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慈德宮

時間:20151216

地點:大甲日南慈德(臺中市大甲區通天路152)

交通方式:搭乘臺鐵區間車至「日南」站下車,出站後直行遇中山路右轉直行中山路遇通天路再右轉即可抵達,步行時間分鐘。

日南慈德宮簡介】引自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網站
日南慈德宮建造於民國67年(1978728日,主祀神為天上聖母,當地人稱為三庄媽,是日南庄、九張犁、日南社庄、三張犁、六股及樹仔腳居民的信仰中心。早期值年爐主是由擲筊決定,再由爐主將天上聖母請回家中供奉直到慈德宮落成後,才改供奉於宮內。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日南」一詞源自原居此地的道卡斯族支社,清康熙末成書的《諸羅縣志》將之記為「南日」,屬崩山(蓬山)八社之一。到了乾嘉年間,南日社分裂成日南、日北兩社,「日南」才正式定名。隨著漢人的入墾,原日南社址不斷受到壓縮,到了同治年間的《淡水廳志/卷三 志二 建置志/街里》,已明確分出「日南莊」與「日南番社」是不同的兩個區域,由此判斷漢人的入墾當不晚於同治,是故漢人信仰的傳入也當於此時。

日南的媽祖信仰和臺灣中部海線許多地方的信仰形式一致,均是以「爐主」為傳承方式,有神而無廟,神像隨著爐主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居所,數年前白沙屯的山邊媽就還保有這樣的傳統,早年大甲媽祖北港進香也是以爐主制度辦理。此外日南慈德宮也如同中部海線其他媽祖廟宇,有著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傳統,此傳統一直保留至今,展現傳承的價值與歷史的意義。隨著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狀況富庶,信徒自然會興起替媽祖建廟的念頭,而日南慈德宮的創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


※外觀格局※
日南慈德宮如今的規模建於民國六十七年(1978),建築體分為兩殿、兩護室,廟後另以鐵皮搭建辦公室、儲藏間。廟體外觀採傳統南式廟宇風格,三川殿為硬山升簷式,正間突起與小港間呈現斷簷形式,至過水門屋簷依次而下,呈現建築的主從規格,也讓正間的視覺更加雄偉。最外側各有一座雙層塔樓,是為鐘鼓雙塔。脊飾以剪黏、陶俑為主,展現南式建築華麗、浪漫的氛圍。廟前有一片廣大廟埕,視野廣闊,亦增添廟宇神聖莊嚴性。
日南慈德宮

※三川殿簷上※
三川殿正脊脊背為常見的雙龍護三仙,福祿壽三仙又稱「財子壽」,是最常見的脊背裝飾。中央福神頭戴相帽,身著朝服,足履方靴,手持如意,一派從容,展現雍容大度的氣態。福神的身分在民間流傳著許多說法,比較普遍的說法為唐代的愛民賢吏陽城。《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九/卓行/陽城〉載「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罰罰之,宜賞賞之,不以簿書介意。月俸取足則已,官收其餘。日炊米二斛,魚一大鬵,置甌杓道上,人共食之。州產侏儒,歲貢諸朝,城哀其生離,無所進。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盡短,若以貢,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罷。州人感之,以「陽」名子。」這段敘述提到陽城在道州擔任刺史時,愛民如子,賞罰分明,而且還能清廉自持,生活樸素。道州這個地方有很多侏儒,以往都是作為進獻朝廷的貢品,入京後不是為宦官就是擔任服侍皇族的奴隸,令當地居民苦不敢言。陽城得知後毅然中斷了這項陋習,朝廷因收不到朝貢而詔令詢問,陽城上書提到「陽城只有矮民而無矮奴,如果連子民都要當作貢品,那我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是可以進貢的?」終於使皇帝醒悟,廢止了這項苛政。道州人感激陽城的恩澤,將其視為「太陽」一般的重要,尊為「陽公福神」、「福星」。中唐詩人白居易還曾為了這段史事,特別作了〈道州民〉這首詩來歌頌陽城的德政事蹟,流芳百世;「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餘。市作矮奴年進送,號為道州任土貢。任土貢,寧若斯,不聞使人生別離,老翁哭孫母哭兒。一自陽城來守郡,不進矮奴頻詔問。城云臣按六典書,任土貢有不貢無。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無矮奴。吾君感悟璽書下,歲貢矮奴宜悉罷。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作良人身。道州民,民到於今受其賜,欲說使君先下淚。仍恐兒孫忘使君,生男多以陽為字。」在福神左手邊的是祿神,頭戴軟帽,身著華服,看起來像是一名富貴員外,手中抱著稚兒象徵著天賜麟兒。有關祿仙的身分也有多種傳說,以官祿為主者視其為文昌帝君,以賜子為主者視其為周文王。周文王姬昌傳說有一百名兒子,故被視為多子的代表。另一邊手捧壽桃,拄著拐杖,身著靛色鶴衣,祂便是壽仙─南極仙翁。有關壽星的信仰在先秦時的典籍即有記載,原本是對於角、亢兩宿的星宿崇拜。到了唐代,壽星的信仰與南極老人星混淆,後者遂成為新的壽星代表,並擬人化成一位額禿頂廣、髮鬚斑白、臉色紅潤的老神仙模樣。三仙是民間信仰當中常見的組合,其所掌管的「財子壽」正是普羅大眾最期盼擁有的幸福,無怪乎這三位神仙每每就矗立在三川殿簷上最顯眼處,讓信眾遠遠就能看見這三位討喜的神仙。三仙兩側的將軍乘龍像,已被時間刻劃到只剩下骨幹,剝落的剪黏傳遞出時代的滄桑。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相較於脊背上的剪黏,脊堵上色彩鮮豔的陶俑透露出這些應當是後來新加上去的物件。堵上所演繹的故事,應當是《三國演義》裡著名的「博望坡‧孔明初用兵」,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甫加入劉備陣營的孔明始終不為關羽、張飛等人信服。後來曹操派遣大將夏侯惇前來新野討伐劉備,孔明初次展現過人的計謀與調兵遣將的能力,將夏侯惇的心理摸得透徹,安排關羽、張飛、關平…等人在博望坡四周埋伏,又令趙雲詐敗誘敵,夏侯惇所率領之十五萬大軍,就這麼被區區數千兵力的劉備軍隊所敗,狼狽退回許昌。此役之後,關羽和張飛等人才真正體認到孔明的才能。照片中可見四名帶騎武將,其中一人已然脫落,不過從棗面美髯的關羽,以及騎著白馬加入戰局的劉備,大致可推斷中央身揹軍旗的人物即是曹營大將夏侯惇。這場戰役是三顧茅廬後,孔明第一次運用計謀幫劉備化解危機,傳達神人相助,逢凶化吉的意象,置於三川殿簷上最顯眼的正脊脊堵處,或許也是在告訴信徒祈求神靈自可得到庇佑,趨吉避凶。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下方西施縫安著四獸剪黏,以豹、獅、虎、象四種陸地上最為勇猛的走獸,期以嚇退邪祟。正間垂脊的牌頭構件均已脫落,完全看不出原本的戲齣為何。
日南慈德宮

