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連興宮

時間:2015624

地點:竹山連興宮(南投縣竹山鎮下橫街28)

交通方式:於員林火車站轉搭員林客運往竹山班次,至竹山站下車,沿菜園路往東直行至下橫街左轉直行,再遇竹山路後右轉即可抵達,步行時間約五分鐘。惟車程時間較久,且班次不多,有意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的朋友務必多加留意。

【竹山連興宮簡介】引自廟宇和傳統宗教信仰部落格─竹山鎮連興宮媽祖廟
連興宮亦稱天上宮或媽祖宮,奉祀湄洲媽祖,早年本名天上宮,約清代中葉咸豐年間,經大規模重修之後改名,惟當時仍並用天上宮舊名。

創建年代有二種說法,一為乾隆七年(1742),另一為乾隆二十一年,經咸豐6(1856)、日治明治40(1907)及民國61年三次大修建,乃南投縣歷史最悠久之媽祖廟。


連興宮香火鼎盛,歷經多次整建,外觀已煥然一新,但細看其結構格局,依然呈現出一份古樸典雅、內斂莊嚴的風貌。前殿為傳統廟宇建築,雕樑畫棟,琉璃瓦頂,飛龍燕尾,共有三進,因年代久遠,建物神像均被香煙薰成漆黑,古色古香。連興宮在竹山鎮鬧區內,主要取其「水沙連興旺」寓意命名,本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廟內前殿奉祀媽祖本尊外,日治大正元年(1912)原本安座在社寮媽祖宮,因整修駐進一尊有三百年歷史之黑面媽祖,卻不願回駕(每年媽祖誕辰前十天,用神轎將媽祖迎回娘家社寮媽祖宮之活動,已延續80)。後殿三樓,凌霄寶殿,奉祀玉皇大帝,左右側配祀三官大帝、神農大帝、五恩主等;二樓觀音殿,奉祀觀音佛祖,左右側配祀註生娘娘,註生娘娘前有一尊生婆,和十二尊婆者(奶媽),和境主公、福德正神,兩旁為十八羅漢山座。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現在一般人總認為竹山舊名「林圯埔」,不過在清代文獻的紀載裡,還有其他的寫法,例如康熙三十五年(1696)高拱乾在《臺灣府志》〈扼塞〉:「北路之斗六門,自二重埔而進,至於林驥,環溪層拱,有田可耕,為野番南北之咽喉,路通哆囉滿,買豬、抹里、沙晃等種,匪人每由此出入.」書寫為「林驥」。稍後康熙五十六年(1717)諸羅縣丞周鍾瑄主修的《諸羅縣志》〈雜記志/外紀〉:由斗六門山口東入,渡阿拔泉,又東入為林懻埔,亦曰二重埔.」,裡頭記成了「林懻埔」。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余文儀的《續修臺灣府志》〈規制/街市/彰化縣〉記成了:「林既埔街:在水沙連保,距縣東南□□里.」。再過了七十年,道光十六年(1836)周璽的《彰化縣志》〈卷二 規制志/街市〉記載:林圯埔街:屬沙連保,為斗六門等處入山總路,距邑治六十餘里.」,從此才漸漸定名為「林圯埔」。這樣的演變大抵而言都是同音異字的書寫差異,只是若從最早的地名由來論斷,恐怕《臺灣府志》的紀載才是最原始的面貌。林驥,福建同安縣人,為鄭成功征臺部將之一(資料請參閱鄭成功征臺部將列表),官拜參軍,也就是鄭成功的隨軍幕僚。明鄭領臺後施行軍屯田政策,以「寓兵於農」的方式鼓勵軍隊拓墾臺灣各處荒地。林驥率軍溯濁水溪而上,向東穿過斗六門在濁水溪與支流清水溪的交接處發現了一塊平坦的地區,於是一行人便在此落腳屯墾,後人便將這塊新區域命名為「林驥埔」,閩南語的「埔」指的是地勢平坦的地方。經過了世代的交替,「林驥」成了「林圯」,但仍舊保留了對開墾始祖的懷想與記憶。

雖然漢人入墾竹山的紀錄早在明鄭時期即開始,然而林驥一行人的屯墾行動並不順利,過沒幾年就因與原住民有了利益的衝突,最後全軍被包圍致使糧盡而死。到了清領之後才開始又有了漢人的足跡。從《續修臺灣府志》的紀錄可知,最晚在乾隆中葉之前,林圯埔就已經發展成「街」,是一個人口聚集並具備商業機能的城市了。也因為這裡的位置重要,是山區與平地的交接點,因此在光緒十三年(1887)
林設縣時,此地便被選為官署之建設所在。(《雲林縣采訪冊》〈斗六堡/沿革〉:「雲林舊無縣治,設斗六縣丞,分隸嘉、彰兩縣.光緒十三年,前爵撫部院劉奏請設縣,隸臺灣府,建署於沙連堡之林圯埔.十九年,撫部院邵題請移治斗六:是為雲林建設移治之始.)甚至還築起了城牆(《臺灣通史》〈城池志〉:「雲林縣城:光緒十三年建縣,擇地林圯埔之雲林坪,固鄭氏部將林圯所闢也。翌年二月,知縣陳世烈奉命築城,周一千三百丈有奇,寬六尺,多植竹三重。既成,建旌義亭,以志工事,題曰「前山第一城」。)

至於清代文獻當中對於竹山連興宮的創建紀錄,在《彰化縣志》〈祀典志/祠廟(寺觀附)〉裡有:「天后聖母廟:……一在沙連林圯埔,乾隆初,里人公建,廟後祀邑令胡公邦翰祿位.」,這裡提到的這座天后聖母廟,雖未明確指涉對象,但當屬連興宮無疑。又光緒二十年(1894)倪贊元的《雲林縣采訪冊》〈沙連堡/祠廟〉紀載更加詳盡;「連興宮 在林屺埔街(縣東二十五里).宮殿三座,祀天上聖母.乾隆中,里人公建.前彰化縣邑令公胡邦翰捐置山租若干,為寺僧香火之資.廟貌巍峨;歲時,村社迎迓、演劇酬神.咸豐丙辰年,孝廉林鳳池等勸捐重修.附祀福建巡撫定公之長生祿位、彰化縣令胡公邦翰祿位、李公振青祿位.」,這裡明確提到連興宮便是「林圯(屺)埔街」上的天后聖母廟,不過創建的年代和《彰化縣志》稍有不同。按人口聚集處就有設廟的慣例來看,在林圯埔街成形時應當就會伴隨著廟宇的創立,是故推斷竹山連興宮的創建年代,應當如《縣志》所載的乾隆初年,至於確切的年份是否真如前文簡介所云的「乾隆六年」,這可能還需要有明確的書面資料作為佐證方可論定。

