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朴子配天宮

時間:2018127

地點:嘉義朴子配天宮(嘉義縣朴子市開元路118)

交通方式:可於嘉義火車站前轉搭嘉義市公車或嘉義客運往朴子班次,至朴子農會站下車後直行遇光復路右轉即可看見配天宮,步行時間約兩分鐘。

【朴子配天宮簡介】引自朴子配天宮網站
溯自前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間,有布袋鎮半月庄民林馬,從湄洲恭奉聖母金身,即俗稱「開基媽」,途過朴子溪南岸樸樹下茶亭暫憩,擬再啓程時,頓覺金身重若泰山,無法移動,眾感奇異,遂即以杯筊卜於神,乃蒙聖示,意駐斯地,永佑黎庶安寧,爰建茅殿供奉,並以「樸樹宮」為宮號,嗣祥雲時現,瑞氣常呈,民眾信仰彌堅,逐漸聚居形成市街,乃曰:樸仔腳街,即今之朴子也。

康熙五十四年間全面改建中殿及拜殿。乾隆三十六年重修廟貌,威儀壯麗,氣象粲然,乾隆末年,奉諭旨敕賜「配天宮」,永誌榮耀。從此,本宮改稱「配天宮」。

嘉慶二十年,王得祿公暨其如夫人林氏為叩酬聖母恩覃,捐獻鉅金擴建神宮。同治四年再予重修。民國九年元月,本宮推派善士黃炳焜等十四人,遠涉台灣海峽赴湄洲進香。三十六年,再由各界捐款興建鐘鼓兩樓及擴築後殿。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在朴子稱之為「樸仔腳」的百年前,這裡原來的名字是「猴樹港」,荷治時期的《熱蘭遮城日誌》中即有「Causieu」的記載,翻譯成漢字就成了「猴樹」,由此判斷這個地名源自平埔族語言,並非後人望字生義的猿猴聚集之處,而「港」字的衍文來自於交通航運的功能。根據施琅在他的《靖海紀事‧上卷‧海逆日蹙疏》當中記載:「(康熙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有偽兵許福等十四名,駕小船一隻,自臺灣猴樹港過來投誠,帶有臣前所差之人要緊密稟潛通,內有叛亂相應消息,並稱彼處米貴,每擔價銀五、六兩,七社土番倡反,形勢甚蹙,人人思危。此乃天心厭亂明矣。」文中描述明鄭軍裡有個叫許福的兵士,夥同他的同袍一行十四人從猴樹港偷渡到平海衛投降施琅,他們的供詞裡面提到當時的臺灣社會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米價高漲,再加上原漢衝突早已面臨爆發臨界,因此眾番社也有叛亂之心。從這段史料可以推敲明鄭時期的猴樹港是有航運功能的,而許福這些人很有可能便是戍守,抑或是與當地官員有密通,才得以從這個地方偷渡出海。

在那個兩岸軍事劍拔弩張的年代,康熙皇帝為了封鎖臺灣鄭家軍,聽從鄭軍降將黃梧之議採取了「禁海遷界」,令沿海居民一律遷至內陸,並規定「片板不得入海」,雖然陳永華也曾突破封鎖與浙江鎮海的江勝、潮陽的邱輝保持兩岸貨物的暢流,然而沒了地方勢力的協助,一般普通百姓想要下海那可是違法亂紀之事,更遑論要在海峽之間往來了。若林馬赴湄洲請媽祖之傳說確為可信,那麼年代不該在康熙未領台前,因為那與當時的情勢是不相符的。

戰後的猴樹港持續發展,到了康熙晚年這裡已經成了漢人聚集的城市;康熙五十六年(1717)周鍾瑄的《諸羅縣志‧規制志/街市》載「……笨港街(商賈輳集,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土獅仔街、猴樹港街、井水港街(俱屬外九莊)……」說明當時的猴樹港街是府城以北的重要城市之一。不過隨著港口的河砂淤積,猴樹港街逐漸失去了海運功能,到了乾隆廿八年(1763)余文儀的《續修臺灣府志‧規制/街市/諸羅縣》載「朴仔腳街:距縣四十里.在大榔保.舊為猴樹港街,今更名.」另在〈規制/海防〉一節裡載「諸羅縣:笨港、蚊港、鹽水港、猴樹港(以上惟臺屬小商船往來貿易)」由此可見在余文儀當時的時空背景裡,猴樹港街已經成了朴仔腳街,而「猴樹港」雖然還在,但地理位置已經轉移到更加靠西的東石一帶了,也因此在乾隆之後的文獻雖亦見「猴樹港」的記錄,然實際上的內涵與康熙年間已有所不同。若以「朴仔腳」一名與配天宮創建傳說相對照,那麼該廟的創建時間較有可能的應該是在康熙領臺之後到乾隆中葉之間。

令人疑惑的是,仔腳街作為清代重要的城市之一,然街上有媽祖廟的記錄卻全然不見於清代文獻記錄中。如今廟方所陳述的創廟沿革多屬傳說,前述我們已經討論過清未領臺之前,一介商人要能由湄洲奉請媽祖神像渡海,於當時的時空背景實在是不可能。如果清代文獻裡找不到配天宮的記錄,那麼日治時期呢?為了掌握臺灣當時民間信仰狀況,日人相良吉哉走訪臺南州境內各地(包含今日的臺南市、嘉義縣市、雲林縣)廟宇,於昭和八年(1933)發表《臺南州祠廟名鑑》,這份資料的取材來源為當時各廟沿革記錄或耆老說法,這類的口傳資料雖然很容易受到時空更動而變質,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名鑑所記錄的內容是當時(日治時期)當地普遍得到認同的說法。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東石郡》裡「配天宮」項下的記載,該廟創立於康熙二十六年,記錄當時的住持是林振沛,管理委員長是黃媽典,至於沿革大意為「本廟的主神媽祖之神像是康熙二十六年,某個半月庄人士從鹿港帶來,途中在牛稠溪南岸的茶店裡停留,附近的民眾請求在此地建廟,並依廟旁的樸樹為名宮號樸仔宮。之後此地住民越來越多形成了「樸仔街」……嘉慶二十年王得襄、黃誌仁主唱增築,同治四年重修並改廟名為配天宮……」(以上內文請見《臺南州祠廟名鑑‧東石郡)。將上述內容對照今日的廟方說法可以看出許多出入,首先百年前的記錄裡並沒有林馬這個人物,但卻明指媽祖是從鹿港請來。第二,改名配天宮是同治年間的事情,沒有乾隆賜名的情事。第三,嘉慶二十年的捐資增建者並非王得祿,而是仕紳王得襄、黃誌仁。這份資料協助我們廓清了許多配天宮的沿革迷團,只是在此還是得不厭其煩的再次強調,雖然口傳資料的可信度必須受到質疑,例如康熙中葉鹿港應該還是平埔族群為主的地區,真能有媽祖廟?甚至是可供分靈的媽祖廟?這不禁令人質疑。然而以日人著作的嚴謹態度,當可推斷相關的說法至少在當時當地是受到認可的。至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信徒所認定的配天宮沿革究竟是哪一種版本,就留待各位自己定奪了。


※外觀格局※
配天宮座落在光復路與開元路交錯的丁字路口,正向面對著大路是臺灣老廟常見的方位走向,民間相傳這樣的路沖只有大神大廟才能鎮住。簷上有豐富精采的剪黏作品,簷下則是以石材為主結構。整個建築群分為三川殿、正殿、後殿、偏殿、鐘鼓樓、雙廡,三川殿前有廣闊的廟埕。

朴子配天宮

※三川殿簷上※
配天宮的三川殿為單簷硬山式屋頂,然而中港突出高於兩側,使正脊呈現斷簷,營造出視覺上的主從地位。立面門開三間,龍虎兩爿各有一道過水門通往廟內。簷上綴以色彩斑斕的剪黏作品,呈現傳統南式廟宇的華麗浪漫氛圍。

朴子配天宮

正脊脊背上的題材為雙龍護三仙,一對青龍昂首對望,龍麟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光芒,更顯栩栩如生。三仙是為「福祿壽」,又稱「財子壽」,正中央右手持如意左手按鬚者為福神,象徵賜福;左手邊配軟帽,一身員外裝扮,懷中抱著稚兒的是祿神,象徵送子;右手邊拄著拐杖,手捧壽桃的是壽仙,年邁的形象正是延壽的代表。三仙是民間信仰當中常見的組合,其所掌管的「財子壽」正是普羅大眾最期盼擁有的幸福,祂們三位的身分民間流傳各種說法,較常見的是陽城、張仙以及南極仙翁。傳說福神在人世間的身分乃是唐代賢吏陽城,因協助道州百姓免去輸納侏儒入朝的陋習而得到愛戴,將其視為「太陽」一般的重要,尊為「陽公福神」、「福星」。祿神的身分有周文王姬昌、文昌帝君以及張仙;文王因有百子而被視為送子的代表,不過這裡我們要多作介紹的是張仙這個說法。「張仙」這個稱呼其實是一段謊言下的結晶,根據明朝陸深所著的《金台紀聞》記載,張仙的原型本是五代十國的後蜀國主孟昶。孟昶是後蜀的第二代君主,甫登基時尚能保有一番勵精圖治之心,除門閥,興水利,獎農桑,與民生息,更留下流傳千古的「頒令箴」名句: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一時後蜀國勢大有茁壯之態。可惜後期沉溺於玩樂,奢侈荒淫,最後終被宋軍攻破都城,投降受俘不久便抑鬱而終。而孟昶的妃子中最受寵愛的是徐貴妃,又稱花蕊夫人,其不僅姿色絕艷,而且還腹有文章,擅長寫詩吟詠。在聽聞後蜀亡國後,悲憤的徐貴妃面對國破家亡的現實寫下了「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控訴萬軍竟無人願意為國奮戰到最後一刻。國家被滅了,這些妃子當然也跟著被俘虜,宋太祖趙匡胤早聞花蕊夫人之艷名,想當然耳便將其納入後宮。面對自己淪落到必須服侍滅國仇人,花蕊夫人心中悲苦自是不言可喻,只能將滿腔的悲戚,偷偷的向帶入宮中的孟昶畫像傾訴。後來宋太祖看見花蕊夫人時常對著畫像祝禱,心裡甚感疑惑而詢問畫像裡的人是誰?夫人推說那是送子神張仙,民間相信膜拜張仙能順利懷孕生子,這才緩解了趙匡胤的質疑。也就是因為這段典故,讓民間廣泛流傳張仙乃送子神的神話。據說另一邊手捧壽桃,拄著拐杖的便是壽仙─南極仙翁。有關壽星的信仰在先秦時的典籍即有記載,原本是對於角、亢兩宿的星宿崇拜。到了唐代,壽星的信仰與南極老人星混淆,後者遂成為新的壽星代表,並擬人化成一位額禿頂廣、髮鬚斑白、臉色紅潤的老神仙模樣。配天宮三川殿上的這組三仙剪黏,工法細緻,色彩絢麗,衣著上的瓷片還以白線勾勒紋路,凸顯出神仙的貴氣。此外三仙的配飾也很講究,眼神與肢體都很自然,讓人望之如沐照看之中,是一組值得細細欣賞的作品。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次簷脊背作飛鳳回首,祥獸鳳凰代表著天下太平,腳下牡丹則是富貴的象徵。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先看正脊中港立面裝飾精彩,由上而下可分為四部分,最上緣為鳳凰朝牡丹,同樣是富貴吉祥的寓意,兩側還有夔龍對望護衛。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第二緣為西施脊,間隔的鏤空有導引風勢,降低正脊立面風阻力道的實質功能。當中穿插著麒麟、獅、虎、象、豹這五種陸地上最凶猛的野獸,藉以震懾群邪妖祟。最外兩側則是咬著銅錢的三腳蟾蜍,這是劉海蟾神話傳說中能夠一步一吐錢的神獸,有招財的象徵。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第三緣是正脊脊堵最重要的部分,安插著八仙賀壽的九位神仙人物,這組剪黏作品同樣細緻精巧,令人看了相當喜愛。
朴子配天宮
正中央手持拂塵與如意,跨坐丹頂仙鶴背上的是賀壽的對象─南極仙翁。龍爿這邊則是騎著猛虎的李鐵拐,坐在馬上手持雲版的曹國舅,乘坐在白象背上手持玉笛的韓湘子,手中拿著串錢逗弄著座下蟾蜍的劉海蟾。虎爿這面則是高舉蒲扇,坐在麒麟背上的漢鍾離,手持寶劍與拂塵騎在獅背上的呂洞賓,手持魚鼓倒坐在白驢背上的張果老,以及乘著仙鹿的何仙姑。八仙是民間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組神仙組合,普羅大眾的每一種身分都能在八仙當中找到對應,象徵著眾生皆可藉由潛心修道而達到超凡入聖。而八仙賀壽象徵著圓滿與和諧,是廟宇建築裡最常見的裝飾題材。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最下緣則是有螃蟹和鯉魚等水生動物,置於簷上除了有壓制火性的寓意外,螃蟹代表著科甲,鯉魚則是躍龍門的主角,都是祈求飛黃騰達的象徵。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再觀由正脊垂直伸出的垂脊規帶,最上方可見兩名分持旗與球、戟與磬的將軍剪黏像,取其諧音即為「祈求吉慶」。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垂脊牌頭的戲齣主題分別是龍爿的「單騎救主」,與虎爿的「許褚裸衣戰馬超」。「單騎救主」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話說劉備率荊襄百姓移往江陵,大軍行動因此受到拖累,旋即被曹操大軍追上,一行人自此分散。趙雲為救劉備妻小,再度殺入敵軍陣營,縱使千軍萬馬亦無所懼,最後總算找到糜夫人與少主劉禪。為讓趙雲專心保護劉禪脫險,糜夫人投井自殺,趙雲阻止不及只好逕自護劉禪脫險,一路對戰曹將數人,一身是膽,毫無所懼,最後縱馬奔過長板橋,順利護少主阿斗回到主公身邊。照片中可見趙雲一頭散髮,一手按馬韁,一首擎長槍,縱然懷中縛著少主,面臨敵方四面圍剿依舊英勇逼人,萬夫莫敵。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許褚裸衣戰馬超」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話說曹操自從在潼關被馬超逼得割鬚斷袍,急忙逃命到渭河畔後,總算有餘力重整旗鼓築城下寨。豈料馬超再度追上討戰,並且指名單挑前日對陣的許褚。許褚出陣應戰,雙方大戰數百回合不分勝負,連座下戰馬都已經戰到腿軟兩人還是不肯認敗,於是相約各自回寨換馬再戰。沒想到再戰時兩人依然鬥志高昂,許褚甚至裸著身體就上場,兩將再逢戰況依舊僵持,最後是曹操眼見情勢膠著恐傷了許褚,才鳴金收兵罷了這場對戰。照片中央可見一騎乘白馬的少年將領,他便是勇猛過人的馬超,與之對戰的虯髥裸身大將正是曹將許褚,兩人互不相讓,競誇勇猛。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龍爿小港脊堵戲齣落款為「張飛斷橋」,故事是《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益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是前述子龍救主的後續;話說趙雲護阿斗衝出重圍,急往劉備陣營時,張飛早就在長坂橋邊等候。子龍見救兵已到,大喊一聲「益德援我!」隨即縱馬渡橋而去。魏將文聘首先率兵趕到,見張飛一人獨守橋頭而心生狐疑,之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將均至,見眼前態勢又恐諸葛亮有伏兵,一時局勢僵持,不敢妄進。聞訊趕來的曹操亦不敢躁進,張飛見之挺矛大喝:「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嚇得曹操只得罷兵,劉備這方的危機暫得化解。照片中可見虯髯張飛擎著八丈蛇矛立於長坂橋上,威猛的氣勢嚇得親自前來探查情勢的曹操即忙按馬掉頭,急喊退兵。這場《三國演義》裡著名的橋段展現了張飛的勇猛、冷靜與機智,與孔明的空城計有異曲同工之妙。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前方垂脊牌頭同樣也是引自《三國演義》的故事,落款「苦肉計」;在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的情節裡,周瑜巧使離間計,讓前來東吳當說客的蔣幹將錯誤的訊息帶回江北,使得曹操一怒之下斬殺了統籌水師軍務的蔡瑁。雖然錯殺蔡瑁後的曹操馬上就醒悟過來,但大錯已鑄無法挽回,於是將計就計,派遣蔡瑁之弟蔡中、蔡和兩人以不服兄長受冤被戮之名假投東吳。然而周瑜亦非等閒之輩,早就暗中提防中、和二人,於是聯合老將黃蓋在眾軍面前上演了一場苦肉計。黃蓋出言力勸周瑜降曹,大都督則以黃蓋動搖軍心為由下令處斬,在眾將力保之下才免了死罪,改以五十軍杖懲治,打得黃老將軍皮開肉綻,令人怵目驚心。照片中右前可見黃蓋正在受杖,左後的周瑜抓翎瞠目,展現出怒氣沖沖的樣子,欠著身的魯肅連忙求情,而間諜蔡中、蔡和兄弟則是在一旁竊竊私語,另一頭前來作客的諸葛亮則是將一切看在眼底,箇中曲折瞭然於心。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小港脊堵是「華容道放曹」,故事出自故事《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話說曹操先受龐統連環計所欺,後被黃蓋詐降所惑,駐紮在赤壁的數十萬大軍一夕之間被周瑜所潰。曹操敗逃北返途中,接連遭逢孔明所伏的蜀軍兵馬,隨行人馬漸次凋零。到了華容道時身邊只剩三百餘騎,然而在此當口又遇上關羽把守,眼見絕路已到的曹操接受了程昱的建議,以哀兵之態用昔日所施之情令關羽心生動搖,最後甚至縱放了曹操。畫面中可見騎乘赤兔寶馬的關羽,放走狼狽不堪的曹操,前者的大義與後者的潰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垂脊牌頭戲齣為「甘露寺」,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周瑜為了討回荊州,向孫權獻計以招親為名誆騙劉備過江入東吳。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早就識破周瑜盤算,行前交予護駕的趙雲三封錦囊,交代過江後依計而行。第一封錦囊吩咐抵吳後須先拜訪喬國老,於是劉備一行人到了南徐便先行備妥禮物,登門拜見國老。見過劉備的國老喜孜孜地前往向吳國太賀喜,讓不明究理的吳國太心生不悅,把孫權叫來訓斥了一頓。為了顧及女兒的名聲與幸福,吳國太要求在甘露寺裡先瞧一瞧劉備的樣貌,端詳他是否有資格迎娶自己的女兒,如不滿意才任憑孫權、周瑜兩人處置。畫面中,吳國太端坐在甘露寺正堂上,劉備在堂前與引見人喬國老彼此躬身作揖,身旁忠心護主的趙雲手按劍柄,面對眼前奉孫權密令伺機而動的呂範不敢掉以輕心,另一邊那位被藝師畫上大花臉,頭戴插翎武盔的遍是孫權,一場爾虞我詐的戲齣,透過人物的姿態與表情生動地傳達出來。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龍虎爿過水門簷上※
過水門為不經三川殿而能出入配天宮的通道,立面簷上同樣也有精采的剪黏作品。脊背均採雙龍護珠題材,正中央由波浪上升起的太陽,象徵著旭日東昇,欣欣向榮之意。

