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雅安瀾宮

時間:2019518

地點:高雄苓雅安瀾宮(高雄市苓雅區永泰路81)

交通方式:搭乘高雄捷運紅線至凱旋站轉搭往哈瑪星方向輕軌,至光榮碼頭站下車後往回走至苓中路左轉,直行遇永泰路交叉路口即可看見安瀾宮,步行時間約六分鐘。

苓雅安瀾宮簡介】引自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網站

安瀾宮舊名媽祖宮,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西元一七五七年),由於初建之時建構簡陋,遂於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展開第一次的整修,直至民國七年,當地官紳陳中和再度倡導重修,在後日,台灣各地戰火不斷,再加上年久失修,使得此宮更顯頹圮,當地居民乃再度商議,於民國五十年開始修復工作。 經過這次的動工,使得整座廟宇更有相當規模,信徒也與日俱增,香火鼎盛,然而廟址與油廠比鄰而依,隨著經濟發展,儲油桶的數量也跟著大增,在安全考量上,當地居民遂依照法令紛紛遷出,後得仕紳捐贈土地四百餘坪,加上信徒們的慷慨解囊,終於得以在民國五十六年動工建築新宮殿,花費三年完工,並遵照神旨,於民國五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將諸神遷座安鎮殿中,再對廟園作一整頓,於民國六十一年十月舉行落成儀式,至此整座廟宇煥然一新。
苓雅安瀾宮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苓仔寮」是高雄市區裡漢人入墾相當早的地區,「苓」本應寫作「笭」兩字同音,「笭」意為竹籠,而「笭仔」便是一種竹編的捕魚器具,而漁民將這些生財工具收放在搭設的草寮裡,因此就有了「笭仔寮」這個地名稱呼,又因這種工具相當普遍,因此臺灣有不少地區都有這個相同的老地名。目前高雄的這個苓雅寮,在《臺灣府輿圖纂要/鳳山縣輿圖纂要/鳳山縣輿圖總說》裡就有記載;「埤頭迤南,一片平沙直達苓仔寮,為旂後港矣.旂峰高拱,橫截壯闊。」稍後,光緒二十年(1894)鳳山縣廩生盧德嘉所著的《鳳山縣采訪冊》,則是將此地記為「能雅𥖁」,該書在〈地輿()/疆域(包括田園、戶口)〉一章裡錄有「……大竹里,在縣治首區,轄莊三十二.陂頭街、過溝仔、德乃嘉、下菜園、中崙莊、牛𥖁仔、陂岸腳、七老爺、一甲莊、五甲莊、前鎮莊、道爺、新甲莊、岡山仔、籬仔內、竹巷莊、新莊仔、五塊厝、林竹竿、戲獅甲、大林尾、過田仔、能雅𥖁、讁港埔、讁港莊、三塊厝、前金莊、鹽埕莊、龍水莊、旂後街、大線頭、哨船頭.東以規仔壽陂與鳳山里分界,西以龍水港與興隆里分界,南以丹鳳澳與鳳山里分界,北以武洛塘山與赤山里分界.里內東西相距十七里,南北相距十四里,積方二百三十八里.其中田一千五百五十一甲七分九厘九毫三絲四忽二微,園一千零五甲六分八厘八毫零三忽四微,平等沙田一百二十三甲五分零四毫四絲,平等沙園一百零四甲一分七厘二毫.埔一處,在新甲莊北,縱二里,橫三百七十五步,積方四分里之三.人民七千二百三十六戶,男二萬九千三百九十四丁,女二萬六千一百四十八口.」又於〈規制/街市〉寫到「能雅𥖁街,在大竹里,縣西南十里,逐日為市.」由此可見到了清末苓雅寮已經是個經濟繁榮到可以每天進行交易的村莊。這樣的村莊若有角頭廟,想必盧德嘉應該不會略去一筆,然而在《鳳山縣采訪冊》裡,甚至是其它清代文獻中都找不到苓仔寮安瀾宮的記錄。

依前述沿革所稱該廟創建於乾隆三十一年(1757),並標註這個說法是「(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10)」,對照乾隆卅一年應該是西元1766年,而1757當是乾隆廿二年,可推敲出這份資料的依據有誤。前述提到苓雅安瀾宮在清代文獻裡找不到資料記載,然而在《鳳山縣采訪冊/丁部 規制/祠廟/天后宮》項下有條記錄「
一在內能雅𥖁莊西(鳳山),縣南十一里,屋一間,乾隆二十二年黃欽募建.」這座乾隆廿二年的天后宮,乍看之下會誤以為就是苓雅寮安瀾宮。不過原文內容明載「內能雅𥖁莊西」,又特別標註「鳳山」,即可確定采訪冊裡所記的這座不是在大竹里苓雅寮,而是在鳳山里轄區內的那個苓雅寮。

查閱〈甲部 地輿()/疆域(包括田園、戶口)〉當中的記錄,在鳳山里項下有「......後壁林、草衙莊、苓仔
𥖁、集鳳嶼、佛公莊、港仔墘、大令莊、二令莊、大人宮、......」大竹和鳳山兩里都有苓仔寮,為了區分兩者,故鳳山的苓雅寮又稱為內能雅,所以這座媽祖廟是在鳳山里,而不是大竹里的安瀾宮。安瀾宮創建於乾隆二十二年的說法,是不是就是從這條史料而衍生出的誤解?

回頭再看苓雅寮安瀾宮的沿革,關於創建於乾隆年間的說法並沒有相關文獻可依據,現存可見日治時期所遺留的重建石碑(碑文內容參見),內容也只有載明大正七年(1918)曾重修過,碑文只題捐建人與金額,因此該廟是否真為乾隆時期創建還有待商榷,如真於清代就創建,那應當也只座海濱的地方小祠,未形成重要廟宇,否則以采訪冊所載當時能雅
𥖁街的規模,不太可能沒把這裡的重要大廟給寫進去。

※外觀格局※
甫經重修完成的安瀾宮,格局為三進、雙塔樓以及兩護室,三川立面門開三間,左右塔樓各有一道過水,簷下以石材為構,簷上則以淋燙模組與剪粘為飾,廟前有埕,埕外有山門區隔。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三川殿簷上※
安瀾宮的三川殿為重簷硬歇山頂,龍虎兩爿設連接鐘鼓塔樓。簷上多為淋燙偶,正脊脊背為福祿壽三仙,是最常見的廟宇裝飾題材,兩側有跨龍將軍護佑。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脊堵分為三部分,上下為設有透風孔洞的西施脊,上緣綴以葡萄、石榴、佛手、楊桃以及白菜與蘿蔔,分別象徵著多子、福壽、財多、清白以及好運。下緣則有麒麟、虎、獅、豹、象這五種陸地上最凶猛的野獸,藉以震懾群邪妖祟。中央則是八仙賀壽,持著蒲扇坐在麒麟背上的漢鍾離與拖著葫蘆騎著猛虎的李鐵拐領軍,偕同騎在獅背上的呂洞賓、坐在象背上的曹國舅、乘著水牛的韓湘子、倒騎驢子的張果老、鹿背上的何仙姑與駕著三腳蟾蜍的藍采和,一同向中央坐在仙鶴背上的南極仙翁祝壽。
苓雅安瀾宮

由脊堵伸出的垂脊規帶,前方有牌頭武戲齣,然而這兩組作品卻是主題不明,似乎是隨意用陶偶湊數,龍爿這邊看似訪賢,卻端詳不出角色所演繹的故事為何。虎爿這面有看似關羽者,有像是伊尹者,角色互動同樣風馬牛不相及。這兩組作品展現了淋燙陶俑的最大問題,不僅缺乏特色,主題也不明。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上下簷之間的立面同樣也有陶俑,但也是讓人感到莫名的呈現;右手邊看似關羽出關應戰,中間又有看似割袍斷鬚的曹操,左邊卻又是渭水溪畔子牙垂釣,不相關的故事硬是被湊在一塊。簷上的裝飾讓阿中看了直搖頭,不堪細賞啊!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兩側中古塔樓頂矗立著千里眼與順風耳兩位將軍的剪黏像,根據《天妃顯聖錄》裡「降伏二神」這一節的描述:「西北方金水之精,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視,號千里眼。二人以金水生天,出沒西北為祟,村民苦之,求治於妃。妃乃雜跡於女流採摘中,十餘日方與之遇。彼誤認為民間女子,將近前,妃叱之,遽騰躍而去,一道火光如車輪飛越,不可方物。妃手中絲帕一拂,霾障蔽空,飛鴴卷地。彼仍持鐵斧疾視。妃曰:敢擲若斧乎?遂擲下,不可復起。因咋舌伏法。越兩載,復出為厲;幻生變態,乘濤騎沫,滾盪於浮沉蕩漾之中,巫覡莫能治。妃曰:江河湖海,水德攸鍾,彼乘旺相之鄉,須木土方可克之。至次年五、六月間,絡繹問治於妃。乃演起神咒,林木震號,沙石飛揚。二神躲閃無門,遂拜伏願皈正教。」媽祖在廿三歲那一年,得知西北方的桃花山有妖怪作祟,戕害百姓,於是佯裝普通百姓與一群女孩一起前往想一探究竟。之後經過兩度降伏才讓千里眼、順風耳心悅誠服,發願當媽祖的駕前護法協助聖母救世,自此位列仙班。在鐘鼓塔樓上安置千順兩將軍,似乎已經成了新建媽祖廟的標準配備,站在高處就如同隨時替媽祖照護四方眾生一般。安瀾宮的簷上裝飾實在不忍卒睹,只能把大部分的篇幅放在介紹三川殿簷下上。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三川殿※
三川殿兩側燦景繪著招財、進寶兩童子,兩人舉著銅錢與元寶遙遙相望,帶給前來參拜的信徒好兆頭。下方墀頭安置著一頭石獅,除了取萬獸之王的威武鎮邪之意,「獅」諧音師,是封建時期人臣最高之位,是故也有祈求功名的象徵。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簷下最前方的看樑上幾幅有彩繪作品,中港題材是「財子壽全」,和三川正脊脊背的題材相同。「財子壽」又稱「福祿壽三仙」,正中央右手持如意左手按鬚者為福神,象徵賜福;左手邊配軟帽,一身員外裝扮,懷中抱著稚兒的是祿神,象徵送子;右手邊拄著拐杖,手捧壽桃的是壽仙,年邁的形象正是延壽的代表。三仙是民間信仰當中常見的組合,其所掌管的「財子壽」正是普羅大眾最期盼擁有的幸福,祂們三位的身分民間流傳各種說法,較常見的是陽城、張仙以及南極仙翁。傳說福神在人世間的身分乃是唐代賢吏陽城,因協助道州百姓免去輸納侏儒入朝的陋習而得到愛戴,將其視為「太陽」一般的重要,尊為「陽公福神」、「福星」。祿神的身分有周文王姬昌、文昌帝君以及張仙;文王因有百子而被視為送子的代表,不過這裡我們要多作介紹的是張仙這個說法。「張仙」這個稱呼其實是一段謊言下的結晶,根據明朝陸深所著的《金台紀聞》記載,張仙的原型本是五代十國的後蜀國主孟昶。孟昶是後蜀的第二代君主,甫登基時尚能保有一番勵精圖治之心,除門閥,興水利,獎農桑,與民生息,更留下流傳千古的「頒令箴」名句: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一時後蜀國勢大有茁壯之態。可惜後期沉溺於玩樂,奢侈荒淫,最後終被宋軍攻破都城,投降受俘不久便抑鬱而終。而孟昶的妃子中最受寵愛的是徐貴妃,又稱花蕊夫人,其不僅姿色絕艷,而且還腹有文章,擅長寫詩吟詠。在聽聞後蜀亡國後,悲憤的徐貴妃面對國破家亡的現實寫下了「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控訴萬軍竟無人願意為國奮戰到最後一刻。國家被滅了,這些妃子當然也跟著被俘虜,宋太祖趙匡胤早聞花蕊夫人之艷名,想當然耳便將其納入後宮。面對自己淪落到必須服侍滅國仇人,花蕊夫人心中悲苦自是不言可喻,只能將滿腔的悲戚,偷偷的向帶入宮中的孟昶畫像傾訴。後來宋太祖看見花蕊夫人時常對著畫像祝禱,心裡甚感疑惑而詢問畫像裡的人是誰?夫人推說那是送子神張仙,民間相信膜拜張仙能順利懷孕生子,這才緩解了趙匡胤的質疑。也就是因為這段典故,讓民間廣泛流傳張仙乃送子神的神話。據說另一邊手捧壽桃,拄著拐杖的便是壽仙─南極仙翁。有關壽星的信仰在先秦時的典籍即有記載,原本是對於角、亢兩宿的星宿崇拜。到了唐代,壽星的信仰與南極老人星混淆,後者遂成為新的壽星代表,並擬人化成一位額禿頂廣、髮鬚斑白、臉色紅潤的老神仙模樣。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龍虎兩爿則是搭配著「風神、雨師」以及「雷神、電母」,這四位因先民畏懼大自然力量而演化出的神祇,祂們的信仰起源相當早,在《周禮》〈大宗伯〉當中就有「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的記載。風神的職責在於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右手持扇,左手持輪,這裡的配置則是左手掌著定風珠。雨師的職責在於佈雨灑潤,一手執盂,一手持樹枝作灑水狀,和風神搭配組合。至於文獻上對於雷神的記載最早見於《楚辭》〈遠遊〉:「左雨師使徑侍兮,右雷公以為衛。」古人認為雷乃天庭陽氣,故謂之「公」,進而衍伸出與雷公搭配的「電母」。如今常見的雷公造型多以鳥為雛形,背生雙翅,手執鐵斧、大釘,擊之便聚雷。電母手執雙鏡,相互照射即生電。這四位自然神在昔日的農業社會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農作莊稼需要四位天神的庇佑,因此格外受到尊崇。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內側的壽樑同樣也有彩繪作品,中港主題是「惠我無疆」,主角文財神比干以及武財神趙公明都是小說《封神演義》裡的人物。比干是商紂時期的丞相,眼見紂王無道而犯顏勸諫,不料竟遭下令挖心而死,甚至誅連家族,所幸其妻盥媯氏順利脫逃,帶著遺腹子隱居在長林石室,成了後世林氏宗親所認定的始祖。傳說比干死後玉皇大帝憐憫其愛國愛民,一片赤忱,且已無心可偏頗,於是敕封為「文曲守財藏真福祿真君」,專司天下財富。而趙公明則是協助商紂對付西岐大軍的一員大將,最後死於陸壓道人的「釘頭七箭書」,在姜子牙大封神時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和手下四將:招寶天尊蕭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一同執掌迎祥納福之職。也因為這層淵源,這五位神仙成了民間所信奉的五路財神,趙公明為天官中路元帥,為五路財神之首。畫中文財神身著丞相冠袍,手持玉如意,武財神左拖九節鞭,右持芭蕉葉,指揮著眼前的運財童子們,「芭蕉」取諧音「招」,此畫所呈現的正是招來財富的景象,同樣是相當討喜的題材。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兩側小港看樑彩繪分別是「歷山春耕」與「渭水訪賢」;「歷山春耕」講述的上古堯帝前往歷山探訪舜的故事,根據元郭居敬所著的《二十四孝》〈孝感動天〉記載:「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相傳舜年少時曾在歷山耕作,他的才能與德行讓一同耕種的百姓深深折服,甚至連大象都來當他的腳力,飛鳥也來協助耕田。照片中可見身揹斗笠的禹,身旁伴著一頭大象,恭敬的向眼前的堯帝作揖禮拜著。
苓雅安瀾宮
「渭水訪賢」講述的是周文王延聘姜子牙的故事。呂尚,姜姓,呂氏,名尚,一說名望,字尚父,一說字子牙,亦稱「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呂望」,善於用兵,是傑出的軍事家,協助姬昌建立周朝。在《封神演義》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的故事中,原先在紂王底下擔任小職的呂尚眼見政局腐敗,於是辭官歸隱山林,常前往磻溪畔垂釣。一日,西伯侯姬昌夜夢飛熊,詢問大臣散宜生此兆為何?散宜生引昔日商高宗武丁夢飛熊而得傅說舊事,點出主公即將覓得輔佐良相。來年春,姬昌率文武官員前往南郊巡幸,路上聽聞漁夫、樵父唱吟著醒世歌謠,心忖此間必有高人隱匿,因此積極找出歌曲創作者的下落就在磻溪。初訪時雖不得如願,但求賢若渴的姬昌展現最大誠意,返回西岐後齋戒三日,擇日再率文武百官前往磻溪訪賢。這回總算見到了姜子牙,子牙吟詠「西風起兮白雲飛,歲已暮兮將焉為?五鳳鳴兮真主現,垂竿釣兮知我稀。」暗示自己得遇明主,將出仕輔佐周室匡正天下。雖然聘任姜子牙為國師後不久姬昌就已經離世,但在姜太公的盡心輔佐下,繼任的姬發順利推翻紂王暴政,建立了大周朝。照片裡可看見西伯侯姬昌,恭敬的對著眼前正在磻溪畔釣魚的姜子牙作揖行禮。這兩則故事是廟宇常見的裝飾題材,以先聖訪賢所端持的誠摯之心,告訴著前來拜神的信徒們當引以效法,如此才能得到神明的庇佑。看樑由一對雙龍石柱撐起,是現代常見的龍柱形式。