※外觀格局※
竹山連興宮目前所見是歷經九二一地震後,於民國九十二年(2013)重修完成的樣貌,為南式廟宇,燕尾高聳向天,廟簷上裝飾著熱鬧繽紛的剪黏陶像。建築體為街屋型,分三川殿、正殿媽祖殿、後殿凌霄寶殿。立面三川殿門開三間,廟口有一廣大廟埕,平時挪作停車場及社區居民聯誼時使用,慶典期間則是搭設戲台、棚架的空間。

※三川殿簷上※
三川殿簷上和時下許多新式廟宇相同,大量採用工廠複製生產的「淋燙模件」,故事齣頭不明確,使得整座屋簷裝飾看起來是熱鬧有餘但質感不足,著實可惜。

竹山連興宮

正脊脊背為雙將乘龍護三仙,天官福神手持如意,按著鬚氣定神閒的俯視眾生,祿神手抱孩兒象徵賜子,壽仙持杖捧桃,老者的外貌象徵的正是延壽的代表。三仙各司其職,也各為世人普遍的祈求與想望。
竹山連興宮
兩側將軍手持旗、球、戟、磬,諧音「祈求吉慶」。正脊上緣有八座造型一模一樣的松鼠咬葡萄像,松鼠和葡萄都具有多子的特徵,是故這樣的組合正是祈求多子多孫的寓意。正脊演繹著一幅武將帶騎的劇碼,但主題不甚明確,判斷不出是在講是哪一則武將故事。

 

竹山連興宮

上下兩端的西施脊,各有蔬果與五獸;正中央的籃子裡盛著桃子和佛手瓜,桃子象徵長壽,佛手因外型類似佛手結印,所以帶有吉祥平安的寓意,且佛手音諧「福壽」更是討喜。天書乃是取「洛出書」之典故,象徵著太平盛世的來臨。筍為竹,有節節高升之意。石榴多子,故寓多子多孫之祈望。芭蕉扇取諧音為「招」,招來一切福氣。白菜象徵做人清清白白。楊桃有五瓣代表五行齊全好運來,金黃色的外型亦是討喜。這些器物各自帶有不同的吉祥含意,是廟宇裝飾裡頭隱晦卻是非常有趣的題材。五獸則取陸地上最勇猛的四種野獸:獅、虎、象、豹,搭配傳說中的萬獸之王麒麟,成為護守宮殿震懾妖祟的的圖騰象徵。
竹山連興宮

下層屋簷脊背有仙女乘鳳,仙女手中捧著敬獻的瓜果下降而來,有前來敬獻主神之意。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上下雙層正脊兩側的印斗個安奉著四大天王像,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祂們居住在須彌山腰一座名為犍陀羅山的四個山頭,是欲界六天當中的第一天。持國天王為東勝神洲之主,「持國」為保持、維護世界的意思,手中的琵琶象徵著維護世界當以「中庸之道」為準則,正如琴弦之鬆緊,太鬆彈不出樂音,太緊則易斷,鬆緊適中方能奏出美妙的音符。
竹山連興宮
增長天王鎮守南瞻部洲,「增長」代表著時刻精進增加自己德行、學問,要督促自己進步而不退轉,天王手中有一把象徵佛法的慧劍,用這把智慧之劍斬斷世間無明、煩惱。
竹山連興宮
廣目天王是西賀牛洲之主,「廣目」顧名思義就是教導世人凡事應該多看、多觀察,手上纏繞的蛇象徵世事瞬息萬變,無固定常態,而另一手端持的寶珠則是代表不變的真理─佛法,以佛法做為無常世事當中的準則方能游刃有餘。
竹山連興宮
多聞天王居於北俱蘆洲,對照於廣目的多看、多觀察,「多聞」正是要我們多聽、多見聞。天王手中的寶傘象徵著遮蔽汙染、塵垢,保持內心的純潔。
竹山連興宮
四大天王不只是護持佛法的大護法,其所代表的寓意更是指導世人如何修行的法門,維持自己的純正之心,增長自己的智慧,多看、多聽這世界的脈動,自然可以讓我們與時俱進,心明神清。到了明代,陸西星所撰寫的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也將四大天王編入,成了商紂手下顧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兄弟,並且依四人法器的屬性賦予不同的概念,連興宮廟簷上的排列順序便是依《封神演義》的故事為據,分別是手持寶劍的增長天王代表「風」,執著一口琵琶的持國天王代表「調」,持著寶傘一把的多聞天王代表「雨」,雙手抓著一條蛇的廣目天王代表「順」,四人合稱便是帶有吉祥寓意的「風調雨順」。

再觀整座三川殿簷上的牌頭,看上去多半都是熱鬧有餘,但演的故事是什麼卻讓人迷糊。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其中阿中能判斷出的只有「聞太師西岐大戰」,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四十三回;話說商朝太師聞仲銜紂王之令出兵討伐西岐,一日姜子牙率哪吒、黃飛虎等將劫了聞仲的大營,楊戩則是潛入焚了殷商大軍的糧草,逼得聞仲首尾難以兼顧,定下伐西岐終告失敗的宿命。畫面中央騎乘黑色麒麟,面呈金黃,額上有眼的便是聞太師,另一頭手持寶劍與令旗的則是姜子牙,雙方人馬就在西岐城外展開決鬥。
竹山連興宮
另一齣略能判斷出的牌頭則是「薛丁山戰樊梨花」;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為民間所杜撰,故事描述初唐大將薛仁貴之子薛丁山,在奉命征討寒江關時對上梨山老母之徒樊梨花。畫面當中兩位主角正進行一場馬上較勁,最終還是梨花移山倒海更勝一籌,兩人不打不相識,歷經了兩次休妻,最後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竹山連興宮

※三川殿※
再觀三川簷下兩側燦景以堆塑手法呈現,龍爿的主題是石榴,虎爿則是水仙。石榴具有「千房同膜,十子如一」的特性,自古便被引作祝福子孫滿堂的象徵。在《北齊書》〈列傳第二十九‧魏收〉就記有這麼一段故事:「安德王延宗納趙郡李祖收女為妃,後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薦二石榴於帝前。問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孫眾多。」帝大喜,詔收「卿還將來」,仍賜收美錦二疋。」北齊安德王高延宗迎娶趙郡的李祖收之女為妃,王妃的母親宋氏將兩個石榴進獻給新郎官的叔父,也就是齊文宣帝高洋,文宣帝不明究理,問了眾位大臣也沒人知道這究竟是什麼含意,於是轉去問中書令魏收,這才解出了石榴代表子孫眾多的祈願意義。石榴是傳統建築裝飾裡常見的題材,以古代社會人丁就是財富的觀念,多子多孫自然是世人共同的想望。

