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海安宮

時間:
2015124


地點:臺南鎮港海安宮(臺南市中西區金華路四段4431)

交通方式:可於臺南火車站前的「火車站(北站)」轉搭0左環狀線公車,至「協進國小站」下車即可看見海安宮牌樓。


【臺南海安宮簡介】節錄自海安宮網站
海安宮為乾隆元年,由『金永順、蘇萬利、李勝興』郊商,自湄洲奉天上聖母香火來台,並由三郊會員醵金五千圓創建。

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新鎮渡頭形成,府城三郊等貿易商,利用新淤積海埔上的港叉,開闢五條港道,與就運河鹿耳門港道連接,因此行程府城對外交通貿易心臟地帶,使得府城在清朝時是台灣的經濟中心,也是最大最熱鬧的城市。

五條港的區域,大約是現今臺南市民生路二段以北,成功路以南,新美街以西,金華路三段以東的範圍內。根據台南市府史蹟調查,五條港由北至南,猶如手掌橫互而過西區。所謂五條港為『新港乾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海安宮座東朝西,位於五條港之一之『南勢港』中心港嘴地帶,主祀鎮港媽祖。並由欽差大臣福康安奏旨擴建敕封並列祀典官廟、春秋二祭。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清代文獻當中,海安宮的創建記載最早見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由臺灣縣知縣薛志亮主修的《續修臺灣縣志》,在〈政志/壇廟〉當中錄「海安宮:在西定坊港口.乾隆五十三年,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偕眾官公建,郡守楊廷理成其事.」當中記載海安宮是福康安奉命來台平定林爽文之亂後,率領官員們一同建立,並以當時的臺灣府知府統籌規劃此事,足見清政府對於海安宮的重視。不過海安宮的沿革卻記載本廟創立於乾隆元年,是由府城三郊所共立。三郊興起於康雍時期,最早由三郊集團所修建的廟宇,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位於南勢港盡頭的「水仙宮」,由此可見沿革所述三郊在西定坊港口畔建立天后宮之情事亦非斷無可能。因此文獻所載之情事,應該是福康安依據三郊所建之天后宮舊有規模加以擴建。除了敘明海安宮的創建經過,《續修臺灣縣志》還進一步描述海安宮的重要性、規模以及香資來源:「廟內御書扁曰:「佑濟昭靈」,有文武官列名碑記(宮凡三進,中殿祀天后,其後殿祀觀音大士.郡守楊廷理籌置香燈貲,有上橫街店厝二所,年收稅銀一十八兩,錢四千八百文.又其兩旁曠地付居民蓋搭,歲收租番銀一十二餅;更右畔小船澳一所,歲收番銀一十餅.嘉慶三年,董事趙寶、紳衿陳起良、郭拔萃輩倡修;增置禾寮港街店一所,年收租銀六十餅.於是香燈之費,胥有賴焉.)」由這段記載可知楊廷理修建之後的海安宮,是一座擁有三進規模的巍峨大廟,廟中的御匾「佑濟昭靈」更是地位的象徵。不過令人玩味的是,當時府城境內已經有一座祀典大天后宮了,為何福康安還要另外修建一座天后宮?或許這與三郊資助朝廷對抗叛軍有功有關。
臺南海安宮

另對照乾隆中葉所繪製的《臺灣輿圖》,當中可見西定坊南勢街尾已有接官亭,並未標示海安宮,由此可見海安宮創建於乾隆元年雖是有徵可循但卻缺乏實證,只能暫且以信史中所記載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為海安宮創建的初始。
臺南海安宮

※外觀格局※
第一次拜訪海安宮是在五年多前了,當時的外觀是一座北方式建築的硬脊式廟宇,三川殿還有一整排的鐵欄杆。正殿裡頭的裝飾被燻得烏黑,香客也不多,帶了些寂寥與滄桑。過沒多久海安宮進行了整修,於2012年完成。整座廟宇在整修後變得很不一樣,室內光線不足的問題解決了,三川殿的鐵欄杆也拆了,整座廟的裝飾風格更是大作改變,將本來是北方建築的風格,全改為南方裝飾,大量使用陶像作品為裝飾,使得整座廟更加有看頭。
臺南三郊鎮港海安宮
 
海安宮的廟體格局分為三川殿、拜殿、正殿、後殿,和臺南一般廟宇相同都是街屋,縱深比平面還要長的廟宇。廟體的龍爿有一條一米寬的小巷道比鄰著民宅,從這條小巷道可以直通風神廟、接官亭,漫步其中更能感受到純樸的古早意象。虎爿處增闢辦公室,外側矗立著兩方石碑:「臺灣郡侯蔣公去思碑記」與「臺灣海防同知洪一棟紀功碑」。「臺灣郡侯蔣公去思碑記」為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李光地所立,為紀念首任臺灣知府蔣毓英之功績。蔣毓英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就任,期間興建義學,並編纂《臺灣府志》,康熙二十八年陞江西按察使。洪一棟為康熙四十八年(1709)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任政期間頗有宦績,八年後卒於任內,時人為之立碑紀念。這兩方都是康熙時期的古碑,如今碑文雖已模糊難辨,但均為臺灣歷史的重要文物,格外珍貴。廟旁兩側各有一口井,分稱日、月,日井為圓形,而月井則作半圓形,據說為昔日西定坊港畔難得的淡水古井。廟埕外有一對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石雕像,表情靈活生動,為媽祖最得力的助手。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三川殿簷上※
正脊脊背為常見的雙龍護三仙,福神賜財、祿神賜子、壽仙延壽。
臺南海安宮
福神為天官大帝,也就是上古聖者堯帝,掌降福佑民之責。其造型為頭戴相帽、身著官袍、手捧如意,腳踏方頭雲靴,身後綬帶飄揚象徵仙人之姿。祿神身分的傳說多元,有比干、梓潼帝君、張仙、周文王…等,這也反映了祿神執掌的變化。初始祿星掌管財祿,後為司掌功名,最後則是演變為送子的一位神祇。民間傳說周文王姬昌擁有一百個兒子,是多子多孫的最佳代表,因此祿神自然變成了姬昌的化身了。祿仙一身員外裝扮,手抱稚兒象徵賜子。在這裡為了增加三仙構圖的活潑性,還加了一名手持磬牌的小兒在祿神跟前。
臺南海安宮
壽仙為南極仙翁,有關壽星的信仰在先秦時的典籍即有記載,原本是對於角、亢兩宿的星宿崇拜。到了唐代,壽星的信仰與南極老人星混淆,後者遂成為新的壽星代表,而老人星的信仰於是就擬人化成一位額禿頂廣、髮鬚斑白、臉色紅潤的老神仙模樣了。三仙是民間信仰當中常見的組合,其所掌管的「財子壽」正是普羅大眾最期盼擁有的幸福,無怪乎這三位神仙每每就矗立在三川殿簷上最顯眼處,讓信眾遠遠就能看見這三位討喜的神仙。兩側四爪金龍剪黏栩栩如生,棲在正脊背上居高臨下,護佑整座廟堂。燕尾脊高聳入天,搭配雲浪藻飾,讓三川殿的天際線更顯氣勢。


脊堵裝飾同樣繁複,第一層安著代表八仙的各種法器是為「暗八仙」,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許多法器重複出現,例如代表張果老的漁鼓。
臺南海安宮
上層的西施縫之間則有許多帶有吉祥寓意的水果,正中央是多子的西瓜,楊桃有名揚四海、桃李滿天下的意思,佛手瓜諧音「福壽」象徵吉祥長壽,蓮霧諧音「連有」、是招財的寓意,石榴同樣也是多子代表子孫滿堂。
臺南海安宮
再下一層即為正脊脊堵,題材也是常見的「八仙賀壽」,這一組交趾作品釉彩鮮豔,人物刻畫細膩,就連坐騎也各有風采。八仙賀壽是以南極仙翁為中心,仙翁乘在丹頂仙鶴的背上,手持壽桃與如意,接受來自四方各路神仙的祝賀。
臺南海安宮
龍爿一邊有跨坐在猛虎背上的李鐵拐、縱著白馬的呂洞賓、倒騎驢子的張果老、坐在白象背上的韓湘子。虎爿一頭則是坐在青獅上的漢鍾離、駕馭麒麟的曹國舅、安坐在鹿背上的何仙姑以及跨坐在三腳蟾蜍上的劉海蟾。這八位神仙代表人世間的各種身分,分別是貧窮者、書生、老者、青年與將軍、富貴者、女人和孩童,傳達修道無階級、身分之差別,只要有心向道,人人都可以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也由於八仙是這麼平易近人的神仙,因此和「三仙」相同,同樣是民間信仰當中相當討喜的一組神仙。許多時候甚至還會以八仙手中的法器作代表,是為前文所提之「暗八仙」。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有關八仙的介紹我們將留待前拜殿天井時再作細述,這裡先討論這位乘著三腳蟾蜍,手裡拿著一串銅錢的劉海蟾。
民間所信仰的八仙一般是以明朝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當中的記載為主,但其中的成員在各地也有不一樣的展現。在臺灣就時常看見八仙當中有一名騎乘三腳蟾蜍,手中還拿著銅錢戲弄坐騎的神仙,祂和持著花籃的藍采和大不相同,而是另外一位大仙─劉海蟾。劉海蟾,名操,字宗成,道號海蟾子。五代十國時期著名道教祖師,後成為全真道五陽祖師之一。據說劉海蟾本為後梁時燕王劉守光拜之宰相,後遇漢鍾離點化,看破宦海浮沉入山求道,又遇呂洞賓親授道術,成為道家宗師。據說劉海蟾有名貪官親戚,死後轉世為東海中的一隻三腳蟾蜍,劉海蟾為了引渡牠超脫,於是以一串銅錢引誘牠出海。而三腳蟾蜍本身亦是神物,每走一步就能吐出一枚銅錢,因此劉海蟾有時會帶著牠上街去救濟窮苦百姓,是故有了「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的說法。民間相信劉海蟾的道術精進,已練就返老還童的境界,因此塑造祂的形象時總是以童子的面貌呈現。從劉海蟾的故事可窺知,「戲金蟾」的說法應該是一種訛誤,讓本為名字的「蟾」變成了獨立存在的神物,而劉海蟾則變成了「劉海」。加諸劉海蟾與八仙當中的漢鍾離、呂洞賓皆有關聯,造型也和籃采和相仿,且還具有賜財的吉祥表徵,是故在臺灣的民間信仰中常會看見以祂代替藍采和。
臺南海安宮
最下層的西施縫則是安著五隻陸地上最兇猛的野獸:麒麟、虎、獅、豹、象,以這五獸之勇猛來協助護持廟宇之莊嚴。
臺南海安宮
 
