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順安宮

時間:2014719日、201315日、2012517

地點:斗南順安宮(雲林縣斗南鎮長安路一段126)

交通方式:出臺鐵斗南車站後直行中山路,遇文元街左轉,過延平路(台一線省道)後接大成路直行就可抵達,步行約十五分鐘。

【斗南順安宮簡介】引自臺灣宗教寺廟網網站

建於1736 (清乾隆元年),廟內奉祀的媽祖「湄洲聖二媽」是當地望族陳家祖先從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湄州天后宮」天上聖母廟恭請而來的。

斗南順安宮廟宇自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建於今斗南鎮西歧里內之菜瓜寮。歷嘉慶、道光期間,偶有重修。迄清同治元年(西元1861)復由地方先賢(世稱曾大老)善籌聯合轄區53(今斗南鎮22里全部及大埤鄉三結、吉田、豐岡、聯美、豐田、嘉興等等九村,斗六市三光、江厝兩里,虎尾鎮興南里,計40村里內53)信者,將宮址遷移至今日斗南鎮中天里內順安街與中正路交叉路口之西北邊,修建壯觀宮宇,創立宮域53庄之宏模。

至清光緒32(公元1906)大地震與暴風雨之侵襲,廟宇破損,本境有志等9人,發起募捐重修,旋至民國元年重修完竣,恢復全貌。

據日本陸軍省編「領臺戰事記」記載:「在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民前十七年)日本士兵十三名在他里霧(今日斗南)順安宮被地方抗日義士擊死。」民國二十九年(昭和15)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政策,在台南州斗六郡推行毀廟、燒神像時,中松斗六郡守爲爭功求榮特報斯情,致力強制徹底拆毀原順安宮廟宇,不准保留石碑等古蹟,廟內石碑等聖蹟全部被打碎,並在原順安宮廟廷建立日軍戰死士兵十三人忠魂碑,以廢宮立碑報怨。由此,歷史悠久之原順安宮聖蹟俱廢無踪,神人同悲感嘆。惟聖母神像幸由善士曾清幕機密保藏。

台灣光復信仰恢復自由,派下五十三庄信者,莫不盼望早日復建,時任斗南文武聖廟感修堂堂主楊廷輝,向有復建順安宮,行功種福田之善心。聖母於民國五十三年菊
()月初九日駕臨感修堂揮筆詩示:「順風搖動季秋天、安建無章苦悶然、宮殿復成今望立、神如求名感修前。」感動堂主楊廷輝和全體鑾生,決議並鼎助復建新宮。於是斗南文武聖廟感修堂慈善發起復建順安宮新宮,籌就於民國五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在斗南鎮公所召開宮域五十三庄代表大會,成立復建委員會,推薦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常務監事等委員十五人,並聘工程村里長任募捐小組長,建宮基金採信者自由樂捐籌募。

復建宮址決於民國四十七年斗南鎮公所計劃五間厝段區徵收時鎮長請本鎮靖興里地理師勘選之今宮址。其後五間厝區段徵收改辦市地重劃時復建宮址仍決在今日宮址。民國五十五年一月十四日由鎮長主持復建新宮破土典禮,復建新宮工程由技師參照安平天后宮設計。迄今民國六十一年五月二日(農曆三月十九日)由鎮長主持落成剪綵,主委主持媽祖及諸尊神像進殿安座大典,在場觀禮信者三萬餘人,祝興藝隊六十餘陣,場面盛大感人,於此復建聖蹟初期完成。
 
【阿中隨筆】
※文獻溯源※
康熙晚年,諸羅縣知縣周鍾瑄曾留下一首〈曉發他里霧〉的七言律詩:「一枕清暉覺夢頻,披雲驅犢散輕塵;投分南北依誰定,螺列東西辨未真。向道但饒椎髻客,前呵不用放衙人.平明好逐東昇上,我亦從今莫問津。」詩中道出了當時他里霧周遭分布著南投、北投、東螺、西螺等社,也讓後人對於清代早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族群有初步的認識。

斗南舊稱「他里霧」,因此地原為洪雅族他里霧社居地而得名。至於漢人對他里霧的記載,最早可見於康熙年間的文獻紀錄;〈康熙臺灣輿圖〉當中就標記著他里霧社位於石龜溪與三疊溪交會處的北岸。
斗南順安宮
而同樣成書於康熙中葉的《臺灣府志》,在〈規制志
/坊里/諸羅縣〉也有記載:「
他里霧莊(離府治二百八十里)」、「他里霧社(離府治二百八十里)」。到了康熙五十六年(1717),周鍾瑄在《諸羅縣志》〈規制志/街市〉當中的紀錄是「他里霧街(在他里霧莊)」,據此推斷到了康熙晚年他里霧已經是一座人口聚集的城市了,只是人口的組成還是以平埔族群為最大宗,這樣的人口結構到了乾隆年間依然如此,這點可從乾隆六年(1741)劉良璧所編撰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當中的內容得到應證。該書在〈學校(書院、社學附)/社學()/()土番社學〉章節中提到:「諸羅縣土番社學:……一在他里霧社」,土番社學的設立正是代表當地居民是以原住民為主。而漢人建立書院的紀錄則遲至道光年間;光緒二十年(1894),時任臺灣府雲林縣儒學訓導的倪贊元,在其所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他里霧堡/書院〉當中提到:「奎文書院 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南畔.堂宇十餘間,祀田租五十五石.道光二十七年,職員黃一章捐建;同治六年,職員曾韞玉捐資重修.」。

