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彌陀彌壽宮

時間:
2014720日、201262


地點:彌陀彌壽宮(高雄市彌陀區彌壽里中正西路11)

交通方式:可於高雄捷運橋頭車站轉搭紅72捷運接駁車,至彌陀區公所下車沿中正路2巷直行至中正西路左轉即可抵達,步行約五分鐘。

【彌陀彌壽宮簡介】摘錄自彌羅港文史協會─張哲男、蔡志華(http://www.mtm.ks.edu.tw/mituo_native/pdffile/other/%e5%bd%8c%e9%99%80%e9%84%89%e5%bd%8c%e5%a3%bd%e5%ae%ae%e6%b2%bf%e9%9d%a9%e8%aa%8c.pdf)

彌壽宮原建年限,據昭和七年彌陀庄役場「管內概況一覽表」廟宇篇記載:「彌壽宮係在一百六十余年前,寶曆年間設置」,即在西元1765年間設置,至今238年左右。又據乾隆29年王瑛曾纂修的《重修鳳山縣志》卷四鹽課條所記:「舊鹽場兩所……詳於左:一、瀨南場在興隆莊打鼓港口(舊設)。一、瀨東場在鳳山莊大林蒲(乾隆21年新設)。一、瀨西場在仁壽里彌陀港(乾隆21年新設)。」乾隆21年即1756年,由此推證,鹽民在1756年間,鹽民為鹽場守護神媽祖興建天后宮奉祀。


本廟所珍藏之大正辛酉(十年,西元1921年)重修所刻勒石碑記載:「瀨南、瀨口兩處,乃前清台灣府屬之鹽埕。天上聖母係府守尊禮在瀨南場內,故銜得府正堂之稱。迨彌陀港道填塞,鹽田隨之以廢。聖母神像迎留境內崇敬,逐年輪甲過頭。後至咸豐丁巳(七年,1857年),三庄人等興建廟宇於福德祠西側,號曰彌壽宮。復因分金有被偷嫌疑,越及同治辛未(十年,1871年),又移分金數武於西而重建。今春自西而東,展築重修,肭中再彫殿媽諸神飾新,立石以誌之。」

由以上碑文可知,奉祀「天上聖母」之天后宮,原本是位於台灣府屬的瀨南鹽田之內,亦即當今本鄉鹽埕村內,後來彌陀港道阻塞,鹽業榮景不再,更加上當地土壤含鹽量過高,已不適合耕作,日益荒蕪,瀨南場內的天后宮終被迫重建。咸豐丁巳(七年,1857年),三庄人(當年彌陀四村為一庄,鹽埕、過港和光和三村為一庄,海尾又為一庄,合稱為三庄),決定將該廟南移,重建於福德祠西側,並改名為「彌壽宮」。同治辛未(十年,1871年),又往西移重建,涵蓋福德祠的廟址,並將福德正神的金身,移入彌壽宮供奉。

【阿中隨筆】
※文獻溯源※
彌陀彌壽宮
彌陀,一個令人不由得與佛家做聯想的地名,實際上卻是保存著歷史演變的痕跡。乾嘉年間,臺灣本土詩人章甫曾在〈臺陽形勝賦〉裡言:「
彌陀有港而不寺,觀音空山而無神」,便是真切地道出彌陀一名並非真有座彌陀佛寺。康熙中葉時期的《臺灣府志》,在〈封域志/山川(附海道)/臺灣府水道/鳳山縣水道〉當中記載:「濁水溪 出小岡山之南.山南有大滾水山,出水常濁;故溪之流皆濁,因以為名.西北過嘉祥里、長治里、維新里,南受鯽仔潭流,西匯微羅港,入於海.」。
彌陀彌壽宮
同樣是康熙中葉時期的〈臺灣輿圖〉則是記為「彌羅港」。康熙五十九年
(1720),由鳳山知縣李丕煜主修,陳文達、李欽文與陳慧等人編纂的《鳳山縣志》,在〈封域志/山川〉當中記:「
源於東北之山者,曰濁水溪(自大滾水山流出,水皆濁,故溪流亦濁);合小岡山南之水,受鯽仔潭流,會彌陀港(港口甚闊,水不甚深)入於海.」。再看到康熙末年與堂兄藍廷珍一同奉命來臺平定朱一貴之亂的藍鼎元,在其〈覆制軍臺疆經理書〉提到:「南路鳳山營縣雖僻處海邊,不如下埤頭孔道衝要,然控扼海口,打狗、眉螺諸港乃匪類出沒要區,當仍其舊,不可移易。」由以上三段史料可知,早在康熙一朝此地就已經有微羅、彌羅、彌陀、眉螺四種記法,然若以閩南語誦之則讀音相近,是故推斷這些記法應為表音文字。根據彌陀區公所的資料「彌陀一名,可能出自馬卡道語的viro一詞,意思是「竹子」,(楊森富,1994b113)港字則為漢人以此地濱臨內海瀉湖而取」,是故演變成「彌陀有港而不寺」的狀況。

有關彌壽宮的創建,上述所引之沿革資料引大正十年(1921)重修時所刻的石碑內容,指出「瀨南、瀨口兩處,乃前清台灣府屬之鹽埕。」後文便據此斷定彌壽宮宮之聖母源自「瀨南鹽場」之鹽民所奉祀。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該文當中同樣引用乾隆二十九年(1764),由王瑛曾編纂的《重修鳳山縣志》之記載;該書在〈卷四田賦志/雜餉(附官莊、鹽課、當稅)/()鹽課〉當中提到:「舊鹽場二所:一、瀨南場,在本縣大竹橋莊;一、瀨北場,在本縣新昌里.……本縣鳳山里設瀨東場、仁壽里設瀨西場,移新補舊.今仍原額歸府管理,不計埕格.詳於左:一、瀨南場:在興隆莊打鼓港口(舊設).一、瀨東場:一在鳳山莊大林蒲(乾隆二十一年新設).一、瀨西場:在仁壽里彌陀港(乾隆二十一年新設)」,由此可見在彌陀地區所設的鹽場,並非沿革引之碑文所述的前清鹽場「瀨南」,應該是乾隆年間新設的「瀨西」才對。為何會有這樣的誤解?有一種說法是開墾瀨西鹽場是瀨南鹽場的第二代移民而來,是故自稱瀨南(請見維基百科─臺灣鹽業史條)

