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朝元宮

時間:20171122

地點:梧棲朝元宮(臺中市梧棲區梧棲路140)

交通方式:由臺中火車站前轉搭307308號公車,至「梧棲朝元宮」站下車即可抵達門口。

【梧棲朝元宮簡介】摘錄自梧棲朝元宮匾聯調查網頁
梧棲鎮朝元宮創建於清咸豐六年(1856),宮廟內所供奉的媽祖,信徒們稱之為「湄洲媽」,因自中國大陸福建湄洲祖廟天后宮分靈而出,又因為恭迎的媽祖聖尊為湄洲祖廟昇天洞六尊開基媽祖之一,所以一般信眾又稱「湄洲媽」為「開基媽」。據傳「湄洲媽」是由鹽務司爺林啟德由祖廟恭請聖尊至梧棲奉祀,於咸豐年間在梧棲的西海岸興建廟宇。

據云創建之初宮址選在當時的西海線上,被認為對航行不利,因而於清同治三年
(1864),由地方仕紳黃玉階獻地遷建於現址。日治時期明治四十一年(1908),朝元宮委託瀨江金合茂船東在泉州雕塑一尊軟身媽祖神像,此尊媽祖神像與一般木雕神像不同,其四肢可彎曲自如,為宮廟內所稱的「湄洲二媽」。


昭和十年(1935)四月二十一日,朝元宮受墩仔腳大地震衝擊,造成幾乎全毀的狀況,僅正殿的鎮殿媽、兩側宮娥、千里眼與順風耳等神像奇蹟似的未受損毀。震後,朝元宮因物資匱乏,僅能以鉛板小屋做為正殿供奉神尊。直至民國四十四年(1955)由黃海泉發動重建朝元宮之議,於四十五年(1956)完成正殿與後殿建築。該年地方信眾又發起興建前殿之議,於是成立興建委員會,由黃海泉擔任主任委員,完成朝元宮三川殿及三川殿至正殿間廂廊的興建工程。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梧棲舊名「五汊港」、「鼇栖港」,據說因位於牛罵頭溪口小型三角洲上,有五個扇狀分流水汊處,因此稱之為「五汊」。之後文人雅是取「五汊」之音,又賦予「鳳非梧桐不棲」的典故而改為「梧棲」。根據梧棲鎮公所發行的《梧棲鎮志》〈沿革篇〉所述,目前的梧棲老街這區域早在康熙年間即有漢人入墾,不過當時還只是個沙汕之地,居民以曬網捕魚維生。到了乾隆年間,梧棲港運漸次發達,吸引更多的漢人入墾,才讓這裡成為人潮聚集的街市。

朝元宮的創建紀錄在清代文獻當中並無明確記載,依據目前廟方所流傳的說法,鹽務司林啟德和同治年間捐地建廟的仕紳黃玉階是兩個重要人物,也是探究建廟史的線索。然清代的官吏制度中並沒有「鹽務司」這個職位,而是「都轉鹽運使」,但只限中國七個地區各一人。另外與鹽務有關的官銜則是「鹽課司」和「運鹽司」,前者負責為在地的鹽場課稅,後者則是負責管理當地的鹽法政令。由此觀之,如林啟德之傳說確為史實,那麼他的職位較有可能是「鹽課司」,只是一名負責稅務的官員為何要特別迎請湄洲媽祖來台奉祀,這部分著實值得玩味。而黃玉階是道光三十年(1850)於大肚中堡梧棲街出生,年少時學習漢醫有成,光緒年間開業,成為當地著名的仕紳。三十三歲時舉家遷至臺北大稻埕,致力於推動台灣社會現代化。若此,那麼同治三年(1864)的黃玉階時年15歲,以這樣的年紀能夠捐地建廟實在令人感到訝異,是否有可能捐地者其實另有其人,只是後世將此善舉託附於較有名氣的黃某?又如真為黃某捐地,那麼捐地的年代是否有可能不若傳說那般的早,這就期待未來有更多文獻問世,協助我們釐清朝元宮的創建歷史了。由於梧棲早期的開發據點是以「大庄」為主,是故朝元宮的廟史不若同樣奉祀媽祖的大庄浩天宮悠久,但百年來也已經成為梧棲街上七里的共同信仰。

※外觀格局※
朝元宮動線依次是三川殿、天井、過水廊、拜殿、正殿與後殿,是臺灣典型的廟宇形式。屋身立面門開三間,屋頂採常見的歇山升簷式,覆以各式剪黏、陶俑,簷下立面則以石為材,有豐富的石雕作品。

梧棲朝元宮
廟前有小型廟埕,以山門牌樓與街道做出區隔。山門前方另有空地,穿過小巷可通往當地最古老的廟宇「真武宮」。空地兩側民宅的牆面上有彩繪,畫著梧棲當地的風俗民情。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山門牌樓※
山門是區隔廟界和馬路的標誌,朝元宮的山門造型雖不若他處那般華麗,但簡單的線條更能突顯建築的美。宮名匾上落款「賈景德」,賈景德,字煜加,號韜園,光緒三十年(1904)參加甲辰恩科殿試獲舉,是中國科舉的末代進士。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後,曾擔任行政院秘書長、考試院長、總統府資政等職。楹柱上有兩副對聯,一為「朝野同欽忠佑國家愛施萬姓,元明以降恩敷海岱惠滿蓬萊」,下聯的「元明以降」點出了源起於宋代的媽祖信仰,到了元、明兩代開始蓬勃發展。「海岱」原指山東的渤海和泰山,這裡借代為大海與高山。「蓬萊」是古神話裡東海上的五座仙島之一,傳說是仙人匯集之處,到了清代文人也會以蓬萊雅稱台灣。此聯歌頌媽祖的恩德是官方和民間所共同欽仰的,祂保佑著國家,護庇著百姓。從元明兩朝之後,隨著信仰的傳播,媽祖的慈德遍及了海內外以及台灣。另一副是「朝闕後鰲山前鯤海地靈人傑;元基右甲水左肚溪源兩合流」,這副楹聯以地景地貌巧妙的勾勒出朝元宮的座向。鰲山指的是鰲峰山,位於梧棲東方偏北,朝元宮的廟後。「鯤海」指的是臺灣海峽,朝元宮的座向便是面向海峽。「甲水」指的是大甲溪,在梧棲之北,朝元宮的右邊。「肚溪」是俗稱大肚溪的烏溪,在梧棲的南方,朝元宮的左邊。兩條河川均流入臺灣海峽,而梧棲港就位於此處。這是一副帶有巧思,又專屬於梧棲地區的楹聯。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三川殿簷上※
正脊脊背為雙鳳護三仙,中央為財子壽三仙,兩側的回首鳳凰暗示著這裡是一座奉祀女神的廟宇。朝元宮雖是一座老廟,但簷上的剪黏作品不甚優秀,是目前臺灣廟宇建築最常見,也是最氾濫的淋燙模組。這類的陶像因為大量複製的緣故,所以在每個地方看到的樣式都差不多,缺少特色。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脊堵下方的西施脊穿插著獅、虎、豹、象與麒麟五獸剪黏,四者是陸地上最勇猛的獸類,將他們立在廟堂上有震懾群邪的功能。
梧棲朝元宮
上簷兩道垂脊的牌頭主題分別是四聘當中的「商湯聘伊尹」與「堯聘舜」;「商湯聘伊尹」的故事見於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司馬遷提到伊尹歸附商湯的故事有兩種說法,一種為伊尹以有莘氏陪嫁奴隸的身分投入商湯門下,最後再以烹調食物的道理暗喻治理天下的方式,進而得到商湯的另眼相待,封其為相。另一種說法是伊尹是一位隱居的賢者,商湯聽聞其名便派人前往聘請,一連五次才將伊尹請出。兩人會談伊尹以「素王」與「九主」的道理深得商湯所讚賞,深切倚重,成就了開創商朝的大業。後世在闡述商湯聘伊尹的故事時,顯然是採用了《史記》所記載的第二種說法。照片裡站在牛隻旁邊的是伊尹,而商湯則是在大臣陪同下前來訪賢。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堯聘舜」的故事可見於元郭居敬所著的《二十四孝》,當中的〈孝感動天〉一節記載:「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相傳舜年少時曾在歷山耕作,他的才能與德行讓一同耕種的百姓深深折服,甚至連大象都來當他的腳力,飛鳥也來協助耕田。這樣的賢名傳到了年邁的堯帝耳中,心中甚為好奇,於是親往歷山測試舜是否有管理天下的能力。之後經過種種測試,堯認定舜的才能與德行足堪大位,於是將天下共主之位禪讓給舜。照片中的穿著貴氣的堯帝親自前往考察舜的德行,貴為共主的他降尊紆貴,恭敬的向舜行著禮,一旁還有一頭大象點題。兩人的互動不僅表現了舜的賢能,也讓人感受到堯不以天下為私,親往訪賢,成就千古流傳的禪讓美名,兩大仁者相得益彰。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下簷垂脊牌頭戲齣則是武將帶騎,龍爿的主題看起來似乎是「狄青對刀」,虎爿則是「摩天嶺‧薛仁貴戰蓋蘇文」。「狄青對刀」的故事見於清人李雨堂的小說《萬花樓》第十八回「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與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奸徒就戮」;話說狄青與狄太后姑姪相認後,受其庇蔭進入皇宮,但卻招來太師龐洪、孫秀一班人的妒忌,處心積慮的排擠他。狄青自知未立功勳如受官職勢必無法服眾,因此向宋仁宗稟奏願與朝中將領比試,強於三品者受三品職,勝過一品官者即受一品職。龐洪見機不可失,便囑咐九門提督王天化上彩山殿參加御前比試。王天化本是龐洪的心腹門生,亦知太師盤算,因此對戰狄青毫不留情,縱然如此最後狄青還是憑藉著過人的武藝,斬殺了心懷不軌的王天化,受封一品武將。
梧棲朝元宮
「摩天嶺」的故事出自小說《薛仁貴征東》第四十八回「程咬金誘惑蓋蘇文 摩天嶺討救薛仁貴」;薛仁貴奉唐高宗之令率軍東征高句麗,途經摩天嶺被敵將蓋蘇文所阻,蓋蘇文驍勇善戰,再加上有異法、仙人之助,致使唐朝大軍一時難以突破。最後蓋蘇文麾下周文、周武兩兄弟與薛仁貴義結金蘭而倒戈,在兩人的協助之下薛仁貴掌握了敵軍的情勢,幾經波折才順利攻破摩天嶺,續征高句麗。這兩組牌頭同樣都是淋燙偶,製作手法甚為粗糙,呈現的主題也沒那麼明確,是這類模組慣見的弊端,熱鬧有餘而細膩不足。
梧棲朝元宮
兩側印斗有護衛將軍剪黏,祂們是最富盛名的門神組合─秦瓊、尉遲恭,相關故事膾炙人口,在此便不再贅述。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簷下的裝飾材是朝元宮三川殿真正有看頭的地方,上簷下方高掛的宮名匾就在醒目的地方,匾額周圍的華帶鏤刻著金龍,牌首盤龍俯視,牌帶(邊抹)雙龍對稱,共同護衛著中央牌面。牌面上落款的「黃杰」,名下篆刻「黃杰之印」;黃杰是我國著名的將領,曾任陸軍總司令、臺灣省政府主席、國防部長等要職,從戎之餘也留心於詩詞及書法,其字端正昂揚,見字如見人。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兩側吊桶豎才刻著分持旗與球的童子,取諧音為「祈求」,是以向上天祝禱之意。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內側雀替則是雕有四愛當中的「玉川品茶」以及「東坡玩硯」;「玉川品茶」講述的是中唐詩人盧仝的故事,其自號「玉川子」,不願出仕,嗜飲茶,一首〈玉川茶歌〉與茶聖陸羽的《茶經》齊名。〈玉川茶歌〉是盧仝為了答謝好友贈茶而寫下的詩詞〈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其中「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一段將飲茶的暢快表達得飄飄欲仙,讓人著實感佩也可看出盧仝對茶的深切喜好。照片中可見盧仝舉杯等著侍童斟茶,悠然自得,十足沉浸在美好的茶香中。
梧棲朝元宮
「東坡玩硯」主角蘇軾,字子瞻,一字仲和,號東坡居士,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在詩、詞、賦、散文均有極高的成就,而且還善於書法和繪畫,也因此對名列文房四寶之首的硯自是珍愛,留下了「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一生最相親傍」的感嘆。照片中可見主人翁蘇軾坐在榻上,右手按書,左手自適地把玩著方硯,自然流露珍愛之情。
梧棲朝元宮