至於漢人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入墾他里霧,又是什麼時候將自己的信仰深植在這塊土地上?倪贊元在《雲林縣采訪冊》〈他里霧堡/街市〉當中記載:「他里霧街 在縣西十里.乾隆元年為市.」意即他里霧到了乾隆元年(1736)更為發達,這點或許與漢人的移入帶動城市發展有關。至於斗南順安宮的創建紀錄,同樣也可在《雲林縣采訪冊》查到;〈他里霧堡/祠廟〉錄有:「順安宮 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屋宇十餘間,祀天上聖母.乾隆元年,街眾公建;至咸豐十一年,職員曾韞玉重修.」,如果倪贊元這段紀錄屬實,那麼漢人約莫於康雍之際開始進入他里霧,他們把自己的原鄉信仰帶來並且草創了順安宮,期間歷經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的百年光景才穩固了順安宮為他里霧公廟的地位。對照廟方的沿革與《雲林縣采訪冊》的紀錄甚為吻合,采訪冊言咸豐十一年曾韞玉重修,廟方謂同治元年曾大老重修。咸豐十一年的隔年便是同治元年(1862)而曾大老所指的應該便是曾韞玉。到了光緒31(1905)嘉南地區發生大地震,對順安宮造成重大損傷,這段紀錄可見於大正十一年(1922)由日人相良吉哉所編纂的《臺南州祠廟名鑑》當中紀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c/1c/55.html)。文中提及明治三十八九年間(明治三十八年為1905),順安宮因為地震以及暴風雨所遭受破壞,之後由庄民池萬懷等九人發起籌募修建,一共募得六千五百圓,於大正元年(民國元年)竣工。

民國二十五年(1936,日治昭和十一年),日本政府為讓加速建設臺灣成為南進基地,正式在臺灣推行「皇民化運動」,企圖改造臺灣人的信仰與文化,此運動雖造成接受臺灣民眾與僧侶陳情的日本國會議員於帝國會議中提出質詢,然而孤懸海外的臺灣總督府依然恣意獨行。及至昭和十五年(1940)總督府下令臺南州轉飭斗六郡、虎尾郡,成為第一批徹底執行毀廟燒神像的執行區。虎尾當地人是因與日人交好是故倖免於難,然斗六轄下之斗六、斗南、古坑等地就沒那麼幸運了,當時的斗六郡守中松乙彥雷厲風行,拆除上述地區的諸多老廟,包含斗南順安宮、古坑嘉興宮等,連六房媽也為了避禍而遷往土庫順天宮內寄祀。據估計皇民化期間全臺被毀之寺廟達361座,移作他用者計819座,被燒毀的神尊有13,726尊,被沒收的也有4,069尊,可謂臺灣信仰史上的空前浩劫。順安宮經此重擊而萎靡一時,直到民國五十四年(1965),才由斗南文武聖廟感修堂堂主楊廷輝號召重建廟,歷經七年才竣工落成,成就如今巍峨的新廟貌。

以上敘述可佐證前文沿革廟方所述,只是順安宮廟方的資料較為簡略,缺乏相關人物的名字記載,如今「湊陣拜媽祖」部落格予以協助整理,希望能為順安宮的廟史更加完備。

※外觀格局※
DSC07272
目前的斗南順安宮外貌採閩南式廟宇建築風格,屋簷以上以交趾、剪黏為主要裝飾,屋簷下則以石雕為主,彩繪為輔。立面由三川殿、兩座偏殿以及鐘鼓雙樓構成,門開五間為主祀帝后級神祇才能有的格局。後殿仍在興建當中,預計未來將闢為觀音殿與靈霄寶殿。廟身龍邊闢有兩座小偏殿,分別奉祀信徒寄祀的神明與前任住持志永和尚。虎邊則有一座五層樓高的香客大樓,可提供信徒住宿。
斗南順安宮
門前廣場甚為寬廣,和外頭的馬路有一道圍牆隔開,攤販多聚集在牆外,是故仍可保持廟埕的寧靜與莊嚴。


※三川殿簷上※
斗南順安宮
三川殿採硬山重簷式,正脊脊背上立著財子壽三仙,分別為福神降財、祿仙賜子與壽仙延壽,是凡人最期待的三種好運。
斗南順安宮
順安宮的財子壽三仙採傳統剪黏的技巧呈現,先有粗胚塑像,身上的帽冠、衣服再用一片一片的瓷片沾黏上去,是舊時常見的廟宇裝飾工法,由於製作費工,因此現代許多新建的廟宇已改採大量灌模生產的陶像。這裡的剪黏三仙身上瓷片雖多有脫落,但卻能更加彰顯傳統工法的細膩。
斗南順安宮
立於中央一手托舉如意,一手捋鬚的是天官福神。龍邊懷抱稚兒,開懷暢笑的是祿仙。虎邊手捧一顆大壽桃,一邊還拄著拐杖的壽仙,定睛一看,壽仙的肩上還停著一隻小仙鶴呢!三人就立於廟宇天際線上最顯眼處,腳下有案桌,取其諧音「安」有平安之意。
斗南順安宮
兩側有將軍乘龍像,同樣是以剪黏的方式呈現,依將軍手持槍與環,再加上稚嫩有帶點淘氣的兩旁判斷,當是中壇元帥三太子。太子跨坐在迴身龍背上,爽朗的笑容令人望之也跟著喜悅起來。雙龍後方則是仙鶴立於松樹前,有鶴壽松齡的寓意。燕尾脊下方的印斗為仰天的象首,大象能負重,又是陸地上最體型最龐大的動物,自古就為佛家視為聖獸,中國文化亦接受這樣的信仰,成為廟宇建築當中常見的裝飾題材。


