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西湖古廟

時間:2016年9月25日


地點:烈嶼西湖古廟(金門縣烈嶼鄉羅厝6號)

交通方式:金門當地大眾運輸工具較不興盛,建議可於金門機場外租借摩托車,索取地圖,再依圖驅車前往水頭碼頭轉搭往烈嶼(小金門)之交通船,至九宮碼頭後可於現場另外租借摩托車前往。

烈嶼西湖古廟沿革廟內〈羅厝西湖古廟重建誌〉石碑
相傳本廟始建於前清高宗乾隆年間,斯時係由浙江杭州西湖漁民出海作業,途中遭遇風暴,危船飄來后頭海灣,惟船上祀奉之媽祖竟然毫髮未損。為求供奉有所,暫在后頭沙岸搭建茅屋,俟漁船修妥乃返西湖,臨行前特舉行繞境巡視,普照烈島,福庇黎民,適經羅厝(即今四維)之際,聖母英靈顯示,擇定本社現址有靈山毓秀,碧海環抱之勢,遂造廟供萬民膜拜,乃命名曰:「西湖古廟」。嗣後爐分后頭麟護宮,由是每逢上元佳節,后頭眾善信前來本古廟進香。

供奉以來,屢顯靈異,鄉人沐德,信之甚篤。中經倡修數次,然因歲月浸移,風雨炮火,交相摧殘,將呈傾頹之勢。旅星金合發同鄉會倡議重建。鄉民有鑒於斯,特邀眾鄉親集議,成立重建委員會,籌募重建基金。荷蒙旅汶、星、台暨本境眾善信踴躍輸將,遂得於民國七十六年夏,擇吉鳩工。因鑑廟宇隘陋,不壯觀瞻,乃將原建拆除,擴建為二進体形。迨至民國七十八年夏,歷兩寒暑告竣,工完之日,仰瞻廟貌,美輪美奐,巍峨壯觀,舉村歡慶,深慰從茲神像奉祀千秋,爰綴數語,勒石以誌,是為記。


金門烈嶼羅厝西湖古廟重建委員會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歲次己巳十月吉日敬立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烈嶼古稱浯嶼,康熙六十一年(1722)黃淑璥的《臺海使槎錄‧卷一‧赤崁筆談‧風信》載「船由浯嶼或大擔放洋,用羅經向巽已行,總以風信計水程遲速,望見彭湖西嶼、頭貓嶼、花嶼,可進;若過黑水溝計程應至彭湖,而諸嶼不見,定失所向,仍收泊原處候風信。」記錄了當時由廈門橫渡台灣海峽的海上路線。也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成了明清乃至民國歷代重要的戰略據點。另又稱「笠嶼」,相傳是因為全島形似斗笠。又有一名「裂嶼」;南宋末年,端宗趙昰偕異母胞弟趙昺(宋代末帝)由福州循海路往廣東南逃,途經浯島(金門)海面時,眼看後方元兵即將追上,忽然一陣天崩地裂,浯島列成兩半,阻隔了元兵的追趕,是故稱為裂嶼。然而這說法過於荒誕,顯然是後人望名生義的杜撰,比較可信的是昔日的烈嶼當漲潮時,海水會將整座島嶼一分為二,如同分裂,因此得名。

西湖古廟所在的「羅厝」,顧名思義是一個以羅姓居民為大宗的聚落,相傳羅姓先祖於明朝中葉由福建遷居於此。而西湖古廟的興起建相傳是昔日西湖人士出海捕魚漂流至此,之後留下了媽祖神像而建廟,然而這樣的傳說不免啟人疑竇,一來,西湖位處江蘇杭州,是一個內陸湖泊,漁業也以淡水為主。距離湖數公里處雖然有錢塘江流經,然而距離錢塘江的出海口的杭州灣尚有數十公里遠,要從西湖到海上作業已屬難事,遑論跑到數百公里遠的金門烈嶼了,西湖人創廟的傳說很有可能需要再仔細琢磨,多方查證。另一種關於「西湖」的說法是,烈嶼自古就被視為與金門島同為一體,羅厝位處金門島西方,是最靠近本島的區域,是故這裡所建的廟取名「西湖」,很有可能暗示著是從金門本島來的,當然這只是阿中的猜測,還得需要多找些文獻資料才能立論才是。