※三川殿※
三川殿簷下有題材豐富的木雕作品相當具有可看性。最前緣的一組吊筒豎材以歷史上忠君愛國的女性為主角,傳達女人也能報效國家,開創名垂千古的成就,亦是呼應此處乃奉祀女神的廟宇。龍爿的「昭君出塞」講述的是漢代王昭君奉旨和番的故事;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人士,名列中國四大美人之一,成語「沉魚落雁」當中的「落雁」,傳說就是在她前往匈奴的路上所發生的事情。相傳王昭君被漢元帝賜給匈奴的呼韓邪單于,在前往塞外的途中,因悲嘆自己的命運及抒發離鄉之苦,於是拿起隨身的琵琶,彈出了一闋出塞曲,沒想到悲戚的曲調竟讓飛越而過的大雁都感受到當中的幽怨,紛紛墜落地面。雖然王昭君被朝廷點派和親的際遇是悲戚的,但也因為她的犧牲換得了國勢已弱的漢朝數十年的安穩。照片裡坐在馬背上彈著琵琶的王昭君,臉上出現的笑容與和親的際遇似乎有些不協調,不過換個角度看歷史,她當下的心境或許不見得是我們所想的那樣悲苦啊!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虎爿那位一身戎裝,手持長矛,執鞍乘馬,英姿颯爽的將領,頭上的髮髻透露出她的性別,這位正是眾所皆知的英雌花木蘭。花木蘭代父從軍是中國民間流傳甚廣的故事,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作者不詳,辭中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作為起興,木蘭家中因收到國家徵調父親從軍的命令而嘆息,但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於是「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自此展開了十二年女扮男裝的軍旅生涯,直到功成歸國受天子召見時,同袍們才恍然大悟,最後留下了「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結論。花木蘭的故事體現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慨,以及事親至孝的典範,成了名垂千古的不朽傳奇。
梧棲朝元宮
兩側近墀頭處的吊筒豎材,主題是四愛的「淵明愛菊」以及「羲之愛鵝」;陶淵明,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為魏晉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其對菊花的歌詠散見於詩歌散文之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令人嚮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更是傳達了陶淵明對菊花高雅氣節的讚賞,也是引花自喻,期許自己也能像菊花那般卓爾不群。照片中可見按著鬚的五柳先生,正喜孜孜地看著身旁童子手上的菊花,呈現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適。
梧棲朝元宮
王羲之,字逸少,著名的東晉書法家,為中國歷史上的「書聖」。據說王羲之從鵝的體態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所以相當喜歡鵝,甚至還以寫一帖《黃庭經》為酬向人換了兩隻白鵝回家。圖中可見王羲之望著一旁的大白鵝正笑得開懷,一副有「鵝」萬事足的樣子。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三川殿墀頭處安置著一對石獅,這是中北部廟宇常見的形式。
梧棲朝元宮
下方水車堵立面有交趾陶俑,由立面至對照堵演繹著一則故事,龍爿這邊是「神槍暗傳」,虎爿則是「月下追韓信」。「神槍暗傳」的故事出自《隋唐演義》第十三回「張公謹仗義全朋友 秦叔寶帶罪見姑娘」;秦叔寶因行李被同行的樊建威帶走,身無盤纏,後來義兄單雄信資金暗助,將馬蹄銀縫在被褥裡頭贈送給秦叔寶。不料夜晚將銀取出之舉被投宿的店家張奇給撞見於是心生歹念搶奪財物,秦叔寶慌亂之間竟打死張奇,被判至幽州充軍。幽州為北平王羅藝所轄之地,在審完了秦叔寶的案件回府後,北平王與夫人秦王妃談到今日收了一名祖籍山東歷城的軍犯,秦王妃亦是該地人士,恰巧王妃的兄長秦彝當年戰死後留有一名三歲大的小孩,按年紀推斷與此人頗為相仿。王妃聞北平王之述不禁懷疑秦叔寶之身分,於是羅藝傳喚秦叔寶入堂,在詢問過身家資料後,秦王妃總算與姪子相認。秦叔寶與表弟羅成相當投緣,兩人又同有喜愛武藝的嗜好,所以常常聚在一起切磋,秦叔寶教羅成使雙鐧,而羅成則是教秦叔寶羅家槍。圖中場景便是在北平王府內,秦叔寶正和年少的羅成切磋武藝,一旁那位一身尊貴穿著的便是北平王羅藝,身邊則是伴著秦王妃。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韓信,秦淮陰人,平民出身,原為項羽帳下武將,但始終未受重用,之後逃離楚軍來到夏侯嬰的招賢館,夏侯嬰將之引薦給蕭何。蕭何在與韓信對談後確信此乃將才,故三次向劉邦力薦,可是劉邦嫌棄韓信出身低微,遲遲不肯重用他。灰心的韓信於是打算離營回鄉,蕭何聞訊後在月下策馬急追,並向劉邦說道自己願與韓信共進退,此舉終於讓劉邦重用韓信,成為劉邦帳下抗秦滅楚的第一武將,後世對韓信之才能有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的高度評價。韓信雖有萬夫莫敵之勇,但若無蕭何的知人識人,美玉終究只能埋沒於黃沙之中,而劉邦之所以能開創漢代,很大的因素在於他的幸運,能有一班能人志士為之策劃。照片中那位駕著馬,身著文官衣袍的長者便是蕭何,而前方同樣乘著馬,身著戎裝的則是韓信,兩人一前一後呈現出追逐的場景。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水車堵下方的立面則有尺寸較大的人物陶俑,龍爿是仙翁和仙鶴組成的「南極星輝」,是傳統建築常見的裝飾題材,主角是壽星南極仙翁。南極仙翁,神號長生大帝,信仰來源為星宿的崇拜,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載:「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意指如果能看見南極老人星,那麼就代表國家政治清明,如果看不見則是暗示兵亂將起。直到唐代則將老人星的信仰進一步衍伸為「壽神」,如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裡提到:「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現安,故祠之以祈福壽」因為這些信仰的流傳,所以民間在描繪壽仙的造型時多半是以老者的姿態,拄著拐杖手捧壽桃,透過形象鮮明地傳達出「長壽」的概念。照片中的仙翁圓頂皓首,誇張的高聳額頭展現異於常人的神仙面貌,慈眉善目,令人一見就能感受到祂的慈祥問候。手中的拐杖似已脫落,身旁的丹頂仙鶴則是仙翁最佳的搭檔。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虎爿這邊則是「麻姑獻瑞」,有關麻姑的記載見於晉葛洪《神仙傳‧卷三》,據說祂曾親眼看過東海三度變桑田,而東海變成桑田需要千萬年的時間,足見麻姑壽命之綿長,因此成了女壽仙的代表人物。麻姑的故事除了滄海桑田,另一個為人所知的便是「獻酒祝壽」;傳說麻姑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並於蟠桃壽宴上獻於西王母,而「流霞」就是指這種仙酒。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詩中云:「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喝了這種仙酒便能青春永駐。照片中的麻姑手中捧瓶,演繹著流霞祝壽的傳說故事,同時也可取其諧音代表賜與平安。身旁的仙鹿同樣也是麻姑的好搭檔,兩者常常一同出現。
梧棲朝元宮

視線再度回到三川殿簷下裝飾,最內側的吊筒豎材則是安插著八仙,這八位神仙古時未有定說,直到明代吳元泰著《東遊記》,又名《八仙出處東遊記》才定型,該書開宗明義即載「八仙者,鐵拐、鍾離、洞賓、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而鐵拐先生其首也。」在這八位神仙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尋常百姓生活的軌跡,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成仙經歷。漢鍾離和李鐵拐是八仙的領袖,因此在出現八仙的場合裡常常可看見這兩位上仙位居中央,朝元宮這裡亦然。頭上雙髻,袒胸露肚,手持蒲扇一把,乘坐麒麟異獸背上的正是漢鍾離。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頭上束箍,髯鬚滿面,衣衫襤褸,手持柺杖與葫蘆,坐在猛虎背上的是李鐵拐。
梧棲朝元宮
再來則是手托拂塵,寶劍在背,一襲道袍,坐在象背上的呂洞賓。
梧棲朝元宮
手按玉笛一柄,坐在獅背上的韓湘子。
梧棲朝元宮
手捧魚鼓,倒騎驢子的張果老。
梧棲朝元宮
手持雲板,一身貴冑打扮的曹國舅。
梧棲朝元宮
釣弄三腳蟾蜍,四處散財的劉海,民間常見以其替代藍采和。
梧棲朝元宮
以及騎著仙鹿,揹著蓮花的何仙姑。
梧棲朝元宮
八仙的題材是廟宇裝飾裡最常見的組合,八神齊聚除了代表著「大顯神通」的寓含,也有一同賀壽的吉祥意義,當是相當討喜的素材。下方的六角花籃吊筒,每個立面都刻有代表吉祥的器物,除了以琴棋書畫來傳達高雅志趣,也有葫蘆、蒲扇這些吉祥法器的「暗八仙」,造型講究。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吊筒之間連結的橫栱也值得仔細欣賞,正中央這幅刻著樵夫與漁民,是安居樂業的象徵。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而優游在蘆草之間的鯉魚,則是以水族的特性來壓制火神,帶有五行相剋的宗教意義。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三川殿看樑同樣雕刻著許多人物的故事;中軸是福祿壽三仙又稱「財子壽」,正中央手持如意者為福神,象徵賜福;福神的左手邊抱著稚兒的是祿神,象徵送子;福神的右手邊捧著壽桃的是壽仙,年邁的形象正是延壽的代表。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三仙是民間信仰當中常見的組合,其所掌管的「財子壽」正是普羅大眾最期盼擁有的幸福,祂們三位的身分民間流傳各種說法,較常見的是陽城、張仙以及南極仙翁。傳說福神在人世間的身分乃是唐代賢吏陽城,因協助道州百姓免去輸納侏儒入朝的陋習而得到愛戴,將其視為「太陽」一般的重要,尊為「陽公福神」、「福星」。
梧棲朝元宮
祿神的身分有周文王姬昌、文昌帝君以及張仙;文王因有百子而被視為送子的代表,不過這裡我們要多作介紹的是張仙這個說法。「張仙」這個稱呼其實是一段謊言下的結晶,根據明朝陸深所著的《金台紀聞》記載,張仙的原型本是五代十國的後蜀國主孟昶。孟昶是後蜀的第二代君主,甫登基時尚能保有一番勵精圖治之心,除門閥,興水利,獎農桑,與民生息,更留下流傳千古的「頒令箴」名句: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一時後蜀國勢大有茁壯之態。可惜後期沉溺於玩樂,奢侈荒淫,最後終被宋軍攻破都城,投降受俘後不久便抑鬱而終。而孟昶的妃子中最受寵愛的是徐貴妃,又稱花蕊夫人,其不僅姿色絕艷,而且還腹有文章,擅長寫詩吟詠。在聽聞後蜀亡國後,悲憤的徐貴妃面對國破家亡的現實寫下了「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控訴萬軍竟無人願意為國奮戰到最後一刻。國家被滅了,這些妃子當然也跟著被俘虜,宋太祖趙匡胤早聞花蕊夫人之艷名,想當然耳便將其納入後宮。面對自己淪落到必須服侍滅國仇人,花蕊夫人心中悲苦自是不言可喻,只能將滿腔的悲戚,偷偷的向帶入宮中的孟昶畫像傾訴。後來宋太祖看見花蕊夫人時常對著畫像祝禱,心裡甚感疑惑而詢問畫像裡的人是誰?夫人推說那是送子神張仙,民間相信膜拜張仙能順利懷孕生子,這才緩解了趙匡胤的質疑。也就是因為這段典故,讓民間廣泛流傳張仙乃送子神的神話。
梧棲朝元宮
另一邊手捧壽桃,拄著拐杖的老者便是壽仙─南極仙翁,相關介紹已於前文提及。
梧棲朝元宮
兩側則是「楊戩收梅山七怪」的故事,龍爿是楊戩戰牛精金大升,相關情節見於《封神演義》第九十二回「楊戩哪吒收七怪」。故事描述西岐伐紂一路過關斬將,連敗殷商將領、奇人異士無數,紂王眼見來勢洶洶於是張貼皇榜招募四方能人助戰。梅山三妖袁洪(猴精)、常昊(蛇精)以及吳龍(蜈蚣)便是在此時加入對抗西岐的陣營,奉命據守孟津。之後楊戩憑藉著七十二變之神通,先是化成了飛天蜈蚣,用大鉗子剪了蛇妖常昊,再化成五色雄雞啄死了蜈蚣精吳龍。失了兩兄弟的袁洪又得同在梅山修練的朱子真(猪精)、楊顯(羊精)、戴禮(狗精)來投,整軍再戰。朱子真仗恃法術,一口就被楊戩吞進肚中,豈料楊戩神通廣大,在肚中威脅朱子真前往周營投降,豬妖投降後被戮。楊顯再戰楊戩,二郎神化成猛虎一刀割下羊精首級。狗精戴禮化出原形接戰,嘯天犬上前迎戰,妖精豈能勝過神犬,沒多久便敗下陣來遭誅。最後梅山第七怪金大升(牛精)也來投袁洪門下,西岐同樣由楊戩出面應戰。正當兩人在空中追逐時,女媧娘娘駕臨並賜下伏妖索,但見黃巾力士將伏妖索貫穿金大升鼻子,並用銅鎚在背上打了三下,霹靂一聲響,金大升頓時化為水牛原形,由楊戩擒回周營問斬。照片中可見持著三尖刀的楊戩,縱馬對戰其著獨角獸的金大升,一旁姜子牙的身影則是小說當中沒有的橋段,應是匠師的添足之舉。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虎爿則是楊戩收猿精袁洪,同樣也是在第九十二回理的情節。滅了六怪的西岐軍趁勢追擊,派出大軍衝破殷商大營,猝不及防的商營潰不成軍。主帥袁洪趁亂逃出,楊戩見狀在後方緊追不捨,袁洪自忖將楊戩引入自己的老巢梅山。楊戩失了地利,一時無法取勝,幸蒙女媧娘娘再度相助,贈予「山河社稷圖」協助擒拿袁洪,這才成功終止了七怪之亂,讓西岐伐紂的大軍能繼續東進。照片中可看見楊戩追逐著袁洪,手中捧著的卷軸便是「山河社稷圖」,待神物一展便要那妖孽無處可逃。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看樑下方的雀替題材為「曹操贈馬賜袍」與「華容道」,這兩則都是《三國演義》裡著名的橋段,主角同樣都是關羽和曹操。贈袍一節出自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話說關羽得知劉備下落,於是與孫乾領著兩位兄嫂前往投靠,辭行時雖遇曹操避不見面,企圖刁難,但最後關羽還是封金掛印逕自離去,逼得曹操不得不出面相送,並贈送關羽赤兔馬與錦袍,也因此種下了往後華容道獲釋的前因。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至於華容道一節則是在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赤壁大戰後,潰敗的曹操領著最後殘存的兵馬欲逃回許都,最後途經華容道,不料孔明早就預先埋下伏兵,擋關者便是關羽。然而在曹操的哀兵姿態下,關羽還是甘冒違背軍令的殺頭大罪放過了曹操。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這兩則故事一者為施,一者為報,頗有傳達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的涵義。