然而彌壽宮創建的確切記載並非乾隆年間,而是推遲至同治十年(1871);根據光緒二十年(1894)盧德嘉編纂的《鳳山縣采訪冊》〈丁部規制/祠廟/天后宮〉項下紀錄:「一在彌陀港莊(仁壽),縣西北四十里,屋八間,同治十年林長募建.」乾隆二十一年至同治十年相差近一百二十年。依前文所提之日治時期重修碑文的謬誤,碑文內容的可信度有待檢驗,再加上沒有明確的證據指出乾隆年間鹽民合建彌陀天后宮,是故彌壽宮的信史當以盧德嘉所記之同治十年(1871)較為妥切。

※外觀格局※
彌陀彌壽宮
彌壽宮如今的廟貌為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時完成,採新式鋼筋混擬土構成,具兩殿、兩護室搭配鐘鼓雙樓的格局,廟埕廣闊,另有一座專屬戲台。立面三川殿門開三間,左右過水各開一間,合計五開間。鐘鼓雙樓樓高兩層,下方設有圖書館與會議室。

※三川殿簷上※
彌陀彌壽宮
正脊脊背是常見的雙龍護三仙,三仙的衣袍以剪黏方式呈現,精緻度雖不高但另有一番古意。
彌陀彌壽宮
三仙台基下方有一方器皿盛著葡萄與南瓜,兩者都是多子的瓜果,象徵祈求子孫繁衍的寓意。正脊脊堵上層為鳳凰與牡丹的剪黏,代表富貴與祥瑞。下層則是八仙朝仙翁,同樣也是剪黏作品,不過較之三仙看來更加精緻,每位神仙表情、法器、坐騎皆不同,展現出各自的性格特質。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脊堵兩側的印斗處立著秦叔寶與尉遲敬德兩位將軍像,是最家喻戶曉的門神組合,在廟簷上擔任護持道場的角色。

正脊兩道規帶前方的牌頭戲齣,一則為「薛丁山戰樊梨花」,一則為「曹操潼關遇馬超」。
彌陀彌壽宮
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為民間所杜撰,故事描述初唐大將薛仁貴之子薛丁山,在奉命征討寒江關時對上梨山老母之徒樊梨花。畫面當中兩位主角正進行一場馬上較勁,一旁竇一虎、薛金蓮為薛丁山助戰,然最終還是梨花移山倒海更勝一籌,兩人不打不相識,歷經了兩次休妻,最後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彌陀彌壽宮
在《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鬚棄袍」的故事中,魏軍大將曹仁因敗於西涼軍馬超手下,丟了潼關,曹操隨即率領大軍想搶回,不料營下大將對上馬超竟連連失利,魏軍大敗,曹操也落得「割鬚斷袍」,倉皇而逃的窘境。畫面中的曹操乘著馬匹奔逃,不時回頭看著緊追不捨的馬超,臉上驚恐的表情,讓這則故事在這定格的一幕當中更顯生動。規帶延伸出的戧脊則以捲藻收束,劃出美麗的線條。

第二層的廟脊脊背有鯉魚吐藻、鯉魚的裝飾,和第一層脊背上的將軍乘龍形成魚躍龍門一系列的演化過程。規帶前方的牌頭同樣也有精彩的武戲戲齣,
彌陀彌壽宮
在龍爿是「薛仁貴戰蓋蘇文」,蓋蘇文是高句麗王國末期的著名鐵腕軍事家,唐朝軍隊多次與其征戰始終無法取得勝利,之後薛仁貴隨同唐太宗征伐高句麗,自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唐朝大將。
彌陀彌壽宮
虎爿則為「關雲長斬蔡陽」,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為了向張飛表明自己對劉備之忠心不變,於是關公在古城外對戰追趕而來的魏將蔡陽,青龍偃月一劈,蔡陽跌落馬下被斬,展現了關雲長的戰神之姿。
彌陀彌壽宮
第二層的戧脊則有青龍剪黏,第三層是展翅的鳳凰,剪黏作品雖歷久而略有剝落,但仍可看出昔日精緻的程度。


彌陀彌壽宮
回到三川殿立面簷上,在一、二層之間刻著「彌壽宮」三個大字,並落款「歲次甲寅年仲秋月」,是民國六十三年(1974)最近一次重修時所立。第二、三層之間則有三幅堆塑畫,中間一幅為廟方所立之「天上聖母」四字所遮,左右題材則為「曹操贈馬賜袍」與「華容道」兩則三國著名故事,主角同樣都是關羽和曹操,
彌陀彌壽宮
贈袍一節出自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話說關羽得知劉備下落,於是與孫乾領著兩位兄嫂前往投靠,辭行時雖遇曹操避不見面,企圖刁難,但最後關羽還是封金掛印逕自離去,逼得曹操不得不出面相送,並贈送關羽赤兔馬與衣袍,也因此種下了往後華容道被釋的前因。
彌陀彌壽宮
至於華容道一節則是在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赤壁大戰後,潰敗的曹操領著最後殘存的兵馬欲逃回許都,最後途經華容道,不料孔明早就預先埋下伏兵,為首者便是關羽。然而在曹操的哀兵姿態下,關羽還是甘冒違背軍令的殺頭大罪放過了曹操。這兩則故事一者為施,一者為報,頗有傳達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的涵義。