下層脊背上有彩鳳盤旋,色彩斑斕艷麗,下方印斗處安著秦瓊與尉遲恭這兩位門神將軍。秦瓊,字叔寶,原為隋將來護兒麾下,後輾轉投入秦王李世民,為創立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尉遲恭,字敬德,玄武門之變時為救李世民而射殺李元吉,並請立市民為太子,是輔佐李世民登基的大功臣。兩位將軍被唐太宗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李世民倚重的愛將,也就是這樣的故事背景,造就了兩位日後成為家喻戶曉的門神組合,在明朝吳承恩的著名神怪小說《西遊記》當中就有兩位將軍成為門神的故事描述。在「第十回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託冥吏」的情節裡,涇河龍王為了不遂神課先生袁守誠所斷定的降雨時程、數量,硬是違背帝令,最後被判處斬。聞言的龍王急忙向袁守誠討救,得知監斬官是唐相魏徵後,隨之拜謁唐太宗李世民,央求皇帝解救性命。應允後的李世民於處斬之日刻意留下魏徵對弈,午時三刻至,魏徵竟逕自酣睡,唐太宗見狀心忖已順利解救龍王危機。孰料魏徵夢醒後向太宗轉述方才夢中斬龍經過,這才方知魏徵靈魂出竅奉旨斬龍。當晚,涇河龍王的魂魄便潛入皇宮,泣訴唐太宗言而無信,一連數日鬧得皇帝睡不安寢,終日惶惶不安。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位大將得知後,自願為太宗守夜,把守寢殿大門,果然自此龍王魂魄便不敢再來騷擾。然而唐太宗見兩位大將勞苦,於是命人將兩位的面容繪成丹青,懸掛於門扉之上,後來此舉流傳至民間,兩位將軍也成了最著名的門神組合。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四道垂脊牌頭均有熱鬧的武將帶騎,不過故事的主題並不明確,下層兩座牌頭的人物布局甚至相當雷同,只是無法判斷所演繹的橋段究竟為何,或許就留待其他先進給予提點與補充了。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上下兩層屋簷的戧脊尾端分別作白鶴棲松以及鯉魚吐藻;鶴在傳統信仰中是長壽的代表,松後凋於歲寒,亦是長壽的象徵,因此鶴與松常伴隨著壽星出現。
臺南三郊鎮港海安宮
鯉魚在傳說中只要躍過禹門就能幻化成龍,且傳統建築最忌火,因此在屋樑上以水族為飾除了美觀,也希冀能產生制火的功能。兩層屋簷之間的中央懸掛著宮匾,上下共六座吊筒均雕塑成宮燈造型並漆上色彩,豎材則有將士持武器護衛。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由於海安宮甫整修不久,因此整座宮殿的外觀看來燦爛奪目,熱鬧非凡。
臺南三郊鎮港海安宮
 
※三川殿※
簷下兩側墀頭有造型樸實的憨番石雕,左衽露胸,單手撐樑,兩位的表情一嚴肅、一喜樂,頗帶戲劇張力,身上的線條雖然不甚深刻,但卻是樸實感的來源。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看樑以墨色為底,金漆為廓,綴以彩色交織成頗具古意的畫作,題材分別是中央的「招財進寶」,兩側搭配花鳥畫,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龍爿小港上方為「狄青拜王禪老祖為師」、虎爿是「雲中子收雷震子為徒」。招財進寶當中文財神比干閒坐一邊,手中執著如意,身旁還有一名童子奉上元寶。武財神趙公明一手持著九節鞭,一手執著芭蕉葉。兩神望向前方運送整車元寶而來的四名童子,還有一名手裡高舉著旗幟正發號施令著。整幅作品除了表面上的運財意義,還暗藏了一些細節。例如武財神的芭蕉葉取諧音為「招」,是為招財之意。童子手中的旗諧音「祈」,帶有祈求賜財的意涵。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狄青拜王禪老祖為師」故事出自小說《萬花樓》第四回「遭洪水狄青遇救 犯中原西夏興兵」;話說狄青九歲那年與母親一同居住在西河縣,不料遭逢大水,母子兩人被洪水沖散。狄青幸得王禪老祖救至峨嵋山,並得老祖傳授武藝與六韜三略奇門之術,以待來日報效大宋為國立功。圖中所繪即為峨嵋山拜師場景,頭戴蓮花冠,手持如意,端坐在蒲團之上的便是王禪老祖,而一身布衣穿著,拱手作揖的便是年幼的狄青,一場仙人親授樞機,英雄靜待天時的劇情就此上演。在《萬花樓》的故事中,王禪老祖不只是狄青的啟蒙恩師,日後也收了五虎將之一的石玉為徒,成了幫助宋朝征西功成的幕後推手。
臺南海安宮
「雲中子收雷震子為徒」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十回「姬伯燕山收雷震」;話說紂王聽信佞臣費仲讒言,設計將四大諸侯召入朝歌,伺機殺除奪權。西伯侯姬昌奉命東行途經燕山,忽遇雷電交加,一陣大雨滂沱後,姬昌暗思此境必有將星下誕,隨即喚左右四處搜尋,果然在一處古墓發現一名嬰孩,姬昌得之大喜,心忖自己已有九十九個兒子,如今再得此兒正是應了代表圓滿的百數。此時,一名仙風道骨,丰姿清秀的道人前來稽首,此人正是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表明自己也是為了尋找將星而來。當道人接過嬰孩端詳過後,便向姬昌提議欲收此子為徒,待來日姬昌回轉西岐後再令其父子相會,姬昌聞言大喜,並請雲中子為兒起名,雲中子以雷過現身之故而號名「雷震子」。圖中姬昌位居中央,右手邊身著道袍,手持拂塵的便是雲中子,兩人正談論著士兵手中抱著的那位嬰孩,他將在數年後成為西岐伐紂的主力戰將,而這已是後話了。
臺南海安宮
龍虎兩爿的畫作主題都是仙人收圖的故事,而且兩位徒弟在日後都創下了不凡功績,在廟堂繪上這樣的畫作,或許也是期待神靈能夠教導信徒成為棟樑,保佑來日能夠事業有成,創造佳績。