再觀龍爿小港這邊的看樑主題為「五子登科」,其典故出自宋代竇禹鈞五個兒子先後應舉及第的故事;竇禹均是後晉時期幽州(燕山府)人士,年過四十才生了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五個兒子。根據《宋史》〈竇儀傳〉記載:「儀學問優博,風度峻整。弟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馮道與禹鈞有舊,嘗贈詩,有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縉紳多諷誦之,當時號為竇氏五龍。」文中描述竇禹鈞的舊識馮道,特別贈詩稱讚竇氏五子功成名就的榮耀,這樣的光榮是中國歷史上的孤例,是以「五子登科」做為祝福他人子孫功成名就的吉祥話。童蒙必誦的《三字經》裡就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一段,流芳百世。照片中可見五名少年或坐或立,或寫或記,在父親的指導下勤奮向學,終於成就了一門五傑皆登科的美名。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下方雀替一則為「黃天化下山救父」,另一則是財神賜寶。黃天化救父的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三十二回「黃天化潼關會父」;反出朝歌的黃飛虎領著家眷與部將,一行人馬不停蹄的前往西岐,來到潼關碰上昔日結怨的守將陳桐,兩將對戰,陳桐祭出神物火龍標打死了黃飛虎。這時,青峰山紫陽洞的清虛道德真君算出飛虎有難,於是喚來門下弟子,同時也是黃飛虎長子的黃天化,授予花籃一只、寶劍一口,命他前往潼關救父並破關。領旨的天化離開了紫雲洞,藉土遁來到潼關外黃飛虎大營,由花籃內取出藥丹研於水中讓飛虎飲下,果然有起死回生之效,至親相認又添一喜。隨後,黃天化出面應戰陳桐,花籃竟將火龍標悉數納入,再加上寶劍神光一指,陳桐首級遭砍,命喪黃泉。照片中可見黃天化手中捧著花籃,背上配著寶劍,正聆聽著師尊道德真君的吩咐,一旁則有師弟白雲童兒候著。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虎爿小港看樑的主題為「破缸救友」,主角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與文學家─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而名垂千古。有關他破缸救友的故事,出自《宋史‧司馬光列傳》裡頭的記載:「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文中描述小司馬光有一次在玩耍時,有個同伴不慎掉進大水缸裡,别的孩子無不嚇得邊哭邊喊,只有小司馬光冷靜沉著,拾起一顆大石頭向水缸砸去,打破了水缸讓裡頭的水流出,就這樣化解了一場危機,機智應對的典範自此流傳後世,而這件事也因為被人當作繪畫的題材而傳開。
梧棲朝元宮
下方雀替為「天官賜福」與「哪吒下山」;哪吒的故事同樣出自《封神演義》,這段故事就收在第十四回「哪吒現蓮花化身」當中。哪吒因殺了龍王太子而得罪東海龍王,為了不牽連父母遂割肉削骨,魂魄渺渺飄回乾元山見師尊太乙真人。起初真人指點哪吒央求母親在翠平山上建祠造像,讓其魂魄有所依歸,奈何被父親李靖撞見而毀廟,於是哪吒再度回到乾元山向師父求救。這回太乙真人從五蓮池中取來蓮花二枝、蓮葉三片,輔以金丹催化,先天法術加持,剎時化出哪吒肉身,隨後太乙真人又贈予火尖鎗、風火輪、乾坤圈、混天綾、金磚等神物。重獲肉身、領了寶貝的哪吒,迫不急待的下山職往陳塘關找父親理論去。照片中可見哪吒持著火尖鎗,腳踏風火輪,回首拜別太乙真人,準備下山去大顯神威,而站在真人旁的則是隨侍─金霞童子。黃天化下山和哪吒下山,一個是要救父,另一個卻是要殺父,雖然動機不同但傳達了同樣的旨趣,代表著主角即將大顯神威,就如同前來祈求的信徒,不也正希望著神靈能派遣部將前來相救解圍。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走進三川殿,這裡以石雕為主要的裝飾材料。中港門楣刻有雙龍護珠,下方楹聯為「朝潮夕汐任天成寰海生靈咸叨覆幬,元德洪慈常照耀此邦香火永祀明神」,上聯首四字巧妙的利用了同音異字的技巧,闡述晨昏潮汐的自然定律,「咸」字作全、都解,「叨」與「滔」同音,是受人好處之意,「覆幬」讀作「復到」,是覆蓋的意思。下聯的「元」與「洪」都是廣大的樣子。全聯即是在歌頌海神媽祖庇佑眾生,宏大的慈德時常照耀著此處,奉祀的香火連綿不輟。落款「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十月」、「于右任」。于右任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之一,曾任監察院長長達三十四年,精通中國書法,猶以草書最甚,有「近代草聖」的美譽,各界競相爭取字帖收藏,藉以彰顯自己的地位與品味。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兩側門扇分眉堵、身賭、腰堵予裙堵四部分。眉堵的主題龍爿為「甘露寺」;《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的故事中,周瑜為了討回荊州,向孫權獻計以招親為名誆騙劉備過江入東吳,諸葛亮早識破箇中計謀,行前交予護駕的趙雲三封錦囊,並交代過江後依次而行。第一封錦囊吩咐抵吳後須先拜訪喬國老,於是劉備一行人到了南徐後便先行備妥拜禮,登門拜見國老,見過劉備的國老便前往向吳國太賀喜,造成了孫權、周瑜的計謀陷入了騎虎難下的窘境。畫面中,劉備在引薦人喬國老的引見下往甘露寺拜會了吳國太,身後跟著忠心護主的趙雲,一旁接孫權密令伺機而動的呂範,靜靜的監視著寺內動靜,一場爾虞我詐的戲齣,透過人物的姿態與表情生動地傳達出來。
梧棲朝元宮
下方身堵講述著「空城計」的故事,是《三國演義》當中膾炙人口的橋段,其內容出自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話說自恃甚高的馬謖大意失了蜀軍北伐的咽喉要地─街亭,在後方西城內聞此噩耗的孔明心知大勢已去,急忙分撥兵馬進行撤退。豈料司馬懿調兵神速,十五萬大軍已經急速往蜀軍而來,此時城中泰半兵力已調出負責運糧撤退,孔明身邊亦無將可用,於是運使險棋令屬下將城門大開,扮作百姓的軍士一如往常的灑掃街道,孔明自己則是身披鶴氅,頭戴綸巾,登上城樓焚香操琴,神色自若。兵臨城下的司馬懿見此光景暗自生疑,一時不敢躁進遂罷兵而去。照片中可見孔明悠閒地坐在城樓上彈著古琴,身旁有兩名童子相伴,城門外的士兵若無其事的灑掃著,司馬懿在城外逡巡,狐疑不定,不敢貿然躁進。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虎爿眉堵主題是「白虎堂」,又稱「轅門斬子」,故事見於小說《楊家將》在第三十五回「孟良盜回白驥馬 宗保佳遇穆桂英」;宋朝大將楊延昭奉命征西,之後軍隊於天門陣外受阻無法前進,必須要有穆柯寨裡的「天龍木」方能破陣。部將孟良前往穆柯寨索木,卻敗於寨主之女穆桂英手下。延昭之子宗保自願前往取木,不料反被穆桂英所擒。正值青春年華的穆桂英見楊宗保相貌堂堂,而楊宗保對穆桂英亦有愛意,於是兩人在穆柯寨結為秦晉。回到宋營的宗保將一番情事稟告,父帥楊延昭怒不可抑,以「陣前招親」之罪欲斬宗保。得知噩耗的穆桂英急往宋營救夫,主帥楊延昭親自迎戰也不敵,最後在穆桂英願意率眾歸入陣營並獻上降龍木的情況下,這樁不打不相識的曲折親事才得以圓滿收場。照片裡可見堂上將帥楊延昭,以軍法宣判處斬其子楊宗保,得知夫君陷危的穆桂英急忙救夫而來,其過人的膽識與氣魄贏得了宋營將士的刮目相看,讓危機化為轉機。
梧棲朝元宮
下方身堵主題是「孔明初用兵」,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劉備以三顧茅廬的懇切之心總算請出了孔明,將臥龍先生迎回新野城擔任軍師,此時正值曹操自領丞相,開始打算統一天下,而劉備素來為曹操所忌憚,因此任夏侯惇為都督,領軍十萬朝新野逼近。劉備聞之急忙求教於孔明,只見臥龍氣定神閒,點將分撥,並命劉備、趙雲引軍與敵人交戰,還特別交代只能輸不能贏,將敵人引誘進博望坡南道狹路,再以火攻殲滅敵軍,一時間曹軍損傷慘重,自相踐踏不計其數,讓輕敵的夏侯惇只能領著敗軍回到許昌,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役就這麼贏得輕鬆漂亮,也徹底得到關羽和張飛的敬重與信服。照片中可見持著雙股劍的劉備親自上陣應敵,城樓上的孔明則是胸有成竹的看著局勢變化。
梧棲朝元宮
中港這四堵石雕作品的主題都有一個核心概念,便是化險為夷,原本看似危急萬分的局勢,最後在貴人的巧妙協助下化險為夷,甘露寺內的吳國太、白虎堂上的穆桂英、西城與新野的孔明,都是轉危為安的關鍵人物,暗示著前來祈求的信徒,其所面臨的困厄都能得神靈的幫助,扭轉乾坤。門前一對石獅鎮守,樣式保留了舊有的雄獅張口雌獅咧嘴的型態,兩邊各司其職,代表著陰陽調和。這對石獅與眾不同處在於昂首向天,而非常見的左右對望。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中港門兩側封柱上也有聯「朝日照鰲西保境安民欽聖德,元頭從湄島護航渡海感洪恩」,字是民國四十五年(1956)九月,由曾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的許世英所題,其一生歷經滿清、北洋、民國三個時期的政府。除了政治,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也相當卓越。「鰲西」是「五汊」的諧音,也是梧棲的雅稱,此聯便是在歌頌由湄洲島分靈至梧棲的聖母聖德宏大。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站在中港門前抬頭仰望,棟架漆以朱紅色,再以金色點出欲強調的裝飾構件,視覺上更加和諧清晰。麒麟斗座上安著一副豎材,刻著一組老少人物,童子手上捧著琴座與棋盤,代表著四藝中的琴與棋,是昔日文人必須修習的技藝,也傳達了舊時代以文人高雅為上的觀念。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步通不做彩繪僅有紅漆,展現單純的線條美。員光有鏤雕武齣戲文,龍爿主題是「單騎救主」,是《三國演義》裡膾炙人口的子龍救阿斗橋段,故事見於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劉備一行人因為曹操率大軍攻打新野,將少兵寡的劉備無力反抗只能棄城逃亡,然而心存仁義的劉玄德不忍棄百姓於不顧,致使大軍遷移江陵的速度受到拖延,最後仍是被曹軍追上,一行人就此被衝散。奉令保護劉備妻小的趙雲,奮不顧身按馬返頭衝入曹軍陣營欲尋甘、糜兩夫人與少主,先是救了糜竺、甘夫人,再入敵營尋找糜夫人與幼主阿斗,最後總算在一處受戰火坡及倒塌的土牆旁找到了兩人。受重傷的糜夫人為了讓趙雲無後顧之憂地解救阿斗遂投井自殺。眼見勢已難挽,趙雲便將襁褓中的阿斗劉禪綁於懷中,縱馬往長板坡而去。一路上趙子龍斬殺曹軍無數,曹將張郃、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均非敵手,這一幕奮勇救主的畫面全看在景山頂上觀戰的曹操眼中,不禁讚嘆常山趙子龍之神勇。照片中可見常山趙子龍左擎長槍,右持短劍,胸前還懷著襁褓中的少主劉禪。縱馬獨對曹軍數名大將的趙雲,臉上不見絲毫懼色,英勇奮戰救少主脫離險境,忠義之舉流芳千古。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虎爿員光是「潼關遇馬超」,也是《三國演義》裡的故事。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鬚棄袍」描述曹操自從赤壁一戰失利後,回到許都處心積慮想一雪前恥。一日御史陳群獻策,言劉備欲取西川,曹軍可趁此機會集中力量攻打東吳。東吳這一方得知消息,於是派遣魯肅前往荊州向劉備傳達欲再度聯合兩家兵馬共抗曹魏之意。孔明接獲孫吳來信之後,思忖不想介入曹孫之爭,也不想因為助吳而誤了取西川的計畫。於此同時,曹操斬殺馬騰、黃奎的消息傳回西涼,馬超聞父親被戮憤恨難平,誓報父仇。孔明藉機挑起戰意,讓馬超率西涼軍向長安而來,逼得守將鍾繇退守潼關,急忙向曹操討救兵。雖然曹操派出了大將曹洪、徐晃協防潼關,但最後還是不敵勇猛的西涼軍,潼關再度失守。眼見情勢不妙,曹操親率大軍叩關,結果竟然吞了敗仗,落荒而逃的曹操在陣中聽見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急忙脫下紅袍。不久又聽見:「長髯者是曹操!」情急下只得割斷髯鬚。沒多久又被發現,馬超下令捉拿短髯者,曹操聞言只好扯下旗角,包在頸上遮住短髯落荒而逃。這段精彩的故事還有詩讚曰:「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愴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畫面中手持長鎗的馬超,殺氣騰騰的追趕著前方惶惶而逃的曹操,緊追不捨的態勢嚇得曹操斷袍、割鬚、遮頸。正當情勢萬般危急之際,大將曹洪輪刀縱馬,奮勇救主,掩護曹操撤退逃命。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單騎救主」和「潼關遇馬超」除了取材來源相同,放在廟宇當作裝飾題材,也有拿這兩個例子來比喻貴人相助化險為夷,暗示著前來祈求的信徒都能在神靈的幫助下逢凶化吉。