竹山連興宮
水仙花則是高雅的象徵,自古即受到眾多文人雅士的喜愛,讚嘆的詩詞亦不少,如宋劉邦直的「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篸一枝。」生動的描繪出水仙花的特性,亦給予高度的推崇和讚嘆。
竹山連興宮
燦景內側則是安著一頭石獅子,咧嘴向天,模樣甚是可愛。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下方水車堵同樣也作花卉題材的堆塑,主題除了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也有松和牡丹。梅花傲立雪寒之中,剪雪裁冰,是高潔志士的象徵。
竹山連興宮
蘭花獨自在空谷中綻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代表的是賢人。
竹山連興宮
竹子能篩風弄月,清雅澹泊,而且節守自持,是謙謙君子的表徵。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攀炎附勢,像是世外隱士一般。
竹山連興宮
花中四君子各以自己的特性,成為古人歌頌以及效法的對象,將之繪於廟堂之上,也有勸誡世人見賢思齊,仿效修身的寓意。松與竹、梅並稱歲寒三友,在大地一片冰凍之時,只有這三種植物能保持青翠盛開,象徵傲然不群的風骨。
竹山連興宮
牡丹則是富貴的象徵,有「百花之王」之稱,自唐代以來便是皇家的象徵。
竹山連興宮

封簷板下方有一對龍首步口通屐,仰望朝天,彷若扛起整座廟簷。
竹山連興宮
下方由一對龍柱撐起,柱身上有單龍撐地盤旋而上,採「剔地起突」的手法雕塑,也就是將石材不要的部分剔除,讓主題以立體的方式呈現。
竹山連興宮
柱身上方隱約可見「咸豐丙辰年,□人林鳳池、□導陳希亮、□□□希白、陳□賢、陳彩龍」,咸豐六年(1856)歲次丙辰,這是連興宮創建以來第一次重修,由當時沙連堡最德高望重的舉人林鳳池率領眾人捐修格外具有意義。林鳳池,清彰化縣沙連保大坪頂粗坑莊(今南投縣鹿谷鄉初鄉村)人,《雲林縣采訪冊》〈沙連堡/科貢/文舉人〉載:「林鳳池:彰化縣學附生.咸豐乙卯科,聯捷中式第九十名;戊午年,例授內閣中書,加侍讀軍功,即補廣東分府,賞戴藍翎.原籍龍溪.」,此外倪贊元還在〈沙連堡/兵事〉中補充提到「林鳳池…篤志嗜學.事父母,以孝聞;教人嚴整有威,嘗以力學為訓.登咸豐乙卯賢書;會試,授內閣中書.」,可以想見林舉人是一位孝順父母,嚴以律己,品行端正的讀書人。同治元年(1862),臺灣爆發戴潮春事件,林鳳池率義民相抗,亂平後得臺灣道丁曰健奏請封賞,以通判補用、賞戴藍翎。咸豐六年正是林鳳池中舉的隔年,包括林屺埔街在內的整個沙連堡同感光榮,因此名列落款之首位。第二位陳希亮在《雲林縣采訪冊》也有多處著墨,紀錄中多以「訓導」尊稱,因此幾可斷定龍柱上的缺字應該是「訓」。訓導的工作在於輔佐府教授、州學正或縣教諭從事教育方面的事務。在采訪冊中,陳希亮曾開築沙連堡的三角潭仔圳、捐建林屺埔福德廟前的聖蹟亭,招士子前往林屺埔街郁郁社講學,對地方算是相當有貢獻。至於最後一位陳彩龍,根據姚瑩《東溟奏稿》〈卷之四/勦平彰化縣逆匪奏〉載:「查有彰化縣積匪陳勇、黃馬二名,素行結交匪類,被控搶劫佔奪田園、截河抽稅、不法多案,適有新委署彰化縣知縣魏一德到任,特飭會營設法圍拏。詎該匪陳勇聞知,竟敢糾結夥黨,在水沙連之觸口地方,築造石圍,乘夷船屢次來臺,欲圖勾結滋事。」又載:「……陳勇經該文武等四處追拏緊急,仍從海口逃入內山。臣等飭催營縣勒限必獲去後,該營縣商令沿山最近之林圯埔經理林迎祥、生員陳希亮、武生陳彩龍,及臣達洪阿派往之義首武生陳朝魁等,同團練各莊義勇,協力堵截圍拏。……陳勇尚同匪夥逃匿在山,圍困日久,眾匪乏食。九月十五夜,突至林圯埔街搶劫陳希亮,陳彩龍布店。該生員等走出街外,招集各莊總董頭人及本街義勇,守住街口。文武兵勇齊至圍拏,賊匪不能走出,迨及天明,本街義勇首先撲入,兵勇繼進,賊匪持械拒捕。當時格殺十四人,將匪首陳勇獲,……」由上述內容可知陳彩龍為林圯埔人士,武生,在街上經營布店,陳勇之亂時和陳希亮一同協助彰化縣令組織義勇軍對抗叛民。一方媽祖廟的龍柱,串起了各路英豪的連結,也埋下來日攜手抗叛的因緣,今日觀之更具時代見證之感。
竹山連興宮


正門牌樓面前方高懸「連興宮」宮名匾,門楣上嵌著兩道龍首門簪,功能在於固定門楣與連楹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門楣兩側各有一幅彩繪作品,主題分別是「左慈嬉曹」與「天官賜福」。左慈是東漢末的方士,根據《後漢書》〈方術列傳〉當中的記載:『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道。嘗在司空曹操坐,操從容顧眾賓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放於下坐應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操大拊掌笑,會者皆驚。』記載當中描述左慈曾在曹操會客的宴席中,施展法術利用竹竿從銅盤裡釣起數百里外的吳松江鱸魚,神通廣大,令人瞠目結舌。圖中的左慈手裡拿著一支釣竿,吊鉤上懸著一條活生生的鱸魚,身著華袍的曹操吃驚的向賓客描述著,一名方士就把名震天下的曹孟德唬得一愣一愣,暗諷權傾天下又如何,終究比不上道術在身的修道人。
竹山連興宮
天官大帝全稱「上元一品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掌管人間的賜福禳災,其造型通常做丞相裝扮,身著朝服,頭戴相帽,腳踏方靴,一手按鬚,氣定神閒,穩重而慈祥。畫中的福神位於正中央,前方有位文人舉起左手作引導樣,似是代表著「迎福入門」。
竹山連興宮
正門楹聯題著「連環文字紀神功蘋藻千秋崇竹鎮,興復觚棱欽后徳香煙萬里溯湄洲」;「連環文字紀神功」講的就是媽祖歷代受封三十次,到了咸豐七年(1857),封號累積長達六十四個字(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諴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蘋」和「藻」都是水草名,古人將之採集以祭祀,後來引申為祭品之意。《詩經》〈召南‧采蘋〉:「於以采蘋?南澗之濱。於以采蘋?於彼行潦。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於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描述著僕人們正張羅著主人要嫁女兒之前的祭祀用品,後進一步引申女子的美德。「觚棱」指的是殿堂屋角方形棱瓣的瓦脊,借指為宮闕之意。下聯的意思正是百姓因為景仰媽祖的恩德,因此合力重興修復了這座宮殿,香火可以追溯至遙遠的湄洲島。
竹山連興宮
正門兩道木雕門扇,眉堵題材為松鼠咬葡萄以及金瓜。松鼠是一種分布範圍極廣的動物,除了大洋洲和南極,全球各地區都看得到牠們的蹤跡。雌松鼠平均一年可生產三胎,每胎約為四至六隻,生產力驚人。而葡萄的果實一串多顆,也是多子的象徵。同樣的南瓜也是具有多子特性的植物,因此松鼠和葡萄、南瓜搭配在一起,就是祈求多子多孫的吉祥含意。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身堵則為花鳥題材,龍爿是「鳳凰朝牡丹」;牡丹是中國文化中的富貴之花,從唐代以來就被封為花中之王,是故鳳凰朝牡丹成了象徵吉祥富貴的題材。
竹山連興宮
虎爿為「錦上添花」;茶花原產於中國華東地區,以花瓣多重、花期長著稱。錦雞棲息在茶花枝頭上,合在一起便成了吉祥的「錦上添花」。
竹山連興宮
跨幅眉、身雙堵的是一幅瓶插梅花與蓮花,花瓶置於几案上,諧音便為「平安」,案下擱著一顆象徵多子的南瓜,讓整幅雕刻更顯吉祥、討喜。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門前矗立著一對石獅子,形式古樸,不過兩頭獅子的顏色明顯不同,原來是因為雄獅曾遭竊,目前所見者為後來新刻的作品。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雄獅踩球繫著綬帶,是祈求官祿之意,母獅護佑幼獅,是祈求子孫之意,兩者搭配正是各司其職的意念。加高的底座又稱「須彌座」,見證著百年歷史的更迭。

