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邊慈濟宮

時間:
201411


地點:林邊慈濟宮(屏東縣林邊鄉中林路68號)

交通方式:
搭乘臺鐵至林邊站,出站後順著中林路穿過省道台十七線往市區方向直行,步行約五分鐘即可抵達。

【林邊慈濟宮簡介】引自317林邊故事鄉網站
慈濟宮的緣起可溯至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比起鄰近的三山國王廟的建廟時間不過約晚2年,當時有位從唐山渡海來台經商的商賈,進入位於今水利的新打港購買稻米等農產品,因為要渡過俗稱黑水溝的台灣海峽,風險很高,有所謂「六死三留一回頭」之說,因此渡航者莫不把希望寄託在神靈身上,從福建、廣東沿海一帶而來之移民,除了攜帶自己家鄉的地方神之香火或金身外,也還會帶著海神媽祖,以祈求航海平安,這也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媽祖佔相當重要地位之故。傳說當時的商賈帶著媽祖的香火隨行,但小解時將香火掛在樹枝上,卻忘記帶走,翌日居民發現此香火,於是遂集資興建慈濟宮,並把廟指定在此處。傳說已歷經兩百餘年,是否為史實或已遭穿鑿附會之改寫,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地居民相信並對他們已產生意義。而後慈濟宮於咸豐12年(1862年)5月,當時林邊黃中記黃淑協亦捐資修建慈濟宮,維護廟宇建築的完整。慈濟宮在民國69年重建,74年竣工,廟宇已不復當年建築形式,目前建築是採取所謂的「西式」,也就是較偏向現代的形式,相對於忠福宮較依照古法型式建築的「北式」。

慈濟宮與鄰近的忠福宮都貴為地方大廟,然兩廟關係良好,並無明顯競爭關係,而管理委員會也是兩廟所共有,忠福宮前的戲台亦為兩廟所共用。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天上聖母媽祖聖誕千秋,是慈濟宮最隆重的祭祀與酬神日,廟方會舉行盛大的活動慶祝,而每三年一日舉辦遶境平安慶典,則亦與忠福宮輪流。

而慈濟宮和位於林邊國小旁的忠福宮(又名三山國王廟),都是建於清朝乾隆時期,由於三山國王廟與媽祖廟長年保佑林邊居民平安,每三年一次的繞境平安慶典林邊人甚至外地民眾都一同共襄盛舉。

【阿中隨筆】
林邊地區在清代典籍當中稱之為「下林仔邊」,有別於高雄林園的「頂林仔邊」,在清初這裡曾是馬卡道族放索社的居住地。根據民國五十四年(1965)由古福祥所纂修的《屏東縣志》記載:「乾隆二十年(1755),林邊鄉由閩人趙瓊勳率族在該鄉開拓。」,以此推斷趙瓊勳應是第一波有規模入墾林邊的漢人。再對照林邊信仰中心─忠福宮的沿革記載,該廟為趙氏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集資創建(參見臺灣大百科全書─林邊忠福宮),兩年後再次集資建慈濟宮,只是這些紀錄完全未見於清代文獻當中。有關林邊媽祖廟的紀錄,一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由盧德嘉所纂的《鳳山縣采訪冊》當中才有著墨;〈規制/祠廟/天后宮〉:「在下林仔邊街(港東),縣東南四十里,屋八間,同治五年黃長記董建.」,同治五年為西元1866年,和前文沿革所說的創建年代足足差了103年。上文沿革又提到「慈濟宮於咸豐12年(1862年)5月,當時林邊黃中記黃淑協亦捐資修建慈濟宮」,不過咸豐皇帝的紀元只到11年,駕崩後帝位就傳給穆宗同治了,何來咸豐12年5月之說?再對照慈濟宮內所藏的唯一一塊清代古匾「山海均沾」,上下款顯然是用筆書寫上去的,上款寫著「同治壬午之秋」,下款寫著「欽加五品銜總董黃淑協獻」,但遍查同治帝在位期間並無壬午之年,最近的一次壬午年已經是光緒八年(1882)了。黃淑協如真捐資修建慈濟宮且還奉獻匾額,那麼時間點究竟是落在咸豐年間?同治年間?還是光緒年間?上文的敘述便存在著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這些傳說以及匾額,均無法讓林邊慈濟宮的歷史引以為徵,徒留混沌不明,只能以盧德嘉的「同治五年黃長記董建.」為信了。