三川殿立面均已石雕為裝飾,門楣上懸掛著宮名匾,至於門楣上則無任何裝飾。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正門一幅對聯題道「
天恩浩蕩名檣利楫渡來滄海外,后德無彊駭浪荒波消受鯤濤平」,檣是船的桅桿,楫是船槳,兩者在此借代船隻。上聯語意為上天的恩惠廣闊浩大,為人民帶來了名譽與財富。彊同強,這裡的用法似乎值得商榷,若改為「疆」反而比較適宜。
臺南海安宮
兩側門扇的眉、身、腰三堵均為鏤雕石刻,身堵皆由三國故事所構成。龍爿這面上方為「苦肉計」、下方是「華容道」,虎爿上方為「甘露寺」、下方則是「天水關」。「苦肉計」的情節出自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話說周瑜用了離間計,讓前來東吳當說客的蔣幹把錯誤的訊息帶回江北,使得曹操一怒之下斬了統籌水師的蔡瑁。錯殺蔡瑁後的曹操幡然醒悟,但大錯已鑄無法挽回,於是將計就計,派遣蔡瑁之弟蔡中、蔡和兩人,以不服兄長受冤被戮之名假投東吳。然而周瑜亦非等閒之輩,早就暗中提防中、和二人,於是聯合老將黃蓋在眾軍面前上演了一場苦肉計。黃蓋出言力勸周瑜降曹,大都督則以黃蓋動搖軍心為由下令處斬,在眾將力保之下才免了死罪,改以五十軍杖懲治,打得黃老將軍皮開肉綻,令人怵目驚心。參謀闞澤識破箇中玄竅,受黃蓋囑託過江向曹操表達投降之意。慣戰沙場的曹操終究機敏,馬上就識破黃蓋此乃苦肉計,下令斬殺
闞澤。然而闞澤不卑不亢,堅定的語氣與論調令曹操漸漸相信黃蓋真欲降曹,再加上左右適時捎來了蔡中、蔡和的密報,終於使多疑的曹操相信了闞澤之言,雙方約定以青牙旗為號,由黃蓋率軍來歸。赤壁戰起,黃蓋率二十艘船往北而去,但船上載的不是說定了的糧食,而是淋滿火油的易燃之物,等到曹操發現不對時,黃蓋隨即下令點燃火船往曹操水寨衝去,就這樣一把火燒了曹營的連環船,為周瑜的赤壁之勝拉開序幕。圖中可見頭帶戰盔插雙翎,英姿颯爽展怒眉的周公瑾頒下軍令,兩旁軍士奉命仗打老將黃蓋,一旁魯肅看了大驚失色,想要出言相勸卻又不得其功,反而是客座在側的孔明心中瞭然,靜靜的觀看這一切,至於帳外還有詐降的蔡中暗中窺伺,成了苦肉計最終功成的關鍵。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華容道」的經過是在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赤壁兵敗後的曹操往南郡而逃,一路遭受趙雲、張飛伏擊,最後只剩隨從數名一同奔往華容道,然而關羽早就奉孔明之命在此把關。無計可施的曹操聽從程昱之議,低聲下氣地向關羽細數當年贈馬送袍、五關斬將之恩,使得重情重義的關羽心志動搖,最後竟縱放了曹操一行人。圖中可見關羽乘著赤兔馬把守華容道,一旁部將周倉拄著青龍偃月刀伺候著,而狼狽而逃的曹操拱手作揖,以謙卑之姿乞求關羽的憐憫,一場恩義與軍令交迫的糾葛,正在關羽的心中蔓延開來。
臺南海安宮
《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描述赤壁戰後周瑜為了要回荊州,向孫權獻計以兩家結親為藉口誘騙劉備過江,但此計早已被孔明識破,以三個錦囊妙計囑託跟隨劉備入東吳的趙雲。第一計便是要趙雲在南徐上岸後,大肆採買迎親物品,讓孫劉結親的消息迅速傳遍東吳,並且先行拜會德高望重的喬國老。喬國老隨後便入宮向吳國太賀喜,原被蒙在鼓裡的喬國太聞言後大罵周瑜、孫權,但無奈消息已傳遍城內,為了顧全女兒的名聲,國太只好在甘露寺約見劉備,親自鑑定此人是否堪為寄託。圖中場景便是在甘露寺正堂上,頭帶軟帽一身輕便裝扮的劉備,畢恭畢敬的向堂上的吳國太打個揖,在國太身旁笑臉盈盈的喬國老,喜孜孜的樂見這場孫劉兩家的親事,殊不知這一場精心策畫的政治陰謀正悄然運作中。寺外可見持刀的士兵,殺伐只待一聲令下,而護主過江的趙雲則手按劍柄,以應付隨之而來的突變。而在劉備身後的女子似乎便是孫小妹,只是此時機出現在這裡似乎於情於理皆不妥切。
臺南海安宮
「天水關」的故事出自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情節描述孔明率蜀軍取下南安城,並且擒了魏將夏侯楙後,天水郡太守馬遵本欲起兵救援,手下參事姜維點破孔明乃是用計誘使馬遵出兵,再趁天水郡空虛之際奪城。之後姜維自領精兵三千出城埋伏,再將計就計讓馬遵引兵出城。趙雲見孔明之計成矣,於是領兵攻向天水郡,不料卻遭到姜維從後方包抄,一時首尾難以兼顧遂敗戰罷兵。之後孔明自率大軍攻城,親見姜維對軍隊之分配調度而深感讚賞,思忖如何令其歸降,於是派遣魏延前往冀縣,那裡正是姜維的故鄉,姜母所居之處。姜維聞言請求馬遵令其引兵救城,兼顧母親安危。而孔明這頭則是釋放了夏侯楙,並且散布姜維歸降了蜀軍,獻出了冀縣的謠言,藉躲入天水郡尋求庇護的夏侯楙之口,讓馬遵誤以為姜維已反,最後逼得姜維不得不投降蜀軍,並歸入孔明門下,一場良相得將才的美事就此完成。圖片中的姜維單膝跪地向諸葛亮表達臣服之意,而天水郡也在失去了姜維此股肱之臣後,輕易為趙雲所攻破。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腰堵則是帶有吉祥寓意的花鳥題材,裙堵為踩著法器的麒麟,傳說麒麟雙足不履花草昆蟲,故有仁獸之稱,又有麒麟現世則代表天下太平的說法,是故被當作是充滿吉祥寓意的神獸。正門有一對石獅鎮守門口,公獅戲球,母獅育子,代表著男女各司其職的傳統觀念。不過從雙獅均作開口的形制來看,這對石雕作品應該是近代所刻的新物。下方基座立面分別刻有一對老鼠與兔子,這兩種動物都以多產為特徵,是故帶有祈求多子多孫的寓意。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正門上方兩側的步光均有木刻鏤雕作品,龍爿的主題為「和靖嗜梅」,對應的虎爿則為「淵明採菊」,兩者同為「四愛」的故事之一。北宋的詩人林逋,字君復,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林逋獨自隱居在西湖孤山,性喜恬淡,好古,終身不仕亦未娶,整日與鶴和梅花為伴,稱為「梅妻鶴子」。畫面中和靖先生拄著拐杖,笑盈盈地賞著枝頭上盛開的梅花,童子們則在花叢中穿梭嬉戲,雖然這樣的佈局與「林逋獨居孤山」的歷史不符,不過倒也讓畫面看起來熱鬧不少。這幅作品除了主角─梅花之外,兩側還多了松與竹,三者合起來便是代表清高氣節的「歲寒三友」。
臺南海安宮
陶淵明,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為魏晉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其對菊花的歌詠散見於詩歌散文之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令人嚮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更是傳達了陶淵明對菊花高雅氣節的讚賞,也是引花自喻,期許自己也能像菊花那般卓爾不群。圖中的五柳先生拄著木杖,身旁的童子揹著盛滿菊花的竹簍,另一名童子則是手裡執著菊花跑來過來,整幅畫面傳達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
臺南海安宮
在正門前設有天公爐,爐前安插一把黑令旗,象徵海安宮的兵馬安紮於此。兩側排列著執事牌,突顯廟堂之威儀。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兩側小港門同樣有聯與跨幅較小的石雕門扇。龍爿小港對聯為「海不揚波卻好南瀛相對峙,安能定國重教神宇盡翻新」,「瀛」本意為大海,而臺灣在大海之南,又府城臺南昔日為臺灣首善之區,是故又稱為「南瀛」。此聯點出昔日林爽文叛變,雖然造成兩岸對峙,但最後在媽祖的庇佑下,欽差大臣福康安一帆風順的抵達臺灣平亂,功成後重新翻修廟宇的往事。兩側門扇眉堵刻著「孝感動天」與「扼虎救親」這兩則二十四孝當中的故事。孝感動天的主角是上古三帝之一的大舜,據說他的生死早亡,父親和後母對他極為苛刻,但舜仍然盡心盡力的侍奉雙親,其誠感天動地,在歷山耕作時甚至有大象替他耕地,鳥兒為他除草。虎爿的「扼虎救親」是晉代楊香的故事;有一回十四歲的楊香和父親一同到田裡工作,不幸在路上遇見猛虎襲擊,眼看父親即將被虎所傷,楊香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徒手打跑了老虎,大孝之舉被後人流傳稱頌。兩側身堵主題相同,都是花瓶插著盛開的牡丹立於案上,牡丹為花中王者,是富貴的象徵,而瓶與案取諧音就成了平安,所以這幅雕刻的寓意便是富貴平安。腰堵花鳥則為喜鵲立於梅樹上,是為「喜上眉梢」,另一頭的鷺鷥搭配蓮花則是「一路連科」。
臺南海安宮
裙堵的主題一邊是主角拿著釣竿和魚簍和童子一同過橋,代表四業之中的「漁」,另一邊的人物則是背著材薪,代表「樵」。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虎爿的小港門對聯是「
海接湄洲德澤本來無境界,安庇赤崁神功有道遍天涯
」,同樣也是讚頌湄洲媽祖護佑府城,德澤遍及全臺。兩側門扇的布局與題材與龍爿屬同一系列,眉堵同樣是二十四孝的故事,身堵瓶插梅花與蓮花。
臺南海安宮
裙堵則是四業中的「耕」與「讀」;龍爿這邊可見老農夫戴著斗笠,揹著鋤頭,臉上的笑容透露出莊稼人家特有的樂天知命,下方還有一位坐在牛背上的牧童相伴,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和諧。虎爿則是一名書生提著筆,身旁還有童子和女人捧著書本,傳達出文人的讀書之景。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再觀兩側對照壁堵上的裝飾,最上方的眉堵以水泥為底,透過墨線勾勒成畫,龍爿題材為「招來百福」,這是一幅充滿諧音趣味的畫作;畫中福泰慈祥的天官福神閒坐石上,手執葫蘆化出雲煙,煙中散出五隻蝙蝠,乃取「五福臨門」之意。五福的內涵指的是「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典自《書經‧洪範》),意為長壽、富貴、健康平安、修養德行以及得善終這五種人世間的美好生活。福神另一手執著芭蕉葉取諧音為「招」,葫蘆則是諧「福」,另一旁的兩名童子,一人捧手作受領狀,另一人持著竹子,「竹」諧音「得」,有受領得受之意。整幅作品所傳達的意念正是天官賜福,世人領受之意,是相當討喜的題材。
臺南海安宮
另一側對應的虎爿題材則是「掃出千災」,畫中的主角手執掃帚象徵掃除災禍,身旁的童子一人持旗,一人持球,取諧音「祈求」,整幅作品的意象便是祈求掃除災禍。
臺南海安宮
此外「來」、「去」也暗示著進出廟宇的動線,信徒跟著畫作由龍爿進,虎爿出。廟宇建築的裝飾題材除了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小說情節,也有一大部分是這類的諧音假借,而這類型的裝飾通常也是最有趣,最能展現語言智慧的題材,他們就像是一組密碼等待著觀者解讀,解開之時就是和匠師心領神會之時。至於下方的身堵的龍虎與裙堵的雙獅戲球則是常見的題材,在此便不再贅述。