彌陀彌壽宮
再觀兩側鐘鼓樓為塔式建築,簷分雙層,塔頂所立之剪黏像非一般媽祖廟常見的千順將軍,而是十八羅漢當中的降龍、伏虎兩尊者,應龍虎雙位。依據《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所記,佛陀在涅槃前曾囑咐十六名弟子到世間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此十六人便是最早的羅漢組合。等到佛教傳入中國,約莫在唐末五代之際演變成了十八羅漢。北宋文豪蘇軾在寶林寺看見唐末五代時期,由貫休法師所繪的「十八阿羅漢圖」後,題詩《自海南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贊。當中所記的第十七位羅漢為《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第十八位則是賓頭盧尊者,為十六羅漢中坐鹿羅漢:賓度羅跋囉惰闍的重複出現。之後十八羅漢的組合一直回中國社會所流傳,不過對於最後兩位羅漢的身分還是多有論述。到了清乾隆皇令國師章嘉呼圖克圖考訂,認定末兩位之身分為降龍羅漢─迦葉尊者、伏虎羅漢─彌勒尊者。然而民間一般對於十八羅漢的稱呼與正統佛教有所出入,對於其所指涉的真實身分並沒有太多關注,僅以塑像之表徵稱之,例如降龍、伏虎、探手、戲獅、長眉、開心…等。降龍與伏虎兩羅漢的出現當與中國民間認為龍、虎乃世間最崇高之靈獸,羅漢能降之當顯佛法之奧妙,是故產生了相對應的神祇。
彌陀彌壽宮
彌壽宮鐘鼓樓塔頂的兩羅漢像為頭陀造型,披髮裸露上身,身上的肌理營造出羅漢強健的體魄,龍、虎身上的鱗片、鬃毛以剪黏呈現,精緻而華麗,讓人感受昔日匠師對於廟宇裝飾的用心。


※三川殿簷下※
整座三川殿以石雕裝飾為主,頂上橫樑則有各式繪畫作品。立面看樑上有「媽祖禱天求雨」、「媽祖桃花山收服二神」兩幅作品,以黑色為背景,金色為勾勒主色,其間再綴以各種色彩,讓整幅作品主題明確而生動活潑。
彌陀彌壽宮
《天妃顯聖錄》當中的〈禱雨濟民〉一節記載:「
妃年二十一歲時,莆大旱,山焦川涸,農民告困。通郡父老咸曰:『非神姑莫解此厄』!縣尹詣妃求禱。妃往祈焉。擬壬子申刻當雨。及期,日已午,烈燄麗空,片雲不翳。尹曰:『姑殆不足稱神乎』!未幾,陰霾四起,甘澍飄灑,平地水深三尺,西成反獲有秋。眾社賽日,咸懽呼頂禮,稱神姑功德不可思議!」,故事描述媽祖受縣尹所託代為祈天降雨,靈驗度一度受到質疑,後來果然天降甘霖,解了莆田乾旱。這則故事雖頗帶神話色彩,但再一次應證了媽祖的神奇,為媽祖留下深刻一筆。
彌陀彌壽宮
另外在〈降伏二神〉這一節當中,媽祖在二十三歲那一年收服在桃花山作祟的金水兩精,記載提到:「
先是西北方金水之精,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視,號「千里眼」。二人以金水生天,出沒西北為祟,村民苦之,求治於妃。妃乃雜跡於女流採摘中,十餘日方與之遇。彼誤認為民間女子,將近前,妃叱之,遽騰躍而去,一道火光如車輪飛越,不可方物。妃手中絲帕一拂,霾障蔽空,飛卷地。彼仍持鐵斧疾視。妃曰:『敢擲若斧乎』?遂擲下,不可復起。因咋舌伏法。越兩載,復出為厲;幻生變態,乘濤騎沫,滾盪於浮沉蕩漾之中,巫覡莫能治。妃曰:『江河湖海,水德攸鍾,彼乘旺相之鄉,須木土方可克之』。至次年五、六月間,絡繹問治於妃。乃演起神咒,林木震號,沙石飛揚。二神躲閃無門,遂拜伏願皈正教。」,故事描述媽祖兩度降伏千里眼、順風耳的經過。畫面當中左側的媽祖手持帕巾,祭起綑索,兩妖倉皇欲逃,演繹出一幅媽祖收妖的故事情節。看樑下方由雀替撐起銜接龍柱,雀替上有幾何圖形彩繪,非一般常見的雕飾。正門一對龍柱採翻天覆地雙龍纏繞式,為近代廟宇所常見。三川殿外側兩封柱則有陰刻石雕,故事分別為「太白醉酒」、「羲之飼鵝」、「圯上受書」及「東坡玩硯」。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其中李太白醉酒、王羲之愛鵝、蘇東坡賞硯為「四愛」當中的故事,常見於廟宇裝飾題材。
彌陀彌壽宮
而「圯上受書」講的是秦漢之際,張良在下邳圯橋上受黃石公「三次進履」考驗,最後獲贈《太公兵法》的故事,而張良也靠著鑽研這部兵法,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窗立大漢帝國,成就名存千古的豐功偉業。圯上受書的故事教導世人謙卑的人生態度,對事對人當以謙遜之心待之,如此自能得到貴人相助,也在暗示來此的信眾,當以謙卑虔誠的心祈求神靈庇佑。