※外觀格局※
西湖古廟的現狀是民國七十八年(1988)
所重建,以鋼筋混擬土構成,名雖號「古廟」,但卻完全沒有老廟的氛圍。整座廟體採兩進分為三川殿、拜殿、正殿,立面三川採南方廟宇裝飾,有色彩繽紛的陶俑。屋脊為單檐硬山式,兩側燕尾短小,外側同樣也有閩東特有的馬背山牆。整座廟宇的裝飾素材在三川立面的部份以磁磚彩繪為主,色彩艷麗,是欣賞西湖古廟之美不可錯過的重點。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廟前有埕,面向東林海水浴場,虎爿立著一尊媽祖石雕像,高度僅數公尺,與羅厝媽祖公園上的那尊比起來,這裡算是迷你型的。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三川殿簷上※
三川殿為單檐硬脊式,脊背有雙龍護珠,兩條青龍對望守護著中央火珠,火珠代表太陽,亦是光明的象徵。正脊脊堵採剪黏設計,正中央為「三王獻瑞」,乃麒麟、鳳凰與牡丹,這三者分別為獸、禽、植物界中的王者,又分別有著吉祥富貴的寓意,是故組合在一起成了討喜的祥瑞畫面。兩側點綴著「風調雨順」四字,祈求上天氣候調和,風雨皆順。

烈嶼西湖古廟

垂脊上端有象首為飾,大象能馱重物,是堅毅無畏的象徵,在古印度就被視為重要的經濟動能甚至是軍隊,也是皇家又來展現威儀的象徵。隨著佛教文化傳入中國而成為信仰中的靈獸。垂脊牌頭安著淋燙陶俑,各有兩位神仙帶騎,龍爿這邊是曹國舅和韓湘子,虎爿是何仙姑與劉海,是民間信仰中最為常見的八仙。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其中值得特別介紹的是手裡拿著兩枚銅錢,騎乘於三角蟾蜍上的劉海。劉海蟾,名操,字宗成,道號海蟾子,五代十國時期著名道教祖師,後成為全真道五陽祖師之一。據說劉海蟾為後梁時燕王劉守光拜之宰相,後遇漢鍾離點化,看破宦海浮沉入山求道,又遇呂洞賓親授道術,成為道家宗師。相傳劉海蟾有名貪官親戚,死後轉世為東海中的一隻三腳蟾蜍,劉海蟾為了引渡牠超脫,於是以一串銅錢引誘牠出海。而三腳蟾蜍本身亦是神物,每走一步就能吐出一枚銅錢,因此劉海蟾有時會帶著牠上街去救濟窮苦百姓,是故有了「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的說法。民間相信劉海蟾的道術精湛,已練就返老還童的境界,因此塑造祂的形象時總是以少年的面貌呈現。從劉海蟾的故事可窺知,「戲金蟾」的說法應該是一種訛誤,讓本為名字的「蟾」變成了獨立存在的神物,而劉海蟾則變成了「劉海」,也因為有了這樣的傳說,讓劉海成了討喜的一位神仙。一般人所認識的八仙行列中,劉海和藍采和常常混淆,彼此替換,或許這是受到兩者故事相近,同樣都有散財濟民的事蹟所影響。