斗南順安宮
再看到正脊脊堵上這幅饒富趣味的作品,故事主題看起來是兩軍對戰的場景,然而真正的主角卻是正中央的四隻獅子,
斗南順安宮
右手邊很明顯是由人所裝扮的「假獅」,甚至還能張口噴火,嚇得真獅落荒而逃,這幅「假獅破真獅」的戲碼出自於《三國演義》的九十回「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話說孔明為了讓南蠻首領孟獲心悅誠服,是故在多次的擒拿後又釋放。到了第六次攻防,孟獲找來了木鹿大王相助,此人居住在西南八納洞,深通法術,能呼風喚雨,出則騎象,只要口誦咒語,手搖蒂鐘,即可喚出虎豹豺狼、毒蛇猛獸為之所驅。孔明久知西南有「驅虎豹」之法,因此胸有成竹,製造假獅並在獅口中點上引信由將士推出,對時猶如天降奇獸,嚇得木鹿大王所召喚的「真獅」落荒而逃,諸葛亮再度成功擒拿孟獲。
斗南順安宮
在正脊脊堵這幅作品當中,最右邊可看見諸葛孔明頭戴綸巾,手執羽扇指揮若定,
斗南順安宮
蜀將張嶷、馬忠掩殺而出,最前方則有兩頭由士兵所裝扮的青獅,口吐火焰衝向敵軍。
斗南順安宮
左邊南蠻陣營由騎馬掄刀的孟獲領軍,後方木鹿大王正乘著白象,搖著蒂鐘召喚四方猛獸為之驅使,不過在最前線的兩頭真獅卻被對方的假獅嚇得掉頭逃竄,一場生動有趣的「假獅破真獅」劇碼於焉上演。這段故事於在廟宇裝飾題材當中並不多見,據說臺北的大龍峒保安宮也有,曾被人認為是匠師為了對場作較勁,而故意引用藉以揶揄對方的;「獅」因同「師」,「假師」指涉的是年輕匠師,若依《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木鹿大王所驅使的禽獸群中並沒有獅子這一類,藝師在表現時刻意用獅來代替,或許真帶有那麼點弦外之音。順安宮三川殿剪黏出自於臺南安平葉進祿大師,十三歲就跟隨父親葉鬃負責修整赤崁樓剪黏的工作,在從小的耳濡目染下,之後果然繼承父親衣缽成為近代著名的剪黏大師。民國二十年
(1931)出生的進祿師,在負責順安宮重建的民國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之間(1966-1972)當三、四十歲,此時為其父葉鬃晚年(民國六十年,1971過世),正值全面繼承衣缽的時刻,父親的盛名及其他藝師的競爭或許在進祿師的心中產生壓力,這幅「假獅破真獅」是不是有意無意間透露了當時的心情?就任由這班好事者去揣測了。


斗南順安宮

正脊脊堵兩側,就在象首印斗下方立著手持拂塵,面容秀麗的仙女剪黏像,笑盈盈的迎接四方信徒。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兩條規帶前方牌頭同樣有著精采的武齣戲文,只是人物身上的剪黏脫落斑駁,場景所能提供的線索也有限,是故一時之間也無法看出其所演繹的是那一則故事。
斗南順安宮
由規帶延伸出的戧脊末端為青龍捲草,青龍栩栩如生,捲草線條優美,讓人不由得想像當年新廟落成,當陽光照射在這些剪黏鱗片上時,所反射出的光線是多麼的鮮豔奪目。如今繁華褪去,尚留精緻細膩的線條可供後人欣賞。第二層屋簷的脊背則是立著展翅的鳳凰,規帶牌頭同樣有武戲剪黏,不過戲齣同樣難以分辨。下方封簷板有彩繪圖形,上寫「
斗南順安宮湄洲天上聖母」字樣,兩側則另有題字:「北港碧宮彩繪堂蔡其清作」、「歲次癸酉年」。民國八十二年(1993)歲次癸酉,此畫作應當為順安宮現址重建數年後所重繪。


斗南順安宮
除了三川殿正身,兩側偏殿的屋簷上同樣有精彩的剪黏作品。脊背上採雙龍護珠,西施脊則是虎、獅、象、豹等獸,
斗南順安宮
燕尾脊下方的印斗為倒拋獅樣式。此外規帶牌頭剪黏雖亦脫落斑駁,但較之三川殿題材可辨識多了。龍邊的故事有「薛仁貴戰蓋蘇文」與「關公斬蔡陽」,虎邊則有疑似「狄青戰王天化」以及「鄧嬋玉戰楊戩」。
斗南順安宮
薛仁貴戰蓋蘇文的故事我們已經在前幾篇的隨筆當中多次著墨,這裡就不再贅述。
斗南順安宮
而關公斬蔡陽則是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話說古城上張飛要求關羽表明仍舊忠於劉備的心志,命其斬殺追趕而來的魏降蔡陽。只見關公駕馭赤兔馬,手掄偃月龍刀,三兩下就把蔡陽逼下戰馬,一刀取了首級,成了最膾炙人口的「關公過五關斬六將」。
斗南順安宮
而虎邊的這幅剪黏牌頭,兩位騎在馬背上對戰的將軍,一人英姿煥發,一人花臉威武,頗似廟宇裝飾題材當中常見的狄青與王天化,只是狄青以使長槍出名,但畫面中的兩位將領卻同樣使錘,或許另有主題。
斗南順安宮
「鄧嬋玉戰楊戩」則是出自《封神演義》第五十四回「土行孫立功顯耀」;話說殷商大將鄧九公有女鄧嬋玉,手執「五光石」,縱使神仙如被擊中亦是粉臉青紫,有詩讚道「
發手五光出掌內,縱是仙凡也皺眉。」西岐帳下哪吒、黃天化、龍鬚虎三人接連吃虧,最後由楊戩出面應戰。只見鄧嬋玉手中五光石往楊戩臉上一拋,豈知楊戩有無限騰挪變化之神通,五光石無奈他何,最後反被楊戩祭起的哮天犬,被咬了一口脖子,狼狽逃回城中。這幾則故事都是精彩的民間傳奇故事,各自在廟堂上演繹著一齣齣動人的情節。

 
順安宮的立面除了三川殿、偏殿外還有鐘鼓樓,樓塔頂端矗立著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塑像,
斗南順安宮
千將軍高舉左手做遠眺貌,手持方天化戟。
斗南順安宮
順將軍左手下擺一指定乾坤,捧著斧頭,兩將軍站在高處俯視眾生,有為媽祖遍查十方的寓意。各道簷脊則以飛鳳、翔龍為飾,極盡精緻之能事。

 


