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肚萬興宮

時間:
20141015

地點:大肚萬興宮(臺中市大肚區頂街里榮華街154)

交通方式:搭乘臺鐵海線至大肚車站,直行華山路遇榮華路左轉,步行約莫十分鐘即可抵達。

【大肚萬興宮簡介】引自台灣媽祖聯誼會網站
萬興宮從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興建至今已有兩百五十餘年歷史。大肚鄉在雍正末年期間,已發展成頗具規模的村落,在乾隆元年時村民在安居樂業之餘,也感念天帝(【疑】「地」誤)神明的保佑,由地方望族陳士、郭士大德慷慨捐贈土地,村民們也踴躍樂捐,募集足夠資金後在村裡興建了一座廟宇,這就是萬興宮的前身,經過五十年歲月後,信徒與日俱增,但廟宇已顯得狹小、殘破,在乾隆五十二年,村民們進行擴建工程,並在同治十一年、光緒二十八年為這座廟宇舉行修繕工程。

至民國三十三年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廟宇的硬體設施損失不少,當時只能用臨時茅草遮蓋三川屋頂,勉強擋風遮雨而已,到了民國三十七年村民們募集一筆款項後才完成了具體的修繕工程,之後四十二年、五十一年、六十四年、六十五年、八十一年都進行修繕及部分的重建工程。直到七十一年成立管理委員會後,才能更有計劃的維持廟宇建築的完整性。

萬興宮是大肚最早的媽祖廟,廟中奉祀的媽祖香火乃是由彰化縣天后宮分香而來的,而萬興宮的這尊媽祖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飛天媽」,萬興宮至今仍保有二十庄的遶境習俗,這繞境的習俗和「飛天媽」的傳說密切相關。

萬興宮最初是由一位唐山渡海而來的「萬福寺」老和尚擔任住持,老和尚有一天請乩童「鑾椅」請媽祖顯靈幫人做法,但黑面媽祖金身突然失去蹤影,這消息震驚了整個大庄地區,直到有一天,老和尚遇到一位從事染料買賣的挑夫,從挑夫口中得知他曾經在「噶瑪蘭」(現今的宜蘭縣)看過黑面媽祖金身,老和尚便立即專程北上尋找,老和尚抵達「噶瑪蘭」當地之後,有一位賣雜細的人大喊「大肚媽」,老和尚隨即跪上前,抱住媽祖神像後,疑惑的問道「為什麼會在這裡?」,突然,兩名攆轎手和媽祖神像隨即消失無蹤,第二天一早,在大肚鄉萬興宮廟裡上香的民眾赫然發現,攆轎手和媽祖神像都回來了,攆轎手睡在媽祖神桌下七天七夜才醒來,問他們為何失蹤?又怎麼回到大肚的?兩名攆轎手一臉茫然,於是媽祖會飛的傳言就此傳開,而地方人士為了感念媽祖神蹟,並祈求媽祖護佑,決定在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後的四月一日,發起二十庄的遶境活動,希望媽祖能護佑村民平安。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早在荷蘭統治時期就有記載,大甲溪以南的十八個村社,是由一位叫甘仔轄‧阿拉米(Kamachat Aslamie)的領袖所統轄,雖然尚未有一個正式的國家名稱、組織,但已具有跨族群的統治能力。西元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大員(臺南安平),並於隔年興建熱蘭遮城作為政治中心。初期經營與實質控制的區域僅止於臺南一帶,之後隨著殖民地資源需求增加,於十八年後(1642)年趁著原占領淡水的西班牙撤出之機,派艦攻佔雞籠。為了貫通南北交通,荷蘭人一路南下,征服沿途不肯屈服的原住民族,於1644年在大肚地區遭逢抵抗。抵抗者是隸屬於大肚聯合集團的水裡社以及半線社,部落不敵先進武器而投降,不過直至荷蘭離臺之前,該集團還是保持半獨立狀態,由社裡頭的「王」代表與荷蘭方面交涉。明鄭領臺時,政治情勢產生急劇的轉變,寓兵於農的措施導致原住民的居住領域遭到入侵,鄭軍在大肚地區與聯合集團爆發衝突,鄭經親率大臣劉國軒前往征伐。集團旗下的沙轆社甚至遭到屠殺,全社只剩六人幾乎滅族,史稱「劉軒國屠村事件」,此役過後部分社民遷移進入南投,集團元氣大傷,開始走向解體的後果。到了清領時期,原住民與漢人的衝突仍持續不斷,雍正九年(1731)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爆發,隔年大肚王國亦加入抗清行列,最後被臺灣鎮總兵王郡鎮壓,兵敗投降,大肚王國也於此役後宣告瓦解。這段歷史在福建分巡臺灣道劉良璧的〈沙轆行〉成了清廷政績的歌頌:「曉出彰山北,北風何淒涼!晚入沙轆社,社番何踉蹌!十年大甲西,作歹自驚惶.牛罵及大肚,挺而走高岡.蠢爾無知番,奮臂似螳螂。(收錄於《重修福建臺灣府志》)

臺灣第一部地方志,於康熙廿四年(1685)首任臺灣府知府蔣毓英所編纂的《臺灣府志》當中就有「大肚」的記載,例如:〈卷一封域志/山川(附海道)/臺灣府水道/諸羅縣水道〉:「一曰大肚溪 從投社之東南內山,北過投社西,為投州溪;又北過柴硿仔社,至水里社之南折而西,經大肚社,為大肚溪.南受半線、阿束二社細流,而西歸於海.」可見「大肚」之名由來已久。而「大肚社」的記載則見於《臺灣府志》〈卷二規制志‧坊里‧諸羅縣〉當中記載:「半線大肚社(離府治四百六十里)」、康熙五十六年(1717)《諸羅縣志》〈規制志/坊里/社〉:「……大肚社……以上各社俱在縣北.」、《臺海使槎錄》〈卷六、番俗六考/北路諸羅番八〉:「大肚 牛罵 沙轆 貓霧捒(一作麻霧捒) 岸裏 阿里史 樸仔離 掃  烏牛難」…等。從前段敘述對照本段文獻記載,可知康熙一朝大肚地區活躍的民族仍是以平埔族群為主。在記載《臺灣府志》的記載當中,有一則關於大肚社首領的有趣記載:「諸羅縣大肚社番首名大眉者,每歲東作時,眾番請大眉出射,其箭所及之地,稼輒大熟,鹿豕不來損傷;箭所不及者,稼被殘損罔獲.(卷九外志/雜記),傳說只要在大肚社首領─大眉揚弓射箭的範圍內,農作物都能豐收,野獸不敢侵擾。箭外的區域則將無法受到保護。由這段記載可看出,大肚社首領在族群內所擁有的崇高,且帶著神聖的地位。

隨著平埔族民經歷戰亂逐漸退出大肚地區,漢人也陸續移入開墾,到了乾隆初年大肚的人口已經足夠形成「街」的規模;乾隆六年(1741)福建分巡臺灣道劉良璧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卷五城池(坊里、街市、水利、橋梁附)/街巿()〉載:「大肚街(距縣治北一十五里)」。隨著漢人族群漸次擴增,宗教信仰勢必跟隨落腳。前文沿革提到萬興宮創建於乾隆元年(1736),但並未說明此說的依據為何,翻查文獻有關萬興宮的記載,最早見於道光十六年(1836)周璽的《彰化縣志》〈卷五 祀典志/祠廟(寺觀附)〉:「天后聖母廟:一在大肚頂街,一在大肚下街」,可惜文中未說明創建時間,只能證明萬興宮於道光年間即已存在。如對照前文所述之漢人入墾時間,約莫在雍乾之交,那麼萬興宮創立於乾隆元年之說法,似為可信。然而如再以「萬興宮分香自彰化縣天后宮」這條線索來判斷,乾隆元年創建的說法就會受到挑戰了。

