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時間:201572

地點:金城南門境天后宮(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2865)

交通方式:金門當地大眾運輸工具較不興盛,建議可於金門機場外租借摩托車,索取地圖,再依圖驅車前往。建議路線:金門航空站→中山路→左轉環島南路三段→桃園路→伯玉路一段→經圓環左轉環島西路一段→右轉民族路續行即可抵達,近金門縣立體育場。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簡介】引自金門寺廟名錄網站
南門天后宮俗稱「小媽祖宮」,始建於清代,確切年代不詳,早期廟前即濱臨海邊,潮高期間海水可淹至廟前。目前尚有清道光丁未年打造的香爐及民國十二年立的一方「重修祖廟碑」。可知本廟曾於民國十二年、四十五年、六十一年、八十年數度重修,現狀係民國八十四年重修。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南門境顧名思義即是金門城的南門境域。這裡所謂的金門城指的是清代才建立為金門行政中心的後浦民城,而非明代的千戶所,相關內容請參閱本站金城大媽祖宮。有關南門境天后宮的紀載,主要見於光緒年間刻印刊行的《金門志》,在〈卷四 規制志/祠祀〉當中提到:「天后廟 在後浦渡頭.南門亦有廟.在賢聚村者,稱西宮,宋時建;在料羅官澳者,明時建.」文中所述的南門天后廟便是指如金的天后宮。此外在金〈規制志/祠祀/叢祠〉尚載「小媽祖宮 在後浦南門(內並祀廠官爺).」由此可見南門天后宮在清代就是後浦地區重要的廟宇之一,而且與後浦渡頭的大媽祖宮並稱。另外紀載中也明確提到廟中陪祀廠官爺,也就是今日廟內龍爿的洪府南濱王。只是可惜的是紀載內同樣沒提到創建年代,目前只能以廟裡所收藏的一只清道光丁未年的古香爐,來證明本廟最遲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前即已存在。

※牌樓※
在金門縣立體育場對面可看見天后宮的牌樓矗立在靠近民族路邊,是民國七十八年(1989)由當地信徒共同捐建,脊背雙龍護珠,正脊脊堵八仙過海,橫樑書寫「天后宮」三字。兩副楹聯分別為「天恩妙濟群生護國保民福浯島,后德慈昭海表弘仁輔聖鎮南門」以及「每從海島渡慈航萬里烟波登彼岸,亦向人間傳玉燕千門孤矢祝西王」。前聯點出了祈求媽祖護佑金門,鎮守南門境的祝願。第二副下聯的「千門」原意是皇宮,這裡借代指作天庭。「孤矢」便是天弓也就是彩虹,民間將之視為通往天界的橋樑。「西王」為「西王母」之意,傳說舉凡眾神在位列仙班之前,男神一定要先到東王公那裡去報到,而女神則是往西王母那兒去入籍。這副對聯便是在稱頌媽祖救助海上船隻,最後位列仙班之意。小港橫聯為「母儀作聖」、「后德配天」。正門有一對石獅鎮守,小港則是麒麟神獸看顧。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走進牌樓內,另一面楹聯為「世間無水不朝宗豈止黃河一派,天上有妃能降福何愁碧波千層」,引自明末清初著名的戲曲理論家李漁於「江陽天妃閘」中所題,道出媽祖身為海神,四海百川皆來朝謁,只要有祂的庇祐就不用擔心海上的波濤。另一副「視遠惟明知普渡眾生全憑慧眼,思溺由己願永清四海上慰婆心」則是闡述媽祖普渡眾生,照看海上往來船隻的慈悲宏願。小港橫聯是「海不揚波」、「民皆樂業」。綜觀牌樓上所刻之楹聯,多緊扣媽祖庇佑海上漁民的主題,反映出金門島的地理特性,以及島上居民的主要產業型態。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外觀格局※
相較於重建的金城大媽祖宮,南門境天后宮保存了較為古老的格局,廟殿佔地不大,分拜亭、三川殿與正殿以及後殿,分為三進。簷上的裝飾均為南式風格,硬山重簷,綴以陶俑剪粘。廟前有石雕天公爐一座,距離大馬路旁的牌樓之間有一片廣場,是以從牌樓往廟體一看自有氣勢恢宏之感。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拜亭、正殿、後殿簷上※
