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敕建天后宮

時間:201676

地點:鹿港敕建天后(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96)

交通方式:搭乘臺鐵至彰化火車站,出站後往左前方向搭乘彰化客運鹿港線,至「合作社」站下車後沿中山路直行遇文開路左轉即可抵達,步行時間分鐘。

鹿港敕建天后宮簡介】引自維基百科網站

敕建天后宮是台灣唯一一座由乾隆皇帝下令由官費興建的媽祖廟,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時,臺灣發生林爽文事件,清廷派遣派陝甘總督大學士福康安與參贊大臣海蘭察於鹿港登陸台灣,後來順利逮捕林爽文,所以乾隆帝就令福康安興建該廟,並下詔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天后」。
 

此廟另稱為「新祖宮」,是要與鹿港另一個原來就已經存在的媽祖廟「舊祖宮」─鹿港天后宮作為區別。該廟後來於嘉慶十一年(1806年)及道光十四年(1834年)兩度重修,於台灣日治時期因戰爭遭炮火破壞,至1970年再度重修。

目前該廟保存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敕建天后宮碑記」、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天后宮田產碑記」、嘉慶十一年(1806年)的「重修廟宇碑記」與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重修天后宮碑記」等等四塊碑石。


【阿中隨筆】
※文獻探討※
鹿港敕建天后宮堪稱是臺灣清代文獻所記載的媽祖廟宇裡,創建史最明確的一座,從福康安所立的「敕建天后宮碑記」文當中便可明瞭;根據《彰化縣志》〈藝文志//敕建天后宮碑記〉載:
臺灣僻處海東,自康熙壬戌,隸入版圖,商賈貿易,橫洋來往,咸賴神佑濟.乾隆五十一年冬,逆匪林爽文作亂,滋蔓張,我皇上特命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為將軍,統率巴圖魯侍衛數百員,勁旅十餘萬,於五十二年十月杪,由崇武放洋.時際北風盛發,洪波浩湧,三軍聯檣數百艘,漫海東來,一日齊登鹿仔港口岸;繼而糧餉軍裝,分馳文報,舳艫羅織,均保無虞.維時嘉義一帶,匪徒猖獗,突聞貔貅數萬,錙重千艘,如期並集,群醜寒心,知有神助.故軍威大振,所向披靡;剋日擒渠燬巢,收復全臺.雖曰將士用命,凡此亦皆仰賴天后昭明有赫,護國庇民之功,威靈顯著者也.

  
將軍奉天子命,崇德報功,就鹿擇地,建造廟宇,以奉祀焉.德明額受將軍委任,經營匪懈,其一切工程,皆與文武各官紳耆董事人等,同襄厥事.於丁未臘月之吉,砌基豎樑;戊申六月間,奉像入廟,告
厥工.費金一萬五千八百圓.蒙賜帑金一萬一千圓餘,未敷之數四千八百圓,悉歸總董事林振嵩輸誠勉力,自行經理.非敢喜成功之速;惟始終誠敬,仰冀神靈默鑒,永奠海邦,以垂不朽.是為記.

文中提及福康安平定林爽文叛變功成後,為免功高震主之危機,同樣循著以往靖海侯施琅的模式,將一切功績歸於媽祖默佑,並且上奏朝廷。乾隆皇帝聞訊後下令撥給一萬一千餘圓的公帑,再加上民間百姓籌資,順利在福康安大軍的登陸點鹿港創建一座嶄新的天后宮。這座宮殿從丁未年臘月(乾隆五十二年,西元1787年,十二月)奠基,隔年(1788)六月完工落成,奉請神尊入廟安座。因本廟是皇帝下令,朝廷撥款興建,是故稱之為「敕建天后宮」。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很多朋友都會把廟匾上的「勑」讀作「勒」,這完全是錯誤的讀法。就字體而言,「勑」是「敕」的異體字,和「勒」無關。就字義而論,「敕」是命令的意思,是上級對下級的指示,皇帝的命令便稱之為「敕令」。而「勒」的字義是強迫,「勒令」指的是以命令強制別人遵從,有強迫的意涵。對照兩者不難看出天后宮應該是「敕建」而非「勒建」,這點實在需要大家一起端正視聽,不該以訛傳訛,誤導大眾。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另一通記載敕建天后宮創立經過的石碑,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署福建臺灣府北路理番海防同知─金棨所立的「天后宮田產記」碑,內文為:
天后之神之在天下,薄海內外,罔不廟祀欽崇;而臺郡尤為靈蹟顯著之區,則所以崇奉之者,當必更有甚焉。