根據《彰化縣志》〈彰化縣志/卷二 規制志/官署(公廨附)〉的記載,位於清代彰化縣城內的媽祖廟計有兩座;「
天后聖母廟:……一在邑治北門內協鎮署後,乾隆三年北路副將靳光瀚建;二十六年,副將張世英重修.一在邑治東門內城隍廟邊,乾隆十三年,邑令陸廣霖倡建.……」,如萬興宮的媽祖是從彰化縣城而來,那麼創建年代斷不會比乾隆三年(1738)還早。然而以政治地位而論,城隍廟邊的這座天后宮較協鎮署後方為尊,是故彰化縣天后宮當是指後者,此說可從該廟由官方所倡建得到證明。據《彰化縣志》〈卷二 規制志/官署(公廨附)〉載:「彰化縣署,在城中南向,雍正六年邑令湯啟建.前為大堂,中為川堂,後為後堂、為庫房、為箱房,左側廚房,右側小軒.乾隆五年,邑令許廷璠重建六房.八年,邑令劉靖建幕廳.十三年邑令陸廣霖、十四年邑令蘇渭生繼修監獄.十八年,邑令劉辰駿建天后宮.二十五年,邑令張世珍建官廳.」,對照上述兩段紀錄可得知,乾隆十三年的彰化縣令陸廣霖在修建官署時即有計畫在旁邊增設一座天后宮,但在歷經多位知縣更替後,到了乾隆十八年七月才由新上任的知縣劉辰駿捐資正式修建。從倡建者、捐資者均為知縣,廟地在官署旁…這些跡象來看,此座天后宮確為當時彰化縣城內最具代表性的媽祖廟。然該廟在日治時期受戰火波及遭毀而擇地重建,現位於彰化市永樂街18號,當地人稱之為「內媽祖」,以區別位於南門外的南瑤宮(外媽祖)。總而言之,以上述史料推算,大肚萬興宮的創建當不早於乾隆十八年,當以乾隆中期較為可信。

※外觀格局※
如今的大肚萬興宮是在民國101(2012)重建完成,整座廟體採鋼筋混擬土建築而成,外觀已看不出是一座兩百多年的古廟了。整座建築體分為三川殿、鐘鼓樓、以步口廊連接正殿,以及兩層樓的後殿。三川殿立面為五開間,前方有一片寬廣的廟埕,建築宏偉,氣勢非凡。
大肚萬興宮
 
※三川殿簷上※
三川殿簷分三層,有大量的交趾與剪粘作品。正脊脊背安置著天官賜福陶像,主角天官福神身著朝服,頭戴冠冕,左手捋鬚,右手端持如意,體型福泰穩重。身旁宦官捧著壺和桃,象徵著福壽雙全。
大肚萬興宮
兩側為乘著青龍的祈求吉慶兩將軍,龍身盤旋,龍首回望,展現出威武霸氣的態勢。
大肚萬興宮
正脊脊堵安著臺灣廟宇最常見的神仙組合─八仙賀壽,由漢鍾離等八位神仙和南極仙翁所組合,是吉祥又具喜慶的一幅畫面。
大肚萬興宮
  

三層屋簷各有兩道垂脊規帶,前方的牌頭均有戲齣,然而萬興宮和許多新建的廟宇相同,所用的陶像都是大量複製的產品,主題的明確性與製作的精緻度均不高,在六副戲齣當中,幾幅武將帶騎的征戰場面,故事性並不明確。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其中有一幅可判斷為《封神演義》的人物:姜子牙、聞仲與李哪吒,不過令人費解的是軍師姜子牙竟然也提著大刀上場打仗。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此外還有四聘的題材,其中一幅「歷山象耕」,主角是堯與舜兩位賢者,但人物位置的安排卻看不出有互動的感覺,似乎是彼此獨立的個體。
大肚萬興宮
許多廟宇在重建時,或許為了經濟考量,也或許為了速成,往往都會選擇這種大量複製的產品,施工時也沒有監控,導致品管鬆散,乍看之下雖然熱鬧豐富,但卻經不起進一步的檢視,著實為人遺憾。
大肚萬興宮

頂層與中層屋簷中央懸掛著宮匾,上寫「萬興宮大肚飛媽」,昭示著萬興宮最津津樂道的一段神話傳奇。
大肚萬興宮
兩側鐘鼓樓塔頂分立著媽祖駕前將軍:千里眼、順風耳,這樣的裝置同樣也是近代新式媽祖廟常見的配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塔樓外觀為八角雙層形式,上層八道垂脊各有一條青龍鎮守,第二層則為飛鳳,增添塔樓的熱鬧氣氛。

 
※三川殿※
三川殿簷下的裝飾以石雕為主,上方的桁引則以彩繪方式裝飾。兩側墀頭處是以燦景的方式呈現,燦景上畫著花鳥圖,主題分別是「多子圖」與「觀壽圖」。前者的主角是一對喜鵲和一株石榴,喜鵲的嘴上還叼著一顆石榴子;石榴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種歷史,相傳是在西漢張騫通使西域時所引進。石榴果肉內包含大量的種子,因有被古人認為是一種代表「多子多孫」的吉祥植物,例如《北齊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九〉載:『安德王延宗納趙郡李祖收女為妃,後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薦二石榴於帝前。問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孫眾多。」帝大喜,詔收「卿還將來」,仍賜收美錦二疋。』。而喜鵲因名而討喜,是故常出現在傳統的吉祥圖案中,也為廟宇、傳統建築當中常出現的裝飾題材。
大肚萬興宮
「觀壽圖」則是一對喜鵲望著枝上兩顆壽桃,以圖會意,「圖」簡意賅。桃原產於中國,在周代的《詩經》〈國風‧周南〉當中即有「桃夭」一詩;「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便是透過桃樹枝葉茂盛,花朵鮮豔綻放的美麗光景來祝頌婚姻的美好。除了比喻婚姻的美好,桃木枝在中國還有驅邪的功效,至於桃和長壽的關聯最有名的當屬西王母的「蟠桃宴」;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當中就提到吃了蟠桃可以長生不老,與天地日月同壽。也因為人們相信桃市長壽的象徵,因此祝壽宴會上常可看見桃子的身影,就算不吃真的桃,也要來顆有桃子外型的各類食品。圖中喜鵲雙棲在桃枝上,仰望著碩大飽滿的桃子,構成一幅圓滿的吉祥圖案。
大肚萬興宮
燦景下方的封柱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顯眼的大字。
大肚萬興宮

簷下看樑依五道門的間隔分為五幅彩繪作品,中央為財子壽三仙,龍爿是祈求與文財神,虎爿是吉慶與武財神。財子壽亦有「福祿壽」的稱呼,中央端持玉如意,身著官袍文冠的是財神福星,其身分有一說是為商紂時期,犯顏直諫的忠臣比干,遭紂王下令挖心而死,玉帝憐其至忠,且無心故不偏頗,因此封為文財神,掌管世間財富之分撥。或有言其身分為春秋時期擅長經商的陶朱公─范蠡。一旁手抱幼兒,坐在一頭仙鹿背上的是祿仙,象徵賜予子孫滿堂,身分是商周之際的文王姬昌。明代著名小說《封神演義》當中稱姬昌擁有九十九個孩子,並且在前往朝歌城的途中收了雷震子為第一百個兒子,因此成了多子多孫的代表人物。另一頭乘著仙鶴,持繫著葫蘆、天書的拐杖,額禿頂廣的是壽星南極仙翁。這三位神仙分別代表著人世間最渴求的三種想望,是廟宇裝飾最常見的一組神仙。
大肚萬興宮
祈求吉慶則是以人物手持物品的諧音來代表。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文財神的作品裡,主角舉起右手指示著隨從前去賜送爵杯與牡丹,代表著富貴與福祿,一旁回首的龍馬昭顯著主人的神聖與尊貴。
大肚萬興宮
武財神在民間信仰當中是玄壇真君趙公明,以黑虎為坐騎。在《封神演義》的情節裡,趙公明是協助商紂對抗西岐大軍的截教道人,死於陸壓道人的「釘頭七箭書」,姜子牙封神時與其轄下四將:蕭升、曹寶、陳九公、姚少司受封為五路財神。畫中的武財神趙真君一手持芭蕉葉,一手捧著金元寶,象徵著招來財富,與另一頭的文財神送財形成對稱。
大肚萬興宮
 