拜亭上方有一座獨立屋簷,脊背為雙龍護珠,正脊有麒麟、鳳凰、牡丹等剪粘,取三者分別為獸、禽、花當中的王者,故稱之為三王獻瑞,帶有富貴的吉象寓意,兩側有獅、象。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垂脊牌頭安放著大量複製的淋燙構件,同樣有著人物生硬,主題不明的缺點,徒留五顏六色的熱鬧色彩。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下方穿插了八仙俑,龍爿為呂洞賓、張果老、漢鍾離和韓湘子,虎爿則為李鐵拐、曹國舅、何仙姑與藍采和,這裡的藍采和造型明顯是受到劉海蟾的影響,呈現雙手持銅錢,坐下騎乘三角蟾蜍的形象,是臺灣地區常見的類型,不過似乎與金門當地原有的信仰不甚相同,這點可從繪畫上得到線索。有關南門天境天后宮的八仙彩繪,就留到介紹後殿時再加詳述。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下簷脊背亦作雙龍朝拜貌。脊堵有花鳥以及虎與豹剪粘,虎、豹與上層的象、獅合起來便是陸地上最兇猛的四種動物,是廟簷上常見的鎮煞裝飾。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下層垂脊裝飾甚為繁複,可分為三個部分,先是武將戲齣,再來則是鳳凰與仙女,最外側的牌頭再安排另一齣將相比武,這樣的安排實屬罕見。仙女手中一人持著花瓶,一人捧著銅鏡,象徵著「合境平安」。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正殿脊背則是雙龍護塔,正脊脊背上的塔樓高七層,色彩豔麗。塔在印度是一種墳塚的建築,佛陀的出生及涅槃之地都有供奉著佛陀舍利子的寶塔,後隨著佛教傳布,塔樓的興建便隨之普及。東漢時期佛教東傳中國,塔的建築型式也隨之傳入,並與中國的樓閣結合,成為具有東方風格的新式塔樓。由於塔是用來供奉佛陀、高僧舍利,所以塔也是佛的代表,具有神聖的意涵。此外塔在風水學上也有鎮守的功能,是故許多廟宇會以塔為正脊裝飾。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脊堵多為花鳥剪黏裝飾,當中穿插著八仙陶俑。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後殿脊背則為財子壽三仙,亦有「福祿壽」的稱呼。中央端持玉如意,身著官袍的是財神福星,其身分有一說是為商紂時期,犯顏直諫的忠臣比干,遭紂王下令挖心而死,玉帝憐其至忠,且無心故不偏頗,因此封為文財神,掌管世間財富之分撥,或有言其身分為春秋時期擅長經商的陶朱公─范蠡。一旁手抱幼兒作援外打扮的是祿仙,象徵賜予子孫滿堂,身分是商周之際的文王姬昌。明代著名小說《封神演義》當中稱姬昌擁有九十九個孩子,並且在前往朝歌城的途中收了雷震子為第一百個兒子,因此成了多子多孫的代表人物。另一頭拄著繫葫蘆的拐杖,額禿頂廣的是壽星南極仙翁。這三位神仙分別代表著人世間最渴求的三種想望,是廟宇裝飾最常見的一組神仙。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拜亭※
南門境天后宮的立面設置了較為少見的拜亭,也就是四面皆開闊的亭子,屋簷由二瓜二通撐起,二通上有獅、象兩座撐起桁架。獅與象除了是森林猛獸外,同時也是佛教文化裡的吉祥動物。獅子一吼響徹森林,震懾百獸,是故佛家謂佛陀說法為「作獅子吼」。獅子亦為大智文殊菩薩的座騎,身分自是優於世間百獸。中國境內本無獅子,但隨著佛教文化傳入與廣布,獅子是瑞獸的信仰也就隨之深植民心。大象力氣驚人,又可負重,在古印度就被視為重要的經濟動能甚至是軍隊,也是皇家又來展現威儀的象徵。大行普賢菩薩的座騎便是六牙白象,所以也是佛教文化裡的吉祥動物。獅子嘴裡咬著一條綬帶,另一頭綁著一顆球,球諧音求,而綬帶則是引喻官祿,合起來便是祈求官運亨通的意思。象鼻撐起一朵盛開的牡丹,牡丹是富貴的代表,兩者合起來稱為「富貴有象」,也就是富貴在望的含意。兩者都是非常討喜的裝飾題材。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下方員光有木雕裝飾,龍爿的題材為「金雞嶺」,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六十九回「孔宣兵阻金雞嶺」;話說三山關孔宣奉命鎮守金雞嶺,憑藉著背後能現出青、黃、赤、白、黑五道光華的異能,連擒哪吒、雷震子、五岳、李靖、金吒、木吒等西岐大將。