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乾德宮

時間:
201315

地點:田中乾德宮(彰化縣田中鎮員集路二段471號)

交通方式:搭乘台鐵至田中車站下車,直行中州路遇員集路二段右轉直行即可抵達,步行約十五分鐘。

【田中乾德宮簡介】引自田中鎮公所網站
寶斗(今名北斗)舊稱東螺,號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為明末清初台灣四大城鎮,商賈雲集市況繁盛,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 ,漳泉創建天后宮於—粵興街(現址為田中鎮梅州里第九鄰,後劃歸北斗鎮大新里) ,後因濁水溪年年氾濫,加上漳、泉州人新移入客家人,利益衝突、商務糾紛、地盤爭奪,商議天后宮遷建,以抽籤方式決定前、中、後殿之權力。

粵興街,又名悅興街,後來誤稱越興街,今為北斗鎮大新里正新畜牧場內,據探索及耆老傳說等資料,確定天后宮宮址在粵興街,市中心十字路口,牧場主人羅先生及工作人員證實,闢建牧場整理時,拾獲大杉、棟樑、磚牆等遺蹟。

公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濁水溪氾濫後,粵興街流離失所,已不宜久居,將天后宮分成三部分 (1)前殿:漳州人分得石獅兩座,龍柱二支,匾額及法器等遷建田中鎮沙仔崙,仍稱天后宮,廟址為今之受天宮。 (2)中殿:漳州人分得廟內法器及法物,遷居望興庄(今之田尾鄉睦宜村)。 (3)後殿:泉州人分得湄洲祖廟開基軟身天上聖母一尊及佛堂仙神法器,廟址東螺(今溪洲鄉舊眉村圳寮) ,後又受濁水溪氾濫之害,東遷今日北斗街,當時稱東螺街,仍稱天后宮,後稱奠安宮。

舊街沙仔崙為雍正年間以降,均行正公署所在地,交通便利,市況繁榮,乃因二次火災及新街興建(今田中市中心東西南北中里) ,鐵路通車帶來商機,先有中州路,再有員集路、中路街等,天后宮再度遷建新街今日現址,改稱乾德宮。


【阿中隨筆】
先前在討論北斗奠安宮與東螺天后宮的歷史時,我們就曾經提到古彰化地區有一座媽祖廟一分為三,這樣的傳說在南彰化地區很盛行,而傳說的主角之一便是田中乾德宮。拜讀了田中鎮公所對乾德宮的沿革記載,我們得到了「悅興街天后宮」這麼一個關鍵詞,而且傳說中的這座媽祖廟,是擁有前、中、後三殿的大廟。遍查清代典籍,悅興街最早出現於道光十六年的《彰化縣志‧卷二‧規制志》當中,東螺街同樣列名。然而東螺街的記載卻可以遠推至康熙五十一年的《重修台灣府志》,假若悅興街是一個擁有一座媽祖大廟的地方,那麼居民、商業勢必發達,如此之地怎會不見於典籍紀載?是故東螺街的興起比悅興街還要早。

另外,同樣在《彰化縣志‧卷五‧祀典志》當中對於彰化縣媽祖廟的紀錄則是:「天后聖母廟:一在鹿港海墘,乾隆五十五年,大將軍福康安倡建,廟內有各官祿位.一在邑治北門內協鎮署後,乾隆三年北路副將靳光瀚建;二十六年,副將張世英重修.一在邑治東門內城隍廟邊,乾隆十三年,邑令陸廣霖倡建.一在鹿港北頭,乾隆初,士民公建,歲往湄洲進香,廟內有御賜「神昭海表」匾額.一在邑治南門外尾,乾隆中士民公建,歲往笨港進香,男女塞道,屢著靈應.一在王宮,嘉慶十七年邑令楊桂森倡建.一在沙連林圯埔,乾隆初,里人公建,廟後祀邑令胡公邦翰祿位.一在鹿港新興街,閩安弁兵公建.一在犁頭店街,一在西螺街,一在東螺街,一在大肚頂街,一在大肚下街,一在二林街,一在小埔心街,一在南投街,一在北投新街,一在大墩街,一在大里杙街,一在二八水街,一在葫蘆墩街,一在悅興街,一在旱溪莊。」,由此可證在道光年間東螺街和悅興街是同時存在著媽祖廟的,由此觀之,悅興街天后宮一分為三的傳說便令人質疑。說到乾德宮的由來,除了古悅興街天后宮這個說法外,還有源自「舊街新社宮」,所謂的舊街便是前文沿革所說的「田中鎮沙仔崙」一帶,此說以乾德宮收有「新社天后宮祀田碑」而起。由此觀之,乾德宮的淵源尚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只是「一廟三分」的傳說是確定不可信的了。