※前拜殿※

進入廟內隨即感受到海安宮與其他廟宇的不同,三川殿和正殿實際上是同一座建築體,中央雖也有天井,但卻是類似樓房挑高式的格局。前拜殿相當寬敞,金香販賣處設於虎爿外側,因此整座前拜殿看起來異常空曠。
臺南海安宮
 
站在中軸線上仰望會被頭上的這幅作品所震懾,這是一幅八仙圍繞盤龍的彩雕作品,色彩鮮豔而豐富,用色華麗而不俗,值得佇足仔細欣賞。
臺南海安宮
正中央的盤龍威武凝視下方,前兩掌四爪一掌龍珠,一掌金印;龍珠代表佈雲司雨,金印則是地位的象徵。後兩掌立於雲上,代表騰昇於空中,盡顯金龍不凡氣勢。外圈環繞著八寶,有「四藝」中的琴、棋盤、書、畫卷,暗指八仙雙首的蒲扇、葫蘆,還有代表招財的芭蕉葉串銅錢以及角印。
臺南海安宮
第三層則是八仙匯聚,由正下方順時針旋轉分別是李鐵拐、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何仙姑以及漢鍾離。這八位神仙是最貼近庶民生活的神仙,從祂們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尋常百姓生活的軌跡,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成仙經歷。有關八仙的成員自古以來未有定說,直到明代吳元泰著《東遊記》才定型,該書開宗明義即載「
八仙者,鐵拐、鍾離、洞賓、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而鐵拐先生其首也。」以李鐵拐為八仙之首,第一篇故事也是「鐵拐修真求道」。李鐵拐本名李玄,書中稱其為「質非凡骨,學有根源。狀貌魁梧,抱五行之秀氣;心神宣朗,識天地之玄機。」儼然是名相貌堂堂的秀士,與世人所知的乞丐形象大相逕庭。據說有一回李玄魂魄出竅,前往華山與老子論道,臨行前囑咐徒弟楊子守護其身,若七日後尚未還魂才將其軀體焚化。待到第六天時,楊子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亟欲返鄉探視,但又礙於師父的囑託,忠孝難以兩全之下只能先焚了李玄之體,急返家中探母。李玄隨著老子遊遍三十六洞天、蓬萊、方丈諸仙島,到了第七日還魂時才發現軀體已燬,魂魄只好託附在路邊一副剛剛飢餓而死的乞丐肉體上,成了「蓬其首,垢其面,端其腹,跛其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面貌。畫面中的李鐵拐騎著猛虎,頭陀造型,虯髯袒胸,身揹葫蘆,手執拐杖,是八仙之中的領導者。
臺南海安宮
張果老據《東遊記》的描述,其前身是天地混沌初開時的一隻白蝙蝠,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而化身為人,後得宛丘、李鐵拐授法而成仙。最大的特色是倒騎著一頭白驢,可日行數萬里,休息時驢子可以像紙一樣折起來收到箱子裡,要騎乘時只要噴一噴水,紙片就會鼓起再次化成白驢,神異莫名。圖中張果老一身員外打扮,手捧魚鼓,倒騎白驢則是祂的金字招牌,其所傳達給世人的哲理是「
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臺南海安宮
藍采和的成道過程在《東遊記》裡較少著墨,僅提到他為赤腳大仙所降生,放蕩不羈,玩世不恭,手持大玉板,夏天穿著棉襖,冬天則穿著單衣。特立獨行的藍采和常在街上閒晃,唱著帶有醒世寓意的歌曲,在路上行乞得錢後,便把錢財拿去救濟窮人,或者買酒喝。據說有人曾經在幼年和老年時都遇見過祂,祂的外貌竟然都沒變化。或許正是因為這些特點與劉海蟾頗為相似,是故在臺灣常有人將兩人對換。海安宮前拜殿上方藻井的藍采和,造型異於一般所見,乃是一名少年頭戴太子冠,身著官袍,乘著麒麟神獸,一身儒雅氣息,和《東遊記》裡的記載迥然不同。手中提著花籃雖然是世人對藍采和的既有印象,但《東遊記》裡卻也沒有藍采和的法寶是花籃的論述,就連著名的「八仙鬧東海」,故事中的爭執點也是龍宮摩揭太子搶奪藍采和過海時腳上所踏的玉板而非花籃。有關藍采和的法寶變成了花籃,在清代無垢道人所著的《八仙成道傳》倒是有相關記載;書中第一百回「八仙過海海面起戰禍 二龍歸天天府慶昇平」就提到龍王的摩昂、摩閏兩名孫子,在八仙過東海時見藍采和的白玉花籃精巧,於是起了歹心偷走法寶,釀成八仙大鬧東海的故事。八仙的故事從唐宋開始萌芽,到了明代定型,再到了清代產生了細節上的變化,而藍采和的法寶由玉板變成了花籃,這或許和「藍」衍生成「籃」有若干關係。
臺南海安宮
韓湘子在《東遊記》裡被說成是唐代古文大家韓愈的侄孫,曾在韓愈面前施展令牡丹變色,並且預言韓愈有左遷潮州之厄,後來果然應驗,讓不信佛道的韓愈為之折服。不過事實上這則傳說是張冠李戴,韓湘的確是韓愈的侄孫,然而根據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令牡丹變色的是韓愈另一名從江淮來投靠的侄子,這名公子哥兒不學無術,不僅在學堂上會欺負同學,連送到寺廟裡去也被僧侶告狀說他狂妄,後事就這麼的把兩個人合而為一,成了求道成仙的韓湘子。照片中的韓湘子手持玉笛,背掛斗笠,坐在牧牛背上,儼然一副牧童的形象,完全跳脫儒家子弟的形象。
臺南海安宮
圖中八仙的第五位成員是曹國舅,身著官袍,手持玉板,乘坐白象,一身貴氣形象,加諸「國舅」之名,不難讓人聯想其為「富貴之家」的代表。在《東遊記》的描述中,曹國舅本為宋曹太后的胞弟,名友。他們還有另外一位弟弟名喚曹二,但曹二每每仗著自己國舅的身分,恃強凌弱,搶奪民地,為百姓所痛惡。曹仁屢勸而不得其果,只好散盡家財濟困貧民,自己則往深山訪道,不問世事,最後在漢鍾離、呂洞賓的引渡之下得道成仙。
臺南海安宮
呂洞賓是八仙當中最負盛名的一位,記中云:「
洞賓姓呂名喦,字洞賓,號純陽子。」、「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唐武宗會昌年間參加兩次的科舉考試皆落榜,落寞之時巧遇漢鍾離以黃梁一夢啟迪尋道之心,遂棄儒歸隱,在通過十難試驗後拜漢鍾離為師,一同往終南山鶴嶺論道。除了記述成道過程,《東遊記》裡以呂洞賓為主角的故事還有江淮斬蛟、漢陽畫鶴、三戲牡丹、岳陽飛度…等,風流不羈、任俠仗義的形象躍然紙上。照片中的呂仙祖頭戴綸巾,身著道袍,手執拂塵,背上七星寶劍,胯下猛豹座騎,一派仙家氣息。
臺南海安宮
何仙姑據說是廣州增城縣何素之女,唐武后時曾夢見仙人教授吞食雲母粉而得輕身不死,後遇李鐵拐、藍采和授以仙訣而同列仙班。有異說仙姑其實不姓何,乃因其法寶為一朵大蓮花,因此後世才訛稱為「何」。照片中的何仙姑肩擔招牌大蓮花,騎乘在仙鹿背上,面容慈祥,溫柔婉約。
臺南海安宮
最後一位漢鍾離是八仙裡地位僅次於李鐵拐的大仙,《東遊記》載「
鍾離名權,燕臺人。後改名覺,字寂道,號和合子,又號王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父為列侯,官雲中。……及壯,仕漢為大將。
」曾率軍征討北蕃,一開始勢如破竹,連連攻破敵軍陣勢,後因李鐵拐有意渡化鍾離入仙班,故化身老翁助蕃將不聿攻克漢軍,致使鍾離敗陣潰逃。逃亡途中遇見一名胡僧,將之引渡到東華先生的住處跟隨修道,後再遇上仙王玄甫、華陽真人…等人相授,道術日益精進,最後終於位列仙班。漢鍾離的造型相當鮮明,頭上雙髻,袒胸露肚,手持蒲扇一把,每每以開懷之面容示現,令人望之欣喜。
臺南海安宮
海安宮前拜殿上頭這一幅藻井相當引人入勝,加之八仙各自擁有的豐富傳說故事,是來此造訪時不能錯過的一景。