兩側小港門的楹聯為「朝海望靈旗翠蓋朱軒來縹緲,元關宏舊宇黃蕉丹荔薦馨香 以及「朝岳背群山萬國舟航占利涉,元功遍滄海千秋俎豆仰洪慈」。龍爿上聯描繪出媽祖鑾駕由天而降的殊勝景象,下聯的「黃蕉丹荔」典故出自唐代韓愈的〈柳州羅池廟碑〉:「荔子丹兮蕉黃,雜餚蔬兮進侯堂。」指的是柳州當地居民用紅色的荔枝和黃澄澄的芭蕉來祭祀羅池廟的柳侯,這裡則是借為供品的代稱。這副楹聯引用的是周至柔的字,周至柔同樣也是國民政府重要的將領,曾任參謀總長、第一任空軍總司令、臺灣省政府主席等要職。

梧棲朝元宮
虎爿楹聯點出了媽祖為海上之神,千百年來庇佑著海面上的船隻。題字者為莫德惠,滿族人,跟隨國民政府來臺,曾任考試院長達十二年之久。
梧棲朝元宮

再觀三川殿兩側對照壁堵,最上方有步通與員光嵌入封牆中,員光部分,龍牆的主題是「渭水聘賢」,講述的是周文王延聘姜子牙擔任軍師的故事。呂尚,姜姓,呂氏,名尚,一說名望,字尚父,一說字子牙,亦稱「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呂望」。其善於用兵,是傑出的軍事家,協助姬昌建立周朝。在《封神演義》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的故事中,原先在紂王底下擔任小職的呂尚眼見政局腐敗,於是辭官歸隱山林,常前往磻溪畔垂釣。一日,文王夜夢飛熊,詢問大臣散宜生此兆為何?散宜生引昔日商高宗武丁夢飛熊而得傅說舊事,點出文王即將覓得輔佐良相。來年春,文王率文武官員前往南郊巡幸。路上聽聞漁夫、樵父唱吟著醒世歌謠,文王心知此間必有高人隱匿,因此積極訪賢。初見雖不得如願,但文王畢竟是明君,返回西岐後齋戒三日,再率文武百官前往磻溪訪賢,此次總算見到了姜子牙,子牙吟詠「西風起兮白雲飛,歲已暮兮將焉為?五鳳鳴兮真主現,垂竿釣兮知我稀。」暗示自己得遇明主,將出仕輔佐周室匡正天下。雖然聘任姜子牙為國師後不久,文王姬昌就已經離世,但在姜太公的盡心輔佐下,繼任的武王姬發順利推翻紂王暴政,建立了大周朝。照片裡可看見垂釣的姜子牙,而受武吉引進磻溪的西伯侯姬昌,看著眼前這名出世高人,恭敬的打揖禮拜著。照片最右側的車夫,則是趁機在打盹,相當有趣。
梧棲朝元宮
虎爿題材則是「三顧茅廬」,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受劉備知遇之恩的徐庶在走馬奔赴曹營找尋母親之前,特別囑咐劉備注意天下兩大智者: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劉備得知諸葛亮就隱居在隆中臥龍崗,求賢若渴的他隨即動身前往拜訪。第一次不料撲了個空,三兄弟只好先回新野城等待。沒多久聽聞孔明已回,劉備不顧霜雪再次動身前往,沒想到這次又沒碰上面,又一次敗興而歸。等到來年新春,劉備特地找人卜了卦,齋戒沐浴,做好準備再次動身前往隆中。有了兩次不愉快的經驗,關羽、張飛早已心生不耐,但劉備卻不以為苦,此回總算碰到諸葛亮在家,只是抵達臥龍崗時正巧遇見孔明在午休,劉備不敢驚擾,就這樣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候臥龍甦醒。畫面中所呈現的正是劉備第三次訪賢的場景,只見劉備拱手作揖,靜靜地等著趴臥在草廬中的臥龍甦醒,後方的張飛早就不耐久候,作勢想離開,中間的二哥關羽正極力安撫著,透過簡單的肢體動作把四個人不同的個性與心境表露無遺。
梧棲朝元宮
步通上的立著象座,背上豎材則是有兩名仙人,手中水袖飛舞,展現天神身著六銖的飄逸,也引導著信徒進廟的動線與方向。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員光下方則是一堵由交趾陶構成的水車堵,再下方則是石雕壁堵。龍爿水車堵的主題是「別徐庶」,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化名「單福」的徐庶自從投入劉備帳下籌謀後,屢屢立下戰功,愈發得到劉備的倚重,但卻也讓曹操相當忌憚。之後程昱向曹操點破單福的真實身分乃是穎川徐庶,並獻計擒徐母脅徐庶來投,此計果然奏效,心急如焚的徐庶只好帶著忠孝不能兩全的遺憾離開了劉備。離別時兩人淚如雨下,依依難捨,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縱馬而去,劉備還下令士兵將眼前樹木砍斷,避免妨礙到他目送徐庶離去的眼光。過沒多久徐庶按馬回頭,向劉備推薦了隆中諸葛臥龍,也因此開啟了劉備競逐天下的契機。照片中可看見劉備率麾下文武一同到長亭送別徐庶,送與別雙方各自依依,劉備只能求得視線無遮,好好的送走這名賢人。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虎爿則是「渭水聘賢」,故事已於前文提及。照片可見姜子牙正在磻溪邊垂釣,文王在子牙的弟子武吉的引導下,總算親自拜見隱士賢人,一場決定朝代更迭的君臣相會就此展開。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兩邊的故事同樣都是明君與賢臣的故事,一者送別,一者迎接,往來之間同樣都是心誠以待,也是提醒著前來祈求的信徒當效法前人誠摯之舉,祝禱方能應驗。石壁上的眉堵與腰堵刻著行書書法,龍虎兩爿合成兩聯,眉堵者為「勝地有佳山水,善人多賢子孫」,字帖引自清代書法四大家之一的梁同書。此聯乃在歌誦當地鍾靈毓秀,傳達善有善報的基本信仰價值。腰堵引晉代王羲之「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圖」字,這副對聯的知名度頗高,據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副對仗工整,聲律協調的對聯。此聯闡述透過文章將大自然的奧妙記錄下來,而忠孝的德行畫成一幅美圖,是提倡以習文傳家,教育子孫奉行忠孝的概念。

 

