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

時間:
2012年6月23日

地點:臺南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媽廟(臺南市中西區濟生街64巷1號)

交通方式:
由臺南火車站轉搭台南市2號公車,往安平方向,於第四分局下車後進濟生街僅需兩分鐘即可抵達。

【朝興宮溫陵媽廟簡介】引自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媽廟部落格
【營仔腳.朝興宮】
朝興宮主祀天上聖母三媽又稱:土城營仔腳媽祖,配祀池府千歲與天虎將軍。其源由明朝熹宗天啟年(西元一六二一年~西元一六二七年)大陸沿海商船與台灣府城通商期間,其商船在舊漁行口小西腳附近靠岸後,請船頭媽祖奉請登岸,爾後安置於漁行口,供眾漁民祭祀,然而漁行口遷移,由土城營仔腳的三位耆老,黃琴、李云、陳於,恭請媽祖至營仔腳祀拜,當時永固金城鎮海營又稱土城營仔腳朝興宮,其住戶均以經營漁塭為生計,故而商議恭請媽祖至營仔腳祀拜護佑漁民,其住戶僅二十多戶均以爐主輪流祭祀之方式。

【溫陵媽廟】
溫陵媽廟,原名「溫陵祖廟」,簡稱「溫陵廟」源隸屬於泉州鄉會館,也是當時三郊集團主祀之廟,奉祀來自泉州天后宮之聖母香火,故又稱「溫陵媽廟」,主祀天上聖母,配祀觀音的廟宇之ㄧ。原廟建於臺灣()府寧南坊上衡街(遺址:今臺南市中區忠義路三十七號),其附近有五帝廟、三官堂、天壇等祠宇,為清代府城寺廟較為密集之街道。

據嘉慶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續修台灣縣志》已見著錄,已有溫陵媽廟之記載,可知溫陵廟至嘉慶初年已創立,稱「寧南坊上橫街廟」,名曰「溫陵媽廟」,謂係泉州人建。原是小廟,迨清.道光九年(西元一八二九年),總理黃捷隆、莊世捷主導發起募集二千二百三十七圓改建,清.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募集一千三百三十圓修建後殿。至日治時期,廟宇有門、拜亭、龍井、虎井、深水埕、殿凡三落(本殿、中殿、後殿)及左右兩廂,總建坪五百餘坪,其中左右兩廂共一七二餘坪,其規模龐大雄偉。

廟宇在日治時期,三郊逐漸衰微,日.明治三十年(西元一八九七年),本廟右廂為日人征用為臺南郵便局倉庫,迄日.大正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五月始歸還給廟方;日.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六月,三郊組合撥款一千餘元修繕,同年,中殿、後堂及左廂則另租與防疫合作社事務所,有契約但無期限,迨日據末期,原三郊產業幾乎變賣一空,而本廟地也因屬於私人登記,於是被賣給延平企業公司。

民國四十六年,本廟將被拆毀,當時信徒委任吳左松與延平公司訴訟,纏訟八年,經最高法院判決,廟地歸買主,廟屋歸信徒,雙方和解,而延平公司亦增購土地五十坪,贈與,使其搬遷延續香火。

【合併緣由】
溫陵廟先為台南郵局佔用大正二年歸還,翌歲三郊鼎新重修為上橫街之大廟,卻因日治末期,三郊解散時被變賣,香火頓時失終,民國四十六年,溫陵媽廟拆除,神祇無依。

當時的營仔腳朝興宮,僅僅是以竹架搭蓋的臨時性建築來恭祝聖母聖誕,並非正式的建築結構。而當地營仔腳朝興宮土城媽祖因營宮貲財難覓,乃由朝興宮代表黃丁胖先生謀合,由朝興宮信徒捐贈土地九十坪土地,溫陵媽廟出廟材,提議二廟合併。於民國五十三年始建新廟,是為今廟。