※三川殿※
西湖古廟的三川殿採「雙凹壽」式設計,中港正門內縮為第一層凹壽,第二層凹壽則是對照牆堵,呈現引人入勝的空間層次感。

烈嶼西湖古廟
簷下懸著一對蓮花吊筒,壽樑下則有另一對宮燈吊筒,豎材雕飾以南極星輝和麻姑獻瑞為主題,這兩位男女壽仙帶著信徒祈求長壽健康的願望投射,時常出現在廟宇或民宅的裝飾題材中。壽樑中港雀替鏤刻著兩兩成對的喜鵲,代表著喜事連連,成雙成對的意涵。龍、虎兩爿立面以磁磚彩繪為主要裝飾,主題分別為眉堵的「媽祖拜玄通道人」、「湄嶼昇天」以及身堵的註生娘娘、天女散花、麻姑仙女、九天玄女這四位著名的女神仙。在《天妃顯聖錄》的〈天妃誕降本傳〉一節中記載「十三歲時,有老道士玄通者往來其家,妃樂捨之。道士曰:若具佛性,應得渡人正果。乃授妃玄微秘法,妃受之,悉悟諸要典。十六歲,窺井得符,遂靈通變化,驅邪救世,屢顯神異。常駕雲飛渡大海,眾號曰通賢靈女。」文中所述媽祖的啟蒙老師是玄通道人,就是有這樣的機緣才展開了湄洲林氏女傳奇的一生。而「湄嶼飛昇」同樣見於《天妃顯聖錄》,其載「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九八六),妃年二十九。秋九月八日,……妃遂徑上湄峰最高處,但見濃雲橫岫,白氣亙天,恍聞空中絲管聲韻宮徵,直徹鈞天之奏,乘風翼靄,油油然翱翔於蒼旻皎日間。眾咸欷駭驚嘆,祗見屋虹輝耀,從雲端透出重霄,遨遊而上,懸碧落以徘徊,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彩雲布合,不可復見。」事實上媽祖昇天亦是後世所創造的神話故事,湄洲林氏女真正的死因在早期的文獻當中並無記錄,一說是攀登高岩不慎失足落海,一說是為了解救落海的父親,不管傳說何者為真,以宗教的觀點論之,信眾還是願意相信媽祖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由諸位天神簇擁昇天的。畫裡彩雲上飄著接引仙女以及成神的媽祖,另一頭則是百姓恭敬的禮拜著。三川殿立面跨幅最大者為兩側的石窗牆堵,各自彩繪著「註生娘娘」、「天女散花」以及「麻姑仙女」、「九天玄女」四位女神仙。註生娘娘專司百姓生兒育女之職,傳統社會以農為基礎,仰賴高度的勞力,因此人丁的多寡自然就成了重要的資產,也成了百姓祈求神靈最重要的願望。「天女散花」的典故出自佛典《維摩經‧觀眾生品》,內容記載「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護法的天女讚嘆佛陀說法之精妙,於是散下天花。漫天花雨降落在菩薩身上時,彷若無物一般的直接落地,然而降在佛陀弟子的身上卻是附著其身,就算是運用神通也無法將天花拂去。之後天女問了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為什麼想要把天花拂去呢?舍利弗回答花落於身上是不合佛律的。天女以佛法因緣而生,無性之別,一切都是人字起的分別心來點醒舍利弗,修持佛法當不執著,不起分別心,自然就能達到心無偏見。「天女散花」的典故表面上是天人護持的殊勝,事實上有著佛陀教導世人去我執,求真如的修行途徑。第三位仙女─麻姑是神話當中的女壽仙,東晉葛洪的《神仙傳》描述東漢王方平曾經與麻姑談到修道之事,麻姑自敘其親眼見過「東海三為桑田」和「海中復揚塵」,為成語「滄海桑田」和「東海揚塵」的典故,也因為有了這樣的傳說,看過三次東海變桑田的麻姑自然就成為壽仙的代表。麻姑的造型一般多為妙齡女子,隨身帶著盛開的花卉。
烈嶼西湖古廟
九天玄女是道教神仙體系裡,女神當中地位相當崇高的一位大神,具有「戰神」的屬性,正史之一的《隋書‧經籍志》當中就錄有《玄女戰經》、《黃帝問玄女兵法》等卷名,可見此信仰由來已久。相傳黃帝能打敗蚩尤,靠的就是九天玄女的指點。而小說情節裡,《水滸傳》的宋江、《薛仁貴征東》的薛仁貴也都有得玄女指點而得勝的橋段。這四位在民間信仰裡知名度高的女神仙,藝師將之繪於廟堂最受矚目之處,應有著與主祀神同性別,法力神通亦相比擬的點題用意。
烈嶼西湖古廟
石柱上有聯題道「海不揚波海國長沾后德,民無疾苦民間永沐慈恩」,將媽祖的功績淺顯的透過文字歌頌著。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視線回到三川殿中軸線,雙凹壽的內層即為中港門,門開三間,門楣上懸九龍環繞之宮名匾,上書「西湖古廟」、「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六月重建」、「重建委員會立」。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下方圓形門印刻有松樹、鶴以及竹子、鹿,取諧音代表「松鶴延年」、「得祿常青」。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兩側小港門楣以水墨作畫,有以松、牡丹、葫蘆、如意為主角的「花開富貴」與水仙、桃、香爐…等組成的「芝仙祝壽」。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下方門印同樣採圓柱形,刻著琴座、棋盤、書卷、畫軸四物,象徵著琴棋書畫四藝,是昔日文人雅士必備的四項技能,同樣也代表著祈求功名顯赫,官祿亨通。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正門楹聯為「西湖聖地鍾靈保黎民,古廟神威赫濯分善惡」,讚頌廟宇所在乃聚集靈氣之地,神祇得以保佑黎民百姓,神明的威力顯赫明耀,賞善罰惡靈驗不爽。
烈嶼西湖古廟
凹壽兩側則有鏤雕窗櫺,眉堵以花鳥為飾,龍爿為山茶花和錦雞,稱之為「錦雞茶」;錦雞又名金鳥、綬鳥,是中國境內的特有禽類,雄鳥色彩艷麗,再加上名稱討喜,因此廣受民間喜愛。山茶花狀似牡丹,不過花期比之更長,同樣帶有富貴吉祥的寓意。虎爿則是鷺鷥與蓮花,取諧音為「一路連科」。下方身堵則是由四條螭龍團繞出花瓶立於案上,乃「平安」之象。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拜亭※
步入廟內便是進入了前拜殿,此處並無透天的天井設計,而是以軒亭連接正殿。