龍虎堵上同樣是常見的題材,「蒼龍教子」與「舐犢情深」,一旁再配上羅漢降伏。「蒼龍教子」,壁上可見一條蒼龍騰飛於大海之上,穿梭在雲霧之間,龍首威武,口中吐出甘露,下方則是一條小龍昂首仰望。「舐犢情深」的內容為雌虎攜子,龍與虎自古以來就被中國文化視為神獸,天上四象之二。《周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雲是伴隨著龍而湧現,風則是伴隨著老虎,天下制度只要靠著聖人的擬定,萬物就會順著秩序而運轉。比喻事物總是能相互感應,以龍、虎之顯現誘發出水起風生。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裙堵則作麒麟回望。麒麟是傳說中的動物,據說腳不踐踏蟲蟻花木,不傷生害命,故有「仁獸」之稱,且唯有天下太平時才會現蹤,是故見之便代表著世靖祥和,是廟宇或是傳統民居常見的裝飾題材。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對照壁的封柱楹聯為「安穩問航程海定風波仗神力,格思崇祀典村傳簫鼓賽明時」,為民國四十九年八月張道藩所題。「格思」指的是心思端正無雜念,此聯闡述媽祖的神力護佑海上風平浪靜,百姓則以端正的心思,透過簫鼓奏樂來祭祀神靈,榮耀媽祖。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再觀對照壁外側部分,身堵同樣也有行書字帖,龍爿刻的是鄭板橋的字帖「蒼茫海水溶江水,羅列他山助我山」。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清康熙卅二年生,自幼就博學強記,展現卓越的聰明才智。乾隆元年高中進士,為官時愛民如子,公正廉明,在任期間沒有一件冤案。其藝術成就體現於詩、書、畫三境,被譽為「三絕」,書法行筆獨創一格,有「板橋體」之稱,名列「揚州八怪」之一。此聯氣勢雄偉,誦之即感落語人之豪情壯志,以蒼茫大海自喻廣納天下百川,將天下高山納入麾下來成就自己,壯闊文意令人感佩。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旁邊陰刻著蘭花,並加上落款「此是幽貞一種花,不同凡卉鬥芳華」,點出蘭花獨自散發幽香於山谷之間,不與凡俗百卉爭艷的高雅氣質,同時也是借蘭花來歌頌隱士的孤高。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腰堵同樣也是鄭板橋的字帖,內容為「昨有人出墨數寸,僕望見之,知其為廷珪也。凡物莫不然,不知者如鳥之雌雄,其知者如烏鵠也。」落款「東坡居士小品 板橋鄭燮書」,這是一段鄭板橋引蘇東坡小品文以自適的草書文章,蘇軾無論是在繪畫或是對生活的態度上都是鄭燮崇拜與學習的對象,這段小品文便是一則人生哲理。文意為:昨天有人給我了一把數寸長的墨條,我端詳了一下,辨出這墨乃是南唐時由墨官李廷珪所製造。舉凡天底下萬物的道理也是如此,沒有先備知識的人看見鳥只能分出雌或雄,但如果有概念的人,看到鳥就可能辨別出牠是哪一種類別,是烏鴉還是天鵝。字面上是在闡述眼界不同,對於事物的解讀就會有所不同,但另一層面也是在論述看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收穫也會跟著不同,展現一種包容並蓄的胸懷。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下方裙堵同樣分作兩部分,一者為格言,是左宗棠的「家田不貧,讀書不賤,群居防口。」意謂只有擁有自己的田地,人就不會貧窮;只要勤奮讀書,人就不會鄙陋低賤;和人群在一起時要留意閒言閒語。這確確實實是做人處事需時刻警惕自己的格言啊!
梧棲朝元宮
左側則是花卉圖,刻著梅花、水仙與牡丹,代表著富貴與冰清玉潔。
梧棲朝元宮
虎爿這頭身堵刻著「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刱格完人。」為同治年間清朝大臣沈葆楨的字帖,原來是沈葆楨奏請朝廷為鄭成功立祠獲准後,其刻於延平郡王祠上頭的楹聯。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旁邊搭配的則是繪竹圖,題詩為「弌竿挺立煙梢上,數朵寒香帶晚風,葦影厺時隨飛戲,鼎頭獨立許誰狂。」為鄭板橋作品。鄭燮素以畫竹入木三分而流傳後世,此詩作更是把竹子的美形容得恰到好處。
梧棲朝元宮
腰堵刻文「遠想出宏域,高步超常倫」,是陸潤岸的字帖。陸潤岸,字鳳石,為同治年間的科舉狀元。此兩句是出自南朝梁蕭統所編的《昭明文選》〈卷三十一〉的「嵇中散言志」,是鼓舞世人定立宏大志向,不要拘泥常規,勇往直前去做事。
梧棲朝元宮
裙堵題字「丄古丅今,所是不遠,誦經繹史,其樂在斯」,是清代政治人物張惠言的小篆字帖;古往今來的人事距離我並不遠,透過閱讀經典以及史冊就能親近它們,樂趣就在當中產生。這段詩句頗讓阿中有所感觸,湊陣拜媽祖在做的事不就是如此,也因為樂在其中,方能持續為大家介紹下去啊!
梧棲朝元宮
內側另有一堵刻著松樹、桃子的壁畫,都是長壽的代表物,畫上也題上主題「延年益壽」。
梧棲朝元宮