燕尾脊下方的印斗處各自安著一尊武將,身上的剪黏同樣脫落嚴重,不過從配件的形狀來看,可判斷這組作品為「風調雨順」大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源自於佛教的神話傳說,相傳在須彌山腰一座名為犍陀羅山的四個山頭,各自有天王鎮守,是欲界六天當中的第一天。祂們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持國天王為東勝神洲之主,「持國」為保持、維護世界的意思,手中的琵琶象徵著維護世界當以「中庸之道」為準則,正如琴弦之鬆緊,太鬆彈不出樂音,太緊則易斷,鬆緊適中方能奏出美妙的音符。增長天王鎮守南瞻部洲,「增長」代表著時刻精進增加自己德行、學問,要督促自己進步而不退轉,天王手中有一把象徵佛法的慧劍,用這把智慧之劍斬斷世間無明、煩惱。廣目天王是西賀牛洲之主,「廣目」顧名思義就是教導世人凡事應該多看、多觀察,手上纏繞的蛇象徵世事瞬息萬變,無固定常態,而另一手端持的寶珠則是代表不變的真理─佛法,以佛法做為無常世事當中的準則方能游刃有餘。多聞天王居於北俱蘆洲,對照於廣目的多看、多觀察,「多聞」正是要我們多聽、多見聞。天王手中的寶傘象徵著遮蔽汙染、塵垢,保持內心的純潔。四大天王不只是護持佛法的大護法,其所代表的寓意更是指導世人如何修行的法門,維持自己的純正之心,增長自己的智慧,多看、多聽這世界的脈動,自然可以讓我們與時俱進,心明神清。到了明代,陸西星所撰寫的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也將四大天王編入,成了商紂手下顧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兄弟,並且依四人法器的屬性賦予不同的概念,手持寶劍的增長天王代表「風」,執著一口琵琶的持國天王代表「調」,持著寶傘一把的多聞天王代表「雨」,雙手抓著一條蛇的廣目天王代表「順」,四人合稱便是帶有吉祥寓意的「風調雨順」。在廟宇建築裝飾的題材中常常可以看見四大天王,祂們以自身的宏願護持著道場,又或者是如《封神演義》所賦予的「風調雨順」的吉祥意象,成為民間信奉的護法金剛。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次間脊背有仙女乘鳳剪黏,手持拂塵與淨瓶,灑淨一方樂土。鳳凰棲在盛開的牡丹花上象徵著富貴吉祥。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印斗處的倒拋獅,獅身作匍匐預備躍起狀,獅口大張,遠眺前方,在廟簷上守護著道場。
日南慈德宮
垂脊牌頭陶俑較為完整,應該也是後期增補之物。龍爿的故事為「華容道‧關公釋曹」,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話說曹操先受龐統連環計所欺,後又被黃蓋詐降所惑,駐紮在赤壁的數十萬大軍一夕之間被周瑜所潰。在敗逃北返途中接連遭到孔明所伏的蜀軍兵馬追趕,隨行人馬漸次凋零,直到華容道上身邊只剩三百餘騎,在此當口又遇上關羽把守,曹操接受程昱的建議,上前以哀兵之態用昔日所施之情令關羽心生動搖,最後縱放了曹操,讓曹操有辦法回到北方重整旗鼓。畫面中面如紅棗,手握青龍偃月,騎乘在赤兔馬上的關羽,刀向躬身作揖苦苦哀求的曹操,一場攸關往後局勢轉變的關鍵就此展開。
日南慈德宮
虎爿這一頭的主題不甚明確,可判斷為女將馳騁沙場的故事,至於是哪一段阿中一時也看不出來,只好留待其他先進協助補充了。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三川殿立面和鐘鼓樓之間有過水門連接,門上簷脊以祥獅戲球剪粘為飾。古代的中國境內並沒有獅子,牠們是隨著佛教信仰一起進入中土的。佛教將萬獸之王的獅子視為祥獸,是佛、菩薩的腳力。此外獅子吼聲震山林,因此佛教徒也將佛陀說法比喻作「獅子吼」,代表佛法之殊勝足可震動三界。傳到中土的獅子,除了保留佛教信仰所賦予的神聖意義之外,獅音通「師」,封建體制下臣子最高祿位即為太師,因此獅子也帶有祈求官運順遂的意味。而獅子腳上所踩的球與「求」同音,為「祈求」之意,球上繫著的綬帶同樣也有官運的意涵,整幅作品傳達出的便是祈求神靈庇佑官祿亨通之意。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脊堵上以剪黏雕飾出盛開的菊花與牡丹,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攀炎附勢,像是世外隱士一般,晉代高士陶淵明就以愛菊聞名。此外菊花因為花期長又名「壽客」,帶有長壽意涵。牡丹因花朵大,色彩鮮艷,花期長,故有花中之王的稱號,也是富貴的象徵。在唐代,牡丹廣受世人愛戴,詩人陳正封曾讚牡丹為「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為成語「國色天香」的由來。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再觀兩側鐘鼓樓,六角塔樓形式,內部鏤空,簷分三層,多以剪黏為飾。塔頂立著一尊童子乘麒麟,手持旗、球、戟、磬,代表著「祈求吉慶」。
日南慈德宮
第一層脊飾為青龍,第二層是鳳凰,第三層則是捲草。
日南慈德宮
在第三層屋簷上有女兒牆屏障,上頭精巧的安上剪粘點綴,故事題材為「四聘」;龍爿鐘樓這頭就有「三顧茅廬」,而虎爿部分就可看見「歷山象耕」。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當中著名的橋段,出自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受劉備知遇之恩的徐庶在走馬奔赴曹營找尋母親之前,特別囑咐劉備注意天下兩大智者: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劉備得知諸葛亮就隱居在隆中臥龍崗,求賢若渴的他隨即動身前往拜訪。第一次不料撲了個空,三兄弟只好先回新野城等待。沒多久聽聞孔明已回,劉備不顧霜雪再次動身前往,沒想到這次又沒碰上面,又一次敗興而歸。等到來年新春,劉備特地找人卜了卦,齋戒沐浴,做好準備再次動身前往隆中。有了兩次不愉快的經驗,關羽、張飛早已心生不耐,但劉備卻不以為苦,此回總算碰到諸葛亮在家,只是抵達臥龍崗時正巧遇見孔明在午休,劉備不敢驚擾,就這樣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候臥龍甦醒。畫面中所呈現的正是劉備第三次訪賢的場景,只見劉備拱手作揖,恭敬的向童子表達前來拜會諸葛先生之意,後頭還跟著關、張兩兄弟,誇張的肢體動作透露出兩人的不耐。另一頭氣定神閒,顯露自信神態的正是諸葛臥龍,一場決定天下三分態勢的會談即將展開。細究演義情節與這幅作品所呈現的畫面是有出入的,此時的孔明應當是高臥在草廬中才是,而我們也常常看見有許多導讀廟宇故事的老師會對這種與故事情節不符的布局有所批判。然而以阿中的管見,舊時的匠師或許沒有讀過《三國演義》,憑藉的都是師傅所傳下的故事與構圖畫面,保守者墨守規矩,重現代代相傳的圖像,有心者則是加入自己的想像,把布局作一些變化。只要不影響故事的判讀,阿中覺得不妨把這些改變當作是一種藝術創新,用寬容的視野去欣賞,或許比較不會流於斤斤計較的批判思維。
日南慈德宮
「歷山象耕」講述的是上古舜帝的故事,根據元郭居敬所著的《二十四孝》〈孝感動天〉記載:「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相傳舜年少時曾在歷山耕作,他的才能與德行讓一同耕種的百姓深深折服,甚至連大象都來當他的腳力,飛鳥也來協助耕田。這樣的賢名傳到了年邁的堯帝耳中,心中甚為好奇,於是親往歷山測試舜是否有管理天下的能力。之後經過種種測試,堯認定舜的才能與德行足堪大位,於是將天下共主之位禪讓給舜。畫面中的堯和舜彼此行著禮,一旁還有一頭大象點題。兩人的互動不僅表現了舜的賢能,也讓人感受到堯不以天下為私,親往訪賢,成就千古流傳的禪讓美名,兩大仁者相得益彰。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四聘的故事幾乎是每座廟宇裡頭必有的題材,這樣的安排,或許也是在提醒前來的信徒應當仿效前人求賢的態度,抱著一顆誠摯的心而來,如此方能感應上蒼,進而得到神靈的庇佑。