在探討沿革的行文中我們曾提到林邊忠福宮,並且以之為對照,這是因為雖然慈濟宮就位於林邊最熱鬧的丁字大街上,但如要權衡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還是以忠福宮為首,這點從阿中當天參訪發現慈濟宮的一張告示「安太歲燈、光明燈請至忠福宮登記」,以及宮裡無人長時間留守…這些小細節當中即可看出端倪。不過在找尋清代文獻資料時,發現盧德嘉在《鳳山縣采訪冊》〈規制/祠廟/三山國王廟〉當中紀錄:「一在下林仔邊街(港東),縣東四十里,屋二間,同治五年黃長記募建.」,創建年代同樣是同治五年,建廟發起人同樣是黃長記,只是三國王廟是「募建」,而慈濟宮是「董建」,兩者有著資金來源的差異。「黃長記」似乎不像是人名,反而比較像是某個商號,真確是如此,那麼這家商號一定是林邊當時數一數二的商號。如果說這個黃長記同時參與了慈濟宮與忠福宮的創建,那麼這位會不會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黃中記─黃淑協」,咸豐帝後便是同治,年代與傳說相差不遠,如再對照「山海均沾」匾上落款的線索,這猜想不無可能。此外,「中」與「長」閩南讀音相近,會不會因此而誤傳?這或許是值得對林邊文史有興趣的先進們進一步探索的地方。

如今的慈濟宮貌為鋼筋水泥式建築,廟殿的主體在二、三樓,一樓作為村民活動中心。廟前正對著林邊市集,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整座建築以三川殿、正殿、後殿以及兩側的鐘鼓樓所組成。正殿奉祀天上聖母,後殿奉祀玉皇上帝。三川殿為屋頂為硬山重簷式,屋脊上的裝飾以剪黏為主,正脊脊背為雙龍護三仙。上層簷下高懸「慈濟宮」宮名匾,落款「林邊鄉眾境民敬獻,民國第二乙丑年」,這一年是民國七十四年(1985),正是林邊宮最近的一次重修,距今也已近三十年,是故簷上的剪黏裝飾多有剝落。下簷的戧脊末端安置將軍乘龍剪粘,兩條青龍身上鱗片雖部分剝落,但表情生動,栩栩如生。

登上二樓欣賞三川殿,平面為三開間,以石材雕塑為主要裝飾,中門門前一對「翻天覆地」雙龍盤繞柱是晚近興修的廟宇常見的龍柱形式。正門門楣上方同樣懸掛著有雕龍裝飾的宮旨牌,上方的盤龍爪握王印與龍珠,威武逼人。門楣上則是雙龍拜塔以及八仙齊會的石雕。正門對聯題道:「慈惠婆心盛矣神靈永赫,濟懷赤子巍然廟貌重新」,從對聯內容研判應該也是三十年前重修新雕刻的。兩側石雕門扇同樣也有豐富的武齣戲場。腰堵部分有牡丹等花卉雕刻,裙堵則是回望麒麟,門口一對威武的石獅子鎮守著主要出入口。左右兩側的龍虎堵同樣也是以降龍、伏虎兩羅漢為主角。除了欣賞石雕作品,三川殿的橫樑也有許多彩繪可欣賞,正中央內側是以祈求吉慶為主題,主角分持旗、球、戟、罄,取其諧音。