由龍爿小港走進廟內,中軸壽樑上高懸「天后蔭遠」匾,是民國五十四年三月由基隆新朝宮福壽會所獻,匾文字體則是來自時任第五屆立法院院長的黃國書,歌誦著聖母的庇蔭無遠弗屆。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下方壽樑安著八仙與南極仙翁,主題是討喜的「八仙賀壽」。
梧棲朝元宮
正上方的藻井刻著兩條金龍,頭尾相反,是為昇龍與降龍,具有陰陽調和、翻天覆地的寓意。
梧棲朝元宮
藻井下方的棟架布局特殊,不是一般常見的通樑和瓜筒,而是以一通配上五個斗座的形式呈現,龍虎兩爿皆然。
梧棲朝元宮
上層中央的斗座主題是「松鼠咬葡萄」與「老鼠咬金瓜」;松鼠和老鼠都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而葡萄、金瓜因種籽多,是故這些動植物都被世人認為是「多子多孫」的吉祥代表,在人丁就是財富的農業社會,多子多孫當然是最希望神明保佑的項目了。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下方則分別是「螃蟹夾鱸鰻」以及「螃蟹夾鱸魚」;螃蟹帶有殼甲,取其「科甲」諧音,兩隻大螯夾著鱸鰻和鱸魚,合起來便是「二甲傳臚」之意;明清時期,士子在通過科舉考試到達了殿試這一關,第一等的稱之為「一甲」,也就是進士及第,而一甲第一名則稱之為「狀元」。二甲是僅次於進士的位階,賜「進士出身」,而二甲的第一名就稱為「傳臚」。雖然傳臚的位階比不上狀元,但反而比較切合實際一些,也算是廟宇裡頭期許士子發憤進取的吉祥裝飾。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通樑下方的有雕琢華美的雀替,在靠近中港門的這一側為乘鳳人物,龍爿是一名俊秀的男子吹著笛,虎爿則是一名妙齡女子彈著琵琶,他們正是傳說中的才子佳人蕭史、弄玉。根據西漢劉向《列仙傳》的記載「簫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蕭史(或作簫史)是秦穆公時期一名善於吹簫的樂師,他的簫聲能夠吸引孔雀和白鶴棲息在庭院內醉心聆聽。而秦穆公的女兒弄玉也是一名喜好吹簫的人,於是穆公就將女兒嫁給蕭史。自此弄玉常隨著夫妻以簫相和,兩人合奏的樂聲彷彿鳳凰的鳴叫,最後甚至能夠吸引鳳凰駐足。秦穆公因此為小倆口建造了一座鳳台讓他們居住,過沒幾年夫妻倆某一日在吹奏簫樂時,雙雙乘坐鳳凰而去。這則傳說故事經過民間歷代流傳而有了細微的改變,成了蕭史是乘龍升天,而弄玉才是跨鳳而去,反映了中國文化以龍鳳代表男女的意象,也衍生出「乘龍快婿」這個成語。蕭史、弄玉的故事在清代小說《東周列國志》裡的第四十七回「弄玉吹簫雙跨鳳 趙盾背秦立靈公」也有描述:「穆公拜蕭史為中大夫。蕭史雖列朝班,不與國政,日居鳳樓之中,不食火食,時或飲酒數杯耳。弄玉學其導氣之方,亦漸能絕粒。蕭史教弄玉吹蕭,為《來鳳》之曲。約居半載,忽然一夜,夫婦於月下吹簫,遂有紫鳳集於臺之左,赤龍盤於臺之右。蕭史曰:吾本上界仙人,上帝以人間史籍散亂,命吾整理。……。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子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然不應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以去矣。……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臺翔雲而去。(今人稱佳婿為「乘龍」,正謂此也。)是夜,有人於太華山聞鳳鳴焉。」小說的情節更是將蕭史的來歷塑造成天神下凡,因與弄玉有累世情緣故結為連理,最後分乘龍鳳升天而去。兩人的故事到了後世有了改變,這裡的安排便是一例,不過反映才子佳人的結合,帶有陰陽調和、天造地設的意象則是不變的中心思想。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中港門上方懸掛著一方民國五十四年的匾額,刻著「聖靈永昭」四個大字,落款「白崇禧」,白崇禧,字健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戰功彪炳,是國民政府裡重要的將領。雖身為穆斯林,但對宗教信仰甚為寬容,許多廟宇都能看見白將軍的題字,著名當代的文學大師白先勇便是他的兒子。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小港看樑上的呈現方式有別於中港,而是以剪黏作品為飾,龍爿這邊演繹著「摩天嶺」的故事,相關情節在前文的三川殿簷上時已提及。照片中騎著白馬揮舞著方天化戟的便是唐將薛仁貴,背上生有一雙肉翅,手持大錘在薛仁貴背後伺機偷襲的是高句麗營中最為棘手的將領猩猩膽,他「生來面如雷公相似,四個獠牙抱出在外,膊生二翅,身長五尺」,利害非常,常在空中對敵軍做出痛擊,雙方正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大戰。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虎爿這邊因為部分構件已脫落,就目前的帶騎人物推斷很有可能是在講述薛仁貴救駕的故事,情節見於小說《薛仁貴征東》第四十二回「雪花鬃飛跳養軍山 應夢臣得救真命主」;御駕親征高句麗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幸馬陷沙灘,追趕而來的番將蓋蘇文趁機要脅太宗寫下投降血書。於此同時,在養軍山擔任火頭軍的薛仁貴,眼見平時負責照料的雲花鬃馬不知何故躁動不安,仁貴心忖此馬定是不甘連日隱遁,是故整束裝備,提起長戟,躍上馬鞍奔馳而出。不料雲花鬃似有靈性,一路狂奔不肯停歇。到了一處涯岸,只聞有人呼喊相救,仔細一聽方知喊救者乃大唐天子,雲花鬃馬載著薛仁貴一躍而下,順利擊退蓋蘇文,得救駕第一功。照片中身著輕便武裝,騎乘赤色寶馬的當是薛仁貴,另一頭在岸邊脫落的構件原來很有可能就是李世民。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金柱楹聯為「朝錫天后廟壯梧津一區香火傳千載,元始湄洲靈鎮鯤海萬里汪洋靜不波」。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兩側對照壁堵刻和三川殿一樣,都安有精美的字帖石雕,可惜廟方在此處放置了大型神將與櫥櫃,將這些石雕盡數遮蔽。而在金柱與後方龍柱之間的後步口,同樣也有精美的裝飾可欣賞。中港看樑刻著「五老觀圖」,傳說上古堯帝於黃河畔設壇祭祀時,忽見五位皓首童顏的長者一同觀看著一張圖,堯帝好奇的上前去看,只聞老人言道此圖乃帝王順天時、謀思略、使之受命於天的瑞兆。隨後一匹龍馬口銜白玉河圖躍出河面,贈與堯帝,五老也化成流星升空而去。有了這個傳說,「五老觀圖」就成了祥瑞盛世的象徵。照片中可見兩名老者展開一部卷軸,軸上寫著「太極」二字,兩側還有三個老人湊上前來。老者除了是長壽的象徵,也是智者的代表,五老觀圖是寓有諸般美好的題材。
梧棲朝元宮
「五老觀圖」的兩側各有一幅武齣戲文,龍爿是「鄧九公伐西岐」,為《封神演義》第五十三回「鄧九公奉敕西征」裡所描述的故事;話說紂王帳下負責征伐西岐的太師聞仲死於絕龍嶺,戡亂大軍頓失龍頭,殿上有人推薦由三山關總兵官鄧九公接替,紂王應允,於是鄧九公奉敕令率部將太鸞、總兵孔宣以及申公豹推薦的土行孫…等,一行人浩浩蕩蕩往西進發。在西岐城外兩軍對戰,一時將對將、兵對兵,姜子牙帳下有哪吒、楊戩、龍鬚虎…等,鄧九公有女鄧禪玉、土行孫…等,鄧九公靠著女兒鄧嬋玉的五色石,以及土行孫的奇妙身法,一時間讓姜子牙這方面臨困境。兩軍戰勢膠著互有消長,最後在楊戩四處尋求幫助下,姜子牙順利打敗了鄧九公,並且策反九公眾人改投西岐,才順利化解一番困境,也使伐紂勢力更形強大。照片裡可見騎著五色神牛的黃飛虎,後方還有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與乾坤圈的哪吒助陣。而奉敕平亂的鄧九公乘著寶馬,使著長刀對戰武成王,身後則是九公之女鄧嬋玉,將手上神物五光石往哪吒臉上拋去,一時風雲際會,戰雲瀰漫。
梧棲朝元宮
虎爿這邊則是「西岐大戰」,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四十三回「聞太師西岐大戰」;話說商朝太師聞仲銜紂王之令出兵討伐西岐,首戰雖傷了姜子牙,但西岐仰仗著哪吒、楊戩等奇兵異士之助,兩軍再戰便反敗為勝,逼得聞仲大軍節節敗退。此外姜子牙還令楊戩伺機焚燒敵軍糧草,商紂大軍前不敵對方武力強逼,後又見本營付之一炬,最後軍心渙散,數萬兵馬自此潰不成軍。聞太師自知大勢已去,只能往絕龍嶺方向逃竄,而那裡正是聞仲命中注定的絕命地。照片中可見聞太師大營被破,落荒而逃,雖有異士被生雙翅的辛環,飛翔在空中為太師斷後,然而終究無法扭轉既定命數。
梧棲朝元宮
再外側則各有一幅動植物雕刻,其一為雙虎、松樹和牡丹,三者諧音吉代表意義合起來便是討喜的「尚好富貴」,
梧棲朝元宮
另一則是雙鹿和竹子搭配山茶,諧音「得祿」。這類帶有隱含寓意的裝飾,是最容易讓人會心一笑的題材。
梧棲朝元宮
下方雀替則刻著四聘當中的「堯聘舜」與「商湯聘伊尹」,故事同樣皆於前文已提及,在此便不再贅述。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後步口通樑的形式與三川殿步口前後呼應,步通同樣不作裝飾,獅座上方豎材主題延續前步口,為手持書、畫的仕女,四者合為「四藝」。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員光刻有「三王獻瑞」與「英雄奪錦」;「三王獻瑞」是由麒麟、鳳凰、牡丹組成。麒麟是神話中的仁獸,足不踐萬靈,傳說現世則天下太平。鳳凰同樣是神話中的神鳥,非練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鳳凰一鳴則天下靖平。牡丹有國色天香之譽,花色艷麗,花香高雅,為唐代皇室所尊崇之百花之王。這三種獸、禽、花界的王者都帶有富貴圓滿之意,是傳統建築常見的妝飾題材。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英雄奪錦」是藉由鷹與雄獅隔著山茶花對峙的構圖,引諧音來呈現這樣的主題,常見於對應「三王獻瑞」處。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兩側壁棟有聯「朝拜冕旒酬母恩波被瀛海,元分香火成神聖地說湄洲」,為黃朝琴所書。日治時期誕生於臺南鹽水的黃朝琴,光復後擔任第一屆臺北市市長,隔年轉任臺灣省議會議長長達十八年,政治影響力舉足輕重,如今在鹽水區上就有一條以之命名的馬路。聯中以冕旒借指聖母神像,透過朝拜媽祖感念祂的恩澤遍及大海。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另一副楹聯是「朝萬國於斯雨露風雷協神佑,元十洲所在蓬瀛閬苑本天成」,上聯點出風雷雨電眾神祇都聽命於聖母,協助媽祖護佑蒼生。下聯引《海內十洲記》的典故,傳說此文乃西漢東方朔所撰,原文題及「十洲者,祖洲、瀛洲、懸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也。」都是位於大海上仙人所居住的地方。這裡將臺灣附會成十洲裡的蓬萊、瀛洲,而「閬苑」同樣也是指仙人所居之處。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在兩副楹聯之間的壁堵上各有一幅石刻畫作,龍爿是一幅鶴棲梅枝畫,畫上有詩「乘輦夜行游,逍遙步西園。雙渠相溉灌,嘉木繞通川。卑枝拂羽蓋,修條摩蒼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落款「允明祝枝山書」,是明代吳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所寫的詩句。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其書法尤以狂草最為出色,世人流傳「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最為可觀。這篇古詩摘錄出自魏文帝曹丕為愛妃薛靈芸所作的〈芙蓉池作〉;黃初二年(221),東吳孫權正式投降於魏文帝,除了納上豐富的貢品以示臣服,還獻上常山郡內素有「針神」之稱的美人─薛靈芸。為了迎接美嬌娘,曹丕下令建造「燭臺」,以數里燭光照迎佳人。更起造「九華臺」,當中遍植江南荷花,讓薛靈芸置身其中仿若回到家鄉,以解思鄉情懷,這首「芙蓉池作」便是由此而來。世人對曹丕的認識多半在於政治上的表現,然而在文學成就方面亦是可觀,這首詩作透過華麗的詞藻,勾勒出一幅絕美的景致,讓人讀之心生嚮往。
梧棲朝元宮
虎爿則以人物石刻畫作呈現,題為「三俠圖」,指的是隋末三名協助秦王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奇人:虯髯客、李靖、紅拂女。根據杜光庭所撰的唐代傳奇〈虯髯客傳〉記載,虯髯客俗姓張,家財萬貫,有匡復天下之志。有一回虯髯客在客棧遇見李靖與跟隨李靖奔出的紅拂女,三人義結金蘭,最後在李靖的引薦下見到了李世民。之後虯髯客深知李世民才是真命天子,於是將家財資助李靖用以協助李世民匡正天下,自己則與妻子隱世而居。李靖,字藥師,隋代雍州三原人。早年曾任隋朝縣令,後投效李唐,協助李淵、李世民父子推翻隋煬帝。唐朝建立後又受命平定突厥、吐谷渾等西域國家之邊擾,戰功彪炳,受封為衛國公。至於紅拂女則是小說中的人物,本名張出塵,因時常手持紅拂故稱之,原為隋朝司空楊素的家妓。有一回李靖以平民的身分前來向楊素獻策,言談間李靖展現雄才大略之風範,為在暗處中窺看的紅拂女所傾心,之後便逕自找上李靖,表明願意跟隨奔出。紅拂女敢於示愛的前衛作法,充分表現了其不凡之處,也成為後世佳話。風塵三俠的人物個性鮮明,每一位都展現出俠義之氣,虯髯客的散盡家財的豁達,李靖布衣而不屈其志的韌性,紅拂女不拘世俗之見,勇於追求自我所愛的灑脫,均是俠義的表現。畫作落款「賴少嵩」,印為「賴紹南」,清末民初時期福建詔安人,曾任福建水師武官,民國後遷居廈門,以賣畫維生,作品多以人物為題。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再看到中軸宮燈吊筒上的豎材分別刻著忠節廉孝四位代表人物。分別是諸葛亮、蘇武、楊震以及狄仁傑,是忠孝廉節的故事代表。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丞相,透過《三國演義》的渲染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軍師。劉備三顧茅廬才將諸葛臥龍請出山,而孔明也確實發揮了自己的價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這八字留下最鮮明註解的正是「夜進出師表」,而這件事也成了歷史上千古傳誦的忠的典範。根據正史《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蜀漢建興五年(227),諸葛亮趁著蜀漢經數年休養生息,國力漸有恢復之際欲率軍北駐漢中,討伐魏國。臨行前上疏於後主,文中勸戒「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期許後主「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內容懇切,諄諄善誘,也透露出老臣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其文為南宋文學家安子順評論:「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照片中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便是孔明,身旁侍童舉著燈,點出夜進出師表的題旨。