※三川殿※
再觀三川殿立面,簷下垂掛著鏤雕宮燈吊筒,上緣環刻著牡丹繫著穗,「穗」音同「歲」,這裡正是象徵著「富貴年年」之意。「燈」則是和「丁」同音,代表著子嗣繁衍。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兩側雀替則是雕著錦雞與茶花合稱「錦雞茶」。錦雞又名金鳥、綬鳥,是中國境內的特有禽類,雄鳥色彩艷麗,再加上名稱討喜,因此廣受民間喜愛。山茶花狀似牡丹,不過花期比之更長,同樣帶有富貴吉祥的寓意。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後方矗立一對石柱接地,雕刻題材為雙龍盤繞,是近代廟宇常見的龍柱形式。外側封柱立面刻著一副楹聯「聖心昭日月常光廟貌莊嚴四季馨香鼎盛,母德配乾坤永著神功赫濯千秋俎豆長新」,藏頭點出本廟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下聯的「俎豆」是古代的兩種祭祀禮器,用來盛裝祭品,後來亦延伸為祭祀之意。楹聯語意為媽祖的慈悲和日月一樣光亮,廟宇沐浴在這光輝之中更顯莊嚴,一年四季都是香火鼎盛。聖母的德行足以匹配天地,救世的事蹟永遠顯現,流傳千古,而百姓也永世敬奉著。
日南慈德宮