苓雅安瀾宮


中港楹聯「安國惠鄉為民慈濟馨香萬世傳天地,瀾承雨露瑞氣聖德莊嚴受人間崇拜」,對照過往照片可知這副楹聯為本次整修之新物,然而此聯格律卻是錯誤百出。「聯」是中國文學最特殊的存在,將堆疊的文字透過對仗、格律的協調,形成有意義且符合規則的句子,因此對聯必須遵守一定的格律限制,絕不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再觀安瀾宮這副最醒目的楹聯,除了藏頭的「安瀾」二字無可厚非,其他的不論是詞性、平仄,全部都不相對,就連最基本的上聯尾當仄聲,下聯尾當平聲這樣的條件也沒遵守,這樣的一副對子出現在門面著實令人吃驚。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兩側門扇身堵題材分別是「天官賜福」與「招財進寶」,主角都是賜福財神。龍爿這面可見福神身著相帽官袍,手托如意,身後有一持扇侍女,眼前有童子嬉戲,一人手持「福祿壽」綵,另一人指著頂上的蝙蝠,傳達出「福到」的意象。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虎爿這面可見,一名童子手持芭蕉,另一名手捧金錠,運車上還有各式各樣的珍寶,呈現的正是「招財進寶」的景象。
苓雅安瀾宮
中港兩側封柱楹聯刻著「靈分湄嶼積著苓洲萬載功昭歌后德,澤被群生恩敷四境七鯤波靖沐神庥」,苓洲指的是苓仔寮,四境代表四面八方,七鯤是「七鯤鯓」的簡稱,「鯤」本是傳說中海洋裡頭的大魚,後來閩南人將海中的濱外沙洲稱之為「鯤鯓」。昔日在臺南沿海分布著七座沙洲,稱為「七鯤鯓」,楹聯以「七鯤」泛指整個臺灣沿海,也點出了媽祖協助先民渡海來臺的恩澤。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龍爿小港上方牌樓面橫堵有「成湯聘伊尹」彩繪以及「潼關遇馬超」鏤雕。「成湯聘伊尹」是常見的「四聘」故事之一,相關經過可見於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的記載:「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司馬遷提到伊尹歸附商湯的故事有兩種說法,一種為伊尹以有莘氏陪嫁奴隸的身分投入商湯門下,最後再以烹調食物的道理暗喻治理天下的方式,進而得到商湯的另眼相待,封其為相。另一種說法是伊尹是一位隱居的賢者,商湯聽聞其名便派人前往聘請,一連五次才將伊尹請出。兩人會談伊尹以「素王」與「九主」的道理深得商湯所讚賞,深切倚重,成就了開創商朝的大業。後世在闡述商湯聘伊尹的故事時,顯然是採用了《史記》所記載的第二種說法。這裡所呈現的便是商湯前往有莘氏國拜訪伊尹求取治國之道的情節,照片裡左側可見伊尹手持書卷,身旁跟著一頭水牛,展現賢士隱於田畝之間,而右側有著宦官隨侍的貴人便是商湯。
苓雅安瀾宮
「潼關遇馬超」見於《三國演義》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鬚棄袍」,曹操自從赤壁戰敗後回到許都籌謀如何一雪前恥,御史陳群獻策,趁劉備取西川無暇北擾時,魏軍趁機集中力量攻打東吳。東吳得知消息後派出魯肅前往荊州向劉備傳達欲再度聯合兩家兵馬抗曹之意。孔明衡量當前局勢,認為己方不宜介入曹孫之爭,但也不想因為助吳而誤了取西川的計畫,於是藉曹操斬殺馬騰、黃奎而惹怒馬超的機會,挑撥馬超率西涼軍進攻長安,逼得守將鍾繇退守潼關,急忙向曹操討救兵。雖然曹操派出了大將曹洪、徐晃協防潼關,但最後還是不敵勇猛的西涼軍,潼關再度失守。眼見情勢不妙,曹操親率大軍叩關,結果竟然吞了敗仗,落荒而逃的曹操在陣中聽見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急忙脫下紅袍。不久又聽見:「長髯者是曹操!」情急下只得割斷髯鬚。沒多久又被發現,馬超下令捉拿短髯者,曹操聞言只好扯下大旗一角,包在頸上遮住短髯落荒而逃。照片中可見手持長鎗的馬超殺氣騰騰,正中那個縱馬狂奔,不時還頻頻回望追兵的落魄之人就是曹操。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門楣處有「五老觀圖」淺雕石堵,傳說上古堯帝於黃河畔設壇祭祀時,忽見五位皓首童顏的長者一同觀看著一張圖,堯帝好奇的上前去看,只聞老人言道此圖乃帝王順天時、謀思略、使之受命於天的瑞兆。隨後一匹龍馬口銜白玉河圖躍出河面,贈與堯帝,五老也化成流星升空而去。有了這個傳說,「五老觀圖」就成了祥瑞盛世的象徵。照片中可見兩名老者展開一部卷軸,軸上浮現太極印,一旁還有另外三個老人湊上同觀。老者除了是長壽的象徵,也是智者的代表,五老觀圖是寓有諸般美好的題材。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龍爿小港楹聯為「安境祐民共慶慈航普濟世,瀾平浪靜咸欣德澤均沾福」,這副楹聯的對仗雖比中港好一些,然上下兩聯聯尾都是仄聲字,也是不符格律的缺失。
苓雅安瀾宮

虎爿小港上方牌樓面橫堵有「三顧茅廬」彩繪,以及「三英戰呂布」鏤雕。「三顧茅廬」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受劉備知遇之恩的徐庶在走馬奔赴曹營找尋母親之前,特別囑咐劉備注意天下兩大智者: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劉備得知諸葛亮就隱居在隆中臥龍崗,求賢若渴的他隨即動身前往拜訪。第一次不料撲了個空,三兄弟只好先回新野城等待。沒多久聽聞孔明已回,劉備不顧霜雪再次動身前往,沒想到這次又沒碰上面,又一次敗興而歸。等到來年新春,劉備特地找人卜了卦,齋戒沐浴,做好準備再次動身前往隆中。有了兩次不愉快的經驗,關羽、張飛早已心生不耐,但劉備卻不以為苦,此回總算碰到諸葛亮在家,只是抵達臥龍崗時正巧遇見孔明在午休,劉備不敢驚擾,就這樣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候臥龍甦醒。畫面中所呈現的正是劉備第三次訪賢的場景,只見劉備恭敬地向童子作揖,後方草廬的窗扉裡,隱約可看見一人正在休憩,這位便是諸葛臥龍,在劉備身後義弟關羽和張飛則是呈現著不耐的神情。
苓雅安瀾宮
「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同樣出自《三國演義》,在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的情節中,曹操號召各路諸侯齊聚共討董卓,眾人推舉袁紹擔任盟主,劉關張三兄弟亦率兵歸入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帳下一同前往會盟。董卓和盟軍的交戰互有攻防,然而董卓的義子呂布驍勇善戰,無人能敵,一連斬殺盟軍數將。眼見遲遲無法打破僵局,盟軍營內亦無人敢出戰呂布,於是張飛持著丈八蛇矛衝出討戰,與呂布交戰數回不分上下。眼見義弟久久不能取勝,關羽亦掄起青龍偃月入陣,但呂布不愧名冠三國的猛將,對戰關張二人竟絲毫不落下風。隨後劉備也擎起雙劍加入戰圈,三兄弟圍戰呂布,鏖戰多時仍不見勝負,最後因呂布久戰力虛才倒拖方天化戟拍馬遁回虎牢關。一場精采的三英戰呂布,就在天下諸侯的面前上演著,不僅拉抬了劉關張三兄弟在天下豪傑間的知名度,也再次奠定了戰神呂布的地位。照片中可見手持方戟,頭插雙翎的呂布,被擎著雙股劍的劉備、掄著丈八蛇矛的張飛以及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圍在核心,左右交架雖是吃力,但尚能維持不敗,不愧是三國第一猛將。而這場劉關張三兄弟大顯神威的戰役,同時震驚了十八路諸侯的,也讓出身草芥的三兄弟就此名揚天下。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門楣刻著「竹林七賢」淺雕,根據《世說新語》〈任誕〉記載:「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他們崇尚老莊思想,不拘禮法,講求清靜無為,常聚在竹林裡飲酒高歌,藉以嘲諷晉代司馬王朝的虛偽,展現出塵世神仙的姿態。照片中可看見各自閒適的七人,或對弈,或觀冊,或閒談,怡然自得。
苓雅安瀾宮
下方楹聯「安寧澤國慈航普濟群黎渡,瀾靜苓洲后德巍峨四海覃」,雖對仗仍顯不全,但已算是三門楹聯裡最好的一副了。
苓雅安瀾宮