朴子配天宮
脊堵的戲齣落款「樊江關」,故事出自小說《薛丁山征西》,不過原文寫作「寒江關」,兩字同音,可以推知應是藝師的訛誤。在第廿九回「神鞭打走陳金定 梨花用法捉丁山」以及第三十回「樊梨花移山倒海 三擒三放薛丁山」中,薛丁山奉命征討寒江關時,遭遇梨山老母之徒樊梨花,因樊梨花法術精湛,致使薛丁山連連吃虧,被又擒又放了三次,最後由老千歲程咬金出面說媒,總算促成了這樁戰場上的婚事。照片裡可見「頭戴太歲盔,身穿天王甲,座下騰雲馬」的少將薛丁山,眼前持槍與之對戰的女子便是樊梨花,兩人正是所謂不打不相識,情苗在你來我往之間滋長。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兩道垂脊牌頭的故事分別為《二十四孝》裡的「棄官尋母」與「打虎救父」兩則故事;「棄官尋母」的主人翁為朱壽昌,字康叔,宋代人士,《宋史》〈列傳‧孝義〉當中記載:「朱壽昌字康叔,揚州天長人。以父巽蔭守將作監主簿,……壽昌母劉氏,巽妾也。巽守京兆,劉氏方娠而出。壽昌生數歲始歸父家,母子不相聞五十年。行四方求之不置,飲食罕御酒肉,言輒流涕。……。熙寧初,與家人辭訣,棄官入秦,曰:不見母,吾不反矣。遂得之於同州。劉時年七十餘矣,嫁党氏有數子,悉迎以歸。京兆錢明逸以其事聞,詔還就官,由是以孝聞天下。自王安石、蘇頌、蘇軾以下,士大夫爭為詩美之。壽昌以養母故,求通判河中府。數歲母卒,壽昌居喪幾喪明。」內容敘述朱壽昌的生母劉氏是名小妾,生產後,過了幾年就把他送到父親那裡去,從此母子分隔五十年,直到朱壽昌棄官入秦地找尋母親才再次重逢,並且悉心奉養直到母親去世,這份孝行成了後世的楷模。詩贊曰:「七歲離生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後,喜氣動皇天。」照片中可看見官員裝扮的朱壽昌,雙膝落地向母親跪拜請安,身後的隨從卸下扁擔兩頭的行囊,傳達主人「棄官」的決心。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打虎救父」指的是晉代的楊香,十四歲那一年,楊香有一回與父親在田裡工作時,突然竄出一頭猛虎猛然撲向父親,年紀小小的楊香情急之下竟然赤手空拳奮勇與虎搏鬥,最後總算順利打跑惡虎解救父親,成了後世孝順的典範。照片裡的楊香奮勇搥打著猛虎,一旁匍匐在地的楊父驚魂未定。詩贊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饞口中。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過水門簷上脊堵題材是「狄青比武」,故事見於清人李雨堂的小說《萬花樓》第十八回「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與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奸徒就戮」;話說狄青與狄太后姑姪相認後,受其庇蔭進入皇宮,但卻招來太師龐洪、孫秀一班人的妒忌,處心積慮的排擠他。狄青自知未立功勳便受官職勢必無法服眾,因此主動向宋仁宗提議願與朝中將領比試,強於三品者受三品職,勝過一品官者即受一品職。龐洪見機不可失,便囑咐九門提督王天化上彩山殿參加御前比試。王天化本是龐洪的心腹門生,亦知太師盤算,因此對戰狄青毫不留情,縱然如此最後狄青還是憑藉著過人的武藝,斬殺了心懷不軌的王天化,受封一品武將。照片中可見兩名武將乘馬對戰,秀氣白臉的狄青與王天化正在比武,雙方你來我往,競誇威武。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垂脊牌頭同樣也是出自《二十四孝》,分別是「戲彩娛親」、「拾桑供親」;「戲彩娛親」的主角是春秋時期楚國的老萊子,「萊」是他的姓,名已佚失,權稱老萊子。傳說老萊子事親至孝,要進奉給父母的食物一定是選擇甘美的,並且時常穿著色彩斑斕的衣服,在雙親面前表現出小孩子的舉動逗他們開心。後世有詩贊曰:「戲舞學驕癡,春風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氣滿庭幃。」照片中的老萊子躺在地上,手中舞弄之物定睛一看,竟然是閩南地區才有的布袋戲偶,讓人感佩藝師在創作這齣作品時的神來一筆。
DSC01937.JPG
虎爿的「拾桑供親」主角是漢代的蔡順。王莽篡漢期間,政局動盪導致社會不安,連年的歉收使得盜賊四起,百姓顛沛流離。孝順的蔡順只好帶著母親四處避難,採拾桑葚給母親充飢。採葚時,蔡順刻意將果子分裝,後來被叛軍赤眉賊所遇,問其緣由?蔡順才說出成熟的黑色桑葚是要給母親食用的,而紅色未熟的則是留給自己吃。賊將聽到了這一番話深受感動,不僅護送蔡順離開,還送給他兩斗白米和一隻牛蹄膀。有詩贊曰:「黑椹奉親闈,啼飢涙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
DSC01939.JPG

※三川殿※
視線回到三川殿,簷下兩側的墀頭處各安置一頭石獅,除了取萬獸之王的威武鎮邪之意,「獅」諧音師,是封建時期人臣最高之位,是故也有祈求功名的象徵。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的水車堵有小巧精緻的交趾俑裝飾,立面和封牆內側的題材都是出自《二十四孝》,而封牆外側則是出自《三國演義》。龍爿這邊的戲齣分別是「為親負米」、「戲彩娛親」以及「三戰呂布」。「為親負米」是春秋時期,那位孔子門下率真正直的子路。仲由,字子路,或稱季路,年少時家境貧困,只能採集住家附近的野菜充饑。為了讓父母能吃得飽,子路總是不辭辛勞地前往百里外的異地去買米,然後一步一步地將米揹回家中。父母雙亡後,子路輾轉做了大官,在宴席之間常常感嘆自己已經沒有機會再揹米奉養雙親了,此舉為孔子所讚揚。照片中可看見子路正揹著米袋回來,年邁的母親拄著拐杖在家門口迎接,主題明確,意旨鮮明。詩贊曰:「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外側的「三戰呂布」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各路諸侯應曹操之號召齊聚討伐董卓,眾人共推袁紹擔任盟主,劉關張三兄弟亦率兵歸入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帳下一同前往會盟。董卓和盟軍的交戰互有攻防,然而董卓的義子呂布驍勇善戰,無人能敵,一連斬殺盟軍數將。眼見遲遲無法制服呂布,盟軍眾將亦無人敢應戰,於是張飛持著丈八蛇矛衝出迎戰呂布,雙方你來我往,不分上下。眼見義弟久久不能取勝,關羽亦掄起青龍偃月入陣。但呂布不愧名冠三國的猛將,對戰關張二人竟絲毫不落下風。隨後劉備也擎起雙劍加入戰圈,三兄弟圍戰呂布,鏖戰多時仍不見勝負,最後是呂布久戰力虛才倒拖方天化戟拍馬遁回虎牢關。一場精采的三英戰呂布,就在天下諸侯的面前上演著,不僅拉抬了劉關張三兄弟在天下豪傑間的知名度,也再次奠定了戰神呂布的地位。照片中可見頭戴插翎武盔,手持方戟的呂布,正對上掄著丈八蛇矛的張飛,而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緊跟在後,最後則是持著劍的劉備,一場劉關張三兄弟大顯神威,震驚十八路諸侯的對戰好戲就此上演。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至於內側的「戲彩娛親」,題材與虎爿過水牌頭重複,照片中可見老萊子坐在地上,手裡搖著波浪鼓,稚童的模樣逗得雙親笑開懷。不管年歲再高,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終究還是孩子,或許老萊子就是體認到這層意涵,所以才會有扮童之舉吧?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這邊的題材是「棄官尋母」、「為母埋兒」與「空城計」。「棄官尋母」的題材同樣也已出現在龍爿過水牌頭上,照片中可看見主角朱壽昌雙膝跪地前來認親,地上的雨傘和行囊則是點出了迢迢尋親的題旨。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外側的「空城計」是《三國演義》當中膾炙人口的橋段,內容見於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話說自恃甚高的馬謖大意失了蜀軍北伐的咽喉要地─街亭,在後方西城內聞此噩耗的孔明心知大勢已去,急忙分撥兵馬進行撤退。豈料司馬懿調兵神速,十五萬大軍已經急速往蜀軍而來,此時城中泰半兵力已調出負責運糧撤退,孔明身邊亦無將可用,於是運使險棋令屬下將城門大開,扮作百姓的軍士一如往常的灑掃街道,孔明自己則是身披鶴氅,頭戴綸巾,登上城樓焚香操琴,神色自若。兵臨城下的司馬懿見此光景暗自生疑,一時不敢躁進遂罷兵而去。照片中可見孔明正悠閒地坐在西城樓門上撫琴,身旁的兩名童子則是逗趣的手舞足蹈著,城門外還有一名老兵持著掃帚,泰然自若的向眼前的司馬大軍打招呼,這一幕看得前鋒司馬昭頓感疑惑,回頭向後方的父親司馬懿回報敵情,多次受虧於諸葛亮的司馬懿,深知孔明平生從不冒險,眼前景況勢必有詐,貿然前進孔入陷阱,於是不採司馬昭進攻的建議而下令撤兵,兵行險著的諸葛亮有驚無險的渡過了這一關。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爲母埋兒」的主角郭巨,漢朝人,家境貧困。生有一子,母親相當疼惜孫子,每有食物便會分一些給孫子。一日,郭巨的兒子不慎溺斃了,妻子痛哭失聲,郭巨安慰妻子,兒子可以再生,但母親只有一個,因此夫妻為了不驚動老人家,相偕將兒子的屍體私下埋葬。正當郭巨掘土挖墳時,詎料天降霹靂,劈開墓堆,墳裡竟然出現一盆金子,並且指明是要給孝子郭巨的。最神奇的是原本斷了氣的兒子,也在霹靂響中被震活,一家人最後便拿著這盆上天賞賜的黃金,改善生活,過著幸福的日子。詩贊曰:「郭巨思供親,埋兒為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照片中可見郭巨正鋤著地,地洞中出現了黃澄澄的金條,傳達出孝舉動天,終獲善報的思想。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三川殿兩側封牆立面最大跨幅的作品,以交趾陶俑嵌入壁面,類似傳統堆塑的手法,但由於陶俑色彩較為艷麗亦久持,比起堆塑畫更耐歲月侵蝕。兩面牆堵的主角是掌著旗、球以及戟、磬的將軍,傳達「祈求吉慶」的吉祥意涵。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轉折的外牆便是用堆塑畫的方式呈現,龍爿題材是「羲之愛鵝」,虎爿則是「太白醉酒」。王羲之,字逸少,著名的東晉書法家,為中國歷史上的「書聖」。據說王羲之從鵝的體態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所以相當喜歡鵝,甚至還以寫一帖《黃庭經》為酬向人換了兩隻白鵝回家。照片中可見王羲之按著長鬚,笑臉盈盈地看著身邊童子餵飼大白鵝,呈現一副有「鵝」萬事足的樣子。
朴子配天宮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有「詩仙」、「詩俠」等稱號,詩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嗜飲酒也是出了名,是故也有「酒仙」的稱號。詩聖杜甫就曾經在〈飲中八仙歌〉中提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生動地描述了酒仙的特質。照片中可見李白一手掐著酒壺,一手搭在童子肩上,如此布局讓人一看就知道此時的他又喝得酩酊大醉了,渾身酒臭逼得童子受不了只能捏鼻拒味,有趣的肢體動作鮮明的傳達出戲齣故事。
朴子配天宮

進入三川殿,抬頭可見壽樑中港彩繪著「財子壽圖」,讓還未進廟的信徒第一眼就能在福祿壽三仙的照看下,獲得滿滿的祝福。壽樑下方是一對盤龍石柱,龍身盤旋向上,一腳持珠,一腳拄地,龍首望向中港正門,威武鎮守著此間聖地。小港間的壽樑彩繪題材是「和靖咏梅」與「茂叔觀蓮」。林逋,字君復,北宋詩人,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終身未仕亦未娶,隱居在西湖孤山與鶴、梅相伴,人稱「梅妻鶴子」,可見其愛梅之深。
朴子配天宮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北宋理學創始人。平生鍾愛蓮花之高雅,其所著〈愛蓮說〉一文流傳千年,當中提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了後世讚賞蓮花之美時一定會想起的字句。
朴子配天宮

中港牌樓面懸掛著宮名匾,墨綠色的牌面上刻著「配天宮」三個金字,外框牌首、牌帶刻有金龍盤旋護守,神聖而莊重。
朴子配天宮
下方的門楣彩繪主題則是搭配著宮名匾,中央的童子雙手撐起,彷彿就是他舉起了這面最重要的匾額,兩側的夥伴則是拿著祈求戟磬,同樣也是帶諧音的祝禱詞。
朴子配天宮
兩側有龍首門印,門印是門簪穿過門楣的收束,門簪的功能就如同髮簪一般,加固門框與門楣的結合,如何讓收束的尾端看起來美觀,門印的用心裝飾便成了重點,一般廟宇中港門印多雕以龍首,除了表達尊貴,也有鎮守之意。
朴子配天宮
中港門楣兩側繪著四不足當中的「嫦娥攬鏡嫌貌醜」與「梁武帝為君欲作仙」。嫦娥,又名姮娥、常娥,是中國神話當中的人物,《淮南子》〈覽冥訓〉中記載:「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此便是如今為人所知的嫦娥奔月故事。傳說嫦娥面容極美,溫柔賢慧,因此以之作為悲嘆不夠貌美的代表。
朴子配天宮
梁武帝蕭衍是歷史上著名的「皇帝菩薩」,多才多藝見識廣博,但晚年迷信佛法,曾四度捨棄王位出家,還動用了國帑把皇帝給「贖」回來。由於梁武帝晚年的迷信,還縱容宗室貴族胡作非為,使得朝綱敗亂,最後爆發「侯景之亂」,在侯景的監控中憂憤成疾,最後抑鬱而死,皇帝菩薩落得如此下場著實令人唏噓。有關這則四不足的故事有另外一種說法,主角換成漢武帝劉徹。其實梁武帝是求佛,想要成佛成菩薩,因此說他「欲作仙」似乎有那麼點不恰當,反倒是四處求訪長生不老秘方與仙道的漢武帝更為合適。
朴子配天宮

中港門楹聯為「配地無疆黑海赤嵌謌后德,天顏有喜黃蕉丹荔報神恩」;上聯的「赤嵌」在這裡是臺灣的借代,原是十七世紀時居住在臺南喜樹沿海一代的西拉雅部落,荷蘭據臺時在臺南建赤嵌樓,是當時全臺的政治中心,也讓「赤嵌」一名成為臺灣的代表。「黑海」指的是有黑水溝之稱的臺灣海峽。「謌」為「歌」的異體字。上聯語意為天后的聖德堪與載負萬物,無邊無際的大地相配,不論是海上的漁民還是陸地上的百姓都這麼歌頌著。下聯「黃蕉丹荔」從字面上看就是黃色的香蕉與紅色的荔枝,語出自唐代韓愈為祭祀好友柳宗元的羅池廟所撰寫的〈柳州羅池廟碑〉內容,文中提到「荔子丹兮蕉黃,雜餚蔬兮進侯堂。」描寫的便是信徒敬獻供品的樣子。下聯語意為虔誠的信徒紛紛敬獻供品以報神恩,讓神靈也感到相當歡喜。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兩側門扇身堵題材為「四聘」故事,讓未進入廟堂的信徒可以見賢思齊,帶著與前人訪賢一樣的誠心來求神,最後一定能得償所願。龍爿的兩則故事是「歷山象耕」與「渭水聘賢」,虎爿是「有辛樂道」以及「三顧茅廬」。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歷山象耕」講述的上古堯帝前往歷山探訪舜的故事,根據元郭居敬所著的《二十四孝》〈孝感動天〉記載:「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相傳舜年少時曾在歷山耕作,他的才能與德行讓一同耕種的百姓深深折服,甚至連大象都來當他的腳力,飛鳥也來協助耕田。照片中左上角可見摘下斗笠,暫作休息的禹,身旁伴著象與鳥點題,下方可見一位配有馬伕的顯貴,此人便是天下共主堯帝,降尊紆貴親自前來拜訪賢人。
朴子配天宮
身堵下半部為「渭水聘賢」,講述的是周文王延聘姜子牙的故事。呂尚,姜姓,呂氏,名尚,一說名望,字尚父,一說字子牙,亦稱「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呂望」,善於用兵,是傑出的軍事家,協助姬昌建立周朝。在《封神演義》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的故事中,原先在紂王底下擔任小職的呂尚眼見政局腐敗,於是辭官歸隱山林,常前往磻溪畔垂釣。一日,西伯侯姬昌夜夢飛熊,詢問大臣散宜生此兆為何?散宜生引昔日商高宗武丁夢飛熊而得傅說舊事,點出主公即將覓得輔佐良相。來年春,姬昌率文武官員前往南郊巡幸,路上聽聞漁夫、樵父唱吟著醒世歌謠,心忖此間必有高人隱匿,因此積極找出歌曲創作者的下落就在磻溪。初訪時雖不得如願,但求賢若渴的姬昌展現最大誠意,返回西岐後齋戒三日,擇日再率文武百官前往磻溪訪賢。這回總算見到了姜子牙,子牙吟詠「西風起兮白雲飛,歲已暮兮將焉為?五鳳鳴兮真主現,垂竿釣兮知我稀。」暗示自己得遇明主,將出仕輔佐周室匡正天下。雖然聘任姜子牙為國師後不久姬昌就已經離世,但在姜太公的盡心輔佐下,繼任的姬發順利推翻紂王暴政,建立了大周朝。照片裡可看見西伯侯姬昌,恭敬的對著眼前正在磻溪畔釣魚的姜子牙作揖行禮。
朴子配天宮
虎爿身堵上半部的「有辛樂道」,故事見於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司馬遷提到伊尹歸附商湯的故事有兩種說法,一種為伊尹以有莘氏陪嫁奴隸的身分投入商湯門下,最後再以烹調食物的道理暗喻治理天下的方式,進而得到商湯的另眼相待,封其為相。另一種說法是伊尹是一位隱居的賢者,商湯聽聞其名便派人前往聘請,一連五次才將伊尹請出。兩人會談伊尹以「素王」與「九主」的道理深得商湯所讚賞,深切倚重,成就了開創商朝的大業。後世在闡述商湯聘伊尹的故事時,顯然是採用了《史記》所記載的第二種說法。「有辛()樂道」便是講述商湯前往有莘氏國內的伊水畔拜訪伊尹求取治國之道,照片裡站右上角那位倚著鋤頭的就是伊尹,而下方有著大臣簇擁的貴人便是商湯。
朴子配天宮

