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天后宮

時間:
2014626

地點:澎湖馬公天后宮(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正義街1)

交通方式:搭乘飛機或郵輪至馬公,該地區大眾運輸不甚便利,建議可於機場或碼頭處租借機車代步。

【馬公天后宮簡介】引自文化資產局網站
澎湖天后宮位於今馬公市長安里,早在明代即已建廟,是全臺澎地區創建最早的媽祖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

天后宮俗稱娘媽宮、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一般稱呼為媽祖宮,或簡稱媽宮。澎湖馬公市早期地名叫媽宮,便是由此而來。天后宮供奉的主神天上聖母,一般都稱為媽祖或媽祖婆,是臺灣民間信仰最虔誠普遍的神明之一。  

早期臺灣的拓墾移民,自閩粵渡海來臺,經常與驚濤駭浪為伍,生命安危繫於天,為保佑安全渡海,特別崇拜媽祖。由於澎湖是中國東南地區出海必經之地,因此早有漢人移居其地,並傳入漢人宗教。據傳在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以前,便有媽祖廟存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領水師攻打臺灣,將臺灣收入版圖後,將戰功歸於媽祖庇佑,此反映著媽祖信仰在東南沿海之深厚。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將宋代以來敕封為天妃的媽祖,晉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並令各府縣改天妃宮為天后宮,春秋二祭,永享祭典。自清代以來,澎湖天后宮曾多次整修,乾隆十五年(1750年)澎湖媽祖宮因年歷久遠,風雨侵襲,有坍塌傾頹之危,澎湖通判何器乃倡議重修。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協鎮李南馨等官紳倡議再修。嘉慶二十三年(1818)通判陞寶、水師副將陳一凱等官紳再倡議重修。日據時期,大正八年(1919年)整修,在祭壇下挖出「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大正十一年(1922年)鑑於媽祖宮當時已經牆垣傾毀,不堪為奉祀之所,故由澎湖臺廈郊商會等地方仕紳集資重修,此為規模最大的一次重修。現存天后宮形貌即是此次重修時,延請司傅藍木修建,於次年完工。

澎湖天后宮的方位採坐北朝南,建築由前殿、正殿及清風閣三進帶左右護龍的縱深配置組成。由於基地呈陡坡下降,建築物自前埕向後級級昇高,自側面觀之,山牆高低起伏。是天后宮建築的最大特色。同時,前殿後帶軒與後殿前帶拜殿互相呼應。清風閣往昔為澎湖文士以文會友之處,現在陳列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等文物。
 
【阿中隨筆】
※文獻溯源
IMG_0378
馬公舊稱「媽宮」,這點從在地澎湖人閩南語地名
[ma-king]當中仍可得到證實,相傳是「娘媽宮」的簡稱,在清代的文獻當中便有大量有關澎湖「媽宮澳」或「娘媽宮澳」的記載。例如康熙年間成書,記載施琅攻台經過的《靖海紀事》,上卷的〈決計進勦疏〉記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於初六日黎明,率各船由虎井過獅嶼頭,瞭見劉國軒賊艘,盛俱泊娘媽宮。」康熙二十八年(1689)蔣毓英的《臺灣府志》〈封域志/山川(附海道)/臺灣府水道/()澎湖澳〉:「…一曰娘媽宮澳 在大山嶼之南.秋冬之際北風盛作,可泊戈船二十餘艘.澎之港澳,惟此處最穩.今水師副將駐此.」康熙六十一年(1722)黃淑璥的《臺海使槎錄》〈卷一赤崁筆談/形勢〉:「觀彭湖諸島,夏月正值南風,由媽宮澳入港,順駛最易;惟出港逆風,未可時計。」,由此可見早在清領之前,澎湖的媽宮澳即已成為重要的船舶停靠港灣,進一步推斷,「媽宮」的創建當於更早。

馬公天后宮
文獻當中有關馬公天后宮的創建年代,最早可見於〈董應舉至南居益書〉,董應舉字崇相,號見龍,福建閩縣龍塘人(今屬連江縣琯頭鎮),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曾任工部侍郎兼理鹽政,後來因嚴格查辦官吏的鹽務貪汙而遭到誣陷彈劾,直到崇禎年間才復職。受彈劾期間董應舉依然持續關心政事,對於福建沿海屢屢遭到倭寇侵擾更是憂心不已,曾於萬曆末年向時任福建巡撫的黃承元,推薦任用沈有容弭平倭寇擾境。之後在天啟年間(1621-1627),董應舉再次致書給新任福建巡撫的南居益,當中便提到了:「澎湖,港形如葫蘆,上有天妃宮,此沈將軍有容折韋麻郎處也。」沈有容是何許人也?為何能得到董應舉的如此推崇?沈有容字士弘,號寧海。南直隸(今安徽)宣城人,萬曆七年(1579)武舉人。一生戰績輝煌,曾遠征蒙古、女真、朝鮮,萬曆三十年(1602)更是率軍艦渡海來臺掃蕩倭寇,當時隨行的人員當中有位叫作陳第的文人,將其當時所見的臺灣原住民風土民情寫成了〈東番記〉一文,成為如今研究明代臺灣平埔族群的珍貴史料。就是有如此的彪炳戰功,沈有容成為明代末年少數可倚重的福建邊防將領。萬曆三十二年(1604),荷蘭人趁明軍汛兵撤防的機會,將船艦開入娘媽宮澳,以半商半軍的方式試圖營利。之後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與為首的韋麻郎進行交涉。韋麻郎見沈有容乃有備而來,再加上佔領媽宮澳後並未達到預期的商業利益,於是便撤離轉佔臺灣。沈有容為了紀念這段歷史,而在交涉所在地立了石碑,碑上刻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這塊石碑於大正八年(1919),馬公天后宮在進行維修時於祭壇下被發掘,印證了文獻上的記載,也提供了馬公天后宮為臺澎地區最早媽祖廟的確切證據。不過阿中參訪的當天並未看見此碑,廟方人員表示該石碑正在整理當中,未來才會展示。至於清代對媽宮澳天妃宮的記載最早見於蔣毓英的《臺灣府志》〈外志/寺觀(附宮廟)/()澎湖〉:「天妃宮 在東、西衛二澳間.前有案山,澳中安瀾,可泊百餘艘,神尤赫濯焉.」。
 
