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竹天后宮

時間:
2014715日、201263

地點:高雄路竹天后宮
舊廟:高雄市路竹區中山路1015
新廟:高雄市路竹區聖母街60-1

交通方式:
舊廟:於橋頭、岡山火車站轉搭紅71路公車,於路竹站下車。或由路竹火車站直行中正路匯入中山路即可抵達,步行路程約十一分鐘。
新廟:於橋頭、岡山火車站轉搭紅71路公車,於高新醫院站下車,沿聖母街進入即可抵達。或由路竹火車站直行中正路匯入中山路,途經舊廟後繼續直行遇聖母街左轉進入即可抵達,步行路程約二十四分鐘。

【路竹天后宮簡介】引自宮內沿革
昔時,台南至橋頭一帶,竹林叢生,路竹因適位其間故稱為「半路竹」,直至日據時期,始稱「路竹」。

 

據歷史記載,崇禎年間,有位林姓人氏,捧聖母金身入墾「半路竹」,起初安奉於己宅,繼因生活安定,且墾闢者逐增,乃於康熙十年(西元1761),現址中山路1015號之處,搭建一簡陋廟宇奉祀,此乃路竹天后宮前身,復歷經百餘年風雨剝蝕,益顯破爛不堪。迨至道光二年(西元1822),地方識士程感先生,不忍聖靈無庇,乃致力籌建,築房兩間,為聖母庇眾棲身之處。悠忽之間歲月又度百年,宮廟中難逃歲月之摧折斑白脫落,呈現蕭條。民國九年重修,民國二十六年日軍據台,控制信仰,廟寺屢遭破損,本宮也難逃劫數,因此本宮史中斷。迨至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始得迎神入祠。嗣後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再度重修建醮,民國五十七年(西元1968),再整修數次,終因限於宮域狹窄,無法擴建,只能照原格局及外觀砌修稍加裝飾,以復其風範。


近年來,隨著工商業發達,路竹舊天后宮的信徒日增,香火鼎盛,原有空間已經不敷使用,且置於省公路邊,每逢廟會之際,交通擁擠,信徒穿梭大馬路中,險象環生,當時主任委員鄭李添先生暨全體委員有鑑於此,遂有遷移構想,於民國六十三年元月,召集當屆委員斟商,決議將原有廟產坐落於路竹段95地號,將池塘窪地填平,並陳情於都市計畫委員會。變更為寺廟用地,準備以後興建大媽祖廟,以供信徒頂禮膜拜。於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底全部工程順利完成。並於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農曆十月六日),舉行建醮大典,此乃完成後路竹天后宮,雄偉堂皇,壯觀瞻仰,神威莊敬。

【阿中隨筆】
※文獻溯源※
客舍春郊裏,陰陰翠竹園。衝煙聞犬吠,隔樹見鶯喧。草綠疑無路,雲深又一村。行行車馬過,從此近仙源」這是乾隆初年,由府城人陳旭初路過半路竹時所吟詠留下之詩,由「陰陰翠竹園」可溯窺當年此區竹林密布的樣子。

DSC06625
路竹舊名「半路竹」,位居二層行溪之南,明清時期為府城往南通往鳳山縣的必經孔道,是故很早就有漢人開發的記載。也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在〈康熙臺灣輿圖〉當中就繪有「半路竹塘」,表示該地有駐軍防守。另據康熙三十五年
(1696)高拱乾所撰的《臺灣府志》,當中在〈規制志/市鎮/鳳山縣〉提到:「半路竹街 在維新里.」,由此可見當時的半路竹已具有「街」的規模,與安平鎮街、興隆莊街並立為鳳山縣三大街。之後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鳳山縣知縣李丕煜主修的《鳳山縣志》,以及乾隆十二年(1747)范咸的《重修臺灣府志》當中也都有記載。到了光緒二十年(1894),盧德嘉所纂輯的《鳳山縣采訪冊》在〈規制/街市〉一節當中錄有:「半路竹市,在維新里,縣西北五十五里,逢節為市.」,可知到了清代末年,半路竹的規模已經超過「街」而成「市」了。

至於路竹天后宮的創建,在文獻記載當中僅見於《鳳山縣采訪冊》有所著墨;在〈丁部規制/祠廟/天后宮〉一節當中提到:「一在半路竹莊(維新),縣西北五十五里,屋三間,道光二年董事程感募建.」,這是路竹天后宮有史可徵的創建年代,雖是如此,然而以路竹發展之早論斷,天后宮在道光朝前即有簡陋廟宇奉祀確實不無可能。

【舊廟】
※外觀格局※
路竹舊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的舊廟就座落在繁忙的省道台一線旁,在嘈雜的車聲當中自取一片寧靜。小巧的建築只有一進一埕兩護龍,格局雖狹卻是乘載了半路竹人數百年來的心靈寄託。如今的舊廟外觀是近年重新整修後的樣貌,保留著閩南廟宇建築講究裝飾華麗繁複的特性。立面門開三進,與兩側護龍知各有一道過水門。主架構以洗石子工法呈現,讓人有種似廟宇亦似民宅的感覺。


※三川殿簷上※
路竹天后宮

三川殿簷上有色彩鮮艷的陶像是近年整修後的作品,只是大部分為一般常見的灌模複製作品,因此獨特性不足。
路竹天后宮
然而最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廟方還在廟埕上方加蓋了棚架,棚架的高度並不是與封簷板等齊,而是高出廟簷,硬是將規帶牌頭隔成一半,造成了非常突兀的景觀。


想要欣賞簷上的陶像裝飾,可能只能從馬路對向遠眺了。
路竹天后宮
正脊脊背為雙龍護三仙,福祿壽三仙各有所司;福神手持如意乃賜福之天官,身旁有侍從獻爵而來是謂「晉爵」之意,後方宮娥手持七彩羽扇隨侍。祿神手抱孩兒為賜子之意,代表多子多孫。童山濯濯的壽仙拄著龍頭拐杖,手捧大壽桃,代表壽齡綿延。福、祿、壽正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想望。在整脊脊堵上則是有八仙朝仙翁,兩側燕尾脊下的印斗則是由昂首青龍鎮守。


