》〈壇廟〉中:「
一在西定坊港口,名海安宮,乾隆五十三年,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偕眾官公建,知府楊廷理成其事,廟內御書扁曰佑濟昭靈」.嘉慶三年修.」因此護濟宮所藏的這一方,很有可能是之後到海安宮去摹刻的。
麻豆護濟宮
正殿金柱上有聯題到「
稱后庇群黎名傳湄島,配天留大德位鎮穀興」,不僅讚頌媽祖的庇佑靈感,也點出了聖母鎮守在此地(穀興里護濟宮)之意。

※側室、山牆※
參拜完正殿的媽祖與諸位神佛之後,從虎爿的過水們可通往側室,這裡奉祀著冥界教主地藏王菩薩,上懸廟額「金蓮寺」。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除了金蓮寺,側室也是護濟宮販售金香以及辦公的場所,這裡懸掛著一通「光昭穀里」匾,是道光乙未年
(十五年,1835)由當時的董事會所獻,那年正是護濟宮第一次重修完成的一年。
麻豆護濟宮
 
走出廟外,站在廟埕上可以欣賞廟旁鄰家牆壁上的大型彩繪作品,畫風偏向西方風格,主題卻是相當傳統,有廉頗負荊請罪、關公保二嫂千里尋兄…等,可與廟內的傳統匠師畫風做比照。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在護濟宮的龍爿是一條小巷道,走入巷道可以欣賞宮殿側面的山牆之美。在燕尾脊下方的脊墜塑著獅子像,下方懸掛著「旗」與「球」。兩側各有一把壁鎖,亦稱鐵剪刀,這是臺南古建築常見的建築構件,功能在於貫穿牆壁後固定屋內的橫樑,增加屋子的穩定度,除了實用價值也兼具裝飾的功能,一般認為壁鎖是荷蘭在臺灣建築所留下的遺風。
麻豆護濟宮
 
※後話※
當阿中著手進行這篇隨筆整理時,護濟宮已經開始新一波的整修工程,甫看完這篇隨筆而有意前往參訪的朋友,可能須先留意目前的整修進度。護濟宮是一座結合當代廟宇建築大師作品的寶庫,隨著時代的更替,這些藝術品或許已見破損脫落,所幸該宮的執事人員有心予以重視、保存,希冀未來整修完成的護濟宮能再現昔日光采風貌,為臺灣廟宇建築的藝術史,留下承先啟後的一頁。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麻豆護濟宮

【攝‧記】麻豆護濟2014.10.11
【攝‧記】麻豆護濟宮2012.08.05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