再觀三川殿對照壁堵,龍爿由上至下分別是水車堵的「贈袍」,眉堵的「招來百福」,身堵有「羅漢降龍」,裙堵是「雙獅戲球」。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贈袍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話說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後,與孫乾隨即領著兩位兄嫂動身前往投靠,臨行前,於禮當向丞相曹操請辭,但深知關羽之性的曹操故意避不見面,想以此拖延與動搖其尋兄之心。然而,最後關羽還是封金掛印逕自離去,逼得曹操不得不出面相送,並贈送赤兔馬與錦袍。就在贈袍時,關羽為免曹操使詐,因此人不下馬,身不卸甲,青龍猶握,以刀背挑過曹操所贈之袍,此舉引得曹軍眾將不快,只有惜將的曹操不以為意,望遠去的背影連連興嘆。照片中可見關羽坐在赤兔馬上,以青龍偃月刀挑過錦袍,丞相曹操絲毫不以為侮,仍舊不捨的向關羽道別,其雍容大度是他成就不世功業的條件,也種下日後華容道上死裡逃生的前因。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招來百福」同樣也是廟宇常見的裝飾題材,以童子持芭蕉引來蝙蝠為內容,取其諧音而成。
苓雅安瀾宮
虎爿這邊則是水車堵的「潼關之戰」,眉堵「捎來如意」,身堵是「羅漢伏虎」,裙堵為「雙獅戲球」。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潼關之戰」在前文已提及,這裡所呈現的是曹操割鬚斷袍之前的經過,照片中可見少年馬超端持長槍,勇猛難當,殺得曹大將曹洪、徐晃棄城逃亡,要塞潼關就此被馬超拿下。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封柱楹聯為「玄法震乾坤若浩浩天極神聖之功化,恩波敷海宇惟明明后同佛母之慈悲」,下聯的「惟明明后」出自《尚書‧商書‧太甲下》:「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后。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四朝元老伊尹輔佐新任君主太甲,然新主愈加恣意妄為,伊尹不忍成湯基業毀於一旦,於是連連上書勸諫,這段內容便是諫文的一部分。「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后」意思是自始至終都能謹慎的選擇輔佐自己的臣下,能如此便是英明的君主。「后」字本當君主解,而在這副楹聯裡則可借指天后媽祖。此聯讚頌著媽祖的神通令人讚嘆,就好像天地那般廣闊無邊,也像那造化之功,祂的恩澤廣施海內外,就好像佛菩薩一般英明而慈悲。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對照壁的前堵由數幅淺浮雕組成,其中有關人物故事的題材有「龍山落帽」與「羅浮春夢」兩則。「龍山落帽」的典故可見於《晉書‧列傳第六十八‧王敦桓溫》,原文記載「孟嘉字萬年,江夏鄳人,吳司空宗曾孫也。嘉少知名,太尉庾亮領江州,辟部廬陵從事。……後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歎。」孟嘉為東晉時期著名的文人,桓溫擔任荊州刺史曾將其納入門下,委任參軍一職,頗受重視。有一年的重陽節,桓溫依照慣例邀請參謀們同遊龍山,宴席間忽然有陣強風吹來,把孟嘉的帽子給吹落了,但他竟然絲毫未查,還是愉悅的舉杯和大家暢飲著。看在眼底的桓溫命左右不要張揚,想看看孟嘉會有什麼動作。直到過了一陣子,孟嘉起身如廁去,桓溫隨即命人把帽子撿起來放回孟嘉的位子上,並且要求孫盛寫一張字條來嘲弄孟嘉。回到座位上的孟家看見了帽子和字條,絲毫不為嘲諷之語所怒,反而詼諧的提筆答辯,優美的文采和氣度讓在場眾人為之嘆服。照片中可見一名童子彎著身撿拾著孟嘉風吹落的帽子,而主人翁則是不慌不忙,展現雍容氣度。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羅浮春夢」是隋代開皇年間趙師雄的故事;有一回趙師雄前往羅浮山遊歷,正當太陽西下,天氣轉寒之時,在途中遇見一名女子相迎,其女面容端莊秀麗,淡妝素服,甚為典雅,與她交談只覺言語脫俗,相談甚歡,兩人便相偕暢飲。等到日出東山時,趙師雄酒醒方知自己竟睡在一株梅樹下,昨晚的一切似乎只是一場夢。「羅浮春夢」的寓意和黃梁、南柯一般,在在勸戒著世人功名、財富、美人都只是過往雲煙,稍縱即逝,不應執著強求。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前拜殿※
走入三川殿便來到了前拜殿的空間,中軸上方天井為木雕斗栱堆疊而成,頂心明鏡處刻著盤龍,橫樑上則是彩繪著不同主題的畫作。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中港壽樑主題為「湄嶼飛昇」、小港則是「收伏晏公」以及「收高里鬼」,龍爿有「媽祖拜師得玄微祕法」以及「聖泉救疫」,虎爿為「觀井得銅符」與「菜甲天成」,這七則故事全都出自《天妃顯聖錄》的記載。「湄嶼飛昇」載「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九八六),妃年二十九。秋九月八日,……妃遂徑上湄峰最高處,但見濃雲橫岫,白氣亙天,恍聞空中絲管聲韻宮徵,直徹鈞天之奏,乘風翼靄,油油然翱翔於蒼旻皎日間。眾咸欷駭驚嘆,祗見屋虹輝耀,從雲端透出重霄,遨遊而上,懸碧落以徘徊,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彩雲布合,不可復見。」媽祖昇天是後人所創造的神話,湄洲林氏女真正的死因在早期的文獻當中並無記錄,後人眾說紛紜,一說是攀登高岩不慎失足落海,一說是為了解救落海的父親。不管傳說何者為真,以宗教的觀點論之,信眾還是願意相信媽祖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由諸位天神簇擁昇天的。照片裡可見媽祖腳踏祥雲,身子正往天空騰去,臨行前還不忘回首望著跪著送別祂的鄉民們,另一頭則有一班天神前來接引。
苓雅安瀾宮
 

「收伏晏公」載「時有負海怪物曰晏公,每於水中趁江豚以噓風,鼓水妖以擊浪,翻溺舟楫,深為水途大患。妃遊至東溟,見一碧萬頃,水天涵泓,半晷間江心澎湃,舟子急呼曰:桅舵搖撼矣。妃令拋椗,見一神掀髯突睛,金冠繡袖,隨潮升降,觸纜拂檣,形如電掃雷震。妃色不動,顯出靈變。忽旋風翻浪,逆湃倒澎。彼伏神威,叩謝盪舟而還。但一時為法力所制,終未心服。繼假逞色相,變一神龍,挾霧翼雲,委蛇奔騰。妃曰:此妖不除,風波不息!乃拋椗中流。龍左翻右滾,機破技窮,仍還本象,唯見整然衣冠,儼一尊人,駐椗不動。妃命投下辸𢅳聿繩,彼近前附攝,不覺隨攝隨粘,牢固難解,飄蕩浮於水上。始懼而伏罪。妃囑之曰:東溟阻險,爾今統領水闕仙班,護民危厄。由是永依法力,為部下總管。」故事描述東暝海怪─晏公興風作浪,被媽祖施法收伏,並收納成為水闕仙班的總管,協助媽祖護民解厄。畫中可見媽祖手持如意,眼前則有晏公心悅誠服的揖拜著。

苓雅安瀾宮
「伏高里鬼」節中載「高里鄉突有陰怪,含沙侵染百病。村人共詣神姑求治。妃知為山僻小木精作祟,取符咒貼病者床頭。眾如命而行,聞屋瓦響處,一物如鳥,拚飛而去。妃跡其所之,掃穴除之。比至,遽幻作一小鳥匿樹抄,只見渺渺林端,炎起一團黑氣。妃曰:不可留此為桑梓憂!追擒之。唯一隹𢅳鳥鷯唧唧。將符水一灑,鳥踏空而墜,並無形體,僅存一攝枯髮。舉火焚之,突見本相,兀兀一小鬼子,叩拜曰:願皈臺下服役;收之。先是符咒未至之前,一宵,於民間忽語人曰:我將別,當饗我!主人具儀禮宴之。次晨,符咒至,即從屋上出去。蓋亦預知法力難逃也。」故事描述高里鬼本是一名樹妖,為害鄉民,媽祖受託前往收服,正當祭起烈火要將之消滅時,高里鬼化出形體,跪地求饒,發願跟隨媽祖救世,畫中所繪正是這番情節。
苓雅安瀾宮
龍爿的「媽祖拜師得玄微祕法」的故事見於「天妃誕降本傳」這一節,文中記載「幼而聰穎,不類諸女。甫八歲,從塾師訓讀,悉解文義。十歲餘,喜淨几焚香,誦經禮佛,旦暮未嘗少懈。婉孌季女,儼然窈窕儀型。十三歲時,有老道士玄通者往來其家,妃樂捨之。道士曰:若具佛性,應得渡人正果。乃授妃玄微秘法,妃受之,悉悟諸要典。十六歲,窺井得符,遂靈通變化,驅邪救世,屢顯神異。常駕雲飛渡大海,眾號曰通賢靈女。越十三載,道成,白日飛昇;時宋雍熙四年丁亥秋九月重九日也。」故事描述媽祖在十多歲時就喜歡誦經禮佛,十三歲時有一名老道士來到家中,善良的媽祖很尊敬的供養他,道人見她深有佛性,於是授予玄微祕法,成為媽祖的啟蒙恩師。畫中所見的情節與記載頗有出入,所繪的是媽祖前往拜謁道人,而非道人登門拜訪。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聖泉救疫」裡記載「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春,郡大疫。神降於白湖旁居民李本家曰:瘟氣流行,我為郡請命於帝;去湖丈許有甘泉,飲此疾可瘳。境內羅拜神賜。但此地斥鹵,疑無清流,以神命鑿之,及深猶不見泉。咸云此係神賜,勉加數鋤,忽清泉沸出,人競取飲之,其冷若醴。汲者絡繹於路,至相爭攘。朝飲夕瘥,人皆騰躍拜謝曰:清泉活人,何啻甘露,真有回生之功!乃甃為井,號曰聖泉。郡使者奏於朝,詔封崇福夫人。」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興化縣當地發生瘟疫,媽祖托夢指示白湖的李家,到離海不遠處去掘井,喝了井水便能去除疫病。居民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前往挖井,雖因遲無所獲而想放棄,但思及此乃神靈指示便繼續深挖,之後果然湧出清泉,喝了之後確實疫病痊癒,眾人爭相走告,稱之為聖泉。興化當地官員將此是上奏朝廷,宋高宗嘉勉媽祖功績,敕封為「崇福夫人」,這是媽祖得到皇帝敕封的第一次。
苓雅安瀾宮
虎爿的觀井得銅符在《顯聖錄》裡是「媽祖誕降本傳」之後的第一篇記載,也是媽祖與神仙的首次相遇。內容記載妃少時,與群女閒遊,照粧於井中,忽見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有神侍仙官一班,仿彿迎護狀。諸女駭奔,妃受之不疑。少頃,乘虛而化。眾報父母及里鄰,視銅符果出神授,莫不驚異。自此符咒徑可辟邪,法力日見玄通。常身在室中,神遊方外,談吉凶禍福,靡不奇中。」媽祖和其他姊妹淘前往井邊嬉遊時,忽然看見一名神人由井裡騰出,雙手捧著銅符。其他的少女見狀無不驚駭奔逃,只有媽祖鎮定的接下神人所賜的銅符,從此之後她便擁有了靈魂出竅、推斷禍福、避邪消災的神力。照片中可見水井裡騰出一名神將,手持銅符一柄,同行的少女看見此景驚駭奔逃,只有媽祖淡定又恭敬的作揖領受。
苓雅安瀾宮
「菜甲天成」這一節記載著「湄洲有小嶼,在旁流中。一日,妃遊至其地。適母遣人以菜子油遺之。妃傾之地上。遂抽芽解甲,燦然青黃,布滿山堘不煩播種,四時不絕,自生自熟於荒煙斷沁之間。莖幹花葉,可以薦神供佛,名曰菜子嶼。鄉人采之為仙葩神卉,至今猶野香郁郁;斥鹵之外,洵為勝概。」故事描述媽祖將菜籽油灑向小島的土壤,片刻之後神蹟顯現,遍地竟然長出青黃色的花卉,這種植物甚至不必費心播種就能四季自由生長,鄉民除了採來食用,也採花來供養神佛,之後這座島嶼便稱之為「菜子嶼」。這座神話故事中的島嶼是真實存在的,就位於湄洲島的西南方名為「采嶼」。畫中可見媽祖正播著菜籽,這段情節和《顯聖錄》所描述的菜子油並不相符,而是採用林清標《敕封天后志》裡的說法。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回頭欣賞門神彩繪,正門為最常見的秦叔寶與尉遲敬德,小港則是文官司掌,分持冠、鹿以及牡丹、爵,代表著加官晉祿、富貴進爵,具有升官發財的好兆頭。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中港正門上方彩繪著「三星拱照」,以南極仙翁為主角,與捧著大桃子和丹頂鶴代表著「壽」,而持著芭蕉引來蝙蝠的童子則是代表「福」,鹿則是「祿」的象徵,整幅作品隱含著「福祿壽」,是故謂之「三星拱照」。
苓雅安瀾宮