正當姜子牙、燃燈道人一群人苦思不得其解時,西方教下準提道人前來相助,順利擒下由孔雀神鳥所化的孔宣,並將之帶回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照片中的孔宣縱著寶馬對戰西岐人馬,背上噴出的五彩異光令人目眩神迷,迷惑敵人後將之生擒,此異能令伐紂大軍連連敗退。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虎爿員光的題材則是「三英戰呂布」,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各路諸侯應曹操之號召齊聚討伐董卓,眾人共推袁紹擔任盟主,劉關張三兄弟亦率兵歸入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帳下一同前往會盟。董卓和盟軍的交戰互有攻防,然而董卓的義子呂布驍勇善戰,無人能敵,一連斬殺盟軍數將。眼見遲遲無法制服呂布,盟軍眾將亦無人敢應戰,於是張飛持著丈八蛇矛衝出迎戰呂布,雙方你來我往,不分上下。眼見義弟久久不能取勝,關羽亦掄起青龍偃月入陣。但呂布不愧名冠三國的猛將,對戰關張二人竟絲毫不落下風。隨後劉備也擎起雙劍加入戰圈,三兄弟圍戰呂布,鏖戰多時仍不見勝負,最後是呂布久戰力虛才倒拖方天化戟拍馬遁回虎牢關。一場精采的三英戰呂布,就在天下諸侯的面前上演著,不僅拉抬了劉關張三兄弟在天下豪傑間的知名度,也再次奠定了戰神呂布的地位。圖中所見冠插雙翎,手中緊握畫戟殺將而來的呂布,對戰手持青龍偃月刀的美髯關羽,後頭跟著手持杖八蛇矛,以及擎著雙股劍的劉備,一場劉關張三兄弟大顯神威,震驚十八路諸侯的對戰好戲就此上演。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外側另一方員光題材則是「八仙賀壽」,由李鐵拐、漢鍾離兩位大仙領軍,一同向中央騎乘仙鶴的南極仙翁祝壽。這則故事雖不見於清代之前的小說內容,但卻是民間普見的組合。根據《東遊記》的故事,是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才把八仙給聚集起來,文中並沒有八仙前往南極仙翁為其祝壽的橋段。不過宗教信仰的傳說故事本來就是眾說紛紜,只要能展現熱鬧吉祥的氣氛又不違背風俗民情,那麼組合的重新搭配就不再那麼拘謹了。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另一面懸掛著一方藍底金字的木匾,上刻「澤披海疆」,上款「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一月吉旦」,下款「海軍陸戰隊第三營第二連全連護號目兵夫仝叩」。民國十二年(1923),當時的中國雖脫封建帝制,但卻面臨了軍閥割據的局面,政局動盪不安,而軍制也尚未完備。海軍陸戰隊的原形是從清代的禁衛軍演變而來,下款中的「護、號」指的便是清代禁衛軍的軍種,而「目、兵、夫」則是指軍階,分別代表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是故「全連護號目兵夫」代表的就是全連士兵的意思,當時的海軍陸戰隊屬於海軍部所轄,因此全連為了祈求軍隊海上作戰一切平安,一起獻匾給海神媽祖自然就合情合理了。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三川殿※
兩側墀頭安置著石獅子,下方水車堵的轉折處有螭吻像,堵內裝飾題材為關羽和張飛這兩位三國著名的英雄人物,帶有借猛將之威脅助鎮守廟堂的意味。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立面僅開一間,整面以紅色系為主。正門上方懸掛多方牌匾,都是近代地方官員所獻。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門楣並無裝飾,僅置一對八卦形門印,上頭刻著麒麟神獸。正門楹聯為「宮殿巍峨海晏河清崇后德,威靈顯赫民康物阜沐神庥」;「晏」是平靜的意思,「海晏河清」說的就是河海都能平靜清澈。「庥」原意為樹蔭,引申為庇護。這副楹聯傳達希冀媽祖保佑海上風平浪靜,陸上人民安康收成豐富的願望。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正門門扇均為木雕,眉堵與裙堵的題材均為花鳥,只是眉堵以鏤雕呈現,裙堵則是彩繪作品。身堵的圖案為瓶插花卉,花瓶置於案上取諧音「平安」,花卉種類有牡丹、山茶,花下棲著錦雞,取「錦上添花」之意。