烈嶼西湖古廟
前方壽樑有磁磚彩繪,主題是「媽祖神燈救漁民」,這是民間最熟悉的媽祖神蹟故事,在《天妃顯聖錄》裡也有一段「燈光引護舟人」的記載;「將軍侯施於康熙二十一年十月舟次平海。因謀進取,於十二月二十六夜開船。一宵一日,僅到烏坵洋,因無風不得行,令駕回平海。未到澳而大風倏起,浪湧滔天,戰艦上下,隨濤浮漾外洋,天水淼茫,十無一存之勢。次早風定,差船尋覓。及到湄州澳中,見人船無恙。且喜且駭曰:似此風波,安得兩全?答曰:昨夜波浪中,我意為魚腹中物矣!不意昏暗之中,恍見船頭有燈籠,火光晶晶,似人挽厥纜而徑流至此。眾曰:此皆天妃默佑!」故事提到得救的眾人在海難危急之時,恍惚之間看見船頭有燈光閃耀,隱約好像有人拉著纜繩將船隻拖往湄州澳,大家都相信這是媽祖的顯靈庇佑。廟中這幅畫雖不是闡述著顯聖錄中的情節,但卻是一體適用的媽祖救世題材,畫中可見船戶正經歷著波滔大浪中,眼見前往海上身著朱衣的聖母娘娘,手裡舉著明燈引航而來,後頭跟著千順兩將軍護駕。另一頭則見南極仙翁領著太陽、太陰兩星君前來護持,這題材算是藝師自己的發揮了。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拜亭後段的中軸線上,最顯眼的莫過於懸掛在壽樑上的這方「爐分麟護」匾,這是由烈嶼后頭麟護宮所贈。西湖古廟是麟護宮的祖廟,每年后頭都會迎奉媽祖回來進香,是烈嶼的年度盛事。
烈嶼西湖古廟
下方四點金柱有聯「天和神靈庇萬眾,上接聖德護四維」以及「水德配天海國慈航普濟,母儀稱后桑榆俎豆重光」。前一副下聯的「四維」指的便是羅厝,過去羅厝一度被改稱為四維村,直到後來才獲得正名。第二副對聯歌頌的同樣是媽祖庇佑航海安全,慈悲救世的事蹟,而「桑榆俎豆重光」則是敘述西湖古廟重建落成。

回頭欣賞門楣內側的裝飾,上頭有一幅「媽祖得玄微祕法」的磁磚彩繪作品,故事已於前文提及。畫的中央可見媽祖稽首敬拜玄通道人,後方氤氳的雲氣將視覺導引至左右兩側,一邊是乘著仙鶴的南極仙翁,代表道家,另一頭則是手擎日月雙輪的準提佛母,代表佛教,此安排象徵著媽祖信仰兼具佛道兩教的特質。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壽樑的內側則是一幅「天上聖母九九重陽昇天」彩繪,故事同樣也於前文論及。畫中的媽祖身披雲帶,在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的護持下飄然升天,前方慈祥的觀世音菩薩也在善財、龍女兩脅侍的陪同下前來相迎,體現了媽祖與觀音密不可分的關係。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正門兩旁的窗櫺內側繪著風伯、雨師、雷公、電母磁磚壁畫;風雨雷電四神為先民畏懼大自然力量而演化出的神祇,信仰起源相當早,在《周禮》〈大宗伯〉當中就有:「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的記載。這四位自然神在昔日的農業社會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農作莊稼需要四位天神的庇佑,因此格外受到尊崇,並逐漸衍生出具體的人格神,也有了姓氏。