路竹天后宮
兩道規帶前方的牌頭一項是廟宇裝飾的重點所在,因為這個部位代表的是整座廟的門面之一,然而被棚架遮去一半之後,目前想欣賞可就不容易了。

※護龍立面※
兩側護龍的過水門上的水車堵有一幅交趾陶作品,都是民間小說情節中的猛將題材。
DSC06654
龍邊的故事為「薛仁貴戰蓋蘇文」,蓋蘇文是高句麗王國末期的著名鐵腕軍事家,唐朝軍隊多次與其征戰始終無法取得勝利,之後薛仁貴隨同唐太宗征伐高句麗,自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唐朝大將。
路竹天后宮
另一邊則是「曹操潼關遇馬超」,這是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鬚棄袍」。話說魏軍大將曹仁敗於西涼軍馬超手下,丟了潼關,曹操隨即率領大軍想搶回,不料營下大將對上馬超竟連連失利,魏軍大敗,曹操也落得「割鬚斷袍」,倉皇而逃的窘境,羅貫中為此段留下詩句:「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愴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
路竹天后宮
立面的馬背處則安著一隻口銜花籃的獅子,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彩繪,不過多半已斑駁脫落不易辨識。


※三川殿簷下※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舊廟立面裝飾主要是以木雕為主,兩側壁堵則以泥塑方式呈現,色彩的呈現則以紅色為基調,金色為主題色,讓廟堂看起來更加光鮮亮麗。
路竹天后宮
最前方會先看到兩對花籃吊筒,上方的豎材各有一尊木雕人物,分別是捧著壽桃的南極仙翁、擎著蓮花有仙鹿為伴的麻姑,以及持著旗球、戟罄的兩位將軍,人物的雕塑雖因身上的金漆加厚而顯得不甚精緻,但五官表情的傳神仍是值得仔細欣賞的細節。路竹天后宮
「麻姑獻瑞」是廟宇常見的裝飾題材,至於麻姑的來歷,晉代的葛洪在《神仙傳》當中記載,麻姑曾言自己看過「
東海三為桑田」以及「海中復揚塵也」,可見其壽齡之綿長,而這兩段記載便是「滄海桑田」和「東海揚塵」的典故由來。正因為麻姑有著長壽的傳說,因此常與另一位男壽仙南極仙翁搭配,一同出現在廟宇的裝飾題材中。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而旗球戟磬將軍的組合更是常見,乃取其同音「祈求吉慶」之意。

 
吊筒後方各自有透雕雀替,雀替又名「插角」、「托木」,指的是樑枋下與立柱相交的短木,其功能在於防止樑枋變形,亦有分散樑枋施加於立柱上重量的功能,多以雕塑裝飾。這裡的三組雀替分別對應三道門,表現的題材略有不同。中間一對是武將戲齣,一邊將軍乘馬持刀,先鋒官掌旗衝鋒;另一邊則是將軍乘馬持長矛,士兵持盾為護,雖看不出實際想表達的戲齣為何,但一幅驍勇奮戰的英姿已然顯現。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至於兩側小港門前的雀替則是以飛禽走獸為主角,龍邊兩座題材相同,皆為雄獅與老鷹對峙是謂「英雄奪錦」,虎邊則為喜鵲與花豹諧「報喜」之意,讓人看了不由得會心一笑。


路竹天后宮
再觀牌樓面同為木雕作品,中懸「天后宮」牌額,雕飾線條簡單而樸實。
路竹天后宮
宮牌後方牌樓上層為一整列的連栱,雕刻著兩兩相對的象首,大象在佛家被視為是吉祥的動物,為大行普賢菩薩的坐騎,自古被賦予能負重、陸地上的強者之形象,因此廟宇裝飾常可見以象為題材的作品。下方的彎枋則是以喜鵲與梅花為主角,演繹著「喜上眉梢」的象徵。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兩側小港門上的彎枋一邊雕著書簡、古琴,另一頭則是葫蘆與芭蕉扇,倆倆一對,前者代表四藝
(琴棋書畫),後者則是暗八仙(李鐵拐與漢鍾離)

路竹天后宮
往下欣賞大楣的雕塑作品,正門門楣為一幅武將帶騎戲齣,雖無法明確判辨其所演繹的故事為何,但將帥威武之姿依舊展現無遺。
路竹天后宮
正門門聯題道「
天扶正氣力挽狂瀾顯神威安社稷,后昭明德永除惡魔錫民福復家邦」,下聯的「錫」字通「賜」,為「賦予」、「給予」之意。
路竹天后宮
兩側門扇跨幅狹小,僅以花瓶透雕為飾,瓶上插著盛開的牡丹花,瓶下置一小案,整幅作品即取「富貴平安」的寓意。
路竹天后宮
門扇的裙板部分則是浮雕著鳳凰朝牡丹,同樣也有富貴吉祥的象徵。


接著欣賞兩側壁堵的泥塑作品,身堵同樣以龍虎對照呈現,
路竹天后宮
龍堵有一青龍盤旋於白雲之間,下方鯉魚躍出水面是謂「魚躍龍門」。
路竹天后宮
虎堵母子虎下山,一幅親子和樂的畫面沖淡了一般人對老虎的畏懼。
路竹天后宮
在龍虎堵下方的裙堵一頭是麒麟踩葫蘆,相傳麒麟乃是不踐花草,不履昆蟲的仁獸,公稱麒,母稱麟,據說只有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才會出現。
路竹天后宮
另一頭則是青獅戲球,獅子和前文所述的大象同樣都是佛教徒所認定的祥獸,大智文殊菩薩的坐騎便是一頭青獅,甚至稱佛祖弘法為「作獅子吼」,佛教流傳至中國後,東方人也開始接受這樣的神獸信仰,演變至今獅子乃成為傳統建築當中最常見的裝飾圖像。


※拜殿※
走進廟內,狹促的空間沒有過多的裝飾,只有在兩側壁堵上各有一幅堆塑畫,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龍邊為「天官賜福」,圖中主角身著赤色蟒袍,頭戴官帽,手捧如意,左側童子捧爵伺候,腳前另一童子跪地晉冠,整幅作品傳達出「加官晉爵」的美好氛圍。
路竹天后宮
虎邊則是「招財進寶」,武財神趙公明手持芭蕉葉與一錠黃金代表招財,身旁運金童子象徵進寶。兩幅作品所傳達的正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期望。

 
在拜殿不僅可以欣賞兩側的堆塑壁畫,門扇上的彩繪門神也是重點。路竹天后宮的因為格局較小,所以門板的規格也就小了許多。
路竹天后宮
鎮守正門的將軍是一般常見的秦瓊、尉遲恭這組搭配,兩側小港門則是主祀女神的廟宇才會有的宦官與宮娥組合。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兩將軍身著甲冑,頭戴盔帽,一手按鬚,一手持鞭與鐧,腰間各自配戴弓、箭,一幅氣定神閒的模樣,象徵著太平盛世,武器備而不用,然而一旦有妖祟入侵,兩將軍抖擻精神仍可護持道場。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龍邊的宦官手捧香爐、牡丹,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虎邊的宮娥手捧茶壺與素果,合起來正是廟宇門神常見的「香、花、茶、果」奉祀組合。只是這幾組門神的繪畫技巧似乎不若名家手藝,從人物眼神描繪觀察最是明顯。

