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社口福天宮

時間:2015819

地點:西螺社口福天宮(雲林縣西螺鎮福田里社口路88)

交通方式:社口當地交通甚為不便,需搭乘國光客運至西螺,然後再步行前往,步行時間約四十分鐘,提醒大家留意。路線:中山路往西方向直行,遇社口支線大排水道左轉直行,至社口路右轉直行即可抵達。

【社口福天宮簡介】引自西螺社口媽文化薪傳協會臉書專頁
我等之祖先隨民族英雄鄭成功來台,定居者不少,至鄭克塽降清後,遠自漳、泉二州等地,紛紛喬遷入島,時康熙五十二年 ( 西元一七一三年 ) 新社、社口二庄還是地廣人稀,一片荒蕪社口庄之住戶亦不出二十戶,男女人口亦不過六、七十丁而己,農商各半,當時有兩個肩販常常南下樸子腳地方經商,日居月諸,年復一年,均告餬口,迄無盈資,有一天禱告樸樹宮二媽默佑,果然神波浩蕩,不負所求,竟然加惠兩人,雖無滿載而歸,既得其飽,心萌感念之恩,遂奉請媽祖金身返故里朝夕虔拜,久而久之,左鄰右舍禱之則靈,叩之百應,暫於茅屋奉棲。

 

至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二帝(公元一七二三年~公元一七九五年)時,社口庄人煙漸漸鳩集,人口亦已輻輳之秋,群議擬立廟使人參拜,議決以竹屋建祀,當時信徒中有一善信蔡屋先生誠懇獻出土地為建廟之用(現在廟址:一七七八年宮名:定為福天宮),其間有數十秋改建三、四次,迨至仁宗嘉慶年間(一七九六~一八二0年)有福建省浯江縣人氏,白姓秋雅,遷居於此(典故:十八股之由來)集資籌建,土角廟宇,其間改建不知凡幾。

光緒辛已年(一八八一年)至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壬子)社口庄常被土匪侵襲,性甚猖獗,時因清廷懦弱,致馬關條約,把台灣讓與日本,政治混亂,王總理阿乳,地堡黃玉時被日本軍閥誤捕,……當時二人在牢中,默禱天上聖母(社口媽)庇佑,如獲平安無事出獄者,願招募基金,重建廟宇,不數日,日軍知誤,果獲無罪釋放,遂集腋成裘,共二次之修建,皆由管理人王阿乳之倡完成。

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台灣回歸祖國懷抱,四海歡騰,光復之後,萬眾同心,促成地方繁榮,百姓安和樂利,生活提昇,系國恩神佑之賜,時民國四十年由里長廖茂榮先生發起籌組福天宮管理委員會。民國五十三年適逢土地重劃,由公所秘書黃宗先生主辦之便,力促鎮民代表廖金旗先生及里長廖瑞先生共同協力向政府爭取申購數厘,以備廟基後殿建設之用。民國五十八年某月,由管理委員會王主任委員振楓、廖書記朱賓,發起重修屋頂,面目一新,金碧相映,香煙鼎盛,十方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前來叩求參拜者,可謂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矣。民國七十三年歲次甲子重陽節,奉天上聖母明示,擬予重建新貌等云:經信徒大會,眾志成城,讚口不異,議決成行,急速籌備工作,擇定於甲子年十月二十日動工改建,為應全省各地進香團之參拜,先行於戊辰年 ( 七七 ) 三月廿四日入火安座,會場儀式盛況莊嚴,善信不勝慕己,同年十二月初二日良時大吉日,謝土完廟並敬謝三獻禮以答神恩,留下眾福戶美好之觀感,光燦絢麗的全貌倩影永在。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西螺是一座古老的鄉鎮,地名源自於平埔巴布薩族Sailei社,荷蘭人紀錄為「Sorean」,漢人則音譯作「西螺」。在漢人尚未大舉移墾前,這裡一直是平埔族群的活動地區,如今當地尚遺留許多與平埔族相關的地名,例如蕃社、新社、社口…等,透過這些地名我們也可以大致推敲昔日平埔族群的主要活動範圍。

在那個以採集、狩獵維生的年代,平埔族人對於耕作技術是不嫻熟的,直到漢人引進了農業,才對數百年來的生活型態產生了重大的變革。農業發展最重要的是水源,雖然西螺地區位處臺灣第一大河濁水溪南畔,然而若無水圳將河水引入平原灌溉,也無法產生大規模的農業發展。因著這樣的現實背景,濁水溪南畔在康熙年間就鑿築了許多埤圳,其中位於西螺地區的稱之為「引引莊陂」。康熙五十六年(1717)《諸羅縣志》〈規制志/水利/涸死陂〉載:「西螺引引莊陂 在西螺社.康熙五十三年,知縣周鍾瑄捐銀二十兩助民番合築.」文中闡述引引莊陂乃是諸羅知縣(西螺當時為其轄地)周鍾瑄捐銀二十兩,幫助當地的漢人和原住民共同興建的,這裡明白揭示康熙末年的西螺已經是平埔族和漢族雜處的狀態了,而且平埔族人也已經仿效了漢人的農耕生活,是故才有開陂儲水的需求。這裡值得檢視的是「涸死陂」的意思;《諸羅縣志》的解釋是「凡築堤瀦水灌田,謂之陂;或決山泉、或導溪流,遠者數十里、近亦數里.不用築堤,疏鑿溪泉引以灌田,謂之圳;遠者七、八里,近亦三、四里.地形深奧,原泉四出,任以桔,用資灌溉,謂之湖(或謂之潭):此皆旱而不憂其涸者也.又有就地勢之卑下,築堤以積雨水,曰涸死陂;小旱亦資其利,久則涸矣.」涸死陂是在地勢低窪的地區築堤以積蓄雨水,在旱季時可供使用,不過如果旱象持續便會乾涸,由此可見引引莊陂只能資助小面積的墾地,尚無法如圳道般提供大範圍的農需使用。雖有部分文章指出引引莊陂源自濁水溪,但倘若如此《諸羅縣志》何以將其與「陂」分列,而刻意歸類為「涸死陂」?因此用以灌溉西螺西半部地區的十三庄陂,料是後世隨著農地開墾的增加,以引引莊陂為基礎而加強開鑿的陂道。以水利狀態預估農業發展是合理的推想,綜合上述,康熙末年生活在西螺鎮西部,亦即蕃社、新社、社口地區的平埔族,甚至是漢人所發展出來的農業應當還僅限於是區域性的,小規模的,人口定當只有少數,多半還是以平埔族群為主,這也可從《諸羅縣志》記西螺為社(以原住民為主的地區)得到證明。

 

根據以上的討論來檢視社口福天宮的沿革亦可相互印證;沿革云在康熙末年社口一帶大部分還是荒蕪的土地,人口只有六、七十人,這說法符合前文以水利發展來推斷的結果。以這樣的時空環境背景,何以能造就「農商各半」?商者以何物圖利?以何為本錢?遑論還能不辭百里,從社口徒步至樸仔腳(康熙時應稱之為「猴樹港」)經商?再者依《諸羅縣志》所載,當時位於西螺與猴樹港街之間的笨港街乃(商賈輳集,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另外也還有土獅仔街,何以社口先民寧願捨近求遠,專程至猴樹港街經商?這都是令人納悶之處,唯一可以推敲的是傳說中的社口商人一定與樸仔腳有某種淵源,或許是商業價值,但那發生的時代決不會是在社口農業尚未發達的康熙末年。