竹山連興宮


兩側小港門裝飾以彩繪為主,眉堵上畫著花卉,一對門印以篆體字形刻著「福祿」與「壽喜」。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龍爿小港門楹聯寫著「連鎮三山竹邑神恩人共仰,興通四海莆田后德月同輝」,竹山的地形為三面環山,北面為濁水溪的沖積平原,自古便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連鎮三山便是此意。而下聯則是點出媽祖乃莆田湄洲女神,神威恩德像月亮一樣光明。
竹山連興宮
門扇身堵上彩繪著「孟女斷手棄污」、「貂蟬拜月」兩幅主題畫作。斷手棄汙的故事究竟出自何處?畫作上所提供的線索相當有限,因此目前尚查無相關資料。
竹山連興宮
貂蟬在正史上並無相關記載,但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卻是王允連環計當中的靈魂人物。據說有一回貂蟬在院子裡拜月,忽然有一片烏雲遮蔽了月亮,義父司徒王允看見後逢人就說:貂蟬的美貌連月亮都自慚形穢,躲在雲裡了,而這也是成語「閉月羞花」的典故之一。畫裡貂蟬蹲坐在樹邊,後得跟著的是他的義父司徒王允,一個偶然的巧遇,在王允的有心渲染下成了美麗的傳說。
竹山連興宮
這兩幅畫的作者落款為「石岡劉昌洲」,劉昌洲生於日治昭和十二年1937年,自小跟隨著祖父與父親學習廟宇彩繪,劉家三代的作品遍及苗栗、臺中、彰化、南投、雲林。畫作上另落「壬子冬月」,那時正是民國六十一年(1972)連興宮第三次大整修的時候,也算是劉昌洲藝師的早期作品。再觀虎爿小港門楹聯「連春竹山雨順風調沾后澤,興懷鹿谷年豐物阜仰天庥」,上聯的語意為祈求媽祖恩澤,讓竹山地區能夠四季如春、風調雨順。下聯則是祈求蒼天庇佑,讓鹿谷地區能夠農作物收成豐沛,由此也可看出竹山旁邊的鹿谷也是在連興宮的信仰圈範圍之內。
竹山連興宮
兩側門扇彩繪主題為「夏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以及「孟母三遷教子」。司馬遷《史記》〈夏本紀〉當中記載:「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文中提到大禹奉舜帝之命,和益、后稷負責治理氾濫的洪水。他反省了父親鯀之所以失敗的原因,整日苦思,出門在外十三年,就算是偶爾經過家門也不敢進門探望,以公忘私之情操令人敬佩。畫中所呈現的是大禹的妻子抱著幼兒出門見夫君的場景。
竹山連興宮
「孟母三遷教子」的故事載於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之中,在〈鄒孟軻母〉這一節提到「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名軻,戰國時期鄒國人,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亞聖」之稱。孟子幼年喪父,全靠母親一手拉拔,據說孟子小時候家就住在墳墓的附近,所以小孟軻在玩耍時也學起了埋葬死人的方式。孟母得知後就把家搬到市集旁,這次孟子則是學了一身叫賣的功夫。孟母還是覺得不妥,於是再搬到學校的旁邊,這回孟子在遊戲時則是展現了從學校那裏模仿來的禮節,這回孟母才真的放下心來,認定這裡才是適合母子居住的地點。
竹山連興宮
綜觀龍虎兩爿小港門畫作,其畫風稱不上細膩,人物的描繪也稍嫌粗糙,如果沒了落款提示,觀者很難從畫作本身去解讀其所傳達的內容為何。

視線回到中軸,仰頭欣賞兩側步通上的裝飾,這裡同樣也有彩繪作品,也都出自劉昌洲手筆,不過較小港門門扇細膩多了。

竹山連興宮
主題分別為「太白醉酒」以及「醉仙」;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有「詩仙」、「詩俠」等稱號,詩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嗜飲酒也是出了名,是故也有「酒仙」的稱號,有了這些特質,讓人們也相信李太白其實是「天上謫仙」,而對他產生了神仙般的想像
竹山連興宮
「醉仙」則是畫著八仙之二的李鐵拐、呂洞賓,李鐵拐躺在大葫蘆上酣睡,呂洞賓則是手拄書卷入眠,兩人呈現出神仙逍遙自在的樣貌。
竹山連興宮
下方員光則是鏤雕作品,龍爿為雄獅與老鷹的對峙,取諧音為「英雄」,虎爿則是老鷹棲息在茶花樹上,象徵「奪錦」,兩副員光加起來便是「英雄奪錦」之意。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壽樑懸掛兩盞竹燈,既能讓人感受廟宇的古樸之感,也凸顯了竹山的在地特色。

兩側封壁以龍虎雙堵最為顯眼,以堆塑的形式採起突設計,青龍破雲而出,栩栩如生,一掌踏雲,一掌踩浪,一掌握珠,口中興佈雨水,展現祥龍司雲佈雨之神力。虎爿猛虎踩踏山岩下山,輕吐的舌頭讓威武之中帶點可愛,甚是討喜。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側邊的祈求吉慶堵雖同樣以旗、球、戟、磬為主角,但還添加了代表官祿的翎毛、文筆以及尺,一同立於案上,取其「平安」諧音。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下方裙堵同樣也是堆塑作品,題材分別為鶴與松所代表的「賀壽」,以及竹與鹿代表的「得祿」;諧音口彩一直是傳統建築最有趣的題材,他們就像是藝師安排的密碼,等待觀眾的心領神會。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前拜殿※