三川殿屋身立面均以石雕為飾,正門門楣刻著雙龍護珠以及八仙過海圖,象徵神靈大顯神威。下方楹聯「慈慧霑濡綸綍千秋垂海嶠,德威浩蕩觚稜一角聳雲霄」,「霑濡」意指滋潤。「綍」讀作「福」,「綸綍」指的是皇帝的旨意,這裡引為表示天后聖母的旨意。「嶠」音「較」,「海嶠」指的是海邊多山的地方,借以指涉臺灣。上聯的意思是媽祖以祂的慈悲與智慧滋潤著這塊土地,並且降旨要護佑這裡百世千秋。下聯的「觚稜」指的是殿堂上最高的地方,本句的意思是媽祖廣闊的恩澤與威勢,就如同那高聳向天的觚稜一般直入雲霄,上達天聽。
日南慈德宮
兩側門扇身堵部分採鏤雕手法,龍爿題材為「博望坡‧孔明初用兵」,相關故事已於前述提及。石雕的最上方可看見初任軍師的孔明,右手揮舞著令旗指揮眾將,左手執羽扇負於身後,充分展現其從容不迫,成竹在胸的高深莫測。一旁靜靜的看著軍師運籌的劉備,內心雖焦卻仍然相信著臥龍之才,將軍務全權委託。下方則是各路人馬在博望坡上與夏侯惇大軍對壘的場景。一場原本以為九死無一生的戰局,在孔明的巧妙安排下輕鬆化解。
日南慈德宮
虎爿身堵則是的「彩山殿‧狄青比武」,故事見於清人李雨堂的小說《萬花樓》第十八回「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與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奸徒就戮」;話說狄青與狄太后姑姪相認後,受其庇蔭進入皇宮卻招來國丈龐洪、孫秀一班人的妒忌,處心積慮的排擠他。狄青自知未立功勳而受官職無法服眾,因此向宋仁宗稟奏願與朝中將領比試,強於三品者受三品職,勝過一品官者即受一品職。龐洪見機不可失,便囑咐九門提督王天化上彩山殿參加御前比試。王天化本是龐洪的心腹門生,亦知國丈心中盤算,因此對戰狄青毫不留情。最後狄青還是憑藉著過人的武藝,斬殺了心懷不軌的王天化,受封一品武將。畫面中的構圖可以視為是整段故事的同時呈現,下方的幾層代表的是狄青一路得勝的過程,最上層的場景則是在彩山殿,宋仁宗偕同龐洪、包拯、璐花王甫欣賞完一場龍爭虎鬥,狄皇親順利打敗王天化,正進殿面聖正式受封。
日南慈德宮
這兩道身堵的故事題材,文者為孔明,武者為狄青,都是來自於平凡的市井之中,一朝受恩而登上大位,一開始都是遭人排擠,但他們憑藉著自己的真才實學,不畏懼挑戰,終究以實力令眾人折服。這樣的故事放在三川殿正門上不也是在提醒著我們應當仿效先賢,不要懼怕出身低微,應當要努力厚積本身的實力,等到機運一到自然就能功成名就,飛黃騰達。腰堵部分為博古圖,以左右對稱的形式雕刻著許多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樣。裙堵是一組麒麟回望;麒麟是傳說中的瑞獸,只有在天下太平或是聖人誕生的時候才會出現人世,腳上踏著四寶更顯不凡地位。其實麒麟和鳳凰一樣是雄與雌的合稱;雄性稱麒,雌性為麟,性情溫和,頭上雖帶有角卻不作攻擊,不傷人畜,不踐花草,故又稱仁獸。麒麟除了有祥瑞的象徵,在儒家更有崇高的地位;傳說孔子在誕生和去世時都有麒麟現世,因此麒麟又有代表至聖先師的象徵意義,其圖象廣泛用於廟宇、書院、住宅當中,在廟宇正門的裙堵更是常見。門前同樣有一對石獅鎮守,雄獅踩球繫著銅錢,有祈求富貴之意;雌師踩球護子,為祈求子嗣繁衍的寓意,雄雌分立,各司其職。門扇旁的封柱有聯題道「聖蹟仰蒲田護國有輝光廟宇堂皇隆祀典,母儀芳台島安民無旱災神靈罔替感慈恩」,蒲田應該是「莆田」的訛誤,媽祖所誕生的湄洲島就是由莆田所轄。「罔替」意指接續不斷,世代綿延。從下聯所祈求的「無旱災」也可看出此地居民以務農維生,雨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天賜。
日南慈德宮

再觀龍爿小港門,規格雖較正門小,但相關的雕飾同樣不馬虎。楹聯刻著「慈共春暉后澤安瀾昭日月,德施夏甸神功護國壯山河」,甸為田野的產物,引申為農作物,春天和煦的陽光造就了夏季豐碩的作物收成。
日南慈德宮
兩側門扇上的石雕各有主題,眉堵上的是人生四暢;四暢指的是日常生活當中四種讓人感到舒服暢快的動作,亦有「舒暢」的諧音,透過這四個小動作來引申人生何處不暢快的豁達開朗。龍爿這頭的兩個動作是掏耳和撚鼻,虎爿則是抓背、伸腰,照片中可見主角們開懷地笑著,表達出此刻暢快的心情。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身堵是門扇上所佔篇幅最大的部分,這裡的題材為瓶插四季花,以冬梅、夏荷、秋菊以及春牡丹四種花卉來代表四季,盛開的花朵插在瓶中置於案上諧音「平安」,是故身堵的題材便是「四季平安」之意。下方腰堵則是刻著二十四孝的故事,龍爿小港這邊的主題分別是「孝感動天」與「齧指痛心」。「孝感動天」是舜帝的故事,我們在前述當中已作過介紹。照片中可見堯帝拱手行禮,而此時的舜只是在歷山上耕作的一名農夫,穿著樸素,身旁的大象是判讀「孝感動天」這則故事最重要的關鍵。
日南慈德宮
「齧指痛心」講的是孔門弟子曾參的故事;曾參,字子輿,以孝順聞名鄉野。有一回曾參出門上山撿拾柴薪,這時有朋友到家裡拜訪,曾母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咬破手指。同一時間曾參感到一陣心痛,馬上就意會到家中的母親可能發生狀況,急忙揹起柴薪回到家中,一問之下才知道箇中原由,成了一則帶著傳奇色彩的孝順故事。
日南慈德宮
裙堵的題材則是當中的漁、樵,與虎爿的耕、讀並稱,這四種是古代士人引退之後會選擇的項目,象徵著閒適的心境。亦有一說漁樵耕讀所對應的人物為嚴子陵、朱買臣、大舜與蘇秦。嚴光,字子陵,生於西漢末年,早年曾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窗,後來光武帝即位,想延攬嚴光入朝,但嚴子陵寧願隱居在山水之間,當一名平凡的垂釣閒人,北宋范仲淹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歌頌他的「高風亮節」。
日南慈德宮
朱買臣,字翁子,西漢人士,早年家境貧困,曾以樵夫為業每回上山砍柴都會隨身帶著書,一邊砍柴一邊朗讀,他的妻子覺得這樣的行為很丟人,甚至因為輕視他的卑賤而離去改嫁。後來朱買臣高中科舉,前往會稽就任太守的途中,遇見他的前妻和丈夫正在為了太守就任而鋪路,妻子一見太守竟是前夫,頓時羞愧不已。後來前妻跪求朱買臣重修舊好,買臣以潑水入地難以收回為喻,點出兩人已無復合可能,為成語「覆水難收」的由來。
日南慈德宮
耕的代表人物為大舜,歷山象耕的故事在前述中已提及。
日南慈德宮
蘇秦,字季子,東周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以遊說六國合縱抗秦,身佩六國相印之輝煌功績名留後世。貧困的蘇秦為了拜鬼谷子為師,帶著家中好不容易積攢出來的盤纏前往學藝,不料學成之後仍然一事無成,最後甚至落得「妻不下織,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全家人都不想理會他。後來蘇秦痛定思痛,努力專研太公的兵書《陰符》,每次只要讀書讀到發睏,就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以痛覺振奮精神繼續唸書,是成語「懸梁刺股」的典故之一。
日南慈德宮
再觀虎爿小港部分,楹聯刻著「慈沾萬物神靈顯赫光蓬島,德惠群黎母澤巍峨遍日南」,蓬島是「蓬萊島」的簡稱,蓬萊是古籍《山海經》當中所提到的東海仙山之一,明清之後文人多以「蓬萊」作為臺灣的雅稱。
日南慈德宮
腰堵延續龍爿題材,同樣是二十四孝當中的故事,分別是「單衣順母」與「拾椹供親」;閔損,字子騫,東周春秋魯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以德行流傳後世。閔子騫年幼時便喪母,父親再娶的後母對閔子騫並不慈愛,然而事親至孝的他並不憤恨,還是對父親和後母相當孝順。某一年的冬天,後母為自己親生的孩子以及閔子騫各自準備了冬衣禦寒,但事實上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在內襖裡塞的是保暖的棉花,而閔子騫這件卻只用蓬鬆的蘆花絮替代,根本就沒有保暖功能。一日,閔子騫替父親拉著車子出門,寒氣逼身的閔子騫直打哆嗦,父親以為他刻意偷懶而出言訓斥,最後是拉車的繩子磨破了襖,露出了蘆花絮,一切才真相大白。事後閔父憤怒的要休妻,是閔子騫苦苦跪著求父親不要讓兩個弟弟也嚐到失去母親的痛苦。在一旁母目睹一切的後母大受感動,之後痛改前非,將閔子騫視如己出,一家人總算得到了母慈子孝,和樂融融的日子。照片中的場景正是閔父憤欲休妻,閔子騫跪地求情。
日南慈德宮
「拾椹供親」的主角是漢代的蔡順,王莽篡漢期間,政局動盪導致社會不安,連年的歉收使得盜賊四起,百姓顛沛流離。孝順的蔡順只好帶著母親四處避難,採拾桑葚給母親充飢。採葚時,蔡順刻意將果子分裝,後來被叛軍赤眉賊所遇,問其所由為何?蔡順才說出成熟的黑色桑葚是要給母親食用的,而紅色未熟的則是留給自己吃。賊將聽到了這一番話深受感動,不僅護送蔡順離開,還送給他兩斗白米和一隻牛蹄膀。照片中可見兩名赤眉軍怒氣騰騰的看著跪在地上的蔡順,細究原因後方知他的孝舉,大受感動,而蔡順也因此化危為安。
日南慈德宮
小港門前各有石鼓一對,鼓面呈現螺旋狀,乃九龍之一的椒圖,性喜閉鎖,故立於門前。鼓上趴著一隻老虎,抬頭向上,露出門牙,造型相當可愛討喜,似乎正歡迎著來自各地的香客。
日南慈德宮