有關西螺社口福天宮的創建年代,除了廟方自己的沿革,另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西螺鎮公所發行的《西螺鎮誌》,在〈第7篇/宗教信仰與風俗〉第49頁載「創建年代為1796-1820間(嘉慶年間)。重建西元1790年(乾隆55年)。乾隆年間,社口(今福田里)信徒往朴子腳(今朴子)行商,見該地聖母靈感顯著,非常仰慕,於是自配天宮分靈香火迎回自宅奉拜,進而雕塑金身,簡建草壇廟宇安座,供信徒膜拜。這段資料顯然有訛誤之處,創建應當為乾隆五十五年,重建方為嘉慶年間。乾隆晚年,西螺地區的墾拓已達飽和,漢人也已獲得地區主導權,這可從乾隆七年(1712)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卷十一 學校(書院、社學附)/社學(附)/(附)土番社學〉所記載的「彰化縣土番社學:……一在西螺社」得到印證。社學是朝廷為了教育番社兒童休習漢學所設立的學校,由此可知乾隆朝前,西螺社原住民已接受漢化,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然而隨著埤圳的持續開發,當地的農業得到了大幅度的發展,經濟能力也隨著改善,有了人口與經濟的支持創建廟宇才有可能。然而,根據光緒二十年(1894)倪贊元的《雲林縣采訪冊》〈西螺堡/積方〉紀載,當時西螺堡上的人口數為「西螺街 一千三百十七戶、五千七百二十三丁口.……新社莊 七十戶、三百二十三丁口.……社口莊 一百十五戶、四百四十七丁口.」社口莊約莫是西螺街的一成三,人口比例懸殊,可見縱然是到了光緒年間,社口的發展仍舊只停留在農村型態,是故人口的增加遠不如商業機能較為發達的西螺街。在這樣的背景下,何以出身社口的商賈要遠至朴子腳經商?這謎團還是無法解開,只能說社口商人於乾隆年間自樸仔腳分靈媽祖,在時間點上是較為可信,但在動機上仍有待進一步釐清。目前唯一能證明福天宮分靈自朴子配天宮的根據,是廟方所收藏的一方大正十五年(1926)的路關牌,牌面上明載前往朴子配天宮謁祖,是以保守推估福天宮分靈自配天宮的情事,至少在日治時期就已經被社口人所相信了。

西螺社口福天宮

※外觀格局※
如今所見的福天宮貌是民國八○年代重建的樣子,整座廟宇採鋼筋混擬土建構,設有三川殿、鐘鼓樓、兩側護室、正殿。簷上以南式風格為飾,有色彩豐富布局熱鬧的剪粘、陶俑。廟前為一丁字路口,左右矗立兩根懸掛著紅燈籠的燈柱。金爐設於廟宇虎爿,這裡還有一棵大樹可供香客休憩乘涼,巡迴各地的攤販車輛,也會定時來此做生意讓小鎮劃破了寧靜。

西螺社口福天宮

※三川殿簷上※
三川殿屋簷分為三重,不僅挑高了殿內空間,也讓立面視覺更顯雄偉。正脊脊背安置雙龍護三仙,三仙乃指「財子壽」三位,又稱「福祿壽」,是最常見的脊背裝飾。福神手持如意,一派從容,身邊隨侍的童子手捧元寶,表現出賜財的意象。有關福神的身分民間流傳多種說法,一者為三官大帝之一品天官,一者為商紂時期的忠臣比干,因直諫遭挖心而死,受玉帝冊封守財真君,一者為唐朝時期的愛民賢吏陽城。龍爿祿神身著藍袍,手中抱著稚兒象徵著天賜麟兒。有關祿仙的身分也有多種傳說,以官祿為主者視其為文昌帝君,以賜子為主者視其為周文王。周文王姬昌傳說有一百名兒子,是故被視為多子的代表。壽仙手捧壽桃,拄著拐杖,其身分為南極仙翁。有關壽星的信仰在先秦時的典籍即有記載,原本是對於角、亢兩宿的星宿崇拜。到了唐代,壽星的信仰與南極老人星混淆,後者遂成為新的壽星代表,並擬人化成一位額禿頂廣、髮鬚斑白、臉色紅潤的老神仙模樣。三仙是民間信仰當中常見的組合,其所掌管的「財子壽」正是普羅大眾最期盼擁有的幸福,無怪乎這三位神仙每每就矗立在三川殿簷上最顯眼處,讓信眾遠遠就能看見這三位討喜的神仙。

DSC09431.JPG
下方上層西施縫穿插八仙陶俑,以李鐵拐、漢鍾離兩位上仙為首,八仙齊聚,各顯神通。
西螺社口福天宮
脊堵主題不甚明確,以一名少年騎乘麒麟為中軸,兩側各有武將帶騎,研判應該是《封神演義》之類的神怪故事。下層西施縫則有蟹、魚、花枝等水族。
DSC09433.JPG
次脊脊背另有太子乘龍,脊堵則有「三王獻瑞」、「錦上添花」之剪粘作品。兩側印斗安著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位護法將軍,維護道場秩序。

上下兩層屋脊延伸出四道垂脊,中央兩道垂脊末端各有一尊仙女乘鳳剪粘,雙手端持瓜果,帶有進獻朝貢之意。外側兩道垂脊末段則是將軍乘龍剪粘,武將手中擎著長戟,取諧音「吉」,帶有吉祥的寓意。大型剪粘下方的牌頭各有一齣武戲,是以淋燙模組為飾,這類的作品是目前新式廟宇屋簷上最常見的裝飾,機械大量複製下的模組,失去了作品的獨特性與美感,往往也因為品管的鬆散,導致武齣主題不明,徒具看上去熱鬧豐富的粗淺價值。福天宮三川殿簷上的這四齣武戲同樣有這樣的瑕疵,只能勉力從人物造型與布局,大至推敲其所演繹的究竟是什麼故事了。中港龍爿這齣看似攻城劇碼,然而城上人物或有武將,或有文官,彼此互動不明,難以判辨是何戲齣。