五道門均以石雕為飾,正門門楣雕著雙龍護珠與八仙,和一般常見八仙朝壽翁不同,是故此幅主題為「八仙過海」,有各顯神通之意。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正門門聯為「
聖恩浩蕩長流水,母德巍峨獨約天」,「約」作動詞有「掠過」的意思,下句意謂媽祖的恩德如山一樣高大,甚至比天還要高,是備極推崇的一個說法。四支封柱則題對聯為「天上佈德澤萬古慈航普濟,聖母施教化千秋經典長存」、「萬世流芳地靈人傑呈瑞氣,興歌聖德民康物阜發祥光」。
大肚萬興宮
正門門扇鏤刻著兩則民間流傳的媽祖神話:澎湖助戰與紫金山助戰;前者的記載見於《天妃顯聖錄》〈澎湖神助得捷〉,內容提到「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內,將軍侯奉命征勦臺灣。……先是,未克澎湖之時,署左營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曰:『二十一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臺灣』。果於二十二日澎湖克捷,其應如響。又是日方進戰之頃,平海鄉人入天妃宮,咸見天妃衣袍透濕,其左右二神將兩手起泡,觀者如市。及報是日澎湖得捷,方知此時即神靈陰中默助之功。……」,本段描述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率水師進兵澎湖,傳說曾有人夢見媽祖諭示此戰必勝,之後果然應驗,於是施琅奏請朝廷加封天妃。畫面右下方身著鎧甲的應該就是此戰的統帥─施琅,指揮戰船往澎湖進發,另一方鄭經的軍隊也已搭起弓箭準備應敵,上方祥雲靄靄之中,媽祖施法助戰中。只是定睛一看施琅船上的戰旗,這飄搖的風勢反而是幫助鄭軍那一方啊!
大肚萬興宮
又據《天妃顯聖錄》〈紫金山助戰〉記載:「
宋寧宗開禧改元乙丑(一二0五)冬,金人僕散揆從八疊灘潛渡淮,聚哨淮甸,王師啟行北伐,人心洶湧,求庇於神。至直隸安豐,戎馮戒嚴。神示夢於將領異再遇等曰:『金人犯順,北顧貽憂,若等銳志克敵,吾當助威以佐天子』。初戰於花靨鎮,神現靈雲端。眾望空中若有萬馬馳騁狀,知為神力呵護,賈勇向前,大炮碎其酋長;賊遂卻。又會戰於紫金山,賊甚猖獗。臨陣時,復見旌旗閃空,將領嚴令督戰,兵士擁楯而進,敵乃披靡,獲馬百餘匹,斬馘數百人。賊復大聚合肥,聞雲端鏘鏘有劍戟聲,賊益懼,且戰且退,遂解合肥之圍。全師返旆,人唱鐃歌。天子聞神兵陰助,有護國大功,加封「顯衛」,以答神庥。」此紫金山之戰以宋寧宗敕封「顯衛」作結,透過朝廷正式的封號來證明此事不虛。圖中但見一身著異邦冠服的將領,策馬奔逃,回望的神情透出內心的不安,後頭張著大宋旗幟的軍隊急急追趕,殺得敵人潰不成軍,下方那跌坐在地的胡人身影更是傳達出宋軍的勢如破竹。《天妃顯聖錄》裡記載了多則媽祖顯靈助戰的故事,相關資料在清朝一代更是多見,在清廷與明鄭或是臺灣的叛黨對抗時,便屢屢利用媽祖信仰做宣傳,以神助朝廷的心理戰藉以打擊敵方信心。施琅就是箇中好手,他利用鄭軍裡多半都是閩南人的心態,以原鄉信仰的媽祖來動搖心志,以收未戰而屈敵之效。乾隆年間,福康安平定林爽文叛變也是套用相同的模式。總歸而論,媽祖信仰能在臺灣如此蓬勃發展,這些時空背景是重要因素,縱使這些將領的出發點是別有居心的。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兩側小港門也都有成對的雕刻作品,身堵的主題也是媽祖的傳說故事,例如「降伏二神」、「銅爐溯流」、「天賜銅符」以及「白日昇天」…等,同樣見於《天妃顯聖錄》的記載。在〈降伏二神〉的故事中,千里眼、順風耳兩妖在西北作亂,村民苦不堪言,請求湄洲神女林氏的幫助,最後兩妖屈服於媽祖神力之下,並發願擔任駕前兩大護法。
大肚萬興宮
「銅爐溯流」的故事發生在莆田南方有個叫楓亭的地方,這裡有一條匯入大海的溪流,平常是交通往來的要道。宋哲宗元符元年
(1098)有一天當海水漲潮時,海面上忽然飄來了一鼎銅爐,光彩奪目,神奇的是銅爐還逆流而上,當地人感到相當神奇,於是將銅爐打撈上岸。當天晚上,楓亭的居民不約而同地夢見湄洲女神指示,想要來到這裡庇佑當地居民。之後楓亭鄉民準備香花,將銅爐移到在錦屏山下,並搭建草廬奉祀,據說對其祝禱都能應驗。這故事頗類似許多臺灣媽祖廟的創建神話。
大肚萬興宮
「天賜銅符」則是與《顯聖錄》的記載頗有出入,按〈窺井得符〉載:「
妃少時,與群女閒遊,照粧於井中,忽見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有神侍仙官一班,仿彿迎護狀。諸女駭奔,妃受之不疑。少頃,乘虛而化。眾報父母及里鄰,視銅符果出神授,莫不驚異。……」,此段記載授予媽祖銅符的是從井裡飛出的神人,但石雕中所呈現的卻是天將下凡宣讀聖旨,或許這是後人為了將這段神話更加潤飾,所以增添銅符現世神聖性的表現。
大肚萬興宮
至於「白日昇天」的故事,我們就留到介紹正殿牆堵大型交趾作品時再作介紹。
大肚萬興宮
 

除了身堵上以媽祖的傳說故事為題材,裙堵上也有以文人雅士的嗜好為題材的作品。「和靖嗜梅」指的是北宋的詩人林逋,字君復,仁宗賜諡「和靖先生」。林逋獨自隱居在西湖孤山,終身不仕,也未娶妻,鎮日與鶴和梅花為伴,稱為「梅妻鶴子」。
「玉川品茶」的主角是中唐時期的詩人盧仝,自號玉川子。相傳盧仝愛茶成痴,一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道盡品茶的極致境界;「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喫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讀著讀著,不覺讓人興起品茶的渴望。
大肚萬興宮

「米顛拜石
」講的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故事。米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傳說其愛石的程度,已經到了看見奇石便「具衣冠下拜」、「呼之為兄」的地步,癡迷的程度讓一旁童子看了都不禁掩口而笑。
大肚萬興宮
「東坡觀硯」講的是北宋文豪蘇軾;蘇軾,字子瞻,一字仲和,號東坡居士,詩、詞、賦、散文均有極高的成就,而且還善於書法和繪畫,正因如此,蘇東坡對於名列文房四寶之首的硯自是珍愛,留下了「
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一生最相親傍」的感嘆。畫面中,蘇東坡專注地把玩著手中的硯台,珍愛之情溢於言表。
大肚萬興宮
「羲之愛鵝」的主角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據說王羲之從鵝的體態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所以相當喜歡鵝,甚至還以寫一帖《黃庭經》為酬向人換了兩隻白鵝回家。圖中的王羲之拄著拐杖,笑臉盈盈地看著兩隻白鵝,著實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
大肚萬興宮
這些文人雅士的嗜好或許在一般人的眼中顯得特異,不過如果能效法他們對事物的執著,進而轉換成精進自己的動力,那這些何嘗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典範。


