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萬春宮

時間:
2015年4月8日

地點:臺中萬春宮(臺中市中區成功路212號)

交通方式:搭乘台鐵至臺中車站,出站後右轉建國路,遇成功路後左轉直行,過市府路後即可抵達,步行時間約十分鐘。

【臺中萬春宮簡介】引自臺中藍興媽祖
網站
台中媽祖於康熙六十年(1721)來臺,時因台灣發生朱一貴事件,總兵藍廷珍奉命平亂。為此,藍廷珍親赴湄洲朝天閣,恭請聖母正身(三媽),隨船保護來台。登台後,藍廷珍將聖母駐駕先奉於台南大天后宮。雍正元年(1723),亂事平靖,再迎聖母奉祀於大墩庄店(今台中市三民路一帶),定名為「藍興宮」。

乾隆五十一年(1786),發生林爽文事件,戰火蹂躪大墩庄店,藍興宮亦遭波及。乾隆五十四年(1789),為求社會安定,一度修復廟庭。嘉慶年間,由於廟宇遭風雨剝蝕,地方聞人林開梅、許其昌等募資改建,更名為「萬春宮」;本具私廟性質的「藍興宮」,自此轉變成眾人捐資修建的「萬春宮」。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漢人有規模的入墾臺中盆地之最早紀錄,乃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旨來臺擔任北路營參將的張國,他在康熙五十年(1711)再度渡台擔任水師協副將後,率民入墾犁頭店一帶,也就是今日的南屯區。但因為開墾過程不順利,屢屢與原住民發生衝突,甚至還有漢人佃戶被殺,最後在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的命令下廢墾散佃。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奉命來台平定朱一貴之亂的藍廷珍接手,才又開啟了漢人在臺中盆地的耕耘。這段紀錄可見於《雍正硃批奏摺選輯》〈浙閩總督高其倬奏聞事摺〉:「雍正四年十一月初八日,浙閩總督臣高其倬謹奏:為奏聞事。彰化一縣,新經設立,田土錢糧俱為有限,其所管有藍張興一莊,其地向係番人納餉二百四十兩,原任總兵張國原認墾其地,代番納餉,招墾取租。數年之前,提督藍廷珍轉典其莊,現聚墾種田土者已二千餘人,地方文武官因生番到其處殺人,以為開田惹番,意欲驅逐墾戶,以地還番。」文中明確提到藍廷珍接手了張國當年的開墾區域,也因此得了個地名為「張藍興」。此時的張藍興莊,範圍大致為旱溪以西,犁頭店溪以東,大肚溪以北這塊區域。不過和昔日遭遇相同的,這塊墾地還是時常受到原住民的反抗,到了雍正五年(1727)藍廷珍不得不放棄所經營的墾地而將其充公成了官田。上述經過在《臺案彙錄丙集》中的〈福建巡撫鐘奏摺〉也可得到證據;「竊查臺灣府屬彰化縣原報藍興莊充公田園一案,係原任水師提督藍廷珍將鹿場藍埔召佃開墾成田四百九十一甲,每甲計田十一畝,收租六石,每年共收佃民租粟二千九百四十六石,名曰藍興莊,於雍正五年,藍廷珍將此項田園奏報充公,即照佃租原額歸入官莊徵收。」,由此可知,藍興莊的開墾的確與藍廷珍有關,不過迫於時勢最後還是交給了政府統籌管理。

臺中舊名「大墩」的由來,相傳是因為市中心有座土墩(今臺中公園),又有一說是藍廷珍於土墩上築有砲墩,故而名之。不論是哪一種說法,「大墩」的由來都與臺中公園的地形具有高度關聯性,也因此這裡成為臺中市區內,僅次於南屯(犁頭店)而發展起來的精華區域。而「大墩」一詞的出現晚於「藍興莊」;乾隆廿八年(1763)臺灣府知府余文儀所撰的《續修臺灣府志》〈規制/街市/彰化縣〉載:「犁頭店街:在貓霧捒保犁頭厝莊,距縣東北三十里.保內更有大墩、新莊二小市.」由此可再一次證明,犁頭店街比大墩的發展更早。至於大墩發展成「街」的規模,則是到了道光十六年(1836)周璽的《彰化縣志》才出現;〈規制志/街市〉載:「大墩街:屬大東保,距邑治二十五里.

至於如今所見最早的萬春宮創建紀錄為道光四年(1824)的〈萬春宮廟產諭示碑〉,本碑目前就收藏在萬春宮,碑文全文為「特調福建臺灣府彰化縣正堂加六級記大功二次紀錄十次李,為公捐成美,呈懇給示立案事。

道光四年二月初八日,據監生鄭卿雲、職員王雲鼎、監生張應喜、黃蘭慶、林開梅、林萬金、林永茂、林春魁、林要觀等呈稱:竊雲等共捐佛番銀四百九十元內,雲己份多捐銀二十元,憑中置買蕭家祖遺鬮分水田一處,坐落土名過溪仔莊,經丈一甲二分;東至直水溝、西至大溪、南至大岸田、北至路,界址明白;併帶埤圳水,通流灌溉。年配納業戶吳大租粟五石,又配納大肚番租粟二石七斗五升。除將契據已赴房投稅外,雲等伏念拺東保藍興萬春宮崇祀天上聖母,溯自藍提憲開闢建蓋廟宇以來,計將百載;前年風雨漂刮傾頹,上年眾善士重修完竣,仍然巍峨,神德靈昭。雲等公議,情愿將公買之水田一處喜捨是廟,以作春秋祭祀併香燈之資。年得租穀五十石發糶銀元內撥銀六元,交輔順將軍廟,以作香燈;又撥二元,交陣亡將軍廟香燈;又撥銀一元,交下新興街福德廟香資;而春秋二季,應祭無嗣故君子林益李爺孤墳。其契據一切,俱交藍興萬春宮住持僧流傳掌管,辦理開除登數,以公服人;不得虛花濫開,契據亦不得私典私賣。誠恐日久弊生,致之烏有;合瀝情僉懇,伏乞恩准,給示曉諭立案,以垂不朽等情。

據此,查鄭卿雲等公置田業,捨入各廟以為香燈祭祀之資,甚屬可嘉。據呈前情,除批示外,合行立案,給示曉諭。為此,示仰拺東上、下保各村莊居民佃人等知悉:照得大墩過溪仔莊水田一處,係鄭卿雲等公置,喜捨各廟,以作祭祀香燈之業。契□並稅布字一千二百三十五號,年間應納租粟,該佃戶按照契據向萬春宮住持僧完納清楚。不許私相典賣,致干拏究。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四年三月吉日給。」文中清楚闡述捒東堡藍興萬春宮奉祀著天上聖母,且是由「藍提憲」也就是藍廷珍所闢建,是目前萬春宮證明自己廟史的最重要依據。此外,道光十六年的《彰化縣志》〈祀典志/祠廟(寺觀附)〉也記載:「天后聖母廟:……一在大墩街,……」,以上述兩項史料比對,再加之藍興莊、大墩街開墾之由來,萬春宮創建於雍正年間確實可信,也是臺中舊市區內創建年代僅次於南屯萬和宮的媽祖廟。至於這裡的媽祖是否真為藍廷珍親至湄洲所奉請,以及奉請來臺的過程是否真如前述簡介所云?這可能還有待更多線索來證明,不過就算事實並非如此,藍興媽祖在藍興(大墩)已經護佑百姓數百年,祂對於當地民眾的重要性,早已凌駕湄洲媽祖之上了。

※外觀格局※
藍興萬春宮於日治大正二年(1913)因政府進行道路改正而遭拆毀,二百年根基蕩然無存。如今所見的規模是臺灣光復後於原址所重建,由於廟地產權更替,遂形成了今日特殊的格局。今日的萬春宮座西北,朝東南,只有雙殿(前拜殿、正殿)一埕(天井)所組成,少了一般廟宇該有的三川殿,主要進出皆由虎爿兩過水。雖然廟體狹隘,但內中不乏精雕細琢的構建裝飾,值得細細觀賞。
臺中萬春宮