中央橫樑與兩側迴廊上方各有一對雀替,在以鋼筋水泥為結構的建築體裡,成了只有具美觀功能的裝飾品。然而可惜的是,三對雀替的構圖明顯是同一型式的鏡射對照,徒具形式,卻乏了內含。其中兩對以文人撫琴為題材,展現風雅高潔的氣質。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另一對則是「顏超求壽」的故事,根據東晉干寶所著的《搜神記‧第三卷》當中的記載,三國時期著名的命相專家管輅,曾斷言平原人氏顏超為早夭之命格,顏父請求為之延壽,於是管輅就指導顏超「
覓清酒鹿脯一斤,卯日,刈麥地南大桑樹下,有二人圍位,次但酌酒置脯,飲盡更斟,以盡為度。若問汝,汝但拜之,勿言。」;卯日那天帶著酒和鹿肉到麥地南邊的大桑樹下,會有兩個人在那裡下棋,你就為他們斟酒送肉,如果他們質問你,你只管揖拜,不要發言。顏超照著指示,果然有兩人在大桑樹下對奕,待酒過數巡後,坐在北面的人突然發現顏超在旁,大聲斥責他為什麼在這裡,而顏超只有靜靜的禮拜著,此時坐在南邊的老者打了圓場,竟然吃了人家的酒肉,怎麼能無情?於是借了北面者的文書打開一看,將書上原本所記載的顏超只能活到十九歲,改成壽至九十,顏超叩謝而回。之後詢問管輅兩人的身分,方知「北邊坐人是北斗,南邊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主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也因為有了這則典故,讓「拜斗」成了道教為信徒消災祈福的重要科儀之一。
臺南海安宮
 
再觀海安宮的彩繪門神,未整修之前這裡的門神是彩繪大師蔡草如的作品,而且最大的特色是三川殿中門由一對宮娥鎮守,迥異於一般常見的武將,不過數年前重新整修後,除了將蔡大師的作品替換下來,中門也改成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位武將鎮守,宮娥們則移至虎爿小港門。

由小港門進入前拜殿的上頭有浮雕彩繪作品,龍爿為「天官賜福」,整幅作品由各種帶有吉祥含意的人與物件所組成,天官福神立於中央,四周有五名童子環繞,是取「五子登科」之意。五子所持的物品各有意思;旗諧音「祈」,代表祈求、燈與「丁」同音,代表人口、如意取音即是吉祥的象徵、元寶代表財富、芭蕉葉上掛了枚銅錢則是「招財」。此外,後方亭臺旁有松樹表長壽、飛翔的蝙蝠則是諧音「福」。
臺南海安宮
另一頭虎爿的主題為「三星拱照」,福祿壽三仙齊聚,另有兩位童子踩著銅錢,手持如意與靈芝,都是淺顯易懂的祈求題材。
臺南海安宮

※天井※
由前拜殿通往正殿之間設有挑高設計的天井,採光效果佳。
臺南海安宮
頂心處繪有盤龍,栩栩如生,威武逼人。下方濤湧之間有鯉魚躍游,取其鯉魚躍龍門之意。
臺南海安宮
下方八邊立面各自有彩繪作品,題材豐富多元,例如「孔子問禮」、「和靖咏梅」、「知章騎馬」、「楊震却金」、「採桑」、「七步成章」、「和合二仙」、「燕山得子」…等。孔子問禮的故事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中有所記載;有一回孔子到洛陽去向老子請教禮,老子心知孔子雖然周遊列國,講說傳道,但心裡面其實還存有為官出仕之心,於是勸其「
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意即得到機會時就出仕,沒機會時就應該收斂鋒芒,謙虛得像愚鈍之人。聽完老子的話,孔子嘆道「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為儒家代表,老子則為道家宗師,兩者在中國的學術思想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兩家本來就存有不同的觀點,但老子帶有道家哲理的回答亦是在告誡世人應順天自然,隨遇而安,在如今物慾橫流,人心貪婪的年代更是值得我們反省思考的。
臺南海安宮
林和靖梅妻鶴子的故事,已在前文介紹三川殿員光時提過,在此便不再贅述。
臺南海安宮
唐代詩聖杜甫在〈飲中八仙歌〉的首兩句提到「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將賀知章飲酒後,騎在馬背上像搭船似的搖搖晃晃,最後跌落井中乾脆睡在裡頭的情形講得相當生動,雖然後句未免誇飾,但還是傳神的道出酒仙的樣貌,也傳達了賀知章的「真」,藉以諷刺世俗之人的虛偽。圖中的賀知章手按韁繩,臉色泛紅,雙眼微閉,演繹出「騎馬似乘船」的樣子,饒富趣味。
臺南海安宮
楊震,字伯起,東漢人士。《後漢書》載楊家祖孫四代擔任歷任東漢太尉或司徒,是故人稱「四世三公」,該書在〈楊震傳〉中記載楊震曾在東萊太守任內舉薦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當晚王密帶著黃金要致謝,楊震斷然拒絕,並且留下「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的警世名言,就是有了這樣的典故,「楊震却金」成了「清廉」的代表故事。圖中身著朱衣的黃密,雙手捧著熠熠黃金,正氣凜然的楊震則是舉手推辭,桌上搖曳的燭光透露出此時是在一處幽暗的密室,王密認為眼下贈金之舉無人知之,但楊震卻以天、神、你、我皆知來否決,令王密備感羞愧。
臺南海安宮
「採桑」這幅畫作所講述的是「秋胡戲妻」的故事,最早見於西漢劉向所著的《列女傳》,當中在〈第五卷‧節義傳〉裡頭有「魯秋潔婦」的記載;話說魯人秋胡子前往陳國為官五年後返鄉,在路旁看見一名採桑的婦人面容姣好,於是上前搭訕,甚至想用黃金引誘婦人。然而婦人絲毫不為所動,表明自己努力採桑、紡織作衣以奉養雙親與兒子,請對方態度尊重勿佻言輕薄,秋胡子最後自得沒趣的離開,繼續往回家的路前進。等到秋胡子回到家後,把黃金呈給雙親,並且喚出自己的妻子來,這下方知剛剛調戲的那名採桑女就是自己的妻子,頓感羞愧不已。秋胡子妻怒斥道:「你年少的時候就離開雙親遠赴異地,過了五年才回來,應當帶著懇切急迫的心情立刻返家才是,結果反而在路邊看見女人就停下腳步,甚至要把黃金都贈送給她,代表心中根本就沒有母親,這是不孝。好色輕佻,玷汙了自己的德性,這是不義。如果對待雙親都不能盡到孝心,那麼對國家就會不忠誠。修身養性都不能以義自持,那麼當起官來就會敗亂,這種不孝不義之人,以後一定不會有好發展,請你趕快改娶別人吧!我也不願再當你的妻子了。」說罷便離開家門往東而去,最後投河自盡。
頌曰:秋胡西仕,五年乃歸,遇妻不識,心有淫思,妻執無二,歸而相知,恥夫無義,遂東赴河。」秋胡戲妻的故事以女子守節自持,正氣凜然的氣魄來反諷秋胡不孝不義,淫亂放蕩的卑劣,最後一番訓夫的話語罵得令人肅然起敬,讚嘆竟有如此不讓鬚眉的女子。魯秋潔婦的故事流傳到元代為石君寶改編成雜劇,劇名「魯大夫秋胡戲妻」,故事內容起了些微的變化,秋胡離家是從軍去了,而且一去就去了十年,調戲妻子和被妻子責罵的情節依舊,但結局變成了秋胡向妻子賠不是,兩人重修舊好,最後以喜劇收場。畫中所呈現的細節正是以石君寶的雜劇為藍本,身著鎧甲的秋胡正搭訕著坐在石頭上休息的採桑女。廟宇彩繪的落款,常常是協助我們判斷故事題材的重要線索,尤其是那些不怎麼膾炙人口的故事,更是需要落款的點破,這幅「採桑」著實也讓阿中循著線索,費了點時間找尋典故才判讀出來。
臺南海安宮
「七步成章」典故最早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當中的〈文學〉當中,原文記載「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而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對於七步成章的背景則有更深刻的描述;在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 姪陷叔劉封伏法」情節裡,曹操甫亡,繼承的問題成了曹丕兄弟間爾虞我詐的交鋒,二弟鄢陵侯曹彰返回鄴郡奔喪,並將手中兵權交付曹丕以表臣服。惟三弟臨淄侯曹植,四弟蕭懷侯曹熊未回郡奔喪,讓曹丕有了借題發揮的機會,後來曹熊畏罪自殺,曹植則被許褚擒回鄴郡。母親卞氏聞訊,急忙召喚曹丕為曹植說情,最後曹丕在大殿上以行走七步為期限,令曹植想出一首詩來,否則以死罪論處。首先以一幅兩年相鬥的畫作為題,曹植吟道「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由山下,欻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此詩一出滿堂皆驚,然而曹丕繼續刁難,再以「兄弟」為題,但詩中不可出現「兄弟」二字,曹植不加思索,隨即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悲戚之情令人動容,最後曹丕將曹植貶為安鄉侯,直至四十一歲終死,都無法入朝擔任要職。「七步成章」的是建築在骨肉相殘的悲戚背景之下,故事情節除了讓世人讚嘆曹植的文采,也是要反省追名逐利之餘,我們是否也把某些重要的是物給拋棄了。圖中高坐堂上的便是曹丕,階下布衣打扮的是曹植,一旁隨侍的則是不斷慫恿曹丕要除掉曹植的相國華歆,最後曹植以動人的五言絕句為自己破除了死劫,也在文學史上留下這首經典的作品。
臺南海安宮
和合二仙」指的是唐太宗時期的寒山與拾得兩名出家僧侶,據說兩位名僧乃是至交,時常結伴雲遊相互吟詩作偈,留下了「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段饒富禪意的對話。因為兩位高僧的友誼堅定,讓後世流傳他們是掌管世間友誼、愛侶情意,以及音樂與和平的神仙,因此在廟宇裝飾當中,常可見以和合二仙為題材的作品。畫中兩位一人手持如意,一人手持蓮花,表現出吉祥賜福的意涵。
臺南海安宮
「燕山得子」講述的是西伯侯姬昌在前往朝歌途中,於燕山拾得第一百名兒子─雷震子的故事,象徵的是多子多孫的美好情境。
臺南海安宮
 