往正殿方向之前會先進入拜殿空間,這裡矗立著一對顯眼的木雕龍鳳柱,龍首在下,鳳棲其上,頗有此宮主帥為女神的寓意,鳳凰口中銜著一柄牡丹枝,象徵著富貴與吉祥。龍身上有神態各異的八仙與神獸,代表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上方天井彩繪著「福祿壽全」,是凡間百姓最大的祈願。
苓雅安瀾宮
龍虎兩爿天井是「仙女散花」與「蟠桃獻壽」。「仙女散花」典故出自佛典《維摩經‧觀眾生品》,內容記載「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護法的天女讚嘆佛陀說法之精妙而散下天花。漫天花雨降落在菩薩身上時,彷若無物一般的直接落地,然而降在佛陀弟子的身上卻是附著其身,就算是運用神通也無法將天花拂去。之後天女問了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為什麼想要把天花拂去呢?舍利弗回答花落於身上是不合佛律的。天女以佛法因緣而生,無性之別,一切都是人心自起分別來點醒舍利弗,修持佛法當不執著,不起分別心,自然就能達到心無偏見。爾後天仙女散花成了天人護持道場的傳說,常見於廟宇建築題材。畫中可見曼妙的仙女飛翔於白雲間,手朵撒下一朵朵艷麗的牡丹,頗有賜福世人的意涵。「蟠桃」是傳說中的神物,為王母娘娘所擁有,相傳每逢西王母壽辰就會瑤池舉辦蟠桃盛會,宴請天界眾神品嚐此果,故蟠桃宴有助賀壽年的寓意。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再觀下方的橫樑亦均繪有畫作,中港主題是「媽祖桃花山收二將」,另一面是「富貴壽考」。前者故事記載於《天妃顯聖錄》的「降伏二神」一節當中;講述的是媽祖在二十三歲那一年收服桃花山金水兩精,原文內容提到:「先是西北方金水之精,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視,號千里眼。二人以金水生天,出沒西北為祟,村民苦之,求治於妃。妃乃雜跡於女流採摘中,十餘日方與之遇。彼誤認為民間女子,將近前,妃叱之,遽騰躍而去,一道火光如車輪飛越,不可方物。妃手中絲帕一拂,霾障蔽空,飛鴴卷地。彼仍持鐵斧疾視。妃曰:敢擲若斧乎?遂擲下,不可復起。因咋舌伏法。越兩載,復出為厲;幻生變態,乘濤騎沫,滾盪於浮沉蕩漾之中,巫覡莫能治。妃曰:江河湖海,水德攸鍾,彼乘旺相之鄉,須木土方可克之。至次年五、六月間,絡繹問治於妃。乃演起神咒,林木震號,沙石飛揚。二神躲閃無門,遂拜伏願皈正教。」故事描述著媽祖兩度降伏千里眼、順風耳的經過。畫中可見媽祖手持拂塵,施展法術祭出帕巾,千里眼、順風耳兩妖見狀急忙逃竄,演繹出一幅媽祖收妖的故事情節。
苓雅安瀾宮
「富貴壽考」的主角為唐代的汾陽王郭子儀;郭子儀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生功績彪炳,平定安史之亂,挽李唐之頹勢,連挫吐蕃、回紇侵逼,歷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受封汾陽王。相傳郭子儀曾在某一年的七月初七遇見一位身著華服,乘坐鳳輦降臨凡間的絕美仙女,郭子儀認為祂就是天上的織女星,於是急忙向祂祈求長壽與富貴,仙女應允了,最後郭子儀的一生果真圓滿順利。畫中那位身著戎裝的便是郭子儀,瞧他正恭敬的向著眼前仙女禮拜著,虔誠祈求天神賜福降祉。
苓雅安瀾宮

龍爿這頭有「純陽得道」,另一面則是「楊震卻金」。根據明代吳元泰所著的《東遊記》,又名《八仙出處東遊記》當中的情節,「洞賓姓呂名喦,字洞賓,號純陽子。」、「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唐武宗會昌年間參加兩次的科舉考試皆落榜,落寞時巧遇漢鍾離以黃梁一夢啟迪尋道之心遂棄儒歸隱,在通過十難試驗後拜漢鍾離為師,一同往終南山鶴嶺論道。這段故事是一般人較為熟知的呂祖得道,然而這幅畫作的內容卻是安排了呂洞賓與一名出家人的相遇,原來這段情節是出自佛教的一則公案─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相關故事可見於禪宗史書《五燈會元》。相傳得道成仙的呂洞賓,一日雲遊至黃龍山寺,恰聞晦機大師講經說法,於是化入僧眾之中想要測試此人深淺。然而黃龍大師早已識破,於是當眾宣佈「座傍有竊法者」,呂洞賓知道指的是自己,於是挺身而出向大師提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以呂洞賓當時的修行心得,對於自己已經練到長生不死的境界是自負的,但晦機聽到後卻是冷冷地回了一句「這守屍鬼」,顯然是對那樣的修行境地不以為然。這下呂洞賓也不甘示弱了,回了一句「爭奈囊有長生不死藥」;我這裡可是有世人爭相追求的不死之藥。黃龍回「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就算有長生不死藥又如何?讓你活過八萬劫,最後一切終舊還是空。這下呂祖可惱了,祭出了飛劍殺向黃龍,想看看你這個出家人在面臨死亡威脅時還能不能那麼淡定,沒想到飛劍卻是怎麼樣也近不了黃龍晦機的身。呂洞賓自知不敵,於是拜服在大師面前虛心求教,大師回問他「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呂祖當下心領神會,隨即作了一首偈:「棄卻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戀水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畫中可見呂洞賓揚起拂塵,正欲施法祭劍斬黃龍,然而從這故事情節不難推敲是揚佛抑道的鋪陳,我想呂祖信徒可能是無法認同吧!
苓雅安瀾宮
楊震,字伯起,東漢人士,為政清廉,剛正不阿,由楊震起一連四代均擔任朝廷要職,故稱「四世三公」,亦有「四世太尉,德業相繼」的美名。楊震的「廉」名來自於《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當中的一段記載;楊震在擔任東萊太守時曾舉薦王密擔任秀才,王密為了回報便帶著黃金作為賄禮前往拜訪。兩人一陣推辭,隨後王密托言賄賂一事無人知曉,楊震聞言厲色回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就是這段典故讓楊震成為清廉的代表人物,也讓這「四知」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言。照片中可看見王密捧著黃澄澄的金子要獻給楊震,而楊震則是一臉嚴肅,舉起左手作推拒狀,右手則是指著天,傳達出「畏四知」的故事宗旨,其剛正不阿的氣節令人感佩。
苓雅安瀾宮
虎爿這邊的題材為「鍾馗神威」,另一面是「負荊請罪」。鍾馗是民間信仰裡的驅魔真君,專司降魔收妖。民間傳說鍾馗原是唐德宗時期的士子,文采出眾,才華洋溢,一路通過了科舉應試到了皇帝親自測驗的殿試,不料唐德宗見鍾馗貌醜,再加上宰相盧杞一旁煽動,成績斐然的祂竟被汰除,鍾馗一怒之下拔起殿前護衛之劍自刎而死,後受玉帝冊封為驅魔真君。畫中可見身著朱袍,頭戴烏紗,虎背熊腰的鍾馗爺,一手持扇,一手持劍,正追殺著眼前鬼妖。
苓雅安瀾宮
「負荊請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見於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話說藺相如隨趙惠文王,率軍赴秦昭襄王的澠池之會,會中秦王仗著國力勝於趙,屢屢提出羞辱趙王的要求,然藺相如總是能立即還以顏色,始終維持兩國外交地位的平等,保住了國家與王上的尊嚴。會後秦國為了集中火力攻打楚國於是與趙國議和,而趙國也因為少了秦國這個威脅,而能專心出兵齊國。回到趙國後,藺相如因功受封上卿,位在擁有彪炳戰功的大將軍廉頗之上,引來廉頗憤恨不平。得知消息的藺相如,刻意避免和廉頗會面,就連早朝也常常請假不去,在路上如果遇見廉頗車行,便要屬下早早改道。這種種的舉動惹來了門下的不快,質疑藺相如膽小懦弱,然而藺相如卻說自己在秦國軍臣的面前都敢挺身捍衛國家了,怎麼會懼怕同朝為官的廉頗?一切都是因為顧及到秦國之所以不敢進犯趙國,是因為現在的趙國朝中有我與廉將軍,如果兩人鬧翻,那麼秦國勢必趁亂來攻。這話傳到了廉頗耳中讓他深感羞愧,於是裸著上身,背著滿是刺目的荊棘前往藺府,向藺相如請罪,最後兩人盡釋前嫌成為好友。
苓雅安瀾宮