 
進入三川殿抬頭欣賞員光上的彩繪,顏色繽紛,畫風亦頗存古味。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正門兩側有「三羊開泰」與「五福臨門」兩幅富有吉祥寓意的作品,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看樑下方的畫作則是「富貴長春」,以牡丹花象徵富貴,一對白頭翁象徵長春,這樣的搭配也有人稱之「富貴白頭」。
彌陀彌壽宮
正門立面大楣上高懸「
彌壽宮」廟名牌匾,紅底金漆突顯宮廟之神聖尊貴。
彌陀彌壽宮
門楣上陰刻著雙龍護珠,
彌陀彌壽宮
門上對聯題為「
彌哉人間尊聖母廟貌堂皇香火盛,壽延坤德仰黎民神威浩蕩國家安」,讚頌著媽祖對國家以及百姓的慈悲護祐。兩側門扇各有精采的透雕作品,
彌陀彌壽宮
龍爿的眉堵為「關公溫酒斬華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是關雲長首次在各路豪傑前展露高超武藝的一場對決。
彌陀彌壽宮
身堵的題材為「孔明初用兵」,典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劉備自隆中三顧茅廬請出諸葛孔明擔任軍師,首先遭遇的便是曹操派遣大將夏侯惇率十萬大軍往新野攻殺劉備而來,諸葛臥龍初展奇才,調兵點將分守各處,將敵人的動向料得神準,最後在博望坡火攻夏侯惇,致使十萬大軍潰敗而逃,關羽、張飛等人方真正臣服於臥龍之才。彌陀彌壽宮
畫面中的孔明安坐於城中指揮若定,相較於右邊心焦不已、坐立難安的劉備顯得更加高深莫測,
彌陀彌壽宮
奉命應敵的將士則各自展現著高超武力,在敵眾我寡的不利條件下奮勇抗戰。
彌陀彌壽宮
腰堵處則是一幅「鸒」鳥雕刻,鸒又名鵯鶋,體型如鴿,腹部為白色,是一種群居的鳥類。
彌陀彌壽宮
至於裙堵則是一般常見的麒麟回望。
彌陀彌壽宮
在虎爿眉堵是「
曹操潼關遇馬超」,
彌陀彌壽宮
身堵則為「曹操大宴銅雀臺」,同樣是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裡的情節;話說曹操自從赤壁戰敗後,退回北方等待復仇良機。建安十五年的春天,建造多年的銅雀臺終於完成,曹操於鄴郡大會文武百官,頭戴嵌寶金冠,身穿綠錦羅袍,高坐臺上儼然帝王之姿。宴中曹操突然念頭一起,想見識武將們騎射功力,於是命屬下將西川紅錦戰袍掛在垂楊枝上,下方設箭垛,以百步為界,讓武將們比賽箭藝。
彌陀彌壽宮
當中曹休、文騁、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等人競相爭奪,最後竟殺出了許褚強奪錦袍,甚至大打出手,錦袍因此也被撕爛,最後由曹操下令賜予每人衣袍。這場差點擦槍走火的競爭,在曹操高超的領導技術下平息,這橋段不僅讓人見識到曹操手下的良將眾多,另一方面也突顯其睥睨一世,稱帝在望的野心。
彌陀彌壽宮
腰堵處同樣也是鳥類的雕刻,以「鵯」為主題,鵯鳥的體型同樣如鴿,也是群居動物,不過體色為黑色。從龍虎雙爿的腰堵均科著群居鳥類來推敲,當年負責設計雕刻的匠師或許是希望彌壽宮能信徒滿布,聚集而來吧?


兩側的小港門上同樣也有豐富的雕刻作品,
彌陀彌壽宮
龍爿門楣上雕著八仙匯聚,下方對聯寫道「
瀨南場聖德輝煌瀾安海國,彌壽宮母儀昭著澤佑蒼生」。兩側門扇眉堵各有一小方主題故事,分別是「楊震辭金」以及「孔明夜獻出師表」,是「廉」與「忠」兩種德性的代表。
彌陀彌壽宮
楊震,字伯起,東漢時期華陰人。根據《後漢書‧楊震傳》的記載,時任東萊太守的楊震曾舉薦
王密為秀才,事後王密籌備了十斤黃金當作謝禮,然而楊震堅不受賄,並留下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名言。
彌陀彌壽宮
而出師表則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孔明於北伐曹魏前上書給後主劉禪的奏章,文辭真切動人,字字句句皆展現憂國憂君,充分表露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南宋謝枋得在《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的說法:「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諸葛孔明對國家盡忠的形象便是如此深植人心。
彌陀彌壽宮
身堵則是一只花瓶置於臺基上取諧音為「平安」,瓶中插蓮花、梅花可引申為連連平安、長壽平安。
彌陀彌壽宮
下方的案桌乍看之下似乎沒什麼特殊,但仔細一瞧便能看出玄機,在幾何線條的交接間可發現石榴、玉環、壺、佛手、桃等,象徵著多子、富貴、福氣、長壽,整幅作品正是表達了人們一生中最希冀的諸多願望。

腰堵和裙堵均以陰刻呈現,腰堵題材為龜、魚兩種水生動物,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裙堵則為漁、樵兩幅題材。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虎爿小港門與龍爿相對應,門楣上的神仙組合同樣也是八仙匯聚,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只是人物搭配似乎少了呂洞賓,多了劉海。
彌陀彌壽宮
門上對聯題著「
宮殿巍峨重建民國甲寅歲,廟堂壯麗祀典季春廿三天」。民國六十三年,歲次甲寅,這一年正式彌壽宮重建落成的一年。季春為三月的別名,季春廿三天指的便是農曆的三月廿三日,正是天上聖母媽祖誕辰的日子。兩側門扇上的眉堵故事為
籲辰祈代」與「蘇武牧羊」;
彌陀彌壽宮

南齊孱陵縣令庾黔婁是著名的孝子,有一回父親患了重病。每到了夜晚,庾黔婁總是望向天空,對這那相傳掌管人間生死的北斗星虔誠跪拜祈求,希望能用自己的性命折壽給父親,這段故事藉以代表「孝道」。
彌陀彌壽宮
而漢代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幸被單于流放至北海,歷經二十年苦難仍不改志節,成為後世歌頌的「守節」代表,這兩幅作品和龍爿眉堵合成「忠、廉、孝、節」四種美德。身堵同樣有花瓶插牡丹,腰堵亦為水族之屬:蝦、蛙,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裙堵則為耕、讀,與龍爿合成「耕樵漁讀」四種行業。


兩側對照壁身堵同樣是以降龍、伏虎兩羅漢為主題,
彌陀彌壽宮
蒼龍教子興雲吐水,鯉魚躍然期間,取其魚躍龍門之意。
彌陀彌壽宮
母虎下山嶙峋突起的脊椎如能讓人感受虎威之雄壯。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上方水車堵分別以「麻姑」、「媚兒」為主角,麻姑較為人所知,而媚兒的典故則有待先進協助補充了。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腰堵則為「鵲」以及「竹林鳥」之鳥類陰刻作品,
彌陀彌壽宮
裙堵有「元章題石」和「茂叔觀蓮」兩幅。
彌陀彌壽宮
米芾,字元章,著名的北宋書畫家,仕途不順,極度迷戀書畫珍石近乎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據說有一回
米芾看見一顆奇形巨石,竟然「具衣冠下拜」、「呼之為兄」,其愛石之瘋狂可見一班。
彌陀彌壽宮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北宋理學家,生平愛蓮成癡,並著有名留千古的散文〈愛蓮說〉,當中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讚頌蓮花的最佳說詞。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對照壁外側同樣也有廟宇常見的祈求吉慶堵,上方眉堵分別刻著壽翁與麻姑,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腰堵則為「螃蟹」和「鱔魚」,蟹有甲殼,暗喻科甲功名之意,而鱔音同「善」,有教化世人行善之喻。