「三顧茅廬」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受劉備知遇之恩的徐庶在走馬奔赴曹營找尋母親之前,特別囑咐劉備注意天下兩大智者: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劉備得知諸葛亮就隱居在隆中臥龍崗,求賢若渴的他隨即動身前往拜訪。第一次不料撲了個空,三兄弟只好先回新野城等待。沒多久聽聞孔明已回,劉備不顧霜雪再次動身前往,沒想到這次又沒碰上面,又一次敗興而歸。等到來年新春,劉備特地找人卜了卦,齋戒沐浴,做好準備再次動身前往隆中。有了兩次不愉快的經驗,關羽、張飛早已心生不耐,但劉備卻不以為苦,此回總算碰到諸葛亮在家,只是抵達臥龍崗時正巧遇見孔明在午休,劉備不敢驚擾,就這樣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候臥龍甦醒。畫面中所呈現的正是劉備第三次訪賢的場景,只見劉備恭敬地向童子作揖,目的是為了探訪在閣樓上的那位青年才俊─諸葛孔明。劉備身後關羽也跟著行禮,只有粗線條的張飛早久不耐久候,作勢想離開了,簡單的肢體動作就把人物不同的個性表露無遺。
朴子配天宮
門扇腰堵一邊是菊花與喜鵲,另一邊是鳳凰與牡丹。前者取諧音代表的是舉家喜樂,後者取寓意表示吉祥富貴,都是討喜的花鳥題材。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裙堵為常見的麒麟對望,踏寶,麒麟是傳說中的動物,據說腳不踐踏蟲蟻花木,不傷生害命,故有「仁獸」之稱,且唯有天下太平時才會現蹤,是故見之便代表著世靖祥和,是廟宇或是傳統民居常見的裝飾題材。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照片中可看見麒麟腳下踏著琴座、書冊以及棋盤、畫卷,合在一起就成了琴棋書畫四藝,傳達祈求文風鼎盛、官運亨通的願望。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中港門前一對石獅鎮守,腳下踩著球有「祈求」的寓意,雄雌兩獅各司其職則代表著陰陽調和。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另外在中港與小港之間的封柱有聯題著「神靈當是湄洲聖母,利濟分明大士化身」,歌頌著湄洲媽祖利益天下,濟渡眾生的顯赫靈驗,更被信徒認定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龍爿小港門楣彩繪的題材是「許褚裸身鬥馬超」,故事已於簷上中港虎牆垂脊牌頭處介紹過,化中可見兩五將正縱馬對戰著,猛漢許褚持著大刀,青俊馬超掄著長槍,兩人纏鬥,戰況激烈。此處與中港相同都有門印,樣式為先天八卦。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楹聯為「配合坤乾德生湄島,天錫勇智威鎮海邦」,下聯的「錫」字為動詞,是賜予的意思,此聯歌頌媽祖勇智雙全,護佑海上百姓往來平安。
朴子配天宮
虎爿的門楣彩繪是「潼關遇馬超」也是《三國演義》裡的故事;在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鬚棄袍」情節裡提到,曹操自從赤壁戰敗後回到許都籌謀如何一雪前恥,御史陳群獻策,趁劉備取西川無暇北擾時,魏軍趁機集中力量攻打東吳。東吳得知消息後派出魯肅前往荊州向劉備傳達欲再度聯合兩家兵馬抗曹之意。孔明衡量當前局勢,認為己方不宜介入曹孫之爭,但也不想因為助吳而誤了取西川的計畫,於是藉曹操斬殺馬騰、黃奎而惹怒馬超的機會,挑撥馬超率西涼軍進攻長安,逼得守將鍾繇退守潼關,急忙向曹操討救兵。雖然曹操派出了大將曹洪、徐晃協防潼關,但最後還是不敵勇猛的西涼軍,潼關再度失守。眼見情勢不妙,曹操親率大軍叩關,結果竟然吞了敗仗,落荒而逃的曹操在陣中聽見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急忙脫下紅袍。不久又聽見:「長髯者是曹操!」情急下只得割斷髯鬚。沒多久又被發現,馬超下令捉拿短髯者,曹操聞言只好扯下大旗一角,包在頸上遮住短髯落荒而逃。照片中可見手持長鎗的馬超殺氣騰騰,正中那個驚慌失措的人就是曹操,情勢之急迫從人物的表情便可看出端倪。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楹聯為「配享春秋恩覃少海,天鍾靈秀德佈汪洋」,上聯的「配享」又作「配饗」意思是對國家社會有功的人,可以列入國家祭典,與先聖先賢同受後人朝拜。「恩覃」意思是恩澤遍布,而「少海」的典故出處可見於《淮南子‧墬形訓》:「九州之大,純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自東北方曰大澤,曰無通;東方曰大渚,曰少海;東南方曰具區,曰元澤;南方曰大夢,曰浩澤;西南方曰渚資,曰丹澤;西方曰九區,曰泉澤;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澤;北方曰大冥,曰寒澤。凡八殥八澤之雲,是雨九州。」這是西漢社會對天下疆域的認知,其中東方稱之為「少海」,湄洲和臺灣都是位於中國東方,因此以「恩覃少海」來歌頌聖母護海恩德也屬合宜。另有提出「恩覃少海」四字出自明代的兒童啟蒙讀物《幼學瓊林‧朝廷》裡的「唐放勛德配昊天,遂動華封之三祝;漢太子恩覃少海,乃興樂府之四歌。」然而這裡是將「少海」視為太子的借代,是相對於以大海比喻天子的說法,將之拿來歌頌媽祖似顯附會。上聯語意為媽祖遍布東海的恩德,已成為國家祀典堪受春秋大祭。下聯的「鍾」當動詞解,為聚集的意思,整句語意為上天降下了這位神女,祂的恩德遍及四海大洋。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門楣上方斗座刻著石榴與佛手瓜,前者取其果多子特性,代表祈求子孫滿堂;後者取其諧音,代表祈求福壽綿延,兩種都是傳統瓜果裝飾常用的素材。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小港門前各立著一對石材門箱,頗具年代可惜磨損嚴重,立面處隱約可看出雕著老虎,側面則是螭龍。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抬頭欣賞中港兩側員光鏤雕,龍爿主題是「鴻門宴」,這段歷史可見於司馬遷 《史記‧項羽本紀第七》。故事描述秦末時期,各地義勇軍並起抗秦,其中以西楚霸王項羽最有實力,但劉邦卻是最早攻入關中,控制秦都咸陽的軍隊。因先前各方勢力曾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故劉邦的搶先一步讓項羽格外不平,謀臣范增力勸項羽務必於誅殺劉邦,於是在咸陽城外的新豐鴻門安排了一場會晤,想要在宴上伺機下手殺除政敵。一陣勸酒過後,范增眼見主公遲遲不下命令,於是暗令項莊在宴上假舞劍娛樂之名行刺殺之時,是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然劉邦早在謀士張良的安排下,早先一步請求項羽的叔父項伯予以保全,而項伯見項莊舞劍之舉,隨即也跟著舞起劍來,以肉身護蔽劉邦,屢屢化解危機。隨後劉邦在手下樊噲的保護下,藉口如廁伺機離開,平安渡過了一場有驚無險的危難。照片中可見項羽的盛氣凌人與劉邦的唯諾謹慎呈現強烈對比,而一旁的項莊與項伯彼此牽制,亭外一角,樊噲已準備好接應主公,一場驚心動魄,各懷鬼胎的劇碼就此展開。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題材為「銅雀臺‧英雄奪錦」,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台 孔明三氣周公瑾」。建安十五年春,曹操在鄴郡起造的銅雀臺完竣工,會宴文武百官齊聚慶賀。此時曹操想測試武將們的射箭能力,於是將一件紅錦戰袍懸掛在楊柳樹上,下方設置箭垛,以百步為界,射中箭垛之人能獲賜錦袍,不中則罰酒一杯。不料徐晃射斷了掛袍的柳枝,情急下上前取回錦袍並披掛身上,此時許褚竟也前來奪袍,兩人一陣爭搶竟將袍子撕得粉碎。曹操見狀笑曰:「孤特視公等之勇爾,豈惜一戰袍哉?」於是將諸將全喚來,各賜錦袍一件。照片可見數名將領揚弓搭箭,縱馬奔馳,百步穿楊已是難事,馬上射箭更是誇耀,眼前良將競技,看得銅雀臺上的曹操喜不自勝。照片裡可看見丞相曹操高坐臺上,雀躍的觀賞著武將射柳奪錦的英姿,一旁還有士兵敲鑼打鼓助陣,一班文臣則是分立兩旁同賞。銅雀臺的情節展現了曹操不可一世的霸氣與輝煌,也展現了其手下猛將如雲,人才濟濟的榮景。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再觀龍虎兩側照壁,前步口最上方的看架,龍爿刻的是「五老觀圖」,不過似乎有一個人物已經脫落了。虎爿這邊因為汙損嚴重,只能判斷是一幅彩繪作品,然而從兩邊不對等的裝飾風格來看,隱約透露屋配天宮獨特的建築裝飾形式。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水車堵是以交趾陶俑為裝飾素材,龍爿的主題是「周瑜假意責黃蓋」,虎爿是「九更天」。周瑜和黃蓋的這段故事在三川殿龍爿小港垂脊已提過,照片中可看見氣憤的周瑜怒指黃蓋,而黃公覆一副不把對方放在眼裡的按著鬚,一旁客卿孔明靜靜的看著,外頭還有間諜默默觀察一切。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九更天」是京劇著名的戲齣,講述的是忠僕馬義歷盡千辛萬苦為主子米進卿伸冤的故事。話說米進卿的妻子姚氏和鄰居侯花嘴私通,串通殺了丈夫,前往京城應試的弟弟米進圖在夢中看見兄長慘死,醒來後才知隨行的老僕馬義亦作此夢,兩人心覺有異,急忙返家釋疑。回到家後果然看到嫂子姚氏正在為兄長辦喪事,但據姚氏的說法米進卿是暴病而亡,米進圖雖然覺得事有蹊蹺,但也沒有證據可以懷疑嫂子。之後姚氏和侯花嘴為了廝守,竟然密謀殺了侯妻李氏並砍下頭顱,以無頭屍假冒成姚氏,再由侯花嘴舉發是米進圖逼誘嫂子不成而殺人,如此一來就能除去兩邊的障礙。事情果然如兩人謀劃的方向發展,米進圖糊里糊塗的以殺嫂之罪被捕。明知主子受屈的馬義前往公堂喊冤,昏庸的縣令竟要馬義三日內找出屍體的頭顱來證明米進圖的清白。回到家中的馬義一籌莫展,和妻子討論著公堂上的經過,想起一家受主子的照顧,無以為報,看著一旁的女兒月香,馬義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把女兒的頭顱砍下送到官府去,眼前難題就解決了。最後馬義終究無法下手,而是馬月香為了成全父親而自刎。照片中可看見馬義手裡拿著刀,而馬月香則是跪在地上望著父親,一旁還有馬妻舉起手,彷彿在哀求著丈夫,一場悲劇終究還是無法挽回。「九更天」的故事情節如今看來有些荒謬,犧牲的馬月香其實也沒有蒙騙過縣令,最後是因為恰巧遊歷過境的龐太師介入了這個案子,在接連夢見三條冤魂,以及本該五更天亮就要對米進圖進行死刑的,結果到了七更天都還不亮,一連串的靈異讓龐太師自知箇中必有冤情,於是在親自重審之下總算釐清一切,最後是到了九更天才亮。這故事周全了馬義的忠與義、馬月香的孝,但卻是個令人感到荒謬的例子。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身堵的布局相當特殊,看上去如同一扇窗,上方橫堵為龍與虎,蒼龍司雨佈水,而山君腳下踩著一葉芭蕉,取諧音正是「招福」。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窗扇的部分則是春牡丹、夏荷、秋菊與冬梅四季花卉,除了代表一年四季都圓滿,在花卉的下方還搭配著一種動物;鳳凰棲於牡丹花下,代表的是富貴吉祥。荷花間有鶴,取諧音則是「連好」。蝶的諧音「耋」,和同樣有長壽寓意的菊花搭配就成了長壽綿綿的象徵。喜鵲棲於梅花間,正是「喜上眉梢」。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裙堵也是由許多隱含吉祥寓意的動植物,虎爿這面就有代表喜事的喜鵲,諧音「祿」的鹿,代表長壽的桃子,以及捅著蜂窩的猴子所代表的「封侯」。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照壁外側牆堵也是分為身堵和裙堵,身堵的有內外兩部分,外側延續前述的「四愛」主題,分別是「和靖詠梅」與「淵明愛菊」。林和靖的題材與龍爿壽樑彩繪重複,不再贅述。
朴子配天宮
陶淵明,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為魏晉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其對菊花的歌詠散見於詩歌散文之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令人嚮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更是傳達了陶淵明對菊花高雅氣節的讚賞,也是引花自喻,期許自己也能像菊花那般卓爾不群。
朴子配天宮
內側石壁則是字帖雕刻,龍爿這面是出自鄭成功著名的傳世作品「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域,東海釀流霞。」是鄭成功以草書寫成的家書字帖。首句「禮樂衣冠第」引周公旦制禮作樂的典故,透過衣冠章服的規矩體現典章制度的規範,使天子以至庶民皆得其所。「文章孔孟家」指的是以孔子和孟子的學說作為文章立論的依據。孔孟為儒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國文化的基礎,達可治世,退可自持,是修持身心的依歸。「南山開壽域」的典故出自《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終南山又稱南山、太乙山,因為地盤穩固而不會損毀、崩壞,自古便被視為長壽的代表。「東海釀流霞」此句則是引用麻姑釀酒的神話,傳說麻姑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並於蟠桃壽宴上獻於西王母,而「流霞」就是指這種仙酒;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詩中云:「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喝了這種仙酒便能青春永駐。整首五絕傳達的是一種人追求美好的境界,令人嚮往。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是「仁義為舟楫,忠信涉波濤,慈航得惠濟,塵澥息風波」第二句「忠信涉波濤」典出自《列子》〈說符〉:「孔子自衛反魯,息駕乎河梁而觀焉。有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鱉弗能游,黿鼉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將厲之。孔子使人並涯止之曰:此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鱉弗能游,黿鼉弗能居也。意者難可以濟乎?丈夫不以錯意,遂度而出。孔子問之曰:巧乎?有道術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對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從以忠信。忠信錯吾軀於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復出者,以此也。孔子謂弟子曰:二三子識之!水且猶可以忠信誠身親之,而況人乎?」故事描述孔子看見有人能在急湍中穿梭自如覺得很驚奇,於是向他請教這是什麼法術。那人提到自己抱持著「忠信的態度」,所以能自由穿梭其間。「澥」指的是深入陸地的海。這首五絕讚頌媽祖以仁義的操守和忠信的氣度,往來游走於海上諸島,隨時救助在海上遇險的百姓。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龍爿裙堵以花鳥主角為主角,題材是鳳凰與梧桐;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號凰,莊子云其非練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一鳴而天下靖平,故被視作祥瑞仙禽。
朴子配天宮
虎爿裙堵則有雄獅、老鷹、錦雞、山茶,取諧音合在一起便成了「英雄奪錦」。
朴子配天宮

走入三川殿,中軸樑上高懸「莫不尊親」匾,上款為「嘉慶癸亥孟春之月 梅園林朝英敬書」,下款「大正四年董事(…略…)建立」,原匾於數年前毀於祝融,如今所見已是仿作。由匾面上的資訊可知這通匾額是在大正四年(1915)年由當時配天宮的董事們出資所獻,上面的字體為府城聞人林朝英在嘉慶癸亥年(1803)孟春所撰。林朝英是府城一代儒商,雖擁萬貫卻不吝回饋社會。滿清政府在歷經乾隆晚年的揮霍無度後,中央國庫已無力支付地方建設,致使台灣在歷經數次民變而遭破壞的許多基礎建設無法修復,府城林朝英慷慨解囊,出資幫助政府修築許多基礎建設,是故在林朝英的晚年,嘉慶皇帝還特別頒賜「崇文重道」匾予以嘉勉,並准建牌坊傳芳後世,此坊現仍存於臺南北門公園內。除了經濟上的成就,林朝英個人還擅於書法筆墨,造詣堪稱有清一代臺灣首屈一指的藝術家,因此許多廟宇都會拓印其字帖作為裝飾題材,朴子配天宮的這方匾額即為一例。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壽樑彩繪著「媽祖為民除水患」,故事見於《天妃顯聖錄》的「奉旨鎖龍」一節;原文記載「妃二十六歲春正月,霪雨至夏,淋漓弗止,閩浙盡罹其災。省官奏聞,天子命所在祈禱。莆人詣請神姑。妃曰:上下多獲戾於帝,故龍為災,亦數使然。今既奉天子命,當除厥禍,為我邑造福。見白虯奔躍衝突,又青、黃二龍洊盪於漭蒼之表。妃焚靈符,忽有神龍面王冠荷戟而前曰:奉帝罰此一方,何可逆命?妃曰:誠知玉旨降災,但生民遭困已極,下界天子為民請命,當奏上帝赦之。遂鎖住白虯,彼一青一黃尚騰波翻覆。妃乃焚香祭告。遽有金甲神人逐潮似追尋狀,天大霽,秋且告稔。有司特奏神姑鎖龍神功。奉旨致幣報謝。浙省水災亦漸平。」故事描述昔時閩浙著遭逢水患,莆田百姓央求媽祖向天請命,查明原因後,聖母展現神威,先鎖白龍,再驅青黃二龍,這才總算雲開天青,澇害漸復。照片中可見聖母搭壇施法,眼前龍王前來拜謁,另一條青龍則持續盤旋空中與金甲神將對峙著。民間相信興雲司雨乃是龍王的職責,是故旱澇兩災均須祈祭龍王。自從海神媽祖的信仰受歷代褒封而地位不斷上升之後,龍王自然就臣屬於天后之下了。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龍爿雀替為「古城會」與「空城計」,都是《三國演義》著名的橋段。「古城會」出自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劉關張三人因被曹操大軍沖散而各自流離,為保兩位大嫂的關羽無奈暫歸曹操帳下,並表明自己是「降漢不降曹」。之後得到義兄劉備的消息,關羽便帶著兩位兄嫂急往尋兄,一路上經歷了魏將重重阻饒,最後總算來到了古城下,遇見離散許久的義弟張飛。不料張飛誤會關羽悖離昔日結義誓言歸附了曹操,縱使孫乾居中說情,但張飛就是不信,要求關羽誅殺追趕而來的魏將蔡陽以表明心志不變。無可奈何之下,關羽掄刀對上蔡陽,起落之間斬殺了第六名魏將,眼見關羽取勝,張飛這才放下心結,冰釋誤會。畫面中可見關羽護著乘車的兄嫂在城門前,望著站在城樓上的張飛快快開門接納,而疑惑未除的張飛則是擂著戰鼓,要關羽先斬殺後頭追趕而來的魏將蔡陽表明立場,局勢一度危急。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的「空城計」在前文中已多次提及,照片中可見孔明安坐城樓上鎮定的撫著琴,城門前的士兵氣定神閒的打掃著,讓謹慎的司馬懿暗自生疑,裹足不前。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後步口壽樑中港彩繪「金玉滿堂」,同樣以福祿壽三仙為主角,畫中人物們分持寓有吉祥意義的器具:如意、孩童、壽桃、石榴,以及運來一車的金元寶,滿足了世人的各種願望。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雀替龍爿主題「關羽取襄陽」,情節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赤壁戰後,北方曹操元氣大傷,劉備趁機壯大勢力,屯兵油江口欲取下南郡,周瑜聞訊親自前往油江會見劉備,雙方約定如果東吳放棄南郡劉備才會爭取。隨後,周瑜點蔣欽擔任先鋒官前往攻伐南郡,此處有魏將曹仁鎮守,與守彝陵的曹洪成犄角之勢。憑藉著敗戰所激發出的決心,曹仁打敗了蔣欽,於是周瑜改變策略,派甘寧改攻彝陵,然此計早被細作探得,甘寧一度危急,後幸有周瑜親自來援方脫險。之後曹仁依曹操之計,大開南郡城門,引誘周瑜入城後來個甕中捉鱉,勿中計謀的周瑜不僅自己手臂中箭,還折了東吳不少兵馬。周瑜將計就計,謊稱自己中了箭後中毒併發而亡,曹仁探得消息認為機不可失,與曹洪一同率大軍襲擊吳營,豈料卻反中誘敵之計,魏營被打得潰不成軍,想逃回南郡但後路早被凌統所截,最後只能往襄陽而去。打了勝仗的周瑜領著大軍往南郡,沒想到城樓門上已是旌旗滿布,原來是趙雲奉諸葛亮之命已佔下南郡,周瑜一看大勢已去,遂分撥兩路軍隊火速往荊州、襄陽,想要趁勢追擊攻下這兩個要點。待調派妥畢,竟聞探子回報張飛已襲了荊州,關羽則是取了襄陽,東吳大費周章折了兵馬,最後竟是讓劉備不費吹灰之力攻下三地,氣得周瑜箭傷迸發,當場昏厥。照片中所見場景,正是關羽依孔明計策,拿著偷來的兵符謊稱曹仁求援,把鎮守襄陽城的夏侯惇給誆了過去,等到夏侯惇發現中計調撥回頭時,關羽早就不費一兵一卒,順利佔下襄陽,魏將們只能在城外氣得直跳腳。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是「降曹約三事」,同樣也是《三國演義》裡的故事,見於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話說據守小沛的劉備遭逢曹操派軍衝殺,劉關張三兄弟因此各分東西,而奉命護守劉備家眷的關羽,在故交魏將張遼的勸說之下無奈投入曹操麾下,雙方約定降漢而非降曹。得到天下第一猛將的曹操喜不自勝,極力想拉攏關羽為己所用,因此送上財寶、佳餚、美女、錦衣,殷勤不斷,然收到贈禮的關羽卻命人如數送往內府,直接呈給兩位兄嫂,磊落之姿更是令曹操佩服。照片中可見奉曹操之命而來的使者,有捧著冠的,有端著袍的,紛紛往關羽的住處前來,而關羽則是看也不看,作勢讓他們把這些贈禮直接往內府裡送,展現他光明磊落,尊嫂如尊兄的凜然忠義。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由中軸線上開始欣賞兩道壽樑雀替,可隱約發現雕塑的手法略有差異,再仔細比對就能發現原來配天宮也是一座「對場作」的廟宇。所謂的「對場作」指的是廟宇在興建之時,或是為了節省時間,或是為了激盪火花,會同時聘請兩派匠師以中軸線為基準,分左右兩邊同時施作,這種方式往往會激起藝師的彼此較勁,紛紛拿出看家本領來。配天宮的「對場」並不是很明顯,一般人乍看之下可能不會發覺,必須要左右仔細對照才會明瞭。也因為對場作的關係,失去了彼此的關聯戲,所以也增加了判讀戲齣上的困難。