進入廟內在前拜殿可先欣賞門神彩繪,不過這裡有個門上的裝置更加吸引阿中的目光。就在大門內側連楹上,造型本該像是髮簪的門簪上,硬是裝上了兩隻麒麟,獸頭向內,乍看之下還真像是門印,只是仔細觀察同款式的麒麟裝飾在廟內的屋簷下出現頻繁,因此加在門簪上的這兩隻,猜想應該是有人覺得只有門簪不美觀,是故才故意裝上去做裝飾的吧?!在龍邊小港門的上方則是懸掛前文提到的「山海均沾」匾,不過這通匾額的來歷讓人好奇,因為匾上的前後落款顯然是事後再用毛筆手寫上去的,而且字跡甚為潦草,不似文人手法。且落款的年代「
同治壬午之秋」有謬誤,同治紀元間並無壬午之年。如阿中的推測無誤,黃淑協就是黃長記,那麼這通匾額的敬獻年代有可能就是盧德嘉所記的同治五年(丙寅,1866)。有趣的是「五年」與「壬午」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筆劃遺漏的差別。屏東地區流傳著一句俗諺:「萬丹李仲義,林邊黃長記」,指涉的就是在當時富甲一方的萬丹李家和林邊黃家。清代文獻上雖未見有關黃淑協的記錄,但找得到數則有關黃長記的資料,如《臺灣南部碑文集成》所收錄的咸豐九年〈重修城隍祠碑記〉,咸、同年間的〈臺郡天公壇碑記〉,同治十年的鳳山縣〈重修龍山寺碑記〉,光緒十六年的媽祖樓〈重修寅舍橋碑記〉…等,都可以看見黃長記捐資的紀錄,由此可見「黃長記」的經濟實力,也才因此才有辦法在同時董建慈濟宮,募建忠福宮。又清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各代,朝廷疲於應付外來勢力,國庫耗資繁重,也使得「捐官」現象出現,只要是有相當的經濟實力就可以花錢買個官位,黃淑協便是如此,所以匾額上才會有欽加五品銜總董黃淑協獻」的內容。

在前拜殿的樑上也有許多彩繪作品,例如正中央的「蘆花河」,故事情節為樊梨花的義子薛應龍,為蘆花河龍王轉世投胎。死後回歸仙班至蘆花河就任,卻發現龍王府已被惡龍所佔,於是託夢向凡間的義母樊梨花求援。於是樊梨花趁著雙龍大戰於蘆花河時指認惡龍,並讓薛丁山放箭射殺,最後順利讓薛應龍重掌蘆花河龍王之位。而兩側還有「廣成子破金光陣」、「楊任破瘟癀陣」、「紅沙陣」以及「陳塘關」哪吒鬧東海等取材自封神演義的故事,人物個性鮮明,動感十足。前拜殿設有三界公爐,與正殿之間則有透天天井,上方有座「靈虹橋」連接兩側的「慈惠亭」與「濟恩亭」,如此設計相當特殊為阿中目前所僅見。天井下方則是直通一樓,為防止意外是故加了保護罩,並且在四周圍起欄杆。欄杆設計了一枝枝紅色的毛筆,取其招來功名之意,只是這種樣式的文筆阿中從沒在其他廟宇見過,反而是在另一種場所用得比較普遍。

進入正殿可見軟身的鎮殿媽祖高坐於神龕之中,不過外層罩著一面不甚乾淨的玻璃,因此想要清楚拍下鎮殿媽的面容有些不容易。林邊慈濟宮的鎮殿媽頭戴五旒銀冠,耳掛雙蝶環飾,身著龍袍,腳穿弓鞋,神尊面容雖因年代久遠而略顯斑駁,但絲毫抹煞不了慈祥的神容,是尊讓人望之會心生歡喜的神像。腳底下踏著兩頭獅子,象徵神威浩大足以降伏最兇猛的動物。不過依照媽祖天后的神級,所戴之冕當為九旒,見五旒之數看來起似乎有些不符禮制。鎮殿媽前方的神桌上同樣供奉數尊金身,每一尊看來都頗有年代。神桌前方同樣隨侍著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將軍像頭上還別著紅頭花,看來煞是特別。在正殿的兩邊的外側牆堵也有幾塊石雕作品,最外的一對主角是拿著寫著「招財」文帛的比干,以及手持芭蕉扇象徵進寶的趙光明,一文一武兩財神代表的是庶民們心目中最大的期盼。另一塊較大的石雕作品則是以媽祖的傳說故事為題材,龍邊是媽祖降龍,虎邊是媽祖收二將,雕刻線條較之三川殿的更為細膩。站在正殿往前拜殿看,上方的看樑則是一幅「渭水聘賢」的彩繪,提醒著前來祈求的信徒必須抱著誠心而來。