DSC09435.JPG
虎爿這面疑似是「摩天嶺」,故事見於小說《薛仁貴征東》當中的第四十八回「程咬金誘惑蓋蘇文 摩天嶺討救薛仁貴」;話說薛仁貴奉唐高宗之令率軍東征高句麗,途經摩天嶺被敵將蓋蘇文所阻,蓋蘇文驍勇善戰,再加上有異法、仙人之助,幾經波折才順利攻破摩天嶺,續征高句麗。畫面中對戰的兩人,乘著白馬面容清秀的即為薛仁貴,另一頭身著鎧甲,虯髯怒顏的便是蓋蘇文,兩軍對壘,劍拔弩張。城樓上張開雙臂者似乎是蓋蘇文手下大將猩猩膽,此人背生雙翅,能盤旋空中以上攻下,是唐將的一大威脅。另一頭兩位武將似乎是周文、周武兩兄弟,兩人原為蓋蘇文麾下,後來與薛仁貴義結金蘭而倒戈,在兩人的協助之下,薛仁貴掌握了敵軍的情勢,最後順利除去蓋蘇文這員驍勇的對手。
DSC09436.JPG
小港龍爿垂脊牌頭故事為「洛陽關」,描述的是關羽斬殺魏將孟坦、韓福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話說關羽自從得知義兄劉備在袁紹帳下的消息後,在曹營掛印封金,護送兩位嫂嫂啟程尋兄。沿途不斷受到曹營將領阻攔,在洛陽關遇上孟坦、韓福兩員大將,兩將以無丞相文憑拒絕放行,關羽無奈再度掄起青龍偃月斬殺了守將,向沂水關繼續進發。相片可見縱馬按鬚的關羽,對上洛陽守將孟坦、韓福二人,城門裡外佈滿士兵,勢必一舉阻殺關羽一行人,然而擒賊先擒王,就在兩將被誅之後,眾將士懼怕關羽之勇,只得放行。
西螺社口福天宮
虎爿小港垂脊牌頭戲齣為「天蕩山」,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魏將張郃領軍三萬朝兵駐巴西的張飛而來,不料卻中張飛誘敵之計連連受挫。後曹洪領軍相救,張郃重整旗鼓受命轉攻葭萌關。消息傳回蜀營,孔明伺機以激將之計逼出黃忠偕嚴顏自告奮勇率軍迎敵,首戰得利,張郃再吞敗果,於是曹洪改派夏侯尚、韓浩上陣。此時黃忠另有圖謀,想取得曹軍屯糧之地天蕩山,於是假意連番潰敗,以驕兵之計讓夏侯尚等人放鬆戒備。果不其然,連連獲勝的夏侯尚等人終於懈怠,黃忠趁機反擊,攻破魏將數寨,魏軍最後只好退至天蕩山依靠夏侯德。張郃極力勸說夏侯德勿輕視黃忠,無奈不得採納,兩軍再戰曹魏這方折了夏侯德、韓浩,敗軍逃往定軍山依靠夏侯淵,老將黃忠再次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照片中鬚髮蒼蒼的老將便是黃忠,縱馬竄逃之樣正是誘敵之計,迷惑夏侯尚、韓浩在背後急急追趕,絲毫不知這驕兵的謀算,正一步步引兩人走入兵敗寨失的陷阱。
西螺社口福天宮
嚴格說來,福天宮三川殿簷上這四齣牌頭主題並不鮮明,上述故事只能算是阿中自己的判斷,或許尚有討論空間。


兩側鐘鼓樓,八角樓塔共計三層,頂端矗立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於高處眺望世間事,聆聽眾生苦。有關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的神話故事,相信是每一位媽祖信徒耳熟能詳的。在《天妃顯聖錄》的記載當中,湄洲島西北方有金水兩精作祟,村民深受其害,於是求助媽祖前往收伏。初次媽祖以手中絲帕攝去兩精武器,逼使千順兩妖屈服,不料兩年後千順兩妖憑藉著更高深的法力再度危害百姓,媽祖再度前往收服,並將之納為麾下。這年媽祖才二十三歲,而千里眼、順風耳兩將則成為媽祖手下第一對護法。

※三川殿※
三川殿門開三間,與鐘鼓樓下過水門共計五開間,以石雕為主要裝飾。門前一對雙龍盤柱是新式廟宇常見的龍柱形式。

西螺社口福天宮
正門門楣上方高懸「福天宮」牌匾,九龍環繞周身,匾上落款「丙寅年」,為民國七十五年(1986)改建時期之物。細觀匾上文字可發現略有燒灼痕跡,此匾正是見證民國八十五年福天宮大火的舊物。
西螺社口福天宮
門楣上浮雕著雙龍護珠,下方對聯題道「福地佈慈雲萬國衣冠崇聖母,天心昭慧日千秋雨露惠黎民」,以「衣冠」借代百姓,傳達媽祖的慈恩遍布世界,讓各國的百姓都誠心朝拜。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兩側門扇身堵題材;龍爿為「狄青比武」,故事見於清人李雨堂的小說《萬花樓》第十八回「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與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奸徒就戮」;話說狄青與狄太后姑姪相認後,受其庇蔭進入皇宮,但卻招來太師龐洪、孫秀一班人的妒忌,處心積慮的排擠他。狄青自知未立功勳如受官職勢必無法服眾,因此向宋仁宗稟奏願與朝中將領比試,強於三品者受三品職,勝過一品官者即受一品職。龐洪見機不可失,便囑咐九門提督王天化上彩山殿參加御前比試。王天化本是龐洪的心腹門生,亦知太師盤算,因此對戰狄青毫不留情,縱然如此最後狄青還是憑藉著過人的武藝,斬殺了心懷不軌的王天化,受封一品武將。照片中可見兩名武將乘馬對戰,秀氣的狄青與王天化正在比武,而宋仁宗與璐花王則在金鑾殿上觀戰,連呼精彩。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虎爿則是「孔明初用兵」;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甫加入劉備陣營的孔明始終不為關羽、張飛等人信服。直到曹操派遣大將夏侯惇前來新野討伐劉備,孔明初次展現過人的計謀與調兵遣將的能力,將夏侯惇的心理摸得透徹,安排關羽、張飛、關平…等人在博望坡四周埋伏,又令趙雲詐敗誘敵,夏侯惇所率領之十五萬大軍,就這麼被區區數千兵力的劉備軍隊所敗,狼狽退回許昌。圖中可見孔明坐於帳內,氣定神閒,指揮若定,展現出莫測高深的一面初次用兵就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也為自己贏得了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腰堵則為「歷山象耕」與「渭水聘賢」;相傳上古賢者─舜年少時曾在歷山耕作,他的才能與德行讓一同耕種的百姓們深深折服,甚至連大象都來協助耕田。這樣的賢名傳到了年邁的堯帝耳中,於是親往歷山測試舜是否有接掌天下大位的能力。要判斷「歷山象耕」這題材,可以找尋故事中的關鍵物:大象。大象到歷山幫助舜耕作的故事,記載於元郭居敬所著的《二十四孝》,在「孝感動天」這段中提到:「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畫面中的堯和舜彼此行著禮,兩人的互動不僅表現了舜的賢能,也讓人感受到堯不以天下為私,親往訪賢,成就千古流傳的禪讓美名,兩大仁者相得益彰。
西螺社口福天宮
「渭水聘賢」的故事見於《封神演義》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一日西伯侯姬昌往南郊閒遊,一路聽見漁民、樵夫唱著饒富深意的曲子,心知此山中必有賢人,於是輾轉得知教唱曲子的人就住在磻溪,隨即前往拜訪。初次無果,再訪前西伯侯特別齋戒三日,恭敬肅穆地動身前往磻溪。在經過一番刻意地試探下,姜子牙終於為姬昌的至誠感動決定答應輔佐西岐。照片中那位拿著釣竿的便是姜子牙,而左方一身貴氣的便是西伯侯姬昌,拱手向西伯侯作揖的是姜子牙的弟子武吉,一場開創周朝數百年基業的關鍵會面就此展開。
西螺社口福天宮
裙堵則為常見的麒麟回望;麒麟是傳說中的神獸,又說祂生性仁慈,足下不會踐履任何一條生命,故又有「仁獸」之稱。因著這個典故,衍生出了麒麟踏四寶的形象,可見麒麟腳下踩著芭蕉葉、葫蘆、牛角印、棋盤,象徵招來福氣,福祿駢臻。正門前的一對石獅子也是常見的廟宇配置,雄雌相望,各司其職,呈現陰陽調和的美好意象。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就在正門地面上,有一幅大理石磚砌成的卍字圖,還有一方洗石子砌成的太極圖,暗示著主神媽祖融合佛道精髓的宗教色彩。
西螺社口福天宮