視線回到三川中港上方棟架,兩側步通上彩繪著「大舜耕田」與「商湯聘伊尹」兩幅作品,另一面則是「渭水河聘賢」與「三請孔明」,都是「四聘」當中的故事,相關情節也已於正門門扇石雕處略作敘述,這裡再次出現足證這個題材在廟宇裝飾裡所受到的廣泛使用,也再一次告誡著信徒當抱著誠摯之心前來廟堂祈神。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後步口兩側的通樑彩繪主題為「淵明種菊」與「寫經換鵝」這兩則「四愛」當中的故事,同樣在前文已提。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員光主題是「空城計」與「鴻門宴」,也是前文多次提及的故事。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四點金柱楹聯刻著「配陟高穹明靈是接,天開勝島利濟攸資」以及「配位坤元湄島聲靈詒樸雅,天褒聖德海邦黎庶祝馨香」。第一首的上聯引自《宋史‧志第八十八 樂十》,原文是「四庾混同,百靈震疊。陟配高穹,明靈是接。」本是祭祀時歌頌先王功績的歌詞,「陟」是登上的意思,原文語意為登上與穹蒼相配的地位,在這裡為了將宮名藏於聯首,所以把字詞對調,語意也稍稍變成了足以登上蒼天的地位。「是」為助詞,此句係指神靈可與之相接。下聯當中,「勝」為形容詞,表美好;「利濟」意為有利於;「資」作動詞解,是幫助的意思;整句語意為上天創造了這座美麗的島嶼,並且賜予一切有益於這裡的協助。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第二首上聯,「坤元」語出《易經.坤卦》,是指大地育生萬物之德;「聲靈」是指靈驗的神明;「詒」為流傳;「樸雅」是「樸仔」的雅稱,整句意思是聖母的慈德能與育生萬物的大地相配,從湄洲發顯的神靈如今也流傳到了朴子。下聯詞彙相較淺白,意思是上天褒揚媽祖的聖德,海內外百姓無不虔誠的獻供信奉著。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兩側小港間的壽樑上也作彩繪,龍爿主題「四聖西岐會子牙」,虎爿是「長板坡」。「四聖西岐會子牙」的故事見於《封神演義》第三十八回,聞太師眼見伐西岐前鋒張桂芳屢屢敗陣,想起昔日道友可為助力,於是駕起墨麒麟前往九龍島請出王魔、楊森、高友乾與李興霸四道人相助。就在朝歌城外兩軍對戰,只見王魔騎狴犴,楊森騎狻猊,高友乾騎花斑豹,李興霸騎猙獰,四獸衝出陣來嚇得西岐這頭的戰馬退怯奔逃,在馬背上的將軍們包括姜子牙都滾下馬鞍。眼見戰勢不樂觀,姜子牙隨即前往玉虛宮請示師尊元始天尊克敵之方,元始賜神獸「四不相」予呂尚,助其對抗四聖之座騎。回程途中姜子牙又收了龍鬚虎並納為旗下,最後西岐由姜子牙領哪吒、龍鬚虎、黃飛虎等人迎戰四聖。豈料丞相竟被王魔祭出的劈地珠與開天珠給擊斃,所幸文殊廣法天尊及時搭救回陽,並派座下弟子金吒持遁龍樁斬殺了王魔。復生後的姜子牙再度領著金吒、哪吒兄弟出城應戰,以元始天尊所賜的打神鞭除去了高友乾,楊森則亡於金吒手下,最後只剩李興霸逃出重圍。奪路而逃的李興霸在路上竟遇上木吒,兩人展開大戰,最後不敵木吒的吳勾劍而魂斷劍下,四聖魂魄屢屢飄向封神臺等待天下靖平,姜子牙行封神大禮。照片裡所呈現的畫面是中姜子牙持著打神鞭,禮貌性地向四位仙人作著揖,似乎與《封神演義》裡的情節不大相符。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長板坡」講述的是趙子龍單騎救阿斗,這則故事在配天宮的裝飾題材裡被多次使用。畫面中可見趙雲一手持槍,一手持劍,勇猛對上曹操的千軍萬馬,展現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如果再仔細欣賞一下壽樑上方的看架,不難看出兩邊的形式是非常不一樣的,這裡是配天宮對場最明顯的地方。龍爿的看架較為傳統,由網目斗栱組成,而虎爿這邊則是多了看仙,視覺上相對活潑許多。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正中央一位金髮仙女雙手倚著斗栱,表情悠閒自得,兩側則是抽著水煙的紳士,感覺就是有錢的阿哥,外側則是一名長著翅膀的仙人,五名人物造型新穎,足見藝師的巧心別具。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封牆水車堵為交趾陶俑,龍爿主題「水漫金山寺」,是民間四大傳奇故事之一,不過以小說呈現完整故事卻是到了清代才出現。根據嘉慶年間刊行的《雷峰塔奇傳》,水漫金山寺的情節在書中的第十回「淹金山二蛇鬥法 疊木橋兩怪敘情」;許仙跟隨朋友徐乾同遊金山寺,住持法海點破白青二蛇之事,嚇得許仙連忙請求協助除妖。法海將許仙留在金山寺之舉,引來了白素貞與侍女小青上山乞憐,然而住持執法無情,堅決斬斷人妖畸戀。哀求兩次無果,白青二蛇竟喚出四海龍王協助,引大水往金山寺漫來。然法海是佛法精深之人,早就吩咐寺眾應對之法,一時之間十方揭諦、水族大軍,在法海和白素貞的策動下展開一場佛妖大戰。最後佛高一丈,大水淹不了金山寺竟漫往山下的鎮江府,導致百姓死傷無數。照片中可見整幅作品呈現雙方對峙的態勢,右側可見白素貞正催動法術調請水族支援,小青則是持劍加入戰鬥,左側亭臺內,住持法海端坐蒲團上,護法天神如韋馱、哪吒等齊臨護持佛門聖地,許仙則是站在亭旁,一場跨越佛、妖、人三界的爭鬥於焉展開。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水車堵的交趾戲齣,可以看出背景是在西湖靈隱寺,主角是濟公,只是阿中一時之間也看不出其所演繹的故事為何?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後步口水車堵則是一連串的忠孝故事,龍爿這邊有「緹縈上書救父」、「拾椹供親」以及「恣蚊飽血」這三則。「上書救父」講述漢代著名的醫者淳于意,因不願為權貴看診而遭誣陷獲罪,押解前往長安並被判處「肉刑」,小女兒緹縈不願看見父親受罪而跟著前往長安,上書漢文帝陳述了刑罰的冷酷,並請求皇帝准許她為官奴以代父罪。文帝看完後深受感動,不僅為淳于意查明了冤情,也廢除了「肉刑」這種殘酷的刑罰。後人有詩贊曰:「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楓宸。詔寬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照片中可見緹縈跪在漢文帝的面前,叩請君王允許他替代父親受罪,孝心孝行感動眾人。
朴子配天宮
「拾椹供親」的故事在前文已提及,照片裡可見赤眉賊受蔡順的孝行所感動,甚至還主動拿出一包白米送給他。
朴子配天宮
「恣蚊飽血」是晉代孝子吳猛的故事,相傳吳猛八歲時就懂得孝順父母,家裡因太過貧困而無法購買蚊帳,於是每天晚上小吳猛總是赤裸身體任由蚊子叮咬,因為只要蚊子飽餐後就不會再去叮咬他的雙親。照片中可見一名幼童光著身體趴在床邊,以肉身餵養蚊子,讓入睡的親人不受打擾。詩贊曰:「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取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朴子配天宮
虎爿這面的分別是「文天祥題絕命詩」、「湧泉躍鯉」、「扇枕溫衾」。文天祥,南宋抗元名將,縱使孤掌難挽世局,終至被俘下獄,到生命最後一客依然堅持守節,慷慨就戮。依正史記載,文天祥留下的絕命詩是在監牢裡寫的「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而照片中的場景則是他兵敗被俘,受張弘範脅迫寫信招降另一位抗元大將張世傑的場景,當時的文天祥堅持不從,並給了張弘範〈過零丁洋〉這首千古名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震懾人心,也讓文天祥的忠心守節之名永烙史冊。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湧泉躍鯉」為東漢姜詩的故事,他和妻子龐行侍奉母親至孝,因為姜母喜歡喝江水,媳婦就時常不遠辛勞的跑到江邊提水回家。又因為姜母也喜歡吃鮮魚,所以夫妻倆總是克服阻礙,捕捉新鮮的魚回家烹調給母親吃。或許是上天受到姜詩和龐行的孝道所感動,某一天在房子後方突然湧出泉水來,喝之猶如江水,每天還會跳出兩條鯉魚,讓姜詩夫婦可以拿來奉養母親。照片中可見姜詩端著魚,妻子龐行則是提著江水,兩人一同奉獻給年邁的母親。有詩贊曰:「舍側甘泉出。朝朝雙鯉魚。子能恆孝母。婦亦孝其姑。
朴子配天宮
另一則「扇枕溫衾」說的是東漢時期黃香的故事,其年幼喪母,故對父親極為孝順,每當夏天夜晚父親要就寢之前,黃香就會先把父親的枕席給搧涼,而冬天則是用自己身體的溫度先替父親暖被。照片中可見小黃香手裡拿著蒲扇,輕輕的為入睡的父親搧著涼風。有詩贊曰:「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千古一黃香。
朴子配天宮
水車堵下方有幾面陰刻石堵,有書帖也有花鳥。書帖石堵部分,龍爿刻著「名山秘閣之藏,一車五車,千箱缥碧,小史外史,萬軸琳琳」,虎爿部分則是「開河圖之瑞,紫文石室獻靈寶之祥,東觀西園」這兩幅石堵的內容節錄得都不完整,不知是甫施作時便刻意為之,抑是後世翻修時的不查,導致如今要辨明原文,著實花了阿中不少功夫。查原文出自《四類增補統編‧卷四十七》,卷首即題「雨粟以來人多著述,結繩而後代有篇章。玉檢金泥開河圖之瑞,紫文石室獻靈寶之祥。東觀西園之富,名山秘閣之藏。一車五章千箱缥碧,小史外史萬軸琳瑯。」內容講述的是先賢發明文字,後世得以將歷史記載,今人方可承繼歷代知識。此文提醒著後人學海無涯,汗牛充棟,當以有生之年努力學習。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另一幅石堵則是以雙鶴與梅花為主題的「神仙福地」以及竹子與雙鹿的「福祿全圖」。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回過頭去欣賞三川門神彩繪,中港為臺灣最常見的門神組合─秦瓊、尉遲恭。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原為隋將來護兒的部屬,最後輾轉投入秦王李世民帳下,為開創唐朝立下汗馬功勞。其事蹟雖然在正史當中著墨不多,但卻是小說《隋唐演義》、《說唐》裡頭的主角,以義士、良將、忠臣之姿躍然紙上。在《隋唐演義》第五回「秦叔寶途次救唐公 竇夫人寺中生世子」情節裡,唐國公李淵被宇文述部下追趕,情況危急,秦叔寶、樊建威兩人恰巧經過,秦瓊手上雙鐧翻飛,三兩下就把匪徒制服。李淵得救後想重賞救命之人,但秦瓊豪氣推辭,只留下姓名後便離開了,小說有贊曰「生平負俠氣,排難不留名。生死鴻毛似,千金一諾輕。」再次與李家關聯已是由秦王李世民所牽起的因緣。尉遲恭,一名融,字敬德,朔州善陽人。善使雙鞭,在小說《隋唐演義》裡雖然不是主要角色,但章回之間仍可見其英勇身影。在正史《新唐書》的記載,尉遲恭原本劉武周的部將,後來降於秦王李世民。除了跟隨征戰有功外,其對李世民最大的貢獻,應是玄武門之變時射殺李元吉,入宮擁立秦王擔任太子,輔佐李世民成為新一任的大唐皇帝。秦瓊和尉遲恭這兩位大將軍之所以成為家喻戶曉的門神,其傳說見於《西遊記》第十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託冥吏」的情節中,故事經過廣為流傳,在此便不再贅述。立於龍爿面容俊秀,右手托著一把金鐧,左手捧著長鬚的是秦瓊,虎爿長相粗獷,右手托九節金鞭,左手同樣捧鬚的是尉遲恭,兩人頭戴沖天鳳翅盔,身著盤龍雲錦甲,英勇之姿震懾邪祟。背上背著四營旗令代表統帥四方兵眾,飄逸於肩綬帶代表這兩位將軍已經位列仙班,而不是一般的武將。腰上繫的一人是弓,一人是箭,代表著門神慈悲為懷,不貿然攻擊門前往來的無形眾生,必定要等到重複確認其意圖不軌時才會採取動作。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兩側小港門扇分別是宦官與宮娥,這是女性主神專屬的門神配置。宦官手上捧著冠與鹿,取加冠晉祿的寓意,另一手扣著拂塵,肢體自然垂下呈現優雅體態。虎爿小港處的宮娥,面容飽滿,一手端持玉如意,另一手分持牡丹以及爵杯,牡丹花代表富貴,爵杯則是代表晉爵。當門扇打開時,四位隨侍便呈現向殿內神祇獻供的姿勢,也是代替眾生向神靈祈求賜福的意思。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走進天井前別忘了回頭看看中港兩道壽樑的另一面彩繪,主題分別是「三綱五常」以及「五福臨門」。繪著五名老人看著三口水缸的「三綱五常」,傳達的是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綱」本意是網上的大繩,是維繫網線的重要脈絡,後衍伸出主要的部份、秩序、法紀…等意思。而「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最早見於《韓非子‧忠孝》:「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亂。」意為做臣子的要奉行君主的指揮,做兒女的要遵守父母的教導,當妻子的要聽從夫君的指示,只有這三種關係都暢通了,天下的秩序才有辦法維持;反之如果三者違逆了,那麼天下的秩序就會混亂。「五常」則有許多說法,《書經.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代孔穎達補充說明「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另《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提出五常是五種常規,即仁、義()、禮、智()、信,「仁」表示與人相處親愛和諧、「義」表示行事合宜、「禮」代表行事態度符合規矩、「智」為明白世事的是非曲直、「信」指待人接物抱誠守信。儒家認為透過五常去執行三綱,則天下有序,政治清明。
朴子配天宮
「五福臨門」則是以財子壽三仙看著門外五隻蝙蝠的畫面來詮釋,也有福在眼前的寓意。
朴子配天宮

※天井、過水廊※
三川殿和正殿之間有兩道過水廊連接,四方圍出一埕透天天井,在風水上也有四水歸一堂的寓意。最前方的一口大耳香爐除了是配天宮的正爐,兩側還有一對大燭台,這組是鎮廟之寶之一。大正壬戌年(1922)所鑄造的青銅香爐與燭台,為昔日蒜頭糖場員工集資所獻,見證一段媽祖收伏黑狗精的傳奇故事。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在天井處往三川殿方向看,可以欣賞三川殿另一落水的簷上剪粘。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脊堵最上緣的裝飾題材為白雞在菊花欉間漫步,取諧音與意象是謂「舉家歡樂」。下方西施脊的五獸與蟾蜍,與正面配置相同。
朴子配天宮
兩側有兩位神仙踏著祥雲,一人拿著荷花,另一人拿著盒子,裡頭還有一隻探出頭來的蝙蝠,從端持物的諧音便可推敲出兩位的身分就是掌管世間情感的和合二仙。和合二仙的身分是唐太宗時期的寒山、拾得兩名出家僧侶,據說兩位乃是至交,他們時常結伴雲遊吟詩作偈,留下了「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段饒富禪意的對話。因為兩位高僧的友誼堅定,讓後世流傳他們是掌管世間友誼、愛侶情意以及音樂與和平的神仙,因此在廟宇裝飾當中,常可見以和合二仙為題材的作品。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正脊脊堵題材是「鯉魚躍龍門」;從漢代開始民間就傳說著魚化龍的故事,相傳黃河河水因為相當混濁,所以只有耐汙力較強的鯉魚可以在河中生存。在黃河上游有個大禹治水時所開鑿的龍門,又稱「禹門口」,人們發現每每到了春天,這裡總會聚集著逆游而上的鯉魚群,每一條都想要跳上高逾數丈的龍門,但沒有任何一條能成功,因此魚躍禹門化為龍的傳說就這麼流傳下來。照片中可見兩條躍出波濤水面的鯉魚,裡頭還穿插著蝦子,只有一條順利穿過禹門並順利化成龍形。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中港垂脊牌頭戲齣為「郭子儀挑燈夜戰鮑官保」以及「郭子儀法場救母」,是民間流傳的故事,相關情節見於小說《月唐演義》,這部小說是以文臣李太白與武將郭子儀為主角,兩人聯手守護大唐社稷。「郭子儀挑燈夜戰鮑官保」出自第四十一回「小英雄誤上武家寨 大元帥正娶鮑金花」,話說郭子儀在山東參加了鮑家立的擂臺,陰錯陽差不慎打死了鮑金剛、鮑銀剛兩兄弟,讓三弟鮑銅剛懷恨在心,縱然在鐵頭峰大師的居中協調下,與鮑家千金鮑金花訂了親,但兩人未成親便分散兩地,而鮑銅剛的恨意則是與日俱增。之後,鮑金剛的兒子鮑官保,在青光道人那兒習得一身武藝,奉師命下山助郭子儀,不料先在武家寨巧遇了鮑銅剛,反而被其巧言所惑與郭子儀為敵。鮑官保畢竟年輕力壯,又有一身好本領,對上姑父名將郭子儀絲毫不落下風,最後是靠著出家的鮑金花出面協調才化解誤會,順利將鮑官保導回,尊奉師命投入子儀帳下。照片中可見郭子儀縱著白馬與小將鮑官保正激烈對戰中,穿梭其間的青衣女子正是出家的道姑鮑金花。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郭子儀法場救母」的故事見於第十三回「郭武功街頭救老母 玉蝴蝶樓口踹小賊」,話說郭子儀打擂所傷的鮑家兄弟,其母舅正是朝廷命官李林甫,鮑銅剛仗著這份姻親,竟串通官員跑到汾陽縣去拏了郭子儀的母親。甫回到家的郭子儀得知噩耗,隨即領著張信、王奇兩個人一同趕往山東濟南救母。之後在大街上遇見了押解郭母的對伍,郭子儀手持雙鐧殺入,鮑銅剛一見仇敵也端刀衝上前,大街上一時刀光劍影。所幸劉天表、沈金龍兩小將乘著白馬及時相助,才讓郭子儀三人順利脫困,帶著母親往二龍山投靠寨主金錢豹于成龍。照片中可見郭子儀駕著白馬,帶著老母親突破重圍,後頭滿懷憤恨的鮑官保窮追不捨,另一頭還有劉天表、沈金龍兩位貴人的助戰,最後總算驚險脫困。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小港垂脊戲齣為「唐明皇遊月宮」以及「李太白醉草蠻書」,和中港郭子儀的故事算是一系列。「唐明皇遊月宮」是戲曲常見的齣頭,傳說唐玄宗時期有位著名的道士李善長,法術精湛,神通莫測,深受玄宗賞識。有一年的中秋兩人共同賞月,玄宗提起想一探月宮的念頭,李善長遂祭起法術,引渡兩人同入月宮。但見宮中窈窕仙女翩翩起舞,仙樂飄飄,實乃人間難覓之至美旋律,本就喜好音樂的玄宗暗自記下旋律,回到皇宮後將在月宮內聽到的樂曲譜成「霓裳羽衣曲」,並讓楊貴妃隨曲伴舞。圖中可見持著拂塵的道士李善長,引領著玄宗李隆基進入月宮,兩位仙童現身迎接,飛天嫦娥也來會一會這名罕客,仙境絕塵自是勝卻人間帝闕。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李太白醉草蠻書」是民間流傳的一段李白智冠群倫的傳說,明代馮孟龍所著的《警世通言》裡頭的第九卷「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就是在講這段故事。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下的中國社會經濟富饒,天下太平。有一回,有個邊界國家派遣使者前來獻上外交文書,滿朝文武無人看懂書中內容,玄宗大怒,下令朝臣限期解出書中內容。內翰賀知章想起正在府中作客的李白頗有才華,於是將之引薦入朝廷面聖。只聞金鑾殿上,李白一字一句完整譯出使書內容,驚艷滿朝文武。原來這是一封渤海國的大可毒寫來的使書,內容是在向唐朝表達其在佔領高麗後屢次侵犯邊境的不滿,並且威脅玄宗獻出高麗城池,否則就要舉兵興戰。聽完番書內容,朝廷上下一時鴉雀無聲,因為先前在平定高麗蓋蘇文之後,國家已經很久沒有再興起戰爭,眼下無良將可帶兵與渤海國抗衡。正當君臣不知如何應對之時,玄宗再一次向李白請益,希望他能擬一份外交說帖,而李白也胸有成竹的應下。隔日殿上,皇帝召來渤海國使臣,李白則是帶著醉意洋洋灑灑寫下招降書,內容盡陳天朝國力之強盛,四界鄰國無不稱臣納貢,警告渤海國勿輕舉妄動以免自招其禍。使臣將此文書帶回國內,大可毒看了驚駭連連,沒想到唐朝竟有此高人,於是打消了對抗的念頭,寫了降表表達臣屬之意。照片裡可看見寵宦高力士蹲在地上為李白脫靴,權臣楊國忠在一旁雖然暗自氣憤,但也莫可奈何。李白會有這番刻意的要求,據說就是因為先前在應舉時曾被楊、高二人刻意抹去,此番逮到機會加以報復,不過卻也因此與二人結下樑子,成為李白仕途的阻礙。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過水廊上的水車堵同樣也有交趾俑作品,龍爿這面的主題是「單刀赴會」,虎爿則是「西廂記」。龍爿的「單刀赴會」出自《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赤壁戰後,劉備一行人佔領荊州不還,東吳上下無不氣結。張昭獻計,以在東吳任職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一家為脅,差諸葛瑾前往西川逼迫諸葛亮勸劉備歸還荊州。諸葛亮在諸葛瑾的面前向主公既哭又跪,最後劉備同意先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但當諸葛瑾前往荊州宣達劉備之意時,卻遭守將關羽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否決,狼狽地返回東吳交差。然而孫權依舊派遣三名官吏前往三郡任職,但均遭關羽斥回,於是請出昔日為孫劉聯盟作保的魯肅負責此事。魯肅動身前往陸口,差人送信邀關羽過江一會。關羽得訊後隨即應允,義子關平怕此會不懷好意,極力勸阻但仍無法動搖關羽決定。卻說東吳這一頭,呂蒙、甘寧等將早就部署伏兵要擊殺關羽。但見關羽一襲青巾綠袍坐在船上,身邊周倉擎刀隨扈,隨行還有數名配刀大漢跟隨。魯肅迎入帳內,雙方把酒言歡至酒酣之時,魯肅開口言明討還荊州一事,但好說歹說,關羽總是顧左右而言他,只一再勸酒,最後是周倉耐不住性子斥責了魯肅:「天底下的土地,有德行的人都可以得之,那裡只有東吳才能取得?」關羽聞言佯裝訓斥周倉,實際是要他出帳去江口準備離開,一把將青龍偃月拿了過來,裝出醉態拉著魯肅的手往江邊走去。呂蒙一行人見狀,顧及魯肅之安危而不敢輕舉妄動,最後只能眼睜睜看關羽一行人平安過江,一切算計仍舊無功。整堵作品可以分為兩個橋段,右邊可見關羽拉著魯肅的手,往渡口而去。左邊則是周倉駕著小舟,停在渡頭接濟關羽。一場本是勾心鬥角,危機四伏的會面,在兩方皆不想破壞合作關係的默契下平和落幕。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改編唐朝元稹的〈鶯鶯傳〉而成的雜劇,被後世尊為「六才子書」之一,故事描述書生張君瑞一日在山西普救寺借宿,偶遇也借宿在寺內西廂,扶柩回鄉的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一見鍾情,藉著相互吟詠詩歌而漸生愛慕。照片中可見崔鶯鶯在侍女的攙扶下,隔著廂房與門外的張君瑞互訴情衷。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重建後的過水廊上橫樑,大多漆以原木色為飾,沒有特別作彩繪,只有三川殿後步口看樑的另一側才有繪畫作品,龍爿處是「媽祖顯化贈金筊」、虎爿是「媽祖顯化配天宮 靈樹四季蘭磨樹治病」,兩幅作品都是非常在地的題材。贈金筊的故事傳說是民國初年配天宮執事們到湄洲祖廟進香時,無意之間把藏在樑上的康熙皇帝御賜金筊給拿了出來,之後便輾轉帶回臺灣收藏了。然而這則故事卻充滿著許多疑竇,因為史書記載從未聽聞皇帝有「金筊」這項配備,遑論特地打造給特定的神祇了。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而「磨樹治病」也是配天宮的另一項特色,相關內容就留待介紹鎮殿媽祖時再作說明。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轉個方向,在這裡也可以抬頭欣賞正殿簷上的剪黏裝飾,脊背為雙龍拜塔。正脊脊堵題材為「湄嶼飛昇」,故事見於《天妃顯聖錄》的「湄嶼飛昇」一節,文載「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九八六),妃年二十九。秋九月八日,……妃遂徑上湄峰最高處,但見濃雲橫岫,白氣亙天,恍聞空中絲管聲韻宮徵,直徹鈞天之奏,乘風翼靄,油油然翱翔於蒼旻皎日間。眾咸欷駭驚嘆,祗見屋虹輝耀,從雲端透出重霄,遨遊而上,懸碧落以徘徊,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彩雲布合,不可復見。」媽祖昇天是後人所創造的神話故事,湄洲林氏女真正的死因在早期的文獻當中並無記錄,一說是攀登高岩不慎失足落海,一說是為了解救落海的父親,不管傳說何者為真,以宗教的觀點論之,信眾還是願意相信媽祖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由諸位天神簇擁昇天的。照片裡可見媽祖身披綬帶,飄飄然的往上天騰去,身後還有一名天將騰雲護送。下方的信徒目睹此景紛紛跪拜恭送。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垂脊牌頭也是引自《天妃顯聖錄》裡的故事,龍爿為「窺井得符」,虎爿是「聖泉救疫」。在《顯聖錄》裡,「媽祖觀井得銅符」是媽祖誕降本傳之後的第一篇記載,也是媽祖與神仙的首次相遇。內容記載「妃少時,與群女閒遊,照粧於井中,忽見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有神侍仙官一班,仿彿迎護狀。諸女駭奔,妃受之不疑。少頃,乘虛而化。眾報父母及里鄰,視銅符果出神授,莫不驚異。自此符咒徑可辟邪,法力日見玄通。常身在室中,神遊方外,談吉凶禍福,靡不奇中。」媽祖和其他姊妹淘前往井邊嬉遊時,忽然看見一名神人由井裡騰出,雙手捧著銅符。其他的少女見狀無不驚駭奔逃,只有媽祖鎮定的接下神人所賜的銅符,從此之後她便擁有了靈魂出竅、推斷禍福、避邪消災的神力。照片中可見水井裡騰出一名神將,手持銅符一柄,湄洲林氏女則是作揖恭拜領受,不過藝師在這裡幫她披了綬帶,這裝備往往代表已位仙班,以原著故事來看似乎不符。
朴子配天宮
「聖泉救疫」這一節裡記載為「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春,郡大疫。神降於白湖旁居民李本家曰:瘟氣流行,我為郡請命於帝;去湖丈許有甘泉,飲此疾可瘳。境內羅拜神賜。但此地斥鹵,疑無清流,以神命鑿之,及深猶不見泉。咸云此係神賜,勉加數鋤,忽清泉沸出,人競取飲之,其冷若醴。汲者絡繹於路,至相爭攘。朝飲夕瘥,人皆騰躍拜謝曰:清泉活人,何啻甘露,真有回生之功!乃甃為井,號曰聖泉。郡使者奏於朝,詔封崇福夫人。」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興化縣當地發生瘟疫,媽祖托夢指示白湖的李家,到離海不遠處去掘井,喝了井水便能去除疫病。居民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前往挖井,雖因遲無所獲而想放棄,但思及此乃神靈指示便繼續深挖,之後果然湧出清泉,喝了之後確實疫病痊癒,眾人爭相走告,稱之為聖泉。興化當地官員將此是上奏朝廷,宋高宗嘉勉媽祖功績,敕封為「崇福夫人」,這是媽祖得到皇帝敕封的第一次。
朴子配天宮