路竹天后宮
正門內側上方懸掛著一通「母德恩深」匾額,落款為「祝建醮留念」、「永安宮眾弟子叩謝,中華民國壬寅年桐月吉旦」,此處所云之永安宮並未標註地點,以路竹之地緣關係判斷當是隔壁永安區,同樣奉祀媽祖的永安宮。而年代標明為中華民國壬寅年,查民國五十一年(1962),歲次壬寅,這塊匾額雖非百年古物,但至今已歷五十餘年光景,是見證路竹天后宮歷史的珍貴文物,也讓後代子孫能憑物遙想當年建醮的繁榮盛況。

路竹天后宮
再往內走去,兩側各有一道過水門通往外廊,門上各懸掛著一通匾額,分別是「母德配天」與「恩周四海」,落款均為「祝路竹天后宮建醮紀念,民國壬寅年桐月」、「蔡文聲靈宮信徒一同敬獻」。由落款年代來看這兩方匾額同樣為民國五十一年(1962)路竹天后宮建醮時所獻,而「蔡文聲靈宮」當中的蔡文是庄名,就在路竹當地,聲靈宮才是廟名,主祀池府王爺,由此亦可看出路竹天后宮的交陪境域。
路竹天后宮
拜殿橫樑上懸掛著一對六角宮燈,不滅的燈火象徵永恆的光明。中央懸著一只三界公爐,保留了早期民間信仰的風格店的擺設相當簡單,只有一組頂下神桌,頂桌放置了錫製五賽,也就是香爐一只、花瓶一對、燭台一對等五樣物品,五賽的擺設盛行於臺南、高雄一帶廟宇,且中央的香爐通常都遮蔽著神龕正中央,頗有擋煞的意涵。香爐上的狻猊神獸傳說乃龍生九子之一,性喜煙霧而好坐,故常立於香爐之上。下桌供有素果以及主爐,天后宮舊廟雖無固定人員看守,但內外環境倒也清幽。


路竹天后宮
在神桌兩側的牆壁上同樣各有一幅大型的堆塑畫,龍邊為「汾陽王府大拜壽」,畫中有詩「功以寵光,福祿壽長。求之百世,有郭汾陽」道出了郭子儀福祿壽喜俱全的極致榮耀。郭子儀生於唐中宗嗣聖十四年(697),卒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一生戰功彪炳,曾平定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亦曾聯合回紇征討吐蕃,乃玄、肅、代、德四代之老臣,累官至太尉中書令,封汾陽忠武王。子儀之幼子郭曖娶昇平公主李金枝為妻,當汾陽府欲舉行郭子儀八十大壽賀辰時,昇平公主自恃皇親國戚,堅持不回府拜翁,結果郭曖憤而動手打公主,導致公主一狀告上金鑾殿。郭子儀聞訊後抓拿郭曖上殿請罪,而郭母則是趁機至後宮找皇后商議,對駙馬、公主進行了一番教訓,兩人最後言歸於好,共同返家向郭子儀拜壽。據說郭子儀子女眾多,宴上就有七子八婿同列拜壽,是故這幅「大拜壽」代表的正是功成名就、加官晉爵、福壽雙全、子孫滿堂…等完美人生。
路竹天后宮
虎邊為「甘露寺吳國太選婿」,出自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話說孫權誆稱欲將小妹嫁予劉備,孫劉兩家結秦晉之好,劉備臨行前軍師孔明特別交代隨行將軍趙雲,渡江後應拜訪喬國老,請之引見吳國太。之後吳國太果然於甘露寺召見劉備,從此留下好印象,最後果真促成兩家聯姻,種下周渝「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因子。圖中可見吳國太端坐寺中,身旁喬國老作陪,在孫權的引導下劉備作揖向國太行禮,身後趙雲護佑著,一幅爾虞我詐的政治角力於焉展開。

※正殿※
路竹天后宮舊廟因無人看守,因此神龕前方加裝了鐵欄杆以防宵小,不過也破壞了神龕的美觀。路竹天后宮
木雕的神龕雖然沒有華麗繁複的雕飾,但自有一股老廟的樸實感。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龕中奉祀一道令牌、兩尊媽祖金身,並無一般常見的「鎮殿媽」,這是因為路竹天后宮已經重建大廟,所有的開基神像均移駕,因此舊廟只剩令牌與新雕的神像鎮守。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媽祖神像兩側同樣奉祀著千順兩將軍,金身雖明顯維新雕塑的作品,但威武之姿,英氣逼人。
路竹天后宮
神龕座下還奉祀著下營將軍─虎爺,路竹天后宮虎爺像看來相當可愛,頗為討喜。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在神龕兩側還陪祀著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這是臺灣廟宇最常見的陪祀組合,也象徵著農業時代人們祈求五穀豐登與子孫滿堂的需求。
路竹天后宮
在神龕的上方還懸掛著另一方匾額「
海國英靈」,落款提到「歲次戊申年花月重修」、「路竹眾境民一同叩謝」,民國五十七年(1968)歲次戊申,而這一年正是路竹天后宮整修完成。

 

※後埕※
路竹天后宮
由虎邊的過水門出廟,可在護龍的牆上看見幾道石碑,記載著路竹天后宮的重修經過,不過可惜的是石碑的年代並不久遠,無法為路竹天后宮的歷史做見證。
路竹天后宮
往廟的後方走去,這裡是燒化金紙的地方,投可欣賞正殿屋簷上的剪黏作品,正脊脊背為雙龍拜塔,可惜這些裝飾明顯看得出為近代重新安置的作品,特殊性略顯缺乏。


※後記※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舊廟占地不廣,廟內的裝飾也算是走簡單樸素風格,不過正是因此而能讓我們感受昔日古廟的風華。參拜過舊廟,順著台一線繼續往北走,朝著路竹天后宮新廟的方向走,去拜訪媽祖巍峨的新家喔!