穿過三川殿進入前拜殿空間,一方醒目的「海澨恩深」匾就高懸在中軸橫樑上,落款為「中華民國三拾五年歲次丙戌孟春榖旦」以及「竹山郡守王美木敬獻」。
竹山連興宮
民國三十五年(1946),「竹山郡」是日治時期的行政單位,隸屬臺中州,下轄竹山街、鹿谷庄,當時臺灣正值光復初期,許多行政規制仍保留日治時期的樣貌,因此這方匾額才會出現以民國紀年,但奉獻人卻是以日治行政為頭銜。王美木為竹山人,本業是醫師,為日治時期的末代竹山郡守,也是民國時期的首任竹山區長,在「典藏臺灣」網站所收錄的「1945年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之相關名單」可找到當時臺灣仕紳聯名歡迎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的資料。「澨」的意思為岸邊,「海澨恩深」便是在歌頌海神媽祖對眾生的恩德深重。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在壽樑兩側有彩繪作品,分別是「精忠報國」與「木蘭從軍」。
竹山連興宮
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膾炙人口,根據清代錢彩、金豐所撰之《說岳全傳》第二十二回「結義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訓子」當中的故事情節,王佐奉湖廣洞庭湖通聖大王楊么之命,前往延聘岳飛歸入帳下,以期共抗金國恢復中原。但岳飛認為自己乃宋室臣民,豈可背主求榮,於是堅辭受金,並且勸退了王佐。岳母在得知這一切之後,為免自己身後岳飛會一時受惑而失了忠心,於是在廳堂上焚香祭告祖先,並且諄諄告誡岳飛,更在其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字以為惕勵。圖中可見岳飛單膝跪地,褪去上衣,任憑母親在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字,不僅展現了對國家的效忠,也展現了對母親的孝順,雖然這則故事僅是民間杜撰的情節,但忠君愛國之心已成為千古傳唱的佳話。
竹山連興宮
花木蘭代父從軍是中國民間流傳甚廣的故事,其記載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辭中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作為起興,木蘭家中因收到國家徵調父親從軍的命令而嘆息,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於是「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自此開啟了十二年女扮男裝的軍旅生涯,直到功成歸國受天子召見時,同行者才恍然大悟,最後留下了「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結論。花木蘭的故事體現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慨,以及事親至孝的典範,成了名垂千古的不朽傳奇。圖中所示為牽馬從軍的場景,回頭向不捨送行的小弟道別,臉上沒以一絲畏怯,只有從容而去的瀟灑。這兩幅作品展現了忠孝兩全的歷史典範,繪於一進廟堂最顯眼處,頗有教忠教孝,期許信徒見賢思齊的用心。
竹山連興宮
兩側通樑上頭的束木可留心一看,這裡刻著「四藝」─琴、棋、書、畫,古代文人雅士都必須學習彈古琴、下圍棋、寫書法、繪圖畫這四種技藝,因此四藝代表的風雅、高尚的象徵。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回頭欣賞門神彩繪,中門繪著唐代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這組門神。秦瓊,字叔寶,原為隋將來護兒麾下,後輾轉投入秦王李世民,為創立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尉遲恭,字敬德,玄武門之變時為救李世民而射殺李元吉,並請立世民為太子,是輔佐唐太宗登基的大功臣。兩位將軍被太宗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李世民倚重的愛將,也就是這樣的故事背景,造就了兩位日後成為家喻戶曉的門神組合。在明朝吳承恩的著名神怪小說《西遊記》當中就有兩位將軍成為門神的故事描述。;第十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託冥吏」的情節裡,涇河龍王為了不遂神課先生袁守誠所斷定的降雨時程、數量,違背天帝之令,最後被判處斬。聞言的龍王急忙向袁守誠討救,得知監斬官是唐相魏徵後拜謁唐太宗李世民,央求皇帝解救性命。應允後的李世民於處斬之日刻意留下魏徵對弈,午時三刻至,魏徵竟莫名打起瞌睡來,唐太宗見狀心忖已順利解救龍王危機。孰料魏徵夢醒後向太宗轉述夢中斬龍經過,這才方知魏徵靈魂出竅奉旨斬龍。當晚,涇河龍王的魂魄便潛入皇宮,泣訴唐太宗言而無信,一連數日鬧得皇帝睡不安寢,終日惶惶不安。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位大將得知後,自願為太宗守夜,把守寢殿大門,果然自此龍王魂魄便不敢再來騷擾。然而唐太宗見兩位大將勞苦,於是命人將兩位的面容繪成丹青,懸掛於門扉之上,後來此舉流傳至民間,兩位將軍也成了最著名的門神組合。在龍爿手持金鐧,皮膚白皙的是秦叔寶,虎爿持著九節鞭,面色黝黑粗獷的則是尉遲敬德,兩位鎮守在正門不令妖祟冒犯。仔細觀察,別處的門神組合多半都是一佩弓,一佩箭,兩人必須合作才能搭弓射箭。但連興宮的秦叔寶卻是弓箭齊備,尉遲敬德則是腰間還繫著一把長劍,這配置算是較為罕見的。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兩側小港門則是因應主神為女神之故,因此安排了一對宦官和一對宮娥,四人手中捧著香、花、茶、果,在門扇開啟時面向廟內,彷彿正服侍著正殿上的主神。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立於前拜殿虎爿的古石碑,一方為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正堂馬示」碑。乾隆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1761-1764),任彰化知縣的胡邦翰為體恤農民生活困頓,下令收成良好的稻田依慣例繳納一成穀糧配入連興宮當香火錢,歉收者則免納。十多年後,繼任的彰化知縣馬鳴鑣(乾隆四十年至四十三年)為了感念胡知縣德政,也為了再一次確認政策故立了「正堂馬示」碑。胡邦翰對沙連堡佃農的體恤令百姓感懷在心,於是在連興宮的功德廳裡就奉祀著胡知縣的長生祿位。有關胡邦翰的事蹟,俟簡介功德廳祿位時再行介紹。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另一方為道光四年(1824)由「特調福建臺灣府彰化縣正堂加六級記大功二次紀錄十次李」所立的石碑,這位李知縣即為道光三年上任,道光六年去職的李振青,在功德廳上同樣立有祿位,容後介紹。碑文中提到往來彰化溪洲和沙連林屺埔的行旅,通常是搭乘竹筏溯濁水溪而上,經過觸口再溯清水溪抵達目的地,其所付的船資常常被哄抬,造成齟齬,於是彰化知縣李振青立下告示,規定統一的收費,並且約定部分船資移作林屺埔天后宮(連興宮)與溪洲元帥廟(疑溪洲復興宮)之香油錢。由這方石碑的內容也可看出連興宮在當時的社會佔有崇高的地位,確確實實是沙連堡的公廟。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再觀前拜殿金柱楹聯為「恩澤連綿媽為芸生航四海,香煙興盛祖留名剎享千龝」。「龝」是「秋」的異體字,同音同義。這副楹聯的意思是媽祖的恩德連綿不斷,普救寺海各地的芸芸眾生,奉祀媽祖的廟宇,其興盛的香火可以永享千年。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天井※
走進天井,兩側過水廊上的石柱楹聯刻著「溯降生於湄島水德配天萬里慈帆利濟,沛恩澤乎人間母儀稱后千秋俎豆常新」,稱頌著海神媽祖降生於湄洲島,恩澤遍布人間,被歷代皇帝封為天后,在民間享受累世香火。上方的橫樑繪著四幅彩繪畫作,主題分別為「孝感動天」、「風塵三俠」、「伏生授經」與「桃源問津」。「孝感動天」又稱作「象耕歷山」,講述的是上古舜帝的故事;相傳舜年少時曾在歷山耕作,他的才能與德行令一同耕種的百姓深深折服,甚至連大象都來當他的腳力,協助耕田。這樣的賢名傳到了年邁的堯帝耳中,於是親往歷山測試舜是否有接掌天下大位的能力,相關故事記載於元郭居敬所著的《二十四孝》的〈孝感動天〉,當中提到:「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畫面中的堯和舜彼此行著禮,兩人的互動不僅表現了舜的賢能,也讓人感受到堯不以天下為私,親往訪賢,成就千古流傳的禪讓美名,兩大仁者相得益彰。