梧棲朝元宮
蘇武,字子卿,西漢人士,奉武帝之命持著節杖護送著被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回國。後因同行者張勝捲入單于王位爭奪而受到牽連,經過幾次的威脅利誘,蘇武均不為所動,堅守對國家的忠貞節操,反而促使單于更加希望能招降他,最後將他流放到北海去,並給他一群公羊命其放牧,約定生出小羊後才能歸漢。就在嚴酷的北海過了十九年的艱困生活後,漢朝和匈奴的關係有了改善,蘇武總算得以返回故土,此時的他已經是位白髮蒼蒼,垂垂朽矣的老者,後人便將蘇武持節不屈的情操視為「節」的典範,名留千古。照片中可見蘇武持著節杖,象徵著矢志不移的愛國情操,身旁的羊隻則是點出這副豎材的主題。
梧棲朝元宮
楊震,字伯起,東漢人士,為政清廉,剛正不阿,由楊震起一連四代均擔任朝廷要職,故稱「四世三公」,亦有「四世太尉,德業相繼」的美名。楊震的「廉」名來自於《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當中的一段記載;楊震在擔任東萊太守時曾舉薦王密擔任秀才,王密為了回報便帶著黃金作為賄禮前往拜訪。兩人一陣推辭,隨後王密托言賄賂一事無人知曉,楊震聞言厲色回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就是這段典故讓楊震成為清廉的代表人物,也讓這「四知」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言。照片中的楊震右手向前,向眼前的賄賂嚴厲推辭,剛正不阿的氣節令人感佩。
DSC06323.JPG
狄仁傑,字懷英,唐武周時期著名的宰相,有孝名傳於世。《舊唐書》〈列傳第三十九〉中載「薦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親在河陽別業,仁傑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內容描述狄仁傑在前往并州就任時途經太行山,望見遙遠的南方有一片白雲飛過,停下腳步感嘆地對左右侍從說道「我的親人應當就住在那片雲的下方吧!」說完還持續望著遠方,等到雲移開了才繼續往前行,言詞真切,傳達出內心思念親人的真摯感情,也由於有了這段故事讓狄仁傑成了「孝」的代表。
梧棲朝元宮
兩側豎材則是加官、晉祿兩個主題。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壽樑上懸掛著一方牌匾,匾文為「惠沾宇宙」,歌頌媽祖的照顧遍及宇宙,是極大的讚頌辭。上款刻著「淡水梧棲待决遲,紛爭闢港正酣時。人皆引領中央策,竹已成胸聖母知。一道真言先啟示,三台黎庶盡揚眉。繁榮桑梓吾儔責,佇看功成百世基。」這方匾額的敬獻年份是民國五十九年三月,當時的背景正值經建會決議於梧棲規劃設立臺中港,此詩歌宋著媽祖早已知道梧棲終將轉變為重要的商港,也將帶動地方繁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回頭欣賞門神彩繪,中港門是常見的門神搭檔─秦瓊、尉遲恭,兩位成為門神的經過,在小說《西遊記》裡有相關描述。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小港門以宦官和宮娥為門神,如此配置僅見於奉祀女神的廟宇。宦官手捧香爐與鮮花,宮女手捧茶組與瓜果,合起來便是香花茶果四供。值得玩味的是,宦官身上加了朝珠,這樣的配飾其實是清代材開始盛行,與明代的衣冠打扮看起來有些突兀。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天井、過水廊※
ㄙ殿與正殿之間有一透天天井,兩者以過水廊連結,形成四落水格局,在風水學上也有四方財聚集一處的象徵,過水廊上方則是設著六角鐘鼓雙塔。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天井立有六柱,每柱皆有聯,首先是「朝廷叠崇封共仰恩波覃四海,元勛在后德每憑靈爽佑群生」,傳達聖母受歷代皇帝屢次褒封,恩惠遍及天下百姓,祂的恩德廣大,庇佑蒼生靈驗無比。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第二副為「朝典嗣徽光萬古星辰尊北闕,元功安水府百靈擁護鎮南溟」,歌頌聖母的光輝如同北極星一般,為萬星所拱照,祂掌管著大海,讓海面波瀾不驚。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第三副是「朝宗漭瀁匯千流波平功德水,元運昌明應六甲靈現吉祥雲」,「漭瀁」是廣大的樣子,上聯同樣是在歌頌媽祖掌管著大海,且神威浩大,可以驅使天兵天將前來護法。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廊壁上同樣也有豐富的石雕作品,從前拜殿往正殿方向分別介紹。最前方是一幅題為「蘇武牧羊節志高」的畫作,繪著西漢蘇武在酷寒的北海牧羊的情景,白髮蒼蒼,垂垂朽矣的他依然緊緊持著代表漢朝帝王的節杖,堅定地向匈奴宣示自己矢志不移的決心。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對應處則是一堵文字石刻,上頭書寫著唐代詩人張繼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後註明「寒山寺舊有文待詔所書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歲久漫漶。光緒丙午,筱石中丞於寺中新葺數楹,屬余補書刻石。俞樾。」這份字帖是清末學者俞樾在光緒卅二年(1906),受江蘇巡撫陳夔龍所託而寫下,並將字雕刻成碑放置在江蘇寒山寺。楓橋夜泊的意境相當優美,情景交融,數百年來一直是雅俗共賞的詩句。
梧棲朝元宮
再往正殿方向走去,廊壁中央有一座較為大型的石雕字帖,龍爿這邊刻著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字帖源自宋代岳飛於南陽武侯祠內所留下的草書石刻,兩位相差數百年的忠臣透過文字相交,讓人由字裡行間彷彿能看見那片赤忱。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側邊還有一堵「漁蓑句好真堪畫,柳絮才高不道鹽。敗履尚存東郭迹,飛花又舞謫仙簷。」這是宋代文豪蘇東坡的詩句,題為「謝人見和前篇」,然而石刻上寫的卻是「書東坡雪後和北臺壁聊資逭熱也」,其實書北臺壁發生在前,一時傳遍當時的文壇,許多詩人紛紛嘗試與之相對和,但始終差強人意,隨後蘇軾才又衍生出這首「謝人見和前篇」。這副字帖落款「子貞何紹基」,是清代書法大家何紹基的作品,「逭熱」則是指避熱、避暑之意,以寫古人喻雪詩來消暑,還真是夠風雅了!詩中引謝道韞與東郭先生的典故,暗諷應和者作品終究有落差,也突顯蘇東坡文學底蘊之高超。
梧棲朝元宮
兩側有聯「立腳怕隨流俗轉,置身直與古今齊」,闡述了修身處世的準則當看齊古代賢人,不讓自己隨波逐流。上方橫堵刻著「…世下,六籍無一親。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甲寅七月朔書八十有五」這是引自晉陶淵明的〈飲酒〉,但這裡卻在最首缺了「如何絕」三字,原句作「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飲酒詩是陶淵明對世局敗壞的不平,只能透過飲酒來抒發感慨,最後還提到剛剛自己說的話有很多都是錯的,要大家就把這一切當作是醉話吧!文人的真摯情感,總是能透過詩句展現感染力,就算歷經兩千年也是如此。
梧棲朝元宮
虎爿中堵則是多副詩文的整併。第一首是晚名大臣史可法的「斗酒縱觀廿一史,爐香靜對十三經。」展現出作者的豪邁抱負,以「廿一史」與「十三經」泛指古籍,期許自己勤奮向學,孜孜不倦。第二首為「…清閑,吹洞庭之白浪,漲北渚之蒼灣。 攜佳人而往遊,勒霧鬢與風鬟。」引自蘇軾的〈洞庭春色賦〉,不過謄錄的部分有缺,前面兩句是「嫋嫋兮春風,泛天宇兮清閑。」這段賦文透過文字呈現風景之壯闊,引人入勝。第三首是「拾級登雲磴,探元叩法門。真宗標權好,滿寺演風旌。古柏陰籠殿,閒花香護軒。山房築石壁,德水挹清源。 碧雲寺作」落款「甲午孟夏月中澣御筆」,下有「乾隆御筆」鈐印,載明這是出自乾隆皇帝的字帖。碧雲寺位於北京城外的香山東麓,是乾隆皇帝喜愛造訪的寺院,乾隆卅九年(1774)歲次甲午,而「中澣」本指古代官吏們於月中休息的日子,後來引申為每個月的中旬。第四首「已分酒杯欺淺懦,敢將詩力鬥深嚴。書生事業真堪笑,忍凍孤吟筆退尖。」這副字帖也是何紹基的作品,和龍爿那首一樣都是出自蘇東坡的「謝人見和前篇」,原詩為「已分酒杯欺淺懦,敢將詩律斗深嚴。漁蓑句好應須畫,柳絮才高不道鹽。敗履尚存東郭足,飛花又舞謫仙簷。書生事業真堪笑,忍凍孤吟筆退尖。九陌淒風戰齒牙,銀杯逐馬帶隨車。也知不作堅牢玉,無奈能開頃刻花。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台前日暖君須愛,冰下寒魚漸可叉。」對照壁堵上的文字似與原作有所不同,且語句順序也顛倒,不知是篆刻時錯了置,還是何子基原本書帖就已經是顛倒了。第五首「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域,東海釀流霞。」這是鄭成功以草書寫成的家書字帖。首句「禮樂衣冠第」引周公旦制禮作樂的典故,透過衣冠章服的規矩體現典章制度的規範,使天子以至庶民皆得其所。「文章孔孟家」指的是以孔子和孟子的學說作為文章立論的依據。孔孟為儒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國文化的基礎,達可治世,退可自持,是修持身心的依歸。「南山開壽域」的典故出自《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終南山又稱南山、太乙山,因為地盤穩固而不會損毀、崩壞,自古便被視為長壽的代表。「東海釀流霞」此句則是引用麻姑釀酒的神話,傳說麻姑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並於蟠桃壽宴上獻於西王母,而「流霞」就是指這種仙酒;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詩中云:「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喝了這種仙酒便能青春永駐。整首五絕傳達的是一種人追求美好的境界,令人嚮往。兩側楹聯為「倚海照山花萬頃,吟風弄月竹千林」,讀著詩句即感一幅優美的風景躍然眼前。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書帖石刻上頭的水車堵有剪黏作品,龍爿這邊的主題是「為母埋兒」以及「單騎救主」,虎爿則有「單衣順母」、「鹿乳奉親」、「扼虎救親」、「三英戰呂布」等。「爲母埋兒」的主角郭巨,漢朝人,家境貧困,生有一子。郭巨的母親相當疼惜孫子,每有食物便會分一些給孫子吃。一日,郭巨的兒子不慎溺斃了,妻子痛哭失聲,郭巨安慰妻子,兒子可以再生但母親只有一個,因此夫妻為了不驚動老人家,便將兒子的屍體私下埋葬。正當郭巨掘土挖墳時,沒想到竟天降霹靂,劈開土堆,裡頭竟然出現一盆金子,並且指明是要給孝子郭巨的。最神奇的是原本斷了氣的兒子,也在霹靂聲響中被震活,一家人最後便拿著這盆上天賞賜的黃金改善生活,過著幸福的日子。詩贊曰:「郭巨思供親,埋兒為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照片裡可見郭巨正拿著鋤頭挖出熠熠的黃金,身旁的妻子則是抱著賦活的兒子,整則故事由悲轉喜,傳達天佑善人的中心信仰。
梧棲朝元宮
「單騎救主」的故事在前文已多有提及,照片中可見趙子龍奮勇護少主脫出重圍,而在最右側的曹操站在山崙上關注著一切,暗自讚嘆子龍之忠勇。
梧棲朝元宮
虎爿水車堵中央題材是「單衣順母」,主角閔損字子騫,東周春秋魯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以德行流傳後世。閔子騫年幼時便喪母,父親再娶的繼母對閔子騫並不慈愛,然而事親至孝的他並不憤恨,還是對父親和後母相當孝順。某一年的冬天,繼母為自己親生的孩子以及閔子騫各自準備了冬衣禦寒,但事實上卻偷偷為兩個親生的兒子在內襖裡塞了保暖的棉花,而閔子騫這件卻只用蓬鬆的蘆花絮替代,根本就沒有保暖功能。一日,閔子騫替父親拉著車子出門,寒氣逼身的閔子騫直打哆嗦,父親以為他刻意偷懶而出言訓斥,最後是拉車的繩子磨破了襖,露出了蘆花絮,一切才真相大白。事後閔父憤怒的要休妻,是閔子騫苦苦跪著求父親不要讓兩個弟弟也嚐到失去母親的痛苦。在一旁目睹一切的繼母大受感動,之後痛改前非,將閔子騫視如己出,一家人總算和樂融融。照片中可見閔子騫一家人雨過天晴,如今母慈子孝,共享天倫。詩贊曰:「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梧棲朝元宮
「鹿乳奉親」的主角郯子為春秋時期郯國的國君。年輕時,有一回患有眼疾的雙親很想喝鹿乳,於是郯子身披鹿皮佯裝混入鹿群當中伺機偷取鹿乳。就在途中竟遇上獵人,郯子急忙脫去鹿皮,並將事情的經過告訴獵人,最後反而得到獵人的幫助贈送鹿乳,並且還護送他出山,故事最後有了圓滿的結局。照片中披著鹿皮的郯子,正向持著獵具的獵人闡述事情的經過,及時避免了一場悲劇發生,他的孝心不僅感動了獵人,也堪為後世之楷模。詩贊曰:「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梧棲朝元宮
「扼虎救親」指的是晉代的楊香在十四歲的那一年,有一天與父親在田裡一同工作時,父親突然遭到老虎的襲擊,年紀小小的楊香情急之下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順利打跑惡虎解救父親,成了後世孝順的典範。照片裡的楊香展現大勇無懼的姿態,獨自對上面前猛虎,一旁匍匐在地的楊父驚魂未定,急忙逃命。詩贊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饞口中。
梧棲朝元宮
而「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則是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各路諸侯應曹操之號召齊聚討伐董卓,眾人共推袁紹擔任盟主,劉關張三兄弟亦率兵歸入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帳下一同前往會盟。董卓和盟軍的交戰互有攻防,然而董卓的義子呂布驍勇善戰,無人能敵,一連斬殺盟軍數將。眼見遲遲無法制服呂布,盟軍眾將亦無人敢應戰,於是張飛持著丈八蛇矛衝出迎戰呂布,雙方你來我往,不分上下。眼見義弟久久不能取勝,關羽亦掄起青龍偃月入陣。但呂布不愧名冠三國的猛將,對戰關張二人竟絲毫不落下風。隨後劉備也擎起雙劍加入戰圈,三兄弟圍戰呂布,鏖戰多時仍不見勝負,最後是呂布久戰力虛才倒拖方天化戟拍馬遁回虎牢關。一場精采的三英戰呂布,就在天下諸侯的面前上演著,不僅拉抬了劉關張三兄弟在天下豪傑間的知名度,也再次奠定了戰神呂布的地位。照片中可見手持方戟的呂布,正對上掄著丈八蛇矛,殺將而來的張飛,而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緊跟在後,最後則是擎著雙股劍的劉備,一場劉關張三兄弟大顯神威,震驚十八路諸侯的對戰好戲就此上演。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正殿※
登上台階就進入了拜殿,一對龍首在下,身體蜿蜒攀附而上的龍柱矗立在正殿最前方,氣勢雄偉,雕刻精細。