※三川殿簷下※
三川殿簷下懸著一對宮燈吊筒,上方的豎材雕塑著展翅鳳凰,雙爪緊抓著梧桐枝。
斗南順安宮
《莊子》〈秋水篇〉云:「
南方有鳥,其名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鵷鶵指的就是鳳凰,這樣的神鳥可以從南海振翅高飛至北海,途中只停留在梧桐樹上,只吃竹子的果實,只喝甘美的泉水,是一種高貴無比的神禽。又云鳳凰現則天下太平,是故自古以來即被認為是尊貴、吉祥的象徵,其圖騰也被大量運用於傳統建築、服飾及日常生活當中。在吊筒下方的看樑有一連串的彩繪作品,雖然被廟方懸掛的黃色燈籠給遮蔽,但還是可從縫隙中看見是以三仙為主題的一幅畫作。
斗南順安宮
正中央天官福神托著如意,一手按鬚,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身旁侍女手持芭蕉扇,侍官手捧茶壺有「迎福」之意。
斗南順安宮
祿仙雙手護著稚兒是謂賜子。
斗南順安宮
壽仙凸額白鬚,拄著葫蘆拐杖,身旁還有童子捧個大壽桃跟隨。三仙的衣袂飄揚,自有一股仙風道骨之姿。


兩側偏殿的看樑也有精彩的彩繪,且釉彩保存的狀況比三川殿為佳。龍邊的主畫面是「竹林七賢」,虎邊則是「五老觀圖」。
斗南順安宮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著名的士人,分別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他們崇尚老莊思想,不拘禮法,講求清靜無為,常聚在竹林裡飲酒高歌,藉以嘲諷晉代司馬王朝的虛偽,其放浪之舉自然不為朝廷所容,七人最後分崩離析,有的被殺,有的歸隱山林,有的順於朝廷。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畫面中的人物姿態各異,飲酒、觀圖、撫琴、賞音、步行,構築成一幅自然無為的閒逸畫面,頗具道家神仙色彩。此幅畫作為癸酉年
(民國八十二年,1993)的作品,由雲林在地人蔡欣憬所繪,筆末還謙虛的留下了「學作」二字,然觀其畫作已頗有老師傅的風格,值得細細品味。
斗南順安宮
「五老觀圖」典出於上古堯帝於黃河畔設壇祭祀時,忽見五位皓首童顏的長者,一同觀看著一張河圖,堯帝湊上前去觀望,只聞老人言道此圖乃帝王順天時、謀思略,使之受命於天的瑞兆。隨後一匹龍馬口銜白玉河圖躍出河面,贈與堯帝,五老也化成流星升空而去。
斗南順安宮
老人代表著智慧的累積,也有長壽的意涵,五老的題材亦常見於廟宇裝飾當中。


兩側偏殿的看樑除了這兩幅主題作品以外,兩側還分別繪著最讓人熟悉的八仙。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龍邊有鐵拐李、呂純陽、漢鍾離、曹國舅四位大仙,鐵拐李和漢鍾離一向被認為是八仙中的領導者,傳說其餘人等都是由這兩位大仙所渡化的。鐵拐李本名李玄,師承於太上老君,據說曾因靈魂出竅赴老君之約,軀體遭徒弟焚毀,靈魂只好附身在一位剛剛餓死街頭的乞丐身上,而成為如今世人所熟知的樣貌。漢鍾離複姓鍾離,名權,號雲房子,東漢時期燕京人,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原為朝中大將,後跟隨王玄甫學道有成,修成真仙,為全真教北五祖之一,據說呂洞賓就是漢鍾離渡化成仙的。呂純陽名呂喦,字洞賓,純陽是他的道號,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二(796),出身仕宦家族。一度在朝為官,不過隨後便厭倦了官場生活而矢志求道,傳說曾受漢鍾離「十試」,並授以金丹之道而得以成仙,亦為全真教五祖之一。曹國舅本名曹佾,字景休,為宋仁宗之曹皇后的兄弟,故稱「國舅」。曹皇后的另一位兄弟曹景植自恃皇親國戚,屢屢搶奪百姓財物,仗勢欺人,曹佾苦勸未果,只好散盡家財四處布施,希望能彌補弟弟的罪孽。後來景植被彈劾,景休於是將剩餘的家產全部捐出,自己則入山修行求道,機緣下受漢鍾離、呂洞賓二仙渡化而得道。

斗南順安宮
畫作中,鐵拐李倚著大葫蘆,隨興的躺在地上。
斗南順安宮
呂純陽身著道家冠袍,手持拂塵,面容莊重肅穆。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另一頭的漢鍾離蹲坐在地上,雙眼盯著正在演繹道法的曹國舅,如同老師在驗收學生功課一般。
虎邊則有張果老、韓湘子以及何仙姑、藍彩何
(一般作「采和」)
斗南順安宮
張果老姓張名果,「老」字為尊稱,生平不詳,傳說是唐代一位修練內丹有成的道士,曾受唐玄宗所召入朝面聖,並且在眾人面前演出各種神通。又有傳說其居於恆山,常倒騎白驢,最神奇的是他的毛驢可以摺疊藏在箱子中,要坐騎時只要吹口氣驢子就會出現,神異莫名。
斗南順安宮
韓湘子,自清夫,一說為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之侄,其最主要的傳說故事也是「度韓公」,不過其真實身分仍有待考證。相傳韓湘子為呂洞賓所渡,不過並非以肉身得道,而是死後屍解成仙。
斗南順安宮
何仙姑本名何瓊,唯一面容姣好,手持蓮花的仙女,據說其十三歲時因入山採茶巧遇呂洞賓,受呂純陽贈與仙桃,食之後歲得道成仙,成為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最後一位藍采和傳說為唐玄宗時期之人,手中花籃能散發芳香,通達神明,驅除邪靈,為漢鍾離所渡化。然而藍采和的生平、年齡甚至是性別都是個謎,面貌似男似女,民間甚至常把祂與戲金蟾的劉海混為一談。八仙是民間信仰當中最常見的一組神仙,廣泛出現於日常生活當中,後代甚至衍伸出上、中、下三組,亦有「暗八仙」的說法,充分展現中國文化歷史傳衍悠久而產生的豐富多元。八仙各有形態,恰巧也代表著社會各種階級的群眾,隱含著人人皆可神仙的投射心理,無怪乎在近百年來成為最為通俗的一組神仙人馬。