※過水門※
如前所述,萬春宮並沒有三川殿,出入皆經由過水門,也因此之後在進行廟宇整修時,刻意將過水門打造成如同三川殿立面一般,舊門上寫「萬春宮」,新門則書「天后閣」。先觀「天后閣」之立面裝飾,上方採重簷設計,正脊脊背有「雙鳳朝牡丹」剪粘,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性曰鳳,雌性名凰。《爾雅釋鳥》提到鳳凰的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莊子在〈秋水〉篇當中有一段對鳳凰特性的描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裡的「鵷鶵」指的就是鳳凰,而牠從南海出發飛向北海,路途中只會停留在梧桐樹上,不只會吃清潔的果實,只會喝乾淨的泉水,由此襯托出鳳凰的高雅與神聖。之後鳳凰常被引來和龍搭配,成為吉祥高貴的神物,因此逐漸演變成龍代表雄性,而鳳凰則成了雌性的象徵,媽祖廟以鳳凰為飾便是此等用意。
臺中萬春宮
牡丹是中國文化中的富貴之花,從唐代以來就被封為花中之王,是故鳳凰朝牡丹成了象徵吉祥富貴的題材。
臺中萬春宮
下方脊堵跨幅窄小,但還是做了一幅剪黏裝飾,人物雖僅有四名,但已經鮮明地闡述了「曹操潼關遇馬超」這則故事。在《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鬚棄袍」當中描述,曹操自從赤壁戰敗後無時不想重振聲勢,於是重整旗鼓後想再度起兵南下攻打孫權。東吳孫權得知後派遣魯肅往荊州與劉備協商共同應敵,而孔明卻是使出「趕虎驅狼」之計,引與曹操有殺父之仇的馬超興兵進犯,讓曹操無暇揮兵南下。馬超在父親舊識西涼太守韓遂的支持下舉兵攻打長安,不出數日西涼兵隨即攻破城池,郡守鍾繇退往潼關,急書回報請求支援。援兵將領曹洪禁不起馬超連日罵戰,將曹操臨行前所叮囑的不可出兵應戰,須堅守等待援兵到來的告誡拋諸腦後,索性出關對敵,最後果然不敵馬超而失了潼關。等到曹操引大軍前來欲收復潼關時,沒想到竟也不敵西涼軍的驃悍而大敗,曹操狼狽而逃,被緊緊追殺的馬超逼得割鬚、斷袍以混淆敵人耳目,最後在大將曹洪的拚死相救下才得以倖免,逃至渭河北岸整軍待發。照片可見身著藍袍的曹操倉皇奔逃,連連回頭,後方騎著紅鬃寶馬的馬超拼命追趕,一場生死一線間的沙場追逐就此上演。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兩側垂脊牌頭則是以單純的天官剪粘為飾,福神手中端持著官帽,象徵「加冠」的吉祥意涵。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燕尾下方的倒拋獅張牙舞爪,以蓄勢待發之威猛姿態鎮守廟簷。至於下層的脊背則是「鶴棲松樹」為主題,東晉葛洪著《抱朴子‧對俗》云:「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中國文化自古即以「鶴」為長壽的代表。而松後凋於歲寒,挺立於寒冬中堅忍不拔,亦被視為長壽的象徵,鶴立於松樹枝上正是「壽齡綿延」的表徵。

簷下陽刻著「天后閣」三個大字,落款為「丙辰桐月榖旦」,民國六十五年(1976)歲次丙辰,桐月指的是農曆三月,榖旦則是「好日子」的意思,並不明指哪一天。

臺中萬春宮
四周有百福圖圍繞,下方則是一幅陰刻雕塑,主題為「飛昇得道」,講述的是媽祖得道成仙的神話,不過表現的題材卻有別於一般如《天妃顯聖錄》所載之「湄峰得道」,畫中的媽祖乘著飛龍,頭戴冠冕,身披華服,手持朝天笏,在隨侍的陪同下升天而去,當是匠師自己的發揮想像。兩側對聯為「萬世黎民霑雨露,春秋俎豆慶常新」,祈求世代子孫都能持續沐浴在媽祖的恩德下,而廟堂上的祭品也會一代接著一代,不斷的更替著。
臺中萬春宮
下方看樑繪著喜鵲棲息在盛開的梅樹枝上,取諧音為「喜上眉梢」之意。兩側一方石堵分別是松、鶴以及竹、鹿為題材,松、鶴代表長壽,而竹、鹿諧音「得祿」,同樣是討喜的吉祥主題。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外側立面雕有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像,千將軍手持長戟,高舉左手作遠眺狀;順將軍則是持著長槍,舉起右手,側耳聆聽,兩人負責擔任媽祖駕前護法先鋒,一同守護世間眾生。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牌樓面楹柱對聯為「天闕祥光普照,上宮瑞氣常臻,聖德留芳萬世,母儀垂範千秋」,藏頭合起來正是「天上聖母」四字。
臺中萬春宮
再觀簷下立面門楣上方書有「入德之門」四字,為民國四十九年(1960)由當時的臺中市長林金標所題。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意思是《大學》是儒家所留下來的經典,是初學者想要進修德行的門徑。在全臺首學的臺南孔廟明倫堂,也有一方「入德之門」匾,獻者以宗教化育百姓,敦厚風俗為立基點,推崇媽祖信仰如同儒家思想一般能讓信徒依循修德,牌匾下方則是刻著以《封神演義》故事為題材的石雕作品。
臺中萬春宮
門楣有卷軸圖樣上刻宮名,門上對聯為「萬物荷帡幪生氣蓬勃,春風噓和藹景象清新」,「帡幪」指的是帳幕,引申為遮蔽、保護,首句意思為萬物都受到保護而生氣蓬勃,下句則是春風溫和的吹拂令大地景象一片清新,而兩句所歌頌的主詞皆是指媽祖。對聯下方則是刻著四季花卉─春蘭、夏荷、秋菊、冬梅
,象徵著四季依序,風調雨順。
臺中萬春宮