※三川殿內※
走進三川殿內抬頭可見繽紛豐富的彩繪作品,每支橫樑都有主題不同的故事。
彌陀彌壽宮
正中央為「天官仙境」,圖中可見福神天官手持如意,撫鬚悠閒的坐在大石上,身後還有侍女持扇伺候,前方少年奉上金錠、珊瑚、靈芝等寶物,勾勒出一幅最令人嚮往的美好畫面。
彌陀彌壽宮
後側第二支壽樑則是繪有「加官晉祿」,老祿仙同樣持如意端坐在大石上,一旁侍女手捧鮮果進獻,兩名童子一捧冠,一引五蝠,代表著加官晉祿、五福臨門之意。橫樑的背面則是「竹林七賢」與「和合二仙」。
彌陀彌壽宮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著名的士人,分別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他們崇尚老莊思想,不拘禮法,講求清靜無為,常聚在竹林裡飲酒高歌,藉以嘲諷晉代司馬王朝的虛偽。和合二仙指的是寒山和拾得兩位名僧,兩位的感情相當融洽,據說能保佑世間朋友友情永固,進一步演化成為掌管喜樂與和平的一組神仙。


彌陀彌壽宮
龍爿前後兩樑的繪畫主題為「降龍尊者」與「龍王聽經」等兩幅以龍為主角的作品。龍為神話中的動物,佛教經典將之視為護法八部之一,在佛菩薩弘法利益人天時擔起護持道場的任務,是故萬千龍王均以能聆聽佛陀開示為無上殊勝之功德。
彌陀彌壽宮
畫面中釋迦牟尼佛端坐岩上,身旁有摩訶迦葉與阿難兩位尊者隨侍,龍王則化作人身恭敬的前來聆聽佛法。背面則是「拾椹供親」與「太乙真人收石磯」兩幅作品;
彌陀彌壽宮
漢朝時有個孝子叫蔡順,自小就沒了父親,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之後王莽篡漢導致政局動盪,民不聊生,蔡順帶著母親四處逃難,靠著採集果實過活。有一回蔡順出外採桑葚,不料遇上了叛黨赤眉軍,為首者見蔡順將採下的果實刻意分成兩籃而心生好奇,一問方知孝順的蔡順是要把成熟的果子留給母親,而自己則是吃沒成熟的,赤眉軍為之感動欲贈牛和米給蔡順,但蔡順堅不收受。太乙真人收石磯的故事出自於明朝神怪小說《封神演義》,在第十三回的情節中,石磯娘娘為了報門徒碧雲童子被哪吒射死之仇,親自前往陳塘關向李靖問罪,哪吒前往崑崙山請求師父太乙真人庇護,石磯亦前來討人,兩方一言不合展開鬥法,最後石磯的八卦龍鬚帕迪不過太乙真人的九龍神火罩,寶物連人一併被罩而化成原形。


彌陀彌壽宮
虎爿是「伏虎羅漢」與「佛祖收服大鵬鳥」。
彌陀彌壽宮
大鵬鳥同樣也是天龍八部之一,梵語譯為「迦樓羅」,在許多觀音塑像旁都能看見叼著一串佛珠的大鵬鳥身影。
彌陀彌壽宮
背面是「搤虎救親」與「太極圖」;晉朝有位名叫楊香的少年,有一天和父親前往田間工作時遭受
老虎攻擊,楊香在手無寸鐵的狀況下奮力與老虎搏鬥,解救了他的父親,這則故事傳送後世成了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封神演義》第六十一回「太極圖殷洪絕命」,描述紂王之子殷洪本奉師尊赤精子之命替天行道,幫助師叔姜子牙討伐紂王,不料最後卻倒行逆施,用赤精子的法寶:八卦紫綬仙衣、陰陽鏡、水火鋒反過頭對付西岐,最後赤精子得慈航到人之助,以太極圖收服了殷洪,解了姜子牙一場劫難。


除了橫向的畫作,直向的樑上同樣也有精采的作品,例如拜殿正上方就有「王喬騎鶴」與「琴高跨鯉」。
DSC07559
根據范曄的《後漢書》記載,王喬為東漢明帝時期河東人士,有仙術,能騰空飛行,人未至必定會先看見一雙鳧鳥飛來,有好奇之人將鳥網下,赫然發現竟是王喬所穿的鞋履。
彌陀彌壽宮
《列仙傳》記載,琴高為戰國時期的趙國人,善於彈琴,具法術。有一回琴高出門說道要入江擒龍子,交代弟子在岸邊設祠備齋等候,果不其然,但見琴高跨坐在一條大鯉魚背上破浪而出。王喬和琴高的故事雖荒誕,但神異浪漫的色彩依舊讓人樂道。