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右下角有琴、其、書、畫四藝,以及葫蘆、蒲扇、漁鼓、蓮花四寶,都是帶有吉祥寓意的器物。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兩側對照壁堵作龍、虎相對,龍堵題材為「畫龍點睛」,故事源自南朝梁的張僧繇,是當代著名的畫家。據說有一回他在金陵的安樂寺壁上畫了四條龍,完稿時刻意不為四龍畫上眼睛,深怕一點上睛龍就會化生而去。旁人不信,於是張僧繇提筆為其中的兩條龍畫上眼睛,沒想到一畫龍真的破壁飛騰而去。後人將這則傳說引申掌握到了事物的關鍵點,添上使之更加完備。畫中可見左側有兩條神龍昂首向天,左側張僧繇劍指筆畫,演繹著「畫龍點睛」這則傳說故事。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虎堵題材是「羅漢伏虎」,在明代小說《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伏虎羅漢〉的故事中,有一回尊者遊歷途中經過一處山嶺,當地人提醒巖下有惡虎盤據,於是尊者「囊中取出丹丸,化石成羊,投之崖下以飼虎,虎食數口,負隅之勢斂矣,咆哮之聲息矣,牙爪不張,馴若圈中豢豚,望山巔首服者數次。」惡虎之亂自此靖平。照片中大小兩虎性情溫馴,乖乖地順從羅漢的教化。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其實這兩堵題材也有一般「蒼龍教子」以及「舐犢情深」的色彩,算是多則故事的綜合版本。

※正殿
廟內空間促狹,加上擺了供桌以及兩側堆放的雜物,加之燈光昏暗,長年香煙累積的燻染,讓正殿看來失色不少。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正門上方懸掛一方「海不揚波」匾,下款落「信官黃炳瑞 劉鍾靈 陳煥民 黃景漢 方錡 □光朗 林偉 陳常仝叩」,「信官」二字透露這群人在當時應該是從政人士,不過在網路上卻找不到這些人的相關資料。這方牌匾與拜亭那方海軍陸戰隊的是同一年所獻,民國十二年(1923)是南門境天后宮重修的一年,由各方獻匾的舉措來看,媽祖廟的重修在當時一定是件地方大事。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左右兩側的牌匾彼此中間這方更顯珍貴,都是清代所留下的古物。龍爿為「保我戎行」,落款「道光癸巳年桂月穀旦」、「本境信官董楨祥敬立」。道光十三年(1833)歲次癸巳,至於信官董楨祥此人則是查無相關資料。在《金門志》〈職官表/國朝職官〉的記載中,道光一朝只有一人姓董,那是道光二十四至二十五年間擔任「浯洲鹽場大使」的「董寅」,「楨祥」是否會是他的字?然而從「戎行」一詞推斷此人應該擔任武職,但「浯洲鹽場大使」卻是文職,且與上款的年代也與董寅的任職背景不符,兩者應非同人,此匾所落之相關資訊可能需再推敲。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虎爿這方為「霛昭保赤」,落款「甲辰夏五穀旦」、「六品軍功頂戴許侯熊立」。「霛」是「靈」的異體字,此匾年代僅留「甲辰」,究竟是何時的甲辰年只能從獻匾人的線索去搜尋。在《金門志》〈舊事志/紀兵〉當中載:「咸豐三年,海澄人黃位作亂,推其鄉殷戶黃得美為首.四月,率眾入廈門城,踞提督衙署.……金門兵單餉匱,人心惶惶;奸民許款、葉行等通賊,欲導來攻.總兵孫鼎鰲、縣丞郭學謀於諸生林章楩,議先用緩兵之策,無敢往者;章楩乃與署中書辦黃求赴廈,見得美說之曰:『金門民窮地瘠,家無百金之蓄、人無十日之糧,不足以供行李』.後美遂無來意.章楩歸,急與文武籌議戰守.於是紳士林可遠捐貲募勇,急備戰具,與其弟外委林榮邦、營員鄭玉麟率之以守要害.而歲貢生林焜熿亦偕六品頂戴許侯熊、廩生許瑞瑛、生員郭以鏡、許春奎等奉檄設局於城隍廟,團練丁壯,日夜邏巡.侯熊又赴永寧各處招商載米接濟,人心大安.時右營黃守備怯,鼎鰲乃摘其印,委把總彭奪超護理.奪超既受事,於中港口岸安營,布置井然.賊始知章楩之紿己也……」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咸豐三年(1853),海澄人黃位推同鄉黃得美作亂,並順利攻佔廈門衙署,有人趁機慫恿一併攻下金門。當時的金門軍備空虛,人心惶惶,金門總兵派生員林章楩前往拜見黃得美,成功說服他攻打金門並無益處。