再觀虎爿這道過水門,兩側各設有一座金爐,簡樸小巧,反倒是比較像敬字亭。
臺中萬春宮
立面牌樓採單簷設計,沒有花俏的裝飾,脊背上為「雙鳳朝陽」剪粘,脊堵上有錦雞穿梭於茶花之間,是謂「錦上添花」。脊堵下方還有三隻水族生物,剪黏手法雖略顯粗糙,但倒也顯得可愛有趣。
臺中萬春宮
垂脊牌頭有人物帶騎陶俑,龍爿題材為「關公斬蔡陽」,虎爿則是「聞太師追襲黃飛虎」。「關公斬蔡陽」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在徐州城與曹軍一戰之後,劉關張三兄弟各自
失了音訊,當時負責顧守下邳的關羽為了顧全兩位嫂嫂的安危,以降漢不降曹的方式暫時歸入曹營。日後得知劉備投於袁紹處,於是關羽便護送兩位嫂子前往汝南尋兄。起先因未得到曹操的通行令,是故一路上多受把關將領阻攔,關羽連斬五將,最後來到了古城巧遇張飛,欲報外甥秦琪之仇的曹將蔡陽亦尋釁而來,為了向張飛證明自己並未歸降曹操,於是關羽縱馬對戰蔡陽,青龍偃月刀起刀落,蔡陽被斬於赤兔馬下。照片中的人物布局可見棗面美髥的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坐騎赤兔,英勇的對戰著報仇而來的蔡陽,兩者氣勢相比,誰勝誰負立下見判。
臺中萬春宮
「聞太師追襲黃飛虎」則是《封神演義》裡的故事,聞仲是紂王麾下的太師,為大商的三朝元老,在第三十回「周紀激反武成王」的故事情節中,紂王受妲己蠱惑,先後逼死了武成王黃飛虎的妻子賈氏以及妹妹黃妃,盛怒的黃飛虎卻因世受國恩而躊躇不願叛出,最後是在屬下周紀一干人的策畫下,才叛出朝歌另尋明主。紂王派出甫班師回朝的聞太師前往追襲,期間,黃飛虎一行人屢屢面臨千鈞一髮之難,
甚至即將被前後包夾,所幸在清虛道德真君的幫助下,黃飛虎一行人順利逃出五關,投奔西岐帳下。照片中額上有目,騎乘黑麒麟者這是聞仲聞太師,而持槍抵抗的則是武成王黃飛虎,兩人昔日共事一主,如今變成對敵,實乃紂王荒淫無道,才導致眾叛親離,斷送成湯百年基業。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簷下立面雕有麒麟瑞獸,象徵天下太平,下方刻著「萬春宮」三個大字,四周同樣有百福圍繞,門楣則是八仙賀壽雕刻。門上對聯有二,分別是「萬仞仰宮墻抗手女中堯舜,春王遵正朔追踪天上娥英」以及「天上有真如世世毫光永照,聖母無徧志生生智慧圓通」。
臺中萬春宮
「萬仞宮墻」典故出自《論語》〈子張第十九〉,子貢自言自己和孔子的學問相比,「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而「抗手」也就是「對手」的意思,上聯的意思便是讚頌媽祖的聖德如同萬仞高牆般無法超越,足以和古代的聖人堯舜相比擬。下聯的「春王遵正朔」,指的是遵循天道,「娥英」指的是上古的兩位美女娥皇、女英,傳說他們是堯帝的女兒,後來一同嫁給了舜,並且協力輔佐舜治理國家,成就了典型的天下母儀,之後還被封為湘水之神。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至於第二副對聯的語意,「真如」原是佛家語,意指事物的本質。「圓通」也是佛家語,為佛菩薩所達到的「無無明」,恢復清淨本性的境界,由這副對聯亦可看出媽祖信仰與佛教密不可分的因緣。


※前拜殿※
由「天后閣」過水門入廟便進入前拜殿空間,這裡有一座精緻的藻井,是阿中覺得如今萬春宮最精彩的裝飾構建。由斗栱一層一層堆疊而上的藻井,展現的是中國建築最為高超的技法,抬頭仰望,彷若墜入無邊星空,令人目眩神迷。木拱造型或為雄獅,或為蒼鷹,分別是地面與天上最威猛的動物,有震懾邪祟的用意。最底層在栱與栱之間穿插著各種帶有吉祥寓意的物品,例如面向正殿的這邊就有角印表官祿,磬牌諧音「慶」,蓮花表吉祥,綬帶表官位,琴座代表高雅…等。
臺中萬春宮
連接下方橫楹之間設有裝飾豎材,鏤刻著四則著名的民間傳說故事,分別是「井邊會」、「孔明激周瑜」,另一頭是「為母埋兒」以及「華鳳亭」。「井邊會」的故事是取自元代小說《白兔記》,是一齣傳統戲曲流行的劇目。故事講述劉知遠為沙陀村李員外賞識而招為女婿,將女兒李三娘嫁給他。成婚不久後李員外就過世了,大舅子李洪原本就不贊成這樁婚事,逼得劉知遠只好離家從軍。懷有身孕的李三娘在臨盆那天得不到照顧,只有自己咬斷孩子的臍帶,故將孩子乳名取為「劉咬臍」。沒想到狠心的大妗竟將劉咬臍偷偷抱出去丟在荷花池裡,所幸有忠心的家奴竇公偷偷抱回來,並且向李三娘提議由他抱著小少爺前去尋找姑爺,就這樣一去無音訊。時光荏苒,劉咬臍年滿十六,劉知遠也成了一方之霸。有一回劉咬臍回到沙陀村,外出打獵追逐著一隻白兔時,不意來到一口井邊,此時李三娘正打著水,母子兩人越看越投緣,幾番確認總算認出彼此。劉咬臍回府告訴父親此番情事,劉知遠遂率人前往沙陀村迎回李三娘,最後一家三口圓滿團聚。本構件所呈現的正是劉咬臍在井邊巧遇李三娘的情形,井邊的一隻白兔便是圓滿一切的最大功臣。「孔明激周瑜」是《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裡頭的情節;為了促成孫劉聯手抗曹的態勢,孔明孤身進入東吳遊說,先是舌戰群儒,再由魯肅安排拜訪大都督周瑜。當時的周瑜位高權重,手中掌握東吳兵權,因此他的意向左右著孫劉分合的關鍵。深諳人心的諸葛亮早就看出東吳有抗曹之意,於是以曹操建銅雀臺欲納江東二喬一事,激得周瑜終於下定決心起兵抗曹,一場政治攻防戰,就在諸葛孔明的機智運籌下上演。照片中盤坐在蒲團上的孔明,正鼓弄著雙唇,有意無意間引著眼前這位江東大都督往自己預先設想好的局勢前進著。
臺中萬春宮
「為母埋兒」是二十四孝裡的故事,傳說漢朝的郭巨事母至孝,而母親也對三歲的孫子呵護有加。有一天郭巨的兒子不慎溺斃,為了不驚擾母親,郭巨和妻子協議在外面掘了坑暗中將兒子埋了。突然間,天降青雷劈開墳墓,死去的兒子竟奇蹟似的復活,並且在坑內還發現了一釜黃金,並指名這一釜黃金是要送給郭家的,故事就在一家和樂團圓的美滿氣氛下結束。照片中可見郭巨拿著鋤頭,妻子則是抱著復活的孩子,後頭還有郭母殷切期盼著。這段情節雖然荒誕不經,但其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孝道,依然是值得世人效法的。「華鳳亭」則是《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裡頭的故事,司徒王允為了拔除董卓這名危害漢室朝廷的軍閥,巧使連環計,讓自己的義女周旋在董卓與呂布這對義父子之間,藉機挑撥,華鳳亭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一日,呂布趁董卓上朝之隙潛入華鳳亭質問貂蟬為何甘願跟隨董卓,只見貂蟬梨花帶淚訴說著自己的委屈,哭得猛將好生不忍。這時正巧董卓下朝回府,親見愛妾和義子卿卿我我,醋海翻騰,隨手拔起呂布插在門外的方天畫戟,憤怒地往前擲去欲殺孽子,司徒王允的巧計於焉功成。照片中可見呂布和貂蟬這對勇將佳人正在亭下互訴情衷,而撞見這一切的董卓瞠著雙眼,含著怒氣,拔起畫戟斬斷父子情誼,人物表情生動地傳達出緊張氣氛。
臺中萬春宮
除了上述四個以人物故事為題材的豎材,八個銜接下方橫楹的角落都有一座以水族為題材的斗栱。舊時房屋多為木造結構,最忌火源,因此在裝飾題材上,帶有水性的物件是常見的選擇,尤其是帶有吉祥意涵的更是受歡迎,例如鯉魚吐藻代表躍上龍門化為龍,有功成名就之意。
臺中萬春宮
蝦子和螃蟹都有甲殼,取其「甲」字,身旁有蘆草圍繞諧音「傳臚」。螃蟹的兩隻大螯夾著蘆草,便是「二甲傳臚」之意;明清時期,士子在通過科舉考試到達了殿試這一關,第一等的稱之為「一甲」,也就是進士及第,而一甲第一名則稱之為「狀元」。二甲是僅次於進士的位階,賜「進士出身」,而二甲的第一名就稱為「傳臚」。雖然傳臚的位階比不上狀元,但反而比較切合實際一些,也算是廟宇裡頭期許士子發憤進取的吉祥裝飾。
臺中萬春宮
另外還有錦雞停在茶花樹枝上,取其「錦上添花」之意;大象和牡丹的搭配,合起來便是「富貴有象」,也就是富貴的生活指日可待,都是相當有趣且討喜的裝飾題材。
臺中萬春宮