竹山連興宮
「風塵三俠」指的是隋末三名協助秦王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奇人:虯髯客、李靖、紅拂女。根據杜光庭所撰的唐代傳奇〈虯髯客傳〉記載,虯髯客俗姓張,家財萬貫,有匡復天下之志。有一回虯髯客在客棧遇見李靖與跟隨李靖奔出的紅拂女,三人義結金蘭,最後在李靖的引薦下見到了李世民。之後虯髯客深知李世民才是真命天子,於是將家財資助李靖用以協助李世民匡正天下,自己則與妻子隱世而居。李靖,字藥師,隋代雍州三原人。早年曾任隋朝縣令,後投效李唐,協助李淵、李世民父子推翻隋煬帝。唐朝建立後又受命平定突厥、吐谷渾等西域國家之邊擾,戰功彪炳,受封為衛國公。至於紅拂女則是小說中的人物,本名張出塵,因時常手持紅拂故稱之,原為隋朝司空楊素的家妓。有一回李靖以平民的身分前來向楊素獻策,言談間李靖展現雄才大略之風範,為在暗處中窺看的紅拂女所傾心,之後便逕自找上李靖,表明願意跟隨奔出。紅拂女敢於示愛的前衛作法,充分表現了其不凡之處,也成為後世佳話。風塵三俠的人物個性鮮明,每一位都展現出俠義之氣,虯髯客的散盡家財的豁達,李靖布衣而不屈其志的韌性,紅拂女不拘世俗之見,勇於追求自我所愛的灑脫,均是俠義的表現。
竹山連興宮
「伏生授經圖」是唐代王維的著名畫作,畫中的主角伏生,一名勝,字子賤,是秦漢時期的經學家,專研《尚書》,至今吾人得窺《尚書》便是伏生致力保存而來。《尚書》是一部先秦時期的文獻彙編,當中記錄了上古堯、舜至春秋秦穆公這段時間以來的許多君臣對話紀錄,是儒家的重要經典,也是窺探中國上古政治體制、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獻。伏生於秦代擔任博士官,始皇焚書坑儒時將《尚書》文本藏於壁中,直到漢代國家政局穩定後,再度取出時已散佚數十篇。文帝時,派太常掌故晁錯前往拜訪伏生,學習《尚書》,「伏生授經圖」描述的就是這個故事。畫中可見一名白鬚皓首的老者正在指導學生,這位便是當時已年屆九十的伏生。老者以口述的方式傳授《尚書》,而學生則以漢代通行的「隸書」重新寫下這部經典,讓經典內容得以流傳後世。「伏生授經圖」表達了文化相傳的意義,這種知識傳遞的能力,也是人類得以不斷進步的原因。
竹山連興宮
「桃源問津」典故出自晉代著名文學家─五柳先生陶淵明所著的〈桃花源記〉,這是〈桃花源詩〉的序文,文中提到「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故事描述晉朝時有一名武陵漁夫,無意間闖入了一座桃花源,並且在那裡看見了一座與世隔絕的美好天地,那裡的居民自稱當初是為了迴避秦代時的動亂,於是才舉家遷入此地。文中一句「不足為外人道也。」點出了桃花源是一座不可受外人汙染的淨土,世人亦無法刻意尋之,武陵漁夫的到訪,一切都只是個美麗的巧合。其實桃花源只是陶淵明心目中的「烏托邦」,那是不存在的一塊淨土,但透過文人筆墨的描述,讓人看來是那麼的真實,也給予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畫中可見漁夫停靠在津渡,一上岸只見桃花盛開,一片景色秀麗,與世隔絕的老者偕著少婦並嬰孩,迎接這位意外的訪客。
竹山連興宮