乾隆五十一年冬,爽逆跳梁,天子命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統師進勦。維時千百舳艫,不崇朝而抵鹿港,么麼小醜剋日殲除,莫非神之所默祐而陰相之者也。蕆事之後,就鹿港口岸建立廟宇,崇德報功;俎豆馨香,萬年勿替。第廟貌雖崇,而廟中一切器具缺而未備;且寺僧香火之費、齋供之需,尚懸而有待也。庚戌之秋,棨奉大憲檄,分守是邦;下車之初,緣衙署燬於兵燹,就廟之西偏暫為棲止。廟廷之巍峨,念規模之闕略,謀所以經畫之。遂與遊府粵東麥公捐俸為首倡,而一時商民履斯土者踴躍樂輸;因將醵金置備水田(坐落馬芝遴保惠來厝莊水田八甲三分,歲入小租租穀鹿港滿斗一百一石),增以器具。向之所為缺而未備、懸而有待者,今已略有就緒,於以妥神靈而昭誠敬,殆庶幾乎!

棨權篆於茲,瓜代將屆。恐一時添置歷久無稽,爰鐫石而為之記。並將產業租息、器物名目,立案註冊;後之君子,隨時稽察,以垂永久,是則棨之所厚望也夫。

  署福建臺灣府北路理番海防同知漳州府督捕同知新安金棨謹記。

  大清乾隆五十七年(歲次壬子)夏四月穀旦立。
碑文裡提到新祖宮廟貌雖成,然而祭祀所需的器具卻沒有著落,金棨擔任理番海防同知時曾借新祖宮西側作為辦公地點,因此有了這樣因緣來為新祖宮募款,並且購得馬芝遴保惠來厝莊(今鹿港、福興一帶)水田一處,以其收成作為新祖宮開銷的資金來源。由此可見雖然朝廷出資興建了廟宇,然而這座官方主導的天后宮一時之間似乎並沒有馬上獲得百姓的愛戴,這可能是當地已有一座舊祖宮,也有可能是官方色彩濃厚而使百姓卻步。
 

有了上述兩通石碑我們就可以拿來與《彰化縣志》的記載作對照;根據〈祀典志/祠廟(寺觀附)〉天后聖母廟條下載「一在鹿港海墘,乾隆五十五年,大將軍福康安倡建,廟內有各官祿位.」這裡所記載的創建年代與碑文所記差了兩年,不過《彰化縣志》的成書是在道光十六年(1836),是故要判定新祖宮的創建年代,目前還是以「敕建天后宮碑記」所記載的內容為最可信。

除了乾隆年間的兩通石碑,有關新祖宮歷史的碑文另外還有兩通「重建天后宮碑」,分別是在嘉慶十二年(1807)十二月以及道光十四年(1834)十月所立,軍事證明新祖宮歷史演進的重要史料。