兩側小港門同樣有石雕為飾,先觀龍爿這方,門楣上刻著「五老觀圖」,典故傳於上古堯帝於黃河畔設壇祭祀時,忽見五位皓首童顏的長者一同觀看著一張河圖,堯帝湊上前去觀望,只聞老人言道此圖乃帝王順天時、謀思略、使之受命於天的瑞兆。隨後一匹龍馬口銜白玉河圖躍出河面贈予堯帝,五老也化成流星升空而去。老人代表著智慧的累積,也有長壽的意涵,五老的題材亦常見於廟宇裝飾當中。而五老觀圖象徵的正是聖人治世,一片太平的繁榮景況。
西螺社口福天宮
兩側則為四愛當中的「林和靖嗜梅」以及「周敦頤愛蓮」;林逋,字君復,北宋詩人,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終身未仕亦未娶,隱居在西湖孤山與鶴、梅相伴,人稱「梅妻鶴子」,可見其愛梅之深。
西螺社口福天宮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北宋理學的創始人,是出了名的愛蓮雅士,一篇〈愛蓮說〉流傳千年;一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為世人所稱頌。
西螺社口福天宮
下方楹聯為「福降黎民蹟溯湄洲香火盛,天封聖母靈分社口菜農興」,表達媽祖的香火溯自湄洲祖廟,分靈至西螺社口來保佑農民們收成豐盛。楹聯外側的壁堵跨幅雖小,但裝飾依舊不馬虎,同樣分為眉堵、身堵、腰堵與裙堵。
西螺社口福天宮
龍爿小港眉堵刻著四寶中的葫蘆與角印。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身堵是諧音「平安」的花瓶至於案上,瓶中插著梅與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腰堵以水生動物的烏龜和章魚為飾。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裙堵則是四不足當中的「石崇鉅富嘆無錢」及「漢武為帝欲作仙」;石崇為西晉時期青州人,雖擔任官吏,但其財富的累積卻是靠打劫商旅而來。據說石崇的「炫富」程度已經到了把蠟燭當柴火,用綢緞布置成五十里屏障,刻意將別人的珊瑚打碎,然後把家裡更大更壯觀的珊瑚當作賠償品,其手法令人瞠目。這樣財力雄厚的人卻還是怨嘆著自己沒什麼錢,鮮明的刻劃出人心貪婪。
西螺社口福天宮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雄才大略,在位期間國力強盛,被評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然而晚年的武帝卻開始追求長生不老,迷信法術,甚至還發生了巫蠱之禍,釀成皇室父子相殘的場面。從劉徹貴為皇帝仍然不滿足,想要得道成仙的故事暗諷人心的慾望無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再觀虎爿小港,這裡的裝飾題材可視為龍爿小港的延續與對照。眉堵刻著「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時期的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他們崇尚老莊思想,不拘禮法,講求清靜無為,常聚在竹林裡飲酒高歌,藉以嘲諷晉代司馬王朝的虛偽。其放浪之舉自然不為朝廷所容,七人最後分崩離析,有的被殺,有的歸隱山林,有的順於朝廷。畫面中的人物姿態各異,飲酒、撫琴、賞音、步行,構築成一幅自然無為的閒逸畫面,頗具道家神仙色彩。
西螺社口福天宮
兩側則是四愛中的「陶淵明愛菊」及「唐明皇愛牡丹」;陶淵明,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為魏晉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其對菊花的歌詠散見於詩歌散文之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令人嚮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更是傳達了陶淵明對菊花高雅氣節的讚賞,也是引花自喻,期許自己也能像菊花那般卓爾不群。
西螺社口福天宮
唐明皇為玄宗李隆基,傳說他特別喜歡牡丹花,常常和楊貴妃在牡丹花園裡飲酒作樂。牡丹因花朵大,色彩鮮艷,花期長,故有花中之王的稱號,也是富貴的象徵。唐代詩人陳正封曾讚牡丹為「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為成語「國色天香」的由來。四愛是傳統建築常見的裝飾題材,透過文人雅士對花卉的嚮往,除了附庸風雅,也藉花喻志,抒懷己見。
西螺社口福天宮
楹聯題道「福壽無疆德化黎民揚古道,天心有赫靈昭海國護新豐」。
西螺社口福天宮
眉堵是四藝中的書與畫。

西螺社口福天宮

DSC09474.JPG
身堵為四季花的菊和牡丹,與龍爿合在一起便是春牡丹、夏蓮、秋菊、冬梅,象徵著四季圓滿,花開富貴。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腰堵同為水族生物裡的魚和烏賊,傳統建築常以水族為飾,一來以其水性以制火,再者也有象徵漁產豐收,亦呼應媽祖貴為海神,水族皆來頂禮朝拜。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裙堵則是四不足的另外兩則「彭祖焚香其壽年」與「嫦娥攬鏡嫌貌醜」;彭祖是傳說中活了八百歲的壽翁,彭姓,名翦,又稱籛鏗,傳說他娶了四十九位妻子,生了五十四個孩子。由於有這樣的故事背景,是故將之列為四不足之一的嘆壽不足自是最適合不過的代表。照片中已垂垂老矣的彭祖,焚著清香禱祭於天祈求壽命綿延。
西螺社口福天宮
嫦娥,又名姮娥、常娥,是中國神話當中的人物,傳說因偷吃了丈夫后羿的長生不老藥而飛升進入月宮,傳說嫦娥面容極美,溫柔賢慧,因此以之作為嘆貌不足的代表。四不足的故事是廟堂上才見的裝飾題材,其用意正是在奉勸世人勿一味貪求權勢、財富、壽命、美貌,因為這些擁有再多還是會感到不足,唯有知足才能常保安樂。
西螺社口福天宮

三川殿對照堵部分,最上方的水車堵為交趾作品,下方則同樣是石雕裝飾。兩邊的水車堵同樣是武將帶騎對戰,人物特色雖不鮮明,但猜測應該是狄青戰王天化以及薛平貴戰蓋蘇文之類的故事。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眉堵為八駿圖,諧音「八俊」,是祈求地方能夠才俊匯聚的象徵。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龍爿身堵題材為「畫龍點睛」,故事源自南朝梁的張僧繇,是當代著名的畫家。據說有一回他在金陵的安樂寺壁上畫了四條龍,完稿時刻意不為四龍畫上眼睛,深怕一點上睛龍就會化生而去。旁人不信,於是張僧繇提筆為其中的兩條龍畫上眼睛,沒想到一畫龍真的破壁飛騰而去。後人將這則傳說引申掌握到了事物的關鍵點,添上使之更加完備。畫中可見左側有兩條神龍昂首向前,左側張僧繇手裡提起畫筆,演繹著「畫龍點睛」這則傳說故事。
西螺社口福天宮
腰堵由麒麟、牡丹、鳳凰組成「三王圖」,是富貴吉祥的象徵。
西螺社口福天宮
下方裙堵為雙獅戲球,亦稱「太師、少師」;獅諧音師,周代設太師、太傅、太保輔佐帝王,合稱三師三公,權力如同後世丞相之職,為人臣爵位之最尊。而球音同「求」,帶有祈求的含意。雙獅戲球便是祈求士子都能官祿亨通,往臣子最尊貴的爵位邁進,是相當討喜的一幅作品,亦是廟宇常見的裝飾題材。
西螺社口福天宮
虎爿身堵則是「羅漢伏虎」,在明代小說《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伏虎羅漢〉的故事中,有一回尊者遊歷途中經過一處山嶺,當地人提醒巖下有惡虎盤據,於是尊者「囊中取出丹丸,化石成羊,投之崖下以飼虎,虎食數口,負隅之勢斂矣,咆哮之聲息矣,牙爪不張,馴若圈中豢豚,望山巔首服者數次。」惡虎之亂自此靖平。
西螺社口福天宮
另外在外側的對照壁堵則是刻著祈求吉慶兩將軍,這也是廟宇常見的對照壁堵裝飾主題。
西螺社口福天宮