※正殿※
壽樑中軸畫著「媽祖顯化 配天宮不動媽祖」,也是在地的神話傳說,有關不動媽祖的故事,除了鎮殿媽是無法移動之外,另一項傳說是先民把媽祖請到朴子樹下後竟然無法移動神像,因此才在這裡建廟奉祀,畫中描述的便是這段故事。

朴子配天宮
前步口通樑上彩繪著「陸羽品茗」與「杞菊延年」兩幅作品,陸羽,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人,有「茶聖」之譽,著有世界第一部茶葉專書《茶經》。正史《新唐書‧陸羽傳》裡記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圖中可見陸羽正端著杯子砌著茶,細細地品味之中,表現出文人的高雅氣質。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的「杞菊延年」裡頭不只有枸杞和菊花,還有兩枝竹子,總體來說應該是「杞菊延年翠竹青」。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曾作〈杞菊賦〉云「惟杞惟菊,偕寒互緑。」,亦有〈後杞菊賦〉云「以杞爲糧,以菊爲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歌頌著此兩物延年益壽的功效。
朴子配天宮
下方員光題材一者為鳳凰與牡丹,還有一隻小喜鵲嬉戲欉間,代表著喜迎富貴吉祥。
朴子配天宮
虎爿則是繪著「李太白月下作詩」以及翠竹和靈芝。前者的故事源自〈月下獨酌〉這首詩:「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圖中可見詩仙李白高舉酒杯對著明月,不過這裡多了個童子相陪,失去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寂寥美感。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員光刻著鶴、蓮搭配一隻小蟾蜍,除了可以解讀成諧音的好事連連,蟾蜍又有財富的象徵,因此也可當成財富連連,都是很討喜的寓意。
朴子配天宮

先觀正殿兩側通往後殿過水的上方棟架彩繪,龍爿這邊有「媽祖窺井得符」、「媽祖藥救呂德」、「媽祖祈天乞雨」以及「媽祖桃花山收二神」等故事,都是出自《天妃顯聖錄》的內容。「窺井得符」的故事已於正殿簷上垂幾牌頭介紹過,圖中可見一位老神仙從井裡升起,手裡拿著銅符,媽祖見之不懼不避,泰然的上前領受,反觀身後的那些伙伴嚇得急忙逃竄。
朴子配天宮
「藥救呂德」的故事原文記載為「洪武十八年,興化衛官呂德出海守鎮,得病甚危篤,求禱於神。夢寐間見一神女儼然降臨,命侍鬼持丸藥,輝瑩若晶珀,示之曰:服此當去二豎。正接而吞之,遽寤,香氣猶藹藹未散。口渴甚,取湯飲,嘔出二塊物,頓覺神氣爽豁,宿疴皆除,遂平復如初。是夕夢神云:疇昔之夜,持藥而救爾者,乃慈悲觀音菩薩示現也,當敬奉大士。呂德感神靈赫奕,遂捐金創建觀音堂於湄嶼。」故事描述興化衛官員呂德得了重病,睡夢中得遇媽祖施藥解救,並囑咐他要在湄州島上興建觀音堂奉祀觀世音菩薩,從這段記載也可看出媽祖與觀音信仰的緊密結合。
朴子配天宮
「媽祖祈天乞雨」的故事記錄在「禱雨濟民」這一節裡:「妃年二十一歲時,莆大旱,山焦川涸,農民告困。通郡父老咸曰:非神姑莫解此厄!縣尹詣妃求禱。妃往祈焉。擬壬子申刻當雨。及期,日已午,烈燄麗空,片雲不翳。尹曰:姑殆不足稱神乎!未幾,陰霾四起,甘澍飄灑,平地水深三尺,西成反獲有秋。眾社賽日,咸懽呼頂禮,稱神姑功德不可思議!」畫中可見媽祖在壇前領著百姓向天祝禱,眾人誠心祈求總算得天垂憐,將下甘霖一解大旱。
朴子配天宮
「桃花山收二神」是媽祖故事裡膾炙人口的一則,收錄在「降伏二神」這一節:「先是西北方金水之精,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視,號千里眼。二人以金水生天,出沒西北為祟,村民苦之,求治於妃。妃乃雜跡於女流採摘中,十餘日方與之遇。彼誤認為民間女子,將近前,妃叱之,遽騰躍而去,一道火光如車輪飛越,不可方物。妃手中絲帕一拂,霾障蔽空,飛鴴卷地。彼仍持鐵斧疾視。妃曰:敢擲若斧乎?遂擲下,不可復起。因咋舌伏法。越兩載,復出為厲;幻生變態,乘濤騎沫,滾盪於浮沉蕩漾之中,巫覡莫能治。妃曰:江河湖海,水德攸鍾,彼乘旺相之鄉,須木土方可克之。至次年五、六月間,絡繹問治於妃。乃演起神咒,林木震號,沙石飛揚。二神躲閃無門,遂拜伏願皈正教。」媽祖在廿三歲那一年,得知西北方的桃花山有妖怪作祟,戕害百姓,於是佯裝普通百姓與一群女孩一起前往想一探究竟。之後經過兩度降伏才讓千里眼、順風耳心悅誠服,發願當媽祖的駕前護法協助聖母救世,自此位列仙班。照片中可見媽祖正運施道法,千里眼與順風耳兩名精怪則是跪在地上請求神姑開恩。
朴子配天宮
牌樓面的彎栱上繪著「春牡」、「夏荷」,以春天的牡丹和夏天的荷花代表每個時節都美好。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這面的橫樑彩繪主題延續龍爿,包含「媽祖護海」、「靈藥救民」、「靈符回生」、「媽祖怒海救父兄」等。「媽祖護海」是媽祖信仰的基礎,有很多相關的故事,但若以這幅作品我呈現的情節來看,應當是在描述「擁浪濟舟」這一節的內容。文中記載「洪武七年甲寅,泉州衛指揮周坐領戰船哨捕,忽遇颶風大作,衝泊閣礁。舟人環泣稽首,呼神妃求庇。黑夜間倏見神火懸空畢照,桅檣皆現。周喜曰:吾聞海上危急時,得神火照耀,雖危亦安。神其佑我乎!俄而巨浪躍起,將船盪浮,從石𢅳多隙真踰磯北,順流駛至岸邊。時天欲曙,差認港跡,始得無恙。歸至泉,立廟奉祀。乃運木赴湄嶼,修整宮殿。其杉木未載者,浮水面自飄流到湄,木頭各有天妃二字,眾皆奇之。自是重建寢殿及香亭、鼓樓、山門,復塑聖像,製旗鼓,沿途鼓欲,送至祖廟。」泉州衛指揮周坐率領巡哨船在海上進行例行任務,不料竟遇颶風,致使船底觸礁。眼看情勢危急,眾人急忙向上天禱告,祈求天妃媽祖顯靈庇佑。不久後,在一片漆黑的夜空中突現神光照耀,又遇一陣巨浪助觸礁的船身順利脫困,並且順著海流航向岸邊,等到天亮時眾人才發現原來船已經順利駛回港外。畫中可見媽祖持著拂塵,右手放出神光照耀船身,船上的眾人紛紛跪拜默禱,就在此時,船身下的水面突然升起,帶著大家順利脫困回返。
朴子配天宮
「靈藥救民」在《天妃顯聖錄》裡並未找到相應的內容。
朴子配天宮
在「靈符回生」這一節的記載為「歲祲疫氣盛行,莆縣尹闔家病篤。吏告以湄嶼神姑法力廣大,能起死回生,救災恤難。尹齋戒親詣請救。妃曰:此係天數,何敢妄干!尹哀懇曰:千里宦遊,全家客寓,生死懸於神姑,幸憫而救之!妃念其素稱仁慈,代為懺悔。取菖蒲九節,並書符咒,令貼病者門首,煎蒲飲之,病者立瘥。尹喜再生之賜,舉家造門拜謝。自此神姑名徹寰宇矣。」故事描述有一位莆田縣尹因身染疫病而求助於媽祖,本念及一切皆是個人因果所致,但不忍見身為家中支柱的縣尹病倒而使一家困頓,於是媽祖代為向天祝禱,並取九節菖蒲讓縣尹煎藥飲之,再搭配於門楣貼上符咒,縣尹果然順利康復。畫中可見一名官員恭敬的前來拜訪湄洲林氏女,念及縣尹素來有仁慈美名,所以媽祖代其向天祈求赦罪,並交代侍女將菖蒲與符咒給縣尹治病。這則故事雖略帶神話色彩,然「此係天數,何敢妄干!」的概念是正確的思惟,人生在世本就是因果相循,神靈也無法干預,祂們只能盡力協助,一切還是得靠每個人自身的因緣與果報。
朴子配天宮
「怒海救父兄」也是為人所熟知的媽祖故事,見於《顯聖錄》的「機上救親」一節,內容載「秋九月,父與兄渡海北上。時西風正急,江上狂濤震起。妃方織,忽於機上閉睫遊神,顏色頓變,手持梭,足踏機軸,狀若有所挾而惟恐失者。母怪,急呼之,醒而梭墜,泣曰:阿父無恙,兄沒矣!頃而報至,果然。彼時父於怒濤中倉皇失措,幾溺者屢,隱似有住其舵與其兄舟相近,無何,其兄之舵摧舟覆。蓋妃當閉睫時,足踏者父之舟,手持者兄舵也。」畫中可見坐在織布機前的媽祖正陷入冥思,元神出竅往海上解救父親與兄長,雖順利救得父親,然最後卻錯失兄長,留下遺憾。
朴子配天宮
牌樓面彎栱上的彩繪延續龍爿的主題為「秋菊」、「冬梅」,以秋天盛開的菊和冬天綻放的梅,帶出下半年的每一日都有美好的結果。四季花卉也是常見的裝飾題材,代表著雖然四季有所變換,但每一季都有不一樣的光景,同樣都是美好圓滿的。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視線回到中軸,正殿神龕上方高懸「聖慈母德」匾,落款「康熙二十六年三月廿三日吉置」以及「中華民國四十九年二月一日重修」,目前所見的這方匾額為祝融災後於前年(2017)再次重製的作品,數年前阿中曾見此匾,當時所見本就是重製匾額,是故落款的康熙云云存在著相當大的疑問。僅以常理推敲,就算配天宮真的是在康熙二十一年就創立,那麼五年後還是屬於草創時期,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信徒是否有能力,或是廟內是否有空間擺放這麼一方匾額?這些都是讓人相當懷疑的。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正殿神龕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鎮殿媽,可見媽祖頭戴九旒冠冕,身著龍紋官袍,塑像以金黃為主色調,彰顯天后之尊貴,臉龐豐腴,斂眉垂目,是百姓所熟悉的慈母形象。雙手端持奏板於胸前,表達上奏天庭,是神格崇高的表徵。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配天宮的鎮殿媽祖又有「不動天后」的稱號,源自這尊塑像乃立基在原長於當地的朴樹,相傳朴子(樸仔腳)地名的由來,就是因為這棵朴樹以及在樹下所蓋的媽祖廟。外界常有誤解,認為配天宮的鎮殿媽是朴樹幹「雕」成的,嚴格來說這個說法並不對,方知要能雕出如此龐大的神像需有直徑多大的木材?況且朴樹本身的質地並不適合雕刻。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配天宮的鎮殿媽是以原生在地的「朴子樹幹」為骨架,再用泥塑的方式堆塑而成,這種作法普遍見於大型塑像,而配天宮特殊之處在於直接節掉樹幹作骨架,如此才是符合實際可行的工藝技術,也不會悖離「不動」的說法。就是因為鎮殿媽的「骨架」有一部分還在地底下盤根錯節,所以當廟方在只有一牆之隔的正殿後方種植四季蘭時,才會被信徒認為此樹也染有鎮殿媽祖的靈力,導致某些到配天宮參拜的人,動不動就會想要把身體拿去蹭一蹭樹幹,也讓四季蘭受了不少苦。
朴子配天宮
鎮殿媽兩側分立持爵與持花侍女,面容端莊婉約,裝扮端莊樸素,端爵有「晉爵」的寓意,兒盛開的牡丹則是代表富貴,兩位跟隨身邊凸顯媽祖崇高神格。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鎮殿媽前方則是分列著開基媽、開基大媽、軟身的二媽…等金身依次排列,遵守著該有的尊次位序。配天宮的開基媽為硬身神像,面容略顯班駁的時代感,更顯老神像的崇高地位。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軟身二媽則是因為數年前的祝融之變而重修,是故如今看來是尊擁有嶄新面貌的神尊。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每一尊媽祖金身都擁有慈悲的面容,也都有著同樣護佑蒼生的大悲願力。神房外兩側分立著四尊大型泥塑像,分別是媽祖的護法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以及兩名宦官隨侍。鎮殿將軍身著官袍,頭戴官帽,表情活靈活現,仿若真人。兩人一手作舉目和傾聽動作,另一手則是撩起衣袍,似乎隨時準備動身前往八方救苦一般,如此高超的雕塑藝術,據說是咸豐、同治年間,民雄著名的泥塑大師,有「臺灣交趾第一人」之美譽的葉王(麟趾)所塑。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不只千順將軍,在將軍身後的宦官同樣也是手藝精湛的雕塑品,遑論表情生動,光看龍爿較為年長這尊侍從臉上那布滿皺紋以及浮起的青筋紋路,就足以令人讚嘆藝師對人體觀察之精準與細膩,著實令人讚嘆而心醉不已。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神案最前方奉祀的是虎爺將軍,配天宮尊稱為「山軍尊神」。根據《駢雅.釋獸》的記載:「山君,虎也。」虎是山中之王,所以有「山君」的美名。至於「山軍」是否為「山君」的衍伸,這部分或許值得有興趣的朋友深入探討。
朴子配天宮
神龕楹聯為「配合坤元萬古湄山昭聖蹟,天生水德千秋海國仰慈航」,傳達著湄洲媽祖護佑海上百姓的聖德。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正殿上方的棟架為三通五瓜,通樑彩繪的主題有瓜果、花鳥與人物。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龍爿這邊的瓜果有桃子、石榴、釋迦以及葡萄,花鳥畫主題為「富貴白頭」,是牡丹花與白頭翁,人物彩繪主題是「畫龍點睛」。桃子是長壽的象徵,石榴、釋迦與葡萄都有多子的特性,所以被賦予了祈求多子多孫的想念。
朴子配天宮
白頭翁是生長在低海拔的鳥類,臺灣也是牠們的分布區域,因頭上白毛的特徵很像是白髮蒼蒼的老人而得名,也因此被當成是長壽的象徵。
朴子配天宮
「畫龍點睛」是南北朝時期梁代著名畫家張僧繇的故事;據說張僧繇受邀在金陵的安樂寺壁上畫出四條龍,即將完成時他卻刻意不畫上眼睛,旁人好奇詢問方知他是深怕一點上眼睛,這幾條龍就會馬上活了過來,騰雲駕霧飛上天際去了。旁人聞言嗤之以鼻,而拗不過眾人的張僧繇只好提筆為其中的兩條龍畫上眼睛,沒想到一畫龍還真的破壁飛騰而去。後人將這則傳說引申成掌握到了事物的關鍵點,添上使之更加完備而有了「畫龍點睛」這個成語。畫中可見侍童在旁捧著硯,左側的張僧繇則提著筆為壁上之龍點上雙眼。
朴子配天宮
虎爿這面最上方的瓜果有枇杷、西瓜、桃子、荔枝、柿子和香瓜,同樣寓有祈求多子多壽之意。
朴子配天宮
二通的喜鵲和菊花代表著舉家皆喜。
朴子配天宮
最下方彩繪為「孫真人醫虎喉」,許遜,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為道教閭山派尊奉的祖師,神號感天大帝,又稱許天師、許真人,門下弟子有臨水夫人陳靖姑、法主真君…等,為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故事主角。傳說有一回許真人在山中遇見一隻甫吞食人類的老虎,喉間被骨頭所噎而痛苦不堪,苦苦哀求真人相助。最後真人與老虎達成協議,為其解困後將不得再吞食人類,自此收服猛虎納為腳力。畫中可見一名童子正在為猛虎拔去喉中骾刺,許遜在一旁觀視著,林間還有正煎著藥的藥壺,點出許真人醫術高超的特點。
朴子配天宮
通樑下方的雀替雕著鰲魚,為龍首魚身的神獸,能司水制火,對於以木造結構為主的傳統建築自是具有重要的功能。此外「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更讓鰲魚有了另一層「功成名就」的吉祥意義,龍首魚身正是躍過龍門的中繼型態。
朴子配天宮
四方金柱上的楹聯為「母範裨萬家恭行孝友,德音揚八表莫不尊親」以及「聖蹟溯湄洲恩波萬里,慈光揚朴鎮祀典千秋」。前對當中的「裨」是助益的意思,「八表」指的是八方以外,也就是極遠的地方,整副楹聯的意思是媽祖孝順父母、友愛手足的風範足堪百姓學習,祂的聲名傳播普天之下,沒有人不尊敬、不想親近祂。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後對語意較為淺白,由湄洲發跡的媽祖信仰也在朴子鎮上發揚,享受萬世香火。這兩副楹聯的首字合起來便是「聖慈母德」,與正殿匾額相呼應。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後殿※
穿過正殿的後側過水,順著廊道進入後殿,在這裡可以欣賞正殿另一側的垂脊牌頭,主題為「龍王來朝」與「降伏二神」。《天妃顯聖錄》的「龍王來朝」一節載「東海多神怪,漁舟多溺。妃曰:此必怪物為殃。乃命舟鼓枻至中流,風日晴霽,頃望見水族輳集,錦鱗彩甲,跳躍煦沫,遠遠濤頭,擁一尊官類王子儀容,鞠躬嵩呼於前,水潮洶湧,舟人戰慄不已。妃曰:不須憂。傳示免迎。突然水色澄清,海不揚波,始知龍王來朝。以後凡遇妃誕辰,水族會洲前慶賀。是日,漁者不敢施罛下釣。」這則故事直接將東海龍王降為媽祖的臣下,見到媽祖是要親率水族迎接朝拜的,四海龍王之首尚且如此,遑論其他三位了,是故民間將四海龍王列入媽祖的水闕仙班中。這幅作品對龍王造型的描繪不同於一般,若無落款,一時之間還真難以判斷這齣的主題。