事後金門總兵隨即招募義勇軍,擴充軍備,並委託許侯熊等人協助練兵,日夜巡邏。之後許侯熊更前往永寧各地招募商人送米至金門接濟,總算安定了民心,讓黃得美一行人真正不敢對金門輕舉妄動。有了這段記載,我們便能大致拼湊出許侯熊這個人的輪廓,而「甲辰」紀年也可確認是指道光二十四年(1844)。「頂戴」指的是清代官員頭上所戴的禮帽,又稱「頂戴花翎」,帽上頂珠的顏色則是分辨品級的標的。六品官相當於縣令,是故許侯熊在當時的金門也算是地位崇高的官員。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古匾是協助我們判讀廟宇歷史的依據,短短數字,可以旁徵其他史料,推敲出過去的歷史,重塑那段被今人所遺忘的故事。

神龕有玻璃隔絕,連年的香煙使得玻璃卡了一層油汙,增加了拍照的困難度。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龕裡正中央奉祀著鎮殿天上聖母的軟身神像,面容紅潤,與一般所見的媽祖神像膚色略有不同。媽祖雙手垂於座前,平穩莊嚴的坐在神位上,慈目微張望著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嘴角微揚安撫著萬千迷惘的心靈。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鎮殿媽前方有一尊尺寸較小的金身,底座寫著「湄洲天上聖母」,看上去似乎是近代剛增祀的新神像,兩側有宮娥分持劍、印隨侍。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再前方則是供俸著一尊廣澤尊王像;廣澤尊王全稱「保安廣澤尊王」,又稱「聖王公」、「郭聖王」,是福建泉州南安的鄉土神。傳說尊王俗姓郭,名忠福,後唐時期人士,因將父親遺骨葬於吉地,再加上自己的勤奮修練而成仙。之後屢屢顯化,以神功受歷代帝王冊封,最後一次封爵為同治九年(1870)的「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金門就位於南安縣的對岸,自古便與泉州三邑關係密切,因此奉祀南安守護神廣澤尊王自是合理。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在聖王公兩側則是有一對非常罕見的神像,以龍虎之姿呈現,不知神名,姑且以將軍稱之。在廟宇建築裡,龍與虎是最常見的裝飾題材與意象,每個東方人對他們絕對不會陌生。不過要像南門境天后宮這樣把龍、虎轉化成神像,並且供奉在神龕之上的,這還真是阿中目前所見的孤例,非常新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中央神龕外側不例外的有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千將軍膚色青綠,雙眼怒瞠,高舉左手作遠眺狀。順將軍紅色皮膚,右手食指指耳表示聆聽之意。兩人是媽祖駕前最得力的護法。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神龕虎爿陪祀鎮殿尊王,龍爿則是奉祀著「洪府南濱王」,是金門城南方之境主。根據金門當地的傳說,南濱王名為洪應銓,生前是造船廠的廠官,還被封為監察御史,處世公正不阿,死後由後人蓋廟祭祀。至於金門奉祀南濱王的淵由,則是據說在明末清初時曾出巡至此,顯化濟世,之後便由信徒所奉祀。有關南濱王的信仰,早期多半稱之為「藍濱王」,後來因為乩童降駕宣稱要改成「南」才對,因此近年來才改稱為「南濱王」。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探究洪應銓的生平事蹟,按理曾被封為監察御史者應當會被史書記上一筆,然而令人納悶的是史書中竟找不到有監察御史洪應銓的紀錄,傳說是否可信,著實有待更進一步的探究與釐清。不過若從「廠官」的探究,那麼南濱王的來歷或許有那麼點蛛絲馬跡可依循。《金門志》〈規制志/祠祀/叢祠〉載「小媽祖宮 在後浦南門(內並祀廠官爺)由此可知光緒年間信徒所認定的這位陪祀在小媽祖宮的神祇是「廠官爺」,廠官爺的信仰不只在金門有,臺灣西南沿海也有,而且是附屬在王爺與王船信仰底下。福建、臺灣沿海地區盛行著王爺信仰,祂們是奉玉皇大帝之令巡查世間,考察民情的神祇,王爺們往往搭著王船四處遊歷。當地區發生不平靜,或是神祇降旨要舉辦醮典時,百姓就會建造王船作為替迎送王爺的工具。