正殿
正殿前半部的拜殿由一對盤龍石柱撐起,壽樑上斗栱刻著手捧琴、棋、書、畫的人物,同樣也是象徵文雅的四藝組合。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壽樑繪有八仙賀壽圖,由李鐵拐、漢鍾離等兩位帶領眾仙齊聚,一起向中央的南極仙翁賀壽,是非常討喜的裝飾題材。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兩側步通上的彩繪亦有可觀之處,題材為「義姑却敵」與「湯王聘伊尹」、「伯牙撫琴」、「五福祥集」。義姑的故事見於西漢劉向所編的《列女傳》,當中的卷五有載:「魯義姑姊者,魯野之婦人也。齊攻魯至郊,望見一婦人,抱一兒,攜一兒而行,軍且及之,棄其所抱,抱其所攜而走于山,兒隨而啼,婦人遂行不顧。……齊將問所抱者誰也,所棄者誰也。對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棄者妾之子也。見軍之至,力不能兩護,故棄妾之子。」……婦人曰:「己之子私愛也。兄之子,公義也。夫背公義而向私愛,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則魯君不吾畜,大夫不吾養,庶民國人不吾與也。夫如是,則脅肩無所容,而累足無所履也。子雖痛乎,獨謂義何?故忍棄子而行義,不能無義而視魯國。」……頌曰:齊君攻魯,義姑有節,見軍走山,棄子抱侄,齊將問之,賢其推理,一婦為義,齊兵遂止。」本段大意為魯國的這名婦人為護全侄子,忍痛捨棄親子,齊軍得知後便釋放一行三人,後世稱頌婦人能行大義,故稱之為魯義姑姊,並將之義行流傳後世。畫中可見義姑背上背著自己的孩子,手中牽著姪子,三人為避戰亂而奔逃。後頭齊國將領得知義姑的遭遇後,感佩她的節義,於是縱放三人離開。
竹山連興宮
「湯王聘伊尹」的故事見於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的記載:「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司馬遷提到伊尹歸附商湯的故事有兩種說法,一種為伊尹以有莘氏陪嫁奴隸的身分投入商湯門下,最後再以烹調食物的道理暗喻治理天下的方式,進而得到商湯的另眼相待,封其為相。另一種說法是伊尹是一位隱居的賢者,商湯聽聞其名便派人前往聘請,一連五次才將伊尹請出。兩人會談伊尹以「素王」與「九主」的道理深得商湯所讚賞,深切倚重,成就了開創商朝的大業。後世在闡述商湯聘伊尹的故事時,顯然是採用了《史記》所記載的第二種說法。照片中的伊尹正在田間工作,商湯則是在旁人的引導下前來拜會,尋常鄉野間竟有達官貴人來訪,這新鮮事倒也讓後頭的幾位農夫驚訝不已了。
竹山連興宮
伯牙,又作伯雅,春秋時期的晉國大夫,以善彈七弦琴名聞天下。伯牙最有名的是與鍾子期知音相會的故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當中為伯牙安了個「俞」的姓。有一回伯牙休假回家鄉,乘船於江上撫琴自娛,突然琴弦一斷,伯牙直覺此間必有懸疑,於是交代隨侍把船靠岸。上岸後便遇見一名樵夫,自稱「鍾子期」,被伯牙琴聲吸引而來。伯牙聞言心中疑惑,見對方是尋常樵夫更加鄙視,於是故意挑言詢問鍾子期剛剛他彈的曲目意境為何,沒想到樵夫竟然真的一一答出,令伯牙驚嘆萬分。之後多首曲目鍾子期都能解讀出琴中境界,讓伯牙大嘆知音得尋,欣喜萬分,兩人相約隔年再敘。時光荏苒,隔年的中秋伯牙再度告假,再循水路往訪故人,費盡心機方找到鍾子期的父親,相詢之下才得知就在數月前鍾子期已經因為勞累過度而過世了,伯牙悲痛萬分,抽出短刃割斷琴弦,感嘆今生今世再也無人能聽得懂他的琴中意境了。文末,作者為他們的故事而留下「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的詩句。畫中坐在渡船上撫著琴的伯牙,與岸上平凡樵夫鍾子期相遇,得遇知音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竹山連興宮
「五福祥集」以五隻蝙蝠諧音表意,五福指的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代表人生最美好的五種境界。
竹山連興宮
下方的四點金柱刻有兩副楹聯「連庇及枌榆浩蕩神恩人共仰,興觀無畛域崔巍聖德世同欽」與「連歲豐穰竹里萬家沾雨露,興文薈萃沙連百世被絃歌」;「枌榆」是鄉里的意思,「畛域」指的是範圍、界限,「崔巍」則是高聳的樣子。前聯意指媽祖的庇佑遍及鄉里,神威浩蕩為世人所景仰,照顧所及是沒有區域限制的,聖德崇高為世人所敬佩。後聯則是祈求竹山能夠年年豐收,讓百姓萬家都能同沾庇佑,此外還祈求沙連一地能文風鼎盛,世世代代都以讀書為重,傳達前人在追求溫飽之後,求仕便成了大家所認為最能光耀門楣的方式。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正殿裝飾相對於三川殿來得樸實許多,四方金柱上有楹聯「連歲賜神庥一角觚稜崇竹邑,興邦欽母範千秋綸綍溯莆田」,「觚稜」是殿堂上最高的地方,泛指整座廟宇,下聯的「綸綍」指的是天子的詔書,《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整幅楹聯的意思是在竹山這座宮廟裡的神靈每年都會賜福,發源自莆田湄洲的媽祖,庇佑地方興盛繁榮的典範,受到千年來歷代皇帝的推崇與誥封。後點金柱上則是懸掛著另一副木雕楹聯「每從海島渡慈航萬里煙波成彼岸,亦自人間看玉燕千門孤天祝西王」,落款為「大正六年春月鄭貽林敬書森澤榮次郎叩謝」。大正六年為西元1917年,而字帖出自鄭貽林之手。鄭氏原籍福建泉州,光緒年間移居鹿港,日治明治三十年(1897)與洪棄生、許劍漁等人成立「鹿苑吟社」。擅長書法,尤以隸書見長,亦喜好栽種,特為書齋起名「書草堂」。下聯的「千門」是皇宮的借代,「千門孤天」則是指天庭,「西王」為「西王母」之意,傳說舉凡眾神在位列仙班之前,男神一定要先到東王公那裡去報到,而女神則是往西王母那兒去入籍。這副對聯便是在稱頌媽祖救助海上船隻,最後位列仙班之意。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正殿神龕中隔著玻璃可瞻仰鎮殿媽聖容,連興宮的鎮殿媽祖神像面頰豐腴、展現中年婦女的福態,頭戴九旒冠冕,眼神堅毅直視前方,雙手持玉笏於胸前,表示直達天聽的尊榮神權。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身旁一對宮娥捧玉旨與印璽,同樣也是媽祖神格崇高的象徵。
竹山連興宮
在鎮殿媽前方的黑面軟身媽祖,原為竹山社寮聖王廟(現稱武德宮)的金身,同治十一年(1872)聖王廟進行改建,信徒將媽祖寄祀在竹山連興宮。俟竣工欲奉請媽祖回宮時,媽祖卻指示想留在連興宮不回社寮了,後來經請示後才改成每年奉請社寮媽祖回武德宮,如今已成為竹山地區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社寮媽金身雙眼炯炯有神,一抹淺淺的微笑卻又展露出親和的慈祥感,每年媽祖誕辰前十日由居民迎請回社寮武德宮。
竹山連興宮