龍鳳柱與前付金柱上方的雀替刻著「四不足」的題材,分別為「嫦娥攬鏡嫌貌醜」、「彭祖焚香祈壽年」以及「石崇鉅富苦無錢」、「漢武為帝欲作仙」。嫦娥,又名姮娥、常娥,是中國神話當中的人物。《淮南子》〈覽冥訓〉中記載:「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這便是如今為人所知的嫦娥奔月故事。傳說嫦娥面容極美,溫柔賢慧,因此以之作為嘆貌美不足的代表。照片中可見在月宮中,侍女正伺候嫦娥照著鏡子,宮外飛天之姿則是點出了奔月的故事背景。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活了八百歲的傳說人物彭祖,根據道教經典葛洪的《神仙傳》〈卷一〉記載「彭祖者,姓錢,名鏗,帝顓頊之玄孫。至殷末世,年七百六十歲而不衰老。少好恬靜,不恤世務,不營名譽,不飾車服,唯以養生治身為事。」之後因其長生之術受到覬覦,只好隱姓埋名離開故鄉,此時正值七百八十歲,是故以《神仙傳》的說法,彭祖並沒有死亡,而是以一種隱遁的方式離開人世,其情節頗似老子出函谷關莫知所蹤。在這裡引人世間壽命最長的彭祖為例,將之視為擁有長壽卻不滿足,還想要焚香祈求上蒼賜壽,成為四不足之嘆壽不足的代表。畫面中已垂垂老矣的彭祖,備著香案禱祭於天,向天神祈求著壽命綿延。
苓雅安瀾宮
石崇,字季倫,小名齊奴,是西晉著名的官吏,但也是出了名的盜賊。擔任荊州刺史時,石崇時常打劫路過的行旅,靠搶奪累積自己的財富,生活糜爛浮誇。據說他讓家中數百名妻妾都穿上紈繡,配戴黃金和玉飾,聽音樂時樂師所彈奏的樂器都是當時最好的,用膳時廚師所烹調的食材也是當時最珍貴的。根據《晉書》〈志第十六〉當中的記載:「王君夫、武子、石崇等更相誇尚,輿服鼎俎之盛,連衡帝室,布金埒之泉,粉珊瑚之樹,……」闡明了石崇富可敵國的生活。《世說新語》裡的記載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石崇殘暴的個性,在〈汰侈〉裡提到「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王丞相與大將軍嘗共詣崇。丞相素不能飲,輒自勉彊,至於沈醉。每至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人,顏色如故,尚不肯飲。丞相讓之,大將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如果客人不飲酒,石崇就會斬殺門下侍女,其殘暴不仁可見一斑。在〈汰侈〉裡還記載了石崇和王君夫炫富競誇的情形;「王君夫以飴糒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君夫作紫絲布步障碧綾裹四十里,石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石以椒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王君夫的僕人用美食和乾飯來刷鍋子,石季倫這邊就用蠟燭生火煮飯。王君夫用紫色絲線所織成的布,裹著綾羅織成了四十里的帳幕,石崇就做了五十里的錦羅綢緞來與之對抗。石崇用花椒當作泥來塗牆,王君夫就把赤石脂塗上牆壁。又有一次晉武帝送給王君夫一棵高達二尺多的珊瑚樹,王君之跑去跟石崇炫耀一番,沒想到石崇拿出鐵如意當下就把珊瑚樹給敲碎了,王君之相當不捨,石崇竟豪邁地說:「別傷心,我還你」於是喚左右搬出六七株高達三四尺的珊瑚樹任王君夫挑選,豪奢之狀令人咋舌。雖然生活富足豪奢,但石崇的下場悽慘,被政敵孫秀羅織罪名遭受處決,一世富豪最後落得不得善終。圖中所見石崇側著身子看著童子捧著元寶與銅錢,彷彿正在苦惱財富不夠多,還想要再攢更多錢。
苓雅安瀾宮
漢武帝劉徹是漢朝第七位皇帝,也是漢代最偉大的帝王,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皆有輝煌的成就,在位期間征匈奴,獨尊儒術,設立太學,頒太初曆,鹽鐵歸國營…等,讓中國在歷經春秋、戰國、秦朝這段數百年的紛亂之後,總算呈現令百姓期待已久的太平盛世。然而漢武帝的晚年過於窮兵黷武,導致民怨四起,再加上追求仙術,冀望長生不老之術,過度迷信讓奸人有可乘之機。奸臣江充因與太子劉據有隙,於是趁漢武帝年老久病之時,進讒言道皇宮中瀰漫巫蠱之氣,如果沒去除,皇上的疾病將無法痊癒。原本就迷信的漢武帝果然信以為真,下令徹查。江充抓到機會,把事先藏在太子府邸的木人挖出,呈給漢武帝並誣陷太子劉據施行巫蠱,欲奪皇位。這等含冤莫白使得劉據無路可走,只好起兵造反,最後被漢武帝的軍隊鎮壓,在逃亡的路上終究被追兵發現,以自殺結束一生。而劉據的生母衛皇后,縱使曾受漢武帝百般寵愛,但最後也難逃年老色衰被冷落,又因太子造反,在武帝尚未廢后之前,就已經在皇宮裡自殺身亡。此次禍事,歷史稱之「巫蠱之禍」,波及人數達四十萬,朝中許多棟樑受牽連而遭戮,嚴重動搖漢室國本,也是西漢國是由盛轉衰的關鍵。從巫蠱之禍的經過就可看出漢武帝迷信的程度,骨肉相殘乃是天下至悲,這場禍亂成了劉徹一生難以彌補的憾事,也是漢武帝留在歷史上的重大汙點。後人以「漢武為帝欲作仙」,嘲諷劉徹雖然已經得到人世間最高的權位,但仍不滿足,還想要長生不老,永久掌握權力財富,然而他的下場值得後人引以為戒。照片中可看見劉徹親訪各地修行道者,想要得道成仙之術。
苓雅安瀾宮
四不足的故事是廟堂上才見的裝飾題材,其用意正是在奉勸世人勿一味貪求權勢、財富、壽命、美貌,因為這些擁有再多還是會感到不足,唯有知足才能常保安樂。

四點金柱上的步口彩繪為「鐵馬渡江」與「掛蓆泛槎」,都是《天妃顯聖錄》裡的故事。前者記載為時漁民往北採捕,海岸乏舟。妃渡水無楫,取簷前所懸鐵馬,鞭而策之,跨江如奔電追風。人見青驄行水,天馬騰空,且怪且愕。及登岸,又不見解鞍嘶秣,尤為驚異。」這是媽祖展現神通的另一個案例,照片中可見媽祖騎著駿馬奔騰在浪花上,一旁目睹的鄉民紛紛雙手合十,恭敬禮拜,讚嘆神女的神通果真不凡。

苓雅安瀾宮
「掛蓆泛槎」的原文為「妃時欲渡江,值舟中篷槳不備。舟子以風濤洶湧,不敢解纜。妃曰:無事!此即草蓆代之。令人懸於桅端。帆起舟駛,恍若鳧鷗之浮沫。白雲一葦,入水不濡,碧海孤帆,與波俱出。追狂鴴而鼓棹,破巨浪而旋槎。觀者驚為飛渡。」這則故事同樣是媽祖顯神通渡海,「槎」指的是木筏,照片中可見媽祖持著拂塵,駕著由一只草蓆權充風帆的木筏從容渡海,讓百姓看了拜服不已。
苓雅安瀾宮
下方的楹柱上各有楹聯,刻著「安其常化封后冊妃崇聖德,瀾已平波梯航萬里沐四方」以及「安吾境保吾民俎豆隆千秋,瀾可靖風恬春艎夏沐神恩」,這兩幅對聯和三川中港那副同樣存在著不符格律的問題,許多詞彙用得很突兀,「安其常化」對「瀾已平波」不知所云,「封后冊妃」和「梯航萬里」也對不起來,「安吾境保吾民」和「瀾可靖風恬春」更是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為此,阿中特別對照了數年前出訪安瀾宮所拍攝的照片,發現如今的兩對楹聯根本就是原件的錯置與更刪;整修前的前付柱楹聯為「安吾境保吾民俎豆千秋隆祀典,瀾已平波已息梯航萬里沐神庥」,而當年所拍攝的後付柱楹聯雖不明顯,但仍可辨識上聯為「安其常化其□封后冊妃…」經此對照便可看出數年前的重建,顯然是把原來的楹聯給錯置了,導致了如今所見的謬誤,試著推敲原來的後付柱聯應當是「安其常化其□封后冊妃崇聖德,瀾可靖風可恬春艎夏舶沐神恩」,原先的聯文才是有意義與符合格律的,如今所呈現的樣貌只有讓人頻頻搖頭了。
苓雅安瀾宮

兩側護室過水廊上方的橫樑也有許多精采的彩繪作品,龍爿這邊有「哼哈二將顯神通」、「東坡吟雨圖」、「米顛拜石」、「回鄉圖」、「酒仙對酌」、「和靖咏梅」、「子猷種竹」、「老子觀井」…等。「哼哈二將顯神通」出自《封神演義》第七十四回的情節;武成王黃飛虎率大軍西伐商紂,於青龍關遇丘引、陳奇等異士所阻,損了鄧九公、黃天祥。正愁被敵所阻之時,運糧官鄭倫奉姜子牙之命護糧而來,一聽敵方陳奇之神通鄭倫便自告奮勇,騎上了金睛獸前往應敵。戰場上陳奇、鄭倫兩將對壘,只見兩人坐騎皆為金睛神獸,憑恃各自神通,一者口吐金光,一者鼻出白光,不料戰果竟是兩敗俱傷,雙方只得各自收兵回營。之後西岐軍靠著哪吒、黃飛虎、土行孫等人齊心協力誅殺陳奇,守將丘引趁虛而逃,大軍趁勢攻破青龍關。畫中可見兩將一人口吐金光,一人鼻哼白光,所縱之獸則與原來的故事不甚相符陳奇、鄭倫的原形其實是佛家的護法金剛─哼哈二將,根據佛典記載在無數的執金剛神當中有兩位力士,一位名叫那羅延堅固王,另一位是密跡金剛力士,這兩位金剛力士負責守衛佛教寺院的山門。那羅延堅固王的造像嘴形如發「啊」聲,而密跡金剛嘴形如發「吽」,這兩個音是梵文的主要聲母,許多咒語都是由「啊」為始、以「吽」為終,象徵萬法有始終。後來密教在中土式微,顯教興盛,於是後世才訛傳此兩金剛乃「哼哈」二將。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東坡吟雨圖」則是引自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定風波》。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與父蘇洵,的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文章寫得好,詞也是蘇東坡的拿手文體,這首〈定風波〉便是傳唱千古的不朽巨作;「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吟詠之間,令人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怡然自適,雖處風雨之中仍能冷靜以對,泰然自若。圖中可見戴著斗笠,拄著拐杖的蘇東坡,和隨行的童子穿梭在竹林之間,傾斜的竹葉生動的傳達出「穿林打葉聲」的意境,另觀者「看見聲音」。
苓雅安瀾宮
「米顛拜石」的主角為北宋的書畫家米芾,字元章,一生仕途不順,極度迷戀書畫珍石近乎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據說有一回米芾看見一顆奇形巨石,竟然「具衣冠下拜」、「呼之為兄」,其愛石之瘋狂可見一班。畫中的米芾恭敬的對著一棵大石頭作揖朝拜,或許正是應了那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吧!
苓雅安瀾宮
「回鄉圖」的創作則是發想自唐代賀知章的七言絕句〈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知名的唐詩,生動的反應了遊子返鄉的情景,淺顯易懂的寥寥數語,卻能有直指人心的認同與感慨,多少為了事業離鄉背井的遊子,返鄉時看見那熟悉的景物,而自己反而成了外人,這是多麼令人感傷的事情,時光荏苒,應當珍惜身邊的一切事物啊!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這幅題為「酒仙對酌」的畫作裡可看見兩名文人正坐在石椅上對飲,而歷史上有「酒仙」稱號的不在少數,其中就屬唐代的李白最負盛名,這位大才子有著「斗酒詩百篇」的傳奇,而這幅畫作所描繪的正是他在〈山中與幽人對酌〉裡的情節:「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畫中那位斟著酒的便是李白,「幽人」則是指隱逸的高人,這首帶著點飄飄仙氣的作品,傳達了文人雅士的優閒情調,令人心生嚮往。
苓雅安瀾宮
「和靖咏梅」的主角是林逋,字君復,北宋詩人,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終身未仕亦未娶,隱居在西湖孤山與鶴、梅相伴,人稱「梅妻鶴子」,可見其愛梅之深。「子猷種竹」是東晉時期王徽之的故事。王徽之,字子猷,東晉名士、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他愛竹成痴的故事被記載在《世說新語》的〈任誕〉中:「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就算只是到友人的空屋子裡暫住,也要讓僕人在屋旁種竹,甚至說不可一日無竹,也就是這則典故讓竹子有了「此君」的別號。「老子觀井」傳達的是老子的處世哲學,在《道德經》裡頭一段著名的文字:「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觀井便是看見水能包容萬物的至善,體悟出「不爭」的處世之道。
苓雅安瀾宮

