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天后宮

時間:2015111

地點:綠島天后宮(臺東縣綠島鄉南寮村29)

交通方式:由臺東富岡漁港搭乘渡輪往綠島,租乘機車沿環島公路往北至南寮市區內,留意相關告示方可抵達由於位於巷子底,位置較為偏僻,可直接詢問當地居民。

【綠島天后宮簡介】引自臺東縣寺廟之旅網站
天后宮位於綠島鄉南寮村,在環島公路內側聚落的巷道內,閩南式的建築物,因有棚架的延伸,更顯得淳樸親切。殿內主祀媽祖,左右兩側的千里眼、順風耳,威武的神態,增加了廟中的莊嚴氣氛,其他另有觀音、土地公、蓮姑,是綠島寺廟中同祀神明最多的一處。

天后宮建於民國七十三年六月,是綠島最新建的一間廟寺,主祀媽祖於日據時代就在南寮的林家被奉拜,原屬於家庭祭祀神,因常有神蹟顯現,漸成為聚落的宗教信仰,後因村民鄭石林擔心其兄在蘭嶼捕魚,恐有海難而發願請媽祖護祐,數日後見兄長平安回鄉,於是商請村民捐地,大力出資蓋廟,使南寮村民能有正式的地方前往祈福膜拜。

天后宮因信徒越來越多,乃成立管理委員會,負責廟事祭儀,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由爐主召集信眾樂捐,殺豬、宰羊、以布袋戲、演歌仔戲酬神,使一年一度的節慶更形溫馨、熱鬧。

媽祖是海神,是討海人的信仰依賴,有了天后宮,南寮村,甚至他村的漁人,都深信能漁獲豐富,生活平安。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綠島在清代的文獻裡記為「雞心嶼」,最早見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巡臺御史黃叔璥所著的《臺海使槎錄》,〈卷七、番俗六考/南路鳳山瑯嶠十八社三〉:「紅頭嶼番在南路山後;由沙馬磯放洋,東行二更至雞心嶼,又二更至紅頭嶼。小山孤立海中,山內四圍平曠,傍岸皆礁,大船不能泊,每用小艇以渡。」文中所云的沙馬磯是今日的鵝鑾鼻,雞心嶼是綠島,而紅頭嶼則是指蘭嶼。由黃叔璥的紀錄可知康熙年間已有原住民居住在蘭嶼,不過綠島上有沒有原住民則看不到確切的紀錄。至於漢人進駐的紀錄,根據綠島鄉公所的資料,嘉慶十八年(1813)「(屏東)小琉球漁民曾勝開等30餘人為風漂至火燒島,於阿眉山下的海濱建一共同住屋稱為公館,著手開墾,後其中六人放棄,餘者且耕且漁,並且招小琉球家眷及民眾至,因來者日眾,故在中寮灣岸建一聚落,名曰中寮。」另道光三十年(1850)「東港漁民陳必先等餘人,在行船歸途中遭遇颱風,漂流至綠島,大嘆綠島之美,一年後便率人前來定居開墾,最早於柚子湖、溫泉一帶居住,後來移民漸增。即成為今日公館村、南寮村、中寮村、溫泉村等村落。」由上述資料可知,小琉球的漢人移民主要是來自屏東小琉球於東港,隨著墾拓的人口越來越多,綠島最終成了一個以漢人族群為主的區域,民間信仰也因此得以蓬勃發展。

有關綠島天后宮的創建歷史,廟裡的沿革石碑記載內容甚為籠統,只提到媽祖金身為清代移民奉請來的,但從嘉慶到民國建廟這兩百多年來信仰的傳承到底是怎麼延續的,碑文均付之闕如,僅提到「
乩童由林再生先生傳給陳順來先生,再傳林增傳先生,在林增傳做乩童時,天上聖母起乩說要建廟。」是故並沒有明確的紀載可以佐證「綠島天后宮奠基於清代」的說法,只能以建廟時間(民國七十三年,1984)來認定綠島天后宮的創建歷史。

※外觀格局※
綠島天后宮藏身在環島公路的巷弄內,要不是靠著電子地圖以及巷口的指引,著實不容易找到地點。小巧簡樸是這座媽祖廟的特色,整座宮殿由拜亭和正殿所組成,屋簷上作剪黏裝飾。
 