除了立面,在三川殿簷下的步口通樑亦有精彩的繪畫作品,例如正門上方兩內側就有「華陀採方」與「採菊東籬」兩幅作品。
斗南順安宮
華陀,字元化,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師,後事尊崇其為「醫神」。傳說華陀擅長針炙,外科更是一絕,曾使用「麻沸散」為病人進行手術,比西方醫學懂得使用麻醉藥還早了千年。
斗南順安宮
「採菊東籬」則是引自晉代五柳先生陶淵明的〈飲酒詩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為田園詩派的開創者,除了詩,辭賦與散文的造詣亦高,最有名的散文就屬《桃花源記》,生於亂世中的他,將心中的美麗淨土寄託於遺世獨立的桃花源。而菊花則是陶淵明的最愛,作品中不乏對菊花的讚頌之言,認為菊乃花中之隱逸者;曾謂「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和郭主簿‧二〉,陶淵明一生「清風高潔」的表現也如同她所讚嘆的菊花一般。至於同一通樑的另一側則是「玉川品茶」與「羲之愛鵝」兩個主題;
斗南順安宮
盧仝,號玉川子,唐代詩人,一生愛茶成癖,因此有「茶聖」的封號。據說盧仝經常取玉川泉水烹茶,所以自號「玉川子」

斗南順安宮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著名的書法家,人稱「書聖」,以養鵝為興趣,據說其對於書法的執筆、運筆,就是從鵝的體態姿勢上領悟到的。這四幅畫作雖與一般常見的「四愛」題材稍有不同,不過仍體現文人的高雅風範,足作後人楷模。
斗南順安宮
在步通的下方則有螭虎團花瓶的鏤雕,線條優美,色彩鮮艷。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在三川殿通往兩偏殿的走道上方也各有一幅彩繪,為常見的仙翁賀壽與麻姑獻瑞。三川殿上的彩繪,是阿中認為順安宮最為精采的地方,每一幅的作者或有不同,恰巧可以欣賞不一樣的繪畫風格與演繹方式,值得駐足欣賞。

斗南順安宮
三川殿屋身立面均以石材為飾,
斗南順安宮
正門門楣上懸掛「順安宮」宮名匾,不過被紅燈籠與八仙綵所阻,不易欣賞。門楣上刻著常見的八仙朝仙翁,展現一幅眾神齊聚,和樂融融的面貌。
斗南順安宮
正門對聯題到「
順調五十三賢,聖念先天,保存重典。安定百千萬道,母沾后德,仁愛民康。」,「五十三賢」是佛教所謂成佛的五十三個標準,稱「五十三賢位」,其內涵分為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佛。前四項是一種混合型的要求,完成之後進入「十地」才開始有等級的劃分,逐次而上直達最圓滿殊勝的「佛」之境界。順安宮的對聯上聯引佛教典故,下聯引道教萬千法門,亦是點出了媽祖信仰亦佛亦道的屬性。


兩面門扇有豐富的故事題材,
斗南順安宮
龍爿眉堵演繹著「空城計」的劇碼,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話說馬謖自傲誤事失了街亭,孔明見大勢已去乃思退路,分撥手下眾將行誘敵之事,並調剩餘兵力往西城搬運糧草。由於兵力各有任務,因此當司馬懿大軍抵達西城時,孔明的手邊已於將兵可用,於是他做了平生最大的冒險。但見諸葛孔明高座西城樓上,一派輕鬆優雅撫琴,兩側童子隨侍,西城城門大開,城外老弱若無其事的打掃,此舉引得足智多謀的司馬懿心疑,唯恐諸葛亮有詐,遂罷兵返營。孔明這回的兵行險著,贏在司馬懿的多疑,更贏在司馬懿太了解自己的用兵之道,空城計是一齣心機鬥心機的劇碼,也是一場有驚無險、化險為夷的案例,常見於寺廟的裝飾題材,頗有暗示信徒前來求助神靈,便能得到化險為夷的功效。
斗南順安宮
虎爿的眉堵則是另一齣《三國演義》的故事:
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孔明自劉備三顧茅廬聘請出山後,第一場戰役便是博望坡之戰,有一幅博望坡之戰,當時曹操派遣大將夏侯惇等人前往剿滅劉備,然而孔明事先早已料定夏侯惇的進軍路線,早一步調派關羽、張飛伺機埋伏,再加上夏侯惇不聽副將李典之建言,果然陷入了孔明的算計,一時之間魏軍自亂陣腳,後方李典急忙前來營救,城上則有劉備與軍師孔明專注觀戰著。此戰為孔明受三顧茅廬之請後初試啼聲,有首現才能之意涵。


除了眉堵以兩則孔明用兵的三國故事呈現外,身堵的主要故事也都出自三國,
斗南順安宮
龍爿有「張飛嚇斷長板橋」以及「趙雲單騎救阿斗」。

斗南順安宮
在身堵的兩側還有「哭竹生筍」、「扼虎救親」、「行傭供母」、「鹿乳奉親」、「聞雷泣墓」等五則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斗南順安宮
以及四不足當中的「嫦娥攬鏡嫌貌醜」與「漢武為帝欲作仙」。
斗南順安宮
孟宗哭竹生筍和楊香扼虎救親的故事較為人所知。
而「行傭供母」的主角是東漢時期的江革,幼年失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因生當亂世故常背著母親四處逃難,逃難途中時常只能採集果實供母果腹,每每遇見盜賊行搶,江革就會跪求盜賊表明有母需奉養,而盜賊亦受到感動,並指引江革母子二人往安全的路徑逃跑。