天井最下方的八面橫楹都有雕刻,這裡僅就豎材下方的兩座作介紹。這兩座橫楹上的題材合起來便是廟宇裝飾常見的「四聘」,也就是「渭水聘賢」、「歷山象耕」以及「三顧茅廬」、「商湯聘伊尹」。「渭水聘賢」的故事見於《封神演義》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一日西伯侯姬昌往南郊閒遊,一路聽見漁民、樵夫唱著饒富深意的曲子,心知此山中必有賢人,於是輾轉得知教唱曲子的人就住在磻溪,隨即前往拜訪。初次無果,再訪臨行前西伯侯特別齋戒三日,恭敬肅穆地動身前往磻溪。在經過一番刻意地試探下,姜子牙終於為姬昌的至誠而感動,決定答應輔佐西岐。照片右手邊那位戴著斗笠,拿著釣竿的便是姜子牙,而左方一身貴氣的便是西伯侯姬昌,拱手向西伯侯作揖的是姜子牙的弟子武吉,一場開創周朝數百年基業的關鍵會面就此展開。
臺中萬春宮
「歷山象耕」講述的則是上古時期,堯帝禪讓與舜帝的故事;相傳舜年少時曾在歷山耕作,他的才能與德行令一同耕種的百姓深深折服,甚至連大象都來當他的腳力,協助耕田。這樣的賢名傳到了年邁的堯帝耳中,於是親往歷山測試舜是否有接掌天下大位的能力。要判斷「歷山象耕」這題材,可以找尋故事中的關鍵物:大象。大象到歷山幫助舜耕作的故事,記載於元郭居敬所著的《二十四孝》,在「孝感動天」這段中提到:「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畫面中的堯和舜彼此行著禮,兩人的互動不僅表現了舜的賢能,也讓人感受到堯不以天下為私,親往訪賢,成就千古流傳的禪讓美名,兩大仁者相得益彰。
臺中萬春宮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當中著名的橋段,話說深受劉備知遇之恩的徐庶,在走馬奔赴曹營找尋母親之前特別囑咐劉備注意天下兩大智者: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劉備得知諸葛亮就隱居在隆中臥龍崗,隨即動身前往拜謁,不過首次的探訪撲了個空,三兄弟只好先回新野城。沒多久聽聞孔明已回,劉備不顧寒雪再次動身前往拜訪,沒想到這次又沒碰上面,只好再一次失望而歸。等到來年新春,劉備特定找人卜了個卦,齋戒沐浴,再次動身前往隆中。有了兩次不愉快的經驗,關羽、張飛早已心生不耐,但求賢若渴的劉備卻不以為苦,這一回總算碰見諸葛亮在家,只是抵達臥龍崗時正巧遇見孔明在午休,劉備不敢驚擾,就這樣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候臥龍甦醒。照片中坐在亭內托額午寐的便是臥龍諸葛亮,在亭外,劉備畢恭畢敬的向童子行禮問候,絲毫不敢打擾主人休憩,求賢之心溢於言表。不過跟著劉備一同前來的關羽和張飛可就沒那麼有耐性了,只見關羽手按劍柄展現英武神態,但雙腳的方向已透露出不欲等候,掉頭想走的心理。而率直的張飛的表現更是明確,推著鑾車已經動身要離開了,一副作品透過肢體動作具體的表現出劉關張三人不同的人格特質。
臺中萬春宮
「商湯聘伊尹」的故事見於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的記載:「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司馬遷提到伊尹歸附商湯的故事有兩種說法,一種為伊尹以有莘氏陪嫁奴隸的身分投入商湯門下,最後再以烹調食物的道理暗喻治理天下的方式,進而得到商湯的另眼相待,封其為相。另一種說法是伊尹是一位隱居的賢者,商湯聽聞其名便派人前往聘請,一連五次才將伊尹請出。兩人會談伊尹以「素王」與「九主」的道理深得商湯所讚賞,深切倚重,成就了開創商朝的大業。後世在闡述商湯聘伊尹的故事時,顯然是採用了《史記》所記載的第二種說法。照片中的伊尹正在田間工作,商湯在旁人的引領下前來拜會,後頭還跟著兩名隨侍。
臺中萬春宮
四聘的故事是廟宇常見的題材,除了讓信徒能見賢思齊,也有暗示前來廟宇祈求神靈的善男信女,應當效法前人聘賢的精神,帶著誠摯和恭敬的心方能感動對方,進而達成自己的願望。

在照牆的牆面上懸掛這一幅黑白老照片,是中部地區七座媽祖廟齊聚一堂的經典照片,裡頭有鹿港天后宮、梧棲朝元宮、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旱溪樂成宮以及萬春宮,這是在日治大正六年(民國六年,西元1917)臺中區長林耀亭所籌畫辦理。當時臺中市區正值改正完成,民生經濟亟待復甦,因此透過奉請各地媽祖齊聚臺中方式,希望能透過宗教活動帶動經濟發展,這樣的例子在臺灣古今不乏多見,例如清代的南瑤宮北港進香、北港媽祖落府城,甚至是近代的大甲媽祖南下進香,每每都能帶動地方繁榮,林耀亭先生之用心可見一斑。不過按當時的時空背景,萬春宮已經被拆除殆盡,以如此的現實環境還能擔任七媽會的主辦單位著實不容易。這張珍貴的照片記錄了當時的影像,卻也造成了有心人的刻意解讀,把它引申成媽祖階級的排序。其實這樣的引申依據是很薄弱的;一來,若以最上層為尊,那麼依照禮制,主辦單位萬春宮的媽祖是主人,應當位居上層中位才是。二來,依文獻所記載的建廟年代,這樣的排序也是錯亂的。有人說這是以湄洲沿革依序排列,這樣的說法始終只是傳說,並沒看見實際的文獻證明。因此這張照片我們可以將之視為珍貴的歷史紀錄,照片中的排序究竟是依據什麼?年代、輩分、神尊大小或是與主辦單位關係的親疏都是有可能的,過多的聯想與解讀只是徒增分別心與我執罷了。後年(民國106年,西元2017)適逢七媽會屆滿百年,臺中市政府與萬春宮已經開始著手規劃紀念活動,即將邀請當年與會的七座廟宇再次齊聚,屆時想必是國內的一大宗教盛事,令信徒萬分期待。
臺中萬春宮