※傳說釐清
不過文獻也並非全然可信的,例如康熙五十九年(1720)陳文達所修的《臺灣縣志》,當中有關澎湖天后宮的記載就明顯有將莆田平海衛天后宮傳說誤植之嫌。〈雜記志九/寺廟/在澎湖寺廟〉:「媽祖廟,澎各澳海口俱有廟祀(繁不備載).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靖海將軍侯施琅奉命徂征,大戰澎湖.既克,登岸,見妃像臉汗未乾,衣袍俱濕;迺知神功之默相也.事聞,上遣禮部郎中雅虎致祭.其文曰:「國家茂膺景命,懷柔百神;祀典具陳,罔不祗肅.若乃天庥滋至,地紀為之.效靈國威,用張海若,於焉助順.屬三軍之奏凱,當重譯之安瀾.神所憑依,禮宜昭報.維神鍾靈海表,綏奠閩疆.昔藉明威,克襄偉績;業隆顯號,禋享有加.比者慮窮島之未平,命大師以致討.時方憂旱,井澤為枯;佑神實降祥,泉源驟湧.因之軍聲雷動,直搗荒陬;艦陣風行,竟趨巨險.靈旗下颭,助成破竹之功;陰甲排空,遂壯橫戈之勢.至於中山殊域,冊使遙臨,伏波不興,片帆飛渡.凡茲冥祐,豈曰人謀?是用遣官,敬修祀事.溪毛可薦,黍稷維馨.神其佑我邦家,永著朝宗之戴;眷茲億兆,益弘利濟之功」.」,文中將施琅見神像衣袍具濕,以及鑿井湧泉的故事附會於澎湖。然而相關情節的場景在更早成書的《靖海紀事》當中卻是在莆田的平海衛天妃宮;〈師泉井記〉提到:「今上御極之二十一載,壬戌孟冬,予以奉命統率舟師,徂征臺灣。貔虎之校,犀甲之士,簡閱而從者,三萬有餘。眾駐集平海之澳,俟長風,破巨浪,以靖掃鮫窟。……爰際天時暘亢,泉流殫竭,軍中取汲之道,遙遙難致。而平澳故遷徙之壤,今在海陬,昔之井廛,盡成堙廢。始得一井於天妃宮廟之前,距海不盈數十武,漬鹵浸潤,厥味鹹苦。……予乃殫抒誠愫,祈籲神聰。拜禱之餘,不崇朝而泉流斯溢,味轉甘和。……因鐫石紀異,名曰師泉,昭神貺也。」,這段紀載點出師泉井的所在地是在平海澳而非媽宮澳。同樣一則故事也記載於《天妃顯聖錄》之中;顯聖錄〈歷朝褒封致祭詔誥〉載:「靖海將軍侯福建提督施為神靈顯助破逆、請乞皇恩崇加敕封事:『竊照救民伐暴,示天威之震揚,輔德效靈,見神明之呵護。……臣奉命征勦臺灣,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師次平海澳。澳離湄州水道二十里許,有天妃廟,緣遷界圮毀,僅遺數椽可蔽神像,臣因稍為整掃以妥神。廟左有一井,距海數武,踩止丈餘,蕪穢不治。臣駐師其間,時適天旱七月餘,該地方人民咸稱,往常雨順,井水已不能供百日,今際此愆陽,又何能資大師所需。臣遣人淘浚,泉忽大湧,自二十一年十一月至次年之三月,晝夜用汲不竭,供四萬眾裕如也。此皆皇上峻德格天,使神功利我行師也。臣乃立石井傍,額之曰師泉,以誌萬古不朽,且率各鎮營弁捐俸重建廟宇。』這段文字說明了當時的平海澳天妃宮因受朝廷遷界令之影響,廟貌破敗,徒留破屋讓神像遮風避雨,施琅特別令人加以整理。之後為了提供軍隊飲水之用而疏通古井,竟湧出大泉,此時的施琅沒忘記將此等神異之事歸功於康熙皇帝的聖德,也將之轉化成兵伐臺灣乃神靈應許的天啟,因此在井邊刻了石碑以紀事。

至於入廟見天妃神像衣袍浸溼的傳說,同樣也見於《天妃顯聖錄》的〈歷朝褒封致祭詔誥〉:「及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六、二十二等日,臣在澎湖破敵,將士咸謂恍見天妃,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而平海之人俱見天妃神像是日衣袍透濕,與其左右二神將兩手起泡,觀者如市,知為天妃助戰致然也。」當時的施琅正在澎湖與劉國軒對峙,傳說平海人於當天看見天妃像衣袍透濕,千順兩將軍更是雙手泛起水泡,因此鄉野間便流傳天妃助戰,這段紀錄同樣明確指涉為平海澳天妃宮。是故《臺灣縣志》的記載明顯是張冠李戴了,然而不只《臺灣縣志》,許多清代文獻也都抄錄了這樣的記載,如《臺灣府志》、《重修鳳山縣志》、《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均是,然而成書年代約莫與《臺灣縣志》相近的《諸羅縣志》(康熙五十六年,1717)、《鳳山縣志》(康熙五十九年,1720)卻都直指井底湧泉、神袍具濕的地點是平海澳天妃廟。其實這樣的謬誤早在光緒十八年(1892)由臺南府糧捕海防澎湖廳通判潘文鳳所纂修的《澎湖廳志》即已提出,該書於〈舊事/軼事〉當中提到:「胡氏「紀略」載:施侯戰勝入澎,謁天妃廟,見神像衣袍濕透,面有汗痕,蓋沿「府志」之誤.今考「靖海將軍福建提督施琅疏請加封天妃」,其略曰: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六、二十二等日,臣在澎湖破敵,將士咸謂恍見天妃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而平海之人,俱見天妃神像是日衣袍透濕,與其左右二神將兩手起泡.觀者如市,知為天妃之助戰致然也.又先於六月十八夜,臣標署左營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曰:二十一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臺灣.果於二十二日澎湖克捷,七月初旬內,臺灣遂傾島投誠.其應如響云云.按據此,則澎湖一戰遂成大功,於臺之南北路皆無戰事.施侯終身並未嘗至淡水,而陳氏「淡水志」所引「小腆紀年」之說,當不攻自破.「紀略」撫拾郡乘,而不知其為平海之天妃廟,其說更與此刺謬矣.」是故引用文獻資料當論事依據時,誠當多方交叉比對,尚不致落於道聽塗說之謬。