兩側迴廊上方則是較大的彩繪,題材有廟宇常見的「四不足」:梁武為帝慾作仙、彭祖焚香祝壽延、嫦娥照鏡嫌貌醜、石崇巨富怨無錢。
彌陀彌壽宮
這裡所題的四個主題,主角、用字和一般常見稍有不同,例如欲作仙的皇帝常見的主角是漢武帝而非梁武帝。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雄才大略,在位期間國力強盛,被評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然而晚年的武帝卻開始追求長生不老,迷信法術,甚至還發生了巫蠱之禍,釀成皇室父子相殘的場面。至於梁武帝蕭衍則是篤信佛教,甚至數度捨棄王位出家,每每都要由朝廷出錢將其「贖回」,正因在位時大力推廣佛教,所以有些中國式的十八羅漢會將之奉為「梁武尊者」。然而這位「皇帝菩薩」的晚年卻頗為淒涼,侯景之亂導致王室受創,連武帝的飲食都受到侯景控制,想喝一杯蜂蜜水都不可得,最後激憤而死。兩位皇帝的晚年皆過於迷信宗教,荒廢了國事,最終以悲劇作結,但若以「作仙」而言當是指涉漢武帝較為妥切。
彌陀彌壽宮
彭祖姓彭名翦,傳說活了八百多歲,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以八百歲之齡尚焚香祝禱延壽來映照出人心不足。
彌陀彌壽宮
石崇為西晉時期青州人,雖擔任官吏,但其財富的累積卻是靠打劫商旅而來。據說石崇的「炫富」程度已經到了把蠟燭當柴火,用綢緞布置成五十里屏障,刻意將別人的珊瑚打碎,然後把家裡更大更壯觀的珊瑚當作賠償品,其手法令人瞠目。這樣財力雄厚的人卻還是怨嘆著自己沒什麼錢,鮮明的刻劃出人心貪婪。
彌陀彌壽宮
在廟宇的裝飾當中可常見四不足的題材,提醒著世人當知足常樂,不可貪得無厭。
彌陀彌壽宮
此外還有三仙會聚的「財子壽全」、
彌陀彌壽宮
布袋和尚與五子的「皆大歡喜」、
彌陀彌壽宮
「天官賜福」、
彌陀彌壽宮
武財神趙公明的「招財進寶」等主題畫作,皆是畫風精美,保存完善的作品,值得訪客多所留心。


彌陀彌壽宮
在正門內側上方懸掛著一方匾額「天上聖母」,上款為「同治辛未陽月敬立」,下款「瀨南場八甲頭李綱 李惠 何溪 林念 陳做 陳糖 陳芳 鄭網」。
彌陀彌壽宮
同治十年
(1871)歲次辛未,這一年正是《鳳山縣采訪冊》所記載,林長募建彌壽宮的一年。
彌陀彌壽宮
至於下款的「瀨南場」,根據《重修鳳山縣志》的記載指涉的地點應該是「大竹橋莊」
,也就是今鳳山、前鎮一帶,並非彌陀地區的「瀨西場」。況且瀨西場於咸豐十年(1858)
已毀於洪水,彌壽宮於十三年後方創建,當時大竹橋莊的瀨南鹽場仍存,彌陀地區當不應自稱瀨南,是故此匾之來歷可能是同為鹽場的瀨南地區人士所贈,也有可能是來自瀨南鹽場的移民,為了保存對來源地的記憶而自稱「瀨南」。

在前拜殿的場域中,門神彩繪也是欣賞廟宇裝飾的重點之一,彌壽宮的門神色彩繽紛絢麗,人物表情生動傳神,活靈活現。
彌陀彌壽宮
中門為秦叔寶與尉遲敬德這對唐初名將,是臺灣廟宇最常見的門神組合。兩位將軍身著鎧甲,威武逼人。眼神尤其銳利;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秦叔寶鳳眼凝望,尉遲敬德瞠目怒視,堅定護衛著道場平靜。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冑甲下緣有八仙彩繪,箭袋則為仙翁賀壽與麻姑獻瑞。不過仔細觀察這對門神,其裝備與常見的樣式稍有不同,一般而言通常都是一人佩弓,一人帶箭,但彌壽宮的秦將軍卻是弓箭皆備,反而是尉遲將軍只有帶箭。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龍爿小港門之門神是一對俊秀的侍官,頭帶夔龍冠,身著龍紋袍,象徵地位崇高非一般宦官,一人捧香爐,一人持牡丹。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虎爿是一對秀麗宮娥,頭戴鳳冠亦是凸顯地位不同尋常,一人捧茶壺,一人端瓜果。兩道小港門四位所持之物即為「香、花、茶、果」,象徵對神靈的奉獻與敬意。


※天井※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在前拜殿與正殿之間有一方露天天井,上頭懸掛著書寫百壽字樣的燈籠,看來特別喜氣。站在天井抬頭可欣賞三川殿另一面落水的剪黏裝飾,四道規帶前方的牌投均矗立著一位赫赫有名的天神,分別是托塔天王李靖、二郎神君楊戩、中壇元帥哪吒以及齊天大聖悟空。這四尊剪黏作品身上的剪黏雖多有脫落,但表情依然生動威武,成熟穩重的李天王,舉著手中寶塔鎮守一方。
彌陀彌壽宮
托塔天王的原身是佛教四天王之一的多聞天王,又稱毗沙門天,鎮守北俱蘆洲。相傳多聞天王乃是一名戰神,唐代的軍隊有將毗沙門天繪於戰旗上以助軍威的習俗。而李靖原是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的著名武將,後人將之視為毗沙門天的化身自然也就有幾番道理了。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楊戩和李哪吒在《封神演義》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幾乎每回都會看見祂們的蹤跡。
彌陀彌壽宮
孫悟空更是四大小說之一《西遊記》當中的靈魂人物,鬼靈精怪、神通廣大的孫能者,鬧翻天庭無「神」能敵,最後卻必須服從於心思純潔,不諳人事的唐僧之命,每每受妖怪挑撥,受了許多不白之冤,吳承恩筆下的故事情節亦是在暗諷當時的政局。

簷下立面有幾幅堆塑畫,故事題材為「三英戰呂布」、「流沙河」以及「廣成子大破金光陣」,
彌陀彌壽宮
分別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封神演義》第四十六回「廣成子破金光陣」。
彌陀彌壽宮
先介紹流沙河的故事情節;話說三藏、悟空、八戒師徒三人在西行的路上途經流沙河,只見河中竄出怪風,風中妖精現形直取三藏,孫悟空連忙護住師父,豬八戒則掄起九齒釘鈀對戰河妖,兩人不相上下,經過一番折騰後,河妖皈依唐三藏座下,法名悟淨。畫面中的八戒難得展現出英勇抗妖的積極面,挺身護師,身後悟空緊盯戰況,隨時應變,一場不打不相識的戰事就此上演。
彌陀彌壽宮
姜子牙率西歧大軍討伐無道紂王,一路上受到商朝大軍與截教道人阻擾,這一回截教十大道人挺身協助師兄弟聞仲,擺出凶險的十絕陣,其中金光聖母之金光陣,此陣以鏡反射金光,照之化為濃血,兇惡異常。闡教廣成子入陣,以紫綬八卦衣護住全身,再以番天印打破十八面照鏡,正當金光聖母欲持手中兩鏡反射再照時,已被廣成子早先一步祭出的番天印所擊而亡,金光陣就此被破。畫面中可見右手邊的金光聖母正打出金光,廣成子的番天印早已飛將而去,一旁還有負責統籌破十絕陣的燃燈道人和楊戩持續觀戰著。


