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時間:
2013年7月31日

地點:
高雄橋頭五里林天后宮(高雄市橋頭區東林路31號)

交通方式:
搭乘台鐵至橋頭站,出站後直行越過省道路口轉搭,步行約五分鐘即可抵達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簡介】
高雄市水流庄人文協會部落格
天后宮舊稱「公厝」,奉祀主神為媽祖,庄民尊稱祂為「祖母」。天后宮的主神為天上聖母,有大媽、二媽、三媽,副祀神為太子爺、福德正神和註生娘娘。日明治時期39年時,由陸厥修創建,初起只是一棟隔成三間的公厝。光復後,曾任橋頭鄉鄉長的陸雲皆聚資重修,於民國四十四年竣工,完成正殿及兩廊並於民國六十六年再加擴建,但因廟較小,地勢低會進水,故由庄人共同出錢再予增建,工程歷時三年,於民國八十一年落成。


【阿中隨筆】
在乾隆十二年(1747)由范咸、六十七共同編纂的《重修臺灣府志》當中,就收錄了一首「五里林」五言律詩:「五里林間路,長堤繞碧流。落花春徑寂,芳草晚園幽。鷺宿依斜岸,鳧啼近小洲。綠陰行過處,客邸在溪頭。」,這首詩後來再《續修臺灣府志》、《重修鳳山縣志》當中都有收錄,不過有關作者的描述卻是在連橫所編《臺灣詩乘》當中才有記載:「陳旭初先生輝,臺灣府治人,素嫺吟詠,乾隆三年舉鄉薦。巡道劉良璧續修「府誌」,聘任分輯,故誌中頗載其詩。余從各處摭之,計得三十有七首,大都閒居游覽之作。」,由此可知,早在乾隆年間這裡就已經稱為「五里林」,但為何這個地方要稱作五里林?據說就是因陳旭初的詩而來,也有一說是因為當地位於中崎溪南岸,林木綿延數里而得名。

清代文獻當中最早有本地紀錄的,是光緒二十年(1894)盧德嘉的《鳳山縣采訪冊》,其中在〈疆域〉節的記載錄有:「仁壽里,在縣治西北方,距城三十里,轄莊五十七.橋仔頭、白樹仔、倒松仔、畢宿莊、……、圍隨莊、厝仔莊、下莊仔、五里林……」。正因為五里林位於中崎溪南岸,地勢較北岸低窪,大雨時常有水患,是故又有「水流庄」的稱呼。同樣在采訪冊當中還記載這裡設有「社學」一處,可見當時的五里林人口達到相當規模,文風也頗為盛行。最早入墾五里林的是康熙時期的陸姓及鐘姓先民,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陸姓家族,根據水流庄人文協會的資料:「一六八八年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長泰縣土百里下宅庄陸姓家族之劉招女士亦攜子陸文敬來台,入居於五里林溪南岸(約現在西林村復興巷十號處),並成為陸姓家族最早移居五里林的開基祖。」(http://aslkk.myweb.hinet.net/newpagec.htm)而陸文敬的後代子孫陸厥修,便是在光緒三十二年(明治39年,1906)創建五里林天后宮的先賢。

有關陸厥修的生平,地方還津津樂道著一段解救五里林壯丁的英勇事蹟。話說日治時期,政府聘任地方也名望的仕紳擔任「保正」(鄉長),而從小就前往府城接受教育,並通過考試成為秀才的陸厥修便是擔任西林村的保正。當時有位幫派大哥名為「吳哮」,外界有人假借其名而惹是生非,日本政府下令抓拿未果,竟將五里林所有十六歲以上的壯丁,全都逮捕至阿公店溪邊準備行刑,試圖達到「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企圖,是謂「清庄」。後經陸厥修出面以性命作擔保,答應三日內交出吳哮,並在燕巢山區找到吳哮,勸其出面投案,這才替五里林村平息了一場腥風血雨的風暴,此等義行也在當地蔚為美談。

五里林天后宮為現代式鋼筋水泥建築,外觀與一般新建的廟宇無異。三川殿搭配兩側鐘鼓雙樓側門共五開間,屋簷三層堆疊,有色彩鮮艷的陶像、剪黏裝飾。正脊脊背同樣為雙龍護三仙,脊堵是關公過五關。兩側燕尾處各有一尊騎獅童子,分持如意、銅錢。下方屋簷宮燈吊桶的豎材主題為四大天王,四天王本為佛家忉利天宮四方護法天王,封神演義杜撰其為佳夢關魔家四兄弟,並賦予「風調雨順」之寓意,此說為後人所接受,是故在廟宇建築當中常可看見分持寶劍、琵琶、寶傘、花狐貂(或龍)的四天王法像。第三層屋簷燕尾則是四海龍王像,這裡的龍王持笏乘龍,造型和其他新建廟宇較為不同。三川殿兩側墀頭各有一尊裸身的力士像,是謂「憨番扛厝角」,不過這裡是採站姿,而非一般常見的跪姿或坐姿,扛的「力道」似乎就那麼有點差了。下方平面有對聯題到:「五方仰止靈長顯赫德澤從來沾蓬島,里內尊崇宮建輝煌淵源本是溯湄洲」,點出了五里林、湄洲媽祖的主題。