※外觀格局※
敕建天后宮目前的面貌是在民國七○年代後的修建的成果,廟分兩進,由拜亭、正殿、兩偏殿組成,其中以拜亭取代一般廟宇門面常見的三川殿,是較為特殊之處。廟前有廣闊的埕,另有山門隔開內外,讓老街熙來攘往的喧鬧與廟宇焚香祝禱的靜謐形成對比。山門外一方以漢文與滿文並陳的
文武官員至此下馬」雖是近代新設之物,但石碑氣勢仍突顯出敕建天后宮的尊貴。
鹿港敕建天后宮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拜亭簷上※
拜亭正脊脊背為常見的雙龍護三仙,福祿壽三仙又稱「財子壽」,正中央手持如意者為福神,象徵賜福;福神的左手邊抱著稚兒的是祿神,象徵送子;福神的右手邊捧著壽桃的是壽仙,年邁的形象正是延壽的代表。三仙是民間信仰當中常見的組合,其所掌管的「財子壽」正是普羅大眾最期盼擁有的幸福,無怪乎這三位神仙每每就矗立在簷上最顯眼處,讓信眾遠遠就能看見。
鹿港敕建天后宮
兩側有青龍護衛,龍身蜿蜒,龍首昂揚,看來靈活威武。
鹿港敕建天后宮
正脊的主題為「八仙賀壽」,由李鐵拐、漢鍾離兩位大仙領軍,一同向中央騎乘仙鶴的南極仙翁祝壽。由右至左分別是韓湘子、呂洞賓、張果老、李鐵拐、南極仙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藍采和。根據記載八仙故事最完整的明代吳元泰之《東遊記》當中情節,八仙聚集參加的是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並沒有前往南極仙翁為其祝壽的橋段。不過宗教信仰的傳說故事本來就是眾說紛紜,再加上民間相信南極仙翁便是壽仙,所以八仙前往祝壽更是貼近普羅大眾的信仰。
鹿港敕建天后宮
位於正脊最外側,燕尾脊下方的部位稱為印斗,有承托燕尾重量的功能,廟宇一般多以倒拋獅、象首,或是花卉剪黏為飾,這裡即是用象首為主題。象首昂揚,長長的鼻子高舉向天,精神抖擻。中國古代也有不少有關大象的傳說,甚至利用大象體型龐大,能負重的特性作為戰爭利器的記載。民間信仰則採用佛教將大象視為聖獸的信仰,成為常見的廟宇裝飾題材。正脊下方連接屋簷的部分,為一方中有孔道的小牆堵,稱之為西施縫,在風速強勁時可以減低正脊的受阻力。西施縫上多綴以小型裝飾物,最常見的是猛獸的剪黏。這裡所選擇的是老虎、麒麟、獅子以及大象,牠們都是陸地上最凶猛的動物,具有威懾邪祟作用。所謂「剪黏」顧名思義便是剪物黏貼,材料從瓷碗、玻璃到塑膠,是精湛的傳統工藝表現。這裡的四獸剪黏保存狀況良好,獸身上的毛髮精細的排列著,更添四獸之靈活與威猛。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相對於中軸升起的正脊,兩側分別延伸出一道較矮的屋脊,以高度呈現尊卑地位。次簷脊背上以鳳凰回首為飾,鳳凰乃神話中的祥禽,一鳴而天下太平。
鹿港敕建天后宮
下方脊堵作鳳凰牡丹與茶花雞剪黏,象徵富貴與錦上添花。下緣則是安插了各種水生動物,蝦、魚、烏賊,取其水性藉以鎮壓火神,有防祝融之宗教意涵。燕尾脊上的印斗則以龍首為飾,龍本就是最常見的廟宇裝飾題材,加上有布雲司雨之能,故置於廟簷之上有多重功效。
鹿港敕建天后宮

由正脊兩側前方延伸出的兩道垂直稜線稱之為垂脊或規帶,功能在於增添重量壓住屋簷。規帶同樣也是裝飾施作的重點之一,最前方的立面謂之「牌頭」,一般常見的是熱鬧的文武戲齣。敕建天后宮的裝飾採低調樸實風格,因此牌頭不若他廟那邊的繁複,僅以立像剪黏為題材。立像的人物分別是諸葛亮、狄仁傑、楊震以及蘇武,是忠孝廉節的故事代表。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丞相,透過《三國演義》的渲染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軍師。劉備三顧茅廬才將諸葛臥龍請出山,而孔明也確實發揮了自己的價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這八字留下最鮮明註解的正是「夜進出師表」,而這件事也成了歷史上千古傳誦的忠的典範。根據正史《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蜀漢建興五年(227),諸葛亮趁著蜀漢經數年休養生息,國力漸有恢復之際欲率軍北駐漢中,討伐魏國。臨行前上疏於後主,文中勸戒「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期許後主「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內容懇切,諄諄善誘,也透露出老臣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其文為南宋文學家安子順評論:「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陶像身著軟帽靛衣,手捧文疏,演繹著臥龍忠君愛國的偉大情操。
鹿港敕建天后宮
狄仁傑,字懷英,唐武周時期著名的宰相,有孝名傳於世。《舊唐書》〈列傳第三十九〉中載「薦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親在河陽別業,仁傑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內容描述狄仁傑在前往并州就任時途經太行山,望見遙遠的南方有一片白雲飛過,停下腳步感嘆地對左右侍從說道「我的親人應當就住在那片雲的下方吧!」說完還持續望著遠方,等到雲移開了才繼續往前行,言詞真切,傳達出內心思念親人的真摯感情,也由於有了這段故事讓狄仁傑成了「孝」的代表。
鹿港敕建天后宮
楊震,字伯起,東漢人士,為政清廉,剛正不阿,由楊震起一連四代均擔任朝廷要職,故稱「四世三公」,亦有「四世太尉,德業相繼」的美名。楊震的「廉」名來自於《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當中的一段記載;楊震在擔任東萊太守時曾舉薦王密擔任秀才,王密為了回報便帶著黃金作為賄禮前往拜訪。兩人一陣推辭,隨後王密托言賄賂一事無人知曉,楊震聞言厲色回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就是這段典故讓楊震成為清廉的代表人物,也讓這「四知」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言。照片中的楊震左手指高舉向天,彷彿向世人傳達蒼天有眼,善惡察窺;右手推辭向前,似乎正演繹著推辭賄賂的剛正不阿。
鹿港敕建天后宮
蘇武,字子卿,西漢人士,奉武帝之命持著節杖護送著被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回國。後因同行者張勝捲入單于王位爭奪而受到牽連,經過幾次的威脅利誘,蘇武均不為所動,堅守對國家的忠貞節操,反而促使單于更加希望能招降他,最後將他流放到北海去,並給他一群公羊命其放牧,約定生出小羊後才能歸漢。就在嚴酷的北海過了十九年的艱困生活後,漢朝和匈奴的關係有了改善,蘇武總算得以返回故土,此時的他已經是位白髮蒼蒼,垂垂朽矣的老者,後人便將蘇武持節不屈的情操視為「節」的典範,名留千古。照片中的老者手倚拐杖,乍看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南極仙翁」,但廟宇的裝飾通常都是系統呈現的,搭配前三者的故事可以判斷這名老者應當不是壽仙,而是守節不移的蘇子卿。
鹿港敕建天后宮