從前拜殿往天井走去,回頭可再欣賞橫樑上的雕刻,這裡也有熱鬧的人物故事題材,例如上層便是常見的「汾陽府大拜壽」。「大拜壽」呈現的是唐代名將郭子儀在八十大壽壽宴上,膝下七子八婿齊聚賀壽的和樂畫面。郭子儀是唐玄宗時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一生經歷玄、肅、代、德四帝,位極人臣,受封汾陽郡王。而大拜壽的背景故事又名「醉打金枝」,描述郭子儀的第六子郭曖迎娶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當了駙馬,但昇平公主個性驕縱,有一回郭子儀作壽,竟使性子不去拜壽,郭曖被其他兄弟嘲笑懼內,於是在醉酒後竟然動手打了公主,公主一氣之下跑回皇宮告狀,而郭子儀這頭也把郭曖五花大綁送進宮內聽憑發落。唐代宗在得知來龍去脈後自知理虧,假意要斬駙馬,這時昇平公主出面討情,並答應改變自己的脾氣,這下小倆口才重修舊好,和平落幕。郭子儀被視為福、祿、壽、考俱全的代表人物,一生經歷備極榮耀,汾陽府大拜壽所呈現的兒孫滿堂,富貴榮華,是世人最欽羨的人生畫面,自然成為傳統宅院最受喜愛的裝飾題材。
臺中萬春宮
下樑的主題則是「四愛」的集合,由右至左分別是「唐明皇愛牡丹」、「周敦頤愛蓮」、「林和靖嗜梅」、「陶淵明愛菊」。唐明皇為玄宗李隆基,傳說他特別喜歡牡丹花,常常和楊貴妃在牡丹花園裡飲酒作樂。牡丹因花朵大,色彩鮮艷,花期長,故有花中之王的稱號,也是富貴的象徵。唐代詩人陳正封曾讚牡丹為「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為成語「國色天香」的由來。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北宋理學的創始人。是出了名的愛蓮雅士,一篇〈愛蓮說〉流傳千年;一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為世人所稱頌。林逋,字君復,北宋詩人,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終身未仕亦未娶,隱居在西湖孤山與鶴、梅相伴,人稱「梅妻鶴子」,可見其愛梅之深。陶淵明,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為魏晉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其對菊花的歌詠散見於詩歌散文之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令人嚮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更是傳達了陶淵明對菊花高雅氣節的讚賞,也是引花自喻,期許自己也能像菊花那般卓爾不群。四愛的故事是廟宇常見的裝飾題材組合,不過一般多為分別呈現,萬春宮樑上卻是將四愛雅士齊聚一堂,跨幅雖小卻精緻細膩,足見匠師之用心。
臺中萬春宮


※天井、過水廊※
走進中庭天井,萬春宮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縱使廟地狹窄,還是願意遵循傳統保留了這一方透天天井,維持採光、通風的功能。天井四個角落懸掛著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旗幟,是中國傳統信仰的「四靈」,這套從占星學上演變而來,如同西方的星座一般。青龍位處東方,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由東方升起的太陽是一切生命的根源,是故東方青龍之屬性為木,為春,為青。白虎位處西方,由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組成,太陽於西方落下,象徵萬物的休滅,具肅殺之氣,是故西方白虎屬金,為秋,為白。南方朱雀由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暖氣由南方生成往北吹拂,火氣屬性,是故南方朱雀屬火,為夏,為赤。北玄武為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北方乃寒氣生成之處,寒凍帶水,故北方玄武屬水,為冬,為墨。四靈除了象徵四方神獸,也各自引申為不同的屬性意義,這是居住在中原的老祖宗們以生活的區域特性所歸納出來的一套信仰,蘊藏著中國文化的深刻根基。懸掛於天井四周,頗有護持道場,使萬象調和運作的用意。
臺中萬春宮

站在天井處可以回頭欣賞前拜殿屋簷上方的裝飾作品,正脊脊背上為雙龍護三仙,三仙乃指福、祿、壽三神,又稱「財子壽」,寄託著人們對於財富、子嗣、官祿、壽命的期望。
臺中萬春宮
下方脊堵為八仙賀壽,西施縫處則有虎、獅、豹、象四獸剪黏,獸腳上踩著綬帶並繫著球,求和球同音有祈求之意,而綬帶象徵官祿,也是吉祥的象徵物品。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兩道垂脊前方牌頭為「單騎救主」與「梅山收怪」;「單騎救主」的故事在正殿的正脊脊堵上也出現,就留待後續介紹,
臺中萬春宮
至於「梅山收怪」的故事則是在《封神演義》第九十二回「楊戩哪吒收七怪」,故事描述西岐伐紂一路過關斬將連敗殷商將領、奇人異士無數,紂王眼見來勢洶洶於是張貼皇榜招募四方能人助戰。梅山三妖袁洪(猴精)、常昊(蛇精)以及吳龍(蜈蚣)便是在此時加入對抗西岐的陣營,奉命據守孟津。之後楊戩憑藉著七十二變之神通,先是化成了飛天蜈蚣,用大鉗子剪了蛇妖常昊,再化成五色雄雞啄死了蜈蚣精吳龍。失了兩兄弟的袁洪又得同在梅山修練的朱子真(猪精)、楊顯(羊精)、戴禮(狗精)來投,整軍再戰。朱子真仗恃法術,一口就把楊戩吞進肚中,豈料楊戩神通廣大,在肚中威脅朱子真前往周營投降,豬妖投降後被戮。楊顯再戰楊戩,二郎神化成猛虎一刀割下羊精首級。狗精戴禮畫出原形接戰,嘯天犬上前迎戰,妖精豈能勝過神犬,沒多久便敗下陣來遭誅。最後梅山第七怪金大升(牛精)也來投袁洪門下,西岐同樣由楊戩出面應戰,正當兩人在空中追逐時,女媧娘娘駕臨,協助楊戩擒下金大升回周營服誅,又贈「山河社稷圖」協助計擒七怪首腦袁洪,阻擋伐紂大軍已久的梅山七怪之亂終於平定。照片中的楊戩額現天眼,持長槍對戰猴精袁洪,最終仍是邪不勝正,梅山七怪全數遭楊戩所收服。
臺中萬春宮


再觀天井兩側過水廊簷上裝飾,垂脊牌頭同樣也有武將帶騎的戲齣,戧脊則以鰲魚吐藻剪黏作收束,
臺中萬春宮
DSC06793.JPG
屋脊下方與前拜殿、正殿之間的連結處各有一堵磁磚牆面,立面上頭的花樣頗具巴洛克風格。
臺中萬春宮
簷下橫樑有花鳥彩繪,兩側另有如意、漁鼓、葫蘆、蒲扇四種暗八仙法器。橫樑下方的雀替刻著一對背生翅膀的小天使,雙手合掌作朝拜狀,由此可見民間信仰的包容性與創造力,連西方的天使造型都能出現在廟堂之上,讓人看了備感有趣。
臺中萬春宮
吊筒上的豎材上方有蒼鷹棲息,兩側各一對,這裡阿中發現了個小細節,龍爿的蒼鷹也就是面向出入口的這一對,頭似乎比虎爿來得更低,彷彿是在迎賓似的,煞是有趣,不知這是不是當年營造的匠師刻意安排的巧思。
臺中萬春宮
蒼鷹下方則是立著一位人物,手中分持旗、球、戟、磬,取諧音便是討喜的「祈求吉慶」四字。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迴廊楹柱上刻有對聯,是採龍虎兩爿對應,分別是、「先於秦良玉衛鄉保境,不讓花木蘭替父從軍」、「新築廟宇黎庶共仰后德,重光中台士紳齊親母儀」、「上巳壺觴先期介壽,元宵簫鼓如例悅神」以及「天竺十方參善果,湄洲壹水淨塵心」。秦良玉為明末著名女將,明思宗崇禎年間,闖將張獻忠為亂四川,秦良玉與子馬祥麟助朝廷平亂,隨後又平流寇羅汝才,以功加封「太子太保」,封「忠貞侯」,歷史上唯一被《二十五史》載入將相列傳的女性。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是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其記載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這副對聯將媽祖與歷史上兩位保衛國家的女將作比擬,媽祖出身於宋代早於秦良玉,但其功績也不輸花木蘭。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第二副對聯則是陳述萬春宮重新修築,萬眾一心信奉媽祖。「上巳」指的農曆三月初三的「上巳節」,古人於這一天進行「祓禊」之禮,至河畔潔淨身心以祈求消災解厄;《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到了魏晉時代,上巳節的習俗由溪畔浴身演變成郊外踏青,臨水宴客的習俗;文人雅士在進行完祓禊後,便相約坐在河渠兩旁,將酒杯從上游放流而下,只要杯子停在哪一個人的面前那人就要取杯飲酒,稱之為「曲水流觴」。文獻上記載這種古老遊戲最有名的莫過於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介壽」意思是祝壽、祈壽,《詩經.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因此這副對聯便是在闡述三月期間向神靈祈求健康長壽,而來年的元宵便會依照往例以演奏戲曲來答謝神靈。第三副對聯再次點出了媽祖與佛教的淵源深厚,「天竺」是中國古代對印度的稱呼,是佛教的發源地。十方參善果代表佛法遍及十方,廣披信眾都能參悟妙法而得善果。「湄洲」即為媽祖信仰的發源地,祈求媽祖的德澤能像淨水一般洗滌世人的染塵之心。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過水門兩側亦有對聯分別是「九牧家聲傳孝女,六洲廟貌凛天成」與「天后佑民萬姓同心景仰,尊神護國春秋瑞氣氤氳」。「九牧」一詞的典故取自清代文獻記載,媽祖的始祖林披的九位兒子:林葦、林藻、林著、林薦、林曄、林蘊、林蒙、林邁、林蔇,於唐憲宗年間各自擔任州刺史,故稱「九牧林家」;《天妃顯聖錄》〈天妃誕降本傳〉載「天妃,莆林氏女也。始祖唐林披公,生子九,俱賢。當憲宗時,九人各授州刺史,號九牧。」而媽祖這據說就是林蘊這一脈所流傳,是故「九牧家聲」指的便是媽祖的家庭擁有「九牧」的顯揚威望,而到了宋代更是誕生了這一位孝女。「六洲」泛指世界,在這裡形容萬春宮的威嚴是自然天成而非人力所能及的。另一副對聯中的「氤氳」形容的是氣體瀰漫不散的樣子,兩句的意思是讚頌天后保佑百姓,而百姓們也都齊心信奉祂;媽祖護庇國家風調雨順,祥瑞之氣瀰漫全國。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對聯是廟宇裡不可或缺的一項,題字的內容往往包含著深層的文化思想,是我們在欣賞廟宇裝飾時不可錯過的一部分。