再看到三川殿的裝飾,門口一對翻天覆地龍柱也是現代廟宇常見的樣式,上方豎材為仙翁祝壽與麻姑獻瑞,這對仙人同樣也是廟宇裝飾當中常見的主角,五里林天后宮裡就有很多。門楣上懸掛「天后宮」聖旨牌,紅底金字看來格外顯眼莊嚴,門楣是大理石浮雕作品,正門主題為八仙賀壽。正門對聯為:「天道尊崇五里林安聯海嶠,后恩感載千秋澤被遍台疆」,而小港門的對聯則是:「五族蒙庥天恩博厚萬物昭蘇彌海嶠,里鄰合頌后德崔巍千秋顯赫鎮蓬萊」,海嶠的意思是指海邊多山的地方,這裡的用意當是指相對於中國大陸而言的臺灣。正門水車堵、身堵、腰堵均為鏤雕作品,裙堵部分則是麒麟石雕,門口有椒圖石鼓一對。至於兩側小港門的門堵也有小型的石雕作品,主題為「耕樵漁讀」,代表信徒遍及社會各個層次、職業。兩側龍虎堵同樣有以龍虎為題材的雕刻,另外就是麻姑與仙翁,手捧壽桃站立在松樹前,身旁還有仙鶴作伴的仙翁代表祝壽,而肩挑花籃站立在竹林前,旁邊還有仙鹿的麻姑則代表「竹鹿(得祿)」,是一組寄託世人寄望的題材作品。

進入廟內為拜殿空間,五里林天后宮只有單體建築,三川殿、正殿以及兩側迴廊都是在同一個建築體裡。前拜殿上方有圓形的藻井,一盞盞六角形宮燈圍成一圈圈圍繞著頂心明鏡的盤龍,頗有神秘的氛圍。往前走去有挑高的天井,不過上方並未直接透天,只有四周的窗戶門扇可以通風。樑柱上方的裝飾以鋼筋水泥為架構,上方再加上以紅漆為底,金漆為主色的木雕作品。抬頭看看天井的橫樑上,可以發現幾位表情動作不同的人物,那分別是二十四節氣神當中的立夏、小滿、夏至以及大暑、小暑、霜降,阿中本以為兩側會有不一樣的人物,但後來一看都是相同的,而且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心中不禁納悶為何要以這六個節氣為代表?而且五位是夏季,一位卻是秋季?這是否跟農業有關?天井下方的四方金柱是刻著百鳥的石柱,上方有兩位騎著仙鶴的人物,同樣是仙翁與麻姑。石柱上除了有姿態各異的鳥類,還有松鼠吃葡萄、老鼠咬金瓜兩幅可愛的畫面。其典故我們之前曾經介紹過,松鼠、老鼠都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而金瓜和葡萄籽很多,同樣都有多子多孫的寓意。

隔著低矮的木雕柵欄,將拜殿與正殿的空間隔開,使得信徒梨鎮殿媽祖的距離有些遠。神龕內,戴著古體冠冕,手持朝天笏的鎮殿媽端坐其中,斂眉垂目,造型頗有鹿港風格,其龍邊有一尊尺寸較小的金身,不過造型與面容和鎮殿媽看起來相當神似,應是該廟的二媽。至於虎邊還有一尊尺寸更小的媽祖,比較不容易注意到,面容也與其他兩尊媽祖不同,感覺上似乎更有年代。而在鎮殿媽的前方還有一尊小型的金身,依照位置推斷應該是廟裡輩分崇高的媽祖,只可惜距離實在太遠,無法好好瞻仰聖容。正殿前方當然少不了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的塑像。五里林天后宮的將軍像看來威武有力,雙眼炯炯有神,讓人望之敬畏,身上衣袍的龍紋線條勾勒精緻,看來格外傳神。正殿內供桌的正中排面有一幅的雕刻,當中有對著媽祖以及千順兩將軍跪拜祈禱的信徒,提著水果剛登上三川殿的小姐,帶著小孩正要踏入廟裡的婦人,構成一幅媽祖廟的小縮影,看來格外有意思。