轉個方向欣賞正殿簷上的裝飾,
彌陀彌壽宮
脊背有雙龍護塔,塔旁還有幾條小鯉魚,同樣取魚躍龍門的意象。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垂脊規帶前的剪黏牌頭護法天王為主題,四天王為佛教的四大護法金剛神,分別鎮守在須彌山腰的四個方位。
彌陀彌壽宮
彌壽宮正殿立面上只見兩位天王,分別是東勝神洲的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一面,以琴弦太鬆則無音,太緊則易斷象徵為人處世的中庸之道。
彌陀彌壽宮
南瞻部洲的增長天王手持寶劍一口代表智慧,斬斷世間一切煩惱憂愁。
彌陀彌壽宮
簷下的壁堵有三幅堆塑畫作品,主題為「西方取經」和「劉備討黃巾賊」、「媽祖收服二神」。
彌陀彌壽宮
《西遊記》裡所描述的西方取經,是中國社會膾炙人口的故事,由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三師兄弟一同護衛師父唐三藏前往天竺取回佛經,途中歷經種種磨難考驗,最終功德圓滿,象徵著天下無難事,有志者事竟成。
彌陀彌壽宮
另一幅劉備討黃巾賊的故事,則是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的政局動盪不安,民亂四起,其中聲勢最浩大的是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軍,無力平亂的朝廷只好託付各路諸侯協助平亂,卻也因此種下日後群雄割據的因子。劉備雖號稱為漢朝王室之後,但出身微寒,直到遇見了關羽、張飛,三人義結金蘭,招募義勇軍共同討伐黃巾賊才開始嶄露頭角。
彌陀彌壽宮
立面下層屋簷下方處的看樑則是以彩繪作為裝飾,其主題有「孝感動天」、「楊戩大戰金雞嶺」與「哪吒鬧東海」。
彌陀彌壽宮
孝感動天講的是堯聘舜的故事,也是廟宇裝飾常見的主題─四聘之一。
彌陀彌壽宮
楊戩大戰金雞嶺則是出自《封神演義》第七十回「
準提道人收孔宣」當中;話說孔宣鎮守在金雞嶺上,阻擋了西歧大軍東進的路線,姜子牙連連折損手下大將,黃天化戰死,黃飛虎、洪錦、哪吒、雷震子、李靖等人被擒,就連有萬千變化神通的楊戩對上也一籌莫展。最後在西方準提道人出面下,方收服了原形為七彩孔雀的孔宣,並將之度化往西方極樂世界而去。畫中但見腳踏風火輪的哪吒與乘馬持三叉槍的楊戩,衣同對戰背現五色彩光的孔宣,戰況膠著,僵持不下。然而若以《封神演義》之故事情節,楊戩在金雞嶺會孔宣的同時,哪吒已被俘擄。


※正殿※
彌陀彌壽宮
登上台階進入正殿,這裡也有三開間,只是屋身立面不作裝飾。門楣前懸掛一幅八仙綵,門聯題到「
聖法配天赫赫威靈揚寶島,母儀稱后綿綿香火耀璇宮」,門前設天公爐一鼎。

彌陀彌壽宮

進入內殿,光線明顯較為昏暗,上方橫樑雖可看出繪有作品,但多已被香煙所染黑,不易辨識。
彌陀彌壽宮
正門上方懸掛「
澤被海邦」匾,上款為「建廟同治辛未陽月穀旦」,和三川殿內拜殿的「天上聖母」匾同為同治十年(1871)十月所立,符合《鳳山縣采訪冊》所記載的彌壽宮建廟年分。下款為「三庄眾弟子仝敬立」,三庄即為前文沿革所述之「彌陀四村(今彌靖、彌仁、彌壽、彌陀四里)為一庄,鹽埕、過港和光和三村(今鹽埕、過港、光和三里)為一庄,海尾(今海尾里)為一庄」,大抵為彌壽宮的信仰圈。

彌陀彌壽宮

整座正殿因受長年香煙燻染而顯得昏暗,橫樑上的許多彩繪也因此難以欣賞。
彌陀彌壽宮
上方有一八卦形鑿井,上頭以八仙的堆塑畫作為裝飾,除了頭部突起堆塑,其他部位則是平面的彩繪。
彌陀彌壽宮
八位神仙乘坐不同的祥獸,手持相異的法器,各有各的風采。
彌陀彌壽宮
乘坐猛虎的八仙之首李鐵拐,手中葫蘆畫出五隻蝙蝠象徵五福臨門。
彌陀彌壽宮
麒麟上的漢鍾離搧著芭蕉扇象徵招來福氣。驢背上的張果老托著魚鼓。籃彩和手中吊著銅錢,戲弄逗弄著座下三腳蟾蜍。
彌陀彌壽宮
騎著白馬,背上七星寶劍,手中揮著拂塵的呂洞賓,一副仙風道骨的脫俗樣貌。乘著青獅,橫笛就口的韓湘子彷若正吹奏著只應天上有的樂章。在白象背上的曹國舅正持著玉板修練道術。手擎荷花,乘坐仙鹿的何仙姑最是端莊優雅。八位神仙在鑿井上各自演繹著不同的故事,也增添了熱鬧的氛圍。
彌陀彌壽宮
鑿井下方的四方金柱有對聯題道「
彌基奠立美奐規新瞻聖域,壽里護持民康物阜仰婆心」以及「天道無私神靈顯赫香煙盛,后宮雄峙地勝鍾祥氣象新」,為讚頌彌壽宮雄偉廟貌,稱揚媽祖慈悲護民,祈求神威顯赫、香火鼎盛之意。