※拜亭簷下※
簷下懸著四座木雕的宮燈吊筒,中央一對有人物豎材,分別是男女兩位壽仙─南極仙翁與麻姑。壽星的身分有多種傳說,一般是以南極仙翁為代表;南極仙翁,神號長生大帝,信仰來源為星宿的崇拜,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載:「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意指如果能看見南極老人星,那麼就代表國家政治清明,如果看不見則是暗示兵亂將起。直到唐代則將老人星的信仰進一步衍伸為「壽神」,如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裡提到:「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現安,故祠之以祈福壽」因為這些信仰的流傳,所以民間在描繪壽仙的造型時多半是以老者的姿態,拄著拐杖手捧壽桃,透過形象鮮明地傳達出「長壽」的概念。

鹿港敕建天后宮
麻姑則是民間傳說的女壽仙,在葛洪的《神仙傳》中描述麻姑曾親眼所見「東海三為桑田」和「海中復揚塵」,為成語「滄海桑田」和「東海揚塵」的典故,也因為有了這樣的傳說,看過三次東海變桑田的麻姑自然就成為壽仙的代表。麻姑的造型一般多為妙齡女子,肩上扛著花籃,身邊伴隨著仙鹿。
鹿港敕建天后宮
四座吊筒的後方各立著一支單龍柱,首在下,尾在上,龍身盤旋蜿蜒展現力與美。
鹿港敕建天后宮

