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龍池宮

時間:
20121110

地點:高雄本館龍池宮(高雄市三民區大和街66號)

交通方式:可搭乘高雄捷運紅30接駁車至本和街口站下車,即可看見龍池宮牌樓。

【本館龍池宮簡介】引自船夫部落格
本宮創於清乾隆時期殿基早期之「本館」,當初以石碑雕刻奉祀天上聖母為主神,爾後仍由本境開拓著先民,遠赴唐山請回金尊來此安奉,年代久遠,當時本境一片平原,人煙稀少,只有幾戶落腳墾荒拓土,辛勤耕耘,廣召 天上聖母 神靈護佑,五穀豐稔,基業漸固,迢民初,本省北部桃、竹、苗、客屬及各地的人大量湧入銳意經營斯土,而奠定今日本境地區繁榮也。

宮殿在清道光年間,是以土角厝建築的小廟(今為本館里活動中心所在地)作為境內民眾信仰中心,祈安降福之聖地, 天上聖母高鎮威靈顯赫、香火鼎盛一時,因土角厝長年歷經風雨襲擊倒坍,而金尊絲毫無損,更使信徒虔誠朝奉,故于西元1920年由地方集資興建瓦葺磚造公厝廳(為現舊廟),作為供奉聖殿,唯由於香火鼎盛,經眾信從供香案桌,稟奏上蒼恩准賜旨,經奉欽賜宮名為「本館龍池宮」。

初期公厝規模未具,仍以個人名譽為管理人,先後由本境有志之士廖福興、何清玉、林進登等大德負責管理宮務,奉獻犧牲可謂「功在本宮」。至西元1987(民國76)由地方人士發起成立管理委員會,使本宮之組織步入正軌,迄今為第四屆,在全體委員、信徒代表全心全力推動新廟興建,又在眾大徳熱心參與、出錢出力、鼎力協助之下,經過三年二各餘月,乙座宏偉壯觀、美輪美奐的新廟誕生,總工程耗費新台幣壹億餘萬元,並增奉祀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南北斗星君、觀世音佛祖、五路財神爺、奉天上聖母意旨聖示,訂於西元2004年歲次甲申年民國93年國曆622( 農曆55)吉日良時舉行落成安座大典,由此本宮將邁進新的里程碑。


【隨筆】
本館,一個頗令人好奇的地名,當天參訪龍池宮時,耳邊所聽到的不是習以為常的閩南話,而是以國語居多,後來看了龍池宮的沿革才知道這裡的居民是以客家人為主,有趣的是,網路上還有一則資料是這麼介紹這個地方的:「本館,三民區與鳥松交界處,原是一片荒野,後在本館龍池宮附近,形成聚落,此區人民強悍,自我約束,自行管理,不喜鄰近村落參與意見,故名之。」(資料引自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kaohsiung-360/article/view?aid=21)

會知道有這座龍池宮,是因為之前經表妹介紹本館這一帶有間很有名的王爺宮廟─德基宮,因路過看見才知道這裡有這麼大一座媽祖廟,這次總算親自前來參拜。龍池宮週圍環境清幽,宮廟正對著一大片公園,視野很好,而且很安靜,是一處讓人能夠放鬆身心靈的地方。

這裡和一般新建的宮廟沒有什麼不同,拾階而上的臺基,中間有一座九龍丹墀,而建築體只有一進,採兩層樓,一樓正殿主祀媽祖,配祀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左右廂房各配祀文昌帝君與六十甲子太歲。其中值得一提的,這裡的太歲是有六十座金身的,不過每尊都很小巧,不到一尺,全部看起來也頗為可觀,而且值年太歲會被請到正中央,並且穿戴上龍袍帝冠,這倒是不同於其它地方的作法。而正殿二樓則供奉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左右陪祀南、北斗星君,而左右廂房則是觀世音菩薩與玄壇武財神。其實在一樓參拜媽祖時,抬頭便可望見玉皇上帝殿,不過二樓的左右廂房必須靠上帝殿的穿廊相通,平常並不開放,所以動線有些不便。我當天去是有開放的,不過走在這條廊道上,一想到腳下踩的就是 媽祖娘娘的正殿了,心裡總覺得有那麼點失禮啊!