【新廟】
※外觀格局※
路竹天后宮
從台一線往北走約莫十分鐘,遇聖母街左轉進入就可看見新路竹天后宮的牌樓,
路竹天后宮
穿過牌樓巍峨的新廟就矗立在眼前,鋼筋混擬土建成,格局分為三川殿、天井、正殿、鐘鼓樓與兩側護室,樓高三層。外觀為閩南式廟宇建築,屋簷上有豐富的剪黏,至於簷下則以石雕為主要裝飾。廟前有寬闊的廣場,恰可仰望整座宮殿,更顯氣派非凡。廟前有一對石獅鎮守,最外側則分別有青龍與鳳凰泥塑像。


※三川殿簷上※
新路竹天后宮雖然占地寬廣,氣勢雄偉,然而嚴格來說簷上的剪黏裝飾並不精緻,多半是常見的灌模作品,這就讓人有些失望了。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正脊脊背為雙龍護三仙,兩側青龍背上跨乘著祈求吉慶將軍,龍身下方則作波濤樣式,另有數尾鯉魚躍起,取「鯉魚躍龍門」之意。西施脊上安著數件法器,如蒲扇、葫蘆、角印、魚鼓、銅錢、如意、書…等,都有相對應的吉祥寓意。
路竹天后宮
正脊脊堵上有八仙朝仙翁的陶像,九位神仙各自乘坐不同的神獸,手持不同的法器,是最親近民間的一組神仙。
路竹天后宮
在八仙堵的下方則是五隻陸地上最為勇猛的走獸,以麒麟為首,老虎、大象、獅子、豹,引獸類之猛威震道場。五獸兩側則是蟠桃與佛手瓜,桃有長壽之意,民間流傳的王母娘娘設蟠桃宴會,廣邀神仙至瑤池赴會。據說只要吃下一顆蟠桃,凡人就能得道成仙,而仙人則是增長道行,神奇非常。至於佛手瓜則因外型像佛祖合掌手勢而得名,也因此名而被賦予吉祥的意義,在廟宇、傳統建築當中亦不乏見。正脊兩側的印斗處各安著一位護法天王,在三川殿的正面是持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與持傘的北方多聞天王。持國天王護守東勝神洲,手中琵琶喻指做人處事當如琴上弦一般緊鬆適中,太緊易斷,太鬆則聲音不響。多聞天王鎮守北俱蘆洲,手中寶傘比喻做人當使自己的內心不受外界環境所汙染。四大天王本為佛教的護法神,後為《封神演義》所引用而成為鎮守「佳夢關」的殷商大將魔家四兄弟,更被賦予了「風調雨順」的意涵,成為廟宇常見的裝飾題材。與正脊垂直延伸而出的兩道規帶,前方的牌頭通常都是以一組陶像構築出一段故事。
路竹天后宮
龍邊的故事為「曹公潼關遇馬超」,相關故事已於前文舊廟當中介紹。
DSC06884
至於虎邊的主題則是「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圖中可見巾幗不讓鬚眉的穆桂英跨坐馬背,手掄長矛對戰驍勇遼將蕭天佐,然另一位手持長刀的主角不知是何身分。
路竹天后宮
戧脊尾端有獅子戲球剪粘,獅頭仰天威武迫人。


第二層屋脊脊背則是仙女乘鳳,印斗則是另外兩位護法天王:
路竹天后宮
手持寶劍,守護南瞻部洲的增長天王,寶劍在佛家有智慧之意,也象徵斬斷一切煩惱。
路竹天后宮
另一邊則是守護西牛賀洲的廣目天王,手上纏龍象徵事情多變,另一手手持寶珠則是代表內心不變之意。
路竹天后宮
第二層屋簷的戧脊末端則是將軍乘龍剪粘。


同樣在屋簷上,最引人注目的裝飾應當是鐘鼓樓上,兩尊碩大的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像了。
路竹天后宮
全身靛青,一手持斧,一手作遠眺貌的是千里眼將軍。
路竹天后宮
全身通紅,一持戟,一手指耳作聆聽樣的是順風耳將軍。兩位將軍是媽祖最得力的左右護法與助手,在屋簷上看見這兩位將軍的身影,也正代表著這裡是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在將軍像下方所延伸出的戧脊稜線,上頭安置著一系列顏色相同的神獸,這是北方宮殿式建築的特色,通常是以仙人騎鶴為首,之後再按宮殿主人之位階依序增加龍、鳳、獅、海馬、天馬、押魚、狻猊、獬豸、斗牛、行什,位階越高所安的獸像就越多,例如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上就有一整組直到「行什」的陶像,脊末再以「螭吻」作束。不過觀路竹天后宮之裝飾,並無仙人騎鶴作首,排量順序也不符體例,此舉甚為可惜。


路竹天后宮
視線回到中軸,在第一層與第二層屋簷之間是「天后宮」牌匾,落款「民國七十三年」、「甲子陽月立」,距今正巧滿三十週年。宮牌兩側有南極仙翁與麻姑的堆塑畫。
路竹天后宮
屋簷下方為三川殿的三樓,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三樓前方欄杆另設一組三仙陶像,不知是何典故?


※三川殿簷下※
路竹天后宮
三川殿中軸的一樓採挑高設計,讓整個立面看來更加高敞與雄偉。封簷口有一整列的透雕花鳥作品,漆以金色更顯氣派。門前一對龍柱撐起樓層,上方的柱尾加了數層,下方的柱珠也要靠另外墊高的基底才能撐起樓面。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三川殿立面以石雕為主要裝飾素材,牌樓面的彎枋設有各路天神的木雕像,是謂「看仙」,讓整座門面看來熱鬧非常。
路竹天后宮
門楣上高懸「天后宮」廟匾,周圍雕以金色雲龍為飾,朱紅色作底,莊嚴萬千。門楣以八仙賀壽為題的浮雕,呈現出眾神齊聚,和樂融融的景象。
路竹天后宮
中門對聯題到「
路接璇宮日篆香煙崇聖母,竹搖綠葉時留清影蘊靈光」。上聯當中的「篆」作動詞用為「銘刻」之意,香煙本是無體之物豈可銘刻,但在此引申為信徒對聖母的尊崇與信奉,使其香煙如刻於石上一般永恆留存。至於下聯則以「竹」字為題,「清影」為清朗的光影,是指皎潔的月光,例如北宋蘇軾的〈水調歌頭〉當中就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句子。竹葉隨風搖曳,灑下的一片月光晶瑩,讓人更覺靈氣自蘊。

再觀正門兩堵門扇,身堵各自以三位人物為主題,
路竹天后宮
龍邊為福祿壽三仙,
路竹天后宮
虎邊為劉關張桃園結義,皆是民間膾炙人口的故事,讓前來參拜的信眾倍感親切,也有祈求賜福、見賢思齊的效果。這裡的石雕均已白色漆線勾勒出輪廓,少許部位在漆上淡彩色,上漆雖然多少還是破壞了石雕原有的美感,但不至於搶奪其風采。
路竹天后宮
門扇腰堵部分,龍邊圍攻老鷹與雄獅的對峙,襯以盛開的茶花乃取「英雄奪錦」之寓意。「英雄奪錦」典故出自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台
孔明三氣周公瑾。建安十五年春,曹操在鄴郡起造的銅雀台完工落成,會宴文武百官慶賀。曹操想測試武將們的射箭能力,於是將一件紅錦戰袍懸掛在楊柳樹上,下方設置箭垛,以百步為界,射中箭垛之人能獲賜錦袍,不中則罰酒一杯。不料徐晃射斷了掛袍的柳枝,情急下徐晃上前取回錦袍並披掛身上,此時許褚竟也前來奪袍,兩人一陣爭搶竟將袍子撕得粉碎。曹操見狀笑曰:「孤特視公等之勇爾,豈惜一戰袍哉?」於是將諸將全喚來,各賜錦袍一件。虎邊則是麒麟、鳳凰及牡丹;麒麟乃百獸之王,鳳凰乃禽類之王,牡丹乃花中之王,三者合一即為「三王獻瑞」之意。至於裙堵則為常見的麒麟回望,門前同樣也有一對常見的石獅子鎮守。