風伯周元帥的職責在於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右手持芭蕉葉象徵招風,左手的定風珠則是掌管風勢的關鍵。雨師赤松子專司灑潤大地之職,手上柳葉輕蘸盂中清水,和風伯為組合搭配。至於文獻上對於雷公的記載最早見於《楚辭》〈遠遊〉:「左雨師使徑侍兮,右雷公以為衛。」而民間信仰中的雷神為辛天君,鷹鳥外形,手執斧頭與釘,敲之可發霹靂雷擊。古人認為雷乃天庭陽氣,故謂之「公」,進而衍伸出與雷公搭配的「電母」。電母秀天君,手中執著兩面寶鏡,光芒閃閃,在雷神呼雷之前先照遍大地,以懲惡人。媽祖受封為天后,風雨雷電自是為之護持,是故在媽祖廟的裝飾中常常能看見這四位護法的蹤影。
烈嶼西湖古廟
窗櫺上方繪著兩幅神話傳說,「白骨精三戲唐三藏」與「哪吒大鬧東海」。「白骨精三戲唐三藏」出自《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話說唐三藏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以及一匹白馬往西方取經,途經白虎嶺遇見幻化成妙齡女子的白骨精,想趁機吃下傳說可能長生不老的唐僧肉。然而妖精的把戲豈瞞得過齊天大聖?一個落棒就被孫悟空給打死了,不過妖精也不是省油之燈,以屍解的戲法留下軀殼,讓唐僧師徒三人誤以為孫悟空打死了一名無辜的平凡人。之後白骨精又再度換成前來找尋女兒的老婦人以及老翁,以悲情的手段博取唐僧同情,沒想到又兩次被孫悟空識破,一棒劈下,最後白骨精總算被孫悟空所誅。然而凡軀之身的唐僧,始終以為孫悟空所殺的是無辜的老百姓,再加上豬八戒在一旁搧風點火,於是決議與悟空脫離師徒關係,大聖無以辯駁,只得拜別了師父回花果山水濂洞。這段《西遊記》裡的情節頗發人省思,真知灼見的人往往容易被誤會,而有權有勢的人卻常常會被小人蒙蔽而做出錯誤的決策。事實上,《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確也有意將社會上權力鬥爭的醜態,透過小說情節抒發,因此我們在看西遊的情節時,常常能心有共鳴,為悟空的委屈抱不平,為唐僧的昏庸嘆無奈,為豬八戒的狡猾恨難平,對沙悟淨的無能歎奈何,或許這便是《西遊記》能流傳數百年,名列中國四大小說之一的緣故吧?「哪吒大鬧東海」故事見於《封神演義》第十二回「陳塘關哪吒出世」;陳塘關總兵官李靖的第三子哪吒,誕生時就出現諸多奇象,右手套一乾坤圈,腹上圍著一塊混天綾,這兩樣寶貝正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所賜。就在哪吒七歲的那一年,有一回因為在外頭玩得滿身大汗,於是跳進九灣河內戲水消暑。豈料神物混天綾在河水中一翻攪,竟使得九灣河口東海內的水晶宮震動不已,東海龍王敖光派出夜叉李艮上岸一觀竟被哪吒失手打死。隨後龍王三太子敖丙前來問罪也遭混天綾所縛,被乾坤圈打出原形,最後還被抽出龍筋而亡,闖下大禍的哪吒自此展開不平凡的人生。