※拜亭※
拜亭屋簷脊背為雙龍護福神,正中央立著福神與隨行宦官與侍女,福神掌管為天下眾生賜福之職,為百姓所愛戴。兩側青龍騰於海波之上,展現護守道場的威武之姿。正脊脊堵則是八仙賀壽陶俑,是廟宇最常見的脊堵題材。一般為人所熟知的八仙成員為李鐵拐、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以及曹國舅。這八位神仙是最貼近庶民生活的神仙,從祂們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尋常百姓生活的軌跡,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成仙經歷。有關八仙的成員自古以來未有定說,直到明代吳元泰著《東遊記》才定型,該書開宗明義即載「八仙者,鐵拐、鍾離、洞賓、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而鐵拐先生其首也。」吳元泰所記載的組合是以李鐵拐為八仙之首,第一篇故事也是「鐵拐修真求道」。李鐵拐本名李玄,書中稱其為「質非凡骨,學有根源。狀貌魁梧,抱五行之秀氣;心神宣朗,識天地之玄機。」儼然是名相貌堂堂的秀士,與世人所知的乞丐形象大相逕庭。據說有一回李玄魂魄出竅,前往華山與老子論道,臨行前囑咐徒弟楊子守護其身,若七日後尚未還魂才將其軀體焚化。待到第六天時,楊子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亟欲返鄉探視,但又礙於師父的囑託,忠孝難以兩全之下只能先焚了李玄之體,急返家中探母。李玄隨著老子遊遍三十六洞天、蓬萊、方丈諸仙島,到了第七日還魂時才發現軀體已燬,魂魄只好託附在路邊一副剛剛飢餓而死的乞丐肉體上,成了「蓬其首,垢其面,端其腹,跛其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面貌。漢鍾離是八仙裡地位僅次於李鐵拐的大仙,《東遊記》載「鍾離名權,燕臺人。後改名覺,字寂道,號和合子,又號王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父為列侯,官雲中。……及壯,仕漢為大將。」曾率軍征討北蕃,一開始勢如破竹,連連攻破敵軍陣勢,後因李鐵拐有意渡化鍾離入仙班,故化身老翁助蕃將不聿攻克漢軍,致使鍾離敗陣潰逃。逃亡途中遇見一名胡僧,將之引渡到東華先生的住處跟隨修道,後再遇上仙王玄甫、華陽真人…等人相授,道術日益精進,最後終於位列仙班。漢鍾離的造型相當鮮明,頭上雙髻,袒胸露肚,手持蒲扇一把,每每以開懷之面容示現,令人望之欣喜。呂洞賓是八仙當中最負盛名的一位,記中云:「洞賓姓呂名喦,字洞賓,號純陽子。」、「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唐武宗會昌年間參加兩次的科舉考試皆落榜,落寞之時巧遇漢鍾離以黃梁一夢啟迪尋道之心,遂棄儒歸隱,在通過十難試驗後拜漢鍾離為師,一同往終南山鶴嶺論道。除了記述成道過程,《東遊記》裡以呂洞賓為主角的故事還有江淮斬蛟、漢陽畫鶴、三戲牡丹、岳陽飛度…等,風流不羈、任俠仗義的形象躍然紙上。張果老據《東遊記》的描述其前身是天地混沌初開時的一隻白蝙蝠,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而化身為人,後得宛丘、李鐵拐授法而成仙。祂最大的特色是倒騎著一頭白驢,可日行數萬里,休息時驢子可以像紙一樣折起來收到箱子裡,要騎乘時只要噴一噴水,紙片就會鼓起再次化成白驢,神異莫名。藍采和的成道過程在《東遊記》裡較少著墨,僅提到他為赤腳大仙所降生,放蕩不羈,玩世不恭,手持大玉板,夏天穿著棉襖,冬天則穿著單衣。特立獨行的藍采和常在街上閒晃,唱著帶有醒世寓意的歌曲,在路上行乞得錢後,便把錢財拿去救濟窮人,或者買酒喝,據說有人曾經在幼年和老年時都遇見過祂,祂的外貌竟然都沒變化。或許正是因為這些特點與劉海蟾頗為相似,是故在臺灣常有人將兩人對換。何仙姑據說是廣州增城縣何素之女,唐武后時曾夢見仙人教授吞食雲母粉而得輕身不死,後遇李鐵拐、藍采和授以仙訣而同列仙班。有異說仙姑其實不姓何,乃因其法寶為一朵大蓮花,因此後世才訛稱為「何」。韓湘子在《東遊記》裡被說成是唐代古文大家韓愈的侄孫,曾在韓愈面前施展令牡丹變色,並且預言韓愈有左遷潮州之厄,後來果然應驗,讓不信佛道的韓愈為之折服。不過事實上這則傳說是張冠李戴,韓湘的確是韓愈的侄孫,然而根據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令牡丹變色的是韓愈另一名從江淮來投靠的侄子,這名公子哥兒不學無術,不僅在學堂上會欺負同學,連送到寺廟裡去也被僧侶告狀說他狂妄,後事就這麼的把兩個人合而為一,成了求道成仙的韓湘子。曹國舅的造型為身著官袍,手持玉板,一身貴氣形象,加諸「國舅」之名,不難讓人聯想其為「富貴之家」的代表。在《東遊記》的描述中,曹國舅本為宋曹太后的胞弟,名友。他們還有另外一位弟弟名喚曹二,但曹二每每仗著自己國舅的身分,恃強凌弱,搶奪民地,為百姓所痛惡。曹仁屢勸而不得其果,只好散盡家財濟困貧民,自己則往深山訪道,不問世事,最後在漢鍾離、呂洞賓的引渡之下得道成仙。八仙是家喻戶曉的神仙組合,他們代表著社會各個階層,因此也是相當受到民眾歡迎的一組。