等醮典結束後,對王船的處置分為遊天河與遊地河兩種;遊天河是將由紙、竹、綢緞等材質所糊成的王船送到海邊火化,此形式盛行於福州、漳州。至於遊地河則是將由木頭實際打造的船隻放流入海,任其飄盪,象徵王爺前往下一個地區巡視,此者盛行於廈門、泉州。在打造王船之前必須要有一連串的儀式來稟告種王爺們,造船的工程自然也須要有負責的神祇來統籌護佑,這位便稱之為「廠官爺」。由以上線索推敲,南門境天后宮的廠官爺信仰很有可能就是起源於福建沿海的王船信仰,再加上「監察御史」的傳說類似王爺的代天巡狩,是故阿中推敲南濱王其實是王船的廠官爺,歷史並非上真有其人。此外「南濱」二字亦是耐人尋味;「濱」指的是水邊,昔時南門境天后宮就在後浦海邊,南濱指的很有可能是天后宮的位置,而非「爵位」名稱。以目前阿中所找到的相關線索僅能推論至此,歷史上究竟是否真有洪應銓這位監察御史,就留待有意進一步探究的先進深入討論了,不過這樣的討論相信是不會動搖到金門人對洪府南濱王的尊崇與信仰的。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再觀神龕前方擺設,其中最醒目的是一柄道光年間的古香爐,中央篆刻「天上聖母」四字,下方以盤龍為飾,左右落款「道光丁未年造」、「信官許鵬飛叩」。據《金門志》〈職官表/國朝職官〉載,許鵬飛為金門(後浦)人士,同治元年(1862)十月任中軍左營,受福建水師提督竇振彪拔擢至參將遊擊。獻爐年代為道光廿七年(1847),距任金門鎮水師中軍左營職相差十五年,推對當時的許鵬飛應該只是個小小武將,不過這件古物如今卻也成了佐證廟史悠久的重要表徵,十足珍貴。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神龕兩側有聯題道「成道化明神恩遐海國,孝心稱聖母座鎮浯城」,點出媽祖以孝成神,威靈顯赫,亦祈求聖母鎮守金門,保佑浯島百姓。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正殿左右各有一座木雕神龕,裡頭奉祀著千順兩將軍的神將。龕旁有聯「水德配天海國慈航並濟,母儀稱后桑榆俎豆重光」;「桑榆」指的是祭祀品。「俎豆」其實是「俎」和「豆」兩種古時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禮器,引申為祭祀之意。「重光」則是比喻繼承前人的功業與德行。這副楹聯的意思便是海神媽祖的恩德可以媲美上天,在海上庇佑眾生引導船隻安全返航。媽祖的威儀堪稱神中之后,百姓世世代代都會虔誠的奉祀著祂。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後殿※
穿過正殿,由狹窄的樓梯登上後殿二樓,這裡奉祀著聖父母牌位,也就是媽祖的雙親。《清史稿》〈志五十九/禮三 吉禮三/京師群祀 五祀八蜡附〉載「仁宗朝,追封天后父積慶公,母曰夫人」;嘉慶六年(1815),朝廷依雍正三年追封關帝先代的例子加封媽祖的父母,許多媽祖廟宇都會在後殿奉祀聖父母,表彰媽祖以孝成神,以孝化民的事蹟。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木雕神龕橫楣刻有德被海疆」四字,落款「道光壬寅年穀旦」、「信官許鵬飛謝」,和正殿上的香爐為同一人所獻,不過年代較晚。以「德被海疆」四字推敲,這幅神龕早先應該是用於媽祖正殿,料是後期重修才挪至聖父母殿使用。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神龕花罩刻著鳳凰朝牡丹、茶花雞;鳳凰和牡丹分別是禽類與花卉中的王者,具有富貴吉祥的象徵。茶花雞是山茶花與錦雞,取其「錦上添花」的諧音,也是常見的裝飾題材。

神龕上方橫樑有磁磚彩繪,繪畫的主題為八仙齊聚,這幅八仙彩繪樣式與大媽祖宮正殿金柱看樑上的極為相似,如李鐵拐、呂洞賓、藍采和…等幾乎一模一樣,看來應該是規格化下的產物。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由右至左分別是韓湘子、呂洞賓、李鐵拐、張果老、漢鍾離、何仙姑、曹國舅與藍采和。這八位神仙是最貼近庶民生活的神仙,從祂們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尋常百姓生活的軌跡,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成仙經歷,相關故事就記載在《八仙出處東遊記》這本小說當中。