虎爿這面則有「金雞嶺」、「松長壽永」、「元章題字」、「李時珍問藥圖」、「孔子問禮」、「淵明愛菊」、「漁翁得利」…等。「金雞嶺」的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六十九回「孔宣兵阻金雞嶺」;話說孔宣協助商紂鎮守在金雞嶺上,阻擋了西歧大軍東進的路線,姜子牙雖派出奇兵想要劫營,豈料孔宣早已料敵機先,致使西岐連損大將,黃天化戰死,黃飛虎、洪錦、哪吒、雷震子、李靖等人被擒,就連有萬千變化神通的楊戩對上孔宣也一籌莫展。最後是靠著西方準提道人親自出馬,這才收服了原形為七彩孔雀的孔宣,並將之度化往西方極樂世界而去。畫中但見腳踏風火輪的哪吒與乘馬持三叉槍的楊戩,衣同對戰背現五色彩光的孔宣,戰況膠著,僵持不下。然而若以《封神演義》之故事情節,楊戩在金雞嶺會孔宣的同時,哪吒已被俘擄。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松長壽永」則是以松、鶴與壽翁來傳達長壽的概念。
苓雅安瀾宮
「元章題字」的典故同樣出自那位拜石成癲的米芾,畫中可見他高舉著筆,正打算在大石上題字。
苓雅安瀾宮
「李時珍問藥圖」的主角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明代蘄州人,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藥學家,一本《本草綱目》成了流傳千古的偉大巨作。雖然締下如此的不朽功績,但事實上李時珍原是個考不上舉人的落第書生,但因著出生於醫師世家的背景,從小就對醫藥有著濃厚的興趣,無法通過鄉試的際遇反而讓他更能專心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不辭辛勞的帶著隨從四處採集藥草標本,甚至親自試藥,此外還遍訪各地的名醫,連漁夫和農夫他都親自探詢,為的是蒐集民間的醫方,最後終將多年來的心得匯集成《本草綱目》。李時珍或許不是個讀書的料,但靠著腳踏實地的勤勉,為自己在亙古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一計不可抹滅的身影。
苓雅安瀾宮
「孔子問禮」的故事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中有所記載;有一回孔子到洛陽去向老子請教禮,老子心知孔子雖然周遊列國,講說傳道,但心裡面其實還存有為官出仕之心,於是勸其「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意即得到機會時就出仕,沒機會時就應該收斂鋒芒,謙虛得像愚鈍之人。聽完老子的話,孔子嘆道「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圖中所繪行禮作揖的年輕人便是孔子,而手持蒲扇,皓首白鬚的長者便是老子,兩者在中國的學術思想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兩家本來就存有不同的觀點,但老子帶有道家哲理的回答亦是在告誡世人應順天自然,隨遇而安,在如今物慾橫流,人心貪婪的年代更是值得我們反省思考的。
苓雅安瀾宮
「淵明愛菊」的主角陶淵明,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為魏晉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其對菊花的歌詠散見於詩歌散文之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令人嚮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更是傳達了陶淵明對菊花高雅氣節的讚賞,也是引花自喻,期許自己也能像菊花那般卓爾不群。照片中可見席地而坐的五柳先生望著採回菊花的童子,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不言自生。「漁翁得利」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典出自西漢劉向的《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鷸和蚌各有堅持,不肯退讓,結果最後卻是便宜了第三者漁夫,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兩者手到擒來。不過這幅畫的情節卻是老叟垂釣,似乎與題旨不符。
苓雅安瀾宮

※正殿※
視線回到正殿,中軸橫樑彩繪的主題是「媽祖出巡」,另一面則是「龍王來謁」。「媽祖出巡」是以聖母庇佑蒼生的信仰宗旨來創作,展現神靈慈悲濟世的大願。照片中可見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擔任前導,隨著媽祖一同雲遊四海,普渡眾生。

苓雅安瀾宮
在《天妃顯聖錄》裡有一節「龍王來朝」,文中記載東海多神怪,漁舟多溺。妃曰:此必怪物為殃。乃命舟鼓枻至中流,風日晴霽,頃望見水族輳集,錦鱗彩甲,跳躍煦沫,遠遠濤頭,擁一尊官類王子儀容,鞠躬嵩呼於前,水潮洶湧,舟人戰慄不已。妃曰:不須憂。傳示免迎。突然水色澄清,海不揚波,始知龍王來朝。以後凡遇妃誕辰,水族會洲前慶賀。是日,漁者不敢施罛下釣。」這則故事直接將東海龍王降為媽祖的臣下,見到媽祖是要親率水族迎接朝拜的,四海龍王之首尚且如此,遑論其他三位了,是故民間將四海龍王列入媽祖的水闕仙班中。照片可見身著朝服的東海龍王,領著一班水族前來朝拜天后,顯示媽祖凌駕於四海龍王的神威。
苓雅安瀾宮
正殿神龕上方有幅「求佛賜子」,描述的正是媽祖降誕的傳說;根據《天妃顯聖錄》裡的〈天妃誕降本傳〉記載:「惟愨諱愿,為都巡官,即妃父也。娶王氏,生男一,名洪毅,女六,妃其第六乳也。二人陰行善,樂施濟,敬祀觀音大士。……齋戒慶讚大士,當空禱拜曰:某夫婦兢兢自持,修德好施,非敢有妄求,惟冀上天鑒茲至誠,早錫佳兒,以光宗祧!是夜王氏夢大士告之曰:爾家世敦善行,上帝式佑。乃出丸藥示之云:服此當得慈濟之貺。」這段故事是媽祖信徒們耳熟能詳的觀音托胎神話,文中描述媽祖的父母林愿與王氏一向敬奉觀世音菩薩,因為家裡男丁稀薄,因此向菩薩求子,之後王氏在夢中見菩薩賜下藥丸,之後就產下了媽祖。觀音托胎其實不只是媽祖有這樣的神話背景,順天聖母陳靖姑也有類似的誕降過程,這樣的神話傳說理性而言是為了加強神祇誕降的靈異神聖性,古今中外皆然。畫中可見林愿夫妻恭敬的禮敬著觀世音菩薩,而菩薩亦有感應,在雲端上揚柳施法,降下了不凡神女落入湄洲林家。
苓雅安瀾宮

龍爿這邊有「度呂圖」、「軒轅黃帝問道廣成子」以及「懷橘遺親」。漢鍾離度化呂洞賓的故事讚前文略作提及,根據《八仙出處東遊記》裡頭的情節,名落孫山的呂洞賓在回鄉的途中投宿一家客棧,進門時看見店家正在蒸煮著黃米,裡頭坐著一名道長,給了呂洞賓一顆枕頭讓他先稍作休息。不久呂洞賓便臥著枕頭睡著了,恍恍惚惚之間看見自己高中狀元,隨後當了宰相衣錦還鄉,妻妾成群,兒孫滿堂,榮華富貴享用不盡。沒想到這樣的順遂惹來皇帝不快,下令滿門抄斬,呂洞賓猛然一驚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夢。這時道長笑著對他說:「飯都還沒煮熟,你的一生就過完了。」這下呂洞賓才感悟眼前之人並非凡俗,正是漢鍾離,於是便看破紅塵跟隨大仙修行,最後得道成仙。畫中可見大仙漢鍾離頂著他招牌的雙髻髮型,袒胸露肚,手持芭蕉扇,正在度化對人生感到迷惘的呂洞賓。
苓雅安瀾宮
「黃帝問道」的故事見於《莊子‧在宥》:「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自而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復往邀之。……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內,閉女外,多知為敗。我為女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女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女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整段的大意是黃帝經過了兩次的探訪才親聆廣成子講述「至道」之理,其理論正是老莊思想的「無為自然」。畫中的軒轅黃帝恭敬的向著廣成子打著揖,仔細聆聽著至道之理的精髓。
苓雅安瀾宮
「懷橘遺親」的故事主角為三國吳人陸績,小時候有一回陪父親陸康前往拜訪袁術,袁術拿出橘子作為招待,陸績拿了幾顆偷偷放入自己的懷中,離去前橘子不慎掉了出來,袁術見狀頗有慍色的質問,陸績回答這麼做是為了拿回去給愛吃橘子的母親享用,年紀小小就有如此心思,讓袁術頗感訝異,大家讚賞。詩贊曰:「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橘實,遺母報深慈」。照片中可見六歲稚兒陸績面對眼前大官袁術的質問,毫不膽怯的陳述自己的念想,這份勇氣憑藉的不僅是一片真誠的孝心,更透露出小陸績不凡的資質。
苓雅安瀾宮

虎爿這面有「李白與杜甫」、「孔項問答」以及「孔融讓梨」。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號,詩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同樣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創作內容以反映社會現實為主,有「詩聖」的稱號。兩人在詩上的成就備受推崇,世人合稱「李杜」。
苓雅安瀾宮
在〈三字經〉裡有一段「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便是讚頌孔子不恥下問,勤學自持的高尚風範,而這段經文講述的便是「孔項問答」的故事。孔子出遊行至齊地紀障城時,碰上幾個小孩在馬路上玩耍,其中有一名叫項橐,站在路中央擋下了孔子的車駕。子路下車要項橐讓路,別在路中央玩耍,沒想到項橐卻說「城池在此,車馬怎麼能通過?」孔子探出頭問道:「城在哪裡?」童子回:「就蓋在我們的腳下。」孔子下車一觀果然看見項橐就站在由石頭圍起的城中。項橐接著問:「是城要避開車馬呢?還是車馬要避開城?」此言問得孔子語塞。接著項橐還連珠砲似的問了孔子好幾個問題:天上星辰有多少?地上五穀有多少?人的眉毛有多少?…這一連串問題均問得孔子啞口無言,最後只能甘拜下風,向項橐作揖行禮,隊伍繞道而去。畫中可見童子築起了城池,另一頭孔子正向項橐行著禮。只是畫中的佈局和故事情節不甚相符,這樣的城池料是孔子一行人是非繞道不可的。
苓雅安瀾宮
「孔項問答」的故事除了展現神童過人的機智與應變能力,也彰顯孔子雖貴為至聖卻猶能不恥下問,虛心求教的高尚情操。「孔融讓梨」也是則家喻戶曉的故事,在〈三字經〉當中就有「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一段。孔融,字文舉,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建安七子。據說他在四歲時就已經懂得長幼有序,兄友弟恭。有一回父親帶了一袋梨回家給七個小孩挑,最小的弟弟挑走了最大的,而孔融卻選了個最小的,父親問為何如此,孔融回答自己年紀小所以應該要選小的,又問在他之後還是有弟弟,孔融則是說自己身為哥哥,本來就該讓弟弟,這則故事就這麼流傳下來,成為千古美談。
苓雅安瀾宮

視線來到正殿最核心的神龕,溫潤的原木色搭配明亮的照明,讓整座神龕顯得氣派而莊嚴。鎮殿媽祖頭戴冠冕,端持龍笏,臉頰豐腴,雙目慈視,照看十方善信。背貼刻著飛天女神,以香花、神樂、仙酒隨侍在側。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鎮殿媽前方則奉祀著安瀾宮的從祀神:李府、朱府、溫府三位千歲,在正殿的籤筒上還能看見「苓雅寮安瀾宮三府千歲」的字樣。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鎮殿神尊旁的兩座小神龕格外引人注目,是嶄新神龕當中最有古味的部分。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上方步通彩繪除了有降龍、伏虎兩羅漢,還有「伏機救親」與「化草救商」這兩則媽祖救助海難的故事。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天妃顯聖錄》的「機上救親」一節當中記載「秋九月,父與兄渡海北上。時西風正急,江上狂濤震起。妃方織,忽於機上閉睫遊神,顏色頓變,手持梭,足踏機軸,狀若有所挾而惟恐失者。母怪,急呼之,醒而梭墜,泣曰:阿父無恙,兄沒矣!頃而報至,果然。彼時父於怒濤中倉皇失措,幾溺者屢,隱似有住其舵與其兄舟相近,無何,其兄之舵摧舟覆。蓋妃當閉睫時,足踏者父之舟,手持者兄舵也。」畫中可見坐在織布機前的媽祖正陷入冥思,右邊則是以一縷輕煙代表著元神出竅,急往海上解救父親與兄長,然而天意難為,母親的喚醒導致最後雖順利救得父親,卻錯失了兄長。
苓雅安瀾宮
「化草救商」一節載:「嶼之西有鄉曰門夾,當港口出入之衝,石多礁錯雜。有商舟渡此遭風,舟衝礁侵水,舟人哀號求救。……。妃乃擲草數根,化成大杉,排駕至前。舟因大木相附,得不沉。少頃,風漸平,浪漸息,舟中人相慶,皆以為天助。及閣岸整理舟楫,倏見大木飄流,不知所向,詢鄉人方知化木附舟,悉神姑再造力。」故事描述有商船在門夾鄉港口遇到颶風,船身破損進水。正當情勢危急,媽祖及時營救,將數根細草拋入大海,細草立刻化成一根根大木頭,舟船因得大木支撐而免於沉沒。沒多久風雨漸息,船上的人順利得救,大家都覺得是神明顯靈相救,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媽祖前來解圍。圖中可見媽祖與千順兩將軍化現在大海之上,慈悲的聖母以神力由空中散下細草,一落海面隨即化成大杉,讓落海的百姓們有所依憑等待救援。
苓雅安瀾宮