斗南順安宮
「鹿乳奉親」說的是春秋時期郯國國君郯子,據說郯子的父母患有眼疾,需要用鹿乳來治療,郯子知道後便披著鹿皮,佯裝鑽進鹿群中欲偷取鹿乳,沒想到就碰上了獵鹿的獵人,郯子急忙脫去鹿皮,並將鹿乳奉親一事告訴獵人,獵人知情後受到感動,直接取鹿乳相送。
斗南順安宮
魏晉時期的王裒,時常前往父母的墳前哀悼,因母親生前害怕打雷,所以每當天響震雷時,王裒就會跑到母親的墳前哭著說:「裒在此,母親勿懼。」
至於四不足的故事「湊陣拜媽祖」在其他廟宇的隨筆中曾多次介紹,這裡便不再贅述。
斗南順安宮
而在虎爿身堵主題為「苦肉計」、「華容道釋曹」等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精彩情節,最上方的畫面當中,除了周瑜、黃蓋這兩位苦肉計的「最佳演員」外,右邊的孔明彷彿看透了這一齣戲一般,徒留魯肅在一旁看得慌張,人物的個性在當中表露無遺。
斗南順安宮
身堵兩側同樣有四不足與二十四孝的故事,由上至下依序是「彭祖焚香祈壽年」、「石崇鉅富嘆無錢」以及「扇枕溫衾」、「拾椹供親」、「為母埋兒」等故事。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扇枕溫衾」說的是東漢時期黃香的故事,其年幼喪母,故對父親極為孝順,每當夏天夜晚父親要就寢之前,黃香就會先把父親的枕席給搧涼,而冬天則是用自己身體的溫度先替父親暖被。
「拾椹供親」的主角是漢朝的蔡順,幼年喪父,之後遭逢王莽叛亂,國家又遭遇連年飢荒,蔡順只好出外採拾桑椹回家奉養母親。一日正當外出採椹時,不料遇上了叛軍,對方見蔡順將採下的果實分成兩皿便詢問所為何故,蔡順回答:「一盤是用來裝成熟的果子給母親食用的,另一盤裝還沒完全成熟的果子是給自己吃的。」叛軍聽了受到感動,想贈送牛和白米給他,但蔡順並不接受。

斗南順安宮
漢朝的郭巨事母至孝,而母親也對三歲的孫子呵護有加,有一天郭巨的兒子不慎溺斃,孝順的郭巨為了不驚擾母親,於是和妻子協議在外面掘了坑暗中將兒子埋葬,孰料天將青雷劈開墳墓,死去的兒子竟奇蹟似的復活,並且在坑內還發現了一釜黃金。
二十四孝的部分故事雖流於荒誕不經,但其根本的中心價值依然值得世人效法,廟宇裝飾也常以之為題材,提醒世人當效法先人行孝之舉。

斗南順安宮
身堵下方的腰堵則是有花鳥雕刻,裙堵則以常見的麒麟回望為主題,兩側則分別是鶴配菊以及鹿配竹的組合。
斗南順安宮
菊花有長壽的寓意,和仙鶴搭配是謂「菊間鶴舞」,亦代表「南極仙翁」。
斗南順安宮
而竹音同得,鹿音同祿,竹鹿正是「得祿」,暗喻麻姑。在平面的封柱上刻著對聯「
五彩祥雲密佈順安純古跡,三千露雨普施聖地盡南北」,點出媽祖的恩德普照寰宇,四處皆沐恩。

除了立面的雕刻故事豐富精采,三川殿兩側的對照爿堵也有可觀之處。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祈求吉慶堵同樣是將軍與隨侍童子的組合,手中分持大旗、彩球、戟與磬,雕工線條頗為細膩,主角冑甲似乎原有金色釉彩,不過因歷數載寒暑而顯得斑駁。雙堵下方各自有一幅淺雕作品,畫裡的主角一邊是老漁翁,一邊是牧童。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一隻鳥為了啄食蚌肉,常常的喙卻被蚌殼緊緊的夾住,此時目睹一切的漁翁正好不費吹灰之力,一次捕獲兩者,這正是所謂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透過圖像告誡前來參拜的善信,世界事不應過度強求執著,該捨當捨,否則最後就會落得如鷸鳥和蚌那般兩頭空的窘境。
斗南順安宮
而坐在牛背上的牧童,望著被飛吹去的斗笠,雖有心想拿回卻無從使力,只能眼睜睜看著斗笠飛去,此不也在提醒世人,一切物質乃身外之物,緣聚則來緣滅則去,再怎麼喜愛的東西終究有捨去的一天。兩幅作品透過最貼近生活的意象來傳達最深刻人生道理,道理不難,難得是能有所感悟,廟宇教化的功能便是在此。


※三川殿內※
進入三川殿內抬頭欣賞,這裡並沒有華麗的藻井,而是以平面彩繪的方式呈現,正中央的主題是「龍馬負河圖」與「龍龜駝洛書」。
斗南順安宮
河圖、洛書在傳說中是蒼天降下的神祕文字與符號,為讖緯之學的源頭。據說只要帝王能行德政,上天就會以降下河圖洛書與之相應,象徵天命所歸,如《易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又如《論語‧子罕》當中記載:「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就是孔子感嘆世局敗壞以致河圖不出。而河圖洛書分別為龍馬、龍龜這樣的聖獸所帶出,更是象徵其神聖與靈異性,是故會於廟堂之上,頗有對應神聖與象徵帶有神力之源頭的用意。至於兩側的橫樑上則繪著「慈航收紅孩兒」與「孝感動天」兩幅作品。
斗南順安宮
前者出自於《西遊記》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話說唐僧一行人奉命前往西方途經火燄山,不料被聖嬰大王紅孩兒所縛,紅孩兒仗恃著自身的三昧真火以及一身本領,孫悟空等人無計可施只好上南海普陀山請觀音菩薩出面,收服紅孩兒並納為隨侍,改號「善財童子」。
斗南順安宮
至於「孝感動天」同樣也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一,主角為上古五帝之一的虞舜。幼年喪母的舜,父親再娶並生了「象」,然而後母卻處心積慮偏袒象而加害舜,最後甚至連父親也一起排擠他,然而孝順的舜卻總在一次又一次的化險為夷後,反而繼續更加孝順父親與後母。也由於舜的德性感動天地,連在歷山耕作時都會有大象前來幫忙。相關的事蹟傳到了當時的共主堯帝耳中,於是堯親自前往歷山拜訪,並且將王位禪讓於舜,成就一段孝行動天的故事。