對照壁堵同樣刻著左龍右虎題材,龍爿為羅漢降龍,虎爿是羅漢伏虎,同樣是常見的龍虎壁堵樣式。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龍爿腰堵以剔雕手法刻出二十四孝中的「懷橘遺親」,故事的主角為三國吳人陸績;據說陸績小時候有一回陪父親陸康前往拜訪袁術,袁術拿出橘子作為招待。陸績拿了幾顆偷偷放入自己的懷中,離去前橘子不慎掉了出來,袁術見狀頗有慍色的質問,陸績回答這麼做是為了拿回去給愛吃橘子的母親享用,年紀小小就有如此心思,讓袁術頗感訝異,大家讚賞。後人有詩贊曰:「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橘實,遺母報深慈」。圖中可見六歲稚兒陸績的腳邊滾落了兩顆橘子,面對眼前大官袁術的質問,陸績能夠平靜的陳述自己的念想,憑藉的不僅是自己的一份孝心,更透露出不凡的資質。
日南慈德宮
裙堵同樣以剔雕手法裝飾,題材為「四愛」之中的「茂叔觀蓮」。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北宋理學創始人。平生鍾愛蓮花之高雅,其所著〈愛蓮說〉一文流傳千年,當中提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了後世讚賞蓮花之美時一定會想起的字句。圖中可見周敦頤坐於池邊靜靜的賞著池中清荷,有盛開的,有含苞的,也有凋謝後所留下的蓮蓬,各有風采。
日南慈德宮
對照壁外側有一長篇跨幅的雕刻,主題為「海上牧豕」,講述的是西漢時期公孫弘的故事。公孫弘,字季,於武帝朝擔任御史大夫、丞相等職。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載「丞相公孫弘者,齊菑川國薛縣人也,字季。少時為薛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說。養後母孝謹。」據說公孫弘出身貧窮,少年時曾在海邊替人放養牲畜來維持生活,閒暇之餘,他會自己去削竹子製成簡冊,謄抄書籍,雖然擔任過監獄裡頭的辦事人員,但因為學識不足,所以經常犯錯,最後只有遭到免職。後來他立志發憤向學,到了四十歲終有所成,六十歲了才以賢良之名被漢武帝延攬聘為博士。公孫弘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留下「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的格言來勉勵後輩立下志向,勤奮學習。圖中所呈現的是公孫弘勤勉向學的示意圖,下方為放牧豬隻的景象,上方則是發憤讀書的場景。仔細端詳,裡頭的主角可是個鬚霜鬢白的中年人,點出公孫弘苦讀至四十歲,六十歲出仕的故事。透過這則故事讓信徒們能夠見賢思齊,仿效公孫弘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
日南慈德宮
再看到虎爿這頭,虎壁下方腰堵題材為「千里負米」,是侍奉孔子最久的弟子─子路的故事。仲由,字子路,或稱季路,年少時家境貧困,往往只能採集附近的野菜充饑。然而為了讓父母能吃得飽,子路總是不辭辛勞地前往百里外的異地去買米,然後一步一步地將米揹回家中。父母雙亡後,子路輾轉做了大官,在宴席之間常常感嘆自己已經沒有機會再揹米奉養雙親了,此舉為孔子所讚揚。照片中可看見子路正揹著米袋回來,年邁的雙親則是出門迎接,主題明確,意旨鮮明。
日南慈德宮
下方裙堵是「淵明採菊」;陶淵明,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為魏晉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以愛菊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對菊花的歌詠散見於詩歌散文之中。例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怡然自得的意境令人嚮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更是傳達了陶淵明對菊花高雅氣節的讚賞,也是引花自喻,期許自己也能像菊花那般卓爾不群。
日南慈德宮
外側的雕刻主題落款為「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出自唐代杜甫的五言律詩〈江亭〉: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朢時。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詩意所傳達的是一種不受外物干擾,不隨俗世浮沉的態度,依著自己的步調專注學習,保持自在的心境。圖中所描繪的畫面是兩名主角望著遠方奔流不息的瀑布,心中頓興醒悟,體認到不隨物轉,不與境遷的生活態度。這題材同樣也是希望信徒能效法這樣的心境,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不要盲目去追求那如流水般奔流不息的外在事物,如此方能有所心得,提升自己的內心境界。
日南慈德宮