由正殿兩側過水可通往後殿,封牆上的交趾是安瀾宮少有的舊廟保留物件,也是阿中覺得該廟最值得欣賞的構件。龍爿這邊的主題有「三戰呂布」以及「八搥大鬧朱仙鎮」,都是武將英勇奮戰的故事。在《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當中提到,各路諸侯應曹操之號召齊聚討伐董卓,眾人共推袁紹擔任盟主,劉關張三兄弟亦率兵歸入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帳下一同前往會盟。董卓和盟軍的交戰互有攻防,然而董卓的義子呂布驍勇善戰,無人能敵,一連斬殺盟軍數將。眼見遲遲無法制服呂布,盟軍無人敢出面應戰,面對呂布頻頻叫戰,急性子的張飛持著丈八蛇矛衝出迎敵,雙方你來我往,不分上下。關羽見義弟久久不能取勝,亦掄起青龍偃月助陣,但呂布不愧名冠三國的猛將,對戰關張二人竟絲毫不落下風。隨後劉備也擎起雙股劍加入戰圈,三兄弟圍戰呂布,鏖戰多時仍不見勝負,最後是呂布久戰力虛才倒拖方天化戟拍馬遁回虎牢關。一場精采的三英戰呂布,就在天下諸侯的面前上演著,不僅拉抬了劉關張三兄弟在天下豪傑間的知名度,也再次奠定了戰神呂布的地位。圖中所見冠插雙翎,手中緊握方戟的呂布,正對上手持青龍偃月刀的美髯關羽,後頭跟著手持杖八蛇矛,一旁還有擎著雙股劍的劉備,一場劉關張三兄弟大顯神威,震驚十八路諸侯的對戰好戲就此上演。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這一幅「八搥大鬧朱仙鎮」的落款似有訛字,應當作八「錘」才宜。這則故事引自清代章回小說《說岳全傳》,背景描述金兀朮手下第一猛將,也是他的義子陸文龍,年少英勇,善使雙槍,罕有敵手。小說形容他「年方一十六歲,膂力倒有千斤。身長九尺,面闊五停;頭大腰圓,目秀眉清。弓馬俱嫻熟,雙槍本事能。南朝少此英雄將,北國稱為第一人!」在第五十五回「陸殿下單身戰五將 王統制斷臂假降金」裡,岳飛元帥率眾節度總兵齊聚於朱仙鎮,與金兀朮形成對峙。金兀朮派出陸文龍討戰,宋軍帳下則有岳雲、張憲、嚴成方、何元慶四人請求出戰,岳飛素聞文龍雙槍蓋世,授意岳雲四人採車輪戰法以消耗敵方戰力,豈料被金兀朮識破計謀,鳴金喚回文龍。第二度交戰宋軍雖多出了余化龍一員,但依舊久取不下,逼得岳飛只好掛出免戰牌。正當岳元帥愁思不解之際,忽有統制王佐自斷一臂前來拜上,要求岳飛配合自己的計謀行事。次日,王佐帶著斷臂前去投靠金兀朮,兀朮信以為真,讓王佐有機會接近陸文龍,進行接下來的反間計策。在王佐與陸文龍交流的過程中,抓住陸文龍對中原文化的好奇心,以「越鳥歸南」、「驊騮向北」的故事一步步引人入彀,最後拿出了一幅繪圖,娓娓道出陸文龍的身世;原來陸文龍的生父是潞安州節度使陸登,在潞安州遭金兀朮攻陷後,夫婦倆雙雙殉國,金兀朮遂將其子帶回金營並納為義子,撫養長大,成了如今的雙槍猛將。聽了王佐一番血淚,再加上奶娘證實,陸文龍恍然大悟自己認賊作父十數年,心思一轉,和同為漢人之後,同樣也是金營猛將的曹寧隨著王佐一起歸順了宋軍,岳飛一舉拔除了金兀朮得力左右手。照片中可見陸文龍被圍於陣中,手執雙槍,獨對宋營八將圍攻毫無懼色。另一邊手持雙錘與之對戰的便是岳雲,另有張憲、嚴成方、何元慶合攻,以車輪戰法消耗敵方體力,但雙槍戰將終非泛泛,幾番困戰宋將依舊佔不了上風,展現陸文龍驍勇善戰之氣慨。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虎爿這面則有「長板坡趙雲護主」以及「七擒孟獲」,這兩則也都是《三國演義》裡著名的橋段。趙子龍單騎救阿斗的故事在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話說劉備一行人因為曹操率大軍攻打新野,將少兵寡的劉備無力反抗只好棄城逃亡。奈何心存仁義的劉玄德不忍棄百姓於不顧,致使大軍遷移江陵的速度受到拖延,最後仍是被曹軍追上,一行人就此被衝散。奉令保護劉備妻小的趙雲,奮不顧身按馬返頭衝入曹軍陣營欲尋甘、糜兩夫人與少主,先是救了糜竺、甘夫人,再入敵營尋找糜夫人與幼主阿斗,最後總算在一處受戰火坡及倒塌的土牆旁找到了兩人。受重傷的糜夫人為了讓趙雲無後顧之憂地解救阿斗遂投井自殺。眼見勢已難挽,趙雲便將襁褓中的阿斗劉禪綁於懷中,縱馬往長板坡而去。一路上趙子龍斬殺曹軍無數,曹將張郃、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均非敵手,這一幕奮勇救主的畫面全看在景山頂上觀戰的曹操眼中,不禁讚嘆常山趙子龍之神勇。畫面中可見常山趙子龍騎著白馬,一手持劍,一手持槍,懷中還可看見在襁褓中的劉禪。趙雲獨自對上曹將毫無懼色,一心一意只想救少主脫離險境。另一頭的山上可看見丞相曹操正緊盯著戰局,也再次讓他見識了常山趙子龍的名不虛傳。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七擒孟獲」講述的是孔明平南蠻的故事,是《三國演義》裡著墨甚深的橋段,故事篇幅橫跨第八十七回到第九十回,安瀾宮這幅作品所演繹的則是第九十回的「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話說孔明為了讓南蠻首領孟獲心悅誠服,是故在多次的擒拿後又釋放。到了第六次攻防,孟獲找來了木鹿大王相助,此人居住在西南八納洞,深通法術,能呼風喚雨,出則騎象,只要口誦咒語,手搖蒂鐘,便可喚出虎豹豺狼、毒蛇猛獸為之所驅。孔明久知西南有「驅虎豹」之法,心中早有對策,於是令將士搬出他早已準備好的「木刻彩畫巨獸」,身上披著五色絨線當作皮毛,鋼鐵為牙爪,並在獅口中的引信上點火,讓士兵們推出上場應敵,剎時猶如天降奇獸,嚇得木鹿大王所召喚的各類猛獸落荒而逃,諸葛亮再度成功擒拿孟獲。畫面右上方可看見諸葛孔明頭戴綸巾,手執羽扇氣閒若定的指揮大軍作戰,老將趙雲、魏延在巧妙的「奇獸」大軍掩護下,縱馬追趕南蠻軍,騎著白象持著蒂鐘的木鹿大王和騎著猛獅的孟獲,眼見己方敗象已現,只能自顧自的逃命。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這四幅交趾連同後殿的另外四幅,都是安瀾宮舊廟古物,在有識之士的奔走下順利保留,也為安瀾宮留下了珍貴的藝術品與歷史見證。