登上正殿前不免會被台階兩側的石獅所吸引,倒也不是這裡雕刻的手法獨樹一格,而是石獅頭上戴著斗笠,看來活潑逗趣,這樣的裝置甚至成了萬春宮聞名全台的特徵。阿中曾好奇問過廟方為石獅戴斗笠的典故,原來只是為了保護這對青斗石雕能免受雨淋侵蝕,慈愛萬物莫過於此,至於偶有穿鑿附會之說,那就當作是茶餘飯後的閒話了。這對石獅子的形式看起來應當是晚清之後的作品,雄獅在龍爿,腳繫綬帶踩著球,有祈求官祿之寓意。雌獅在虎爿護佑幼獅,幼獅腳上亦踩著球,象徵祈求子孫繁衍昌盛。雄雌二獅各司其職,體現傳統文化男女有份,互相調和的意象。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正殿※
站在天井處可以先抬頭欣賞正殿上的屋脊脊飾,脊背上為「雙龍護塔」剪粘,如今所見乃近年整修後的樣式,因此看來色彩鮮豔絢麗。
DSC06788.JPG
中央寶塔共計七層,塔樓的建築形式乃是跟隨佛教文化由中亞傳入中國,以往是專門用來供俸佛陀舍利以及高僧遺骨,因此塔便被賦予神聖的色彩,又隨著風水學的盛行,塔的功能又多了鎮守地方的作用。兩側青龍龍身蜿蜒下降在脊背上吐水澆灌,龍是神話中的動物,民間有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說法,咸信如果龍身全現將騰空而去,因此以龍為飾時泰半不會讓人看見全貌,一定會伴隨著雲霧、波浪遮掩部分身軀。又龍被視為掌管雨水的神靈,而舊時屋舍多為木造結構,最忌火,因此將龍安置在屋脊上並作灑水狀,亦有克制祝融為禍的隱性意義。脊堵上的戲齣正上演著膾炙人口的「趙子龍單騎救主」,描述的是《三國演義》當中著名的橋段─長板坡‧趙雲救主。在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當中,劉備一行人因為曹操率大軍攻伐新野,將少兵寡的劉備無力反抗只好棄城逃亡。奈何心存仁義的劉玄德不忍棄百姓於不顧,致使大軍遷移江陵的速度受到拖延,最後仍是被曹軍追上,一行人就此被沖散。奉令保護劉備妻小的趙雲,奮不顧身按馬返頭衝入曹軍陣營欲尋甘、糜兩夫人與少主,先是救了糜竺、甘夫人,再入敵營尋找糜夫人與幼主阿斗,最後總算在一處受戰火坡及倒塌的土牆旁找到了兩人。受重傷的糜夫人為了讓趙雲無後顧之憂地解救阿斗,遂投井自殺,眼見勢已難挽,趙雲便將襁褓中的阿斗劉禪綁於懷中,縱馬往長板坡而去。一路斬殺曹軍無數,曹將張郃、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均非趙雲敵手,這一幕奮勇救主的畫面全看在在景山頂上觀戰的曹操眼中,不禁讚嘆常山趙子龍之神勇。畫面中可見常山趙子龍縱馬狂奔,眼前就是長板橋,只要過橋,另一頭就有張飛守在那邊接濟著。懷中縛著少主劉禪,不畏背後魏將急急追趕,這一幕忠勇護主看在遠方曹操的眼裡,既是嗟嘆又是讚賞。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兩側則是花鳥獸主題,大爿為麒麟、鳳凰和牡丹,這三種獸、禽、花界當中的王者所組成的「三王圖」,象徵太平盛世,富貴吉祥。小爿則為一對白雞和與荷花叢,雞和家同音,荷花亦有吉祥的寓意,這幅作品代表的正是闔家平安,吉祥如意,和大爿都是相當討喜的主題。脊堵底部同樣也有四獸剪黏,當中再穿插金魚優游其中。規帶牌頭有簡單的剪黏像,主題以代表仙人來傳達加官晉爵、納福添壽的吉祥寓意。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簷下一對吊筒前面的豎材主題為「關羽義釋黃漢升」、「劉備黃鶴樓赴宴」。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當中,關羽自告奮勇取長沙郡,戰中對上猛將黃忠,首戰兩人鏖戰一百餘回合竟不分軒輊,身經百戰的關羽不免讚嘆長沙郡內竟有如此猛將。隔日再戰兩人依然難分高下,最後因黃忠戰馬力屈而敗,得勝的關羽並未痛下殺手,而是任憑黃忠回城去換馬再戰,之後黃忠也以三箭空射回報關羽,一場猛將相會,惺惺相惜的佳話就此登場。照片中單膝屈地作拜的便是老將黃忠,而美髯公關羽則是選擇釋放這位和自己旗鼓相當的敵將,其中除了展現關羽的義氣,多少也帶點無視天下豪傑的傲氣。關羽身旁立著的虯髯大漢,手持青龍偃月刀的便是周倉,另一頭在黃忠身後的應該是副將魏延,眼見這一幕英雄相惜之景,心中遂升起叛逆之心,最後殺進王府斬了太守韓玄,開城降了關羽。
臺中萬春宮
另一則「劉備黃鶴樓赴宴」的故事雖未見於《三國演義》情節,但在民間戲曲裡是著名橋段。話說赤壁戰後劉備趁機佔領荊州不還,還故意託言是向東吳暫借。周瑜不滿東吳為此戰盡了舉國之力,事後竟落得一場空,心中對劉備、孔明一干人憤恨不已。之後藉故設宴邀請劉備前往黃鶴樓一敘,實欲以武力逼迫歸還荊襄二州。心知宴無好宴的劉備躊躇不已,遲遲不敢應允,最後是在諸葛亮胸有成竹,並派趙雲隨身護駕的情況下才忐忑的渡江赴約。臨行前,孔明交代趙雲一只竹節,並囑咐危急之時方可打開。宴會上周瑜果然脅迫劉備歸還兩州,並下令如無都督令箭,東吳將士均不可縱放兩人離去。眼見情況危急,趙雲打開竹節一看,裡頭竟是昔日借東風時周瑜贈送給孔明的「水軍都督」令箭,於是便持著令箭順利脫身返回荊州。照片中折翎劍指,腳踏台階的便是英氣勃發的周瑜,怒氣沖沖地指責眼前這位躬著身,打著揖,賴著荊襄不還的劉備,身旁隨扈趙雲嚴加戒備中,而在周瑜身後的東吳將領持刀藏於背後,就等都督一聲令下便要拿下這名敵首。透過寥寥四名角色不同的肢體語言,一場危機四伏的宴會就此展開,讓觀者亦能感受那驚心動魄的氣氛。
臺中萬春宮
這兩則三國故事同樣都有千鈞一髮,化危機為轉機的情節,立於廟堂之上,或許就是在告訴信眾來此祈求神靈護佑,定能轉危為安,順心如意。