萬興宮的三川殿縱深並不寬,甚至顯得有些狹促,因此上方的桁引並沒有太多的裝飾,在廊柱和立面封柱之間只有一道雀替,造型相當特殊,為飛天捧樑的造型。
大肚萬興宮
飛天是佛教神話當中掌管音樂的神祇,又稱香神,樂神、香音神,在佛、菩薩演繹佛法時,眾飛天便會在四週奏起美妙絕倫的音樂,藉以讚嘆佛、菩薩的殊勝。隨著佛教傳入中國,飛天信仰也融入了漢人文化當中,因此在廟宇建築上常可看見身著羽衣,典雅端莊,肩披彩帶,飛旋在天的仙女,一同前來讚嘆諸神的功德。
大肚萬興宮
兩側對照壁堵同樣是以龍、虎為主題,搭配降龍、伏虎兩羅漢是近代新建廟宇最常見的形式。圖中可見羅漢眼神銳利,體型威猛,與龍、虎雙尊對看著,讓人望之即感受到降伏神物的精彩絕倫。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在龍虎堵的上方還有其他主題的壁堵,例如「三味水懺」與「羅漢圖」。三味是「三昧」的訛誤,應作「三昧水懺」。三昧,亦譯為三摩地、三摩提,是佛家用語,意指心不散亂的境界,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四云:「三摩地,謂心一境性。」「懺」則是僧侶為人祈禱時所念誦的經文。「三昧水懺」的典故出自唐朝的悟達國師。在《慈悲水懺法》〈卷一〉裡有段唐代知玄悟達法師的故事,相傳知玄法師年輕時曾在一處山林禪寺掛單,在那裡遇見了一位名叫迦諾迦的僧者,此人身上滿是瘡瘍,而且還散發出惡臭,旁人都不敢靠近他,只有知玄悟達一點也不嫌棄,而且還常常照顧他。之後迦諾迦的病痛痊癒了,兩人在各奔前程之時約定,來日如知玄和尚有難可以至西蜀彭州九隴山尋求幫助。因為知玄悟達的德行卓越,修行精進,所以在唐懿宗時期被聘為國師,賜予沉香寶座。未料受封國師後的悟達和尚心生傲慢,而膝蓋上竟長出了有如人臉的瘡瘍,國師為此遍訪名醫卻不得根除,最後想起昔日迦諾迦臨別時的叮囑,於是前往九隴山尋訪。迦諾迦看了看人面瘡,交代悟達國師只要以清水洗淨即可痊癒,沒想到正要清洗時,人面瘡竟娓娓道來這一切的因果;原來這人面瘡是累世業障的應現,因悟達法師一時興起慢心,才得以有機會現報,如今得迦諾迦尊者三昧水之助,累世果報也因此化消。後來悟達國師將這段遭遇寫成懺本─《慈悲三昧水懺》,早晚恭誦,深切自省,留下一段讓後人引以為戒的公案。這幅石堵雕像即為這段故事的呈現;從右邊的在叢林山寺中與迦諾迦尊者的相遇,到中央受唐懿宗封為國師而產生傲慢,至左邊的得九隴山迦諾迦尊者之助解脫累世果報,讓信徒藉由悟達國師的經歷時時叮嚀自己勤修行,去慢心。
大肚萬興宮
另一幅「羅漢圖」,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大乘佛教的觀點認為阿羅漢是僅次於佛、菩薩、緣覺之後的第四果位:聲聞的極致,此階段已斷除六凡,脫離六道輪迴,受天人供養,不再分段生死,因此阿羅漢是一種修行境界,是不會有「員額限制」的。圖中十大羅漢各有表情,或盤坐,或行立,或沉思,或對談,彷彿正精進修行,體悟佛陀正法當中,為後世之楷模。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前拜殿※

進入三川殿,前拜殿空間寬敞明亮,兩側有步口廊連接正殿,中間圍繞出透天天井。前拜殿地板以大理石砌成,中央有一幅太極兩儀圖;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如同優游嬉戲的兩條魚,相應相生,綿延不絕。
大肚萬興宮  

上方的桁引有豐富的彩繪作品,而彩繪正是萬興宮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彩繪題材豐富多元,饒富寓意的花果、神話傳說以及媽祖的故事都是作畫的主題。花果的部分有「三壽圖」、「百年好合」…等;三壽圖的主角為桃、松、靈芝三種植物,自古以來即為長壽的象徵,也是常見的喜氣植物。
大肚萬興宮
百年好合則是引百合、蓮藕的諧音寄喻,祈求家人、伴侶都能常相聚首,相依終老。
大肚萬興宮
另有一幅以石榴為主題的作品,本該是多子的寓意,但畫中的破題詩反而留給觀者無限玩味空間;「
昔人求多子,今日嫌子多。石榴開口笑,世事竟如何?」字面上是在感嘆求子習俗的古今不同,然而引申出的意涵卻是發人省思。人心的祈求會隨著時代背景的不同而改變,變幻莫測,而古今一同的神靈在面對五花八門的世間請求,那慈悲的心是始終不變的。只是這又讓人想起,人心會變,信仰的方式是否也該與時俱進?這或許是畫者落筆這幅構思時所要傳達的隱喻吧!
大肚萬興宮
 
以媽祖故事為題材的畫作如「觀井得符」、「夢中救溺」…等,觀井得符的故事在前文介紹三川殿門扇石堵時已作介紹,不再贅述。
大肚萬興宮
而「夢中救溺」則是《天妃顯聖錄》裡的〈機上救親〉;錄中載:「
秋九月,父與兄渡海北上。時西風正急,江上狂濤震起。妃方織,忽於機上閉睫遊神,顏色頓變,手持梭,足踏機軸,狀若有所挾而惟恐失者。母怪,急呼之,醒而梭墜,泣曰:『阿父無恙,兄沒矣』!頃而報至,果然。彼時父於怒濤中倉皇失措,幾溺者屢,隱似有住其舵與其兄舟相近,無何,其兄之舵摧舟覆。蓋妃當閉睫時,足踏者父之舟,手持者兄舵也。」,這則故事是媽祖神話裡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是媽祖在仙人授予銅符後第一次顯神通,故事的結局並不是完美的,是否也是在告誡世人,神靈的力量縱然再大,然因果業報此等天運仍舊是不可逆的,神靈只是修行途中的導師、典範,想要超脫世間苦難,最終還是要靠人自己修行,自我精進。
大肚萬興宮
 
以神話傳說故事為主題的畫作如和合二仙、福祿壽考…等。和合二仙指的是唐太宗時期的寒山與拾得,據說兩位名僧乃是至交,時常結伴雲遊,相互吟詩作偈,留下了「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段饒富禪意的對話。因為兩位高僧的友誼堅定,讓後世流傳他們是掌管世間友誼、愛侶情意,以及音樂與和平的神仙,因此在廟宇裝飾當中,常可見以和合二仙為題材的作品。
大肚萬興宮
福祿壽考的主角為唐代的汾陽王郭子儀;郭子儀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生功績彪炳,平定安史之亂,挽李唐之頹勢,連挫吐蕃、回
紇侵逼,歷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受封汾陽王。郭子儀憑藉著過人的膽識與智慧,在戰場屢屢凱旋得勝,是謂福。進退有度不自衿的從政態度,讓他一路從武狀元之位而至宰相,權傾天下是謂祿。膝下有八子七婿,享壽八十有四而善終是謂壽考。郭子儀福祿壽考俱全,這是中國千年歷史上難得一見的例子,因此多被引用為傳統建築上的裝飾題材,取其吉祥寓意。不過萬興宮這幅畫作的取材,卻與一般常見的「汾陽府大拜壽」截然不同,而是以郭子儀遇仙女的方式呈現。據說郭子儀曾在某一年的七月初七,遇見一位身著華服,乘坐鳳輦降臨凡間的絕美仙女,郭子儀認為祂就是天上的織女星,於是急忙向祂祈求長壽與富貴,仙女應允了,最後郭子儀的一生果真圓滿順利。畫中白鬚蒼蒼,身著戰甲紅袍,拱手作揖的郭子儀,禮敬的向眼前女子朝拜。手捧如意,身著飄逸六銖的仙女慈祥的望著,身後一隻鳳凰更添神聖氛圍。
大肚萬興宮

※天井、步口廊※
穿過前拜殿便進入天井空間,萬興宮的天井甚為寬敞,頂上有雖有玻璃帷幕遮罩,但刻意留下缺口,讓整座天井光線明亮,香煙亦有發散的空間。
大肚萬興宮
兩側步口上方的女兒牆順著入廟動線有六幅繪畫作品,畫風與用色較前拜殿者典雅。此六幅作品的主題為:歷山隱耕、東華帝君、商湯聘伊尹、禹王疏流治水、西王母、渭水聘賢,兩列畫作以中央的「東華帝君」、「西王母」跨幅最大,其餘四幅為陪襯。東華帝君又稱東王公、扶桑大帝,是中國神話裡位階極高的神仙,考其源流應與春秋時期,楚國信仰的「東皇太一」有關。圖中東華帝君乘坐的飛馬所拉的神輦下降,團簇的白雲顯得神聖與不凡。
大肚萬興宮
西王母又稱王母娘娘、瑤池金母,其信仰源流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圖中慈祥的王母就坐在由鳳凰拉曳的華輦上,在雲團簇擁下降世而來。
大肚萬興宮
東王公和西王母的信仰來源雖有不同,但隨著中華民族融合,信仰也跟著交錯重疊,這兩位上古大神成了對應的組合,象徵著陽與陰的搭配,演化出「
東王公化精,西王母化血。而造化成人」的說法。民間信仰更是將東王公視為統帥眾男神的首領,西王母則是掌管眾位女神,舉凡得道成仙者須先前往兩者的殿闕朝拜報到後方可就任。