除了正門,兩側小港門同樣也有豐富且饒富意涵的石雕故事可發覺;在兩側小港門四道門扇身堵上刻著以「四愛」為題的素材,分別是林和靖愛梅、周敦頤愛蓮、唐明皇愛牡丹、陶淵明愛菊。首先介紹龍邊小港門的林和靖與周敦頤的故事。
路竹天后宮
林和靖名林逋,自君復,北宋錢塘人士,善作詩,後人稱其為和靖先生。性情恬淡而好古,後隱居在西湖孤山,終身未娶,只願與梅花、仙鶴作伴,稱為「梅妻鶴子」。
路竹天后宮
周敦頤一名敦實,字茂叔,號濂溪。乃北宋宋明理學的創始人,對中國思想史有深遠的影響,其最著名的一篇散文〈愛蓮說〉就自述喜愛蓮花的原因在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路竹天后宮
虎邊小港門門扇身堵的部分,唐明皇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而牡丹根據《事物紀原》的記載,武則天曾於冬天下詔令百花齊放,只有牡丹不從,因此被貶至洛陽,故又別稱「洛陽花」,代表不畏權勢的美名。從唐代開始牡丹就成為雅俗共賞的一種富貴之花。
路竹天后宮
陶淵明,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為晉代文學家,其所著之〈桃花源記〉乃經典之作,至今依然為世人所誦讀。在陶淵明所留下的詩文當中,常可看見有關菊花的描述,例如〈飲酒‧五〉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去來兮辭〉的「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等,可看出陶淵明認為菊花代表的是一種閒適的生活態度,更是高風亮節的代表,因此他自許在東晉末年污濁的官場上,能有如一朵高節的菊花。四愛的故事傳達的文人雅士的一種生活態度,各自有著不同的意涵與寄託。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在裙堵的部分同樣有刻著一系列的作品,分別是漁、樵、耕、讀這四種不同的行業,各行各業各司己職,建構出社會分工合作的組織。


路竹天后宮
三川殿兩側的對照堵同樣也是以龍、虎為主題,裙堵則為雙獅戲球所寓意的「太師、少師」。
依周代官制,太師為三公之首,而少師則為三孤之首,三孤為輔佐三公的官職,太師、少師相輔相成。「獅」與「師」同音,這幅作品的寓意頗有希望子孫出仕入朝擔任要職的期望。在腰堵的部分則分別刻著「舜耕歷山」與「渭水聘賢」這兩則「四聘」當中的故事。
路竹天后宮
上古唐堯時期,舜以至孝聞名天下,堯帝欲將王位禪讓與舜,並以治理天下之道考驗之,最後舜通過測試,成為繼堯帝之後的天下共主。
路竹天后宮
而渭水聘賢則是周文王親自自渭水河畔,延聘姜太公回西岐為之擘劃的故事,傳說姜太公呂尚還要求乘坐由文王所拉的人力車入西岐,禮賢下士的文王拉著車一共走了八百多步,因此呂尚斷言由文王所開創的周代國祚能傳至八百餘載。

路竹天后宮
在三川殿階梯的中線上還有一道御路,上頭刻著一條盤龍與兩尾鯉魚,皆漆以色彩,同樣是傳達「鯉魚躍龍門」的寓意。只是泥塑上覆以濃厚的漆色,看來似乎有些太過奪目。

※三川殿內※
步入三川殿即為前拜殿空間,路竹天后宮新廟最與眾不同處,在於同一座宮殿內卻有兩道門面,一道及一般常見的三川門,另一道則在正殿。這兩道門各自有獨立的正門、小港門,與門扇、門神…等,這樣的狀況在臺灣相當罕見。不過若要比較兩道門裝飾優劣,阿中會覺得做為總門面的三川門,其美觀度是凌駕於正殿之上的,這樣的觀點植基於石雕的手法以及門神彩繪的精緻度。
 
路竹天后宮
入廟後門板上的門神彩繪是絕對不容錯過的地方,路竹新天后宮的門神是由府城名家潘岳雄老師所作。潘家從祖父潘春源、父親潘麗水一直到潘岳雄,三代皆從事廟宇彩繪工作,作品遍布南部各縣市。其門派最為人所讚嘆的是「四顧眼」的畫工,亦即無論觀者站在哪一個角度,都會感覺門神的眼睛會跟著動,相當傳神。
路竹天后宮
仔細端詳天后宮三川殿的三組門神,中門為俊秀的秦叔寶與粗獷的尉遲敬德,神韻生動自然,鬚髮密而不亂,用色鮮艷而華麗,不愧出自名家之手。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兩側小港門為四位侍官,手中分別捧著冠、鹿、牡丹與爵杯,代表著加冠、晉祿、富貴、封爵,充滿吉祥的意涵。四位侍官的眼睛同樣炯炯有神,彷若真人,表情溫和柔順,堅毅中帶著慈祥,同樣也是值得駐足欣賞的佳作。


在三川殿內不僅可以欣賞門神彩繪,抬頭也可欣賞橫樑上的彩繪作品,可惜大部分的畫作褪色嚴重,釉彩多有脫落。在兩側的照壁上有「伯邑進貢贖罪」與「文王得子」這兩幅作品,這兩個主題皆是出自《封神演義》當中的故事情節。
路竹天后宮
在第十九回「伯邑考進貢贖罪」中描述,西伯侯姬昌之長子伯邑考為了救回被囚禁的父親,親自來到朝歌希望以自己換得姬昌自由。據說伯邑考的長相俊秀無比,加之琴藝高超絕倫,被狐狸精附身的妲己早就傾慕已久,於是趁此機會魅惑紂王召來伯邑考彈琴獻藝,自己則躲在帳幕後偷窺。
路竹天后宮
而在第十回「姬伯燕山收雷震」當中,姬昌受紂王徵召往朝歌途中,無意間收養了第一百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西岐大將雷震子。這兩則故事的主角恰巧一個為姬昌的長子,另一個為姬昌的最後一個兒子,兩人都為父盡孝,為國盡忠,實乃後世之楷模。除了對照壁的這兩幅作品,其他橫樑同樣也有彩繪,故事取材也多半取自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演義話本。
路竹天后宮
其中有一幅「道德真君破紅水陣」同樣也是出自《封神演義》裡的故事;話說殷商太師聞仲請來了同為截教門下的十位天君排出「十絕陣」,阻絕西岐伐紂的路程。其中紅水陣為第九,為王變所佈,最後在由道德真君所破。圖中但見王天君手中葫蘆傾出紅水,只要被濺上即刻化為血水。另一頭腳踏蓮舟,持劍而來的道德真君祭出「五火七禽扇」,五火蘊含空中火、石中火、木中火、三昧火、人間火,王變受此扇一搧而化成紅砂,魂魄悠悠往封神臺而去。神話故事或許過於荒誕不經,但邪不勝正的最終結局,總能為世人提供善惡有報的慰藉。