步入拜亭,兩旁的對照壁堵有龍、虎為護,主題是常見的「蒼龍教子」與「舐犢情深」,並各有楹聯為「飛從天以外,吟在海之中」以及「山以我為君,獸伊誰稱長」。龍是神話中的動物,掌興雲布雨之功,飛騰穿梭於海天之中,見首不見尾,故云飛於天外,吟嘯海中。

烈嶼西湖古廟
虎為山中之王,自古便有「山君」的稱號;《說文‧虎部》:「虎,山獸之君。」另外在《駢雅‧釋獸》當中也有「山君,虎也。」的說法。山軍一出,何獸稱長?好個睥睨的氣勢。這兩幅磁磚彩繪同樣落款「汶萊獨立國華和百貨商場劉錦國 林桂英夫婦暨全體員工敬謝」,劉錦國本為烈嶼上林人,十八歲時移民至汶萊,白手起家,從一個人看管的小商店,擴展至今日擁有八百家賣場,成了著名的「汶萊金門王」。顯達後不忘回饋故里,所以在西湖古廟重建時特別捐資繪了這兩面龍虎堵,也是流芳於後世的見證。
烈嶼西湖古廟

軒亭通往正殿的兩側各設有一道過水門可直通廟外,門旁磁磚彩繪著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兩位是家喻戶曉的媽祖得力助手,在《天妃顯聖錄》的〈降伏二神〉一節中,媽祖在二十三歲那一年收服在桃花山作祟的金水兩精,內容提到:「先是西北方金水之精,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視,號「千里眼」。二人以金水生天,出沒西北為祟,村民苦之,求治於妃。妃乃雜跡於女流採摘中,十餘日方與之遇。彼誤認為民間女子,將近前,妃叱之,遽騰躍而去,一道火光如車輪飛越,不可方物。妃手中絲帕一拂,霾障蔽空,飛鴴卷地。彼仍持鐵斧疾視。妃曰:『敢擲若斧乎』?遂擲下,不可復起。因咋舌伏法。越兩載,復出為厲;幻生變態,乘濤騎沫,滾盪於浮沉蕩漾之中,巫覡莫能治。妃曰:『江河湖海,水德攸鍾,彼乘旺相之鄉,須木土方可克之』。至次年五、六月間,絡繹問治於妃。乃演起神咒,林木震號,沙石飛揚。二神躲閃無門,遂拜伏願皈正教。」故事描述媽祖兩度降伏千里眼、順風耳的經過,展現了媽祖降妖伏魔的高超法力,也讓千順兩將軍的來歷有了輪廓。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過水門上方則是畫著亨(哼)哈二將,這兩位本是佛家的護法金剛。依據佛典記載,在無數的執金剛神當中有兩位力士,一位名叫那羅延堅固王,另一位是密跡金剛力士,這兩位金剛力士負責守衛佛教寺院的山門。那羅延堅固王的造像嘴形如發「啊」聲,而密跡金剛嘴形如發「吽」,這兩個音是梵文的主要聲母,許多咒語都是由「啊」為始、以「吽」為終,象徵萬法有始終。後來密教在中土式微,顯教興盛,於是後世才訛傳此兩金剛乃「哼哈」二將。佛門的哼哈二將後來被陸西星引入了《封神演義》的情節裡,在第七十四回「哼哈二將顯神通」當中。武成王黃飛虎率大軍西伐商紂,於青龍關遇丘引、陳奇等異士所阻,損了鄧九公、黃天祥。正愁被敵所阻之時,周將鄭倫奉姜子牙之命護糧而來,一聽敵方陳奇之神通,鄭倫自告奮勇,騎上了金睛獸前往應敵。戰場上陳奇、鄭倫兩將對壘,只見兩人坐騎皆為金睛神獸,兩人憑恃各自神通,一者口吐金光,一者鼻出白光,最後竟兩敗俱傷,只得各自回營,正是棋逢敵手。最後西岐軍靠著哪吒、黃飛虎、土行孫等人齊心協力總算殺了陳奇,守將丘引趁虛而逃,大軍攻破青龍關。畫中可見兩人同持降魔杵,同縱金睛獸,陳奇張口吐出金光,鄭倫哼鼻吹出白光,英姿威武。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兩側從拜亭一直延伸正殿的封牆,均有色彩繽紛的磁磚彩繪,無處不畫,讓人目不暇給。上方一列的主題為節氣神,下方則是《三國演義》的一百二十章回。二十四節氣是起源於中國的一套曆法,早在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所頒定的「太初曆」當中,就已明確記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以太陽運行黃經的角度而定,以中國所在的北半球為根據,劃分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個最主要的節氣,之後在相應出其他節氣來。這二十四個節氣包含了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對於自古以來便是以農立國的中國來說,這套曆法可以讓農民們有所依循,跟著節氣的遞嬗而工作,週而復始,規律安定。隨著二十四節氣對於民生經濟的重要性遽增,民間信仰也產生出一套相對應的神靈系統,每個節氣都有一位神仙,而祂們的造型也會以當令的季節特色為根據,例如:雨水神便是專司降雨的龍王。驚蟄神是呼雷的雷公。春分神是一位慈祥和藹的女神。穀雨神手持柳枝與缽盂,做灑水滋潤貌。夏至神手持蕉葉與火葫蘆,象徵熱氣將至。大暑神手捧火盆,象徵熱之極致。寒露神身著披風,意指溫度將降。霜降神手掄雙刀,如霜之凜冽。大雪神手持令旗,如同召喚白雪紛飛。