「歷山隱耕」是常見的四聘題材之一,敘述堯帝訪遍天下賢者欲傳授共主之位,後聞舜之孝名滿天下,治理才能更是卓越,不管身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他的德行自然而然就能影響周遭的人;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當中載:「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據說舜的賢能連天地萬物都為之折服,甚至讓大象都來幫他耕作。圖中頭戴冠冕的帝堯親自來到歷山尋訪在此耕作的舜,在傳統繪畫中匠師往往只注重人物關係的呈現,以及故事情節的描述,許多時空背景的呈現可能就被忽略了,例如史前時期的帝堯,是不可能頭戴冠冕出現的。
大肚萬興宮
禹是接受舜禪讓的下一任中原共主,以順利治理洪水解決水患而名滿天下。早在帝堯時期,禹的父親鯀就被委以治理中原水患的責任,但所用的「防堵法」最後卻宣告失敗,之後禹繼任父親職位,檢討失敗原因後改採疏流的方式,開闢渠道引水入河,歷經十三年總算功成,受舜禪讓而成帝,並且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
大肚萬興宮
「商湯聘伊尹」是另一則四聘的故事,相傳伊尹本為隨有莘氏陪嫁至成湯府中的奴隸,擔任廚師的工作,在一次進奉膳食的時候趁機向成湯分析了天下大勢而獲得賞識,最後更提拔為宰相,協助湯推翻夏傑政權成立商朝。在職期間,協助主上整頓吏治,使社會繁榮,政治清明,歷五代君主,對商朝有極大貢獻。湯聘伊尹的故事原型僅是主人與奴隸之間的相遇,但如今一般所見的描述方式,均是成湯至田野間尋訪伊尹,身旁的牛隻往往是這則故事的判斷關鍵。
大肚萬興宮
「渭水聘賢」也是四聘的故事,講述的是周文王延聘姜子牙擔任軍師的故事。呂尚,姜姓,呂氏,名尚,一說名望,字尚父,一說字子牙,亦稱「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呂望」。其善於用兵,是傑出的軍事家,協助姬昌建立周朝。在《封神演義》的故事中,原先在紂王底下擔任小職的呂尚眼見政局腐敗,於是辭官歸隱山林,常前往渭水畔垂釣,但卻是用直鉤來釣魚。這樣異於尋常的行為傳到了西伯侯姬昌耳裡,打聽之下方知呂尚乃胸懷經天緯地的能人,於是親自前往渭水延聘出仕。雖然聘任姜子牙為國師後不久,姬昌就已經離世,但在姜太公的盡心輔佐下,繼任的武王姬發順利推翻紂王暴政,建立了大周朝。
大肚萬興宮
步口廊女兒牆上另四幅畫作分別以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四朝開國帝王的故事為題,不僅有承先啟後的意涵,也是在提醒後人當仿效賢哲虛懷納下,身體力行,方可人助天助,心想事成。


兩側的迴廊上方同樣有各種題材的彩繪作品,除了傳統媽祖顯化以及物品諧音外,最大的特色就是還有數幅現代忠孝典範的故事。媽祖顯化的部分有「湄洲島建廟奉祀」與「媽祖大肚城建宮」…等,意指湄洲媽祖靈通大肚。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物品諧音的部分有粽子所代表的「包中」,象徵學業、考試、生子皆中心意,另一幅猴子採桃則意「封侯長壽」。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現代忠孝典範如「孝行哥丁祖伋─棄官奉母」;民國
101(2012)一張裹著花布抱母就醫的照片感動了無數人,照片中的主人是臺南市調查站退休人員丁祖伋和他的母親。丁祖伋奉親至孝,先前在彰化縣調查站擔任副主任的四年期間,每天往返彰化與臺南,為的就是能照顧年邁的雙親。直到任期屆滿,丁祖伋放棄升遷的機會,自願降調回臺南,六年後更是提早退休,一切都是為了能專心照顧雙親,其孝行透過媒體的報導感動了無數民眾,成為孝順的現代楷模。
大肚萬興宮
 
步口廊下方的兩側壁堵也有一整列的石雕作品,題材同樣包羅萬象,龍爿幾則時事故事故事引人矚目,例如以陳樹菊善行為代表的「台灣之光」,以及蔣渭水的「民主先鋒」。陳樹菊從小家境就不好,國小畢業後就開始幫忙家裡賣菜,協助哥哥讀完大學,也拉拔弟妹長大。雖然賣菜的收入並不豐厚,但陳樹菊卻毅然決然將多年積蓄捐出,金額高達一千萬,其善行受富比士雜誌選為2010年亞洲慈善英雄人物第四十八位。時代雜誌也將她列為2010年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項目第八位,陳樹菊女士的善行不僅為社會楷模,其對人生積極、正向的態度更是為世人之典範。
大肚萬興宮
蔣渭水是日治時期一位著名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從事反日本殖民運動。先後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成立「臺灣文化協會」,為倡議民權觀念的啟蒙組織,之後還籌組「臺灣民眾黨」,爭取地方自治、言論自由。
1931(昭和六年),當時的蔣渭水才四十歲,卻染上傷寒而過世,短暫的生命卻在臺灣近代史上留下不可抹滅的一頁。
大肚萬興宮
 
虎爿則有分別介紹佛教高僧故事的壁堵,如白居易謁鳥窠禪師、弘忍傳慧能…等。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作品以平易近人,老嫗能解著稱。唐憲宗元和年間,時任杭州太守的白居易前往拜訪道林禪師。據說道林禪師生活起居相當特殊,並不在寺院裡,而是在一棵松樹上築了個巢,因此又被暱稱為「鳥窠禪師」。白居易見禪師生活在樹枝上便告誡禪師住的地方是很危險的,沒想到禪師竟然回答:「太守的處境比我更危險,您終日忙於政事,已經讓靈性蒙塵,這比我的處境還要危險啊!」白居易心中暗忖禪師以微言的佛法在暗示,於是接著問「佛法的大意是什麼?」,禪師答「諸惡莫做,諸善奉行」。但白居易對這樣的答覆感到不滿意,認為這是三歲小孩都會答的內容,道林禪師接著說「三歲小孩雖然會說,但八十歲的老翁卻不會做」。當下白居易心中感到羞愧,也更加堅定學習佛法的決心。石雕上有詩題道「禪師松樹坐,白言樹上危。師曰危更危,居易慚愧退。」講的就是這則發人省思的故事,畫面中白居易身旁的稚童手指指口,便是在呼應「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這句切中要領的話。
大肚萬興宮
弘忍禪師俗姓周,隋唐時期人士,是禪宗第五代的祖師,七歲時跟隨四祖道信出家。唐高宗龍朔元年
(661),弘忍令門下徒眾各自作偈,以為衣缽傳承之參考。上座神秀說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但內容的境界並未達到弘忍的要求,反而是另一名弟子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得到五祖的認可,而將禪宗衣缽傳予慧能。其實禪宗不立文字,講究的是心法的傳承,神秀偈中的內容是一種勤奮修行的功課,自然不若慧能修道唯心的境界來得更貼近禪宗的中心思想,六祖衣缽自然就傳予慧能禪師了。
大肚萬興宮
另亦有常見的「四不足」,如石崇巨富苦無錢。石崇,字季倫,小名齊奴,西晉人士。石崇的性格任俠而無品,任荊州刺史時常對過的商旅行劫,所以累積了巨大的財富。其豪奢程度可謂曠古絕今,不僅居住在華麗雄偉的宅邸內,數百個妻妾都要穿上綾羅綢緞,配戴黃金、玉石,吃的是山珍海味,聽的是樂師所彈奏的上等樂器,甚至出行時還用彩緞鋪成五十里的屏障,種種舉措令人難以想像。擁有這樣的財富還感嘆錢不夠,可見人心貪欲之深。壁堵中題詩「石崇富敵國,常嘆錢不足,眼紅招人忌,勸人要知足」,就是引石崇富可敵國卻招搖豪奢,最後被孫秀誣陷而死的例子來提醒世人知足的重要。
大肚萬興宮
在天井和步口廊還有許多彩繪和石雕作品,每幅都有發人省思的主題,值得前來參拜的善信靜靜觀賞,細細品味,這也是廟宇淨化社會的重要功效。