正殿神龕有媽祖金身數尊,鎮殿媽面容慈祥,頭戴古體紙帽冠冕顯得尊貴非常,其實不只鎮殿媽,龍池宮的每一尊神尊都穿戴嶄新的神冠與神袍,而且廟方維護得也很好,所以每一尊神明看起來都格外有精神,這也是阿中一直希望能看到的。鎮殿媽祖正前方應為龍池宮的開基媽,臉部雖已燻黑,但仍可看出其慈祥的神容。神龕上有一座神牌,上面書寫「龍角寺北港天上聖母水府大王鎮守」數字,我當下看了感到很納悶,就我所知,北港似乎沒有「龍角寺」這座寺廟,而龍角寺似乎是在燕巢,也就是阿中先前曾探訪過的角宿天后宮。此外,龍池宮的沿革闡述自己的來源是湄洲,不是北港也不是龍角寺,因此為什麼會在神龕中有這麼一座神牌,這是我所想不透的地方。不過後來卻讓我在三民區公所的網站中發現這段對龍池宮的介紹:「
里內龍池宮為本館的守護廟,主祀天上聖母,分香自北港媽祖廟,民國18年遷建今址後,始稱龍池宮」(引自http://smd.kcg.gov.tw/visit_town_detail.php?type=1&id=11),由此可知龍池宮或許是從北港分靈而來,如此才能解釋這座神牌上的文字。只是為什麼廟方卻在沿革中隻字未提,而且還要另外說是「由本境開拓者先民,遠赴唐山請回金尊來此安奉」呢?

再看到神龕前同樣屹立媽祖駕前兩大護衛:千里眼、順風耳將軍,這裡的將軍像肌肉線條分明,看起來相當孔武有力,感覺就是媽祖最得力的助手。不過兩位將軍所站立的位置似乎有些不一樣,一般媽祖廟都是千里眼站龍邊,順風耳虎邊,但龍池宮卻剛好相反,當下我還以為自己看錯了,但仔細看了一下兩位的手勢,才發現真的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後來上網查了一下龍池宮的資料,發現其實最晚在大前年(2009),千順兩將軍的位置也是和別的媽祖廟一樣的,是後來才把他們調換過來,阿中自己猜想,可能是因為當初雕刻師把兩將軍的面容刻成朝外,這樣確實比較符合觀天下眾生,聽天下苦難的寓意,不過看上去卻是和媽祖相悖,或許就是因此才改變了兩位將軍的位置,變成了面容朝內。

再看到龍池宮的建築外觀雖和一般新式廟宇差別不大,不過廟內的彩繪以及裝飾也有部分具有獨特的風格,例如正殿兩側天花板上的彩繪,中央是畫帶有吉祥象徵的鳥類例如鴛鴦,而四個角落則是水果,讓人看了頗感有趣。此外,拜殿左右廊道的天花板上,四個角落則是刻有「飛蛾」,這種題材為阿中目前所僅見,不禁讓人好奇典故為何。再看到神龕上方平凡無奇的照明燈具,這裡也能發揮巧思,把燈座造型改成圓弧狀,搭上燈管,看上去就好像是一把弓一樣。

本館龍池宮,這座外表看起來似乎沒什麼特色的宮廟,只有走進內部仔細欣賞才能細細品味出它的獨特之美。當天過去參拜的時候,恰巧碰到宮裡在為信徒辦事,而且排隊的人頗多,對於我這個拿著相機猛拍的陌生人,靈媒一邊揮舞著手中法器,一邊還要瞥著觀察我,讓我拍得有些心虛。去一趟龍池宮,從支微末節的小點,就能感受最在地的風土人情,這可是我行前所始料未及的,本館龍池宮,推薦大家來這裡走走喔!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本館龍池宮

【攝‧記】本館龍池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