五里林天后宮的正殿同樣陪祀常見的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正殿內部兩側壁堵同樣有仙翁與麻姑的浮雕。而正殿外側的迴廊則是當作金香販賣部以及辦公室、信徒休息室使用。阿中參訪的當天,偌大的廟裡只有一位工作人員,空間當中不時迴盪著政論節目來賓們高分貝的聲音,工作人員專心的看著電視,而我則是專心地找尋讓自己感興趣的畫面。異常酷熱的一個下午,我在五里林天后宮感受著在地的氛圍。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五里林天后宮為現代式鋼筋水泥建築,外觀與一般新建的廟宇無異。門口一對翻天覆地龍柱也是現代廟宇常見的樣式。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兩側燕尾處各有一尊騎獅童子,分持如意、銅錢。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第三層屋簷燕尾則是四海龍王像,這裡的龍王持笏乘龍,造型和其他新建廟宇較為不同。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三川殿兩側墀頭各有一尊裸身的力士像,是謂「憨番扛厝角」,不過這裡是採站姿,而非一般常見的跪姿或坐姿,扛的「力道」似乎就那麼有點差了。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龍柱上方豎材為仙翁祝壽與麻姑獻瑞,這對仙人同樣也是廟宇裝飾當中常見的主角,五里林天后宮裡就有很多。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門楣上懸掛「天后宮」聖旨牌,紅底金字看來格外顯眼莊嚴,門楣是大理石浮雕作品,正門主題為八仙賀壽。正門對聯為:「天道尊崇五里林安聯海嶠,后恩感載千秋澤被遍台疆」。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至於兩側小港門的門堵也有小型的石雕作品,主題為「耕樵漁讀」,代表信徒遍及社會各個層次、職業。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兩側龍虎堵同樣有以龍虎為題材的雕刻,另外就是麻姑與仙翁,手捧壽桃站立在松樹前,身旁還有仙鶴作伴的仙翁代表祝壽,而肩挑花籃站立在竹林前,旁邊還有仙鹿的麻姑則代表「竹鹿(得祿)」,是一組寄託世人寄望的題材作品。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進入廟內為拜殿空間,五里林天后宮只有單體建築,三川殿、正殿以及兩側迴廊都是在同一個建築體裡。往前走去有挑高的天井,不過上方並未直接透天,只有四周的窗戶門扇可以通風。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前拜殿上方有圓形的藻井,一盞盞六角形宮燈圍成一圈圈圍繞著頂心明鏡的盤龍,頗有神秘的氛圍。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樑柱上方的裝飾以鋼筋水泥為架構,上方再加上以紅漆為底,金漆為主色的木雕作品。抬頭看看天井的橫樑上,可以發現幾位表情動作不同的人物,那分別是二十四節氣神當中的立夏、小滿、夏至以及大暑、小暑、霜降,阿中本以為兩側會有不一樣的人物,但後來一看都是相同的,而且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心中不禁納悶為何要以這六個節氣為代表?而且五位是夏季,一位卻是秋季?這是否跟農業有關?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天井下方的四方金柱是刻著百鳥的石柱,上方有兩位騎著仙鶴的人物,同樣是仙翁與麻姑。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石柱上有松鼠吃葡萄、老鼠咬金瓜兩幅可愛的畫面。其典故我們之前曾經介紹過,松鼠、老鼠都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而金瓜和葡萄籽很多,同樣都有多子多孫的寓意。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神龕內,戴著古體冠冕,手持朝天笏的鎮殿媽端坐其中,斂眉垂目,造型頗有鹿港風格。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鎮殿媽的龍邊有一尊尺寸較小的金身,不過造型與面容和鎮殿媽看起來相當神似,應是該廟的二媽。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鎮殿媽的虎邊還有一尊尺寸更小的媽祖,比較不容易注意到,面容也與其他兩尊媽祖不同,感覺上似乎更有年代。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在鎮殿媽的前方還有一尊小型的金身,依照位置推斷應該是廟裡輩分崇高的媽祖,只可惜距離實在太遠,無法好好瞻仰聖容。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五里林天后宮的將軍像看來威武有力,雙眼炯炯有神,讓人望之敬畏,身上衣袍的龍紋線條勾勒精緻,看來格外傳神。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正殿內供桌的正中排面有一幅的雕刻,當中有對著媽祖以及千順兩將軍跪拜祈禱的信徒,提著水果剛登上三川殿的小姐,帶著小孩正要踏入廟裡的婦人,構成一幅媽祖廟的小縮影,看來格外有意思。

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正殿內部兩側壁堵同樣有仙翁與麻姑的浮雕。

【攝‧記】橋頭五里林天后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