※前拜殿
走入廟內進入前拜殿,中軸壽樑上刻著八仙賀壽圖,由李鐵拐、漢鍾離率領眾仙向南極仙翁祝壽,也是民間傳統裝飾常見的題材。

西螺社口福天宮
龍爿上方顯眼處懸掛著由祖廟朴子配天宮於壬辰年(民國101年,2012)所贈的「聖德慈恩」匾,為「樸仔腳老二媽奉請到社口庄三百年」的紀念。雖然根據前文的討論可推知這個年代的算法是可疑的,不過在信徒的心目中,這段故事已經成了根深蒂固的信仰,至於適時究竟如何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西螺社口福天宮
頭上挑高的藻井加大了視覺感,讓前拜殿顯得雄偉寬闊。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天井下方兩側壁堵彩繪分別是文財神與武財神;文財神的身分是商紂時期的丞相比干,因見紂王無道而犯顏勸諫,不料竟遭紂王下令處死,不僅剖其心,甚至還誅殺比干的親屬。所幸其正室盥媯氏順利逃出,帶著遺腹子隱居在長林石室,成了後世林氏宗親所認定的始祖。傳說比干含冤而死後,玉皇大帝憐憫其一片赤忱,愛國愛民,且已無心可偏頗,於是封為「文曲守財藏真福祿真君」,專司天下財富。文財神的造型多半以古代丞相的裝扮呈現,紅袍方冠,手持如意。
西螺社口福天宮
圖中在文財神的身邊圍繞著數名運財童子,每個人手上都拿著饒富意涵的器具,例如右手邊的兩位一人手持通寶,一人執著鯉魚旗杖,象徵著財富有餘。左手邊兩名童子推著滿車的元寶,順著另一名童子所指的方向往廟內而去,此外這名引導的童子手中還拿著寫著「滿」的旗幟,代表著金銀財富滿載運來,也暗示著前來參拜媽祖的信徒都能所祈如願,財富滿滿。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虎爿的武財神面容虯髯威武,稱號玄壇真君名諱趙公明。根據《封神演義》的故事描述,協助商紂而對上西岐大軍的趙公明最後死於陸壓道人的「釘頭七箭書」,在姜子牙大封神時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和手下四將:招寶天尊蕭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一同執掌迎祥納福之職。因為這層淵源,這五位神仙成了民間所信奉的五路財神,而趙公明則是天官中路元帥,為五路財神之首。圖中的武財神雙眼炯炯有神,注視著廟內的方向,身旁同樣有運財童子,這頭高舉的是「春」字旗,「春」與「賰()」同音,有春就是有剩的意思,財富多到有剩這可是多美好的想望啊!象徵為前來祈求的信徒降福賜財。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前拜殿金柱楹聯「福田爭似莆田聖蹟千秋仰,天后原非帝后坤儀四海揚」,點出福天宮所在地社口福田里可媲美媽祖的故鄉莆田縣,聖母的神蹟流傳千秋,而媽祖生前的身分雖然不是帝后,但祂的儀範卻是遠廣揚四海。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回頭欣賞門神裝飾,福天宮的門神是以木雕方式呈現,正門刻著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位將軍。秦瓊,字叔寶,原為隋將來護兒麾下,後輾轉投入秦王李世民,為創立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尉遲恭,字敬德,玄武門之變時為救李世民而射殺李元吉,並請立世民為太子,是輔佐唐太宗登基的大功臣。兩位將軍同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李世民倚重的愛將,也就是這樣的故事背景,造就了兩位日後成為家喻戶曉的門神組合。在明朝吳承恩的著名神怪小說《西遊記》第十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託冥吏」的情節裡,涇河龍王為了不遂神課先生袁守誠所斷定的降雨時程、數量,硬是違背帝令,最後被判處斬。聞言的龍王急忙向袁守誠討救,得知監斬官是唐相魏徵後,隨之拜謁唐太宗央求解救性命。應允後的李世民於處斬之日刻意留下魏徵對弈,午時三刻至,魏徵竟逕自酣睡。唐太宗見狀心忖已順利解救龍王危機,孰料魏徵夢醒後向太宗轉述方才夢中斬龍經過,這才方知魏徵靈魂出竅奉旨斬龍。當晚,涇河龍王的魂魄便潛入皇宮,泣訴唐太宗言而無信,一連數日鬧得皇帝睡不安寢,終日惶惶不安。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位大將得知後,自願為太宗守夜,把守寢殿大門,果然自此龍王魂魄便不敢再來騷擾。然而唐太宗見兩位大將勞苦,於是命人將兩位的面容繪成丹青,懸掛於門扉之上,後來此舉流傳至民間,兩位將軍也成了最著名的門神組合。龍爿這面容貌較為斯文,手裡持著金鐧的是秦叔寶,虎爿面容粗獷,手中持著金鞭的則是尉遲敬德,兩將軍威武地守護著道場。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至於小港門的門神雕塑則是文官持物敬獻,官帽旁插著一朵牡丹,在唐代高中進士的人會由朝廷授以頭插金花的殊榮,是故官帽旁插著牡丹象徵位階崇高,並非一般官吏。四名侍官一手持著如意,另一手分持冠、鹿、牡丹、爵,象徵加官晉祿,富貴封爵。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前拜殿虎爿有一座玻璃櫥櫃,裡頭收藏許多福天宮的古物,有媽祖軟身金身的龍袍、后冠,下方告示牌雖寫著「同治神衣銀帽」,但觀之實物此冠顯然不是銀製,反而比較像是紙帽。此外還有神轎上的小宮匾、紙糊燈籠、舊門牌…等,是遙想福天宮舊日風華不可錯過的一處。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過水廊、天井
在連接前拜殿與正殿的過水廊,上方橫樑有數幅主題豐富的彩繪作品,龍爿首幅的主題是「西岐大戰」,畫中所呈現的是騎著麒麟,額上有眼的聞太師,在西岐城外對戰哪吒、楊戩的場景,故事見於《封神演義》第四十二回「黃花山收鄧辛張陶」末以及第四十三回「聞太師西岐大戰」;話說商朝太師聞仲銜紂王之令出兵討伐西岐,首戰雖傷了姜子牙,但西岐仰仗著哪吒、楊戩等奇兵異士之助,兩軍再戰便反敗為勝,逼得聞仲大軍節節敗退。