兩廟合併後,建新廟在民國五十三年甲辰(西元一九六四年)慶成,朝興宮、溫陵廟尊神合祀,然而今廟現址,地處於五條港區濱港口之處,位於舊運河之南岸,因位居永固金城鎮海營之下,故曰「土城.營仔腳」,而將兩廟合併後現今廟名稱之為「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媽廟」。

民國七十八年,因廟宇年久失修,廟頂龜裂,雨水滲透侵蝕下來,甚至滴到千里眼將軍神像上,為顧及神尊及民眾安全,組成修建委員會,進行大規模整修,依照廟宇原貌重修,始有今日廟宇原貌。並於民國七十八年農曆十一月初六日舉辦慶成祈安三朝建醮。

【阿中隨筆】
臺南有兩座都稱作「朝興宮」的媽祖廟,但兩座媽祖的來源不同,一座是「檨仔林朝興宮」,一座就是這裡「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媽廟」,不過兩座廟宇卻有相同的遭遇,皆是幾經變遷才得以重建。

朝興宮溫陵媽廟算是座命運多舛的廟宇了,歷經了數次的變革,才成就了今日的樣貌。根據記載,府城三郊在當年可是響叮噹的集團啊!壟斷了台灣西半部個貿易,因此號稱是三郊集團所創立的廟噢,想當然爾一定也是名震一時的,無奈物換星移,隨著五條港的淤積,航運價值的喪失,終使三郊集團走向衰敗命運,淪落變賣產業一途,令人不勝唏噓,而神同人運,溫陵媽廟也因此幾經更迭,最後變成需與她廟合併的命運。

這座溫陵媽廟,阿中其實之前就透過google查詢過,只是一直不知道確切的位子,因為它的廟名直接就是溫陵媽,而阿中去過泉州天后宮,也曉得溫陵媽就是泉州媽,所以才會對溫陵媽廟有很深的印象。當天在參訪完慶安宮後,回到臺南眼看時間還早,於是就靠著手機裡的google地圖找尋去。起初真的有點難找,因為它就位在巷子裡,而阿中又是從他的後方「金華路」那頭過來的,所以花了一點時間在繞路,最後到達時天色已經暗下來了,再加上整座廟的正面全被棚架給遮住,所以也沒辦法拍到廟體的正面,真的讓人覺得很可惜。

當天到的時候,廟旁有一群人在玩象棋,幾位大姐在閒話家常,只有阿中一個香客,感覺有點寥落。而池府千歲殿因為遭白蟻蛀蝕,所以先將千歲爺移駕至武轎上。整體而言,阿中覺得溫陵媽廟有點缺乏妥善的管哩,滿可惜的,衷心希望來日溫陵媽廟也可以如同友廟海安宮一般,能夠重新整修,讓廟堂更加富有莊嚴性。

臺南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
其實詳細推敲,泉州為明清時代的大港口,很多渡海來台的先民,照理說應該也會以此地為大宗,若要說攜帶媽祖香火渡海,也應以泉州媽祖為大宗,然今日因媽祖發源地為湄洲島,故諸多媽祖廟託言本身香火傳自湄洲嶼,在某種層次上這麼說也沒錯,畢竟天下媽祖信仰的發源地均是從湄洲島,但若要說香火分靈,泉州天后宮也是佔有一定的重要性地位。

臺南營仔腳朝興宮
開基的神像通常都不大,那是因為時代背景的因素,試想要請一尊媽祖供在船上保平安,如果還刻了一尊大大尊,那怎麼捕魚....所以每每聽到有老廟宇說自己的大尊鎮殿媽是從湄洲請過來的,阿中通常是給予尊重,但壓根是不信的。

臺南營仔腳朝興宮
正中央的開基媽祖慈眉善目,不過好像跟阿中在大陸看到的媽祖像風格不大一樣。

臺南營仔腳朝興宮
爐上狻狔,為九龍子之一

【攝‧記】臺南營仔腳朝興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