朴子配天宮
「降伏二神」的故事於前文已作描述,照片中可見媽祖手持法器收妖,而金水兩精則是驚惶逃竄。
朴子配天宮

後殿照壁上的脊堵題材是「別徐庶」,引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化名「單福」的徐庶自從投入劉備帳下為其籌謀後,屢屢立下戰功,也愈發得到劉備的倚重,但卻也讓曹操相當忌憚。之後程昱向曹操點破單福的真實身分乃是穎川徐庶,並獻計擒徐母脅徐庶來投,此計果然奏效,心急如焚的徐庶只好帶著忠孝不能兩全的遺憾離開了劉備。離別時兩人淚如雨下,依依難捨,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縱馬而去,劉備還下令士兵將眼前樹木砍斷,避免妨礙到他目送徐庶離去的眼光。過沒多久徐庶按馬回頭,向劉備推薦了隆中諸葛臥龍,也因此開啟了劉備競逐天下的契機。照片以可以看見最左側穿著布衣輕裝的徐庶,為了尋母而縱馬直奔魏營,依依難捨的回望後方的劉備,在徐庶後側有一名拿著斧頭的士兵,奉命砍去兩人視線之間的障礙物,最右邊還可看見關羽與張飛兩兄弟,急性子的張飛早就等不及要回去了,而關羽向他作個手勢,好像正喊著三弟要他等一等,雖然剪黏像都是靜止的,但卻能透過藝師的巧思與布局,巧妙而細膩的傳達出故事情節與人物性格。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的水車堵分為三部分,中央是牡丹、荷、菊、梅四季花卉,再搭配雞、鶴各一對,傳達出舉家四季皆美好的彩頭。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左右兩側分列著八仙,分別是龍爿的漢鍾離、呂洞賓、曹國舅、劉海蟾,虎爿的李鐵拐、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有關八仙的成員自古以來未有定說,直到明代吳元泰著《東遊記》,又名《八仙出處東遊記》才定型,該書開宗明義即載「八仙者,鐵拐、鍾離、洞賓、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而鐵拐先生其首也。」在這八位神仙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尋常百姓生活的軌跡,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成仙經歷。漢鍾離根據《東遊記》的記載為「燕臺人。後改名覺,字寂道,號和合子,又號王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父為列侯,官雲中。……及壯,仕漢為大將。」祂曾奉命率軍征討北蕃,開始時連連攻破敵軍陣勢,但因李鐵拐有意渡化鍾離入仙班,故化身老翁助蕃將不聿攻克漢軍,致使鍾離敗陣潰逃。逃亡途中遇見一名胡僧,將之引渡到東華先生的住處跟隨修道,後再遇上仙王玄甫、華陽真人…等人相授,道術日益精進,最後終於位列仙班。漢鍾離的造型相當鮮明,頭上雙髻,袒胸露肚,手持蒲扇一把,每每以開懷之面容示現,令人望之欣喜。
朴子配天宮
呂洞賓是八仙當中最負盛名的一位,《東遊記》:「洞賓姓呂名喦,字洞賓,號純陽子。」、「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唐武宗會昌年間參加兩次的科舉考試皆落榜,落寞時巧遇漢鍾離以黃梁一夢啟迪尋道之心遂棄儒歸隱,在通過十難試驗後拜漢鍾離為師,一同往終南山鶴嶺論道。呂洞賓和其師漢鍾離都是道教重要的宗師,以修持內丹為修行要務,後為北宗全真教奉為五祖之二。其更在民間信仰裡具有多重身分,例如五文昌之一、五恩主之一…等,可見呂仙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朴子配天宮

手持雲陽板的曹國舅,一身貴氣形象,加諸「國舅」之名不難讓人聯想其為「富貴之家」的代表。在《東遊記》的描述中,曹國舅本名曹友,是宋曹太后的胞弟,他們還有另外一位弟弟名喚曹二,但這位曹國舅每每仗著自己國舅的身分,恃強凌弱,搶奪民地,為百姓所痛惡,曹二屢屢規勸胞弟去惡從善,奈何總是不得其果,只好散盡家財濟困貧民,自己則往深山訪道,不問世事,最後在漢鍾離、呂洞賓的引渡之下得道成仙。歷史記載中的曹國舅名佾,字景休,是北宋仁宗皇后曹氏的胞弟,史書中的曹景休是位寡過擅於保身的國戚,享年七十二歲,並沒有散財修道的說法。為曹國舅染上神話色彩的宋代修練內丹的道士,將其視為呂洞賓的弟子。

朴子配天宮
劉海蟾本不在《東遊記》的八仙之列,其最出名的便是吊弄金蟾,一步一吐錢的傳說,或許這段散金於民的故事和藍采和頗有類似,是故在臺灣常把八仙裡頭的角色調換。
朴子配天宮
李鐵拐是吳元泰所認定的八仙之首,《東遊記》的第一篇故事也是「鐵拐修真求道」。李鐵拐本名李玄,書中稱其「質非凡骨,學有根源。狀貌魁梧,抱五行之秀氣;心神宣朗,識天地之玄機。」儼然是名相貌堂堂的秀士,與世人所知的乞丐形象大相逕庭。據說有一回李玄魂魄出竅前往華山與老子論道,臨行前囑咐徒弟楊子守護其身,若七日後尚未還魂才將其軀體焚化。待到第六天時,楊子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亟欲返鄉探視,但又礙於師父的囑託,忠孝難以兩全之下只能先焚了李玄之體,急返家中探母。李玄隨著老子遊遍三十六洞天、蓬萊、方丈諸仙島,到了第七日還魂時才發現軀體已燬,魂魄只好託附在路邊一副剛剛餓死在路旁的乞丐上,成了「蓬其首,垢其面,端其腹,跛其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面貌。是故如今我們所見的李鐵拐形象,是一名頭束箍,虯髯面,衣衫襤褸,拄杖持葫蘆的面貌。

朴子配天宮

手持魚鼓的張果老據《東遊記》的描述原是天地混沌初開時的一隻白蝙蝠,受天地之氣,得日月之精而化身為人,後得宛丘、李鐵拐授法而得道。不過史書上所記載的張果是唐代一位修持內丹的道士,「老」則是對他的尊稱。相傳唐玄宗曾邀請祂上朝演繹道法,並封為光祿大夫。之後張果的故事在流間流傳得愈加神化,遂成了一名法術高深的神仙。其最大的特色是倒騎著一頭白驢,可日行數萬里,休息時驢子可以像紙一樣折起來收到箱子裡,要騎乘時只要噴一噴水,紙片就會鼓起再次化成白驢,神異莫名。
朴子配天宮
何仙姑是八仙當中唯一的女性,傳說祂是廣州增城縣何素之女,唐武后時曾夢見仙人教授吞食雲母粉而得輕身不死,後遇李鐵拐、藍采和授以仙訣而同列仙班。有異說仙姑其實不姓何,乃因其法寶為一朵大荷花,因此後世才訛稱為「何」。
朴子配天宮
韓湘子在《東遊記》裡被說成是唐代古文大家韓愈的侄孫,曾在韓愈面前施展令牡丹變色,並且預言韓愈有左遷潮州之厄,後來果然應驗,讓不信佛道的韓愈為之折服。不過事實上這則傳說是張冠李戴,韓湘的確是韓愈的侄孫,然而根據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令牡丹變色的是韓愈另一名從江淮來投靠的侄子,這名公子哥兒不學無術,不僅在學堂上會欺負同學,連送到寺廟裡去也被僧侶告狀說他狂妄,後世就這麼的把兩個人合而為一,成了求道成仙的韓湘子。世人所熟知的韓湘子總是以清秀少年的樣貌登場,手中持著笛子,氣質優雅。
朴子配天宮
八仙是家喻戶曉的神仙組合,正因他們有著代表社會各階層的特質,所以成為相當受到民眾歡迎的一組。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最下方的裙堵則是雕著八駿,除了有馬到成功的寓意,另外諧音「八俊」,也是祈求地方能夠才俊輩出。

朴子配天宮

在照壁的前方便是配天宮裡頗富知名度的四季蘭,如今所見的植栽是去年(2018)重新替換的新木,從民國初年栽種開始,這株已經算是第三代了。
朴子配天宮

兩側過水廊的水車堵同樣有是交趾作品,龍爿主題為「五老觀日」以及「許仙送傘」,虎爿是「天仙配」與「五子奪魁」。「五老觀日」的典故來自於傳說上古堯帝於黃河畔設壇祭祀時,忽見五位皓首童顏的長者一同觀看著一張圖,堯帝好奇的上前去看,只聞老人言道此圖乃帝王順天時、謀思略、使之受命於天的瑞兆。隨後一匹龍馬口銜白玉河圖躍出河面,贈與堯帝,五老也化成流星升空而去。有了這個傳說,「五老觀圖」就成了祥瑞盛世的象徵。然而這裡所呈現的是五名老者抬頭看著旭日。老者除了是長壽的象徵,也是智者的代表,五老看著升起的太陽頗有前途一片美好的寓意。
朴子配天宮
「許仙送傘」的情節見於《雷峰塔奇傳》第二回游西湖喜逢二美 配姑蘇獲罪三千」;故事描述從小變失了雙親的許仙,在王員外的收養下順利成長。一年清明,許仙前往杭州府西關城外掃墓,回城途中轉往西湖欲拜訪胞姊。就在西湖邊巧遇了前來遊賞的白素貞與侍女小青,恰逢一場細雨霏霏,本就對白素貞一眼傾心的許仙有了機會,連忙把傘遞給了白青二人,從此結下不解之緣。照片中可見許仙把自己隨身攜帶的傘遞給了小青,後頭白素之則是嬌羞的看著眼前這名俊俏的官人,兩人眉目傳情,頻送秋波。
朴子配天宮
「天仙配」在戲曲裡頭又稱「董永皇都市,仙女送孩兒」,講述的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董永與七仙女。董永是漢代著名的孝子,自小與父親相依為命,然而家境貧困,父終竟無餘錢可治喪,最後只好典賣自己為奴僕以換取金錢,這就是二十四孝裡「賣身葬父」的故事。其孝行感動上蒼,連天帝之女也聞名而下凡窺探,最後竟動了凡心與董永相戀。為了幫助夫君還債贖身,七仙女每日織出十匹錦布,縮短了董永為奴的役期。本以為夫妻終將白首到老,豈料仙女思凡的事情被天帝所知,下令召回七仙女,兩人被迫分離。臨行前七仙女囑咐夫君一定要努力求取功名,等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就能夫妻重逢。之後董永果然不負所望,赴京應考高中狀元,在遊行隊伍經過皇都市時,天上仙樂飄飄,七仙女帶著他們的孩子下降會見董永,但卻要董永另娶一名妻室並好好照顧他們的小孩,最後西王母不忍看見兩人為離別之苦所困,於是開恩讓他們在每年的七夕夜裡相會。天仙配的故事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故事之所以淒美,立基於董永的善良與孝順,七仙女的溫柔與體貼,是男女婚姻的典範。畫面中七仙女將手中孩兒交給新科狀元郎董永,演繹著一段人神愛戀,卻無法長相廝守的苦情。這段故事也傳達了「賜子」的想望,在昔日產業大量需要人力的背景下,多子代表的就是多財富,也難怪會成為對神靈祈求的重要願望之一。
朴子配天宮
「五子奪魁」出自宋代竇禹鈞五個兒子先後及第的故事;竇禹均是後晉時期幽州(燕山府)人士,年過四十才生了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五個兒子,《宋史》〈竇儀傳〉中載:「儀學問優博,風度峻整。弟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馮道與禹鈞有舊,嘗贈詩,有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縉紳多諷誦之,當時號為竇氏五龍。」竇氏一門先後及第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佳話,「五子奪魁」指的便是五子登科。《三字經》裡就將其收錄,而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之句。照片裡可以看見五個小孩正在嬉戲,中間那位則是高舉著一頂冠帽,點出故事的題旨。
朴子配天宮
下方過水門兩側各有一幅堆塑作品。主題是南極星輝與麻姑獻瑞;「南極星輝」,是傳統建築常見的裝飾題材,主角是壽星南極仙翁。南極仙翁,神號長生大帝,信仰來源為星宿的崇拜,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載:「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意指如果能看見南極老人星,那麼就代表國家政治清明,如果看不見則是暗示兵亂將起。直到唐代則將老人星的信仰進一步衍伸為「壽神」,如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裡提到:「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現安,故祠之以祈福壽」因為這些信仰的流傳,所以民間在描繪壽仙的造型時多半是以老者的姿態,拄著拐杖手捧壽桃,透過形象鮮明地傳達出「長壽」的概念。照片中的仙翁圓頂皓首,慈眉善目,令人一見就能感受到祂的慈祥問候。
朴子配天宮
有關麻姑的記載見於晉葛洪《神仙傳‧卷三》,據說祂曾親眼看過東海三度變桑田,而東海變成桑田需要千萬年的時間,足見麻姑壽命之綿長,因此成了女壽仙的代表人物。麻姑的故事除了滄海桑田,另一個為人所知的便是「獻酒祝壽」;傳說麻姑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並於蟠桃壽宴上獻於西王母,而「流霞」就是指這種仙酒。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詩中云:「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喝了這種仙酒便能青春永駐。照片中的麻姑手裡端著花籃,象徵著賜予美好。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楹柱上的對聯為「配祀霛山開法界,天頒佛旨護民權」以及「配德千秋安佛座,天香九品淨蓮臺」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殿前則有四大天王護法,龍虎兩側陪祀城隍爺與註生娘娘。鎮殿觀音結跏盤坐,右手平放於膝,左手持經又倚著一疊經書,一雙慈眼遍視眾生,此乃三十三應化身之「持經觀音」。觀世音菩薩以大悲為世人所讚頌,為了渡化眾生,祂會運用無邊法力化現各種色相,以傳法對象最能接受的型態來渡化他們,這便是三十三應化身的由來。配天宮鎮殿觀音塑像面容祥和,慈眼俯視,背後現出圓光代表一切圓滿。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深植民心,是中國民間信仰最普遍的神祇,許多地方神靈甚至都還附會觀音,媽祖便是其中一例,傳說媽祖便是觀音所化,是故在臺灣各地的媽祖廟,如果有設後殿多半都是奉祀觀音。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鎮殿菩薩的左右兩脅侍為善財與龍女,在民間小說《西遊記》的故事情節中,善財童子的原來身分是牛魔王與鐵扇公子的兒子─紅孩兒,後被觀世音菩薩所收服納入門下,成了菩薩的隨侍弟子,不過根據《華嚴經·入法界品》的記載,善財童子乃是修習菩薩道行者的榜樣,經過遍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後而得證。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龍女則為娑竭羅龍王的女兒,根據《妙法蓮華經》的記載,其八歲時已善根成熟,在法華會上成佛,後跟隨觀世音菩薩就度六道眾生。祂們兩位是觀音的脅侍,在廟宇裡經常是一起出現的組合。
朴子配天宮
菩薩的前方站立著威武英勇的兩大護法菩薩,龍爿為韋馱菩薩,虎爿是伽藍菩薩,這兩大菩薩是如今佛寺、觀音殿上常見的一對護法金剛。按佛教的信仰,天地間有無數發願護持佛法的金剛菩薩,而以韋馱為代表是因為傳說其曾追回被羅剎女盜走的佛陀舍利,恪盡護法之職。韋馱菩薩全稱「護法韋馱尊天菩薩」,是執金剛神之一,佛教信仰裡宇宙之間有無數發願護持佛法的金剛菩薩,而以韋馱為代表是因為傳說其曾追回被羅剎女盜走的佛陀舍利,恪盡護法之職,之後祂發願護持三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修持佛法的眾生,也因此成了佛寺裡最常見的護法金剛。
朴子配天宮
伽藍菩薩所示現的面容則以三國關羽為常見,傳說關羽敗走麥城後,最後在臨沮被吳軍斬殺。含恨而終的關羽、關平父子冤魂不散,常常在玉泉山遊走找尋頭顱,最後遇上前來結廬修行的天台宗智者大師為其父子講授佛法,因果相循,豁然開朗的關羽於是發願要成為佛教的護法,於是天台宗寺院便雕塑起關羽神像,之後越來越多佛寺仿效,成了如今關羽與韋馱為兩大護法的組合。關羽是三教供奉的神祇,不過只有在身為護法時,其塑像才會在肩上環繞著綬帶,成了最易分辨的特徵。
朴子配天宮

神龕前的兩側分立著四尊大型塑像,他們便是著名的「四大天王」,信仰源自於佛教經典記載,相傳在須彌山腰一座名為犍陀羅山的四個山頭各自有天王鎮守,位居欲界六天當中的初天。祂們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持國天王為東勝神洲之主,「持國」為保持、維護世界的意思,手中的琵琶象徵著維護世界當以「中庸之道」為準則,正如琴弦之鬆緊,太鬆彈不出樂音,太緊則易斷,鬆緊適中方能奏出美妙的音符。增長天王鎮守南瞻部洲,「增長」代表著時刻精進增加自己德行、學問,要督促自己進步而不退轉,天王手中有一把象徵佛法的慧劍,用這把智慧之劍斬斷世間無明、煩惱。廣目天王是西賀牛洲之主,「廣目」顧名思義就是教導世人凡事應該多看、多觀察,手上纏繞的蛇象徵世事瞬息萬變,無固定常態,而另一手端持的寶珠則是代表不變的真理─佛法,以佛法做為無常世事當中的準則方能游刃有餘。多聞天王居於北俱蘆洲,對照於廣目的多看、多觀察,「多聞」正是要我們多聽、多見聞。天王手中的寶傘象徵著遮蔽汙染、塵垢,保持內心的純潔。四大天王不只是護持佛法的大護法,其所代表的寓意更是指導世人如何修行的法門,維持自己的純正之心,增長自己的智慧,多看、多聽這世界的脈動,自然可以讓我們與時俱進,心明神清。到了明代,陸西星所撰寫的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也將四大天王編入,成了商紂手下顧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兄弟,並且依四人法器的屬性賦予不同的概念,手持寶劍的增長天王代表「風」,執著一口琵琶的持國天王代表「調」,持著寶傘一把的多聞天王代表「雨」,雙手抓著一條蛇的廣目天王代表「順」,四人合稱便是帶有吉祥寓意的「風調雨順」。在廟宇建築裝飾的題材中常常可以看見四大天王,祂們以自身的宏願護持著道場,又或者是如《封神演義》所賦予的「風調雨順」的吉祥意象,成為民間信奉的護法金剛。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神龕上方的橫楣繪著「觀音顯化鉤金鰲 解除苦難」,觀音收鰲魚的典故主要是來自〈普門品〉當中的記載,〈普門品〉全稱〈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收錄在《妙法蓮花經》第廿五品,經文敘述觀世音菩薩廣度眾生,普有情,開法門,是故得名。經文中敘述無盡意菩薩讚嘆觀世音菩薩之功德,其中有一段就提到「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如果有人在大海中迷航了,被鰲龍以及諸鬼所刁難,那麼只持誦觀世音菩薩的法號就能得到法力庇佑,任它滔浪翻天也不能將其淹沒。龍魚就是鰲龍,鰲是一種龍頭魚身的神話之物,同樣具有司水之能力,許多惡鰲會在大海中伺機作亂,而觀世音菩薩總能在百姓危難中制服惡鰲,解救蒼生。圖中可見觀音化成一名漁夫,施展法力把作亂的金鰲給收服,終讓凶物受制,波浪不驚,百姓復得安樂。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神龕花罩則是柯著八仙賀壽圖,由李鐵拐、漢鍾離兩位領著眾神仙像正中央的南極仙翁賀壽,是相當常見的題材。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兩側楹聯題著「隨處化身不生不滅,尋聲救苦大慈大悲」,歌頌著觀世音菩薩為世人崇仰千秋的慈悲形象。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而壽樑中軸繪著「磨坊傳禪」,講述的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事。根據南宋杭州靈隱寺僧普濟所編集的《五燈會元》載,惠能俗性盧,本是一名不識字的樵夫,後因緣際會前往黃梅山東禪寺拜五祖弘忍為師,經過幾次的測試,弘忍深知惠能乃根器敏捷之人。然而上山八月有餘,惠能不是在磨坊舂米,就是在柴房劈柴,從未上過一次大殿,聽過一回師父說法。有一天,弘忍大師召集門下七百名弟子,告誡眾人佛法是難以解釋的,希望弟子們不要只是強記著師父說過的法,而是要真正去體悟箇中的涵義。說罷便宣布讓弟子們各自在牆上留下一首偈來闡述自己所悟到的法,如果寫得內容符合禪宗要領,那麼就把衣缽傳給他。當時,門下都推崇首席弟子神秀,於是神秀不加思索的在壁上題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首偈就在僧人間傳了開來。之後惠能在磨坊裡聽到這首偈,反覆吟詠而有所悟,遂拜託其他師兄弟幫忙把他所感悟到的偈也寫在牆上,惠能的偈便是有名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法師看見後問了這是誰寫的?並說這名弟子的悟性未開,隨後就把惠能的偈抹去了。當晚,弘忍法師親自到磨坊問了惠能「米熟了嗎?」,惠能答「熟了,只是還沒過篩」,弘忍隨即持著禪杖往地上敲了三下後離去,惠能心領神會,在當晚三更時前往師父的禪房,受禪宗六祖之位,隔天便遵照師父的指示離開東禪寺往南而去。照片中可看見惠能提著籃子在磨坊裡勞動著,五祖弘忍親身前來傳法,體現禪宗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中心思想。
朴子配天宮