※前拜殿、天井
進入廟內,目光馬上會被頭頂上數百盞的紅燈籠給吸引住,場面甚為壯觀,從前拜殿一路延伸到天井,燈籠下方繫著寫著信徒姓名的名片,祈求能在媽祖的眼前得到更多庇佑。不過卻也因為布置了這些燈籠,讓人無法好好欣賞棟架上有何裝飾,甚是可惜。
日南慈德宮
兩側的封壁樸實無華,從前拜殿、過水廊一直延伸到正殿,都是以白色磁磚推砌。地板上鋪設大理石板,整體看來雖然少了點富麗堂皇,卻是多了份民宅質樸的味道。在燈籠未遮蔽的前方棟架下,可看見龍頭魚身的鰲龍雀替,這是廟宇常見的雀替題材。鰲是一種神話中的動物,有著龍的頭,身體卻是像魚那般有腹鰭、背鰭與尾鰭,這樣的造型與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有關。從漢代開始,民間就傳說著魚化龍的故事,由於黃河河水相當混濁,因此只有耐汙力較強的鯉魚可以在河中生存。在黃河上游有個大禹治水時所開鑿的龍門,又稱「禹門口」,人們發現每每到了春天,這裡總會聚集著逆游而上的鯉魚群,每一條都想要跳上高逾數丈的龍門,但沒有任何一條能成功,因此魚躍龍門化為龍的故事就這麼的流傳下來。而半龍半魚的鰲,正是躍過龍門時的中繼變體,成為祈求士子飛黃騰達,高中科舉的象徵。
日南慈德宮

轉身欣賞門板上的門神,這裡是以木雕的方式呈現,正門同樣是最常見的秦瓊、尉遲恭這一組將軍。秦瓊,字叔寶,原為隋將來護兒麾下,後輾轉投靠秦王李世民,為創立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尉遲恭,字敬德,玄武門之變時為救李世民而射殺李元吉,是輔佐唐太宗登基的大功臣。兩位將軍被太宗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李世民倚重的愛將,也就是這樣的故事背景,造就了兩位日後成為家喻戶曉的門神組合。在明朝吳承恩的著名神怪小說《西遊記》當中就有兩位將軍成為門神的故事描述。第十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託冥吏」的情節裡,涇河龍王為了不遂神課先生袁守誠所斷定的降雨時程、數量,違背天帝之令,最後被判處斬。聞言的龍王急忙向袁守誠討救,得知監斬官是唐相魏徵後拜謁唐太宗李世民,央求皇帝解救性命。應允後的李世民於處斬之日刻意留下魏徵對弈,午時三刻至,魏徵竟莫名打起瞌睡來,唐太宗見狀心忖已順利解救龍王危機。孰料魏徵夢醒後向太宗轉述夢中斬龍經過,這才方知魏徵靈魂出竅奉旨斬龍。當晚,涇河龍王的魂魄便潛入皇宮,泣訴唐太宗言而無信,一連數日鬧得皇帝睡不安寢,終日惶惶不安。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位大將得知後,自願為太宗守夜,把守寢殿大門,果然自此龍王魂魄便不敢再來騷擾。然而唐太宗見兩位大將勞苦,於是命人將兩位的面容繪成丹青,懸掛於門扉之上,後來此舉流傳至民間,兩位將軍也成了最著名的門神組合。在龍爿手持金鐧,皮膚白皙的是秦叔寶,虎爿持著九節鞭,面色黝黑粗獷的則是尉遲敬德,背上掛著令旗象徵統攝四方兵馬,飄盪在肩上的綬帶則是象徵著兩位將軍的身分是神,而非一般武將,鎮守在正門不令妖祟冒犯。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兩側小港門門神為宦官與侍女,手中分持香爐、鮮花、茶壺、瓜果;香爐代表子嗣繁衍,代代相傳。盛開的牡丹自是富貴的象徵。香茗不僅氣味芬芳,入口甘潤,飲之更能沁人心脾,明心淨慮。葡萄代表子孫眾多、瓠瓜諧音福、蘋果代表平安。香花茶果是供養神明的基本物品,也引伸出許多饒富意義的象徵,藉由供品來傳達對神靈的祈求。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天井的下方擺上了幾張桌子權作供桌,正中央安奉著天公爐,在丹墀的前方也有一整列的桌子置放著鮮花,隔絕了天井與正殿間的連結。
日南慈德宮

※正殿※
由過水廊登上正殿,前方的空間謂之拜殿,顧名思義為信徒禮拜神明之處。拜殿的裝飾同樣簡約,只有四支刻著楹聯的金柱矗立。前付柱楹聯為「踐遵真源申以誠守以敬,遵己弘善堅所信行所宜」,上聯囑咐信徒應當奉行大道,以忠實不欺的心去闡述,以慎重恭敬的態度去遵守。下聯則是要信徒弘揚善舉,堅定自己的信仰,去做適當的、合乎法度的事情。後付柱為「慈恩浩蕩覆載羣倫普度眾生垂雨露,德厚巍峨宏施大化永清四海靜鯨鰲」,下聯的「永清四海」語出《尚書》〈周書‧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意思是天下太平。鯨和鰲都是海中王者,《列子》〈湯問〉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歸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而五山之根,无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蹔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這段記載是描述天帝令海中的十五隻巨鰲,輪流撐起五座神仙居住的仙山。另西漢文學家揚雄在其〈羽獵賦〉當中有「乘巨鱗,騎京魚」的記載,後來衍伸出「連鰲跨鯨」這個成語來表示超凡成仙。這副楹聯引「垂雨露」之功來歌頌媽祖具有普降甘霖,滋潤大地的神威,再引「靜鯨鰲」讚揚媽祖也有平定海中精怪,使海晏河清的能力,天上地下無所不能。