不過在〈歷朝褒封致祭詔誥〉當中確實有數句記載提到澎湖;「澎湖八罩虎井大海之中,井泉甚少,供水有限,自臣統師到彼,每於潮退就海次坡中扒開尺許,俱有淡水可餐,從未嘗有。及臣進師臺灣,彼地之淡水遂無矣。」這段紀錄讀之不免令人心生懷疑,施琅的大軍竟然可以在虎井嶼的潮間帶挖出可飲用的淡水,而且這些淡水在攻占臺灣之後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情節靈異得匪夷所思。不論此事真假與否,施琅善用媽祖信仰以作為攻臺心計是有目共睹的,這樣的故事就只能當作是茶餘飯後的閒話了。
 
※文戲探討餘話
馬公天后宮
在《澎湖廳志》〈卷十四藝文()〉當中,收錄了一首「恭紀御賜平章臺逆匾額於澎湖天后宮」的七言律詩:「貞靈默運顯鷹揚,靖鎮南邦躋壽康.不盡石泉流化雨,無邊雲艦下慈帆.王師一旅誅鯨赫,天語三章紀績香.舊澤新恩盈蔀屋,青青楊柳帶春光.」,這首詩的作者為黃瑞玉,嘉慶十七年(1812)充府學歲貢,嘗主澎湖文石書院講席,喜吟詠,著有《蝸堂詩草》。這嘉慶時臺灣所發生足以撼動朝廷的重大變亂便是縱橫海峽的蔡牽海盜集團了,其曾佔領東港、鳳山、旗後、鹿耳門、鹿港、新莊、艋舺、滬尾、八里坌等地,對當時臺灣的清朝官員造成偌大威脅。嘉慶十四年(1809),清廷派任福建提督王得祿、浙江提督邱良功等,在浙江台州漁山外海圍攻蔡牽,最後蔡牽引炮自殺,紛亂多年的海峽總算歸於平靜。然而可惜的是相關記載不知何故竟未見於其他文獻紀錄,此匾似是早已佚失,後人僅能從黃瑞玉的詩句當中去遙想當年御賜匾額的光榮神采了。
 
※外觀格局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如今所見的規模奠基於大正十一年
(1922)的整修,之後雖歷數次重修,但仍舊保持日治時期的樣貌。最近的一次整修是在民國102(2013)完成,由於以「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因此部分剪黏仍是保留剝落的面貌。整座宮殿順著地勢起伏而建,前方有一片寬廣廟埕,以麒麟照牆隔絕馬路。整座建築群共分三進三殿兩護龍,格局平整。三川殿面開三間,左右護龍各開一道過水門,是故立面共開五間。簷上裝飾採閩南廟宇風格,屋脊二重,以燕尾脊收束,裝飾精緻而不繁複。兩側護龍為水型(三弧型)馬背,讓整座宮殿的天際線看來簡單而美觀。
 
※三川殿簷上

三川殿屋簷上的裝飾以陶像與剪粘為主,簷下則多為木雕,樑柱、壁堵即以石雕呈現。
馬公天后宮
正脊脊背中央為「龍馬負河圖」,龍馬的形象為龍首、龍尾、馬身、牛蹄,《尚書》記載:「
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昔日伏羲氏在黃河畔遇見了龍馬出水,並依其背負的圖紋畫出八卦,創造了最早的文字符號,開創華夏文明。是故傳說只要上位者依循聖賢施行德政,上天就會派遣龍馬負書而出以相應,象徵天子乃天命所歸。這尊龍馬負河圖的作品,身上的剪黏雖已脫落泰半,但昂揚的龍首依然顯得神采奕奕,靈氣逼人。
馬公天后宮
在龍馬的兩側則各有一條四爪青龍護守,龍首在下,龍身飛騰而上,似是由天而降,鎮守廟堂屋簷。燕尾脊的部分則無其他的裝飾,僅以簡單的線條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馬公天后宮
次層脊背則是以鯉魚吐藻的樣貌呈現,不僅有美觀的功能,也象徵著灑水制火的意涵。
馬公天后宮
燕尾脊下方的印斗裝飾著剪黏的牡丹花,花瓣精巧細緻。