兩側陪祀城隍爺與註生娘娘。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神龕上的橫楣各自繪著一則佛教的故事,龍爿這邊的題材是「往朝須彌山」,虎爿是「喝破三千」。「往朝須彌山」的故事見於小說《觀音菩薩傳奇》第十六回「了因緣往朝須彌山 施米穀安度神鴉嶺」;前往金光明寺修行的妙善,經過數年的潛心悟道終於功行圓滿,準備前往須彌山尋白雪蓮花方得果位。動身當日,妙善先行拜過大殿上的佛祖,然後在金光明寺眾僧侶的相送中往須彌山而去。方走出寺院,山下一群受妙善救助過的百姓,紛紛上前懇留,只是妙善意志堅決,最後也只能手持清香,為其祝禱送行。畫中可見僧侶與一名行著禮的信士,正在為眼前的妙善大師、隨侍永蓮以及保姆三人送行。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喝破三千」的經過同樣記錄在《觀音菩薩傳奇》裡,在第二十六回「苦行千般道成九品 當頭一棒喝破三千」的情節裡,妙善在須彌山沒尋到白蓮,卻遇見了長眉老者,老者送給她一只羊脂白玉淨瓶,並言明瓶中生水並長出楊柳的那天便是妙善成道之日。持著淨瓶的妙善三人回到金光明寺,將淨瓶供奉在大殿佛前,並把遇見長眉老者的一番際遇告訴了僧侶和百姓。有一名喚沈英的孩童,生性調皮,在聽到淨瓶的故事之後竟然潛入寺內,偷偷把水倒入瓶中並插上柳枝。隔日瓶中生水發柳之事傳開,妙善大師得知涅槃之日已屆,於是沐浴更衣,端坐蒲團之上,百姓聽聞也紛紛前來送行。惟有始作俑者沈英暗暗生笑,看見打坐入定的妙善心想她只是打個瞌睡,於是拿起木魚上的槌子往妙善頭上一敲,沒想到一陣紅光散開,漸漸聚成人形,定睛一看竟是妙善手持玉屏楊柳,身影冉冉上升,最後化入虛空中。箇中原由是妙善在人間受煙火塵埃所染,一時泥丸宮閉鎖,沈英的一槌反而陰錯陽差地幫她打開限制,讓神魂順利脫出軀殼。照片裡可見法相莊嚴的妙善端坐在蒲團上,頑童沈英拿著木槌伺機一擊,一切因果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兩側封牆前則是十八羅漢山,奉祀著民間相傳的十八位羅漢,這也是觀音殿上常見的配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後殿兩側壁堵同樣也有多幅堆塑作品,呈現古樸的韻味。主題有招財、納福、羅漢降龍、羅漢伏虎。招財、納福兩幅作品則是以主角手持芭蕉和掃帚來傳達招與納這兩個動作,串錢與蝙蝠便是財與福的象徵。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降龍羅漢與伏虎羅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從原有十六羅漢再衍生出的新成員。十八羅漢的信仰雖然在宋代就已經有類似的記載,但成員始終莫衷一是。直到清乾隆時期,由國師章嘉呼圖克圖考定,乾隆皇欽定降龍羅漢為迦葉尊者、伏虎羅漢為彌勒尊者。迦葉尊者本名摩訶迦葉,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許多供奉釋迦牟尼佛塑像的寺廟當中,我們可以看見兩位一老一少的脅侍,其中較老的那位便是摩訶迦葉。照片中可見羅漢引導神龍興雲佈雨,龍是佛教八部護法神之一,是故羅漢降龍展現出佛法的高深莫測,連神物皆心悅誠服,發心護持。而伏虎羅漢赤手空拳,威武不屈的向著眼前猛虎,展現降伏異獸的神威。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洗石子裙堵則有芭蕉兔、老鼠咬葡萄,都是祈求子嗣繁衍的代表。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龍爿偏殿※
簷上脊背為雙龍護珠,次脊則是鰲魚,是廟宇常見的脊飾。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下方脊堵為「空城計」,在配天宮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齣劇碼。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垂脊牌頭的主題是「問禮老子」以及「問琴襄子」。細觀前者的人物裝扮與布置,推斷此處落款應該有誤,這幅作品所呈現內容應當是「孔項問答」。在《三字經》裡有一段「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便是讚頌孔子不恥下問,勤學自持的高尚風範,而這段經文講述的便是「孔項問答」的故事。孔子出遊行至齊地紀障城時,碰上幾個小孩在馬路上玩耍,其中有一名叫項橐,站在路中央擋下了孔子的車駕。子路下車要項橐讓路,別在路中央玩耍,沒想到項橐卻說「城池在此,車馬怎麼能通過?」孔子探出頭問道:「城在哪裡?」童子回:「就蓋在我們的腳下。」孔子下車一觀果然看見項橐就站在由石頭圍起的城中。項橐接著問:「是城要避開車馬呢?還是車馬要避開城?」此言問得孔子語塞。接著項橐還連珠砲似的問了孔子好幾個問題:天上星辰有多少?地上五穀有多少?人的眉毛有多少?…這一連串問題均問得孔子啞口無言,最後只能甘拜下風,向項橐作揖行禮,隊伍繞道而去。圖中右手邊可見兩名童子在路上蓋起了城池,而下車的孔子正向項橐行禮。「孔項問答」的故事除了展現神童過人的機智與應變能力,也彰顯孔子雖貴為至聖卻猶能不恥下問,虛心求教的高尚情操。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六藝精通的孔子曾在魯國樂師襄子那兒學琴,一首曲子彈了十天,技巧已經可以掌握,但他還是不願意去學習下一首曲子。襄子告訴孔子接下來可以學習別的曲子了,但孔子回說自己還不明白曲子的段落。幾天過後襄子再問,孔子回答段落雖然知道了,但還沒弄清楚這首曲子想表達什麼意思。又過幾天襄子再問,孔子回答意思雖然明白了,但還沒搞清楚作曲者的為人。等到最後孔子已經彈得滾瓜爛熟了,襄子又問道「你是否已經探出作曲者的思想或志向了?」這時孔子回答「我想作曲者應該是一名臉色漆黑,個子高大,眼界廣闊遠大,胸懷四方的人,這個人如果不是文王還會是什麼人呢?」襄子聞言吃驚的對著孔子行禮並說道:「你真是聖人啊!這首曲子的確就是文王作的」照片中可見孔子正坐在琴座邊,襄子聽聞孔子的感觸之後恭敬的對他行著禮。
朴子配天宮

進入殿內,整座偏殿的棟架橫樑有多幅彩繪作品,中軸部分由外而內分別是「孔子修春秋」、「楊震却金」、「和靖咏梅」以及「紫氣東來」、「西施浣紗」、「貂蟬拜月」,最內側是「潼關」、「老子觀井」、「莊周夢蝶」。先秦時期群雄割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編年體史書謂之《春秋》,然隨著戰亂頻仍,留傳後世者只剩下魯國的這一部。相傳《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史官所編纂的史書重修而成,內容記載著魯隱公元年(722)到魯哀公十四年(481)之間,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值此之故,後人稱這段時間為「春秋時期」,之後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這段則稱之為「戰國時期」。《孟子‧滕文公下》載:「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又云「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代表著匡正天下的大道。
朴子配天宮
楊震,字伯起,東漢人士,為政清廉,剛正不阿,由楊震起一連四代均擔任朝廷要職,故稱「四世三公」,亦有「四世太尉,德業相繼」的美名。楊震的「廉」名來自於《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當中的一段記載;楊震在擔任東萊太守時曾舉薦王密擔任秀才,王密為了回報便帶著黃金作為賄禮前往拜訪。兩人一陣推辭,隨後王密托言賄賂一事無人知曉,楊震聞言厲色回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就是這段典故讓楊震成為清廉的代表人物,也讓這「四知」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言。照片中可看見王密捧著黃澄澄的金子要獻給楊震,而楊震則是一臉嚴肅,舉起雙手作推拒狀,嚴厲推辭眼前賄賂,剛正不阿的氣節令人感佩。
朴子配天宮
林和靖詠嘆梅花的故事已於前文提及,畫中可見他帶著兩名童子,正帶著剛摘下的梅花回家觀賞。
朴子配天宮
「紫氣東來」也是一則很討喜的題材,傳說春秋時期,函谷關令尹喜某日見東方隱隱泛出紫氣,推測必有聖人往關隘而來。數日後,老子李耳乘坐青牛徐徐入關,尹喜素慕老子之德智,百般請求留下請益。但老子西出之意堅決,尹喜眼看無法留人只好央求李耳將其學說寫成文字,自此留下五千言道德雙經。著成後老子便再度騎乘青牛往西而去,此段故事便是著名的「紫氣東來」,又稱「西出函谷關」,而老子留下的《道德經》便成為道家與道教主要的依循經典。
朴子配天宮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因家住村子的西邊所以被暱稱為「西施」。有一回西施在溪邊洗紗時,她的美貌讓溪裡的魚看了都忘記游水,身子竟沉入水底,這便是成語「沉魚落雁」其中的一個典故。
朴子配天宮
貂蟬在正史上並無相關記載,但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是王允連環計中的靈魂人物。據說有一回貂蟬在院子裡拜月,忽然有一片烏雲遮蔽了月亮,義父王允看見後逢人就說:貂蟬的美貌連月亮都自慚形穢,躲在雲裡了,這也是成語「閉月羞花」的典故之一。
朴子配天宮
「潼關」講述的是「曹操潼關遇馬超」的故事,前文也已作敘述,畫中可見勇猛的馬超正追趕著狼狽的曹操。
朴子配天宮
「老子觀井」傳達的是老子的處世哲學,在《道德經》裡頭一段著名的文字:「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觀井便是看見水能包容萬物的至善,體悟出「不爭」的處世之道。
朴子配天宮
「莊周夢蝶」的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傳達出莊子物與我同的哲學思想,打破生死與物我之別,如能於此則無所不樂。老子和莊周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提倡與世無爭的哲學,其學說跨越千年,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世人。
朴子配天宮

龍爿這一側由外而內分別是「虎溪三笑」、「懷橘遺親」與「太乙真人收石磯娘娘」。「虎溪三笑」講述的是東晉時期佛門高僧慧遠法師與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之間的軼事;東林寺住持慧遠大師平時深入簡出,接送訪客以寺外虎溪為界,據說只要出了虎溪,山林中的老虎就會吼叫。有一回著名的田園派詩人陶淵明和天師道道士陸修靜前來拜訪慧遠,三人相談甚歡。正當訪客打算離去時,慧遠法師起身送客,三人不知不覺間竟過了虎溪橋,直到耳邊聽見虎吼聲才恍然驚覺,相視而笑。這段儒、道、釋相會,彼此交契的故事成為後世的一段佳話,象徵著只要彼此尊重,宗教理論還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唐代詩仙李白,就曾為此典故留下一首五絕「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别廬山遠,何煩過虎溪?」畫中可由三人的穿著便別出儒釋道三種身分的主角,坐在中央的慧遠法師高舉雙手和兩位好友交談著,三人開懷大笑,令觀者也能感受氣氛之融洽與熱絡。
朴子配天宮
「懷橘遺親」的故事主角為三國吳人陸績;相傳陸績小時候有一回陪父親陸康前往拜訪袁術,袁術拿出橘子作招待,陸績拿了幾顆偷偷放入自己的懷中。離去前,暗藏的橘子不慎掉了出來,袁術見狀頗有慍色的質問,陸績不慌不忙的說著那是為了拿回去給愛吃橘子的母親享用,年紀小小就有如此心思,讓袁術頗感訝異,大加讚賞。詩贊曰:「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橘實,遺母報深慈」。照片中可見陸績正對著袁術解釋竊橘用意,而袁術了解箇中原由後也露出了諒解的笑容。
朴子配天宮
「太乙真人收石磯」故事出自《封神演義》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磯」;話說石磯娘娘因為門下碧雲童子無端被哪吒一箭射死,前往陳塘關興師問罪。自知理虧的李靖帶著小兒子哪吒前往骷髏洞向石磯認錯道歉,不料哪吒竟不肯就範,更在洞外打傷了同是石磯門下的彩雲童子,石磯娘娘怒不可遏,出洞迎戰哪吒。原本仗恃著有乾坤圈、混天綾兩項寶貝的哪吒,不料竟全數被石磯所收,手無寸鐵的他轉身就往乾元山金光洞師父太乙真人處跑,石磯則在背後緊追不捨。到了金光洞,石磯娘娘見太乙真人一意護短,於是祭起寶劍朝真人砍殺而來,不料太乙技高一籌,祭起九龍神火罩收住了石磯,將娘娘煉化成石頭原形。圖中可見石磯娘娘持著雙劍對戰太乙、哪吒師徒,哪吒也擎著火尖槍應敵,真人則是祭出寶貝九龍神火罩,雙方各展神通,戰況激烈,然九龍神火罩專剋石頭所化的娘娘,石磯自是在劫難逃。
朴子配天宮