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韓湘子在《東遊記》裡被說成是唐代古文大家韓愈的侄孫,曾在韓愈面前施展令牡丹變色,並且預言韓愈有左遷潮州之厄,後來果然應驗,讓不信佛道的韓愈為之折服。不過事實上這則傳說是張冠李戴,韓湘的確是韓愈的侄孫,然而根據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令牡丹變色的是韓愈另一名從江淮來投靠的侄子,這名公子哥兒不學無術,不僅在學堂上會欺負同學,連送到寺廟裡去也被僧侶告狀說他狂妄,後世就這麼的把兩個人合而為一,成了求道成仙的韓湘子。照片中的韓湘子手持玉笛正吹奏著仙樂,身旁還伴著一隻丹頂仙鶴。第二位是呂洞賓,祂是八仙當中最負盛名的一位,《東遊記》中云:「洞賓姓呂名喦,字洞賓,號純陽子。」、「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唐武宗會昌年間參加兩次的科舉考試皆落榜,落寞之時巧遇漢鍾離以黃梁一夢啟迪尋道之心,遂棄儒歸隱,在通過十難試驗後拜漢鍾離為師,一同往終南山鶴嶺論道。除了記述成道過程,《東遊記》裡以呂洞賓為主角的故事還有江淮斬蛟、漢陽畫鶴、三戲牡丹、岳陽飛度…等,風流不羈、任俠仗義的形象躍然紙上。照片中的呂仙祖頭戴道冠,身著道袍,手按劍指,背上七星寶劍,一派仙家氣息。李鐵拐為八仙之首,《東遊記》的第一篇故事就是「鐵拐修真求道」。李鐵拐本名李玄,書中稱其為「質非凡骨,學有根源。狀貌魁梧,抱五行之秀氣;心神宣朗,識天地之玄機。」儼然是名相貌堂堂的秀士,與世人所知的乞丐形象大相逕庭。據說有一回李玄魂魄出竅,前往華山與老子論道,臨行前囑咐徒弟楊子守護其身,若七日後尚未還魂才將其軀體焚化。待到第六天時,楊子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亟欲返鄉探視,但又礙於師父的囑託,忠孝難以兩全之下只能先焚了李玄之體,急返家中探母。李玄隨著老子遊遍三十六洞天、蓬萊、方丈諸仙島,到了第七日還魂時才發現軀體已燬,魂魄只好託附在路邊一副剛剛飢餓而死的乞丐肉體上,成了「蓬其首,垢其面,端其腹,跛其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面貌。畫面中的李鐵拐以頭陀造型登場,虯髯袒胸,身揹葫蘆,手執拐杖,展現八仙領導者的氣度。張果老的前身據《東遊記》的描述是天地混沌初開時的一隻白蝙蝠,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而化身為人,後得宛丘、李鐵拐授法而成仙。祂最大的特色是倒騎著一頭驢子,可日行數萬里,休息時只要像紙一樣把驢子折起來就可以收到箱子裡,要騎乘時再噴一噴水,紙片就會鼓起再次化成驢,神異莫名。圖中張果老一身員外打扮,手捧魚鼓,右手按鬚,背後跟著一頭毛驢,其所傳達給世人的哲理是「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漢鍾離是八仙裡地位僅次於李鐵拐的大仙,《東遊記》載「鍾離名權,燕臺人。後改名覺,字寂道,號和合子,又號王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父為列侯,官雲中。……及壯,仕漢為大將。」曾率軍征討北蕃,一開始勢如破竹,連連攻破敵軍陣勢,後因李鐵拐有意渡化鍾離入仙班,故化身老翁助蕃將不聿攻克漢軍,致使鍾離敗陣潰逃。逃亡途中遇見一名胡僧,將之引渡到東華先生的住處跟隨修道,後再遇上仙王玄甫、華陽真人…等相授,道術日益精進,最後終於位列仙班。漢鍾離的造型相當鮮明,頭上雙髻,袒胸露肚,手持蒲扇一把,每每以開懷之面容示現,令人望之欣喜。第六位是何仙姑,傳說祂是廣州增城縣何素之女,唐武后時曾夢見仙人教授吞食雲母粉而得輕身不死,後遇李鐵拐、藍采和授以仙訣而同列仙班。另有說法認為仙姑其實不姓何,因其法寶為一朵大荷花才訛稱為「何」。照片中的何仙姑肩擔招牌大蓮花,面容慈祥,溫柔婉約,十足展現了仙女的完美形象。曹國舅本為宋曹太后的胞弟,名友,他們還有另外一位弟弟名喚曹二。曹二每每仗著自己國舅的身分,恃強凌弱,搶奪民地,為百姓所痛惡,曹仁屢勸而不得其果,只好散盡家財濟困貧民,自己則往深山訪道,不問世事,最後在漢鍾離、呂洞賓的引渡之下得道成仙。