大寒神手捧冰塊,口銜利鋒,暗示此時節冷風如劍,寒冷非常。二十四節氣門神在臺灣很多廟宇都能看見,這與配合傳統農業作息有關,農民可以透過節氣神的裝扮,輕易的意會此時節的作息,是相當有趣而實用的一套「教戰手冊」。雖然二十四節氣是依據中國黃河流域的季節變化所訂,對於位處亞熱帶與熱帶交接處的臺灣未必準確,但仍然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下次在廟宇裡看見二十四節氣神,不妨駐足欣賞他們的呈現風格,感受一下匠師們透過作品所傳遞給我們的生活意象。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下方的磁磚彩繪以《三國演義》裡的故事為題材,將整本小說的情節大體呈現,畫上的編號雖然並非準確對應小說章回,不過仍然依循著故事脈絡,讓觀者順著閱覽後也可將整本《三國演義》的大致內容看過一遍。其中有幾幅畫作的篇幅站了兩個版面,例如「用奇謀孔明借箭」,可以斷定藝師認為這幾個主題是最為人所知,也是最精彩的橋段。《三國演義》雖是一本杜撰的小說,然而故事情節教忠教孝,倡導仁義,是故成了廟宇裝飾的重要題材。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正殿※
穿過拜亭步入正殿,兩側步通彩繪著「玄通傳秘法」以及「觀井得符」,這兩幅作品的畫風迥異於廟裡其他彩繪,筆觸顯得生動靈活多了。龍爿的「玄通傳秘法」落款「周塏家彩画」;周塏家本名周森銓,金門縣金寧鄉榜林村人,國中畢業後遠渡海峽至新北市新莊區的明瓏美術宮殿彩繪公司當學徒,透過自己苦心鑽研,最後終成一格,並受文建會委託承攬霧峰林家花園之彩繪重修工程,無奈竟遭九二一大地震之殃,未驗收的工程使得他虧損數百萬,之後毅然返回故鄉金門重新出發,如今金門大小廟宇幾乎均可看見周塏家的作品,其中尤以金城北鎮廟最為著名。西湖古廟正門的門神彩繪,同樣也是出自周塏家之手。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虎爿的「觀井得符」同樣也是媽祖信徒不陌生的傳說故事,這是《天妃顯聖錄》裡媽祖降誕本傳之後的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媽祖還是少女時期的時候。書中記載「妃少時,與群女閒遊,照粧於井中,忽見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有神侍仙官一班,仿彿迎護狀。諸女駭奔,妃受之不疑。少頃,乘虛而化。眾報父母及里鄰,視銅符果出神授,莫不驚異。自此符咒徑可辟邪,法力日見玄通。常身在室中,神遊方外,談吉凶禍福,靡不奇中。」故事描述媽祖和其他姊妹淘一同出遊時,無意見遇見一名神人由水井中浮出,手裡還捧著一只銅符,其他女孩們都嚇得逃走了,只有媽祖不驚慌,由神人的手上接下銅符,從此之後開啟了她神異的人生。故事情節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中心思想還是要傳達媽祖與眾不同,天授神力的特質。畫中可見三名仙人立於雲霧之上,中央一人手捧銅符,少女媽祖見之恭敬禮拜,而同伴們被眼前異相嚇得連滾帶爬逃離,生動的呈現了顯聖錄所描述的情節。這幅作品落款「玉山人劉家正寫」;劉家正,南投縣信義鄉人,是臺灣當代的廟宇彩繪大師。受為潘麗水之徒的姨丈曾竹根鼓勵而投入廟宇彩繪,並透過觀摩大師陳壽彝、蔡草如的畫作,無師自通,自成一格。其畫風融合中國水墨與西方油畫的技巧,四十年的資歷,讓他成為文化部所認證的傳藝人間國寶。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正殿神龕中奉祀著天上聖母,以座次來看並無主神或是鎮殿金尊,神龕裡尺寸最大的一尊是紅面軟身神像,看來應該是西湖古廟裡頭輩分最高的一尊媽祖。神容雙眼半開,嘴角輕揚,慈祥地看著千萬個前來膜拜的信徒,撫慰著千萬顆企盼的心靈。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神龕裡還同祀著蘇王爺、邱王爺、程王爺、金王爺、朱王爺以及中壇元帥…等神祇,當然少不了媽祖的兩大護法將軍─千里眼、順風耳。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神龕對聯題到「天上英靈顯赫威鎮烈島,聖母慈航廣濟福庇萬民」。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神龕上的橫樑磁磚彩繪,可見媽祖持笏駕龍而來,千順兩將軍為前導,風伯、雨師、雷神、電母跟隨,隊伍莊嚴浩蕩,並接受萬民朝拜,歌頌著媽祖守護黎民,使國家風調雨順的功績。
烈嶼西湖古廟
磁磚畫的上方懸掛著「澤被海疆」匾,為民國七十六年六月,西湖古廟重建落成時由羅厝信徒所捐獻,這四字對於孤懸在洋面上的烈嶼來說更是貼切。
烈嶼西湖古廟