正殿上有一對青斗龍柱,龍身盤旋向上展現動感,單腳拄地則是呈現力道,優美的線條是增添廟堂的莊嚴與神聖。
臺中萬春宮
龍柱上端再添加一段木柱撐起棟架,挑高整座屋頂讓正殿看來更加雄偉。看樑上刻著「喜上眉梢」,雀替是一對展翅飛翔的鳳凰,體現主神媽祖為女性。抬頭欣賞拜殿上頭的步通與員光裝飾,由於步通具有穩定棟架的作用,因此多半是以只在木材表面彩繪,不會有雕刻,上方再由獅座與象座撐起「束木」。前拜殿上的步通彩繪題材分別為「蕭何月下追韓信」與「拾椹供親」。韓信,秦淮陰人,平民出身,原為項羽帳下武將,但始終未受重用。之後逃離楚軍來到夏侯嬰的招賢館,夏侯嬰將之引薦給蕭何。蕭何在與韓信對談後確信此乃將才,故三次向劉邦力薦,可是劉邦嫌棄韓信出身低微,遲遲不肯重用他。灰心的韓信於是打算離營回鄉,蕭何聞訊後在月下策馬急追,並向劉邦說道自己願與韓信共進退,此舉終於讓劉邦重用韓信,成為劉邦帳下抗秦滅楚的第一武將,後世對韓信之才能有「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的高度評價。韓信雖有萬夫莫敵之勇,但若無蕭何的知人識人,美玉終究只能埋沒於黃沙之中,而劉邦之所以能開創漢代,很大的因素在於他的幸運,能有一班能人志士為之策劃。畫中的蕭何手執令旗,似乎正喝令著身揹寶劍的韓信停下腳步,這樣的構圖畫面與一般月下追韓信常見的騎馬追逐有很大的不同。
臺中萬春宮
「拾椹供親」的主角是漢朝時的孝子蔡順,他自小就沒了父親,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時值王莽篡漢致使政局動盪,民不聊生,蔡順帶著母親四處逃難,靠著採集果實過活。有一回蔡順出外採桑葚不幸遇上了叛黨赤眉軍,為首者見蔡順將採下的果實刻意分成兩籃而心生好奇,一問方知孝順的蔡順是要把成熟的果子留給母親,而自己則是吃沒成熟的,赤眉軍為之感動欲贈牛和米給蔡順,但蔡順堅不收受。照片中的人物似乎並不是很精準的表達出這則二十四孝裡的故事情節,赤眉軍成了文人打扮,而最重要的「桑葚」也不見蹤影。
臺中萬春宮

步通上頭的獅座、象座背上各有一道豎材雕刻,龍虎兩爿四則人物的故事,組合起來看正是「忠孝廉節」,忠:孔明進表、孝:望雲思親、廉:楊震卻金、節:蘇武牧羊。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傳說是劉備三顧茅廬方才請出的「臥龍」高人。蜀漢建興五年(227),適逢曹丕染疾而薨,幼主曹叡繼位,大臣們因忌憚司馬懿之能而奏請新帝將之削職返鄉。孔明眼見一統大業機不可失,因此進獻「出師表」請蜀漢後主劉禪准許出兵北伐。文中細數受先主劉備提攜之恩,鞠躬盡瘁,時刻不敢忘卻先主劉備恢復漢室之託付,言詞懇切,南宋文人安子順曾言:「讀出師表而不泣者,不忠也。」也因此諸葛成了「忠君」的代表人物之一。照片中的諸葛亮以一貫的羽扇綸巾之姿登場,左手捧著出師表,額頭上繫著一條頭巾,正是戲曲中常見的病容裝扮,也傳達出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情操。
臺中萬春宮
「望雲思親」講述的是唐代名相狄仁傑的故事,狄仁傑,唐朝著名宰相,歷高宗、武后兩朝,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在《舊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三十九‧狄仁傑〉當中記載:「其親在河陽別業,仁傑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有一回狄仁傑前往并州就職,途經太行山看見南方白雲飄繞,感慨的對身旁的侍從說:「我的親人就居住在這片雲的底下。」之後還站立了許久才離開,舉止間透露出思親之情。照片中身著官服,舉手作遠眺貌的便是狄仁傑,臉上的愁容透露出思鄉憶親的傷懷。
臺中萬春宮
楊震,字伯起,東漢人士。《後漢書》記載楊家祖孫四代先後擔任東漢太尉或司徒,人稱「四世三公」。在〈楊震傳〉中提到楊震曾在東萊太守任內舉薦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當晚王密帶著黃金前往楊府致謝,卻被楊震斷然拒絕,並且留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的警世名言。就是有了這樣的典故,「楊震卻金」成了「清廉」的代表故事。照片中,雙手獻上熠熠黃金的王密,以一句「沒人知道」企圖說服楊震收下賄賂,但正氣凜然的楊震斷然拒絕,以天、神、你、我皆知一席話令王密備感羞愧。
臺中萬春宮
蘇武,字子卿,西漢人士,奉武帝之命,以中郎將的身分持著使節和另副中郎將張勝一同前往匈奴接回昔日被扣留的漢使路充國。到了匈奴後張勝卻牽扯進刺殺匈奴單于的謀算中,無辜的蘇武受到牽連。匈奴王見蘇武忠貞不屈,是故千方百計想招降他,但蘇武始終不為所動。隨後,匈奴王把蘇武流放到北海,給了一群公羊讓他放牧,並約定只要羊群數量增加就會釋放他。就這樣蘇武在北海忍受著天寒地凍,守著志節過了十九年才回到中土,這令人感佩的故事就記載在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當中。畫面中的蘇武採坐姿,身旁還有一頭點題的羊,手中緊握著的節杖正是象徵著對國家的絕對忠誠。
臺中萬春宮