路竹天后宮
在三川殿的四方金柱上各自刻著兩副對聯:「
天將靈於莆田千古神功侔佛祖上封后安路竹萬家香火媲媧皇」、「聖德崔巍山高神配仙佛安路竹,母恩浩蕩海闊功參造化鎮蓬萊」,讚頌媽祖的功蹟媲美佛祖、女媧,不僅護佑整座臺灣島,也護佑著路竹地區。

※天井※
路竹天后宮
穿過三川殿後即進入天井的空間,透天的視野更顯此座天后宮之雄偉,也讓整座宮殿的內部光線明亮。抬頭仰望巍峨的正殿,一樓同樣採挑高設計,二樓則是奉祀玉皇上帝的的凌霄寶殿。立面格局與三川殿相似,有獨立的一套門面,這是路竹天后宮與眾不同之處。


路竹天后宮
在一樓挑高的牌樓面有三幅武戲剪粘,正中央的主題為「子牙兵取臨潼關」,此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八十四回,圖中可見騎乘著四不像的姜子牙指揮眾將為對戰殷商守將,一場驚天動地的對戰於焉展開。至於兩側同樣也是精彩的武場戲齣,雖然站在天井想欣賞這幾幅作品是有些困難,但可於登上三川殿二樓時就近觀賞。


※正殿立面※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較之三川殿,正殿殿前的九龍盤繞御路更為氣派。登上台階欣賞正殿門前的石雕作品,其手法的細膩程度就不若三川殿的精緻了。
  
正門對聯為「
天命錫慈妃恩沾路竹施雨露,后儀宏淑德源溯湄洲佈春暉」。兩側門扇上的身堵主題皆為媽祖的傳說故事,龍邊是「湄山飛昇」,虎邊是「窺井得符」。
路竹天后宮
根據《天妃顯聖錄》的記載,媽祖年輕時曾與一群姊妹滔出遊,眾人興起紛向井中映照,突然有一神人捧著銅符從井裡升起,一班姊妹嚇得四處竄逃,只有媽祖不慌不忙地向神人作揖請安,收下了銅符,「
自此符咒徑可辟邪,法力日見玄通。
路竹天后宮
又據顯聖錄載:「
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妃年二十九。秋九月八日,妃語家人曰:『心好清淨,塵寰所不樂居;明辰乃重陽日,適有登高之願,預告別期』。眾咸以為登臨遠眺,不知其將仙也。」,隔日重陽,媽祖在家裡焚香誦經後,獨自登上湄洲島的最高處,不久即見滿天護法、飛天前來恭迎,迎接媽祖登上天闕。成仙後的媽祖屢屢展現神蹟,庇佑鄉民,於是眾人立祠奉祀,並稱之為「通賢靈女」。這兩則故事一者是媽祖擁有法力的開始,一者是媽祖羽化登仙,兩者共同演繹著媽祖傳奇的一生,大抵而言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宗教都會有神話故事,其所信仰的對象都能展現超乎常人的能力與神蹟,是故從宗教的角度來檢視《天妃顯聖錄》的記載,此等靈異非常的神蹟就不是那麼不足一哂了。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兩側小港門的裙堵同樣也是採用「四愛」的題材,可與三川殿的作品相互對照。


兩側的對照壁同樣是以石透雕的方式呈現,身堵主題亦為龍、虎雙靈。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腰堵則為仙翁賀壽與麻姑獻瑞。
路竹天后宮
至於裙堵的故事題材,龍邊是「田單復國」;田單,戰國時期臨淄人,為齊國著名的軍事家。燕昭王派大將樂毅攻伐齊國,正當齊國饋不成軍之時,只有田單堅守即墨城,為齊國留下反攻的希望。沒多久燕國改朝換代,燕惠王即位後田單即以利用反間計,使燕王以騎劫取代樂毅。之後再利用詐降策略迷惑燕軍,實際上卻是利用醞釀反攻,田單下令準備千餘頭牛,在牛角上綁上兵刃,牛尾縛葦灌油,利用夜晚敵軍鬆懈之際,點燃牛尾上的火油,使受到驚嚇的牛隻猛衝燕軍,齊國兵士隨後衝殺,此計果然奏效,大敗燕軍,誅殺騎劫,齊國乘勝追擊收復七十餘座城池,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田單復國」。
路竹天后宮
虎邊的故事則是引自成語「聞雞起舞」;祖逖字士稚,范陽逎縣,為東晉著名的將領。據說祖逖少年時期放蕩成性,十五歲還沒念過書,很是讓家人操心,後來見國家動盪不安,於是發憤圖強立志為國效力。祖逖知道自己起步比別人晚,於是更加勤奮念書精進,並且在每天清晨一聽到雞鳴聲的時候,就立刻起床和好友劉琨一同練武,這便是「聞雞起舞」的由來。這兩則故事頗有砥礪後進當見賢思齊,努力為國家盡忠效力之意,實深具廟宇教化社會之功能。