正殿上方有一座先天八卦天井,八邊各自繪有一卦,頂心明鏡同樣也有先天八卦造型。八卦傳說為伏羲氏所創,每個卦是以三個由下至上排列的爻所組成,直線者為陽爻,斷線者為陰爻,兩者搭配排成三列可配出八種不同的卦爻,宋代的朱熹在《周易本義》中寫了一首《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幫助世人記住八卦的畫法。先天八卦的相對位置為《易經》〈說卦傳〉所記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其所對應的是乾天、坤地、艮山、兌澤、震雷、巽風、坎水、離火,是故八卦所代表的就是世間萬物,也包羅了大自然的力量,所以往往成為避邪驅祟的圖騰。在頂心明鏡四周原來似乎繪有畫像,不過經過長年累月的香火燻染,如今已經看辨別不出畫的是什麼了。
日南慈德宮
兩側封壁上各有兩幅磁磚彩繪,靠內側的兩幅主題分別為「南極仙翁」與「桃園三結義」;壽星的信仰在中國由來已久,起先是源自於星辰的崇拜,《爾雅‧釋天》當中便記載:「壽星,角亢也。」到了唐代,壽星和南極老人星混合為一,司馬貞《索隱》云:「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現安,故祠之以祈福壽」,本為星宿崇拜的壽星遂擬人化,成了額禿頂廣、鬚髮盡白的南極老人,也稱為南極仙翁。畫中的仙翁慈眉善目,手裡拄著拐杖,身邊伴著丹頂鶴以及松樹,一旁的草地上還有一株靈芝,這些都是象徵長壽的物品。此外還有諧音「祿」的鹿,五隻飛翔的蝙蝠象徵五福臨門,整幅作品呈現出福祿壽齊臨的喜樂之象。
日南慈德宮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幾乎是每個華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故事,故事情節收錄自《三國演義》「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當中,二十四歲的劉備看見朝廷貼出募兵討伐黃巾賊的榜文,心中不禁感慨而嘆氣,被站在身後的張飛聽見,張飛邀其一同加入一軍行列,兩人遂結伴同行,一同入村店喝酒。在店中又遇見打算一同投軍的關羽,三人志趣相投,於是相偕至張飛的莊園共商大事,隨後更在莊後的桃花園內結為異姓金蘭,自此展開劉關張三兄弟輝煌而燦爛的故事篇章。而三兄弟之後也的確恪守結義時起的誓言:「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成為後人歌頌的義氣代表。畫中可見白臉劉備、赤面關羽以及虯髯張飛,三人在桃花樹下拱手結拜,為後世之楷模。
日南慈德宮