 
馬公天后宮
正脊脊堵以交趾陶像為飾,演繹著一齣「轅門斬子」的戲碼。此故事乃為楊延昭之子楊宗保,奉命前往穆柯寨取降龍木以破遼將蕭天佐之天門陣,不料卻敗於寨主之女穆桂英的手下,桂英心儀宗保而結親。事後楊延昭前來穆柯寨救子,卻同樣敗於穆桂英之手而退回。楊宗保得知後遂回營請罪,延昭以其陣前招親而欲行死罪,就連熟知事情來龍去脈的參將焦贊、孟良,甚至是八賢王、佘太君想為之說情皆不可得。最後在穆桂英持降龍木,並答應襄助楊家將破天門陣後,楊宗保才得以赦免。圖中但見楊延昭身著文袍,頭戴王冠,挽鬚判事,立於白虎堂前。身旁身著軟甲,面容秀麗的即為穆桂英,兩側花臉分別為焦贊、孟良,而受到赦免的楊六郎則以文身裝扮出現在涼亭下,這幅作品不若一般「轅門斬子」常見的肅殺氣氛,反而是以事後大團圓的方式呈現,頗有傳達幾經波折終將化險為夷的寓意在。
馬公天后宮
次層脊堵則為剪黏作品,龍邊主角為鳳凰、麒麟以及牡丹。《孟子‧公孫丑上》記載:「
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意旨麒麟、鳳凰乃類中之拔萃,與牡丹搭配頗有富貴吉祥之意。另一側的虎邊則是老鷹、雄虎與菊花,取諧音為英雄奪錦之意。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四道規帶前方的牌頭各有兩尊交趾俑,一長一幼,長者又分文武裝扮,而幼者手持物件目前僅剩球、罄,其餘兩位已脫落,推敲該是祈求吉慶的組合。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護龍立面
兩側護龍水型馬背下方的鵝頭墜各有一隻展翅的飛鷹,嘴上銜著圓鏡。下方有一面水車堵,上頭有幾尊交趾作品,故事主軸皆與「水」相關;龍邊出自於《白蛇傳》裡的「水漫金山」,虎邊則是《三國演義》當中的「水淹七軍」,除了交趾人物,畫面中的岩石則正巧利用當地特有的咾咕石做點綴,更添豐富精采。
馬公天后宮
「水漫金山」是整部《白蛇傳》最高潮的部分,話說法海為了斷絕許仙與白素貞這段人妖畸戀,而將許仙強制扣留在金山寺中,白素貞為救丈夫而夥同姊妹青蛇,祭動千年功力發大水漫淹金山寺,想以此強逼法海放人。整幅水車堵呈現了兩方對峙的場景,左手邊可見身著白衣的白素貞,與身穿青衣手持長劍的小青踏浪而來,一旁甚至還獻出了青蛇原形。
馬公天后宮
波濤洶湧中但見水族兵將紛起,有鯊魚,有海龜,亦有蚌殼精。
馬公天后宮
而在另一邊老僧法海坐鎮寺中,召喚護法天神下降抗妖,雙方即將展開一場跨越神、妖、人之爭。
「水淹七軍」是三國演義當中,武將關羽少數用計謀取勝的一場戰役,也是讓關雲長之名威震華夏的一場戰役。話說蜀魏交戰,關羽奉劉備之命進攻魏將曹仁所守的樊城,曹操派左將軍于禁援救。適逢連日大雨,關公派人堵住漢水上游,等曹軍不明就理在下游處紮營後放開水閘,致使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剩餘人馬只好逃往高處,而關羽則乘坐大船趁勝追擊,史稱「水淹七軍」。
馬公天后宮
水車堵中可見一名武將眼睜睜看著前方的將士淹沒於江水之中卻無力搶救,身後一名士兵張著「曹」字大旗,所表達的正是于禁慘敗的狀況。
馬公天后宮
另一頭關羽在關平的護佑之下,乘坐龍頭軍船順勢而來,欲將敵軍一網打盡。這幅作品表現的相當生動活潑,尤其是那尊只有半身,只露出雙手的交趾作品,更是將于禁大軍的慘況完整呈現。這兩幅作品皆為水戰,匠師引用或許正呼應了澎湖在軍事地位上的重要性。

 
※三川殿簷下
馬公天后宮
有別於屋簷上方的交趾陶與剪粘,屋簷下方的裝飾素材以木雕為主,兩側壁堵則為石雕。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在兩邊的墀頭處各自安著一頭石獅子,龍邊公獅張口戲球,虎邊母獅閉口護子,兩者各司其職,一同鎮守廟堂。
看樑、通屐、雀替…等構件似原有色彩,但年代久遠如今均已洗盡鉛華,呈現原有的木材顏色,轉換成另一種樸實之美。
DSC05988
正面有兩組吊筒,中央的花籃吊筒雕工相當精細,上方為盛開的富貴牡丹,下方綴以木雕流蘇顯得精巧而華麗,籃面則是雕著各種吉祥圖案,
DSC05986
例如一對錦雞在花下嬉戲,是「錦上添花」。
DSC05985
另一面為竹子與香爐的搭配,取其諧音則為「得祿」。且竹幹節節分明且中空外直,是故被視為高風亮節,亦有節節高升之喻。
DSC05989
此外還有一顆顆飽滿的石榴盛裝在托盤上,石榴多子,有象徵子孫滿堂的吉祥寓意。
DSC05990
花籃底部則是雕著竹編的紋路,看起來彷若真為竹籃一般,令人讚嘆不已。
DSC05984
一只小巧的花籃吊筒能有這麼多精細的設計,足可看出匠師的用心與功力。
步入三川殿抬頭欣賞這裡的木雕,當下就能感受國家級古蹟絕非浪得虛名,正門兩側的員光鏤雕著精緻的戲齣,共有四個主題,分別為「楊門女將」、「鴻門宴」、「古城會」以及「花和尚救林沖」。
DSC05994
楊家將為北宋抗遼名臣,一門忠烈,男丁先後戰死沙場,而女眷亦在大家長佘太君的帶領下,巾幗不讓鬚眉扛起征戰之職,其英勇事蹟成為民間傳奇故事的題材。
DSC05995
而「鴻門宴」即為楚漢相爭的一段故事,話說項羽的謀臣范增極力建議項羽務必於宴中誅殺劉邦,然而卻遲遲不見主上示下,因此暗令項莊於宴上假舞劍娛樂之名行刺殺之時,是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然劉邦早在謀士張良的安排下,早先一步請求項羽的叔父項伯予以保全,於是項伯見項莊有誅殺之意,遂也跟著舞起劍來,以肉身護蔽劉邦。之後劉邦在手下樊噲的保護下,藉口如廁伺機離開,結束了一場有驚無險的危難。
馬公天后宮
「古城會」則是出自《三國演義》裡的橋段,劉關張三兄弟在下邳失散後,幾經波折終於在古城相會。
馬公天后宮
這幅為「五台山五郎出家」,話說楊家一門忠烈,老令公楊繼業率七個兒子血戰金沙灘,死傷慘重,五郎楊延德輾轉逃至五台山出家,六郎楊延昭則是逃回楊家,帶給佘太君夫死子亡的噩耗,朝廷甚至出現了楊家通敵叛國的誣陷。雖在八賢王和包拯的協助下洗刷冤屈,但心灰意冷的佘太君不願僅存的兒子再度涉險,於是閉門不問邊疆戰事。遼國蕭太后得知楊家將退出戰事,有恃無恐,擺出天門陣挑戰宋軍,朝廷在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央求佘太君讓楊六郎應敵,路途中在樹林內巧遇五哥楊延德,兩兄弟在一陣商議後共同出征對抗蕭太后的天門陣。畫面中程馬的楊延昭在部將的簇擁下路經樹林,巧遇了前方身著袈裟,頸掛佛珠的楊延德,一場驚喜相會就此上演。
馬公天后宮
除了員光這裡還有很多精緻的木雕作品;步通上方撐起壽樑的斗座,亦有精緻且饒富意義的雕刻,例如由大象、錦雞構成的「錦上添花」;錦雞取其「錦」字,而「象」音近「上」,一旁戴著斗笠的農夫便是「坐看錦上添花」,十足討喜的吉祥畫面。
馬公天后宮
另外在雀替上也有不馬虎的雕塑可欣賞,例如「曹操潼關遇馬超」,但見割鬚斷袍的曹操策馬逃竄,身後驍勇的馬超掄槍急追,一幅驚心動魄的場景就此展開。員光上方的步通則以彩繪的方式裝飾,只是同樣歷經時代洗鍊,繪畫已斑駁難辨。