除了門扇以及對照堵的鏤雕之外,在封柱這些撐持宮殿的主要架構上,則採取浮雕的工法,將背景磨平以凸顯主題。正殿立面就有好幾幅浮雕作品,分別「楊震卻金」、「伯俞泣杖」、「義姑全宗」以及「趙軌踐禾償失」。
路竹天后宮
楊震,字伯起,東漢時期華陰人,博覽群書,被譽為「關西孔子」。在東萊擔任太守時,曾舉薦王密擔任秀才,之後王密欲以十斤黃金為賄禮,楊震認為縱然身處密室,然而「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嚴詞拒絕賄賂,也因為有這段典故而讓楊震成為後世讚頌的清廉代表。
路竹天后宮
韓伯俞,漢代河南人士,母親家教嚴格,一有過即施以杖打,但每次伯俞都默默接受處罰。有一回又遭到母親責罰時,伯俞卻一反常態的哭了,母親怒問之下,方知伯俞所泣被飛遭受責罰,而是發現母親打他的力氣變小了,表示身體越來越虛弱,因此而感到悲傷。這則故事所表揚的是韓伯俞,能從細微觀察當中去體現孝心。
路竹天后宮
「義姑全宗」的故事見於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五中的記載,文末引「
頌曰:齊君攻魯,義姑有節,見軍走山,棄子抱侄,齊將問之,賢其推理,一婦為義,齊兵遂止。」,故事是齊國攻打魯國,有一名女子暫且稱為義姑(古代女性無名),眼見齊兵追趕,情急下只好捨棄手裡所牽的親生兒子,揹著背上兄嫂所託孤的侄子逃命,齊兵詢問之下方知有這一回事,皆讚嘆義姑的節義之舉,於是就不再追殺眾人。這則故事表揚的是義姑義舉。
路竹天后宮
至於「踐禾償失」的故事主角趙軌,於隋文帝開皇年間擔任齊州別駕,總理全州行政,以清廉自持,四年後調任至京城。有一次趙軌在夜間出巡,部下的馬匹不小心誤入農田,踩壞了農家的莊稼。趙軌得知後下令停止前進,一直等到天亮遇見了農田的主人,賠償對方的損失後才繼續趕路,如此德行也成為後世之表彰。這四則故事同樣都是在傳達儒家思想當中所傳達的忠孝節義美德,也希望信徒在祈祝神靈護佑之餘,也能見賢思齊,深切反省。

正殿立面的中軸線以石雕為主要素材,兩側在通往凌霄寶殿的階梯前方各有兩幅熱鬧非凡的大型剪黏作品,主題分別是「薛仁貴征東」、「羅通掃北」、「關公斬蔡陽」以及「潼關遇馬超」。
路竹天后宮
《薛仁貴征東》是民間一部通俗小說,故事內容講述薛仁貴由平民出身,後來投身軍旅,為國四處平亂的故事。征東指的是征伐高句麗,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薛仁貴身著白袍,手持方天化戟奮勇殺敵,其英勇之姿自是得到太宗之賞識,後來每每委以重任,為太宗、高宗兩朝重臣。
路竹天后宮
羅通掃北的故事出自清代小說《說唐小英雄傳》,書中稱羅通為湖北襄陽人,隋末唐初名將羅藝之孫,大唐名將羅成之子,曾於唐太宗貞觀四年
(629)與李靖共同領軍掃蕩東突厥國,不過羅通卻被東突厥國的公主屠爐所俘虜,,後來是在立誓取屠爐為妻後方脫困,不料羅通竟在戰勝後休妻,導致最後在「盤陽大戰」裡戰死,享年五十歲。其實羅通是小說杜撰的人物,歷史上並沒有相關記載。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再說到關公斬蔡陽的故事是出自於《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話說劉關張三兄弟自從小沛城敗走之後便分散,為保兩位兄嫂的關羽只好暫且投靠曹操,並且約定自己乃是降漢不降曹,一有劉備消息便立刻起身投靠。之後在護送兄嫂動身尋找兄長的途中一連斬殺守關魏將數名,好不容易來到古城,不料竟為早一步佔據古城的義弟張飛所誤會,認為其已變節投降。恰巧魏將蔡陽尋仇而來,張飛便要關羽刀斬蔡陽以示初心不變,於是關雲長策馬掄刀,一柄青龍偃月於古城下斬殺蔡陽,這一路過關斬將,成為民間對關公最有印象的「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情節。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進入拜殿前必須撥開懸掛的珠簾,有此設計是因為路竹天后宮深受鳥類侵擾,為了隔絕而加裝珠簾。然而實際上似乎並沒有達到功效,宮殿內依然是鳥類橫行,排遺四處,這點和臺南新營的鐵線橋通濟宮相同,讓人看了真的覺得很可惜。阿中認為鳥類橫行宮內可能是路竹天后宮必須立即解決的問題,因為這不僅是褻瀆神靈,騷擾信徒,破壞美觀,也對廟內的裝飾造成莫大的損壞,不可不慎。

※正殿※
穿過小港門進入正殿,或許是因為裝了珠簾再加上殿內以黃色照明的緣故,光線似乎不甚明亮。
路竹天后宮
在拜殿內可以先欣賞這裡的另一組門神彩繪,中門為神荼、鬱壘這一對組合。東漢王衝的《論衡》當中對門神的記載曾引《山海經》的紀錄:「
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禦兇魅」。文中敘述神荼、鬱壘乃是鎮守度朔山鬼門的大將,黃帝之時將兩人的相貌畫在門戶上,成為中國最古老門神組合。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兩側小港門則是溫柔婉約的宮娥,四人分持香花燭果,隨侍天后宮宇之中。

 
拜殿最外側的牆上繪著以媽祖救世傳說為題材的素描,有「機上救親」、「降伏二神」、「湄峰飛昇」等,三則故事均載於《天妃顯聖錄》中。
路竹天后宮
據說有一回媽祖正在家中織布,忽感正在海上捕魚的父兄遭遇危難,於是靈魂出竅前往相救。不料母親見之盜汗連連,急忙將其喚醒,醒來後的媽祖泣道「
阿父無恙,兄沒矣」,事後果不其然,父親平安返家而兄長則不幸歿於波濤之中,這是媽祖得到銅符之後的第一則神話傳說。
路竹天后宮
「降伏二神」指的是媽祖在二十三歲時,收伏千里眼與順風耳這兩名危害世間的妖怪,並納為左右護法的故事。
路竹天后宮
畫作的下方設有一幅大型的剪黏作品,龍邊是「薛仁貴大戰摩天嶺」,故事為薛仁貴受唐太宗之命,掛帥領兵攻打摩天嶺,但卻久攻不下,薛仁貴只好拿出九天玄女所賜的無字天書,但見天書浮現「
賣弓能取摩天嶺,反得擎天柱二根」。於是薛仁貴喬裝小兵,親入山中查探,途中巧遇弓箭匠毛子貞,得以探得山上兵力部署情形,再以弓箭匠的身分上山結識了守寨總兵周文、周武兩兄弟,三人結為異姓金蘭,最後在周氏兄弟的倒戈內應下,順利攻下摩天嶺。
路竹天后宮
虎邊則是「瓦崗寨十八好漢起義」,相關故事出自小說《說唐》之中。隋朝末年,煬帝荒淫無道致使民不聊生,一群來自各地的好漢如程咬金、秦瓊等齊聚瓦崗寨,之後更是輔佐李世民匡正天下,助李家拿下江山。