在同一橫樑的另一側還有「虎溪三笑」與「風塵三俠」的彩繪作品。
斗南順安宮
東晉時期,佛門高僧東林寺住持慧遠法師,平時深入簡出,接送訪客以寺外虎溪為界,據說出了虎溪山林中的老虎就會吼叫。有一回著名的田園派詩人陶淵明和天師道道士陸修靜前來拜訪慧遠,三人相談甚歡,兩人要離去時,慧遠法師親自送客不知不覺竟過了虎溪橋,直到耳邊聽見虎吼聲,三人才恍然驚覺,哈哈大笑。這段儒、道、釋相會,彼此交契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象徵著只要彼此尊重,宗教理論還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唐代詩仙李白,就曾為此典故留下一首五絕「
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别廬山遠,何煩過虎溪?」〈別東林寺僧〉,而這段故事也映襯著媽祖儒釋道三教共尊的特殊之處。
斗南順安宮
「風塵三俠」為隋末年間,虯髯客、李靖、紅拂女三人的合稱,故事出自晚唐道士杜光庭所著的《虯髯客傳》,三人的結識是從李靖前往隋煬帝時期的司空大臣楊素府邸獻策開始,楊素生活奢糜,李靖一介布衣雖有救世之才,無奈所獻非人,兩人交談的過程被楊府的一名家妓張氏所見,張氏折服於李靖的才略,隨即投奔李靖並共結連理。由於張氏手持紅拂,故稱為「紅拂女」。之後兩人在前往太原的路上投宿於一家旅社中,忽有一名滿臉虯髯的莽夫闖入房內窺看紅拂女梳頭,紅拂女觀察出虯髯客乃不凡之人,於是與之義結兄妹,並且引見丈夫李靖,兩人相見甚歡,並且相約於太原再見。抵達太原後,李靖引薦虯髯客於李世民,李世民天子之姿讓亦有意角逐天下的虯髯客見之心死,於是將全數家產贈與李靖夫婦,資其匡助李世民爭天下。這幾幅作品同樣都署名為「癸酉年蔡欣憬作」。

 

 

回頭欣賞三道門板上的門神,順安宮的門神是採立體浮雕,門板厚重,正門為常見的秦叔寶、尉遲敬德這對組合,兩人成為門神的典故來自於唐太宗受龍王所託,希望他能阻止魏徵執行斬龍任務,不料陰錯陽差,最後龍王還是斷了性命,一條陰魂每晚屢屢前來騷擾,讓李世民夜夜不得安寧,只好派手下兩位大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看守寢殿大門,果然龍王不敢再來騷擾,後世演變成將兩位將軍的人像會於門板上,成為了常見的門神組合之一。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欣賞門神的時候可以注意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兩位主角一定是一人配弓一人配箭,代表神靈是慈悲的,除非故意騷擾或違背天道,不然門神是不會任意驅趕鬼祟。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兩側小港門則是分持冠、鹿、牡丹以及茶壺的侍官,代表著加冠、晉祿、富貴、福氣…等吉祥寓意。

 
在三川殿前拜殿的金柱上的對聯題到「瞻仰神恩濟渡群黎超苦難,俯思聖德慈航穩順樂逍遙」,道出信徒祈求媽祖救助苦難的心願。進入天井之前的兩側各有一隻石獅子,據說是老廟所留下來的。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兩頭獅子身上的線條圓潤,造型可愛,遵守著古制公獅張口戲球,母獅閉口護子的形制。
斗南順安宮
古物的價值不只在於年代,還在於獨特性,舊時匠師只能用純手工打造,故每件作品皆有所不同,也正因此才讓每件作品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這是現代機器模具大量生產所比不上的。


※天井、迴廊※
三川殿左右各有一道迴廊與正殿連結,中間圍成了了透天的天井,
斗南順安宮
只是上方加裝了遮雨棚,雖不至於造成廟內光線不足,不過氤氳的香煙也因此散之不去,讓廟裡的空氣不甚流通。順著廊道走向正殿,壁上水車堵有一連串的交趾作品,廊道上方也有彩繪,只是視線被懸掛的紅燈籠所遮,無法仔細欣賞,著實可惜。


※正殿※
斗南順安宮
一進入正殿就會看見一對覆地龍柱,龍身盤繞向上,精神抖擻。後方金柱上寫「
順調世道庇佑良民盈宇宙,安護群黎驅邪賜福濟人間」,同樣也是祈求媽祖能賜福人間,庇佑百姓。

斗南順安宮
整座正殿受到香煙勳染而顯得昏暗,原本金色的神龕也變得黯淡許多,不過卻也因此將媽祖身上的黃顏色神衣,以及左右宮娥所持黃色日月扇襯托得更加出色,讓鎮殿媽成為正殿上最受注目的焦點。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鎮殿媽微笑的臉龐撫慰著多少信徒,慈祥的眼神照看著多少黎民,望著祂的面容,就能把心中所有的苦都,雖然祂不言不語,但就是有股安定的力量救贖著一顆又一顆徬徨的心。從不同的角度瞻仰聖容,不變的是臉上那慈如母親的神情。


在鎮殿媽前方帶著五佛銅帽的是觀世音菩薩,
斗南順安宮
根據《天妃顯聖錄》〈天妃誕降本傳〉記載:「
孚子惟愨諱愿,為都巡官,即妃父也。娶王氏,生男一,名洪毅,女六,妃其第六乳也。二人陰行善,樂施濟,敬祀觀音大士。父年四旬餘,每念一子單弱,朝夕焚香祝天,願得哲胤為宗支慶。歲己未(周世宗顯德六年、九五九)夏六月望日,齋戒慶讚大士,當空禱拜曰:『某夫婦兢兢自持,修德好施,非敢有妄求,惟冀上天鑒茲至誠,早錫佳兒,以光宗祧』!是夜王氏夢大士告之曰:『爾家世敦善行,上帝式佑』。乃出丸藥示之云:『服此當得慈濟之貺』。既寤,歆歆然如有所感,遂娠。二人私喜曰:『天必錫我賢嗣矣』!」,這段敘述說明了媽祖與觀世音菩薩的淵源,是以在臺灣大部分的媽祖廟也都會奉祀觀世音菩薩。順安宮的菩薩金身表情肅穆,垂眼俯視眾生,比起媽祖像雖略顯嚴肅,但兩位均是信徒心目中聞聲救苦,隨呼隨應的大慈悲神衹。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在菩薩前方有一座小神龕,龕內供奉著一尊媽祖神像,上寫「
湄洲聖二媽」,這位便是順安宮的開基媽祖,開基媽的臉頰豐腴,一抹淺淺的微笑令人望之心喜,彷彿能與之相應,近三百年來默默護佑著他里霧的居民。正殿神龕兩側封柱有聯題到「聖德宏慈丕振神威霑恩於台島,母儀垂範光昭靈顯潤澤出湄洲」,道出媽祖信仰由湄洲島擴散而出,臺灣乃至全世界都能受到恩澤庇佑。