走入拜亭之內,抬頭仰望左右可見三通五瓜的建構布局,也就是橫面各有三支通樑,由五個瓜筒撐起整座屋簷。瓜筒形式樸實,未作繁複裝飾,而通樑上就繪有精彩的繪畫作品。先觀龍爿這面,由上往下的主題分別有吉瑞、花鳥以及人物。
鹿港敕建天后宮
所謂的吉瑞意指帶有吉祥寓意的各種物品,這裡可以看見有柚子、佛手瓜、茶壺、書冊、蓮花,取其諧音與寓意是為保佑福壽、書香世代,在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除了祈求神靈庇佑福壽雙臨之外,功名顯赫當然是最企求的願望囉!
鹿港敕建天后宮
中段通樑的花鳥畫的主角是九官鳥與梅花,畫有落款「霜天傳巧語,雪芯散清香」;九官鳥是最擅長模仿人類講話的鳥類,又名鷯哥,在中國還有「吉了」的稱呼,又因產於秦中故又名「秦吉了」,詩仙李白的〈自代內贈〉裡頭就有「安得秦吉了?為人道寸心。」的句子,也因聰明又帶著吉利名字的特性,讓九官鳥成為討喜的動物。梅花耐寒的特性,自古就是文人雅士歌頌的對象,花姿高雅,吐露芬芳,同樣也是令人喜愛的植物。
鹿港敕建天后宮
最下方通樑中軸人物畫作主題落款「蹶由不畏釁鼓」;蹶由,春秋吳國公子,其「不畏釁鼓」的故事見於《春秋左氏傳‧昭公五年》。文載:「吳子使其弟蹶由犒師,楚人執之,將以釁鼓。王使問焉,曰:女卜來吉乎?對曰:吉。寡君聞君將治兵於敝邑,卜之以守龜,曰:余亟使人犒師,請行以觀王怒之疾徐,而為之備,尚克知之。龜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君若歡焉,好逆使臣,滋邑休殆,而忘其死,亡無日矣。今君奮焉,震電馮怒,虐執使臣,將以釁鼓,則吳知所備矣。敝邑雖羸,若早修完,其可以息師。難易有備,可謂吉矣。且吳社稷是卜,豈為一人?使臣獲釁軍鼓,而敝邑知備,以御不虞,其為吉孰大焉?國之守龜,其何事不卜?一臧一否,其誰能常之?城濮之兆,其報在邲。今此行也,其庸有報志?乃弗殺。……是行也,吳早設備,楚無功而還,以蹶由歸。」內容陳述楚懷王率兵欲攻打吳國,吳派出公子蹶由前往交涉,但卻被楚軍給捉了起來,想要殺了他取血來祭鼓。當懷王召見蹶由時,諷刺的問道「你要來之前都沒有占個卜,問個吉凶嗎?蹶由不急不徐地回答,出使之行就是卜出吉利之後的舉措,目的是要來試探楚王的態度。如果此行受楚王厚待,那麼吳國就會鬆懈戒備,忘了自己有滅國的隱憂。相反的如果自己被楚王所殺,那吳國就能心存戒備,齊整國力對抗楚軍。吳國國力雖然不強,防備工事也不妥善,但只要能早一點修整,終究還是有能力對抗外敵的。由此觀之,這次的出使就是一件吉利的事情。最後吳國齊心防備,使得楚懷王的侵略之舉無功而返,而蹶由最後也獲釋返國。這則故事除了表現出蹶由勇敢冷靜,不畏強勢,不懼死亡的氣魄外,其實禍福與共的思想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孟子曾言:「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就是這個道理。蹶由將自己的生死視為草芥,國家的占卜不會只關注個人的生死,而是整個國家的存亡,以這種大格局來看外交之事,當然能夠說服楚王,也展現蹶由眼界與胸襟。畫上可見主角蹶由被將士所執,臉上滿是從容無謂的堅毅,身旁一名持刀的劊子手一同將他押往刑場,後頭跟著一名捧著軍鼓的士兵,呈現出「釁鼓」的故事情節。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在這通樑上的彩繪除了中央主題之外,兩側還畫上石榴、竹葉與菊花。石榴的傳統畫法要將果肉剖開並露出裡頭的籽,取其形象徵多子多孫,搭配竹葉的諧音「得」,兩者合起便是得子得孫的寓意。此外竹子能篩風弄月,清雅澹泊,而且節守自持,也是謙謙君子的表徵。
鹿港敕建天后宮
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攀炎附勢,像是世外隱士一般,晉代高士陶淵明就以愛菊聞名。此外菊花因為花期長又名「壽客」,帶有長壽意涵,也是討喜的吉祥植物之一。
鹿港敕建天后宮
三通下方連接四方金柱的轉折處均有一座鰲龍雀替,這是為了平衡橫樑與豎柱的直角。龍頭魚身的「鰲」是一種神話中的動物,龍的頭身體卻是像魚那般有腹鰭、背鰭與尾鰭,這樣的造型與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有關。從漢代開始,民間就傳說著魚化龍的故事;相傳黃河河水因為相當混濁,所以只有耐汙力較強的鯉魚可以在河中生存。在黃河上游有個大禹治水時所開鑿的龍門,又稱「禹門口」,人們發現每每到了春天,這裡總會聚集著逆游而上的鯉魚群,每一條都想要跳上高逾數丈的龍門,但沒有任何一條能成功,因此魚躍龍門化為龍的故事就這麼的流傳下來。而半龍半魚的鰲,正是躍過龍門時的中繼變體,成為祈求士子飛黃騰達,高中科舉的象徵。又因鰲同樣具有司水制火的神功,所以也成為傳統建築上所見之題材。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再觀虎爿這面的通樑彩繪,由上至下的主題分別是「芝仙祝壽」、「沙白棲眠穩, 蘆青得食饒」以及「老人結草,報從治命」、「蘭花」、「梅花」。由靈芝、水仙、佛手、茶壺…等物品構築而成的「芝仙祝壽」主題,是採取諧音的方式來呈現,令觀者在心領神會後還能感覺到一番趣味。