馬公天后宮
再看到立面的部份,同樣是以木材為主要構件,黑色則是主要的基調,這點與一般常見的媽祖廟甚為不同。黑在五方屬北玄武之位,是故奉祀玄天上帝的北極殿常以墨色為基調。不過黑色在五行當中也屬水,以之搭配具海神性質的媽祖亦屬相彰。
DSC05976
抬頭仰望金邊紅底的天后宮廟匾,在一片黑色的視線中更顯奪目,兩側同樣有著精緻的木雕彎枋與連栱。
DSC05958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下方橫楣與大楣之間鑲嵌著九幅雕塑作品,分別是中門的南極仙翁、漢鍾離、李鐵拐、曹國舅、韓湘子。龍邊小港門上方為張果老、呂洞賓。虎邊小港門上方則為何仙姑、藍綵和。合起來是謂「八仙賀壽」,是常見的廟宇裝飾題材。這九座木雕同樣雕工細膩,不同的坐騎,不一樣的法器,展現每個人不同的神采。

 
DSC05978
大楣下方則為正門,廟方以木柵欄隔絕以防閒雜人等恣意進出。門上對聯題到:「聖功與天同四十年前御賜匾文於今尚在,母德堪地配三百載後舊遺廟貌此日重新」,聯旁還加註了「歲次癸亥年…吉旦」;大正十二年(1923)歲次癸亥,推敲此聯乃日治時期進行大規模修建時所立。聯文上所云之御賜匾文,指的便是光緒七年(1881)所賜的「與天同功」匾。
馬公天后宮
根據《清德宗實錄選輯》的記載,光緒七年五月十五日,朝廷以「
神靈顯應,頒臺灣各屬天后廟匾額曰:「與天同功」。」因此臺灣許多老媽祖廟均藏有這方匾額,馬公天后宮亦不例外。網路上有許多文章謂此匾乃康熙御賜,亦有云乾隆…等,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說法,應當正其視聽。至於下聯更是道出了天后宮的悠久歷史,從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至大正足足已有三百載,如今更是已歷四百年,足堪為臺灣媽祖廟之最古。

馬公天后宮
兩側各有兩道門扇,頂板雕有花鳥圖樣,格心的部分則採螭虎團花瓶的方式呈現。兩條對望的螭虎以身體曲線圍繞成一只花瓶,瓶下有案桌,兩者相稱是謂「平安」。瓶中插著梅花、牡丹、如意、花翎,分別代表著長壽、富貴、如意、功名四種吉祥寓意。瓶頸懸掛罄牌象徵吉慶,兩側的四隻蝙蝠代表「賜福」。
馬公天后宮
案桌下有南瓜與蝙蝠,南瓜有多子多孫的吉利象徵,而蝠與福同音,整面格心雕刻的設計,就隱含了人世間所有美好的祈願。格心底下的虎口堵有對稱的花草淺雕,門扇最底部的裙板就沒有多餘的裝飾了。
馬公天后宮
立面的附點柱上另有一副對聯:「
澎海靜波瀾咸賴慈航普濟,湖山增景色快瞻古廟重新」,點出了澎湖天后宮在當地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仔細一看,馬公天后宮的門板上並沒有任何的裝飾,不見一般廟宇常見的門神彩繪,也沒有乳釘設計,只有單純的木板,搭配墨色系以及原木色彩的構件,讓整個門面看起來古樸而典雅,這不啻也是另一種單純的美感。
 
欣賞過精雕細琢的木造構件,石材裝飾也是來到這裡不容錯過的藝術品。正面一對金柱沒有雕龍刻鳳,四面方柱上只刻著一副藍色字體的對聯:「天誘其衷釵裙中獨生忠孝,后修厥德海島上咸奉聖神」。「天誘其衷」出自於《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甯武子與衛人盟于宛濮曰: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末兩句的意思是如今上天開導其心意,使衛國願意與之訂定盟約。回到天后宮的對聯,意指上天知道湄洲林愿夫婦的心願,而降下忠孝兩全的媽祖投胎林家,而林默亦潛修浩大功德成為了海上救難之神。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下方柱珠四面刻著琴棋書畫等「四藝」。再看到兩側對照壁堵同樣也是以龍、虎區分,以泥塑彩繪的方式呈現。
DSC06004
龍邊但見青龍破壁而出,口吐龍珠,下方小龍對望,展現「蒼龍教子,興雲化雨」之姿。
馬公天后宮
虎邊的「虎子情深,嘯傲山林」則是表現出母虎可愛的一面,循循善誘著底下的幼虎。
馬公天后宮
正門有一對石雕石球,球面上雕刻著螭虎團爐,下方搭配一株花朵盛開的梅樹更顯典雅。兩側小港門則是以門箱的方式呈現,不過上面並沒有雕飾花樣。門箱與石球同樣有固定門柱的實用功能,是古廟門面常見的配置。
馬公天后宮  

※前拜殿
進入三川殿內便是進入了前拜殿空間,這個場域頂上同樣有精彩的木作雕刻。其中最為醒目的是中間所懸掛的兩方木匾,
馬公天后宮
第一方為大正癸亥年
(大正十二年,1923)由馬公北極殿眾弟子所獻的「保彼東方」,其出自《詩經‧魯頌‧駉之什‧閟宮》當中的「保彼東方,魯邦是嘗。」,原意是「願安定東方,守住國土,保障魯邦」,獻予天后宮則可引伸為願媽祖保佑位於湄洲東南方的澎湖。
馬公天后宮
另一方則是中軸線內側的「
帡幪臺廈」,同樣是在大正十二年由臺廈郊眾舖戶一同獻立。「帡幪」音ㄆㄧㄥˊㄇㄥˊ,原意是帳幕,引申為覆蓋,庇護。
馬公天后宮
而「郊」指的是清代於臺灣各地的所成立的商業公會組織,臺廈郊是澎湖行郊的統一稱呼,最早的據點便是在天后宮內,之後才遷至左前方的水仙宮,當年澎湖地區重要的商人與行舖都會加入這個組織,直到臺灣光復後才式微,這塊匾見證了這段歷史,也昭示著馬公天后宮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

