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北六興宮

時間:
2012928

地點:嘉義新港溪北六興宮(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溪北路65號)

交通方式:交通甚為不便,雖有公車站可抵達,但是班次稀少,可於嘉義火車站前搭乘嘉義客運往北港班次,至月眉潭站下車,順著月眉國小門前縣道直行,約三十分鐘即可抵達。

【新港溪北六興宮簡介】引自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
嘉慶二年(1797年)因笨港溪烏水氾濫,笨港街、天后宮橫遭洪水侵襲而被沖毀。原奉祀在笨港天后宮的三尊媽祖神像,乃暫時寄祀在麻園寮(後改稱笨新南港,即今新港)土地公廟肇慶堂。其後王得祿倡建新宮廟於笨新南港,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新廟落成,取名為「奉天宮」,原笨港天后宮的三尊媽祖神像乃奉祀於奉天宮。清道光六年(1826年)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因爭相奉祀「三媽」,後經王得祿出面調解,大媽奉祀新港奉天宮,二媽分祀北港朝天宮,三媽則由王得祿請回溪北公館奉祀。其後王得祿在溪北公館(位今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三號之一)左側創建宮廟以奉祀三媽神像,期許廟宇所在的溪北及鄰近月眉、月潭、安和、後厝仔、六斗仔等六個村庄興盛,故以「六興宮」作為廟名,以庇佑六境平安和興。六興宮因位於溪北,而且供奉三媽神像,所以當地也習稱「溪北六興宮正三媽廟」。日明治三十七(1904年)及日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嘉義發生大地震,造成六興宮殿堂倒塌毀壞,地方人士無力顧及六興宮重建,三媽神像暫祀於溪北庄楊古家宅。及至日大正三年(1914年)王得祿九房六世孫王順記與庄內人士江濟振、李烏沙等出資,聘請匠師陳應彬在現址(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六十五號)重建六興宮。六興宮正三媽係溪北、月眉、月潭、安和、後厝仔、六斗仔等六個村庄的主要信仰中心,其祭祀圈也以這六個村落為範圍。後因後厝仔、六斗仔兩庄消失,故目前六興宮祭祀圈僅存溪北、月眉、月潭、安和四個村庄。六興宮正三媽因王得祿而香火旺盛,迨至日治時期遭逢連續的震災,兼以當地居民皆以務農為生,不善於廟務的經營而受挫。故自日治後六興宮正三媽的香火遠不及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民國40年(1951年)地方人士開始六興宮擴建,持續到民國50年(1961年),始完成六興宮的現貌。民國78年(1989年)臺灣電視公司以六興宮正三媽的靈驗故事拍攝電視劇,在電視媒體的催發作用,「六興宮正三媽」、「黑面三媽」成為家戶喻曉名詞。六興宮的歷史淵源與王得祿關係密切,而且保留日治時期已降之精美建築風格,故於民國74年(1985年)1127日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嘉慶二年(1797年)因笨港溪烏水氾濫,笨港街、天后宮橫遭洪水侵襲而被沖毀。原奉祀在笨港天后宮的三尊媽祖神像,乃暫時寄祀在麻園寮(後改稱笨新南港,即今新港)土地公廟肇慶堂。其後王得祿倡建新宮廟於笨新南港,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新廟落成,取名為「奉天宮」,原笨港天后宮的三尊媽祖神像乃奉祀於奉天宮。清道光六年(1826年)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因爭相奉祀「三媽」,後經王得祿出面調解,大媽奉祀新港奉天宮,二媽分祀北港朝天宮,三媽則由王得祿請回溪北公館奉祀。其後王得祿在溪北公館(位今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三號之一)左側創建宮廟以奉祀三媽神像,期許廟宇所在的溪北及鄰近月眉、月潭、安和、後厝仔、六斗仔等六個村庄興盛,故以「六興宮」作為廟名,以庇佑六境平安和興。六興宮因位於溪北,而且供奉三媽神像,所以當地也習稱「溪北六興宮正三媽廟」。日明治三十七(1904年)及日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嘉義發生大地震,造成六興宮殿堂倒塌毀壞,地方人士無力顧及六興宮重建,三媽神像暫祀於溪北庄楊古家宅。及至日大正三年(1914年)王得祿九房六世孫王順記與庄內人士江濟振、李烏沙等出資,聘請匠師陳應彬在現址(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六十五號)重建六興宮。六興宮正三媽係溪北、月眉、月潭、安和、後厝仔、六斗仔等六個村庄的主要信仰中心,其祭祀圈也以這六個村落為範圍。後因後厝仔、六斗仔兩庄消失,故目前六興宮祭祀圈僅存溪北、月眉、月潭、安和四個村庄。六興宮正三媽因王得祿而香火旺盛,迨至日治時期遭逢連續的震災,兼以當地居民皆以務農為生,不善於廟務的經營而受挫。故自日治後六興宮正三媽的香火遠不及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民國40年(1951年)地方人士開始六興宮擴建,持續到民國50年(1961年),始完成六興宮的現貌。民國78年(1989年)臺灣電視公司以六興宮正三媽的靈驗故事拍攝電視劇,在電視媒體的催發作用,「六興宮正三媽」、「黑面三媽」成為家戶喻曉名詞。六興宮的歷史淵源與王得祿關係密切,而且保留日治時期已降之精美建築風格,故於民國74年(1985年)1127日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阿中隨筆】