虎爿這一側是「風塵三俠」、「拾椹供親」、「紅沙陣」三幅畫作。「風塵三俠」指的是隋末三名協助秦王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奇人:虯髯客、李靖、紅拂女。根據杜光庭所撰的唐代傳奇〈虯髯客傳〉記載,虯髯客俗姓張,家財萬貫,有匡復天下之志。有一回虯髯客在客棧遇見李靖與跟隨李靖奔出的紅拂女,三人義結金蘭,最後在李靖的引薦下見到了李世民。親會李世民的虯髯客為其儀表風範所折服,深知他才是真命天子,於是將家財資助李靖用以協助李世民匡正天下,自己則與妻子隱世而居。李靖,字藥師,隋代雍州三原人,早年曾任隋朝縣令,後投效李唐,協助李淵、李世民父子推翻隋煬帝。唐朝建立後又受命平定突厥、吐谷渾等西域國家之邊擾,戰功彪炳,受封為衛國公。至於紅拂女則是傳奇中杜撰的人物,本名張出塵,因時常手持紅拂故稱之,原為隋朝司空楊素的家妓。有一回李靖以平民的身分前來向楊素獻策,言談間李靖展現雄才大略之風範,在暗處中窺看的紅拂女一眼傾心,主動找上李靖表明願意跟隨奔出。紅拂女敢於示愛的前衛作法充分表現了其不凡之處,也成為後世佳話。風塵三俠的人物個性鮮明,每一位都展現出俠義之氣,虯髯客的散盡家財的豁達,李靖布衣而不屈其志的韌性,紅拂女不拘世俗之見,勇於追求自我所愛的灑脫,均是俠義的表現。圖中所見為李靖、紅拂女與虯髯客的相遇,三人一見如故,相約結義並一同平定亂世。
朴子配天宮
「拾椹供親」於前文已作敘述,圖中可見蔡順的孝行感動著赤眉軍將領,不僅安全脫險,還得到對方的資助。
朴子配天宮
「紅沙陣」出自於《封神演義》第四十九回「武王失陷紅沙陣」;聞太師為阻西岐大軍,在截教諸位道人的輔佐下擺出十絕陣,紅沙陣是第十個陣法。燃燈道人向姜子牙提說必須請一位洪福之人入陣才能順利破解,眼下最適合的人選莫若武王姬發。在哪吒與雷震子的陪同下,武王三人進入紅沙陣,遭遇張天君擋關,三人被紅沙所困而墮入沙坑中。姜子牙見主上三人遲遲未出著實驚惶,燃燈這回才明說此回本是武王應受之劫,必須百日方能化解。最後,由南極仙翁率領座下白鶴童子親往破陣,眼見動武遲遲無法取勝,天君張紹再度祭出法寶,捏了一把紅沙往仙翁身上撒去,但見仙翁不疾不徐,手上五火七翎扇一搧就把紅沙給撥走了,試了幾回無法得逞的張天君慌了手腳,不慎被白鶴童子拿著玉如意往後腦勺一打而跌落臺下,隨即又被梟了首級,一縷魂魄飛往封神臺聽封。紅沙陣破,武王、哪吒、雷震子終於脫困,化解了這場百日之災。畫中可見張紹祭出葫蘆法寶化出紅沙往武王三人身上一罩,縱使萬金之軀仍當遭此一劫,所幸貴人相助,縱然有驚終是無險。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正中央的神龕橫楣上彩繪著「吹簫」、「引鳳」兩幅畫作,根據西漢劉向《列仙傳》的記載「簫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蕭史(或作簫史)是秦穆公時期一名善於吹簫的樂師,他的簫聲能夠吸引孔雀和白鶴棲息在庭院內醉心聆聽。而秦穆公的女兒弄玉也是一名喜好吹簫的人,於是穆公就將女兒嫁給蕭史。自此弄玉常隨著夫妻以簫相和,兩人合奏的樂聲彷彿鳳凰的鳴叫,最後甚至能夠吸引鳳凰駐足。秦穆公因此為小倆口建造了一座鳳台讓他們居住,過沒幾年夫妻倆某一日在吹奏簫樂時,雙雙乘坐鳳凰而去。這則傳說故事經過民間歷代流傳而有了細微的改變,成了蕭史是乘龍升天,而弄玉才是跨鳳而去,反映了中國文化以龍鳳代表男女的意象,也衍生出「乘龍快婿」這個成語。蕭史、弄玉的故事在清代小說《東周列國志》裡的第四十七回「弄玉吹簫雙跨鳳 趙盾背秦立靈公」也有描述:「穆公拜蕭史為中大夫。蕭史雖列朝班,不與國政,日居鳳樓之中,不食火食,時或飲酒數杯耳。弄玉學其導氣之方,亦漸能絕粒。蕭史教弄玉吹蕭,為《來鳳》之曲。約居半載,忽然一夜,夫婦於月下吹簫,遂有紫鳳集於臺之左,赤龍盤於臺之右。蕭史曰:吾本上界仙人,上帝以人間史籍散亂,命吾整理。……。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子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然不應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以去矣。……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臺翔雲而去。(今人稱佳婿為「乘龍」,正謂此也。)是夜,有人於太華山聞鳳鳴焉。」小說的情節更是將蕭史的來歷塑造成天神下凡,因與弄玉有累世情緣故結為連理,最後分乘龍鳳升天而去。這則傳說反映了才子佳人的結合,也有陰陽調和、天造地設的意象,是世人向上蒼祈求的美好想望。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神龕內奉祀著五聖文昌的神位與金身,這五位乃是文衡帝君、孚佑帝君、文昌帝君、朱衣神君以及魁星星君。文衡帝君和孚佑帝君是大家所熟知的關羽已及呂洞賓,魁星則是源自於北斗七星的自然崇拜。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民間相傳文昌帝君本名張亞子,西晉時期出生於四川,傳說祂事親至孝,死後被梓潼當地人奉祀為神。《明史》〈禮志〉載「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又有一說「張亞子」其實是東晉時期戰死於符堅大軍中的蜀王張育,以及梓潼的境主神「亞子」所同化而產生的神祇,上述明史所記便是張育的故事。梓潼神原是屬於特定地區的境主神,後來隨著科舉風氣的盛行,以及道教的推波助瀾,逐漸成為掌管人間考試功名的文昌神。另外一位朱衣星君的來歷大家或許較為陌生,有人以「朱」字穿鑿為南宋理學家朱熹,然而根據趙令畤的《侯靖錄》記載,早在北宋時期的歐陽修,就曾留下「文章自古無憑據,惟願朱衣暗點頭」的慨歎。傳說有一回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的時候,常感覺到背後有一位穿著紅色衣服的人跟著他在看試卷,只要紅衣人點頭應允的文章都是能入選的奇文,因此歐陽修才會感嘆科舉文章的入選與否,皆在紅衣人的取捨之間,有了這一層典故,朱衣星君便成為了士子奉祀的文昌神之一。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兩側陪祀燈花媽與月老,一邊是祈求媽祖賜子的專屬場域,另一邊則是祝禱姻緣媒合的地方,如此看來也算是服務周到。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右廡為開山廳,奉祀著配天宮歷代住持以及檀越主張雄的神位,「檀越」本為佛家用語,意為「施主」,也就是布施錢財或衣食給寺廟、僧侶的人,張雄的神位上刻著「大檀越主張諱雄公長生祿位」,旁邊還有一行「喜捨香园壹甲」,推知張雄曾捐地給配天宮作為香油資金的來源,因此才會被尊為「大檀越主」。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在開山廳內還有兩幅人物畫像,一幅是太子太師王得祿,另一位是配天宮最後一位住持法師─振沛。王得祿字百遒,號玉峯,一號慎齋,諡果毅,出生於諸羅溝尾(今嘉義太保),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也是有清一代在朝廷位階最高的臺籍人士。嘉義地區有諸多傳說故事都與王得祿有關,配天宮的御賜燈花就是一例,姑且不論史實真偽,然相關傳說至今仍為信徒所深信。開山廳一側另設有一館,放置康熙前文曾經提及的康熙金筊,上頭的刻字為「康熙十三年,御駕湄洲進香,御用卜筶,民國九年配天宮聖母湄洲進香蒙贈本宮」。康熙十三年(1674)正值三藩之亂,福建時為耿精忠所占,康熙皇帝是否會冒著生命危險御駕往海上孤島湄洲?更何況當時媽祖的封號只到「天妃」,也未列入國家祭典對象,朝廷真會如此重視地方神祇?這些疑惑都讓人對這副金筊的來歷傳說產生質疑。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偏殿※
簷上脊背裝飾均與龍爿無二致,下方脊堵為「三英戰呂布」,故事也於前文提及,照片中可見流備身先士卒,持著雙股劍對戰呂布,後頭關羽、張飛審勢接戰,四將競誇威武。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垂脊牌頭的主題是「福得送寶」以及「福德賜祿」,是呼應虎爿偏殿主祀神的題材。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整座福德殿內的棟架橫樑同樣也有多幅彩繪作品,中軸部分由外而內分別是「和合二仙家」、「圯上受書」、「一飯千金」以及「惠我無疆」、「雲林洗桐」、「米顛拜石」,最內側是「長板坡子龍救阿斗」、「東坡玩硯」、「玉川品茶」。和合二仙的故事也在前文提述過,圖中可見主角寒山、拾得兩位,一人持著大荷花,一人端著打開的寶盒,盒裡飛出一隻蝙蝠,以諧音點出「和合」,身旁的童子們歡喜的看著,呈現一片和樂融融的景象。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圯上受書」的主角是西漢著名的開國功臣張良,字子房,受封為留侯。司馬遷於《史記》〈留侯世家〉當中記載,張良在刺殺秦始皇失敗後展開逃亡,有一回在下邳圯上遇見一名老人,老人刻意把鞋子丟下橋去,並吆喝張良下去幫他撿起來,張良雖然心生怒氣,但看在對方是長者便忍下氣來,到橋下去幫忙撿鞋。鞋撿起來後老人竟進一步要求張良幫他穿上,而張良也依照吩咐做了。隨後老人大笑言道「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五日後張良前來赴約,沒想到老人數落其晚到,吩咐五日後再會。又五天後張良趁著雞鳴時就到橋上等候,沒想到老人又早先一步在那兒,於是又再延五日。第三次張良趁著天還沒亮就到橋上等著,這回總算比老人早到,老人歡喜的拿出了一部書籍並言道:「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這部書便是張良後來協助劉邦建立漢朝所憑藉的《太公兵法》,而那名不知姓名的老人後世稱之為「圯上老人」,又因有「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的說法,是故又稱「黃石公」,在香港地區則稱之為「黃大仙」。畫中描繪著張良通過測試,跪在圯上老人的面前領受兵法書卷。此故事同時也是在教導世人當誠懇虛心以待人,如此方能通過賢人的測試而獲得無價之寶。
朴子配天宮
「一飯千金」的主角是開漢大將韓信,故事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韓信少年時曾有一段時間不得志,每天只能在溪邊釣魚,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潦倒生活。有一名在河邊幫人洗衣服的婦人見之不忍,於是便時常拿飯菜來救濟韓信。後來韓信為劉邦奪得天下立了大功,飛黃騰達時想起昔日救濟他的婦人,於是帶著千金前往答謝,這便是成語「一飯千金」的由來。這則故事不僅傳達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的思想,也告誡世人當效法韓信,不被一時的困頓給擊倒,只要抱著一絲希望與不斷的努力,時運一到自有貴人相助。
朴子配天宮
「惠我無疆」畫中的主角是文、武兩財神。文財神比干以及武財神趙公明都是小說《封神演義》裡的人物;比干是商紂時期的丞相,眼見紂王無道而犯顏勸諫,不料竟遭下令挖心而死,甚至誅連家族,所幸其妻盥媯氏順利脫逃,帶著遺腹子隱居在長林石室,成了後世林氏宗親所認定的始祖。傳說比干死後玉皇大帝憐憫其愛國愛民,一片赤忱,且已無心可偏頗,於是敕封為「文曲守財藏真福祿真君」,專司天下財富。而趙公明則是協助商紂對付西岐大軍的一員大將,最後死於陸壓道人的「釘頭七箭書」,在姜子牙大封神時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和手下四將:招寶天尊蕭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一同執掌迎祥納福之職。也因為這層淵源,這五位神仙成了民間所信奉的五路財神,趙公明為天官中路元帥,為五路財神之首。畫中文財神身著丞相冠袍,手持玉如意,武財神手持著芭蕉葉,「芭蕉」取諧音「招」,此畫所呈現的正是「招財進寶」的景象。
朴子配天宮
「雲林洗桐」的主角倪瓚,字元鎮,號雲林,元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明代的王錡在《寓圃雜記》裡頭有一篇「雲林遺事」,文中記載「倪雲林潔病,自古所無。晚年避地光福徐氏。一日,同遊西崦,偶飲七寶泉,愛其美,徐命人日汲兩擔,前桶以飲,後桶以濯。其家去泉五里,奉之者半年不倦。雲林歸,徐往謁,慕其清秘閤,懇之得入。偶出一唾,雲林命僕繞閤覓其唾處,不得,因自覓,得於桐樹之根,遽命扛水洗其樹不已。徐大慚而出,其不情如此。」內容描述倪瓚的潔癖堪稱古今未見,有一回和朋友徐氏同遊西崦,發現那裡有甘美的七寶泉後,徐氏為了他竟然命人每天走五里路去提兩擔泉水回來給倪瓚。有一回徐氏前來拜訪,懇求進入倪瓚的清秘閣遊賞,行進間竟啐了一口痰,倪瓚知道後命令僕人找遍園林,把那個被吐了痰的地方找出來,僕人找不到倪瓚還親自去找,最後發現是在桐樹底下,於是命人拿著七寶泉水不斷洗刷。徐氏知道後羞愧不已,相當難為情的離開了。畫中可見倪瓚搖著蒲扇,看著童子依照自己的吩咐,以七寶泉水奮力的清洗著桐樹根。倪瓚的舉措讓人看來可能過於偏執,不過如果以潔身自好的觀點來看,倒也顯得有些可愛了。
朴子配天宮
「米顛拜石」的主角為北宋的書畫家米芾,字元章,一生仕途不順,極度迷戀書畫珍石近乎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據說有一回米芾看見一顆奇形巨石,竟然「具衣冠下拜」、「呼之為兄」,其愛石之瘋狂可見一班。畫中的米芾恭敬的對著一棵大石頭作揖朝拜,或許正是應了那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吧!「長板坡子龍救阿斗」是一則重複出現多次的題材。
朴子配天宮
「東坡玩硯」的主角蘇軾,字子瞻,一字仲和,號東坡居士,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在詩、詞、賦、散文均有極高的成就,而且還善於書法和繪畫,也因此對名列文房四寶之首的硯自是珍愛,留下了「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一生最相親傍」的感嘆。照片中可見主人翁蘇軾坐在石椅上,雙手把玩著一端方硯,流露出珍愛之情,身旁的童子也沒閒著,有的在河中淘洗硯台,有的則是擦拭著。
朴子配天宮
「玉川品茶」講述的是中唐詩人盧仝的故事,其自號「玉川子」,不願出仕,嗜飲茶,一首〈玉川茶歌〉與茶聖陸羽的《茶經》齊名。〈玉川茶歌〉是盧仝為了答謝好友贈茶而寫下的詩詞〈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其中「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一段將飲茶的暢快表達得飄飄欲仙,讓人著實感佩也可看出盧仝對茶的深切喜好。照片中可見盧仝舉杯悠然的細細品味著茶香,看起來彷彿沉浸在美好的茶世界裡,身旁的童子各司其職,有的煮茶,有的奉茶。
朴子配天宮

龍爿這一側由外而內分別是「仙人飲鶴」、「薛丁山大破鐵板道人」、「薛仁貴征摩天嶺」。仙人和鶴一向都是傳統建築裝飾的熱門題材,都有長壽的象徵。
朴子配天宮
「薛丁山大破鐵板道人」的故事出自《薛丁山征西》第二十六回「監中放出小英雄 丁山大破鐵板道」,內容描述鐵板道人仗恃著法寶連傷薛仁貴手下八員大將,隨後主帥蘇寶同率領飛鈸道人、鐵板道人一同衝殺唐營,薛仁貴派出薛丁山、竇仙童夫妻、竇一虎以及秦漢應敵。但看東門這一路,薛丁山夫婦對戰鐵板道人,道人祭出鐵板法寶往薛丁山腦門一拋,沒想到連祭十塊都被薛丁山眉心所冒出的紅光給化解,眼見情勢不妙拍馬回頭逃竄。畫中可見鐵板道人揚手施法,由手心祭出鐵板數塊打向敵人,駕馬持矛的薛丁山毫不畏懼,眉心之間化出正氣破解妖術,正是邪不勝正,妖道最後終究無法傷及薛丁山分毫,只有抱頭竄逃。
朴子配天宮
「薛仁貴征摩天嶺」的故事出自小說《薛仁貴征東》第四十八回「程咬金誘惑蓋蘇文 摩天嶺討救薛仁貴」;薛仁貴奉唐高宗之令率軍東征高句麗,途經摩天嶺被敵將蓋蘇文所阻,蓋蘇文驍勇善戰,再加上有異法、仙人之助,致使唐朝大軍一時難以突破。最後蓋蘇文麾下周文、周武兩兄弟與薛仁貴義結金蘭而倒戈,在兩人的協助之下薛仁貴掌握了敵軍的情勢,幾經波折才順利攻破摩天嶺,續征高句麗。畫面中乘著雪花鬃馬,持著方天化戟的便是唐將薛仁貴,而與之對戰的花臉大將則是蓋蘇文。薛仁貴和薛丁山是父子,兩人在小說裡都是大唐重要的大將,在這裡一前一後彰顯英姿,倒顯藝師特意的安排。
朴子配天宮

虎爿這一側由外而內分別是「王質爛柯」、「羅成雙鎚救兄長」、「寒江關」。「王質爛柯」的故事見於魏晉南北朝任昉的《述異記》;傳說晉代有一位名叫王質的樵夫,某天在砍柴的途中看到一老一少在溪邊的大石上下圍棋,王質湊上前觀看,把砍柴用的斧頭放在一旁。看了一陣後,下棋的少者提醒王質該回家了,王質回過頭去拿斧頭,竟然發現斧頭的木柄已經腐壞了,就連本來磨得相當鋒利的斧頭也鏽蝕了。正當王質帶著疑惑回到家後,竟發現家鄉已經變得完全不一樣,沒有一個鄉民認得他,而王質所提起的人事物也只有幾位老年人聽過,且都說那已經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因誤入仙境,在仙界一日便是人間百年。畫中可見兩名男子正在下著圍棋,站在一旁拄著斧頭觀棋的便是王質,只是畫中的仙人和記載裡的一老一少不一樣,而且這裡還多了兩個服侍的小童。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羅成雙鎚救兄長」故事見於小說《說唐》裡的第三十八回「打銅旗秦瓊破陣 挑世雄羅成立功」;在瓦崗寨眾人擁戴下,寨主李密自號「西魏」起兵反隋,由秦瓊掛帥掃蕩四方勢力,當軍隊來到東嶺關時,守將楊義臣召集手下商議抗敵,決議擺出銅旗陣,在陣中豎起一支大旗桿,頂端設個方斗,裡頭坐著二十四名神射手,居高臨下看見敵人來襲便可發動攻擊,而銅旗底下則派出大將與設置機關守護。此外,楊義臣還發信給幽州的羅藝請求援助。羅藝見信後要兒子羅成前往協助,然而羅成的母親正是秦瓊的姑母,兩人是表兄弟。羅夫人得知此事後,叮囑羅成暗助秦瓊破陣。數日後,西魏大軍正式破陣,秦瓊三鐧打銅旗順利攻克核心,卻也身陷東方伯、楊豹、楊彪、楊熊的圍勢之中,眼見表兄情勢危急,羅成掄起雙鎚衝入,東方伯四人被這猝不及防的逆轉慌了手腳,沒多久四將就被斬了三人,東嶺關破,二十萬隋軍歸順西魏,羅成的逆轉為此役之決勝關鍵。畫中可見小將羅成駕馬持鎚對戰東方伯,藝師特別為東方伯安排了「人」當武器,隱喻其萬夫莫敵之勇,另一頭可見秦瓊在表弟的掩護之下,順利倒旗破關。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寒江關」的故事在龍爿過水門上的脊堵已作過介紹,照片中可見薛丁山與樊梨花這對小將相遇寒江關,丁山縱有一身好本領,奈何鬥不過移山倒海之能。
朴子配天宮

中港神龕內奉祀著福德正神與田都元帥。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上方橫楣彩繪主題是「王喬乘鶴」、「琴高跨鯉」;王喬在范曄《後漢書》的記載為東漢明帝時期河東人士,有仙術,能騰空飛行,人未至必定會先看見一雙鳧鳥飛來,有好奇之人將鳥網下,赫然發現竟是王喬所穿的鞋履。
朴子配天宮
又根據《列仙傳》記載,琴高為戰國時期的趙國人,善於彈琴,具法術。有一回琴高出門說道要入江擒龍子,交代弟子在岸邊設祠備齋等候,果不其然,但見琴高跨坐在一條大鯉魚背上破浪而出。王喬和琴高的故事雖荒誕,但神異浪漫的色彩依舊讓人樂道。
朴子配天宮
兩側分別奉祀著配天宮的分靈神尊,神龕上的橫楣彩繪主題為「白袍將救駕」與「泥馬渡河」;「白袍將救駕」的故事見於小說《薛仁貴征東》第四十二回「雪花鬃飛跳養軍山 應夢臣得救真命主」;御駕親征高句麗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幸馬陷沙灘,追趕而來的番將蓋蘇文趁機要脅太宗寫下投降血書。於此同時,在養軍山擔任火頭軍的薛仁貴,眼見平時負責照料的雲花鬃馬不知何故躁動不安,仁貴心忖此馬定是不甘連日隱遁,是故整束裝備,提起長戟,躍上馬鞍奔馳而出。不料雲花鬃似有靈性,一路狂奔不肯停歇,直到一處涯岸。只聞有人呼喊相救,仔細一聽方知喊救者乃大唐天子,雲花鬃馬載著薛仁貴一躍而下,順利擊退蓋蘇文,得救駕第一功。照片中可見表情慌張的李世民與座騎正陷入泥淖之中動彈不得,不幸又遇上高麗蓋蘇文掄刀追殺而來,眼看情勢危急之際,忽有一乘白馬持方戟的白衣小將解圍而來,他便是李世民夢中的那個應夢賢臣─薛仁貴。
朴子配天宮
「泥馬過河」是有名的戲齣劇目,故事描述北宋末年,康王趙構備當作人質押往金國,北上途中趁隙脫逃致磁州,夜宿在崔府君廟,夢中忽見一名神人警告金兵將至,趙構驚醒起身欲逃,見廟外已經備了一匹馬,於是就跨上馬背狂奔而去。其後果然出現金兵追趕,行至河邊眼見前無生路時,這匹馬竟然載著康王躍過河面,幫助趙構安全脫困後隨即化成泥塑像。照片可見康王在神馬的協助之下,一躍渡河,平安脫險。這則故事帶了些神異色彩,也是在比喻危急之時如蒙神助,一切終將化險為夷。
朴子配天宮

虎爿廡殿設有將軍祠,過水門上方有一交趾橫堵,主題是為「滌親溺器」,講述北宋黃庭堅的故事。黃庭堅不僅是詩學以及書法大家,而且侍奉母親極為孝順,雖然身份顯貴卻能每晚親自為母親清洗便器,而且從不以為苦,旁人詢問便說這是為人子的責任。圖中可見黃庭堅正清洗著便器,做著連身旁的僕人都嫌棄的事情。詩贊曰:「貴顯聞天下,平生事孝親。不辭常滌溺,焉用婢生嗔。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將軍祠裡奉祀著千里眼與順風耳兩位神將,是媽祖鑾轎出巡時的前導先鋒,下方的龍虎香擔也是配天宮的一大特色。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在將軍祠的另一面,也就是通往後殿的過水門上也有交趾作品,主題是「乳姑不怠」;故事描述唐代山南西道節度使崔琯之祖母,名佚失,權稱唐夫人,其侍奉婆婆長孫夫人至孝,後婆婆因年事已高牙齒脫落,不能進食,於是唐夫人在每日盥洗後就到堂上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可以讓吃不下食物的長孫夫人保持身體健康。這舉動如今看來或許有些難以理解,但如以為奉養婆婆,維持身體為出發點,那麼所作所為似乎也就不那麼令人側目了。詩贊曰:「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梳。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
朴子配天宮

補遺
龍爿三川過水門內側垂脊牌頭主題是「負米養親」以及「孝親得金」,兩則都是《二十四孝》裡的故事,於前文也都介紹過,主角分別是子路與郭巨。照片中可見子路背著一大袋米回到家中奉養母親,另一頭的郭巨則是鋤著地,正和妻子打算瞞著後方的母親,偷偷把猝死的兒子給埋了。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三川殿封牆上的水車堵同樣是交趾作品,人偶精緻,讓人看了相當喜愛。兩則故事的主題是「潼關遇馬超」以及「趙公明輔助聞太師」,前者已於本篇文章多次出現,後者見於《封神演義》第四十七回「公明輔佐聞太師」。故事描述聞太師眼見十絕陣連連被西岐所破,縱著黑麒麟往峨嵋山羅浮洞請求道友趙公明下山相助。得到趙公明的協助後商軍氣勢大盛,西岐這邊則是傷了赤精子、廣成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靈寶大法師…等,後來在陸壓道人祭出釘頭七箭書的協助之下,總算除去趙公明這個勁敵。照片中可見騎著四不相的姜子牙對戰乘著黑麒麟的聞太師,另一頭還有雷震子與趙公明對壘,一時將遇良才各顯其能。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正殿山牆上的鵝頭墜有五蝠銜鏡,代表著福在眼前,下方掛著罄與穗則是代表「歲歲有慶」,鏡面裡是南極仙翁。山牆堵飾為梅與竹,是歲寒三友之一,代表著堅忍不拔的生命力。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虎爿三川過水門內側垂脊牌頭「湧泉躍鯉」以及「嚙指心痛」,前者已在文章中敘述過,照片裡可見姜詩提著江水,妻子龐行則是端著魚,不過這裡奉獻的對象不是《二十四孝》裡所記錄的母親,反而成了父親。「齧指痛心」講的是孔門弟子曾參的故事;曾參,字子輿,以孝順聞名鄉野。有一回曾參出門上山撿拾柴薪,這時有朋友到家裡拜訪,曾母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咬破手指。同一時間曾參感到一陣心痛,馬上就意會到家中的母親可能發生狀況,急忙揹起柴薪回到家中,一問之下才知道箇中原由,成了一則帶著傳奇色彩的孝順故事。詩贊曰:「母指方纏囓,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照片裡可見曾母咬破手指,遠方的曾參有所感悟,隨即背著柴薪急忙趕回家中。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三川殿封牆上的水車堵主題為「趙子龍救阿斗」以及「三教大會萬仙陣」。前者同樣已多次提及,後者則是《封神演義》裡的橋段;在第八十二回「三教大會萬仙陣」的情節裡,由姜子牙所領軍的伐紂義師,在闡教眾仙人的協助下一路挺進,終於到了截教通天教主親自排設的大陣法「萬仙大陣」這一關,這是通天教主的最後一搏,威力自是不容小覷,陣有中陣,太極、四象羅列,更有六魂幡收魂納魄,闡、截兩教在此完納恩怨,最後是在四聖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道人、準提道人分由四方入陣,以及闡教列位神仙的合力之下,終於解破了萬仙陣,除去了西岐伐紂路途上的一大障礙。畫面呈現各路神仙各顯神通的局勢,上演著闡、截兩教對壘的戲碼,只見太上老君騎著神牛,手擎寶塔,配合元始天尊、接引道人與準提道人困住通天教主。整幅作品精彩熱鬧,確有萬教眾神大會之感。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正殿山牆上的鵝頭墜有五蝠銜鏡,代表著福在眼前,下方掛著罄與穗則是代表「歲歲有慶」,鏡面裡是麻姑,山牆堵飾同樣也是歲寒三友裡的松與竹。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結語
朴子配天宮無疑的是一座極其精美與華麗的廟宇,尤以剪黏與膠紙最為可觀,題材相當豐富,雖屢有重疊但也讓阿中用了五萬六千餘字寫下這篇隨筆,照片也達到六百多張,堪稱是「湊陣拜媽祖」部落格創板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篇。如此美輪美奐的殿堂,絕對值得細細欣賞,希望大家以後到配天宮去不要再只去磨蹭四季蘭,把時間用在欣賞這些藝術品上,定能陶冶自己的性情。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


【攝‧記】嘉義朴子配天宮2018.12.072019.3.30
【攝‧記】嘉義朴子配天宮2013.04.06
【攝‧記】嘉義朴子配天宮2013.01.01
【攝‧記】嘉義朴子配天宮2012.11.03
【攝‧記】嘉義朴子配天宮2012.04.09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