正殿金柱楹聯有二,其一為「順天護國弘仁妙著崇聖德,濟世佑民靈顯昭應福群生」,另一為「母儀配天護國四海興通,后德英靈庇佑合境平安」。上一聯以媽祖受皇帝所冊的封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讚順垂慈篤祐天后」為基礎改寫,下一聯同樣也點出了媽祖海神的特性,以及祈求媽祖慈悲救世的期望。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神龕前方的供桌上有一口石香爐,立面刻著麒麟獸,爐口為「天上聖母」四字,爐身兩側隱約可見「光緒庚辰年桐月立」、「本境弟子羅勝」兩行落款,光緒六年(1880)歲次庚辰,迄今已歷一百三十餘年,成了西湖古廟裡所見的,碩果僅存的古物。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正殿兩側還陪祀著註生娘娘以及福德正神,這兩位是臺灣廟宇最常見的配祀神,一者司管農產莊稼,象徵財;一者掌理賜子添丁,在需要倚靠大量人力的傳統社會,有人丁自然也會是有財富的象徵,因此這兩位神祇成了最能託付百姓祈願的對象。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兩處神龕上方皆有一道磁磚彩繪,註生娘娘這邊的主題為「媽祖收伏人面神龍」,這是出自《天妃顯聖錄》裡〈收伏晏公〉的故事,書中記載「時有負海怪物曰晏公,每於水中趁江豚以噓風,鼓水妖以擊浪,翻溺舟楫,深為水途大患。妃遊至東溟,見一碧萬頃,水天涵泓,半晷間江心澎湃,舟子急呼曰:桅舵搖撼矣。妃令拋椗,見一神掀髯突睛,金冠繡袖,隨潮升降,觸纜拂檣,形如電掃雷震。妃色不動,顯出靈變。忽旋風翻浪,逆湃倒澎。彼伏神威,叩謝盪舟而還。但一時為法力所制,終未心服。繼假逞色相,變一神龍,挾霧翼雲,委蛇奔騰。妃曰:此妖不除,風波不息!乃拋椗中流。龍左翻右滾,機破技窮,仍還本象,唯見整然衣冠,儼一尊人,駐椗不動。妃命投下辸𢅳聿繩,彼近前附攝,不覺隨攝隨粘,牢固難解,飄蕩浮於水上。始懼而伏罪。妃囑之曰:東溟阻險,爾今統領水闕仙班,護民危厄。由是永依法力,為部下總管。」故事描述東暝海怪─晏公興風作浪,被媽祖施法收伏,並收納成為水闕仙班的總管,協助媽祖護民解厄。記載裡提到晏公的原形乃是一條神龍,因此人面神龍指的就是晏公的妖怪顯象。畫中可見媽祖手持拂塵與寶劍,騰駕雲霧,施法收伏人面神龍─晏公,天理昭彰,邪不勝正,晏公終究敗下,拱著手代表著向媽祖心悅誠服,俯首稱臣。
烈嶼西湖古廟
神龕有聯「註判百年藻沾餘澤,生傳萬姓溫報大功」,蘋和藻是古代用於祭祀的兩種植物,借代為祭祀,之後更引伸為婦女的美德,「溫」有重複之意,整副對聯闡述的便是註生娘娘賜子降生,幫助百姓繁衍後代的大功績。在對聯的外側門扇上刻著瓶插牡丹,立於案上象徵「富貴平安」。香爐代表子嗣繁衍。鰲魚旗取「獨占鰲頭」之意,指求取功名。磬與穗則是諧音「歲歲有慶」。至些元素加起來就成了一幅美觀豐富,又帶有各種好彩頭的裝飾作品了。另一扇則是瓶插蓮花,諧音「連」有平安連連之意。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福德正神這頭的看樑磁磚彩繪主題為「媽祖收伏蛟龍」,故事同樣見於《天妃顯聖錄》,在〈奉旨鎖龍〉這節中記載「妃二十六歲春正月,霪雨至夏,淋漓弗止,閩浙盡罹其災。省官奏聞,天子命所在祈禱。莆人詣請神姑。妃曰:上下多獲戾於帝,故龍為災,亦數使然。今既奉天子命,當除厥禍,為我邑造福。見白虯奔躍衝突,又青、黃二龍洊盪於漭蒼之表。妃焚靈符,忽有神龍面王冠荷戟而前曰:奉帝罰此一方,何可逆命?妃曰:誠知玉旨降災,但生民遭困已極,下界天子為民請命,當奏上帝赦之。遂鎖住白虯,彼一青一黃尚騰波翻覆。妃乃焚香祭告。遽有金甲神人逐潮似追尋狀,天大霽,秋且告稔。有司特奏神姑鎖龍神功。奉旨致幣報謝。浙省水災亦漸平。」福建、浙江一帶降下暴雨而釀成水災,媽祖代百姓與天子向天請命,和司雨龍神談判,甚至施法綁住了一條白龍,僅剩青、黃二龍依然肆虐。媽祖不敢違逆天命,只得焚香稟告,最後總算蒙天帝恩准,派下金甲神協助召回龍神,水患總算逐漸弭平。畫中可見媽祖手拈法印,口誦咒語,法術化作一縷黃煙困住神龍,一旁還有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協助。畫中正被收服的是青龍,雖與《顯聖錄》記載的白龍不符,不過並不妨礙故事的情節。
烈嶼西湖古廟
神龕對聯為「福量汪洋全在福德,正心廣大可為正神」,闡述了福德正神的功德無量。兩側門扇則是依循龍爿註生娘娘龕的模式,同樣也是瓶插花卉置於案上的題材,這裡的花換成了菊花和茶花。菊花又有「壽客」的稱呼,因花期長而得名,是故也帶有長壽的寓含。茶花又有「耐冬」的稱號,是一種花期長的花卉,花瓣層層堆疊,有如牡丹一般美麗鮮明,代表著錦上添花。

烈嶼西湖古廟

烈嶼西湖古廟


結語
西湖古廟,一座沒有古意的古廟,它是烈嶼羅厝人的寄託,也是聯繫著羅厝與后頭聚落的紐帶,串起了烈嶼東西兩岸的情誼。廟宇的功能從來就不僅止於信仰,它乘載了先人們的記憶,傳承著世代的故事,縱然廟體嶄新,但祖先們所留下的傳說與習俗,終究能豐富這座廟宇,讓它一直都會是羅厝人的西湖古廟。


【攝記】金門烈嶼羅厝西湖古廟2016.09.25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