彌陀彌壽宮
正前方,慈祥的媽祖就端坐在木雕神龕內的帳幃之中,外頭隔著一層玻璃,拍攝起來有些麻煩。
彌陀彌壽宮
頭戴后冠、雙手持笏朝天的鎮殿媽祖,微彎的眼神與微揚的嘴角,展現出慈母般撫慰人心的力量,彷彿望著祂心靈能獲得充分的慰藉。
彌陀彌壽宮
在鎮殿媽祖的身邊還有數尊尺寸較小的金身,不過彌壽宮在保存神尊的工作上似乎還有努力的空間,感覺上應該可以再精緻細膩點。
彌陀彌壽宮
在鎮殿媽祖的座前有一尊掄槍持圈的中壇元帥,堅定的面容正是展現護衛世人的決心。


神龕採鏤雕設計,頗有古味。兩側有聯題到「彌陀地仰天妃救父兄於驚濤駭浪,壽世人崇聖母護梯航平靖海長春」,上聯說的是媽祖「機上救親」的神話故事;依據《天妃顯聖錄》的記載:「秋九月,父與兄渡海北上。時西風正急,江上狂濤震起。妃方織,忽於機上閉睫遊神,顏色頓變,手持梭,足踏機軸,狀若有所挾而惟恐失者。母怪,急呼之,醒而梭墜,泣曰:『阿父無恙,兄沒矣』!頃而報至,果然。彼時父於怒濤中倉皇失措,幾溺者屢,隱似有住其舵與其兄舟相近,無何,其兄之舵摧舟覆。蓋妃當閉睫時,足踏者父之舟,手持者兄舵也。」,這是媽祖信徒耳熟能詳的故事,內容或許過於靈異,但在信仰的層面上,這則故事所傳達的孝與慈形象,在信心目中才是凌駕於神蹟之上的。下聯的「梯航」原為「梯山航海」,意思是經歷了險阻的長途跋涉。因此這段話讚頌的是媽祖保佑渡海來臺的先民,希望未來都能順利平安。這對聯反映了世人對媽祖的讚揚與祈禱。除了刻在神龕上的這副外,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在兩側的封柱上還懸掛著一對刻在木板上的聯子,題著「
四海英靈配彌陀之有赫,千秋祀典同仁壽以無疆」,這兩塊木板看來頗具年代,是否能為彌壽宮的創建年代提供證據與線索?
彌陀彌壽宮
先看上方落款僅寫著「
丁巳年辰月吉旦」,咸豐七年(1857),歲次丁巳,再歷一甲子則為日治大正七六年(1917),因此光就丁巳的年代就有以上兩種可能。在端詳對聯內容,下聯點出「仁壽」配上聯之「彌陀」,顯然指的是仁壽里,仁壽里是清代至日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域,範圍約為今高雄市的岡山區中部及西南部、永安區西部、彌陀區全部、梓官區全部、橋頭區大部分地區及楠梓區西部。若要以「仁壽」之稱呼來判斷這副對聯的年代,似乎同樣會陷入兩者皆可的問題,因此這副對聯能否證明彌壽宮是咸豐年間創立還有待進一步釐清。


在媽祖神龕前方的供桌上置放著錫製五賽,也就是香爐一只、燭台一對、花瓶一對這五樣東西,這樣的擺設在南部較為盛行。
彌陀彌壽宮
香爐上的獅型神獸乃龍生九子的狻猊,因為喜煙好坐,所以一般都會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立於金柱前方的塑像是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是媽祖的得力助手。彌壽宮的鎮殿將軍的塑像,其雕工似乎較為樸實,將軍所穿著的鎧甲上面的安金也漸脫落,導致金身看來有些毀損,甚為可惜。


正殿除了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兩側還陪祀最常見的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象徵人類永恆不變的求財與繁衍的想望。
彌陀彌壽宮
正殿兩側的壁堵下方,則有取材自二十四孝的陰刻石雕,無聲的為前來參拜的信徒教授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後記※
彌陀彌壽宮
這次是阿中第二次來到彌壽宮了,距離上一回已歷兩年。這兩年經過了參訪各地媽祖廟的歷鍊,因此再回彌壽宮就較能以欣賞裝飾的角度去發掘這裡的美,不再只是單純地看看神像而已。就阿中的喜好而言,這裡最引人入勝的,是前拜殿那一幅幅色彩鮮豔,題材豐富的繪畫作品,以及看上去雖然怪異,但越看會覺得越有趣的堆塑畫。歡迎各位朋友走一趟彌壽宮,來欣賞這些民間的藝術作品,判讀一則則有趣的故事與神話。

【阿中舊筆20120602
彌陀區,古稱「彌陀港」,在早期的文獻中有不同的記載,「微羅港」或「眉螺港」。從此推敲,彌陀二字並非指這裡有座阿彌陀佛寺,而是音譯而來。近來則有學者以比對原住民語言的方法,指出「彌陀」一名,可能出自馬卡道語的viro一詞,意思是「竹子」,港字則為漢人以此地濱臨內海瀉湖而取,因此彌陀港如照意思來翻譯,應該翻作「竹子港」。

彌壽宮是官方所建,號稱高雄縣境內三大具有歷史,且又為角頭大廟的媽祖廟之一(另兩座為鳳山雙慈亭、燕巢角宿天后宮),後來因日據時期禁止祭祀,而導致原彌壽宮遭到被侵占與拆除的命運,現在的彌壽宮是民國後所重建的,不過不變的是,這裡依然是彌陀區的角頭大廟。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這張畫像阿中覺得很有趣,從裡面可以看到佛道合併,族群融合,最上面是道教最高神:三清,第二排中間是玉帝,張天師、關帝、玄帝、孚佑帝、第三排是瑤池金母、觀音、媽祖、保生大帝、神農,最下方為李府、三山國王、李元帥、陳乃夫人、城隍、福德正神
.....這也讓阿中看到了男女不平等啊!呵!

彌陀彌壽宮

每當面臨重大決策難以決定時,人們總會到廟裡求個籤,姑且不論靈驗與否,那都是重整心理再出發的強大動力。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彌陀彌壽宮


【攝記】彌陀彌壽20120602
【攝記】彌陀彌壽20140720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