步通下方的員光因為不具備實質的支撐作用,是故常以鏤雕的方式呈現,在這裡亦是如此。兩邊的主題分別是「三英戰呂布」以及「空城計」,兩則同樣是《三國演義》著名的橋段;在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中,各路諸侯應曹操之號召齊聚討伐董卓,眾人共推袁紹擔任盟主,劉關張三兄弟亦率兵歸入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帳下一同前往會盟。董卓和盟軍的交戰互有攻防,然而董卓的義子呂布驍勇善戰,無人能敵,一連斬殺盟軍數將。眼見遲遲無法制服呂布,盟軍眾將亦無人敢應戰,於是張飛持著丈八蛇矛衝出迎戰呂布,雙方你來我往,不分上下。眼見義弟久久不能取勝,關羽亦掄起青龍偃月入陣。但呂布不愧名冠三國的猛將,對戰關張二人竟絲毫不落下風。隨後劉備也擎起雙劍加入戰圈,三兄弟圍戰呂布,鏖戰多時仍不見勝負,最後是呂布久戰力虛才倒拖方天化戟拍馬遁回虎牢關。一場精采的三英戰呂布,就在天下諸侯的面前上演著,不僅拉抬了劉關張三兄弟在天下豪傑間的知名度,也再次奠定了戰神呂布的地位。圖中所見冠插雙翎的便是呂布,手中緊握畫戟殺將而來,與之對戰的便是辨識度很高的美髥關羽,一把青龍偃月大刀就是最佳代表,後頭跟著手持杖八蛇矛,以及擎著雙股劍的劉備,一場劉關張三兄弟大顯神威,震驚十八路諸侯的對戰好戲就此上演。
臺中萬春宮
「空城計」為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當中的情節;話說自恃甚高的馬謖大意失了蜀軍北伐的咽喉要地─街亭,聞此噩耗的孔明心知大勢已去,急忙分撥兵馬進行撤退。豈料司馬懿運兵神速,十五萬大軍往西城而來,此時城中泰半兵力已調出負責運糧草撤退,孔明身邊無將可用,於是運使險棋令城門大開,軍士扮作一般百姓一如往常的灑掃街道,自己則是身披鶴氅,頭戴綸巾,登上城樓焚香操琴,神色自若。兵臨城下的司馬懿聞此光景暗自生疑,一時不敢躁進遂罷兵而去。照片中右上角可見諸葛孔明端坐在城樓上,身旁兩名童子隨侍,樓門前士兵若無其事的灑掃,甚至還可以自若地和敵軍前哨打起招呼來,此番光景令後頭的司馬懿暗自生疑,其子司馬昭雖懷疑是計,但最後仍抵不過父親的多疑,白白喪失了一次殲滅蜀軍的大好良機。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穿過拜殿便是萬春宮的正殿,因為空間狹隘,所以萬川宮的正殿是不開放信徒隨意進入的,香客只能在拜殿參拜。在供桌上方有一通「神人同欽」匾,為木柵指南宮所贈。
臺中萬春宮
兩側橫樑上彩繪著四愛當中的兩則:「陶淵明賞菊」、「和靖賞梅」,這兩則故事已於前述做過介紹。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再往前,四方金柱上方的橫樑有各種吉祥主題的彩繪,前點金柱正中央者為「南極星輝」,是傳統建築常見的裝飾題材,主角是壽星南極仙翁。壽星的信仰在中國由來已久,起先是源自於星辰的崇拜,如《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到了唐代,壽星和南極老人星混合為一,司馬貞《索隱》:「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現安,故祠之以祈福壽」,因此本為星宿崇拜的壽星遂擬人化,成了額禿頂廣、鬚髮盡白的南極老人,也稱為南極仙翁。畫中的仙翁手持拂塵,慈眉善目,身旁有數名童子相伴,只是這幅作品的呈現方式有所不同,並未出現一般常見代表長壽的物品,諸如壽桃、仙鶴、松樹之屬。
臺中萬春宮
龍爿是「五福祥集」,畫中為一名神仙躺臥在大葫蘆上,前方有兩名童子打開一個大壺,壺中漫出煙霧,霧中有五隻蝙蝠飛翔而去。葫蘆、壺、蝙蝠都帶著「福」的諧音,又五隻蝙蝠意味著五福,神人散五福於人間,讓人望之心生歡喜。
臺中萬春宮
虎爿為「太白醉酒詩百扁」,描述的是唐代詩仙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有「詩仙」、「詩俠」等稱號,詩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嗜飲酒也是出了名,是故也有「酒仙」的稱號,有了這些特質,讓人們也相信李太白其實是「天上謫仙」,而對他產生了神仙般的想像。
臺中萬春宮
金柱上有聯寫道「水德參天萬里驚濤資庇護,母儀配地三臺黎庶永康寧」,同樣是讚頌海神媽祖護佑黎民眾生平安康寧。

神龕上方高懸一方青底金字朱框的匾額「海晏河清」,落款「光緒歲次辛卯元月」、「管帶衛隊左翼信官林榮華暨隊目……仝勇丁等叩」,光緒十七年(1891)歲次辛卯,當時正是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於臺中建設臺灣省城之際,此時的臺中在劉銘傳的規畫之下儼然成了臺灣省的省會,是故配置有防衛隊,不過就在這方匾額線上後的一個月,辛卯年二月臺灣省城的興建工程變停擺了,臺中城終究只存在於擘劃的藍圖中而從未實現。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海晏河清」的出自於唐代鄭錫的〈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黃河河水清澈了,海浪也平靜了,四季調和,年歲豐收,一片盛事太平光景,藉此讚頌媽祖庇佑百姓之功。仔細欣賞匾額四周的裝飾,可以發現四個角落刻著蝙蝠,取其諧音「福」,又可見在花卉、枝枒交叉之間有琴座、棋盤、書卷、畫軸,正是「文人四藝」。古時要被人稱為文人雅士,這四項可是必備的才藝,因此四藝代表的是一種高雅氣質,也是身分地位的象徵。
臺中萬春宮

神龕以朱色為底,金漆為飾,展現出主神天后的神聖與尊貴。神龕對聯題道「海上舟航咸霑德澤,臺疆黎庶共沐恩光」,眉批則是「天上有妃能降福」。
臺中萬春宮
鎮殿媽就端坐在神龕裡,不過由於距離遙遠再加上有帳簾遮掩,要拜見鎮殿媽的慈容有些困難,只能透過相機拉近焦距輔助。鎮殿媽臉頰豐腴,面容上的龜裂痕跡是年代的見證。一雙慈眼照看眾生,一抹微笑撫慰世人。
臺中萬春宮
神龕兩側的後點金柱上有聯:「聖善無私仰德九重頒誥命,母儀足式推恩四海保黎民」。金柱前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守衛著道場,神像尺寸雖不大,但威武勇猛之姿絲毫不減。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前方神桌奉祀著各路神明金身,以媽祖占多數,觀之目不暇給。
臺中萬春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奉祀著孚佑帝君呂洞賓,此尊金身源於臺北木柵指南宮,據說萬春宮與指南宮淵源深厚,每逢呂祖誕辰,萬春宮也會號召信徒北上祝壽,展現神人一致的深厚情誼。
臺中萬春宮

兩側陪祀觀世音菩薩、註生娘娘,神龕上橫樑彩繪的題材為「孝感動天」以及「渭水聘賢」;「孝感動天」講述的是上古禹帝的故事,和前述所介紹的「歷山象耕」是相同的故事。據說舜的生母早亡,父親和後母對他極為苛刻,甚至多次想置他於死地,所幸舜總是能逢凶化吉。雖然如此,但舜仍然盡心盡力的侍奉雙親,其誠感天動地,成了元郭居敬所著的《二十四孝》當中的典範。
臺中萬春宮
至於渭水聘賢在前文已做過介紹,在此便不再贅述。
臺中萬春宮
另在兩側壁上還奉祀著十八羅漢,整座正殿看起來熱鬧不已。

※結語※
第一次造訪萬春宮是在2011年7月31日,經由風采輪輪姐的帶領結緣。記得當時的想法是這座廟看起來很「澳門」,走進之後覺得很擁擠,和以往對廟宇格局的印象有很大的不同,當下還真的有點不太習慣。但幾年來,每回有機會到臺中去出差,總是會想要回萬春宮去走走,去找媽祖報個到。這裡的鬧中取靜總是能讓人暫時拋開塵囂,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前陣子看到萬春宮即將於百年後重現七媽會的榮景,心中真是萬分期待。這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老廟,經過了歲月的淘洗,人事的更迭,曾經沒落過、消失過,但信徒們憑藉著對媽祖的堅定信仰,以無比的毅力讓萬春宮得以重現,這是媽祖的精神感召,更是信徒們虔誠的奉獻。萬春宮,一座見證藍興、大墩到臺中的廟宇,值得細細閱讀。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臺中萬春宮

【攝‧記】臺中萬春宮2015.04.08

【攝‧記】臺中萬春宮2012.07.14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