走進拜亭下方,這裡的擺設相當簡單,只有幾張饒富古味的椅子。壁堵上僅以白漆粉刷,龍爿嵌著建廟沿革說明,虎爿則是黏貼祝壽捐獻芳名錄。亭中立有金色天公爐一座,為傳統廟宇的基本配置。
綠島天后宮

※正殿立面※
正殿立面前有石雕龍柱一對,龍身綴以彩繪,上頭還雕塑著八仙石像,呈現八仙鬧東海的故事題材。

綠島天后宮
前文已約略描述八仙的成道經過,而在《東遊記》中,八仙最著名的故事即是「鬧東海」,正是諺語所謂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相關故事見於明代吳元泰的《東遊記》,又名《八仙出處東遊記》。在〈八仙東遊過海〉這一章節中,甫參加完蟠桃盛會的八仙,由呂洞賓提議大夥一同東遊,等到了東海時,為了誇演各自的道術,眾人約定祭出各自的法器以渡海。只見「鐵拐即以鐵拐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風逐浪而渡。鍾離以拂塵投水中而渡。果老以紙驢投水中而渡。洞賓以蕭管投水中而渡。湘子以花籃投水中而渡。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采和以拍板投水中而渡。國舅以玉版投水中而渡」。等到眾人陸續登岸後,才發現藍采和竟不見行蹤,原來是龍王太子摩揭見采和玉板奇妙可愛,心生搶奪之念,於是連同藍采和一起擒回龍宮,衍生後續八仙大戰四海龍王的,是故廟宇建築題材常引八仙鬧東海作為宣揚神威顯赫的表徵。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立面部分,門楣上方彩繪著八仙賀壽,其下繪有「天后宮」宮名,與一般宮廟常見的聖旨匾相較,這裡顯得簡單樸實。

綠島天后宮

兩側繪著「鳳凰朝牡丹」;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性曰鳳,雌性名凰。《爾雅·釋鳥》提到鳳凰的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莊子在〈秋水〉篇當中有一段對鳳凰特性的描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裡的「鵷鶵」指的就是鳳凰,而牠從南海出發飛向北海,路途中只會停留在梧桐樹上,不只會吃清潔的果實,只會喝乾淨的泉水,由此襯托出鳳凰的高雅與神聖。牡丹是中國文化中的富貴之花,因花朵大,色彩鮮艷,花期長,故有花中之王的稱號,也是富貴的象徵。唐代詩人陳正封曾讚牡丹為「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為成語「國色天香」的由來。鳳凰朝牡丹以鳥類與花類當中的王者,構築成一片象徵吉祥富貴的畫面。
綠島天后宮
門上楹聯為「天恩無疆護國佑民,后德長垂澤被海島」,歌頌著媽祖神威遍及海內外,保佑百姓,庇護著我們的國家與這個島嶼。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門前則同樣有一對石獅子對望鎮守,胸前一塊金黃色的磬牌,取諧音「慶」表示慶祝。大爿雄獅張口踩球提錢,有祈求財富之意;細爿雌獅踩球護子,有祈求子嗣繁衍的寓意,雄雌分立,各司其職。綜合上述,門前的石獅不帶有鎮守廟門,嚇退邪祟的功能,還帶有慶賀求財求子得償之意。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正門兩側壁堵裝飾也相當簡樸,僅繪龍、虎是為「龍游大海」、「虎嘯山林」。龍與虎自古以來就被中國文化視為神獸,天上四象之二。《周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雲是伴隨著龍而湧現,風則是伴隨著老虎,天下制度只要靠著聖人的擬定,萬物就會順著秩序而運轉。比喻事物總是能相互感應,以龍、虎之顯現誘發出水起風生。照片中可見青龍吐珠灑水滋潤大地,而黃虎則是嘯傲山林,盪谷飄風,展現神獸威武之姿。又中國文化慣以左為尊,右為次,故左稱龍邊,右為虎邊,繪以龍、虎亦是應此習俗。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正殿※
進入正殿內可見空間侷促,四面牆堵裝飾並不多,只有數幅彩繪作品,題材也較為普遍。先觀正門上方繪有一對天女,手持插著牡丹的花瓶,象徵富貴平安。
綠島天后宮
下方彩繪門神是神荼、鬱壘,這對門神組合的起源比後來較為常見的唐代秦瓊、尉遲敬德更造,在東漢泰山太守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祀典‧桃梗、葦茭、畫虎〉中引《黃帝書》內文云:「上古之時,有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章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荼與鬱壘縳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衛凶也。」神荼、鬱壘為鎮守鬼門出入口的兩兄弟,如有不遵守規矩而危害世人的惡鬼,祂們就會用葦繩把它綑綁起來丟去餵虎。有了這樣的傳說,於是民間就將這兩位大將畫在門板上成了後世信奉的門神組合之一。照片中可見兩位門神分執長斧一柄,腰間配帶寶劍,背掛四營令旗,飄盪在肩上的綬帶則是象徵具有神職,以別於一般武將。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龍爿壁堵上彩繪著「天官賜福」,以福神天官為主角,頭戴相帽身著官袍,手持奏版,氣態沉穩雍容大度。身旁的宦官持著芭蕉扇隨侍,還有侍女端著玉如意上呈,代表為世人帶來吉祥與如意。兩側有聯題道「尊親守禮法,敬祖遵仁規」,告誡著信徒當以尊親敬祖,恪守禮法與規範來做為修身準則,如此方能應天賜福。
綠島天后宮
虎爿壁堵上的題材則為「南極星輝」,是傳統建築常見的裝飾題材,主角是壽星南極仙翁。壽星的信仰在中國由來已久,起先是源自於星辰的崇拜,《爾雅‧釋天》當中便記載:「壽星,角亢也。」到了唐代,壽星和南極老人星混合為一,司馬貞《索隱》云:「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現安,故祠之以祈福壽」,本為星宿崇拜的壽星遂擬人化,成了額禿頂廣、鬚髮盡白的南極老人,也稱為南極仙翁。畫中的仙翁慈眉善目,手裡拄著拐杖,上頭繫著葫蘆有賜福的意涵,身旁童子持著壽桃,另一頭還有仙鶴相伴。兩側對聯為「愛眾先保國,明德在新民」,教導信徒保家衛國以及修養德行進而推己及人,有功於社會的重要。
綠島天后宮