從正殿兩側的階梯登樓可達三樓後殿的靈霄寶殿,這裡奉祀著最高神祇玉皇上帝,駕前火車豁落王靈官以及清源妙道真君楊戩這兩位大護法,神容威武鎮守靈霄寶殿。從靈霄寶殿往外眺望,可欣賞正殿屋頂上的剪黏裝飾;正脊脊背為雙龍護三仙,財子壽三仙的剪黏雖有剝落,但表情依舊傳神。鎮守四道規帶牌頭的人物分別是托塔天王李靖、二郎神楊戩、中壇元帥李哪吒以及齊天大聖孫悟空,這四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各個表情動活潑,尤其是太子元帥那張天真的臉龐,以及大聖爺那舉手眺望的英姿,都是深植民間的個人特色。這些剪黏作品是阿中覺得林邊慈濟宮最值得欣賞的裝飾品。

2014
年的第一天,阿中選擇了林邊慈濟宮當作今年的首站,參訪的當下心裡是有些感觸的,因為這裡沒有專屬的管理人員,因此廟裡顯得有些寂寥。就在整理這篇隨筆找尋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接連而出的歷史線索,讓阿中慢慢理出了一個慈濟宮創建的大概輪廓,也才驅散當時的那份失望。阿中一直覺得地方或是廟宇的歷史應該是要對後代子孫負責的,應該要以可徵的資料為依歸,口語傳播雖然有其價值,但總會因參雜個人私見而讓原始面貌失了真。如果我們能在介紹歷史時,以可徵資料為依據,把其他口傳的軼事當成輕鬆的閒聊,那麼對於歷史的傳承以及推廣或許就能達到寓教於樂的功效,也才不會失了焦。期待慈濟宮在未來能更加蓬勃發展,讓林邊媽祖的慈悲廣為周知。

林邊慈濟宮
上層簷下高懸「慈濟宮」宮名匾,落款「林邊鄉眾境民敬獻,民國第二乙丑年」,這一年是民國七十四年(1985),正是林邊宮最近的一次重修,距今也已近三十年,是故簷上的剪黏裝飾多有剝落。

林邊慈濟宮
下簷的戧脊末端安置將軍乘龍剪粘,兩條青龍身上鱗片雖部分剝落,但表情生動,栩栩如生。

林邊慈濟宮
正門門楣上方同樣懸掛著有雕龍裝飾的宮旨牌,上方的盤龍爪握王印與龍珠,威武逼人。

林邊慈濟宮
門楣上則是雙龍拜塔以及八仙齊會的石雕。

林邊慈濟宮
正門對聯題道:「慈惠婆心盛矣神靈永赫,濟懷赤子巍然廟貌重新」,從對聯內容研判應該也是三十年前重修新雕刻的。兩側石雕門扇同樣也有豐富的武齣戲場。腰堵部分有牡丹等花卉雕刻,裙堵則是回望麒麟

林邊慈濟宮
門口一對威武的石獅子鎮守著主要出入口。

林邊慈濟宮
左右兩側的龍虎堵同樣也是以降龍、伏虎兩羅漢為主角。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
三川殿的橫樑也有許多彩繪可欣賞,正中央內側是以祈求吉慶為主題,主角分持旗、球、戟、罄,取其諧音。

林邊慈濟宮
就在大門內側連楹上,造型本該像是髮簪的門簪上,硬是裝上了兩隻麒麟,獸頭向內,乍看之下還真像是門印。

林邊慈濟宮
仔細觀察同款式的麒麟裝飾在廟內的屋簷下出現頻繁,因此加在門簪上的這兩隻,猜想應該是有人覺得只有門簪不美觀,是故才故意裝上去做裝飾的吧?!