空曠的天井安置著一口銅鑄天公爐,此爐亦是萬興宮特色之一,特殊處不僅在於精雕細琢,爐身上的六幅畫作更是專屬於大肚萬興宮的主題。
大肚萬興宮
這六幅主題分別是「緣起」、「偶遇」、「稟奏」、「回鑾」、「慶典」、「敘往」,講的就是萬興宮津津樂道的「大肚飛媽」的故事。在前文的沿革當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飛媽傳奇的經過,這六幅作品便是將整個故事的場景做個重點揭示,讓前來參拜的信徒透過爐身更加明瞭這則神話故事的經過。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這幾幅畫作是由書畫名家朱幼華老師所繪,出生臺中的朱老師畢業於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以西方油畫的風格為萬興宮設計了這六幅主題連貫的作品,呈現出東西交流、神話與藝術融合的風格,著實令人讚賞。爐身下方由三頭「狻猊」撐起,狻猊為龍生九子之一,性情喜煙好坐,常出現在香爐的底部,或是爐蓋上方。
大肚萬興宮
狻猊下的底座為八角造型,上方鑄著「暗八仙」,所謂的暗八仙指的是以各自的法器來象徵八仙,從正面順時鐘來看分別是:芭蕉扇─鍾離權、魚鼓─張果老、竹笛─韓湘子、花籃─藍采和、荷花─何仙姑、葫蘆─李鐵拐、玉板─曹國舅、寶劍─呂洞賓。八仙是廟宇裝飾裡常見的組合,搭配南極仙翁時寓意為賀壽,獨自出現時則有「各顯神通」的意思,香爐底座以暗八仙的方式出現,頗有暗示神靈顯神通的意涵。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在登上正殿之前,台階兩側安置著一對石獅,石材色澤光華圓潤,雕刻線條柔和,迥異於一般常見的石獅雕塑,可愛的造型相當討喜。對照大肚萬興宮未改建前的照片,這對石獅原本是在三川殿正門前,改建後移到正殿前方兩側繼續為媽祖服務,也讓這對藝術品能得到更妥善的保護。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拜殿※
大肚萬興宮
拜殿與正殿的棟架桁引明顯具有年分,應是舊廟原有的構件,這種新帶舊的方式,不失也是一種保留古蹟的好方法。樑上有花鳥彩繪,不過經長期煙燻而顯得些許黯淡。下方雀替亦有花鳥雕刻,例如鷺鷥、蓮花的組合,取其諧音象徵「一路連科」;科舉考試是昔日讀書人功成名就,揚名立萬的途徑,因此一路通過科舉考試自然就成為士子們的想望了。
大肚萬興宮
立面橫樑下的吊筒刻著各種吉祥的花卉,最下方再以象徵富貴的牡丹花裝飾,整座吊筒均繪上彩漆,工法雖顯樸拙卻不失古味。
大肚萬興宮
前方豎材為八仙中的李鐵拐、何仙姑以及張果老、藍采和四位。龍爿的李鐵拐、何仙姑兩位大仙的組合,是引自民間傳說的「李鐵拐戲弄何仙姑」的故事。在清代由無垢道人所著的小說《八仙得道》當中,第三十九回「酒罐能裝鐵拐 葫蘆悶住仙姑」裡描述,鍾離權見何仙姑施法收服惡豹而欲拜仙姑為師,後來兩人遇見李鐵拐,真正與鍾離權有師徒之分的李鐵拐,在展現神通之後終於得到鍾離權的誠服而拜入門下。至於何仙姑同樣也拜服在李鐵拐的神通之下,同樣欲拜鐵拐為師,不過李鐵拐點破自己與何仙姑乃同列仙班的舊友,只是仙姑經輪迴後已遺忘前世,故堅持以同輩份相稱。在展示神通的故事當中,李鐵拐曾將何仙姑以及鍾離權一家三人一同渡入自己的隨身葫蘆裡,在裡頭驚見昔日何仙姑所收伏的那頭惡豹,眾人無不感佩李鐵拐道行之高深。
大肚萬興宮
至於張果老、藍采和的故事則是傳統戲劇的神話題材;故事中的張果老原來是一隻在白雲嶺上修行的白蝙蝠,必須到人間歷練,完成一件「人類也無法做到的善舉」方能成仙。而藍采和原是宜城國王三皇弟的兒子,因二皇弟爭權並誣陷三弟,導致三弟被處斬,其餘家人則被拘捕入獄。藍采和在老管家以自己的兒子代替入獄的協助下順利脫逃,被一戶人家收養而成了賣花童,但卻時常遭到養父的虐待。之後,宜城國王查明了三弟一家所受的冤屈,為了彌補鑄下的大錯於是將皇位傳給三弟的兒子,也就是代替藍采和入獄的那名管家的兒子。再說到藍采和有一天在賣花途中解救了一隻受傷的蝙蝠,白蝙蝠為了報恩便化作人形與藍采和結交,輾轉得知采和的真實身分,於是決定要協助他奪回王位。假皇帝為了毀滅證據,查出藍采和的下落並殺人滅口。事後,白蝙蝠施展神力下陰曹地府探詢,得知只有犧牲自己的千年道行才能換回藍采和的重生。於是白蝙蝠毅然決然犧牲道行,變成了一名垂垂老矣的長者,被假國王抓個正著,下令處死。重生後的藍采和瞭解這分緣由也不願苟活,最終撞碑而亡。兩人的情誼感動天帝,受蓬萊眾神所召而同列仙班,成為八仙當中的成員。張果老和藍采和的故事雖然玄異虛幻,但中心思想不脫「義」的表現,此價值方是這則故事所要傳達的意旨。
大肚萬興宮

拜殿壽樑有兩通,正中央繪製著龍馬與龍龜,是河圖與洛書的傳說故事。龍馬負的河圖與龍龜馱的洛書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由上天所賜與的神祕圖像,傳說只要在位的帝王施行仁政,上天便會派遣龍馬與龍龜兩種神物示現以應天子乃天命所歸。在漢代,河圖洛書是一種在玉器或獸甲上的紋路,是巫覡自稱受命於天的書契,也有可能是上古時期的星相圖,是讖緯之學的原始起源,充滿神秘色彩。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中央懸掛著民國四十一年(1952)由當時的臺中縣長林鶴年所獻的「恩澤四海」。林鶴年是霧峰林家頂厝系的成員,二次戰後當選臺中縣首屆民選縣長(民國四十年,1951),之後又在民國四十六以及六十三年當選第三屆、第五屆縣長,是地方上相當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萬興宮所藏的這方匾額,便是林鶴年首次擔任臺中縣長時所獻。
大肚萬興宮
兩側橫樑上的彎栱均有雕刻,舉凡祥獸、花鳥、民間故事、神話傳說,題材豐富。下方步通作彩繪裝飾,龍爿主題為「鐵釘道人收哪吒」,虎爿是「觀井得符」。這裡的「鐵釘道人」究竟所指為何?遍查資料並沒有相關記載,在《封神演義》的故事情節中,收服哪吒的是「燃燈道人」。遍讀封神的故事,類似的情節應該是發生在哪吒受太乙真人之助以蓮花化身成聖後,為了報復父親李靖毀其金身,一路追殺至文殊廣法天尊以及燃燈道人處。在第十四回「哪吒現蓮花化身」的內容當中,哪吒在文殊天尊之處被杖打並被「遁龍樁」所縛,之後文殊天尊和太乙真人一同出面調解父子紛爭,哪吒為求脫身只得虛應和解,但就在離開之後,哪吒又開始追殺李靖。之後又遇見燃燈道人出面解圍,以玲瓏塔鎮住哪吒,甚至將塔贈送給李靖,這才讓哪吒不得不屈服,進而化解了父子之間的仇恨。細觀這幅畫作中的人物布局,左手邊的哪吒被一位道人祭起法術制伏,道人身旁站著一名持卷童子,對照封神情節,文殊天尊有徒弟木吒奉令持遁龍樁教訓哪吒,但畫中的安排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若說是在演繹著燃燈道人制哪吒的劇碼,那麼站在道人身旁的就應該是李靖才是,是故這幅畫作所要陳述的內容究竟為何?似乎有些模稜兩可。不過若以「諧音訛字」推斷,那麼「鐵釘道人」很有可能就是「燃燈道人」的訛稱。昔日匠師對於歷史故事、小說演義多半都是經由師徒代代口語相傳,少有閱讀原著的機會,因此同音訛字的出現的確是有可能的。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觀井得符」的故事則是在三川殿立面石雕時已作介紹,請往前參閱。
大肚萬興宮
 