天井下的四方金柱有兩幅對聯,前方為「鎮渡渺無痕須覺滄桑多易變,海安修舊宇如今世事總維新」點出了昔日海安宮位於西勢港口,如今渡口已經無跡可尋,由此當知世事是很容易改變的。海安宮這座老廟現已重修,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後方為「赤崁著神靈祥光常自在,海安感后德紺宇重翻新」「紺」指的是深青略帶點微紅的顏色,而「紺宇」則是佛寺的別稱。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兩側廊道上方亦有浮雕作品,題材分別為「五老觀圖」以及「竹林七賢」。「五老觀圖」典出於上古堯帝於黃河畔設壇祭祀時,忽見五位皓首童顏的長者,一同觀看著一張河圖,堯帝湊上前去觀望,只聞老人言道此圖乃帝王順天時、謀思略,使之受命於天的瑞兆。隨後一匹龍馬口銜白玉河圖躍出河面,贈與堯帝,五老也化成流星升空而去。老人代表著智慧的累積,也有長壽的意涵,五老的題材亦常見於廟宇裝飾當中。「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著名的士人,分別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他們崇尚老莊思想,不拘禮法,講求清靜無為,常聚在竹林裡飲酒高歌,藉以嘲諷晉代司馬王朝的虛偽。其放浪之舉自然不為朝廷所容,七人最後分崩離析,有的被殺,有的歸隱山林,有的順於朝廷。畫面中的人物姿態各異,飲酒、撫琴、賞音、步行,構築成一幅自然無為的閒逸畫面,頗具道家神仙色彩。
 
 ※正殿※
登上正殿前抬頭可見壽樑上高懸著「佑濟昭靈」匾,根據嘉慶十二年(1807),臺灣縣知縣薛志亮主修的《續修臺灣縣志》,在〈政志/壇廟〉當中記載海安宮內藏有一方御書匾額「佑濟昭靈」。另據《清高宗實錄選輯/選輯()/乾隆五十三年春三月》裡的紀錄,奉命渡台平定林爽文叛變的福康安,在呈給乾隆皇帝的奏摺當中提到:「凱旋官兵分起渡洋,內福州駐防一起官兵在鹿仔港更換大船候風放洋,有領催蘇楞額等乘坐哨船已至港口、未上大船,陡起暴風漂至大洋;正在危險,忽有異鳥飛集船頭,船戶等謂得神祐,必可無虞。漂流兩日夜,幸不覆溺;適於黑水洋遇見他船,兵丁等獲救遇船。軍裝搬運甫竟,見原坐哨船下有數丈大魚浮出水面,原船登時沈沒」。另載:「福州駐防官兵內渡船隻在港口被風,遇險獲安,疊徵靈異;覽奏為之額手。現在兵船陸續內渡者尚多,據福康安等奏海洋三、四月間風力平和,四月前儘可全數撤竣;仰荷靈祇默佑,官兵安穩遄歸,允宜增益鴻稱,崇封號。著於天后舊有封號上加增「顯神贊順」四字,用答神庥而隆妥侑;並再書扁額一面,交福康安等於沿海口岸廟宇應懸處所,敬謹懸掛。
臺南三郊鎮港海安宮
這段記載所提到的匾額便是這方「佑濟昭靈」,由此可知這方匾額是乾隆皇御書所賜,並交由福康安等人懸掛於沿海口岸的媽祖廟,因此此匾不僅在海安宮有藏,鹿港敕建天后宮(新祖宮)亦有。只是海安宮曾受二次大戰波及,宮內的許多古匾都毀於戰火,如今所見的「佑濟昭靈」匾也是後來再仿刻的,而非昔日古物了。匾上可見「
乾隆御筆之寶」字樣,象徵此匾來歷不凡。
臺南海安宮
下方壽樑上則是繪著這一樁御賜牌匾的事蹟,右手邊坐在堂上身著龍袍的便是乾隆皇,堂下欽差大臣福康安立身聽令,奉詔頒匾。
臺南海安宮
 

壽樑對照處亦有彩繪,中軸題材為「媽祖助施琅」、兩側則是「雷震子戰辛環」、「趙公明擒黃龍真人」。《天妃顯聖錄》當中的〈澎湖神助得捷〉一節便是記載媽祖協助施琅攻打澎湖的故事。「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內,將軍侯奉命征勦臺灣。澎湖係臺灣中道之衝,萑苻竊踞,出沒要津,難以徑渡。侯於是整奮大師,嚴飭號令。士卒舟中,咸謂恍見神妃如在左右,遂皆賈勇前進。敵大發火炮,我舟中亦發大炮,喊聲震天,煙霧迷海。戰艦啣尾而進,左衝右突,凜凜神威震懾,一戰而殺傷彼眾,並淹沒者不計其數。其頭目尚踞別嶼,我舟放炮攻擊,遂伏小舟而遁。澎湖自是肅清。」文中描述施琅發兵攻澎湖時,據說有士兵在船裡看見媽祖於一旁護佑,兩方開戰,砲火齊射,清軍這一方順利痛擊鄭軍,不久即佔領了澎湖。這則神話故事如今看來雖帶有神助王師,自詡正統的意味在,顯然是清朝這一方編造出來的,但還是透露出兩岸軍士對於媽祖的崇敬之心,祈求能得到媽祖的護佑。
臺南海安宮
「雷震子戰辛環」故自出自《封神演義》第四十三回「聞太師西岐大戰」;話說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忽感聞太師興兵伐西岐,思忖徒弟雷震子下山的時機已到,於是派出雷震子前往西岐城助戰。雙翅一夾,雷震子倏忽便從終南山來到西岐,恰巧遇見兵敗的朝歌大軍,於是掄起雙棍殺入,聞太師見來者外表奇異,急忙派出辛環出面迎敵,怎奈雷震子銳氣正盛,辛環雖也是背生雙翅的奇將,但敗將挫鋒,沒幾回合就被雷震子打得難以招架,抽身急退。初戰得利的雷震子往西岐城拜見兄長與軍師姜子牙,述說昔日舊事,自此西岐伐紂再添一名猛將。圖中可見雷震子面如藍靛,髮似硃砂,背生雙翅,舉棍力劈而來。辛環則是手持雙鎚,振起雙翅,吃力的應付著,雙方你來我往,好一場神將會神將。
臺南海安宮
「趙公明擒黃龍真人」則見於第四十七回「公明輔佐聞太師」;趙公明自從答應協助聞太師對抗西岐後,一出師便誅殺了姜子牙,所幸有廣成子前來相救。隨後,闡教黃龍真人跨著仙鶴出面應戰,豈料竟被趙公明祭出縛龍索而擒去,隨後赤精子、廣成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靈寶大法師等五位上仙,也都在趙公明的定海珠之下吃了虧,闡教門人一時之間連連受挫,趙公明之威名傳遍天下。圖中可見趙公明乘著黑虎殺將而來,一手持九節鞭,一手祭出縛龍索,乘鶴的黃龍真人不察之下為索所縛,敗陣被擒。
 
臺南海安宮
壽樑下方的供桌上奉祀著幾尊神像,太子元帥依舊擔任中壇先鋒,立於爐前。
臺南海安宮
神桌的虎爿另奉祀一尊虎爺將軍,神像比一般常見還要來得大上數倍,而奉祀的位置不在神桌下,也不是在神桌上,獨樹一格。神像前方置一缽清水,裡頭放著幾枚銅板,是為了讓信徒來跟虎爺將軍換「錢母」的。虎爺諧音「好額」,是故民間相信拜虎爺能祈求生意興隆,財源廣進,而把虎爺的「錢母」帶在身上,就能錢滾錢、利生利。
臺南海安宮
 
再往內側走去才是進入正殿最重要的場域,數十尊大大小小的媽祖金身就奉祀在神龕中,其中最顯眼的莫過於鎮殿媽祖。
臺南海安宮
海安宮的鎮殿媽祖一直是阿中所看過的,最讓我有感覺的一尊鎮殿媽祖神像,微張的雙目和藹地看著古今信徒,微揚的雙唇慈祥地迎接善男信女,微微向前傾的身軀彷彿正仔細地聽著信徒所祈求的一切。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頭戴九旒后冕,是歷代帝封的極位象徵,雙手端持朝天笏,代表著直達天聽的尊榮神格,整尊鎮殿媽祖金身透露出威儀與祥和,是乃母儀天下之典範。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除了鎮殿媽祖金身令人望之感動,陪祀在兩側的宮娥雕塑同樣令人讚嘆,兩人明眸盼兮,巧笑倩兮,一雙眼睛活靈活現地望著信眾,一人持印,一人捧著聖旨,象徵著媽祖地位之崇高。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同在神龕裡,在鎮殿媽祖最前方的神像,是海安宮裡地位最崇高的開基媽祖,經歷了百年的傳承,聖母的面容雖略顯斑駁,但慈祥的臉龐依舊如同母親一般撫慰著信徒,救贖著世人迷惘的心。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神龕外的供桌上立著一方小案桌,案上文房四寶、官印、驚堂一應具全,一切如同舊時衙門審案般,案後端坐著另一尊媽祖神像,神尊聖母雙眼直視前方,容現威嚴,威武之姿令人肅然起敬,望之不敢妄為。身側有兩大護法將軍─千里眼、順風耳堂上候命,隨時準備遍查世情,聞聲救苦。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案桌前方的香爐看起來頗具年代,爐耳雕塑著夔龍,爐腳則有螭吻駐守,傳承著海安宮鎮港媽祖的萬年香火。
臺南三郊鎮港海安宮
 