 
在橫樑上的斗座、員光還有許許多多值得駐足欣賞的作品,斗座的部分例如「西出函谷關」、「北海牧羊」…等。
馬公天后宮
傳說春秋時期,函谷關令尹喜某日見東方隱隱泛出紫氣,推測有聖人往關隘而來,果不其然,數日後老子李耳乘坐青牛徐徐入關,尹喜素慕老子之智,百般請求留下,但老子西出之意堅決,尹喜眼看無法留人,只好央求李耳將其學說著成冊,自此留下五千言道德雙經,著成後老子便再度騎乘青牛往西而去,此段故事便是著名的「西出函谷關」,而《道德經》之後便成為道家與道教的主要經典。
馬公天后宮
至於「北海牧羊」則是中國著名的操守典範,西漢時期奉命出使匈奴的蘇武,因遭匈奴單于強勢扣留,將之發配於北海命其馴牧一批公羊,並約定只要羊群能生出小羊便釋放蘇武回漢,此舉顯然刁難,但蘇武依舊持著出使時和天子所賜予的節杖,忍受的北海酷寒牧著羊,十九年後總算有機會回到長安,不屈之精神成為了中國著名的節守典範。
馬公天后宮
此外還有許多以動物、花卉為主題的斗座,例如兔子銜著蓮花,代表著連連吐子也就是子孫滿堂之意。
馬公天后宮
老鷹與雄獅對峙,似有一觸即發之爭,意謂「英雄奪錦」。
馬公天后宮
兩隻錦雞互望,梅花樹梢上還停了一隻喜鵲,是謂「喜上眉梢,錦上添花」。

而員光的部分則有許多武場戲齣,例如「孔明智鬥周瑜」、「張翼德嚇斷長板橋」、「鳳儀亭王允獻貂蟬」以及「楊任大破瘟司陣」,前三齣皆為《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或許較為人所知,
DSC06041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而第四則則是出自《封神演義》第八十回,楊任原為商紂臣屬,因阻止建造鹿台而被紂王挖去雙眼,悲憤而死。後遇道德真君解救而起死回生,吞下金丹而使雙眼頓生雙手,掌上獻眼,面容甚為驚異。之後受真君派遣解西岐大軍「瘟司陣」之危。但見楊任乘坐雲霞獸,手持五火神焰扇,五綹長髯入陣而來,雷震子、哪吒一旁助威,呂岳的瘟司陣終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被破。


整座前拜殿樑上安置著精雕細琢的構件,許多故事或許一眼無法解讀,但只要細細琢磨,推敲角色之間的互動,一旦看出端倪,豁然開朗之心將是令人會心喜悅的。
 
※正殿立面
馬公天后宮
穿過前拜殿後是一塊露天的天井,因有陽光的照射而讓廟內光線明亮正殿的地勢比起三川殿更高,需登階而上。站在天井欣賞正殿屋簷上的裝飾,正殿只有一道屋脊,兩側同樣做燕尾延伸入天,
IMG_0290
下方印斗亦如三川殿一般作花卉剪粘,只是在印斗的下方多了一隻昂首神獸,此乃龍生九子之「嘲風」,傳說嘲風性喜遠望、好險,故立於屋脊之上,亦有威懾妖魔之效。
馬公天后宮
脊背正中央僅餘一台基,看來上方原有的寶塔設計已脫落。
馬公天后宮
脊堵上有一系列的花卉鳥獸剪黏,都是帶有吉祥寓意的主題,例如正中央就有鳳凰與牡丹,牡丹乃花中王者,而鳳凰亦為禽中之王,傳說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頗有君子之風。

 
馬公天后宮
簷下部分體現出中西合璧的風格,牌樓面是一整列的玻璃窗,窗下則是傳統的木造門扇。三道門僅中門之六面門扇有雕飾,在格心分別以「楒下三燕迎春風」、「鳳凰富貴長春圖」、「花中君子喜鴛鴦」、「秋深百舌弄蜻蜓」、「雪中小萼見英雄」、「雪落蒼松鶴步遲」六主題呈現。
馬公天后宮
「鳳凰富貴長春圖」可見一展翅鳳凰,華麗的尾巴迤邐,正棲息在奇石上,身後的梅花與前方盛開的牡丹,構築出一幅富貴長春枝貌。
馬公天后宮
而「雪中小萼見英雄」的主角則是一隻蒼鷹,立於高岩上俯視大地,頗有睥睨之姿。這幾幅作品具有傳統書畫氣息,深富藝術價值。而在玻璃窗前有三對吊筒,同樣是細緻之作。
馬公天后宮
門前一對八角石柱,柱身上下細而中身粗,如同紡織機上的梭子,故稱之為「梭柱」,如此設計具有抗震耐折的功能。柱身上有藍漆字對聯題道:「
聖世慶安瀾靈昭澎島,母儀欽令德祥發湄洲」,上聯傳達了媽祖顯佑澎湖群島,庇佑波瀾不驚,下聯則是讚頌湄洲媽祖的美德,足堪天下之典範。
馬公天后宮
就在天井要進入正殿的台階上,正中央有塊已斑駁難辨的石雕御路,見證了馬公天后宮數百年來的歷史。

 
※拜殿

進入拜殿後隨即會被莊嚴肅穆的氣氛所感染,絡繹不絕的善男信女虔心跪禱,祈求媽祖娘娘的庇佑。拜殿上方同樣有許許多多精緻的木雕作品,尤其是斗座的設計更是帶有人世間各種願望。
馬公天后宮
例如雕有三隻螃蟹以及蘆草代表的是「三甲傳臚」;中國自隋煬帝創「進士科」舉才,讀書人莫不以考取功名為目標,在通過鄉試、會試之後,最後一關殿試會由皇帝派遣大臣策問。元順帝時將進士分為三甲,殿試第一等的稱為「一甲」,賜「進士及第」,只取三人,即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等的稱為「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等的稱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甲與三甲的第一名都叫傳臚。此斗座上的主角螃蟹,因此身負甲殼故引申為「科甲」之意,三隻螃蟹和蘆草自是組成一幅讓讀書人望之欣喜的「三甲傳臚」吉祥圖案。
馬公天后宮
鯉魚穿梭於水草之間,似是等待一朝躍龍門之機。
馬公天后宮
雙虎對望,一虎背生翅膀正是「如虎添翼」,三國諸葛亮《心書‧兵機》所言:「
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馬公天后宮
而龍蝦、螃蟹等帶有甲殼的水生動物,同樣也有科甲的意涵。
馬公天后宮
另一頭的雙獅戲球則
稱之為「太師、少師」。依周代官制,太師為三公之首,而少師則為三孤之首,三孤為輔佐三公的官職,太師、少師相輔相成。「獅」與「師」同音,這幅作品的寓意頗有希望子孫出仕入朝擔任要職的期望。這幾座精彩的斗座雕刻傳達了前人以讀書、考取功名為人生最高榮耀的想望。