在前付柱與鳳柱上的斗座前方各有一尊雕像,為八仙當中的鍾離權、李鐵拐、呂洞賓與曹國舅,彼此之間有師徒傳承的關係。八仙是民間信仰當中廣為人知的一組神仙。八位分別代表各種階級;李鐵拐為乞丐、鍾離權為將軍、呂洞賓為書生、曹國舅為官宦、張果老是老人、韓湘子是年輕男子、何仙姑是女子、藍采和是童子,這八位均來自於民間,各自有豐富的凡間故事,也代表著世人只要精進求道,不論身分貴賤均可成仙。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斗座上則是雕著帶有吉祥含意的動物,例如兔子、老鷹…等。兔子諧音吐子,又具有一月一產,一產多胎的特性,符合古人希冀多子多孫的願望,因此傳統建築常見兔子與芭蕉葉組合的圖案,象徵招來多子。
DSC00143
鷹是空中霸主,又與「英」同音,帶有英雄的涵義。
大肚萬興宮
中央
高懸大正八年(1919)賴芳連所獻的「答謝聖恩」,上緣寫著「聖三媽」,下緣則註明「臺中廳捒東下堡三十張犁庄季春立」。捒東下堡是臺中地區於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域,轄區涵括大雅區、西屯區、南屯區、北屯區、北區以及西區西部和烏日區西北部。而三十張犁庄則是在今日的北屯區境內,由此可見昔日大肚萬興宮之信仰圈之廣,從海線的大肚擴及到山線的北屯。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兩側壁堵上有人物帶騎的陶像作品,看起來應該是舊廟保留下來的構件。龍爿主題為「黃飛虎反金城」,虎爿是「鄧九公伐西岐」。前者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三十回「周紀激反武成王」;武成王黃飛虎為紂王手下大將,黃氏一門乃商朝七世忠良,飛虎妹黃妃為紂王西宮。紂王廿一年元旦,黃飛虎妻賈氏依例入宮朝賀正宮蘇皇后並與西宮黃妃姑嫂相會,因蘇妲己與黃飛虎有隙,故藉機想要加害賈氏。妲己將賈氏帶往摘星樓,蠱惑紂王接見賈氏,此舉與禮不符,且紂王覬覦黃飛虎妻的美色,賈氏得知憤恨不已,大罵昏君紂王以及狐媚妖后,悲憤縱身往摘星樓底下一跳就此玉殞。話說西宮黃妃聞知嫂嫂被答幾召了去,心中已是萬般急切,再聽到賈氏的死訊,急忙登上摘星樓,不僅大罵還動手掌摑妲己,紂王上前勸解不慎亦挨了一巴掌,氣急敗壞的紂王一把抓起黃妃,也往摘星樓下摔了去,就這樣姑嫂二人同日命喪同地。消息傳到黃飛虎王府,是時武成王正與弟飛豹、部將黃明、周紀、龍環、吳謙以及三個兒子歡飲,噩耗傳來頓時愁慘。黃明憤慨鼓動黃飛虎反出商紂領另投明主,言畢四將各自上馬,手持利刃出門而去。黃飛虎見狀大罵四人欲陷黃府七世忠良,將四人按奈回府。回到王府的黃明四將改用激將的方式,歡笑暢飲,讓痛失妻子與胞妹的黃飛虎心中很不是滋味,最後再由周紀出面勸說,總算說動武成王反出朝歌,投靠西岐武王。為了堅定黃飛虎反出之心,周紀等人刻意在午門罵戰紂王,引紂王與黃飛虎一班人正面一戰,只見紂王「點護駕御林軍,上逍遙馬,提斬將刀,出午門。」,兩方人馬就在朝歌城對上。畫面左方身披冑甲的紂王,對上右側反出的周紀、黃明、黃飛虎,只見策動謀反的周紀身先士卒,正面迎戰紂王,面對昔日主君的的武成王在後方,心雖猶豫,然木已成舟,也只能與兩位部將一同殺出,一場主僕反目,天道輪轉的動魄戰爭就此開展。
大肚萬興宮
「鄧九公伐西岐」同樣也是《封神演義》裡的情節,見於第五十三回「鄧九公奉敕西征」;話說紂王帳下負責征伐西岐的太師聞仲死於絕龍嶺,平亂大將頓失龍頭,殿上有人推薦由三山關總兵官鄧九公接替,紂王應允,於是鄧九公奉敕令率部將太鸞、總兵孔宣以及申公豹推薦的土行孫…等,一行人浩浩蕩蕩往西進發。在西岐城外兩軍對戰,一時將對將、兵對兵,姜子牙帳下有哪吒、楊戩、龍鬚虎…等,鄧九公有女鄧禪玉、土行孫…等,戰勢膠著互有消長,最後在楊戩四處尋求幫助下,姜子牙順利打敗了鄧九公,並且順利策反入西岐陣營,伐紂勢力更形強大。畫面中手持杏黃旗,座下四不像的姜子牙,對上縱麒麟神獸,奉敕平亂而來的鄧九公,一時風雲際會,戰雲瀰漫,改變局勢的大戰正一觸即發。
大肚萬興宮

※正殿※
往正殿走去,上方橫樑有以媽祖的故事為題材彩繪裝飾,一則為「化草為木」,另一則是「媽祖神燈救漁民」。在《天妃顯聖錄》〈化草救商〉這一章節裡提到,有一回一艘商船在湄洲島西邊的門夾鄉港外遭遇颶風,船身觸礁進水岌岌可危,聞聲救苦的媽祖隨即前往救援。但見「妃擲草數根,化成大杉,排駕至前。舟因大木相附,得不沉。少頃,風漸平,浪漸息,舟中人相慶,皆以為天助。及閣岸整理舟楫,倏見大木飄流,不知所向,詢鄉人方知化木附舟,悉神姑再造力。」這則展現神力救助海上商旅的故事,是顯聖錄當中媽祖窺井得符後,第二次展現神力,也是首次救助一般民眾,奠定媽祖海上女神的形象。
大肚萬興宮
至於媽祖持燈指引海上漁民則是普遍流傳的故事,在顯聖錄裡並沒有專屬的記載,不過在〈擁浪濟舟〉與〈燈光引護舟人〉的描述裡,都有媽祖在海上顯靈持燈引渡的故事情節。
大肚萬興宮

正殿神龕中奉祀著天上聖母媽祖娘娘,鎮殿媽端坐在內殿當中,外頭隔著一層玻璃致使不易拜見尊容。
大肚萬興宮
神龕花罩、兩側門扇均為木雕作品,亦是舊廟保留下來的古物。龕前神桌上另奉祀數尊媽祖金身,裡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這尊標示著「大肚飛媽」的神像,是昔日神蹟的見證。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神龕對聯題著「
聖德配天海國慈航普渡,母儀稱后桑榆俎豆重光」,彰顯媽祖慈悲濟世之功。
大肚萬興宮
正殿兩側有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像,在媽祖座前隨時協助。
DSC00214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萬興宮的正殿僅奉祀媽祖及其輔佐神與中壇三太子,其他的配祀神則全供奉在後殿。