在正殿兩側矗立著媽祖的左右護法─千順兩將軍,神像雕塑得同樣是維妙維肖,氣態萬千,身長比人還高,表情猙獰怖人,展現的金剛怒相是為了震懾邪祟,普救眾生。龍爿的千里眼將軍高起左手作遠眺貌,右手執著一柄大斧。
臺南海安宮
虎爿的順風耳將軍執著方戟,側身傾聽。
臺南海安宮
此外,細觀這對將軍塑像還可以發現藝師在雕塑時,似乎還融入了佛家「哼哈二將」的概念,千將軍張開嘴巴露出獠牙,如作「哈」聲;
臺南海安宮
順將軍鼻孔廣開,如作「哼」聲。
臺南海安宮
有一說人生在世所憑依者無非就是一口氣,哼哈二將一開口哈氣代表給予,一用鼻吸氣代表收回,一哈一哼正是象徵著掌握世人的生死大權,盡顯高超神力。海安宮的神像雕塑是阿中覺得整座海安宮當中最珍貴的藝術品,除了正殿的鎮殿媽祖、宮娥,以及兩位鎮殿將軍像,後殿的觀世音菩薩像也是一絕,不容錯過。


再觀正殿兩側壁堵雕塑,龍爿題材為「化草為木,遇難慶生」,虎爿是「施救旱災,萬民沾恩」,兩幅都是引自《天妃顯聖錄》當中的故事。前者見於〈化草救商〉:「嶼之西有鄉曰門夾,當港口出入之衝,石多礁錯雜。有商舟渡此遭風,舟衝礁侵水,舟人哀號求救。……。妃乃擲草數根,化成大杉,排駕至前。舟因大木相附,得不沉。少頃,風漸平,浪漸息,舟中人相慶,皆以為天助。及閣岸整理舟楫,倏見大木飄流,不知所向,詢鄉人方知化木附舟,悉神姑再造力。」故事描述有商船在門夾鄉港口遇到颶風,船身破損進水,正當情勢危急時媽祖及時營救,將數根細草拋入大海,化成一根根大木頭,舟船因得大木支撐而免於沉沒。沒多久風雨漸息,船上的人順利得救,大家都覺得是上天庇佑,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媽祖前來相救。圖中左側站在懸崖邊的便是媽祖,雙手將一撮撮小草擲入波濤洶湧的怒海中,最後順利解救船破將危的商船。
臺南海安宮
「施救旱災,萬民沾恩」則是記載在《顯聖錄》裡的「禱雨濟民」,書中載「
妃年二十一歲時,莆大旱,山焦川涸,農民告困。通郡父老咸曰:『非神姑莫解此厄』!縣尹詣妃求禱。妃往祈焉。擬壬子申刻當雨。及期,日已午,烈燄麗空,片雲不翳。尹曰:『姑殆不足稱神乎』!未幾,陰霾四起,甘澍飄灑,平地水深三尺,西成反獲有秋。眾社賽日,咸懽呼頂禮,稱神姑功德不可思議!」故事描述縣老爺聽從鄉民的建議,請出具有通達神靈能力的林氏神姑求禱蒼天,果然應驗,一場大雨解了莆田當地的旱象。圖中可見媽祖受鄉人之託祈禱求雨,手執竹節上縛布幡,只見煙達九天,風雲乍起,不久果然降下大雨,林氏神姑的神蹟再添一筆。
臺南海安宮
這兩幅雕塑作品迥異於一般常見的廟宇裝飾,其手法類似西洋鋼雕,製作的匠師正是府城赫赫有名的彩繪大師─蔡草如。蔡草如,本名錦添,日治大正八年
(1919)出生於臺南,臺灣光復後改名草如,十八歲那年開始跟隨舅舅陳玉峰學習作畫,之後還曾前往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就讀,返台後眼界一新,除了持續從事廟宇彩繪工作,也積極參與各項繪畫競賽,皆獲得高度讚賞與肯定,為臺南當代藝術大師。蔡草如因受過西洋畫派的教育,畫風、思想皆不拘泥於傳統,深深影響表弟陳壽彝(陳玉峰之子),海安宮這兩幅壁雕便是蔡草如深受西方繪畫風格影響的見證。


※後殿※
後殿觀音殿前有一方透天天井,可以讓光線自然透入,除了免除後殿香煙繞之不去的嗆鼻,亦能讓光線的照射更顯廟堂莊嚴。照壁上是一幅「天官賜福」的大型交趾作品,構圖是以天官福神為主軸,四周伴隨著男、女、老、幼,分別持著爵杯與牡丹、芭蕉扇、書卷與如意,象徵天官賜予世間眾生官祿、富貴、招善、文筆與吉祥。
臺南海安宮
 
海安宮引以為傲的一對號稱是臺灣首對花崗岩龍柱,如今就安放在觀音殿的過水廊,不復鎮守三川門之職,不過如此一來更能保護古物不受破壞。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廊壁上彩繪著「五文昌圖」以及「五路財神」,是高雄市籍的現代彩繪藝師蘇天福的作品,蘇氏師承彩繪大師潘麗水,筆觸流暢,用色淡雅清新,頗具古風。五文昌為朱熹星君、梓潼真君、包拯、范進與魁星;這裡與一般說法有出入的地方,在於以包拯和范進替代呂仙祖與關帝,或許正是因為呂仙祖和關帝自成一套信仰脈絡,因此特別將之獨立出去,而以傳說為文曲星轉世的包拯以及范進來替代。
臺南海安宮
而五路財神的傳說可見於《封神演義》的故事內容,在第九十九回「姜子牙歸國封神」中,敕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與部下四將招寶天尊蕭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一同司掌迎祥納福,追逃捕亡,民間俗稱「五路財神」。圖中可見四位正神分持代表招財的法器,吉祥的寓意不言可喻。
臺南海安宮
 
後殿壽樑上懸掛一方「
海邦濯靈」匾,是道光丙午年(二十六年,西元1846)由三郊所獻的匾額,海安宮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創建後,由府城三郊管理廟務、祭祀與修繕事宜,嘉慶、道光年間繼續擴建,這方匾額便是見證。匾面以墨色為底,綴以雲紋,搭配金色字體更顯奪目,另加添十二隻飛翔的蝙蝠讓畫面更顯氣派。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前文提及海安宮曾於二戰期間遭受戰火波及,廟內的文物多半燬之一炬,因此目前看到的這些匾額,包括後殿兩側懸掛的幾面均是近代的復刻版,不見原跡雖令人備感可惜,但至少透過重製品,能讓後人藉以了解海安宮的歷史脈絡,以及昔日的輝煌地位。在「
海邦濯靈」匾下方的壽樑上繪著「觀音現金剛身說法」,以及龍虎兩側的「觀音現天大將軍身說法」、「觀音現帝王身說法」,典故均是出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云:「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意思是觀世音菩薩擁有無上大願力,救渡一切眾生,為眾生示現各種身分為之說法,如此是因為眾生根器有別,領悟力不同,正所謂「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凡人會鄙於其識量不足,但菩薩卻能以慈悲心示現,為各種不同身分的眾生講演正道,這也代表著佛法乃宇宙之真理,各種法門,不同的演繹方式,最後都能殊途同歸。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壽樑下方的一對金柱上刻著對聯「觀望世間指點迷津長昭慈慧眼,音傳天下修開覺路普渡現婆心」,歌頌觀世音菩薩慈悲救世,普渡眾生的無比宏願。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在兩側壁堵上彩繪著佛教兩位大護法:韋馱菩薩與伽藍菩薩。龍爿這頭,身披戰甲,手拄寶杵的便是韋馱菩薩,全稱「護法韋馱尊天菩薩」,是執金剛神之一,發願以護持佛法為己志。
臺南海安宮
虎爿持鐧按鬚,威武嚴肅的是伽藍菩薩。梵語「伽藍」的漢譯為「寺院」,所以伽藍護法指的是守護寺院的天神,其本質類似民間信仰裡的「境主公」。
臺南海安宮
隋唐之時,傳說天台宗智者大師曾於荊州玉泉山渡化冤魂不散的關羽,授以五戒。隨後關羽發願護持三寶,成為天台宗寺院的護法神,而其他宗派也隨之仿效,三國猛將關雲長遂成了佛教的伽藍護法。時至今日,在大部分的佛寺裡我們都能看見以關羽為形象的伽藍護法金身,祂通常站立在佛菩薩的左側,肩上飄逸著一條綬帶,這項特徵是佛教迥異於儒道關羽塑像的一大特色。