照片中的曹國舅身著官袍,手持玉板,一身貴氣形象,加諸「國舅」之名,不難讓人聯想其為「富貴之家」的代表。最後一位是藍采和,祂的成道過程在《東遊記》裡較少著墨,僅提到他為赤腳大仙所降生,放蕩不羈,玩世不恭,手持大玉板,夏天穿著棉襖,冬天則穿著單衣。特立獨行的藍采和常在街上閒晃,唱著帶有醒世寓意的歌曲,在路上行乞得錢後,便把錢財拿去救濟窮人,或者買酒喝。據說有人曾經在幼年和老年時都遇見過祂,祂的外貌竟然都沒變化,手中所提的法器為花籃。在《東遊記》的描述中,這八位神仙齊聚一堂,代表著世間各種階層與身分,並以自身的經歷提醒著眾生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仙成聖。

除了八仙彩繪,兩側的橫楣還會著松樹與鶴、竹子與鹿,取其諧音代表「賀壽」以及「得祿」;諧音口彩一直是傳統建築最有趣的題材,他們就像是藝師安排的密碼,等待觀眾的心領神會。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此外還有以梅蘭竹菊為題材的磁磚彩繪,這四種花卉合稱花中四君子。梅花傲立雪寒之中,剪雪裁冰,是高潔志士的象徵。蘭花獨自在空谷中綻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代表的是賢人。竹子能篩風弄月,清雅澹泊,而且節守自持,是謙謙君子的表徵。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攀炎附勢,像是世外隱士一般。花中四君子各以自己的特性,成為古人歌頌以及效法的對象,將之繪於廟堂之上也有勸誡世人見賢思齊,仿效修身的寓意。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再觀兩側橫樑,上頭畫著兩幅媽祖的傳說故事,題材分別是「媽祖怒海救親」與「媽祖得玄微秘法」,故事見於《天妃顯聖錄》當中的〈機上救親〉及〈天妃誕降本傳〉。〈機上救親〉:「秋九月,父與兄渡海北上。時西風正急,江上狂濤震起。妃方織,忽於機上閉睫遊神,顏色頓變,手持梭,足踏機軸,狀若有所挾而惟恐失者。母怪,急呼之,醒而梭墜,泣曰:『阿父無恙,兄沒矣』!頃而報至,果然。彼時父於怒濤中倉皇失措,幾溺者屢,隱似有住其舵與其兄舟相近,無何,其兄之舵摧舟覆。蓋妃當閉睫時,足踏者父之舟,手持者兄舵也。」這是媽祖神話故事裡最為人所熟知的一段,圖中可見媽祖手持拂塵漂浮於怒濤之上,嘴裡咬著父親的衣領,手裡拉著兄長,奮力解救著父兄。呈現的情節雖與顯聖錄的描述不同,但同樣傳達出媽祖孝慈的形象與精神。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另一則故事紀載媽祖小時候的傳說:「幼而聰穎,不類諸女。甫八歲,從塾師訓讀,悉解文義。十歲餘,喜淨几焚香,誦經禮佛,旦暮未嘗少懈。婉孌季女,儼然窈窕儀型。十三歲時,有老道士玄通者往來其家,妃樂捨之。道士曰:『若具佛性,應得渡人正果』。乃授妃玄微秘法,妃受之,悉悟諸要典。」媽祖得玄微秘法的故事就是由此而來。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天妃顯聖錄》是綜合媽祖神話的一本書籍,所以故事情節多半帶有靈異色彩,成為媽祖信仰重要經典。

※結語※

相較於大媽祖宮,南門境天后宮保留了更多的古意,廟中的匾額、香爐、神龕乃至於神像,在在引發思古之幽情,刻劃著老金門的記憶。

阿中造訪的這一天恰巧碰上古城城隍出巡,有別於較為人所知的浯島城隍出巡,古城城隍更是保留金門傳統迎神賽會的意趣。當天中午,南門境天后宮的廟埕陸陸續續聚集了欲參加遶境的民眾,他們各自打扮著各自所代表的陣頭裝飾,布馬陣的道具令人看了直呼可愛逗趣。這樣帶有凝聚社群集體意識的廟會活動,大家把為社區廟宇出陣當作是一種榮耀與責任,這在臺灣現代社會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在金門遇見,著實令人感到喜悅,於是阿中便循著他們所提供的線索,前往那今人稱之為古城的明代千戶所,親身參與這場盛會。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金城南門境天后宮
 

【攝‧記】金城南門境天后2015.07.02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