除了斗座,員光也是木雕精彩之處,所展現的主題有「七擒七縱」、「苦肉計」、「馬岱擒雅丹」以及「五行山下定心猿」。
馬公天后宮
其中「七擒七縱」的故事引自《三國演義》第九十回「燒藤甲七擒孟獲」,故事中孟獲為蠻王,位於蜀漢南方每每起兵犯界,成為諸葛亮北伐的背後芒刺。後來諸葛亮經過七次的擒縱,終使孟獲心服臣屬於蜀。
馬公天后宮
「苦肉計」同樣也是《三國演義》當中著名的橋段,在第四十六回的「獻密計黄蓋受刑」的故事中,老將黃蓋為了誘騙潛入東吳陣營的曹軍間諜蔡中、蔡和,主動向周瑜進獻「苦肉計」,以周瑜、黃蓋兩大將不合的假象,使曹操相信黃蓋將叛逃而來,最後造成由黃蓋率領的一支艦隊,輕易地越過曹軍水寨防線,直搗黃龍,攻破數十萬大軍,締造了轟轟烈烈的「赤壁戰役」。
馬公天后宮
「馬岱擒雅丹」取自《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諸葛亮趁雪破羌兵」,諸葛亮借重馬岱久居隴中的經驗,深知羌人之性,因此任其擔任嚮導,帶領關興、張苞對抗羌兵,最後馬岱生擒羌族丞相雅丹,為蜀漢北伐立下大功。
馬公天后宮
至於「五行山下定心猿」則是出自於《西遊記》當中的第七回,話說大鬧天庭的孫悟空,仗勢法力無人能敵,最後只好由釋迦佛祖出面制服,將之壓制於五行山下,等待五百年後玄奘前來收其為徒,一同往西方取經。畫面中只見手拈大智慧印的佛祖輕施法力,孫能者跌坐在地,一旁還有觀音菩薩、龍天護法、山神土地觀看著。這幾座員光所演繹的故事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傳奇故事,立於廟堂上不僅有美觀的功能,亦有讓世俗百姓引發共鳴,進而發揮教忠教孝之化民功能。


馬公天后宮
拜殿上方同樣懸掛匾額,正中央為昭和二年(1927)由東山船戶各商號代表所獻的「澤霈舟楫」,表彰媽祖恩澤庇佑航運順利。
馬公天后宮
東山半島位於澎湖本島的正西方,天然的港灣使其成為海運城市,明末清初時有大批東山鄉民移居澎湖,串起了兩地的聯繫。
馬公天后宮
寰海鏡清」匾上無落款,查詢「典藏臺灣」所載資料,此匾同樣是在昭和二年所立。
馬公天后宮
另一方「
孝慈則忠」匾為大正癸亥年(十二年,1923)由馬公北甲弟子所立。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殿上四點金柱同樣刻有對聯,其中有一幅是以竹節為底,篆書字體呈現的「
聖道發湄洲千餘年慈航普濟,母儀垂澎島數百載古廟重興」最有特色,字外輪廓彷彿頭盔,為阿中目前所僅見,為大正十三年(1924)年之作品。
 
※正殿
馬公天后宮
由拜殿再往前行即為正殿,兩者以黃色布幔區隔內外,展現內殿肅穆之儀。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兩側金柱有聯題到「
聖德配乾坤三十六島生靈永賴,母恩深雨露二百餘年古廟重興」另落款「大正十二年癸亥孟冬月重新落成」,可見同為日治時期之物。只是對照廟內其他對聯均稱天后宮已有三百年之久,這副卻說道「二百餘年」頗令人不解。至於「三十六島」之云可見周凱所撰之《內自訟齋文選》當中的〈澎湖紀行詩序〉:「澎湖,大海中一島,處金、廈二島之東,扼全臺之要,廣袤二百里,而岡巒低小,遠望泛泛若鷗鳧浮集波濤間。蓋山在海中,僅露其巔也。隋遣中郎將陳棱略地海上,得澎湖三十六島,名始見。」。另一對柱上對聯為「聖德堪欽自數百載湄嶼飛升恩澤汪洋遍東海,母儀足式统七二鄉澎民奉祀神靈赫濯鎮西瀛」,同樣也是將澎湖七十二鄉同受聖母庇佑的意念灌輸其中。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的正殿僅設單座神龕,龕中奉祀金面天上聖母,因只能站在較遠的地方瞻仰鎮殿媽祖,再加上有玻璃反光阻隔,因此難以捕捉清晰的神容。
馬公天后宮
只見鎮殿媽祖的冠冕相當獨特,九道旒冕並不是直接嵌掛在后冠上,兩者之間是以網狀飾品相連,相當特殊。此外神衣的領口與袖口隱約露出蕾絲,讓馬公天后宮的鎮殿媽祖裝扮看起來頗有幾分西洋風格。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媽祖身旁有千里眼、順風耳將軍護持,圓目方臉,展現威武神勇之姿。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神龕前方還有數尊媽祖塑像,同樣都是金面造型。民間傳說,媽祖神像面容有粉、黑、金三種顏色,粉色代表尚為肉身,黑色表示威武降妖,金色則是代表成神,馬公天后宮的聖母神像面容均為金色,代表的正是貴氣的媽祖面貌。同祀於正殿神桌上的還有中壇元帥、福德正神等。