西螺社口福天宮
再往內走去的第二幅橫樑彩繪主題為「楊戩戰聞太師」,延續著上一幅故事,在第五十一回「子牙劫營破聞仲」的情節裡,姜子牙擬妥攻破聞仲陣營的計策,並令楊戩伺機焚燒敵軍糧草。果然西岐戰術奏效,聞仲見將士潰敗,又見後方糧草烈焰沖天,楊戩又追擊而來,太師自知大勢已去,只能往絕龍嶺方向逃竄,而那裡正是聞仲命中注定的絕命地。畫中可見聞太師手持金鞭,縱著黑麒麟,與舉著「聞」字帥旗的將士們急急逃竄,後方楊戩舉著「姜」字帥旗,奉命追趕而來,將聞太師一步一步逼往絕龍嶺。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再觀虎爿過水廊的首幅彩繪「紅孩兒」,故事出自《西遊記》第四十回「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話說三藏師徒四人離了烏雞國續往西行,途中遭遇妖精紅孩兒,紅孩兒聞知三藏乃金蟬長老轉生,吃一口唐僧肉可以延年益壽,與天地同休,於是幻化成嬰孩形體把自己綁在樹梢上想博取唐僧同情,進而伺機下手擄人。過程中雖有孫悟空數次提點,但三藏仍然被紅孩兒所惑,一時慈悲心大作救下了紅孩兒,甚且要孫悟空馱著他,一行人護送紅孩兒回家。豈料途中紅孩兒興起狂風,趁機攝走了唐三藏,最後孫悟空請出觀世音菩薩前往枯松澗火雲洞收服紅孩兒,順利把師父救出。畫中的場景便是紅孩兒自縛於樹上,藉機接近三藏一行人,可見豬八戒、唐三藏、沙悟淨三人皆指著樹上的孩兒,被眼前景象所惑,唯有孫悟空揹著金箍棒,慧眼看穿這一場騙局,無奈師父不聽勸告,最後還是受了一場虛驚。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第二幅橫樑彩繪主題為「流沙河」則是出自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描述的是唐三藏收下第三名弟子─沙悟淨的經過。當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三人行經流沙河時,眼見河寬八百里,師徒一時無法渡河,又遇上了河中妖怪,妖怪不敵悟空、八戒,敗下陣遁入河中。然而三人終究還是過不了洶湧的流沙河,幾次誘出妖精,但每每戰敗後便趁地利之便遁入河中。眼見問題懸而不決,孫悟空於是前往普陀山求助觀世音菩薩,菩薩派出木叉行者惠岸前往協助。經過行者的出面斡旋,原來河中妖怪法名悟淨,本就是要協助三藏西天取經的人選,一陣陰錯陽差才衍伸誤會,最後靠著菩薩所賜的葫蘆,順利將眾人引渡過流沙河,自此師徒四人一同踏上西天之路。
西螺社口福天宮

走進天井,抬頭欣賞兩側橫樑上的彩繪,主題分別有「哪吒鬧東海」、「真人取方濟世」;「哪吒鬧東海」的故事見於《封神演義》第十二回「陳塘關哪吒出世」;話說陳塘關總兵官李靖的第三子哪吒,誕生時就出現諸多奇象,右手套一乾坤圈,腹上圍著一塊混天綾,這兩樣寶貝正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所賜。就在哪吒七歲的那一年,有一回因為在外頭玩得滿身大汗,於是跳進九灣河內戲水消暑。豈料神物混天綾在河水中一翻攪,竟使得九灣河口東海內的水晶宮震動不已,東海龍王敖光派出夜叉李艮上岸一觀竟被哪吒失手打死。隨後龍王三太子敖丙前來問罪,卻也遭混天綾所縛,被乾坤圈打出原形,最後還被抽出龍筋而亡,闖下大禍的哪吒自此展開不平凡的人生。畫中可見哪吒踏著風火輪,手持乾坤圈,肩披混天綾,手持火尖槍,祭出乾坤圈,對戰乘著青龍的東海龍王敖光,旁邊尚有水族將士一同加入戰局,一夫擋關的哪吒毫無畏懼,展現出過人之勇。這幅畫作所演繹的與小說情節略有不同,七歲的哪吒在畫中顯然成熟許多,而爭戰的對象從龍王太子變成龍王親自上陣。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真人取方濟世」的故事主角是保生大帝吳夲,畫中闡述著大帝入龍宮取藥方濟世,回程中為水族眾將所攔的情節。跨下的黑虎展現出保生大帝神通廣大,足以降伏猛獸為之護法。不過有關真人取方的故事經過並未查出是引自哪一項記載,且保生大帝的神話故事融合了孫思邈、許遜等傳說,可視為自宋代以來民間流傳故事交互影響的結果。
西螺社口福天宮

天井中央安奉著天公爐一口,上方懸掛成排的燈籠並且設有採光罩,雖能阻擋風雨並保留採光之效,然而卻也導致室內香煙無法順利擴散。
西螺社口福天宮
在天井要登上正殿的丹墀前,廟方擺設了一張供桌,桌上安置著一對木雕獅像,雕琢手法甚為古樸。雙獅口中含球,腳上亦踏著球,象徵著向神靈祈求之意。爪上指甲銳利,「甲」意喻科甲,是故這對木雕獅像所祈求的正是功名有望,官運亨通。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桌旁的玻璃龕內奉祀媽祖駕前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的神將,造型展現出朴子配天宮的特有風格;千將軍面容紅赤,身著青色蟒袍、順將軍面容藍靛,身著紅色蟒袍,有別於其他宮廟的將軍神將造型。
西螺社口福天宮