梧棲朝元宮
順著龍柱而上,壽樑上也有祥龍纏繞,雙龍護守中央的宮匾,在正殿上有這樣的配置還是阿中目前所僅見。
梧棲朝元宮
兩側壁堵各有一幅石雕畫作,龍爿題為「南極騰輝」,虎爿為「雙星並曜」。南極仙翁在朝元宮裡已出現多次,不過這堵石雕的造型與他處相比,雖然都是凸額圓頂的老者造型,但所持之物卻是一口斗,似乎隱含著斗宿六星之意。雖然民間部分人士的確認為南極仙翁與南斗星君乃同神異名,不過一般還是認為他們是不同的兩位神衹。除了捧著斗,仔細端詳還可以看見這位主角的手指甲特別長,「甲」是「科甲」之寓意,是故在傳統信仰裡,可以常見藝師們刻意把人物的指甲描繪得特別明顯。
梧棲朝元宮
「雙星並曜」的主角則是仙翁與麻姑這兩位壽仙,同樣也是帶有祈求福壽綿延的意涵。
梧棲朝元宮

再往正殿進入,壽樑中軸高懸著三方匾額,最前面為「永康四海」匾,歌頌著聖母庇佑天下百姓之功。落款「同治歲次辛未孟夏吉旦」、「泉郡晉邑祥江商船戶蔡隆順敬酧」,同治十年(1871)歲次辛未,晉邑指的是泉州三邑之一的晉江,是台灣泉州移民的重要原鄉,梧棲的閩南人主要就是來自泉州,閩南語泉州腔(海口腔)的保留便是最鮮明的標記。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第二方為「功同覆載」匾,覆載二字是使用了指事的手法來作為「天地」的代稱。「明治戊申年仲秋穀旦」、「梧棲港區街長林嘉與敬立」,明治四十一年(1908)歲次戊申,這一年朝元宮眾信徒由街長林家與率領,跨海前往湄洲謁祖進香並迎回湄洲二媽。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懸掛於神龕正上方的「慈雲遍地」匾,樣式甚為特殊,匾體雖較前兩者為小,但匾飾卻是最為精緻,匾面上除了刻字還加了雙鳳啣牡丹,格外貴氣。落款「大正七年桐月穀旦」、「臺中市民有志一同 正五位勳四等三村三平謹書」,大正七年(1918),時任臺中廳長的日人三村三平,以地方父母官之姿捐獻此匾,也可看出日治時期梧棲朝元宮的地位崇高,連文化信仰不同的日本首長都要來獻匾表達尊崇。
梧棲朝元宮

正殿受長年香煙燻染呈現時代氛圍,神龕裡的鎮殿媽頭戴冠冕,上披奉帽,持笏端坐,面容肅穆而慈祥,兩旁宮娥執扇侍奉。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龕外的翹頭案桌上也奉祀了數尊聖母像與其他神祇,中央的這尊聖母神容莊嚴肅穆,慈悲而堅定,看來同樣頗具歷史。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神龕對聯為「湄島分支英靈顯耀,梧津威鎮懿德昭彰」,這副大正六年(1917)的百年古物見證了梧棲媽一個世紀以來的神威顯赫,字帖來自瀛社首任社長洪以南。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在案桌兩側矗立了鎮殿千順兩將軍泥塑像,肌理分明,呈現出十足的動感性,彷彿隨時準備奉令出動。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龍爿的千里眼將軍雙眼怒瞠,頭生雙角,左手舉於眼前作遠眺狀,右手持著方戟。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虎爿的順風耳將軍頭生單角,側身作傾聽貌,手持大斧。雙將肩披雲帶,這代表著兩位已位居護法正神,而非昔日桃花山上作祟的妖怪了。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供桌立面有精緻的木雕,上緣為八仙帶騎。下方頭戴冠冕,身著朝服,手托如意,腳下分別踏著蟹、龜、蝦、鱟,祂們正是專司江湖河海、旱澇晴雨的四海龍王。龍的信仰源自於中國本土,之後再加入佛教的思想匯集成了司掌水理的龍王。四海龍王在民間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許多小說情節都能看到祂們的蹤影,例如孫悟空大鬧龍宮、哪吒鬧東海、八仙鬧東海…等。《西遊記》裡言其名諱為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西海龍王敖閏、北海龍王敖順,不過《封神演義》卻有不同的紀錄,是為東海敖光,南海敖明,西海敖順,北海敖吉。由於龍王司海的鮮明特性,因此和海神媽祖就有了任務上的重疊,在《天妃顯聖錄》裡就有「龍王來朝」的情節,因此信徒們認為四海龍王已經歸順於聖母麾下,成為水闕仙班的成員。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正殿龍爿有一道過水門,門上有一石堵刻著「周鼎湯盤見科斗,深山大澤生龍蛇」是一副著名的集句對聯,源自北宋江西詩派祖師黃庭堅的〈再次韻呈明略并寄無咎〉及〈薄薄酒二章〉兩首詩當中的句子,將原本獨立的兩句節錄展現嶄新的風貌,也是古人寫聯的趣味之一。
梧棲朝元宮

※後殿※
穿過正殿後方的過水門就來到了後殿,這裡奉祀著觀世音菩薩,根據《楞嚴經》的說法觀世音菩薩又稱「圓通大士」,是故此殿亦稱「圓通寶殿」。鎮殿觀音結跏盤坐,左手托於岩石上,右手持著經書,此乃三十三應化身之「持經觀音」。觀世音菩薩以大悲為世人所讚頌,為了渡化眾生,祂會運用無邊法力化現各種色相,以最傳法對象的最能接受的型態來渡化他們,這便是三十三應化身的由來。朝元宮鎮殿觀音塑像面容豐潤,慈眼俯視,背後現出圓光代表一切圓滿,讓人望之頓感心靈得到撫慰。

梧棲朝元宮
前方的神桌上還有三寶佛以及數尊觀音像,兩側則是陪祀大智文殊菩薩以及大行普賢菩薩。

梧棲朝元宮

龕前兩側隨侍韋馱、伽藍兩護法,表情栩栩如生,令人讚嘆塑像藝師手法之精湛。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與正殿前的天井相同,這裡的壁堵同樣也有精彩且豐富的字帖石刻,龍爿中堵有四首;「詠歌所含蘊六義,倫理無爽條五經」,字帖來自清末大臣李鴻章,然而這副對聯原文應該是「詠歌所含包蘊六義,倫理無爽枝條五經」,是節錄自《文心雕龍》的四個句子。「六義」指的是詩經的體制:風、雅、頌以及詩經的寫作技巧:賦、比、興。「爽」是錯失的意思。「枝條」意指分脈支派。第二首為「流水崇山懷作者,春蘭幽竹契風人」,將山水蘭竹之景與文人契合,風雅高尚。第三首是「桂後鞠前,詩情盡意。月明山靜,劍氣琹聲。」鞠通菊,桂和菊都是秋天開花的植物,點出了此句描寫秋季。琹是琴的異體字。此聯正是氣爽時節,月明山靜,適合舞劍彈琴。這副字帖落款「成親王」,為乾隆皇帝得第十一個兒子─永瑆。第四首是「樹深藤老竹迴環,石壁重重錦翠斑;俗客看來猶解愛,忙人到此亦須閑。」落款「穀士趙在田」,趙在田字光中,號榖士,福建閩縣人,乾隆五十六年曾抵臺執教,後應試得舉,進國史館纂修起居注。引此詩頗有讚嘆此廟脫俗絕塵之意涵。兩側楹聯是「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為晚霞」,是唐劉禹錫《送蘄州李郎中赴任》當中的句子,也是一首意境高雅的對聯。此字帖為清中葉書法家郭尚先,字元聞,又字蘭石,福建莆田縣人,其字效法歐陽詢、顏真卿,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
梧棲朝元宮
虎爿這面中堵同樣也有四首,第一是「中散書與唐薛邕家所蓄筆精帖,字勢同與法帖本部中三月六日帖也。」是清代政治人物朱桓的字。內容則是摘錄《法帖刋誤》當中的內容。第二首「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菓落見猿過,葉幹聞鹿行。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是唐代溫庭筠的詩〈早秋山居〉,明朝名臣海瑞的字。詩句中隱含了視覺、觸覺、聽覺多重感官,讓人讀之如臨現場。第三首是「汀水獨南流,群山在上頭。不因圖裡見,多向句中收。雅事何曾病,賢聲如此優。京師有詞客,千里復依劉。」是明末曹學佺的字。第四首「天風浩浩引飛舲,睡起檣鐘報幾程;天末虹隨殘雨霽,波間鷗帶夕陽明。」是清末梁啟超的詩與字,收錄在《臺灣詩鈔》裡頭。詩中描述乘坐小船任憑天風帶領,恍惚中不知道航行多遠,只見遙遠的天邊出現彩虹,天也放晴了,海面上幾隻海鷗伴著夕陽飛翔在空中。此詩讀來頗有陶淵明〈桃花源記〉之感。兩側楹聯是「近水短橋皆畫意,遠峰碧雪有詩情」,為鄭板橋的字。
梧棲朝元宮
搜羅大量文人字帖石刻是朝元宮的一大特色,這些作品無論是詩或字,都是值得觀者一再咀嚼玩味的雋永之作。

除了字帖,還有數幅石刻人物畫作,或許是因為是在「圓通寶殿」的因素,這些畫作的題材都是以佛教人物為主角,包含了「滿腔歡喜」的布袋和尚契此、「一葦渡江」的禪宗初祖達摩以及「無量壽佛」,這幾幅落款雖然不一,有的加註「僊游」二字,不過共同的名字都是「李霞」。李霞,字雲仙,號髓石子、抱琴遊子,福建莆田仙遊賴店鎮橫塘村人,是清末著名的畫家,擅長道釋人物畫。根據《宋高僧傳》的記載,五代後梁時期的僧人契此,其「形裁腲脮,蹙頞皤腹,言語無恆,寢臥隨處。」常常揹著一口大布袋走在街上化緣。傳說他在坐化前留下了一首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後人根據這首偈文而將他視為彌勒菩薩的化身。如今規制完整的中國佛寺在第一天天王殿正中央都會奉祀坦胸露肚,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是以代表未來佛已降生於兜率天宮說法。又因契此的形象深植民心,故民間也已「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來讚頌這位菩薩,「滿腔歡喜」便是由此而來。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菩提達摩,南天竺香至王的三王子,於南北朝時東渡來到震旦(中國),並在金陵面見梁武帝。然而好大喜功的梁武帝終究無法靜心聽下眼前之人所說的佛法,兩人不歡而散,隨後達摩便轉往北方繼續他的傳法之行。傳說當他要越過長江時,以踏著一枝蘆葦草的方式渡河,此等神蹟便從此流傳開來。到了北方的嵩山少林寺,菩提達摩在此面壁九年,也在這裡遇見了他的衣缽傳人─惠可,第三幅故事講述的便是禪宗二祖─惠可的故事。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惠可禪師本就是為儒學、禪學雙修的出家眾,法號神光,當他聽說南天竺有高僧來到嵩山時,便不辭辛勞的前往拜見求法。等到他抵達了嵩山時,只見達摩端坐面壁,神光不敢打擾,兀自在寒風大雪中恭立。到了隔日,達摩祖師方開口詢問神光所求何事?經過一番點悟,神光以利刃斷去左臂來宣示自己堅定的求佛心志,隨後便為菩提達摩收為弟子成了惠可禪師。惠可斷臂求法的故事終究只是傳說,斷臂者其實是他的師兄的曇林,而曇林之所以斷必乃是被盜賊所砍,是惠可照料他康復的,後人以訛傳訛,把富有神話色彩的斷臂求法冠在惠可身上。照片中的畫作雖然沒有落款題字,然而從靜坐在地,任憑霜雪落下的畫面可以推知這幅作品描述的便是惠可求法的情節。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結語
從梧棲地名的由來到朝元宮的建築風格,都讓人堅信當年這裡是何等的文風鼎盛,也由於前人的苦心規劃,才能為後世留下這麼一座瑰麗殿堂,或許朝元宮不是知名度為高的,不是最富麗堂皇的,然而它的內涵和文化底蘊,絕對能在臺灣眾多媽祖廟裡佔有一席之地。期望朝元宮的梧棲媽,能讓這麼一座擁有百年古廟以及百年老街的城市能夠再展風華。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梧棲朝元宮


【攝‧記】臺中梧棲朝元宮2017.11.22
【攝‧記】臺中梧棲朝元宮2012.12.22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