第一次來到這座樸實的小鎮,比想像中的還要有活力,街道上人群往來好不熱鬧,而乾德宮就在這人車穿梭的的十字路口,獨自隱得一片幽靜。三開間大門雖不如其它大廟般氣派,但就是有種令人親切的古樸感。樑上懸著一盞盞紅燈籠,引著信徒前來參禮。三川脊的燕尾上有著簡潔卻華麗的鯉魚吐藻,中央則為福祿壽三仙,脊堵上的八仙雖然多所斑駁,卻難掩精緻細膩的匠師工藝。兩條垂戟底部的牌頭各有一尊剪黏像,右少左壯,一捧冠,一捧鹿,傳達出先民「加官晉祿」的想望。而正脊兩旁還有鰲龍張口剪黏,有興水避火的寓意。

三川殿屋身立面以木雕為主,這樣的裝飾在台灣古廟宇當中已然少見,鏤雕的花鳥窗櫺值得一觀。上方玉旨牌由兩朵牡丹花拱著,門楣上的門印則是獅頭造型,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龍首。大楣上則繪有「招財進寶」、「五福臨門」,亦是傳達庶民最深切的想望。正門步通口上的斗抱獅座,張嘴為公、閉嘴為母,同樣呈現古樸的味道。再觀兩側對聯:「乾坤已定聖祖領台勃受皇恩垂萬世,德義云深仁宗賜匾親臨御筆耀千秋」,上聯傳達了明鄭敗退,清廷領台的政治現實,下聯則點出了乾德宮所藏有的一方傳說為嘉慶皇帝所賜的匾額。再觀正門口所安的一對嶺南風格的石獅子造型特別,迥異於一般台灣廟宇常見的風格,同樣也是公獅張口,母獅閉嘴,兩獅回頭互望,一同鎮守著廟宇大門,這對造型特殊的石獅也成了乾德宮的廟寶之一。正門一對石雕龍柱主題也是罕見,非單龍盤柱,也不是翻天覆的雙龍柱,而是龍身在下,鳳身在上的龍鳳柱,此等安置似乎也道出此廟主祀天后的主題。兩側雙堵則是常見的龍虎浮雕,不過就在石雕方所落的款文卻是寫著「某某人贈」,而非普通所見的「獻」,兩者的態度有著相當大的差別,這點倒是阿中首見。而裙堵同樣也是浮石雕塑,龍邊為仙鶴與松樹,取其長壽寓意,而虎邊則為竹子與鹿,閩南話的「竹」與「得」同音,因此「竹鹿」就是「得祿」之意。

進入廟內,同樣也有一座露天天井,兩側迴廊連接正殿,而前拜殿四點金柱面對正殿的兩座蓮花吊筒豎材上,各雕有一位光著屁股的小仙童,一人攀爬向上,一人俯趴向下,模樣煞是有趣。登上正殿後,一對八角龍柱特別引人注目,龍身浮雕盤繞向上,感覺特別有立體感。再往正殿走去,另一對木柱上書有:「乾象鐘靈聖母香烟傳北港,德星耀秀湄洲寶婺煥東螺」,有朋友曾因此對聯而懷疑乾德宮有可能分靈自北港朝天宮,不過阿中卻有不同的想法,以上下聯的對仗觀之,上聯的「傳北港」與下聯的「煥東螺」,主詞都是乾德宮,換句話說,這副對聯是要表達朝天宮的香火是傳自乾德宮的,而乾德宮和湄洲祖廟就像是星宿一般光耀著東螺,我認為這只是乾德宮的自詡之詞而已。

再往前走去就可看見鎮殿媽祖威嚴的端坐在神龕中,乾德宮的鎮殿媽刻得相當擬人,猛然一看,彷彿媽祖就活靈活現的在你面前,雙眼炯炯有神的注視蒼生,正面看頗為嚴肅,但側面看,微微揚起的嘴角卻讓人感到一絲親切。后冠兩側垂下的紅綢,寫著大大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大字,這裝飾也是田中鎮殿媽最大的特色。除了鎮殿媽,兩側高位上分別還有兩尊頭戴古體后帽,造型頗似鹿港媽風格的金身,兩位媽祖氣態雍容華貴,就像是媽媽般的親切。駕前千順兩將軍眼神炯然,表情堅毅,令惡人望之生畏。神龕的上方懸有一方木匾,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相傳是嘉慶皇帝所御賜的古匾─「
恬瀾昭貺」。「恬瀾昭貺」其實是乾隆皇帝御賜給府城祀典大天后宮的匾額,而田中乾德宮此匾既標明為嘉慶庚申年(1800)所立,又屬名闔境弟子仝敬立,對照清朝歷代皇帝所贈之匾額體例,乾德宮這方皆不似為「皇帝親獻」,判斷應該是當地居民所臨摹而來。不過年代久遠,因此雖非出自朝廷御賜,但也頗有歷史價值。走入後殿,同樣也是供奉觀世音菩薩,菩薩頭上同樣也披著一條紅綢,展現出不同的感覺來。

就在阿中仔細拍攝乾德宮內部的同時,遇到一家人前來拜拜,有阿嬤,有父母以及一對小男孩,媽媽嘟嚷著要小孩子焚香向乾媽
(媽祖)報告,說自己最近脾氣很不好,讀書都不認真,要乾媽保佑他功課變好,幫他認真讀書……哈!多麼有趣的一幕啊!而這也是阿中喜愛靜靜觀察眾生相的樂趣啊!