在過水廊橫樑的另外一面也有主題豐富的彩繪作品,分別是「狄青與八寶公主」、「哼哈二將大戰」、「丁山與麗花」以及「真假寶扇」。狄青與八寶公主的故事出自清代小說《五虎征西》,在第十回「狄元帥出關迎敵 八寶女上陣牽情」的情節中,狄青奉令至西遼取珍珠旗,不料迷失路徑誤入單單國,在石亭關被八寶公主所阻,手下焦廷貴、李義、劉慶、石玉、張忠接連被擒,五虎將竟失其四,於是狄青親自上陣應敵。兩人在戰場上初次照眼,竟然對彼此都產生了好感,最後狄青被八寶公主勸降並招為駙馬,夫妻二人偕手取回珍珠旗,完成大宋皇帝託付之使命。畫中可見兩員武將縱馬對戰,狄青掄起方戟追趕假意敗逃的八寶公主,豈知公主一個轉身,廬山聖母所傳神器─乾坤索迎面而來,狄青敗陣,也開啟了和八寶公主之間的愛恨糾葛。
西螺社口福天宮
「哼哈二將大戰」故事見於《封神演義》第七十四回「哼哈二將顯神通」;話說武成王黃飛虎率大軍西伐商紂,於青龍關遇丘引、陳奇等異士所阻,損了鄧九公、黃天祥。正愁被敵所阻之時,周將鄭倫奉姜子牙之命護糧而來,一聽敵方陳奇之神通便自告奮勇,騎上了金睛獸前往應敵。戰場上陳奇、鄭倫兩將對壘,只見兩人坐騎皆為金睛神獸,兩人憑恃各自神通,一者口吐金光,一者鼻出白光,正是棋逢敵手,以兩敗俱傷各自回營收場。最後西岐軍靠著哪吒、黃飛虎、土行孫等人齊心協力殺了陳奇,守將丘引趁虛而逃,大軍攻破青龍關。畫中可見兩將一人持鐧,一人持刀,鄭倫哼鼻吹出白光,陳奇張口吐出金光,神光交併,不分上下。鄭倫、陳奇的原形其實是佛家的護法金剛─哼哈二將;佛典記載,在無數的執金剛神當中有兩位力士,一位名叫那羅延堅固王,另一位是密跡金剛力士,這兩位金剛力士負責守衛佛教寺院的山門。那羅延堅固王的造像嘴形如發「啊」聲,而密跡金剛嘴形如發「吽」,這兩個音是梵文的主要聲母,許多咒語都是由「啊」為始、以「吽」為終,象徵萬法有始終。後來密教在中土式微,顯教興盛,於是後世才訛傳此兩金剛乃「哼哈」二將。
西螺社口福天宮
「丁山與麗花」演繹的,正是民間戲曲膾炙人口的薛丁山與樊梨花,兩人的故事出自小說《薛丁山征西》。在第三十回「樊梨花移山倒海 三擒三放薛丁山」中,薛丁山奉命征討寒江關時,遭遇梨山老母之徒樊梨花。因樊梨花法術精湛,致使薛丁山連連吃虧,被又擒又放了三次,最後由老千歲程咬金出面說媒,總算促成了這樁戰場上的婚事。畫中可見薛丁山持著長矛對戰一身番將打扮的樊梨花,然而軍旗上卻是寫著「丁」字,顯然是當時的畫師曲解了這段故事的主角姓名。狄青和八寶公主以及薛丁山和樊梨花,這兩則故事事實上都是民間所杜撰,並非真實史事,而且情節頗有雷同之處,應當是互有影響與借用,展現民間戲曲豐富多元的想像空間,也展現出女性巾幗不讓鬚眉的一面。
西螺社口福天宮
「真假寶扇」則是指「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的故事,是《西遊記》著名的橋段,故事橫跨數回篇幅,分別是第五十九回至第六十一回。話說孫悟空於五百年前大鬧天庭時,曾打翻太上老君的丹爐,炭火落到凡間竟成了一座火焰山,橫亙在三藏一行人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悟空得知唯有向翠雲山芭蕉洞的鐵扇公主求得芭蕉扇方能搧滅。然而鐵扇公主正是前些路途上,險將三藏吃下腹的那位紅孩兒的母親,紅孩兒如今被觀世音菩薩收服往紫竹林而去,這等樑子已結,鐵扇公主自是不願借扇。第一回拿了把假扇,導致孫悟空越搧火越大。第二回,孫悟空變幻成鐵扇公主的夫君─牛魔王的樣子誆騙得手,不料卻被真牛魔王知情,也化成豬八戒的樣子再將芭蕉扇騙回。第三回悟空與牛魔王大打出手,牛魔王果然武力高強,纏戰多時孫悟空仍無法取勝,最後是在四大金剛四面圍困,托塔天王李靖、三太子李哪吒協助之下才順利讓牛魔王皈依正道,拿到芭蕉扇熄滅火燄山之火。畫面中可見孫悟空拿著假的芭蕉扇與持著真芭蕉扇的羅剎女鐵扇公主對峙,然而在《西遊記》的情節中卻沒有這麼一段,似乎是畫師憑著口語相傳的戲目,自己所創作出來的場景。
西螺社口福天宮
綜觀整座福天宮的裝飾,三川殿簷上的淋燙構件過於制式,石雕也頗嫌呆版,唯有彩繪是廟中值得一觀的作品,建議各位朋友前往參訪時可多留心於此。