正殿神龕內奉祀著主神天上聖母,最醒目的是鎮殿神像,慈德宮的鎮殿媽面容甚為特殊,蛾眉、聳鼻、方面、大耳,和一般常見的媽祖面容有很明顯的區別。。在鎮殿媽兩側站立著隨侍的宮娥,手中執著日月扇服侍著。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鎮殿媽前方奉祀的另一尊媽祖金身,依位置判斷為廟內地位最崇高,或許就是慈德宮的開基聖母。隔著玻璃要拍攝神尊本就不易,再加上這尊媽祖的旒冕完全遮掩了神容,因此阿中只能嘗試透過不同的角度拍攝方能一睹聖顏。從側面看上去,這尊媽祖的面容相對年輕秀麗,呈現大家閨秀的氣質,不過看來應該做過重新粉面,所以神像看起來很新,沒有老神像的時間感。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龍爿有一尊軟身媽祖,從面容上很容易就判斷這位是從湄洲請回的神尊,只是從臉部上泛光的色彩來看,似乎也是粉過面了。
日南慈德宮
神龕裡還有數尊媽祖神像,面容雖異但每張慈顏都注視著信眾們,彷彿想要撫平每一位信徒徬徨的心。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神龕外的兩側矗立著鎮殿千順兩將軍;千里眼高舉左手過頭作遠眺狀,膚色墨綠,手持畫戟,能照看世間眾生,
日南慈德宮
順風耳右手指耳表聆聽意,膚色赤紅,手執斧頭,能聽遍眾生呼救,祂們兩位是媽祖最得力的助手。
日南慈德宮
神龕前方的神桌上,最前方的中央奉祀著太子元帥,是臺灣廟宇普遍可見的中壇先鋒官。
日南慈德宮
後側中路則是三官大帝,為道教信仰中位階至高之神靈,輔佐玉皇上帝分管天、地、水三界。在臺灣的信仰哩,三官大帝即是上古三帝:堯、舜、禹,分別擁有賜福、赦罪、解厄的神權,受到信徒尊敬的膜拜。
日南慈德宮
龍爿陪祀關聖帝君,虎爿陪祀註生娘娘。正殿兩側還分立著千里眼、順風耳兩尊神將,以及太子團、彌勒團、福德彌勒團、神童團…等神偶,是媽祖出巡時的前導隊伍。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偏殿※
正殿兩側各有一道側門通往偏殿,兩偏殿分別奉祀著觀音佛祖、神農大帝,另外還有文昌帝君、南北斗星君、巧聖先師等神祇,其中較為罕見的是巧聖先師,其為春秋時期著名的工匠─魯班,為後世工藝界所奉祀的祖師爺,傳說攻克城池的雲梯,劃定直線的墨斗,還有堪輿依定要使用的曲尺…等,傳說都是魯班的發明。由偏殿往廟外的方向走去,過水門上方設有藻井,頂心明鏡處有雙鶴與松樹為題材的雕刻,是為祈壽的寓意。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門板上的門神與三川殿相同皆是木雕作品,再以釉彩為之潤飾。這裡的門神是由年長的官宦擔當,四人各自端著牡丹花和冠,象徵著富貴臨門與加官進祿,同樣是討喜的題材。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正殿屋脊
走出戶外往廟後方走去,在這裡可以抬頭欣賞正殿屋脊上的剪黏作品。正脊脊背為雙龍護塔,同樣是常見的脊飾題材;中央寶塔共計七層,下有台基,最上方則以葫蘆為飾,塔樓的建築形式乃是跟隨佛教文化由中亞傳入中國,以往是專門用來供俸佛陀舍利以及高僧遺骨,因此塔便被賦予神聖的象徵。又隨著風水學的盛行,塔的功能又多了鎮守的作用,是故立於正脊上亦有穩定地方的寓意。
日南慈德宮
兩側青龍昂首對望,背上可見跨騎著一名手持護板,頭戴官帽的文官,雖無法看見面容,但以此裝扮猜測應當是龍王之屬。龍王信仰同樣是隨著叫東傳進入中土,祂們是天龍八部護法中的一類,掌管普天下所有的水族眾生。而在民間信仰中不論小河大江都有一位龍王統理,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四海龍王,在《封神演義》的故事當中祂們有了自己的名字,分別是東海龍王─敖光、南海龍王─敖明、西海龍王─敖順、北海龍王─敖吉,其中以東海為尊。起初民間相信龍王為水族主宰,但隨著諸多海神信仰的興起,龍王的地位便慢慢隨之下降,最後成了這些海神(如媽祖、水仙尊王…)的部屬了。
日南慈德宮
正脊脊堵上由牡丹、鳳凰、麒麟構成一幅「三王獻瑞」;牡丹是富貴的代表,麒麟自古就被視為「仁獸」,腳不踐踏花草蟲虫,而鳳凰亦是「祥禽」,出現則天下太平,三者聚集傳達出祥瑞的喜氣。至於西施縫的部分就和三川殿相同都是四獸─獅、虎、豹、象。
日南慈德宮
次脊脊背以鯉魚吐藻為主題,華麗的藻飾畫出廟宇天際線上最美麗的線條。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鯉魚背上跨坐一人,乃取「琴高跨鯉」的故事典故;《列仙傳》載琴高為戰國時期的趙國人,善於彈琴,具法術。有一回琴高向弟子提到要出門入江去擒拿龍子,交代在岸邊設祠備齋等候,等到約定的時間一到,眾人果然看見琴高跨坐在一條大鯉魚背上破浪而出。另有廬江何氏九兄弟跨鯉成仙的故事,有了這些典故,鯉魚也沾染了部分仙氣了。再觀次脊脊堵,龍爿的錦雞搭配茶花是謂「錦上添花」,而虎爿則由公雞和牡丹合成「功名富貴」,都是非常吉祥的作品。下方的西施脊則是以蝦子、螃蟹、烏賊…這些水族來裝飾,除了趣味與美觀,也有藉水族之性來壓制火神的宗教寓意。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四道垂脊前方的牌頭都有陶俑戲齣,其中正脊龍爿這座脫落狀況較為嚴重無法判斷,
日南慈德宮
其虎爿的題材依判斷應該是「哼哈二將大戰」,故事見於《封神演義》第七十四回「哼哈二將顯神通」;話說武成王黃飛虎率大軍西伐商紂,於青龍關遇丘引、陳奇等異士所阻,損了鄧九公、黃天祥。正愁被敵所阻之時,周將鄭倫奉姜子牙之命護糧而來,一聽敵方陳奇之神通便自告奮勇騎上了金睛獸前往應敵。戰場上陳奇、鄭倫兩將對壘,只見兩人坐騎皆為金睛神獸,兩人憑恃各自神通,一者口吐金光,一者鼻出白光,正是棋逢敵手,最後兩敗俱傷各自回營。然而西岐靠著哪吒、黃飛虎、土行孫等人齊心協力殺了陳奇,守將丘引也趁亂而逃,西岐大軍總算攻破青龍關。相片中可見兩將坐騎相同,其中一位將領雖然已經脫落,但約略還是可判斷這齣的故事。
日南慈德宮
次簷垂脊牌頭分別演繹著「歷山象耕」與「渭水聘賢」,為四聘當中的兩則。
日南慈德宮
「渭水聘賢」講的是周文王親至渭水畔聘請呂尚出仕輔佐的故事。呂尚姓姜,氏呂,名尚,字子牙,是協助姬昌父子開創周朝的一大功臣。在《封神演義》的情節裡姜子牙原為商紂底下的一名小官,因痛心紂王暴虐而辭官歸田,隱居在渭水河畔。西伯侯姬昌聞知姜子牙之能,親自前往延聘,最後姜子牙為姬昌的誠意所感動,以八十三歲之高齡出仕輔佐。據說在河畔隱居十年的姜子牙,時常以長桿、短線、直勾、背身的方式釣魚,為人所側目,其實世人豈知呂尚所釣非魚而是人,後世遂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諺語。
日南慈德宮

結語
日南慈德宮,一座靜靜矗立在大安溪北畔的媽祖廟,世代護佑著當地日南居民,在地人暱稱這裡的媽祖為「三庄媽」。這裡雖然和數里外名氣響亮的鎮瀾宮同樣祀奉媽祖,不過卻依然保有自己的特色與傳統,兩者正是繁華與樸實的對照。雖然日南的行政劃分歸屬臺中是大甲區,然而地理位置卻是與苗栗縣苑裡鎮較為接近,此狀況甚為有趣,或許值得有志之士深入研究。

著手撰寫這篇隨筆已經是將近一年之後的事了,動筆前才得知如今的慈德宮外廟已經進行整修,舊有的那些剪黏也已經被拆除了,阿中的影像紀錄竟成了絕響,當下有些惆悵與感慨,心中嘆著早知道就應該多拍幾張照片。然而這或許也是媽祖要教我們的人生道理,萬物的表象是空,有生就有滅,有成就有壞,最終成空,讓自己的心去執著於那終究是空的表象,煩惱心便會不斷滋長,唯有保持本心的明淨,認清一切事物的本相,那麼方能脫離苦惱,得到真正的喜樂。只是道理我們能盡量去明白,但凡人始終還是脫離不了情感的束縛啊!因此,就讓阿忠盡棉薄之力,為日南慈德宮的舊貌留下這篇膚淺的紀錄吧!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日南慈德宮

【攝‧記】臺中大甲日南慈德宮2015.12.16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