神龕兩側對聯題著「連山好竹遶璇宮靈溯湄洲安萬戶,興士良材班玉筍恩沾沙堡享千秋」,「玉筍」除了表達竹山當地特產外,還有人才濟濟的意涵,如《新唐書》〈列傳第九十九‧李宗閔〉:「俄復為中書舍人,典貢舉,所取多知名士,若唐沖、薛庠、袁都等,世謂之「玉筍」。」而「班玉筍」則是才士的聚集,如唐鄭谷《九日偶懷寄左省張起居》詩所云:「渾無酒泛金英菊,漫道官趨玉筍班。」本對聯巧妙的將林屺埔盛產竹子的特色帶入,再引申祈求媽祖庇佑本地人才濟濟,文風鼎盛,是一副饒富深意的對聯。
竹山連興宮
神龕上頭高懸一方「德佈山海」匾,落款為「昭和十年歲次乙亥仲冬榖旦」、「竹山林朝槐、林慶安、林其木、林辰成、陳清松、陳神佑、陳長慶、周朝安、魏維錡、謝□長、楊姚成、葉水源敬獻」。昭和十年(1935),為首的林朝槐為臺中人,昭和九年(1934)擔任竹山郡役所竹山庄庄長。林慶安為大正八年(1919)南投廳林圯埔區書記。陳清松為大正五年(1916) 臺北廳樹林口區書記。陳長慶為明治四十四年(1911)連續擔任七年的宜蘭廳浮洲區書記。從獻匾人的背景可看出當時各區的書記頗有交情,因此才會聯合刻匾懸掛於廟堂之上。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神龕前方的神桌同樣奉祀多尊媽祖金身,兩側則是依慣例矗立著鎮殿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像。連興宮的鎮殿將軍金身面容靈動,栩栩如生,雖不脫金剛怒目,但肢體線條展現出將軍的孔武剛猛,是媽祖駕前最得力的助手。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在正殿的虎爿安置著功德廳,奉祀歷代對竹山連興宮有貢獻的先賢,前文所提及的李振青、胡邦翰兩位彰化知縣就在當中;「欽命署理閩浙總督巡撫福建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定公名長恩憲祿位、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知臺灣府彰化縣事加五級紀錄四次胡諱邦翰祿位、特調福建臺灣府彰化縣知縣正堂加六級記大功二次紀錄十次松吟李老爺諱振青祿位」。「祿位」是指受人恩惠無以為報時,為對方所立的一種牌位,透過每天的燒香將功德迴向給對方。這面祿位當中有三位先賢,分別是「定長」、「李振青」、「胡邦翰」;據《福建通志臺灣府》〈職官‧巡撫〉載:「(乾隆) 二十六年夏五月戊午(二十日),以定長為福建巡撫、楊廷璋兼署之.」定長為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間任福建巡撫,然而這位巡撫與臺灣似無明顯關聯,唯一比較有聯繫的當是協助胡邦翰報請朝廷減免田租,居民連帶感其恩德也將知縣的上司福建巡撫也一同供奉了。有關胡邦翰在彰化縣任內的事蹟以及對水沙連居民的貢獻,在《彰化縣志》〈官秩志‧列傳〉當中有詳細的記載:「胡邦翰,浙江餘姚人,乾隆壬申進士.二十七年,調彰化縣令.抵任後,興利除害,美不勝紀.置義塚則澤及枯骨矣,設留養則恩被窮民矣.實心實政,無日不軫念民艱.而惠最無窮者,莫如減則一案:先是水沙連荒埔墾闢成田,已報陞科,忽連年水災,沖崩壓壞者,不可勝數;又年不順,成穀無半穫.民受課累,日追逋欠.邦翰知民疾苦,為請大吏,備陳情狀.適制憲巡臺抵彰,邦翰即躬導制軍,詣勘跋涉畎畝間,不辭勞瘁;復為哀籲再三.制憲憫其誠,乃為奏請谿免水沖田園數千甲舊欠供課數萬石,仍請減則.詔報可.民咸知為邦翰力,雖婦孺猶歌頌弗忘焉.今沙連天后聖母廟,其後有胡公祿位祠,凡遇胡公誕辰,家家慶祝,如奉生佛然.」文中提到胡知縣親自探勘各地農作狀況,深切了解民眾所苦,最重要的是還向朝廷奏請減免田租,百姓感情恩德,在連興宮位胡知縣設立長生祿位,更甚者家家還會慶祝胡知縣誕辰,奉其如同奉神佛一般,由此可見胡邦翰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另一位李振青知縣,《彰化縣志》〈官秩志‧文秩‧彰化縣知縣〉載:「李振青,貴州興義人,監生.三年十月任.」。道光四年十月,鳳山縣民楊良斌作亂,之後駕船逃至彰化被知縣李振青所拏獲押送府城,弭平了這一次的叛亂。其與竹山的關聯在於明訂了往來濁水、清水二溪度船的船資費用,解決以往常因收費而產生的紛爭,對於兩地的經濟發展貢獻頗多,因此與前任胡知縣一同列入連興宮功德廳奉祀。
竹山連興宮
另一方祿位上書傑士羅記入先生長生祿位」,這位羅記入先生有意協助修復連興宮,於是在昭和二十年(1945)以充實其所組織的「竹山義勇保安隊」之基金為名義,標得演習林(今臺大實驗林)的一批木材,變賣後將所得全部充作修建費用,也就是有此義行,如今得以在連興宮的功德廳上享受人間香火。
竹山連興宮
此外還有一方「沙連堡天上宮勅封二十三位將軍爺並和尚一派蓮座」,上頭還刻著臨濟宗的歷任住持,推敲昔日的連興宮也曾有沙彌主事過。
竹山連興宮


※後殿(觀音殿、凌霄寶殿)
穿過正殿繼續參拜後殿眾位神祇,後殿一樓奉祀觀世音菩薩,二樓則是奉祀玉皇大帝。鎮殿的金面菩薩肅穆的盤坐在紫竹林岩石前,慈悲的容貌撫慰著古往今來前來頂禮參拜的芸芸眾生。

竹山連興宮
神龕有聯題著「觀及四方同登彼岸,音傳一杵共渡迷津」,點出觀世音菩薩以救渡眾生為己任,希望幫助大千眾生都能登上極樂世界的慈悲宏願。
竹山連興宮

凌霄寶殿上,玉皇大天尊就端坐在神龕裡的九龍寶座上,象徵至高無上的權威。兩側陪祀三官大帝與神農大帝。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三官大帝為道教信奉之至高神尊,輔佐玉皇大帝統理世界,依職權分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昔日東漢張道陵創五斗米道(正一道)為人禳福消災,所採用的「三官手書」儀式,就是把信徒向上天懺悔、祈求庇佑的文疏寫成一式三份,一份放在山上,一份埋在土裡,另一份沉入水中,所代表的正是將文疏呈告予天、地、水三官。一般所見的三官大帝塑像,通常都是雕刻成長相一模一樣的三位,僅由手中持笏的方向來辨別身分。而連興宮的三官除了持笏方向不同,三位大帝的神容也不盡相同,具有帝王的威嚴風範。
竹山連興宮
神農大帝則是華夏太古三皇之一,又稱炎帝、五穀王,傳說是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傳統社會以農耕為重,故廟宇多半奉祀神農大帝以祈求五穀豐登。

結語
連興宮,一座乘載百年記憶的廟宇,從廟裡的古物、石碑、匾額、神像,乃至於功德祿位,無不刻畫著歲月的痕跡,表述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底蘊,走訪一趟連興宮就等於走訪了林屺埔百年風華一般。憑著先人所留下的足跡,我們一步一步探尋昔日的記憶,歷史不是消失而是被遺忘了。當我們對家鄉的過去全然無知時,那麼等同於失去了自己的價值,失去了對土地的認同。忙著追求流行時尚與滿足物慾的人們,當無法滿足的失落感襲上心頭時,試著回頭看看身邊所擁有的一切,聽聽古老故事,這才是建立起自我存在感的途徑。

竹山連興宮

竹山連興宮

【攝‧記】竹山連興2015.06.24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