林邊慈濟宮
「山海均沾」匾,不過這通匾額的來歷讓人好奇,因為匾上的前後落款顯然是事後再用毛筆手寫上去的,而且字跡甚為潦草,不似文人手法。且落款的年代「同治壬午之秋」有謬誤,同治紀元間並無壬午之年。如阿中的推測無誤,黃淑協就是黃長記,那麼這通匾額的敬獻年代有可能就是盧德嘉所記的同治五年(丙寅,1866)。有趣的是「五年」與「壬午」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筆劃遺漏的差別。

林邊慈濟宮
清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各代,朝廷疲於應付外來勢力,國庫耗資繁重,也使得「捐官」現象出現,只要是有相當的經濟實力就可以花錢買個官位,黃淑協便是如此,所以匾額上才會有欽加五品銜總董黃淑協獻」的內容。

林邊慈濟宮
在前拜殿的樑上也有許多彩繪作品,例如正中央的「蘆花河」,故事情節為樊梨花的義子薛應龍,為蘆花河龍王轉世投胎。死後回歸仙班至蘆花河就任,卻發現龍王府已被惡龍所佔,於是託夢向凡間的義母樊梨花求援。於是樊梨花趁著雙龍大戰於蘆花河時指認惡龍,並讓薛丁山放箭射殺,最後順利讓薛應龍重掌蘆花河龍王之位。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
兩側還有「廣成子破金光陣」、「楊任破瘟癀陣」、「紅沙陣」以及「陳塘關」哪吒鬧東海等取材自封神演義的故事,人物個性鮮明,動感十足。

林邊慈濟宮
前拜殿設有三界公爐,與正殿之間則有透天天井,上方有座「靈虹橋」連接兩側的「慈惠亭」與「濟恩亭」,如此設計相當特殊為阿中目前所僅見。

林邊慈濟宮
天井下方則是直通一樓,為防止意外是故加了保護罩,並且在四周圍起欄杆。欄杆設計了一枝枝紅色的毛筆,取其招來功名之意,只是這種樣式的文筆阿中從沒在其他廟宇見過,反而是在另一種場所用得比較普遍。

林邊慈濟宮
進入正殿可見軟身的鎮殿媽祖高坐於神龕之中,不過外層罩著一面不甚乾淨的玻璃,因此想要清楚拍下鎮殿媽的面容有些不容易。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的鎮殿媽頭戴五旒銀冠,耳掛雙蝶環飾,身著龍袍,腳穿弓鞋,神尊面容雖因年代久遠而略顯斑駁,但絲毫抹煞不了慈祥的神容,是尊讓人望之會心生歡喜的神像。

林邊慈濟宮
腳底下踏著兩頭獅子,象徵神威浩大足以降伏最兇猛的動物。

林邊慈濟宮
不過依照媽祖天后的神級,所戴之冕當為九旒,見五旒之數看來起似乎有些不符禮制。

林邊慈濟宮
鎮殿媽前方的神桌上同樣供奉數尊金身,每一尊看來都頗有年代。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
神桌前方同樣隨侍著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將軍像頭上還別著紅頭花,看來煞是特別。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
正殿的兩邊的外側牆堵也有幾塊石雕作品,最外的一對主角是拿著寫著「招財」文帛的比干,以及手持芭蕉扇象徵進寶的趙光明,一文一武兩財神代表的是庶民們心目中最大的期盼。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
龍邊是媽祖降龍,虎邊是媽祖收二將,雕刻線條較之三川殿的更為細膩。

林邊慈濟宮
站在正殿往前拜殿看,上方的看樑則是一幅「渭水聘賢」的彩繪,提醒著前來祈求的信徒必須抱著誠心而來。

林邊慈濟宮
從靈霄寶殿往外眺望,可欣賞正殿屋頂上的剪黏裝飾。

林邊慈濟宮
正脊脊背為雙龍護三仙,財子壽三仙的剪黏雖有剝落,但表情依舊傳神。

林邊慈濟宮

林邊慈濟宮
鎮守四道規帶牌頭的人物分別是托塔天王李靖、二郎神楊戩、中壇元帥李哪吒以及齊天大聖孫悟空,這四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各個表情動活潑,尤其是太子元帥那張天真的臉龐,以及大聖爺那舉手眺望的英姿,都是深植民間的個人特色。這些剪黏作品是阿中覺得林邊慈濟宮最值得欣賞的裝飾品。

林邊慈濟宮

【攝‧記】林邊慈濟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