※後殿※
安瀾宮的後殿和臺灣一般所常見的媽祖廟後殿配置不盡相同,這裡主祀的是玉皇上帝而非觀音菩薩。

苓雅安瀾宮
兩側封牆的交趾題材分別為「水淹金山寺」、「萬花樓‧狄青王天化比武」以及「萬仙陣」、「九曲黃河陣」。「水淹金山寺」是民間四大傳奇故事之一,不過以小說呈現完整故事卻是到了清代才出現。根據嘉慶年間刊行的《雷峰塔奇傳》,水漫金山寺的情節在書中的第十回「淹金山二蛇鬥法 疊木橋兩怪敘情」;許仙跟隨朋友徐乾同遊金山寺,住持法海點破白青二蛇之事,嚇得許仙連忙請求協助除妖。法海將許仙留在金山寺之舉,引來了白素貞與侍女小青上山乞憐,然而住持執法無情,堅決斬斷人妖畸戀。哀求兩次無果,白青二蛇竟喚出四海龍王協助,引大水往金山寺漫來。然法海是佛法精深之人,早就吩咐寺眾應對之法,一時之間十方揭諦、水族大軍,在法海和白素貞的策動下展開一場佛妖大戰。最後佛高一丈,大水淹不了金山寺竟漫往山下的鎮江府,導致百姓死傷無數。安瀾宮這幅水淹金山寺的人物布局相當熱鬧,生動而豐富的表現出佛妖鬥法的場景,整幅作品可分成上中下三個區塊;最上層為觀世音菩薩、善財、龍女、伽藍、韋馱以及四大天王,代表天界。中間區塊為金山寺住持法海護著主角許仙,上緣有十方揭諦受召而來,下緣可見金山寺僧動員抗妖,代表地界。最下層則是白素貞手持雙劍,小青撐篙渡槎,兩人率一班水族漫天而來,代表水界。一場人妖畸戀,牽連天地水三界皆動,危急情勢,躍然壁上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萬花樓‧狄青王天化比武」講的故事見於清人李雨堂的小說《萬花樓》第十八回「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與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奸徒就戮」;話說狄青與狄太后姑姪相認後,受其庇蔭進入皇宮,但卻招來太師龐洪、孫秀一班人的妒忌,處心積慮的排擠他。狄青自知未立功勳如受官職勢必無法服眾,因此向宋仁宗稟奏願與朝中將領比試,強於三品者受三品職,勝過一品官者即受一品職。龐洪見機不可失,便囑咐九門提督王天化上彩山殿參加御前比試,王天化本是龐洪的心腹門生,亦知太師盤算,因此對戰狄青毫不留情,縱然如此最後狄青還是憑藉著過人的武藝,斬殺了心懷不軌的王天化,受封一品武將。照片中可見比武的兩位主角─狄青、王天化縱馬對戰,英雄少年狄皇親一身是膽,無懼驍勇善戰的九門提督王天化,有道是將遇良材各顯能,雙方互不退讓,驚險萬分,看得彩山殿上的宋仁宗手舞足蹈,拍案叫好。虎爿手持金瓜錘的潞花王縱是憂心,看著眼前表兄的英勇倒也愈加開懷了起來,而龍爿這一頭的龐太師與包拯則是各有心思,滿朝文武齊聚彩山殿前,見證這風雲際會的一場武試。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萬仙陣」是《封神演義》裡的重要橋段,故事橫跨了第八十二回「三教大會萬仙陣」至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臨潼關」。由姜子牙所領軍的伐紂義師,在闡教眾仙人的協助下一路挺進,終於到了截教教主親自排設的「萬仙大陣」這一關。這是通天教主的最後一搏,威力自是不容小覷,陣中有陣,太極、四象羅列,更有六魂幡收魂納魄,闡、截兩教在此完納恩怨。最後是在四聖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道人、準提道人分由四方入陣,以及闡教列位神仙的合力之下才解破了萬仙陣,除去了西岐伐紂路途上的一大障礙。照片中可見收了虯首仙,並將其納為青獅坐騎的文殊,收了靈牙仙,亦將其納為白象坐騎的普賢。另外還有騎著四不相,持著打神鞭與杏黃旗的姜子牙、騎著青牛的老子、乘著九龍沉香輦的元始天尊…等闡教大神,對上騎著獨角奎牛的通天教主與毘盧仙,截教漸趨敗勢,門人多在此役完納劫數,封神台上留名。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九曲黃河陣」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五十回「三姑計擺黃河陣」;趙公明助商紂對上姜子牙,卻亡於陸壓道人的釘頭七箭書,申公豹將此情報予三仙島公明之師妹雲霄、瓊霄、碧霄。三姝請出鎮山法寶金蛟剪往西岐尋仇而來,並排出「黃河陣」拿了楊戩、金吒、木吒三名大將。除了金蛟剪,三位道姑還有一具厲害非常的混元金斗,任何神仙的法寶碰上此斗都會被其所收。三姑仗著法寶的威力擺出了「九曲黃河陣」,此陣厲害非常,就算是上仙赤精子、廣成子、文殊天尊、普賢天尊…等入了陣也只有被擒的下場。最後西岐請動了老子和元始天尊親自下山破陣,收了金蛟剪與混元金斗,並且斬了瓊霄、碧霄,降服了雲霄,這才順利救出被困的闡教眾道人。照片中可見西岐人馬:哪吒、楊戩、木吒、姜子牙等人證對上乘著猛虎的申公豹,雲霄三姊妹則是乘著仙禽騰於空中,正施展法術排佈九曲黃河陣。雲霄三仙姑是《封神演義》當中,法力數一數二的女道者,其法寶與異術讓闡教門徒吃足苦頭,展現巾幗不讓鬚眉的一面。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寶殿天井上的彩繪題材,中港為「龍王上朝玉皇上帝」以及「天官賜福」,龍爿是「群仙祝壽」,虎爿為「玉皇上帝統領三界」,這些畫作表現出玉帝至高無上,統領群仙的神格地位。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龍爿小港為「文王燕山得子」,虎爿是「臥牛山收周倉」上方天井亦有畫作,分別是「南斗延壽星君」、「北斗賜福星君」,呼應陪祀的兩位神祇。另外還有「姜子牙下山」、「女媧補天」、「天帝賜劍」、「嫦娥奔月」以及「鍾馗嫁妹」、「賀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等題材。文王燕山得子」講述的是周文王姬昌奉紂王之命前往朝歌,途中於燕山拾得第一百名兒子─雷震子的故事,情節見於《封神演義》第十回「姬伯燕山收雷震」;話說西伯侯姬昌受紂王宣召前往朝歌面聖,途經燕山忽遇傾盆雷雨,深諳易經推理的姬昌心忖事有蹊蹺,於是要隨從在附近尋找「將星」蹤跡,最後果然在一座古墓旁找到一名嬰孩,姬昌隨即將之收為義子。不久,終南山玉柱洞的煉氣士雲中子也循著雷雨前來尋找將星,得知西伯侯收子的經過後便要求將此子帶回洞府調教,而此子便是後來輔佐周武王姬發討伐紂王的重要大將─雷震子。只是姬昌和雷震子畢竟緣淺,自此一別父子就再也沒見過面了。「文王燕山得子」象徵的是多子多孫的美好情境,照片中可見隨從將一名嬰孩抱到姬昌面前,讓周文王不僅成就了育有百子的願望,也得到了一名輔佐周室王朝的重要大將。
苓雅安瀾宮
相較於周文王得子的故事,「臥牛山收周倉」同樣也是得到重要助手的題材,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自從得知大哥劉備的下落後,關羽急忙領著兄嫂動身前往尋兄。然而曹操刻意避不見面,關羽得不到通關許可,一路上多受關隘將領阻攔,迫不得已只好斬將過關。往汝南途中遇裴元紹聚眾襲擾,然山賊終究敵不過關羽英勇,之後透過元紹口中得知附近的臥牛山有一名喚周倉的領袖,常常感嘆自己無緣拜見關羽。不久,周倉領兵前來阻攔,一眼就認出眼前之人便是自己一心追隨的關羽,於是放棄部屬,甘願隻身跟隨隨侍。畫中可見黑面虯髥的周倉,單膝落地拜入關羽麾下。雖然周倉成了眾所皆知的關羽部將,甚至也跟著成了民間崇拜的神祇,然而正史上卻沒有他的紀錄,相關事蹟多以小說《三國演義》為據。
苓雅安瀾宮
姜子牙是輔佐文王、武王開創周朝的大功臣,這段過程成了小說《封神演義》的取材對象。話說姜子牙為元始天尊的徒弟,奉命下山輔佐明主,本在商紂朝下擔任一名小官,因痛心紂王暴虐而辭官歸田,隱居在渭水河畔,為西伯侯姬昌親自訪賢的誠意所感動,以八十三歲之高齡出仕輔佐。圖中可見垂垂老矣的姜子牙拜別師父元始天尊,準備下山大顯身手。
苓雅安瀾宮
「女媧補天」是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話故事,在《淮南子‧覽冥訓》當中記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補天的起因在於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不睦,兩人大打出手,最後共工失敗,一怒之下去撞了天下支柱不周山,導致蒼天傾斜,天河之水灌注人間,一時洪水四溢,氾濫成災,百姓民不聊生。慈悲的女媧娘娘不忍蒼生受苦,於是煉製五色石以補天,並斬殺巨鰲以其足立四極,重新撐起失衡的天空,還殺了黑龍平定洪水。畫中女媧娘娘手捧散發五色異色的奇石,騰飛上天欲補天裂。
苓雅安瀾宮
「天帝賜劍」描述的是玉帝御賜「北方黑馳裘角斷魔雄劍」給玄帝的故事,相關記載見於明成祖永樂年間所繪的《真武靈應圖冊》。
苓雅安瀾宮
嫦娥奔月」是華人眾所皆知的神話故事,《淮南子》〈覽冥訓〉中記載:「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這裡的姮娥便是嫦娥。奔月象徵著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過程,是一則由凡入聖,肉體成仙的典範。
苓雅安瀾宮
「鍾馗嫁妹」同樣也是著名的民間傳奇故事,傳說鍾馗是唐德宗時期的士子,文采出眾,才華洋溢,進京赴試一路通過到了皇帝親自測驗的殿試,不料唐德宗見鍾馗貌醜,再加上宰相盧杞一旁煽動,成績斐然的鍾馗竟被汰除,一怒之下拔起殿前護衛之劍自刎而死,屍首幸有同鄉友人杜平協助安斂。受到天大冤屈的鍾馗受玉帝冊封為驅魔真君,成神後的鍾馗得知唯一的妹妹受惡霸逼婚,於是調遣手下鬼卒嚇退惡霸,將小妹轉嫁給有才有德的杜平,故事最後以喜劇收場。鍾馗嫁妹的故事展現了跨越陰陽兩界的親情,以及情義相挺的友情,展現善惡到頭終有報的普世價值。畫裡可見粗獷的鍾馗領著妹妹前往杜家,而「嫁妹」一詞又可視作「嫁魅」,也就是把鬼魅轉嫁出去,帶有去祟避凶之意。
苓雅安瀾宮
「賀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這段句子出自唐代詩聖杜甫的〈飲中八仙歌〉首兩句:「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描述賀知章飲酒後騎在馬背上像搭船似的搖搖晃晃,最後跌落井中乾脆睡在裡頭的情形,雖然後句未免誇飾,但還是傳神的道出酒仙的樣貌,也傳達了賀知章的「真」,藉以諷刺世俗之人的虛偽。圖中的賀知章坐在馬上搖搖晃晃的,還得靠著隨從扶著才能穩住身子,演繹出「騎馬似乘船」的樣子,饒富趣味。
苓雅安瀾宮
「商山四皓」、「松林論談」這兩則表現隱士高雅的題材。「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漢初的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這四人原為秦代的博士官,因見贏政暴虐無道於是罷官隱居商山。他們採紫芝為食,皓首潤顏,頗有仙家之氣。漢朝創立後,高祖劉邦聽聞四皓的名聲,多次延請出仕而不得其果。之後,呂后想方設法請出四人前往太子府上赴宴,劉邦見而大驚,聽了四皓說太子乃宅心仁厚之人因此他們才願意受邀,讓原本想廢掉太子的劉邦打消了念頭。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老者除了是長壽的象徵也是智者的代表,商山四皓便因此代表寓有諸般美好的題材。
苓雅安瀾宮
「松下高士、童子煮茶」是常見的傳統裝飾題材,體現了文人高雅的風範氣質,怡然自得的閒適生活更是令人嚮往。
苓雅安瀾宮

靈霄寶殿主祀玉皇上帝,金身著帝冠龍袍,手持金圭,展現萬神至尊之態。玉帝前方的天地水三官大帝是常見的靈霄殿的配祀神,協助天帝掌管三界。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此外正殿上還配祀著觀世音菩薩,是與媽祖關係深厚的神祇。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寶殿兩側分立兩大護法,分別是托塔天王李靖與二郎真君楊戩,這兩位的神話故事貫穿了整部《封神演義》,是小說裡頭少數肉體成聖的人物,民間將之奉為玉帝駕前護法。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郎神君的腳邊坐立著一隻嘯天犬,這是近年來重修廟宇時所增設的,乖巧的模樣令人觀之心生歡喜。
苓雅安瀾宮
凌霄殿兩側陪祀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這兩位神祇信仰源自於先民對於天上星宿的崇拜,後來演變成掌管人間生殺大權的神靈,俗謂「南斗註生,北斗註死。」這樣的信仰早在近代干寶的《搜神記》第三卷當中即有記載;傳說三國時期著名的命相專家管輅,曾斷言平原人氏顏超為早夭命格,顏父懇求管輅設法為子延壽,於是管輅就指導顏超「覓清酒鹿脯一斤,卯日,刈麥地南大桑樹下,有二人圍位,次但酌酒置脯,飲盡更斟,以盡為度。若問汝,汝但拜之,勿言。」卯日那天帶著酒和鹿肉到麥地南邊的大桑樹下,會有兩個人在那裡下棋,你就為他們斟酒送肉,如果他們質問你,你只管揖拜,不要發言。顏超照著指示按日前往,果然在大桑樹下看見有兩個人正專心地下著棋,於是便依照管輅的吩咐,靜靜地為兩人斟著酒。等到酒過數巡後,坐在北面的人突然發現顏超在旁,大聲斥責他為什麼在這裡,而顏超只有靜靜的禮拜著,不敢吭聲,此時坐在南邊的老者打了圓場,說道:「吃了人家的酒肉怎麼能翻臉無情呢?」於是借了北面者的文書打開一看,將書上原本顏超只能活到十九歲的記載改成壽至九十,顏超叩謝而回。之後詢問管輅兩人的身分,方知「北邊坐人是北斗,南邊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主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也因為有了這則典故,讓「拜斗」成了道教為信徒消災祈福的重要科儀之一,南北斗星君也就成了禳災祈福的重要對象了。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靈霄寶殿前方的照壁刻著「眾仙祝壽」圖,玉帝與王母高坐主位,來自四方的各路神仙齊聚祝壽,呈現一片祥和昇平之象。
苓雅安瀾宮

※偏殿※
靈霄寶殿的兩側偏殿分別奉祀著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橫楣上的彩繪點題的畫著「福德賜財」與「麒麟送子」兩幅作品。中國自古以農立國,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深植民心,是故福德正神從掌管土地的神職轉變成為賜財的神祇,也就不足為奇了。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麒麟是中國神話中的瑞獸,傳說麒麟現世則天下太平,據說至聖先師孔子在誕生時也有麒麟顯現,所以民間相信麒麟也可以為人們帶來子嗣,故有「麒麟送子」、「麒麟兒」、「麟兒」的說法。畫中可見仙女領著一頭載著稚兒的麒麟翩然而降,另一名孩童手提燈籠,「燈」通「丁」,象徵著送子添丁,是吉祥討喜的題材。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在龍爿護室牆上懸掛著三方匾額,一者為「水德參天」,落款「光緒甲申年」、「眾弟子等同立」。光緒十年(1884)歲次甲申,「水德」點出了媽祖身為海神的特性,此匾歌頌著媽祖護佑海上人民的功蹟足堪與天相比。
苓雅安瀾宮
另一方「海若効靈」,落款「大清光緒拾陸年夏月」、「欽加協鎮銜儘先補用遊府統帶鎮海前軍右營兼左翼練兵旂后炮隊信官萬國標敬酬」,萬國標為光緒中期奉命鎮守打狗港的將領,當時許多重要的軍事設施,例如打鼓山營、軍裝房…等,都是由他負責修築,根據《鳳山縣采訪冊》的記載,他還在旂后山腰修築了一座呂仙祠,足見其對打狗港之重視,或許正是這份因緣,才讓同位打狗港邊的安瀾宮能有這麼一方軍官所贈的匾額。只是好景不常,五年後的光緒廿一年(1895)正月初七,甫升任副將的萬國標竟然因為旂后砲台火藥庫的莫名爆炸,而遭劉永福撤職。「海若」是神話傳說裡的北海海神,「効靈」則是顯靈的意思,「海若効靈」正是歌頌著媽祖神蹟靈驗,庇佑海洋。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第三方則是「李府千歲」,落款「已酉年孟春之月立」、「埤仔頭謝三友」。「埤仔頭」是左營地區的一個舊部落,最早的鳳山縣城便是在此發跡,安瀾宮能得左營人氏獻匾,想必當年亦是聲名遠播。
苓雅安瀾宮
這三方匾額本為舊件,可惜今日所見均為整修後的面貌,煥然一新,徒留匾上的舊年落款供人遙想。

結語
苓雅寮安瀾宮是舊高雄市區境內的一座百年老廟,見證著高雄港的繁華,以及先民遷徙拓墾的足跡。然而,老廟的點點記憶隨著時代的淘洗而流失,如今嶄新煥然的廟貌或許看來絢麗,但傳統信仰的文化底蘊卻在無聲中被抹去,對照往日紀錄,不免令人唏噓。當我們能夠體認信仰不該只是祈求神靈庇佑的現實,而能進一步覺察到文化的認同與保存,那麼老廟才能有永恆的價值,願你我共同勉勵。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苓雅安瀾宮


【攝‧記】高雄苓雅安瀾宮2019.05.18
【攝‧記】高雄苓雅安瀾宮2012.07.11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