馬公天后宮
神龕上方的花罩所雕刻的主題為「汾陽府大拜壽」;郭子儀生於唐中宗嗣聖十四年(697),卒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一生戰功彪炳,曾平定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亦曾聯合回紇征討吐蕃,乃玄、肅、代、德四代之老臣,累官至太尉中書令,封汾陽忠武王。子儀之幼子郭曖娶昇平公主李金枝為妻,當汾陽府欲舉行郭子儀八十大壽賀辰時,昇平公主自恃皇親國戚,堅持不回府拜翁,結果郭曖憤而動手打公主,導致公主一狀告上金鑾殿。郭子儀聞訊後抓拿郭曖上殿請罪,而郭母則是趁機至後宮找皇后商議,對駙馬、公主進行了一番教訓,兩人最後言歸於好,共同返家向郭子儀拜壽。據說郭子儀子女眾多,宴上就有七子八婿同列拜壽,是故這幅「大拜壽」代表的正是功成名就、加官晉爵、福壽雙全、子孫滿堂…等完美人生。
馬公天后宮
花罩下方有一橫匾題著「天上聖母」四個大字,下方再有木板雕刻仿帳簾裝飾,兩條劍袋上則是書寫著敬獻人之名。神龕兩側對聯為「
湄島顯神功華衾圭旒三錫命,澎瀛崇祀典馨香俎豆萬斯年」,華衾指的是華麗的衣服,圭旒指的是朝笏與旒冕,錫命乃天子賜與諸侯爵服等誥命,此句意思為媽祖受歷代帝王賜封神位,下聯則為聖母在澎湖的香火將會傳達萬年之久。
 
拜殿所見的幾方匾額皆為日治時期所獻,至於清代時期的匾額則懸掛在正殿上方。
馬公天后宮
除了前文已提的光緒皇帝御賜「
與天同功」外,有一方道光丙午年「功庇斯文」,道光二十六年(1846)歲次丙午,獻匾人題到「賜進士出身即用縣知縣澎瀛後學蔡廷蘭立」。
馬公天后宮
蔡廷蘭,字香祖,道光二十四年
(1844)甲辰科進士。據丁紹儀的《東瀛識略》〈卷三、學校習尚/學校〉載:「澎湖廳有舉人自嘉慶五年蔡其英始,有進士自道光二十五年蔡廷蘭始。」,故稱蔡廷蘭為「開澎進士」,著有《海南雜著》。
馬公天后宮
不過就在正殿前方拜桌一旁有個突兀的機器,那是一座坊間可見的自動求籤機,只要投幣,機器自動能幫你抽出一支籤詩來,這樣的裝置放在莊嚴的廟堂上顯得格格不入,然而仔細找找,馬公天后宮確實也無籤筒可求,是故此裝置為廟方所應許?不禁令人納悶。


天后宮正殿除了奉祀媽祖外,兩側還設有獨立的偏室,當中奉祀著註生娘娘與當地節孝烈婦的節孝祠,這些節孝烈婦在開澎進士蔡廷蘭的紀錄中均有著墨,足堪後世典範。
 
※後殿

馬公天后宮
穿過正殿廊道即進入後殿空間,兩殿有一方露天庭院,馬公天后宮的後殿又稱清風閣,為昔日文人聚會之所。數年前因年久失修而一度成為危樓,整修後於去年重新開放。
馬公天后宮
一樓奉祀媽祖雙親積慶公、積慶公夫人以及至聖先師牌位。許多媽祖廟一蜂窩前往莆田迎回媽祖聖父母金身奉祀,然而聖父母於嘉慶六年
(1801)時所受封的是官職而非是神職,依照規儀是不能謂之塑像的,因此奉祀聖父母應以神位代之。

在聖父母殿龍邊的偏殿,當中奉祀一尊據說原為天津天后宮元鎮殿的媽祖神像,相傳大陸文革時期,中共紅衛兵力行「破四舊」之社會運動,肆意破壞古蹟、古物,當時天津天后宮的信徒未免神像受到波及,於是將金身藏起,之後輾轉運至香港,直至民國七十九年(1990),才在立委陳癸淼及其友人的協助下奉請至澎湖天后宮安座。

登上清風閣二樓,此處奉祀著斗姥元君與六十甲子太歲。走出屋外憑欄可眺望天后宮前兩殿之布局,清風習習,頗切合此樓之名。不過因為這座閣樓樓層夾板君以木材搭建,所以登樓人數有所限制。
 
※後話
就在今年的六月五日,部落格留言板上有一位網友小楓,留言詢問阿中是否會拜訪澎湖天后宮,當時阿中就已暗下決定,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到這座臺灣媽祖首廟作紀錄。果然在數週後因緣俱足,總算如願成行。然而這趟旅程並不是一切順利的;就在阿中參訪至清風閣時,一個不留神將伴著我作紀錄的相機給摔壞了,懊惱著自己的粗心,也懊惱著在馬公街上找不到可以幫忙修理的店家,最後只好向同行友人商借,才得以將中輟的紀錄行程補完。阿中這趟澎湖廟宇參訪行,除了造訪天后宮外,還有參訪城隍廟、北極殿、水仙宮…等。這幾座廟宇都有各自的特色,其建築之美也令人讚嘆不已,例如城隍廟拜殿上的四愛斗座、水仙宮的中西混合之巴洛克廟宇建築,都是阿中覺得非常值得介紹給大家的題材。只可惜當下無法再利用相機為大家做介紹,只能留待以後看是否還能有機會再行澎湖了。

這篇馬公天后宮紀錄,是阿中這次外島媽祖廟三部曲的最後一篇,堪稱是「湊陣拜媽祖」創板以來挑戰最大的一篇,也是字數最多的一篇(計一萬五千餘言),實乃因天后宮建築題材之豐富,故事取材之多元,著實讓阿中費了好大一番心力去蒐集、整理,也因此使得完成的時間一再拖延,再加上這段時間發生了馬公空難,而阿中住家附近也發生了嚴重的氣爆意外,使得著手撰寫這篇記錄離參訪時間拖了將近兩個月。如今災難的創傷逐漸被時間所撫平,受損的建築也正進行重建,然而人們心中的惶恐依然縈繞不去,至盼慈悲的聖母,能以無比願力撫慰這群最虔誠信奉祂的子民,早日脫離恐懼,重新得到安定的力量,繼續為美好的家園打拼。

馬公天后宮

【攝‧記】馬公天后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