在媽祖座前兩側當然少不了得力的護法將軍:千里眼、順風耳。順安宮的兩將軍像活靈活現;
斗南順安宮
右手高舉遠眺,雙眼怒睜的千里眼,左手持著一把大斧頭,威武之姿足令鬼邪驚怕。
斗南順安宮
左手指耳,同樣也持著一把斧頭的順風耳看來就溫和多了。仔細觀察順安宮兩將軍像,似乎略有佛門金剛力士哼哈二將的特色。千將軍張口作「哈」,順將軍閉口而鼻孔擴張作「哼」,不知當年的塑者是否有此暗喻。正殿除了奉祀主神媽祖以及觀世音菩薩,兩側也陪祀了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為臺灣廟宇最常見的陪祀神組合。


※後記※
這一回前來重新記錄斗南順安宮,感謝媽祖庇佑讓這次的紀錄能順利進行,雖然最後還是被去年碰上的那位王先生給攔住了,他還是問我拍照要做什麼?也還是堅持要我記錄正殿地上的蓮花,說詞也一樣,看來這段時間他還是熱衷此道,所幸在他發現之前,該拍該紀錄的也都差不多了,於是應付幾句便離開順安宮,也才彌補了兩趟都沒辦法好好完成紀錄的遺憾。
斗南順安宮

斗南順安宮

【阿中舊筆20130105
斗南舊稱「他里霧」,早年此地為平埔洪雅族他里霧社人聚居之地而得名。康熙五十六年,在周鍾瑄的《諸羅縣志》當中,已有他里霧街以及他里霧莊的記載。而根據光緒倪贊元的《雲林縣采訪冊》記載,此地於乾隆元年已成市集。一直到了日據時期,才因位於斗六之南而改稱「斗南」。而順安宮的創廟紀錄史籍亦有載明:「雲林縣采訪冊他里霧堡祠廟:順安宮 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屋宇十餘間,祀天上聖母.乾隆元年,街眾公建」,是故順安宮雖然歷經了天災與人禍而幾經更擅,但是她是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古廟,這點是可以確定的。

如今順安宮的廟貌是民國六十一年所重建,主體建築仿照臺南安平天后宮,採南方廟宇風格,正面由三座建築物加上鐘鼓兩樓所組成,中軸線的主體建築覆以綠瓦,而其餘則是紅瓦,呈現出明顯的落差。屋簷上有豐富的剪黏裝飾,燕尾的藻飾線條細膩優美,雖有些剝落仍不失其華麗風格。正面楣上寫有「斗南順安宮湄洲天上聖母」,下方的斗拱豎柴則以鳳凰為主角,兩側墀頭明顯有拆除物品的痕跡,致使如今看來空空如也,感覺似乎是刻意拿掉的。三川殿屋身立面的裝飾以石雕為主,有一對石雕龍柱,龍首在下盤繞而上。門口則安有一對石獅子,雕塑風格偏向近代,龍虎雙門則各有一對椒圖石鼓。

進入三川殿後,有一空間寬敞的天井,穿過兩側迴廊可登上正殿,聖母高坐中央神龕,兩側千里眼、順風耳將軍一旁護衛。順安宮的鎮殿媽祖婆法相莊嚴,微笑看著眾生。千順兩將軍同樣也很和藹可親,尤其是虎邊的順風耳將軍,扁著嘴,看來實在相當親切。鎮殿媽祖的上方還嵌有一通玉詔,看來格外神聖。

再度參訪順安宮,是因為上次來是晚上八點多了,光線昏暗,無法好好欣賞宮貌,且門口的攤販都已撤離,無法見證「菜脯媽」的名號,所以這次趁著假日再來參訪,果然門口聚集了不少攤販,不過生意看來似乎有些冷清。阿中索性取了個角度,拍下一張足以凸顯「菜脯媽」的意象照片。本以為這次來可以延續上一回所感受到的濃郁熱情,結果沒想到卻發生了一段令人不愉快的插曲。

正當阿中在廟埕拍攝三川殿上的豎柴時,有個姓王的阿伯問我拍照作什麼,等我稍作說明而且順利過關後,對方看了看我手上的相機,竟然說它看起來很不舒服,硬是要我跟著他到大殿去,拿著相機在香爐上繞了好幾圈。我自己繞了三圈,他看了看還是不滿意,自己又拿去繞了好幾圈。之後要我拍大殿地上的洗石子蓮花圖騰,說什麼這裡磁場最強,要我一定要po上網,還說如果有人看到會頭皮發麻,那就要到順安宮去找他。唉!這段插曲讓阿中感覺相當不舒服,為什麼信仰就非得要扯那些怪力亂神的事情,阿中自認每回拍攝媽祖廟的用意,都是本著推廣媽祖信仰的良善動機,孜孜矻矻的告誡自己不要迷信,但今天卻碰到這樣的挫折,導致照片也沒拍到幾張就趕緊離開了,實在很掃興啊!信仰如果盲目,不僅會讓自己迷失,也會讓外人無法認同你的信仰。


【阿中舊筆20120517
看著順安宮廟史,不正是一部台灣近代史的深刻縮影,信仰最強大的力量莫過如此,神祐人,人亦不愧神,台灣人就是這麼可愛啊!

阿中當天到順安宮的時間有點晚,大概是八點多了,所以廟裡的香客並無不多,廟方人員看阿中拿著照相機猛拍,還特地拿了本他們的沿革給我參考,不僅如此,他還為我把廟的燈都打開讓我拍照,真的是大感恩啊!只可惜天色昏暗,沒辦法好好欣賞集拍下這座廟的珍寶,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能再造訪順安宮。

【攝記】斗南順安宮20120517
【攝記】斗南順安宮20130105

【攝記】斗南順安宮20140719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