田中乾德宮
三開間大門雖不如其它大廟般氣派,但就是有種令人親切的古樸感。樑上懸著一盞盞紅燈籠,引著信徒前來參禮。

田中乾德宮
三川脊的燕尾上有著簡潔卻華麗的鯉魚吐藻,中央則為福祿壽三仙,脊堵上的八仙雖然多所斑駁,卻難掩精緻細膩的匠師工藝。


田中乾德宮
兩條垂戟底部的牌頭各有一尊剪黏像,右少左壯,一捧冠,一捧鹿,傳達出先民「加官晉祿」的想望。

田中乾德宮
正脊兩旁還有鰲龍張口剪黏,有興水避火的寓意。

田中乾德宮

田中乾德宮
門楣上的門印則是獅頭造型,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龍首。


田中乾德宮
大楣上則繪有「招財進寶」、「五福臨門」,亦是傳達庶民最深切的想望。

田中乾德宮
再觀兩側對聯:「乾坤已定聖祖領台勃受皇恩垂萬世,德義云深仁宗賜匾親臨御筆耀千秋」,上聯傳達了明鄭敗退,清廷領台的政治現實,下聯則點出了乾德宮所藏有的一方傳說為嘉慶皇帝所賜的匾額。


田中乾德宮
正門口所安的一對嶺南風格的石獅子造型特別,迥異於一般台灣廟宇常見的風格,同樣也是公獅張口,母獅閉嘴,兩獅回頭互望,一同鎮守著廟宇大門,這對造型特殊的石獅也成了乾德宮的廟寶之一。

田中乾德宮
正門一對石雕龍柱主題也是罕見,非單龍盤柱,也不是翻天覆的雙龍柱,而是龍身在下,鳳身在上的龍鳳柱,此等安置似乎也道出此廟主祀天后的主題。

田中乾德宮
兩側雙堵則是常見的龍虎浮雕,不過就在石雕方所落的款文卻是寫著「某某人贈」,而非普通所見的「獻」,兩者的態度有著相當大的差別,這點倒是阿中首見。而裙堵同樣也是浮石雕塑,龍邊為仙鶴與松樹,取其長壽寓意,虎邊則為竹子與鹿,閩南話的「竹」與「得」同音,因此「竹鹿」就是「得祿」之意。

田中乾德宮
進入廟內,同樣也有一座露天天井,兩側迴廊連接正殿,而前拜殿四點金柱面對正殿的兩座蓮花吊筒豎材上,各雕有一位光著屁股的小仙童,一人攀爬向上,一人俯趴向下,模樣煞是有趣。


田中乾德宮
登上正殿後,一對八角龍柱特別引人注目,龍身浮雕盤繞向上,感覺特別有立體感。

田中乾德宮
乾德宮的鎮殿媽刻得相當擬人,猛然一看,彷彿媽祖就活靈活現的在你面前,雙眼炯炯有神的注視蒼生,正面看頗為嚴肅,但側面看,微微揚起的嘴角卻讓人感到一絲親切。后冠兩側垂下的紅綢,寫著大大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大字,這裝飾也是田中鎮殿媽最大的特色。

田中乾德宮
除了鎮殿媽,兩側高位上分別還有兩尊頭戴古體后帽,造型頗似鹿港媽風格的金身,兩位媽祖氣態雍容華貴,就像是媽媽般的親切。

田中乾德宮
駕前千順兩將軍眼神炯然,表情堅毅,令惡人望之生畏。

田中乾德宮

神龕的上方懸有一方木匾,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相傳是嘉慶皇帝所御賜的古匾─「恬瀾昭貺」。「恬瀾昭貺」其實是乾隆皇帝御賜給府城祀典大天后宮的匾額,而田中乾德宮此匾既標明為嘉慶庚申年(1800)所立,又屬名闔境弟子仝敬立,對照清朝歷代皇帝所贈之匾額體例,乾德宮這方皆不似為「皇帝親獻」,判斷應該是當地居民所臨摹而來。不過年代久遠,因此雖非出自朝廷御賜,但也頗有歷史價值。

田中乾德宮
走入後殿,同樣也是供奉觀世音菩薩,菩薩頭上同樣也披著一條紅綢,展現出不同的感覺來。

田中乾德宮
就在阿中仔細拍攝乾德宮內部的同時,遇到一家人前來拜拜,有阿嬤,有父母以及一對小男孩,媽媽嘟嚷著要小孩子焚香向乾媽(媽祖)報告,說自己最近脾氣很不好,讀書都不認真,要乾媽保佑他功課變好,幫他認真讀書……哈!多麼有趣的一幕啊!而這也是阿中喜愛靜靜觀察眾生相的樂趣啊!

【攝‧記】田中乾德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