視野回到拜殿正中央,在正殿兩側挑高處的女兒牆上則有幾幅堆塑壁畫,
路竹天后宮
「玉泉山顯靈」,故事出自《佛祖統記》〈卷六〉;關羽在麥城遇害後,一條冤魂悠悠飄往當陽玉泉山,每每顯靈喊冤。後有佛教高僧智者大師於隋高祖開皇十二年
(592),入當陽玉泉山創立經舍,關羽率其鬼神眷屬現一切可怖之象欲嚇退大師,最後反而在智者大師為其講演佛法後發願成為佛教的伽藍護法。相關的情節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當中也有描述,只是渡化之高僧換成了與關羽為舊識的普靜。
路竹天后宮
另一幅「楊戩梅山收妖」,引自《封神演義》第九十二回「楊戩哪吒收七怪」;七怪乃是七種動物修練成人形的妖怪,分別是袁洪
(猿猴)、常昊(長蛇)、朱子真(野豬)、楊顯(山羊)、戴禮(山狗)、金大升(野牛)以及吳龍(蜈蚣),七妖佔據梅山為禍,在女媧娘娘的協助之下,楊戩順利剷除七怪,為民除害。
路竹天后宮
「轅門射戟」是《三國演義》當中,呂布展示自己武力高超的橋段,出自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話說袁術遣大將紀靈約呂布一同夾擊劉備,而劉備這頭也前來求援於呂布。呂布為求兩面討好而設宴款待雙方,不料紀靈堅持不退,最後呂布取出自己的方天化戟,插在轅門外一百五十步的地方,並約定只要自己能一箭射中畫戟的枝尖,兩家就不能開戰,不中則聽任其所為,最後果然一箭射中。這段故事除了表現上展現了呂布高超之武藝,也看出呂布雖以武聞名,但內心亦深知唇亡齒寒之理,是演義中的一場四兩撥千斤的精采劇碼。
路竹天后宮
另一則堆塑畫的主題為「蘆花河」,薛丁山與樊梨花的義子薛應龍原為蘆花江中之龍王,化為人身助薛丁山平亂,亂平後欲回江中述職,不料竟被惡龍鳩佔鵲巢,最後只得返回求助義父母,最後在薛丁山一箭射死惡龍後順利返江。這四則帶有神話靈異色彩的故事,不僅常見於民間戲曲,也體現了主角的英勇與睿智。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正殿上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端坐在精雕細琢的木造神龕當中,慈眉歛目的鎮殿媽,頭戴九旒冠冕象徵位高天后之尊,手持朝天龍笏象徵直達天聽,威嚴之姿令人望之起敬。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阿中曾於兩年前
(2012)造訪過這裡,當時的神龕被一層鐵柵欄再加帳簾遮掩,因此無法拜見聖容,
路竹天后宮
這回再來景象煥然一新,惱人的鐵柵欄沒了,帳簾也撤除了,總算能讓信徒清楚的拜見聖母慈容。
DSC06794
在鎮殿媽的前方還有數尊尺寸較小的媽祖,位居正中央的是媽祖信徒尊稱為大聖母,沒有多餘的頭冠裝飾,更能讓人瞻仰金身面容。
路竹天后宮
圓潤的臉龐是母親般的和藹可親,微揚的笑容和堅毅的眼神是撫慰萬千信眾的慈悲。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神龕龍虎兩側同樣也是奉祀著媽祖的金身,只是信徒尊稱其為二媽和三媽,同樣有尺寸較大的鎮殿神尊,這樣的設置在臺灣媽祖廟當中同樣少見。
路竹天后宮
在鎮殿媽與大聖母的前方神桌上,神采奕奕的太子元帥鎮守中壇,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的元帥金身看起來較為成熟,擺脫了稚氣,威風凜凜的護佑著道場。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在神桌兩側同樣矗立著媽祖的兩大護法:千順將軍。兩將軍像皆方頭大耳,頭戴金箍,嘴露獠牙,現護法金剛相,震懾妖邪護佑眾生。由於正殿前有低矮的欄杆阻隔,因此信徒無法進入內殿參拜。
路竹天后宮

路竹天后宮
在龍邊最靠近欄杆的位置有一尊玉媽祖,據說是一位工廠老闆因為祈求媽祖有感,而專程從廣東買回臺灣贈送給路竹天后宮的。這尊玉媽祖儀態優雅,雙眼慈視眾生,雍容華貴之姿正是信徒心目中媽祖婆的形象。


※靈霄寶殿※
路竹天后宮
步出正殿,沿著兩側階梯登上二樓便來到靈霄寶殿,這裡奉祀著民間信仰當中的最高神祇─玉皇大帝,以及常見的陪祀神三官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路竹天后宮
在座前尚有靈霄寶殿四大護法:李天王、王天君、馬元帥以及趙元帥,其中馬元帥的造型和《封神演義》中的二郎神楊戩極為相似,因此容易被民眾混淆。馬元帥又稱馬靈官、五顯大帝、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大帝…等,俗姓馬,諱靈耀,一名勝,字子貞,額上有天眼,有火神的能力。據《三教搜神大全》記載,馬天君轉世為人時曾為了解救母親而大鬧地獄,玉皇大帝憐憫其才幹與孝心,封其為真武大帝部將,並成為鎮守靈霄寶殿的四大護法之一。路竹天后宮的四大護法神表情相當擬人,彷若神靈降臨,威武逼人。只是這裡同樣深受野鳥騷擾,神像上滿是穢物,令人望之備感可惜。


路竹天后宮
步出靈霄殿外,面前可見一幅八仙齊聚的照壁,各個表情不同,呈現出和樂融融之象。順著迴廊可走向三川殿上方,在這裡廟方原先的設計似乎是另有宮殿,只是目前大門緊閉,似乎是挪作倉庫之用。
DSC06759
再往回走便可欣賞靈霄寶殿屋簷上的剪黏作品,這裡是採雙龍拜塔的設計,塔分九層象徵至高無上,兩側神龍吐水澆灌,在屋簷上頗具鎮火之意涵。簷下有三幅剪黏作品,皆以武將帶騎為主題,同樣值得駐足欣賞。


※後記※
這一回再訪路竹天后宮,和前一次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或許是因為這兩年的歷練,讓阿中更懂得去欣賞廟宇的裝飾,從中探索先人想要傳達的教化意涵。廟宇的功能絕對不只是尋求心靈平靜,淨化社會才是積極的意義。很高興在這段時間當中得知路竹天后宮有一群朋友,默默地為弘揚聖母教化而努力,或許路竹天后宮的知名度不算高,但它絕對是路竹人心目中的驕傲與精神寄託,期待未來路竹天后宮的眾善信能在聖母的庇祐之下,闔家平安,圓滿喜樂。
路竹天后宮
 
【攝記】路竹天后宮20120603
【攝記】路竹天后宮20140715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