兩側壁堵各有一幅大型的交趾作品,色彩繽紛鮮豔,構圖熱鬧非凡,是相當引人入勝的藝術品。龍爿主題為「媽祖誕生」,虎爿則為「湄嶼飛昇」。有關媽祖誕生的紀錄,《天妃顯聖錄》〈天妃誕降本傳〉云:「(林愿)娶王氏,生男一,名洪毅,女六,妃其第六乳也。二人陰行善,樂施濟,敬祀觀音大士。父年四旬餘,每念一子單弱,朝夕焚香祝天,……是夜王氏夢大士告之曰:『爾家世敦善行,上帝式佑』。乃出丸藥示之云:『服此當得慈濟之貺』。既寤,歆歆然如有所感,遂娠。……」、「俄而王氏腹震,即誕妃於寢室。里鄰咸以為異。父母大失所望,然因其生奇,甚愛之。」上述兩段描敘了媽祖的降生經過,可知媽祖與觀世音的淵源頗深,也因此臺灣的媽祖廟多半亦奉祀觀世音菩薩。有關媽祖的生世記載,最早見於宋高宗紹興廿年(1150)特奏名進士廖鵬飛所著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文中記道:「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南宋李丑父〈靈惠妃廟記〉:「妃林氏,生於莆之海上湄洲」。南宋李俊甫《莆陽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靈異」。宋理宗寶祐五年(1257)黃巖孫《仙溪志》卷九〈三妃廟〉載:「順濟廟,本湄州林氏女。為巫,能知人禍福,歿而人祠之。」距離媽祖在世時間越接近的文獻,其所記錄的內容當越貼近真實,是故在南宋的這些記載當中可以描繪出媽祖的輪廓:一、姓林。二、在湄洲島出生。三、職業是名女巫。之後由於種種靈異傳聞,使得媽祖信仰更加普及,相關的神話傳說也越來越豐富,也因此開始塑造媽祖不平凡的出身背景,如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嚴從簡的《殊域周咨錄》記載:「按天妃,莆田林氏都巡之季女」。明神宗萬曆四十五年(1617)張燮的《東西洋考》錄有:「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林愿之第六女,母王氏。」即出現開始潤飾媽祖祖先的痕跡。直到清代,眾說紛紜的林氏先祖身分逐漸歸於一統,賦予了赫赫的官宦世家背景,如:《天妃顯聖錄》〈天后本支世系考〉:「唐天子詹事諱披,生九子,皆官刺史,世稱九牧。第六子唐邵州刺史,謚忠烈,諱蘊,生子諱愿。愿生四子。第三子圉,仕閩王審知為州牧,即后之高祖也。子保吉,棄官隱於賢良港。保吉生子孚,為福建總管。孚生惟愨,為都巡官。惟愨生洪毅及六女。后,其第六女也。」乾隆四十三年(1778)林清標所編《敕封天后志》:「天后……始祖唐郡州刺史諡忠烈諱蘊公之七世孫女也。高祖州牧圉公。曾祖保吉公,五代周時為統軍兵馬使,棄官隱于海濱賢良港。祖福建總管孚公。父都巡檢惟愨公,生男一,女六,后其第六女也。……升天則在海嶼湄洲也。」,而原本只有姓而無名的媽祖,在清代的紀錄中也多了個「林默」的新名。是故總而言之,媽祖最早的原型是一位出生在湄洲島姓林的漁家女兒,以替人禳災祈福為職,僅此而已,現世所傳的許多事蹟,多為後人所潤飾添加而已。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而「湄嶼飛昇」則見於《天妃顯聖錄》〈湄山飛昇〉,內容載「
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九八六),妃年二十九。秋九月八日,……妃遂徑上湄峰最高處,但見濃雲橫岫,白氣亙天,恍聞空中絲管聲韻宮徵,直徹鈞天之奏,乘風翼靄,油油然翱翔於蒼旻皎日間。眾咸欷駭驚嘆,祗見屋虹輝耀,從雲端透出重霄,遨遊而上,懸碧落以徘徊,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彩雲布合,不可復見。」,事實上媽祖昇天亦是後世所創造的神話故事,湄洲林氏女真正的死因在早期的文獻當中並無記錄,一說是攀登高岩不慎失足落海,一說是為了解救落海的父親,不管傳說何者為真,以宗教的觀點論之,信眾還是願意相信媽祖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由諸位天神簇擁昇天的。畫面當中,雲彩上聚集了前來迎接媽祖的天神護法,還是演奏鈞天之樂的飛天,展現出一片熱鬧神聖的場景。位在正中央的主角便是媽祖,雙手合十,身子飄飄然的騰空而去,頻頻的回首似在向爹娘兄姊道別,也似是不捨這世間的芸芸眾生。
大肚萬興宮
 
左右兩側通往後殿的橫樑上也有彩繪作品,龍爿主題為「薛禮救駕」,虎爿是「太極圖收殷洪」。薛禮,字仁貴,唐太宗、高宗時期名將,清代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當中的第四十二回「雪花鬃飛跳養軍山 應夢臣得救真命主」內容提到,初入軍營的薛仁貴不獲重視,在營中擔任伙頭軍的職務。一日,薛仁貴負責照顧的雲花鬃馬躁動不安,仁貴跨鞍上馬後鬃馬飛奔而出,遇樹過樹,遇山過山,一路奔騰至養軍山,恰逢唐朝天子受困於此。被蓋蘇文圍困的李世民本以為已入絕路,猛見一名身穿白甲,手持方天化戟殺將而來的小將,頓時龍心大悅,愁眉倏開,最後敵方大將竟被此無名小將殺退,薛仁貴救駕有功,自此聲名大開,成了日後唐朝倚重的大將。畫面左側的唐太宗李世民坐在馬背上倉皇而逃,後頭揮舞大刀,一身番邦武將裝扮的蓋蘇文在後頭緊追不捨,正當大唐天子危急之時,後來縱著白馬,身著白袍,掄著長戟的薛仁貴及時救駕而來,一場天降神兵的戲劇性故事就此展開。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在《封神演義》的描述中,殷洪是紂王的第二個兒子,幼年受妲己迫害而與大哥殷郊脫出朝歌,兩人分別投入太華山赤精子與九華山廣成子門下。兩兄弟學成後奉師命下山襄助師叔姜子牙伐商紂,不料卻在途中受申公豹說動,反而拿著師父交付的法寶來對付西岐人馬,讓姜子牙伐朝歌的行程受挫。正當眾人苦思無法制服殷洪之際,慈航道人前來破解玄機,並囑咐赤精子祭出「太極圖」方能奏功。目空一切的殷洪被姜子牙誘入太極圖中,「
太極四象,變化無窮之法;心想何物,何物便見;心慮百事,百事即至。」殷洪在內中歷盡昔日苦難,看見心中所思之人,一時茫茫失了神,最後被收入圖中化成飛灰,一縷魂魄渺渺飄往封神台,在姜子牙大封神時受封「五谷星君」。畫中但見赤精子擺出太極圖象,殷洪縱馬入圖一臉無所畏懼的模樣,殊不知此處正是他絕命之地。
大肚萬興宮

※後殿、龍虎廂房※

萬興宮的後殿為兩層樓式鋼筋水泥建築,一樓奉祀觀世音菩薩與城隍爺、註生娘娘。前方照壁浮雕著「蒼龍教子」,成龍龍首突出,栩栩如生,幼龍抬頭仰望,殷殷期盼,龍身周圍輔以祥雲圍繞,氣勢不凡。
大肚萬興宮
二樓奉祀著民間信仰地位最崇高的玉皇大帝,以及掌管人間生死的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左右神龕則是配祀神農大帝與女媧娘娘。
大肚萬興宮
後殿龍虎兩廂房另有配祀神,龍爿為「王爺公」,奉祀著麻豆代天府的五府千歲,以及南鯤鯓代天府奉請來的李、池、朱三位千歲,來此可一次參拜臺灣兩大五府千歲廟的神祇。虎爿是供奉福德正神、財神爺以及月老公的「萬興壇」。

※結語※
這次是阿中第二回前來參拜大肚萬興宮,上一回來去匆匆,沒有時間好好欣賞廟裡的裝飾,這次總算彌補了遺憾。雖然新建的三川殿簷上的裝飾有濃厚的「複製品」氣息,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但廟內的彩繪、石雕所用的時事題材,著實令人耳目一新。廟宇殿堂具有教化社會的功能,當往來其間的信徒對雕梁畫棟上的題材沒有共鳴,看不懂故事想說的是什麼時,那教化的功能就會大大降低,那些裝飾也僅是花花綠綠的色彩而已。或許用當代所發生的故事來啟發人心,也是一種達到教化功能的體現,以此觀之,我們似乎就不要去拘泥於正統、不正統了。

下回有機會來到大肚這座海線上的城市旅遊時,不妨到頂街萬興宮走走,除了參拜媽祖、聽聽大肚飛媽的傳奇故事,別忘了多留心一下廟內的繪畫、石雕,相信一定會有幾幅作品能觸動您的心弦的。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


【攝記】大肚萬興宮2014.10.15
【攝記】大肚萬興宮2012.10.31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