正殿
正殿看樑上方高懸「福天宮」宮名匾,落款「同治十一年葭月榖旦吉置」、「社口庄弟子李光明董沐敬叩」。同治十一年是西元1872年,對照廟方沿革,這方宮名匾應該是福天宮改建成土角厝之後的構件。而下款所落的內容,一般人會直覺認為是李光明和董沐這兩個人獻,但事實上,「董沐」不是人名而是一種行文的語詞,舉凡古字畫、石碑、木匾常會出現「某人董沐敬書」的字樣。「董」當動詞有匡正的意思,「沐」為洗滌之意,「董沐敬叩」的意思便是恭敬的整理洗滌叩謝。細究這方匾額的落款體例,字跡明顯凌亂潦草,似乎是額外添加上去的,加上「李光明」的事蹟尚無可考,因此只能對於這方匾額上的資訊暫且存疑了。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正殿前方壁堵上嵌著一方「重修福天宮牌(疑「碑」誤)」,為昭和辛未年(1931),福天宮歷時兩年修建完成時所立,碑上羅列了當時信徒所奉獻的緣金,其中列於碑首的「事務總裁者廖玉」以及「首事者王阿乳」二人,是這次重修的最大功臣。王阿乳生於光緒元年(1875),西螺新社,少時對漢學頗有興趣,後經營王和成製米工廠致富,大正十一年(1922)起連任台南州虎尾郡組合評議員達十多年,是日治時期西螺地區的名望人士。在西螺地區流傳著「媽祖間牽電火,王阿乳臆墓粿」的俗諺,意指媽祖廟因為香火興盛而燈火通明,而王阿乳家則是因為祭祖而做了大量的紅龜粿,數量足以分給全村的孩子,由此可見其富有之程度。如今在新社還留著王阿乳故居,牆面上的「合成棧」訴說著昔日「合成製米工廠」的輝煌。福天宮昔日的祭祀圈涵蓋著社口、新社,新社人王阿乳對於重建一事自是盡心盡力,碑上記載他捐了「三百円」,是碑上大部分捐獻者的十五倍。
西螺社口福天宮
再往內走去,兩側壁堵各有一幅大型的裝飾作品,背景以彩繪方式呈現,人物則以交趾陶像呈現出立體感。兩側的主題分別是薛丁山與樊梨花對戰於寒江關,以及聞太師伐西岐城。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在前文當中已略作介紹,這裡所呈現的故事背景是在寒江關外,是《薛丁山征西》第二十八回「寒江關樊洪水戰 樊梨花仙丹救兄」當中的情節。話說薛仁貴領著兒子薛丁山等一班將領西征,渡寒江而來,寒江關主樊洪著樊龍、樊虎兩子出兵應敵,不料皆被唐將所傷,敗陣而回。正值愁思難解之際,想起女兒樊梨花乃梨山老母之高徒,有移山倒海之能,撒豆成兵之術,又得誅仙劍、打神鞭…等神物,於是由樊洪親自掛帥,樊梨花亦披掛上陣,父母一行人親會大唐將士。圖中可見上方一對小將會佳人正是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下方兩員老將則為薛仁貴戰樊洪,雙方竟在戰場上結為親家,卻又因敵對的狀態注定日後樊梨花誤殺親父並與兩位兄長骨肉相殘的下場。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岐大戰的故事同樣也已在前文中介紹,圖中可見騎著麒麟,金面三目的龐仲太師,持著金鞭對戰擎著長槍,騎著五彩神牛的黃飛虎,雙方你來我往,戰況激烈非常。作品四周的邊框則是一連串的葡萄藤蔓,葡萄多子,是故帶有子孫繁衍的吉祥寓意。
西螺社口福天宮
靠近神龕的左右壁堵則是以大型的堆塑壁畫手法呈現,演繹著媽祖的神話故事,題材分別為「聖母出巡」與「湄洲昇天」,闡釋著媽祖成神以及普就眾生的意象。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走入正殿,社口媽就隔著一層玻璃奉祀在神龕中,只見粉面鎮殿媽面相福態,雍容華貴的端坐在正中央,一雙慈目照看著世間眾生。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其他的媽祖金身則多半為黑臉面容,民間相信黑臉代表媽祖法力無邊,可以降妖伏魔救人於危難之中。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神龕上方懸掛雙龍拜塔帳籬,為神房增添了莊嚴與柔和,與玻璃罩外所奉祀著中壇元帥以及千順將軍等男性神祇作出裡外區隔。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神龕左右兩側的鎮殿千里眼、順風耳將軍,額束頭陀金箍,身著金色戰甲,肩繞飄逸綬帶,象徵的是迥異於妖精的正神身分,是媽祖駕前最得力的兩位助手。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前方神桌上的一口石爐,斑駁的爐身透露著年代的久遠,依稀可看出上方落款「社口福天宮」,爐面上還有螭虎守護,如能在判斷出斑駁面上的字體,或許這口石爐也會是見證福天宮廟史的重要文物。
西螺社口福天宮
此外,神桌上還擺放著龍虎擔,這也是承繼祖廟配天宮所特有的器物;龍虎擔的由來傳說是媽祖收服了黑水溝裡的蛟龍,保佑先民平安渡台,以及收服山林裡的虎精,使其不侵犯來台的先民,隨後將龍虎納為麾下跟隨媽祖修行,成就了龍虎擔的形式。有了這段傳說,每每媽祖出巡,龍虎擔就成了信徒祈求消災解厄的神物,相信只要穿過擔下就能洗去厄運,迎來福氣。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神龕上方懸掛著「以孝化民」匾,落款「光緒辛巳辰月吉置」、「泉州府晉江縣墩煌西塔鄉南社弟子洪束浮叩答」。光緒七年(1881)歲次辛巳,獻匾人背景所提到的晉江,從唐至清代就一直是泉州三邑之一,「墩煌」是洪姓的郡望,至於西塔鄉則位於晉江城南方七十里。「以孝化民」典故出自《孝經》〈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孔子告訴曾子「孝道」是王者要學習的最重要課題之一,因為那可以讓人民見賢思齊,教化天下。媽祖的故事中心思想便是「孝」,是故引《孝經》典故來弘揚媽祖風範正是相得益彰。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正殿兩側陪祀神農大帝與註生娘娘;神農大帝又稱五穀王,掌管莊稼穀物之責,在以農為重的社會,尤其是如今的西螺社口地區,對於神農大帝的敬奉與信仰更是根深蒂固,無比重要。註生娘娘專司人丁,農業是個高度勞動的工作,人丁的多寡自然就成了重要的資產。及至今日,臺灣大部分的廟宇還是會陪祀神農或福德正神以及註生娘娘,雖然現在種田的人不多了,新生兒也不像以前那麼多,但這種深植於文化底層的信仰,仍舊會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西螺社口福天宮

※偏殿※
兩側偏殿分別為奉祀六十甲子的太歲殿,以及供奉歷代對福天宮有貢獻的先賢牌位之功德廳。功德廳上的神位牌上寫著「浯江十八股奉献香煙地‧考諱秋雅白公‧顯考諱謙覌許公‧顯考諱萬覌許公」、「民國戊辰吉旦」、「家家人等奉祀」,這副神位記載著福天宮的創建傳說;嘉慶年間有先人白秋雅移墾社口,有成後卻不欲將田產傳予女兒,於是偕同一同開墾的羅漢腳(無妻室之人)許謙、許萬等人將土地捐獻給福天宮作為建廟基地,是故神位上寫著「奉獻香煙地」。神位上方寫著「浯江」二字,中央才接續書寫三位先人名諱,由此推斷此三人應為同鄉。「浯江」是金門的舊稱,又名浯洲,據此推斷白秋雅三人很有可能就是從金門渡海來台墾拓。昔日先民在開墾荒埔地時會集資合股向官方提出肯照申請,有多股份就稱為多少股,臺灣如今有許多地名如五股、七股便是由此而來,這裡的十八股可以解釋為當時集合了十八分資金共同申請墾照,白秋雅或許是為首者。細觀許謙、許萬的名字下方皆多了一個「覌」字,這是神位書寫的為了湊足吉數字所多出來的贅字,男性多用「官」、「倌」或「覌」,女性則用「娘」,因此這裡可能會讓人誤會這兩位先賢名叫許謙觀和許萬觀。再者兩人的名諱上同樣也多了「顯考」二字,按制唯有子嗣為父親發喪方可用「顯考」,如這副神位上的文字確實反映了百年以前的傳統,那麼許謙、許萬照理是有子嗣而非羅漢腳。不過史料上對於白秋雅、許謙、許萬等人的紀載相當闕如,甚至連西螺鎮誌也未提及,只存在於福天宮所流傳的故事裡,其真實性就留待其他先進進一步探究了。
西螺社口福天宮

沿著偏殿的廊道走出廟外,這裡的過水門的彩繪門神皆是溫柔婉約的宮娥,龍虎兩爿合起來看,四人分持「香」、「花」、「茶」、「果」四供。裊裊香煙除了是供俸神靈的聖品,也象徵著子孫繁衍,代代昌盛。盛開的牡丹自古以來就是美好的象徵,用來供養神靈也是祈求上蒼賜予富貴。茶有安定心神,清心延壽之效,自是上等之供。佛手瓜因狀似佛手結印而得名,又諧音「福壽」,同樣也是討喜又富含吉祥寓意的圖案。四供各自搭配帶有含意的物品,是傳統建築裝飾文化裡頭最討喜,也最令人驚豔的題材。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門外兩堵石雕刻著媽祖的神話故事,從林愿與王氏夫婦向觀音大士祈子、天妃降誕、拜玄通道人為師到託夢建廟,均出自《天妃顯聖錄》當中的紀載,也算是媽祖傳奇一生的縮影。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西螺社口福天宮


※結語※
社口福天宮,一座典型臺灣農村信仰的角頭廟宇,歷經數次改建,甚至遭逢祝融肆虐,如今的廟體已不見百年歷史風華。縱然如此,信徒們仍舊因著純樸的信仰,一點一滴地建立起往日的記憶與榮景,年年返回朴子配天宮進香更是體現飲水思源的美德。或許它不是知名的廟宇,但純樸的信仰絕對是臺灣社會的美好之一。

感謝西螺社口媽文化薪傳協會─廖國棟先生所給予的不定期諮詢服務,協助阿中順利完成這篇隨筆,希冀這麼一篇不成熟的文章,能為社口福天宮留下些許紀錄,做出些許的推廣與貢獻。祝福福天宮,也祝福所有的社口媽信徒。

【攝‧記】西螺社口福天2015.08.19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