進入後殿內參拜觀世音菩薩等諸位神聖,海安宮的菩薩像同樣是雕塑品的極致表現,頭上佛冠綴著阿彌陀佛像,這是辨識觀世音菩薩與其他菩薩像不同的最大特徵,身上天衣線條柔和自然,看起來便能感受出輕盈舒適。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佛經有言天人衣重六銖,他化自在天衣重半銖,諸佛菩薩的天衣更是輕似無物,殊勝非常。菩薩左持柳枝,右仰淨瓶,呈灑淨之狀,是為楊柳觀音之態。楊柳觀音為三十三應化身之首相,水能滌清世間萬穢,代表「定」,如同佛法恆定不變,為宇宙至真至善之理。楊柳狀態柔軟,隨菩薩手勢拂動,象徵「慧」,代表佛菩薩的大智慧能秉持本質又能隨時化變。
臺南海安宮
菩薩兩側脅侍為善財童子與龍女;善財為佛陀弟子,因誕生時曾有種種珍寶湧出,故得此名。在《華嚴經‧入法界品》的描述中是修行菩薩道的榜樣。明代吳承恩的神怪小說《西遊記》將善財童子編成牛魔王與鐵扇公主之子─紅孩兒,屢與齊天大聖孫悟空鬥法,最後是請出觀世音菩薩收伏,紅孩兒才遁入空門擔任菩薩的脅侍。
臺南海安宮
而龍女在《妙法蓮華經》裡的描述是娑竭羅龍王的女兒,八歲時已善根成熟,最後在法華會上成佛,跟隨觀世音菩薩救渡眾生。
臺南海安宮
善財、龍女因具備福智雙慧的圓滿法相,是故又稱「金童玉女」。海安宮這對善財、龍女像相當逼真;善財雙手合十,側著頭彷彿正專心地聆聽菩薩法語。龍女端持龍珠,端莊嫻淑,聰明伶俐。

菩薩神龕前方還奉祀著三官大帝、地藏王菩薩等法像,環境清幽,靈氣自生。神龕上方懸掛「
恩溥天池」匾,是乾隆戊申年由福康安所題。乾隆五十三年(1788)歲次戊申,落款全文為「欽命御前大臣經筵講官太子太保內大臣議政大臣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陝甘總督將軍一等嘉勇公福康安敬題」,由如此彪炳的頭銜即可窺知福康安在乾隆皇帝面前是如何的受到重用。
臺南海安宮
乾隆五十一年(1787)十一月,臺灣府知府孫景燧查緝以林爽文為首的天地會,逮補爽文之父執輩,導致天地會成員糾眾劫獄,殺知府、理番同知,攻破彰化縣城,一時南北響應,臺灣政局陷入動盪,除了臺灣府、諸羅縣城、鹿港均淪陷。乾隆皇帝派出陝甘總督大學士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率軍渡台,於鹿港上岸展開平亂,最後在苗栗崎頂生擒林爽文,這場持續了一年四個月的民亂終告平息,福康安也因此受封為「一等嘉勇公」。因清師上岸的地點是在鹿港,所以事後為了福康安奏請朝廷表彰天后助戰之功,於是奉皇帝之令在鹿港建了天后宮(新祖宮)。又因為府城三郊之資助,所以也在南勢港口建立了海安宮,讓這兩座廟宇有了與歷史大事串聯的背景。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左右陪祀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神龕上方彩繪的題材分別是為「左慈戲曹」與「武侯奉表」,這兩則都是出自於《三國演義》的故事。「左慈戲曹」是演義杜撰的故事,在第六十八回「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盃戲曹操」的情節中,曹操親信上書獻帝,迫使下詔冊封曹操為魏王,曹操刻意三辭最後才勉為其難的答應。此時正值曹氏自得意滿之時,有一人名喚左慈,字元放,道號「烏角先生」前往魏王府拜見,勸諫曹操跟隨其入峨嵋山修道,拋棄名利,讓位給漢室帝冑劉備。曹操聞言大怒,認為左慈乃是劉備派來的奸細,喝令左右拿下監禁。只見左慈不畏嚴刑拷打,釘鎖貫體亦無傷,監禁七日沒吃東西也無妨,曹操感到相當詫異,最後只好放了左慈。不久魏王在王府內宴客,左慈竟穿著木履跑到宴會廳上,眾賓客無不感到訝異,沒想到左慈竟然還大放厥詞問曹操還需要些什麼,曹操刻意刁難要求要龍肝做羹,左慈隨即拿出墨筆在牆上畫了一條龍,單手一揮龍腹自裂,從腹中取出龍肝一副。曹操詫異之間又令左慈在寒冬之中拿出盛開的牡丹來,沒想到左慈從府中搬出一個大花盆,用水一噴,果然開出一朵牡丹。曹操又令左慈拿出松江的鱸魚,左慈拿著釣竿往堂外的祠堂裡一釣,果然釣出數條肥美的松江鱸魚。連連測試一再驗證左慈的法術高強,曹操心忖此異人決不可縱放,正當下令左右誅殺之時,左慈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圖中所描述的,正是左慈在堂下調出松江鱸魚的故事。
 臺南海安宮
第九十一回「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話說魏文帝曹丕駕崩,幼主曹叡即位,魏國頓時陷入政局不穩的詭譎情勢,蜀國丞相諸葛亮見機不可失打算再度舉兵北伐。然而國家歷經屢次北伐無功,兵馬疲敝,朝野瀰漫著一股厭戰心理,為了勸諫後主同意出兵,孔明寫下名垂千古的〈出師表〉,文中以「
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來批判那些苦勸後主偏安一隅的士大夫。以「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勸諫後主應賞罰分明。以「親賢臣,遠小人。」作為文意主軸,意真懇切,在在顯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情操,北宋大儒蘇軾評〈出師表〉乃「簡而盡,直而不肆」。畫中場景便是諸葛亮手捧出師表謁見後主劉禪,為「忠君愛國」之典範。
臺南海安宮
兩則故事在此作為對照,一者奸,一者忠,是要讓信徒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兩側壁堵另陪祀十八羅漢,這也是觀音殿中常見配祀神。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在佛家的果位排行第四,僅次於佛、菩薩、緣覺,他們是依循佛陀的教法,超脫生死輪迴而進入無餘涅槃界的聖者。原始佛教有十六羅漢的說法,他們都是佛陀的得道弟子,根據唐玄奘法師所翻譯的玄奘法師所翻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記載,十六羅漢分別是:賓度羅跋囉惰闍、迦諾迦伐蹉、迦諾迦跋厘惰闍、蘇頻陀、諾距羅、跋陀羅、迦理迦、伐闍羅弗多羅、戍博迦、半托迦、羅怙羅、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之後佛教傳入中土,在東方世界萌芽發展,原本的十八羅漢成員也隨之增減、改名,漸漸脫離原始色彩。海安宮十八羅漢最特殊處,在於他們和一般常見的東方式羅漢有所不同,而是奉祀原始佛教所記載的諸位印度羅漢,但卻又有中國才有的降龍、伏虎、漢武帝、達摩四位羅漢,呈現出東西交融的形式。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再觀龍爿壁堵上方的牌匾,「
聖慈母德」是嘉慶戊寅年(二十三年,西元1818)由「欽命提督福建全省水師等處地方軍務統轄臺澎水路官兵二等子爵世襲軍功加五級尋常加一級王得祿」所立。王得祿是清代臺灣人在朝任職位階達到最高的一位,乾隆三十四年(1770)出生於諸羅縣溝尾莊(今太保市),於協助平定林爽文事件開始發跡,在嘉慶十四年(1809)弭平蔡牽之亂後聲勢達到最盛,官拜福建水師提督,加封太子太保銜。王得祿是虔誠的媽祖信徒,雲嘉南一帶的老媽祖廟都能看見王得祿敬獻的器物,或是匾額、或是銅鐘。清中葉時期臺灣商業最重要的集團─府城三郊自是與王得祿有所接觸,是故海安宮裡藏有此匾亦是自然。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虎爿則有嘉慶五年(1800)由「
欽命加提督福建臺澎水陸等處地方掛印總兵官世襲恩騎尉加軍功二級愛新泰」所立的「惠及戎黎」。愛新泰於嘉慶四年(1799)奉旨擔任臺灣鎮總兵,是此時期最高的軍事首長,受臺灣道所轄,任職七年。「戎黎」所指的是軍民將士,匾文所傳達的正是稱頌媽祖恩德庇佑軍旅之意,也符合愛新泰身為統帥之背景。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另一方「
鏡砥覃熙」則是道光戊申年(二十八年,西元1848)由施瓊芳所獻。施瓊芳,臺南人,嘉慶二十年(1815) 出生,道光十七年(1837)受拔擢而成為貢生(謂之拔貢)。之後連年應舉卻名落孫山,直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科才金榜題名,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鏡砥覃熙」字面上是在描述鏡子磨得相當明亮,引申為神靈的恩德如同陽光一般燦爛奪目。
臺南海安宮
這幾方匾額雖然都是後期重作的複製品,但並非憑空杜撰,早在民國四十三年(1954),由素有「府城文史活字典」之稱的的石暘睢所編纂的《西區拾遺》當中即有記載,當時距離太平洋戰爭甫經九年,以石氏之經歷與學識,《西區拾遺》所述之內容當屬可信。

※結語※
臺南三郊鎮港海安宮,是阿中造訪過的,特別有感覺的少數幾座媽祖廟之一,除了為廟內神像之栩栩如生所折服外,其豐沛的歷史根基更是令人最感興趣之處。數年來,一路從原本封閉的廟堂,之後遷居一旁民宅進行改建,到如今重現富麗堂皇之廟貌,這些過程阿中皆有幸參與。深深的祝禱海安宮能在鎮港媽的庇祐之下,逐漸恢復昔日的繁華與興盛,也希望朋友們在看過這一篇隨筆之後,能更進一步了解海安宮,了解臺南五條港區有這麼一座蘊含豐厚歷史故事的聖母殿堂。
臺南海安宮
臺南海安宮
臺南三郊鎮港海安宮
臺南三郊鎮港海安宮
臺南三郊鎮港海安宮

【攝記】臺南鎮港海安2015.01.24
【攝記】臺南鎮港海安宮2012.07.20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