正殿神龕裡供奉的神尊並不多,最上層為主神天上聖母,每尊聖母像面容相異,有的手持朝天笏,有的則安詳端坐,相同的是母親般慈祥的臉龐。
綠島天后宮
其中在鎮殿媽前方的聖母像,看起來似乎是來自北港朝天宮,在其龍爿也安奉一尊朝天宮媽祖立像,另有一尊觀世音菩薩像。虎爿這頭有尊立姿仙女,信徒稱之為「蓮姑」,是比較罕見的神祇。神龕上的對聯為「天宮巍峨冠四海,后儀浩蕩獨配天」,表彰媽祖神恩浩蕩,德被蒼生的功績。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在前方的神桌上則是奉祀著兩尊看起來更具年代的媽祖金身,正中央頭戴新龍冠,身披新龍袍的應該就是綠島天后宮的開基媽了。金身的面容已被經年累月的香煙所燻黑,臉上似乎也累積了厚厚的油,不過依然不減慈悲視人的神采。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再前方則是一尊看起來頗似鹿港體的媽祖神像。
綠島天后宮
兩側則是護法大將─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墨綠膚色,右手持戟,左手高舉作遠眺狀的是千里眼將軍。膚色通體鮮紅,左手持大斧,右手指耳的是順風耳將軍。根據《天妃顯聖錄》的記載,兩將原為湄洲島西北方金水之精,每每禍害海上船隻,最後降伏於媽祖的法力之下成為隨身護法,因此在媽祖廟裡多半能看見兩位將軍威武的身影。神桌的最前方當然也少不了中壇主宰太子元帥,稚嫩的臉龐卻有著高強的法力,以及堅定不移的鎮守道場信念。
綠島天后宮

結語
綠島天后宮的規模雖不雄偉,不過在以捕魚為生計的綠島居民心中,卻是重要的精神寄託,在茫茫大海上,唯有將自己交付給慈悲的媽祖,誠心祈求祂的庇佑。而媽祖千年來也始終如信徒們所堅信的那樣,默默地守護著祂最愛的子民,雖然不曾開口說過話,但慈祥的面容就是最好的心靈撫慰。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廟也不再大,能夠提供民眾一方沉澱心靈的場所,以忠孝節義教化社會,這才是廟宇最重要的功能。

當天要離開時恰巧碰到一群年輕朋友,他們騎著摩托車專程前來參拜,我靜靜的看著他們有秩序的,恭敬的向聖母參拜,心中甚為感動。因為有共同的信仰,讓我們有千里來相聚的緣分,也因為有媽祖信仰,讓我們在臺灣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找到一所如家一般熟悉的休息處,因為祂總是如我們所稱呼的那般,像媽媽一樣的守護著我們,守護著祂最愛的子民。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綠島天后宮

【攝記】臺東綠島天后2015.11.01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