溪北在朴子溪的北岸因而得名,是個以彩椒、鳳梨、洋桔梗為農產三寶的小農村,交通有些不便,當天我是在月眉潭站下車,然後走了三十分鐘才抵達六興宮,而且適逢強颱掠過東部海岸,西半部雖無豪雨,但風力倒是不小,尤其新港又是近海地區所以風勢特別強勁,不過這樣的天氣倒是樂得讓我可以舒舒服服的步行去參拜六興宮媽祖。一進溪北農村就讓人感受悠閒的農家氣息,不由得也放慢了腳步,慢慢欣賞周遭平凡卻親切的景物。

溪北六興宮也是古笨港一帶著名的媽祖廟,與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並稱,其創建來歷更是尊貴,為台灣人在清廷官級最高的王得祿將軍所建,雖然有關三尊媽祖分奉三宮的傳說仍有待商榷,但六興宮在台灣媽祖廟上仍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和其它古廟一樣,六興宮也是座落在大馬路的路衝上,廟堂看得出來剛整修不久,整個三川殿上安置許多精緻的交趾作品,這和新港是交趾之鄉有絕對的關聯。垂脊的「牌頭」均為講述媽祖的傳說故事,左右兩旁的「墀頭」並非力士扛廟角,而是兩幅交趾作品,龍邊為岳母刺字,虎邊為負荊請罪,皆有教忠教孝之社會意涵。龍柱則為「翻天覆地」雙龍盤繞式,門口一對石雕獅子造型可愛,同樣也是古廟常見的公獅開口母獅閉嘴的樣貌。而門石上方依稀雕有裝飾,但已見磨損,也可看出歷史的久遠。

進入三川殿左右兩邊皆繪有傳說故事及題詩,龍邊為「孫真人點龍眼醫虎喉」,虎邊為華陀為關雲長刮骨療傷,兩幅作品雖歷經歲月而有些剝落,但仍看得出畫風精緻。兩側迴廊連接正殿,上方雀替刻有飛天像。迴廊所圍繞出的天井範圍雖不大,但卻讓整座廟宇看起來明亮舒服。正殿的正脊上有雙龍護身背太極的麒麟,這樣的裝飾較為少見。正殿神龕上方有華麗的木雕鑿井,造型是一條龍頂著一條龍而上,讓人讚嘆匠師功力。神龕內媽祖端坐其中,鎮殿媽手持神笏,眼神慈祥的注視默禱的信徒。前方有尊看起來即知年代久遠的神像,照理推斷應就是六興宮的開基媽了,面容雖經常年煙燻以及年代久遠而顯斑駁,但還是看得出媽祖莊嚴肅穆的神容。神龕上方有一通王得祿之孫王順記,於道光年間重修的匾額,上書「水德增光」,道出媽祖海神的身分。

六興宮正殿的後方並未設置後殿,龍邊廂房有觀世音菩薩,虎邊則為關聖帝君,兩尊神像皆是水泥塑成的作品,手法看來較不精緻。在左右廂房抬頭仰望正殿燕尾脊裝飾,一般常見的倒拋獅在這裡成了長了翅膀的飛天馬,造型可愛逗趣,倒是頗有幾分卡通影片的感覺。

總歸言之,六興宮是一座讓我滿有感覺的廟宇,尤其是大殿保留木造裝潢的部分,更讓人感受到這裡的確是真真切切的古廟,雖然交通有些不便,但這裡的藝術作品絕對值得前來欣賞。附帶一提,廟口攤販的冰紅茶,一大杯只要十塊錢,這樣親民的價格再加上香香甜甜的古早滋味,實在教人難忘啊!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

【攝‧記】溪北六興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