鹿港敕建天后宮
二通的彩繪主角是一對悠遊在爐花叢間的鴛鴦,「沙白」指的是河中的小沙丘,「饒」則是豐盛的意思,兩句話描述的便是這對鴛鴦生活在食宿均不匱乏的小沙丘,過著怡然自適的優閒生活,好不令人嚮往啊!另外鴛鴦又有雄雌成雙結伴而行的特性,因此也被人們視為夫妻恩愛的象徵,成為祈願仿效的對象。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結草報恩」的故事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雒,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故事描述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愛妾,在魏武子生病時曾囑咐兒子魏顆自己如有不測就替這名妻妾改嫁。過了不久魏武子病重,卻改變心意要魏顆將愛妾與之殉葬。等到魏武子真的過世了,魏顆選擇了將這名女子改嫁,他的理由是父親在病重時所說的話是在神志不清的狀況下所做的決定,不可作為依據,應當以父親尚在神智清醒時所囑咐的內容為主。之後秦桓公派軍伐晉,秦將杜回在輔氏與晉將魏顆對峙,就在兩將交戰時,魏顆隱約看見有一名老人在草堆裡結繩絆倒了杜回的坐騎,讓自己不費吹灰就生擒了杜回。是夜在夢中,魏顆夢見那名老人前來表明自己就是那名愛妾的亡父,特別為了回報拯救女兒性命之恩而來。畫面左手邊乘著馬車,掄槍殺敵而來的就是魏顆,而另一頭被老者所結繩絆倒的便是杜回,生死交關的兩軍對戰,就在跨越陰陽兩界的神話故事中定了勝負。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兩側描繪著梅花和蘭花;梅花傲立雪寒之中,剪雪裁冰,是高潔志士的象徵。蘭花獨自在空谷中綻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代表的是賢人,兩者與龍爿相對應的竹和菊,合起來便是為人所熟知的「花中四君子」。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再觀龍爿小港上的通木彩繪,分別是「啣泥深院落,梭柳舊池塘」與「潼關曹操遇馬超」。燕子是生活中常見的鳥類,全世界都看得到牠們的蹤跡,啣泥築巢則是最為人所知的本領,又因為牠們常以害蟲為食物,因此也被民間視為益鳥。「柳」是常見的植物,古人常將之種植於屋前,因此借代為家、故鄉,又「柳」音諧「久」、「留」,搭配燕啣泥的意涵,頗有希望四方遊子不忘故鄉,期盼時常返家探視的意涵。
鹿港敕建天后宮
「曹操潼關遇馬超」,故事出自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鬚棄袍」;自從赤壁一戰失利後,回到許都的曹操處心積慮想一雪前恥,一日御史陳群獻策,言劉備意在欲取西川,曹軍可趁此機會集中力量攻打東吳。東吳這一方得知消息,於是派遣魯肅前往荊州傳達欲再度聯合兩家兵馬共抗曹魏之意。孔明接獲孫吳來信之後,亦發信給西涼馬超,此時適逢曹操斬殺馬騰、黃奎的消息傳回西涼,馬超聞父親被戮憤恨難平,誓報父仇,於是率兵攻破長安,逼得守將鍾繇退守潼關,急忙向曹操討救兵。雖然曹操派出了大將曹洪、徐晃協防潼關,但最後還是不敵勇猛的西涼軍,潼關再度失守。眼見情勢不妙,曹操親率大軍叩關,結果竟然吞了敗仗,落荒而逃的曹操在陣中聽見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便急忙脫下紅袍。不久又聽見:「長髯者是曹操!」情急下只得割斷髯鬚。沒多久又被發現,馬超下令捉拿短髯者,曹操聞言只好扯下旗角,包在頸上遮住短髯落荒而逃。這段精彩的故事還有詩讚曰:「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愴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畫面中手持長矛駕馬的馬超,旁邊作西域外邦醬是打扮的隨從一同追殺前方惶惶而逃的曹操,緊追不捨的態勢嚇得曹操斷袍、割鬚、遮頸,跑在曹操前面的魏兵表情相當生動,驚恐心情溢於言表。這段故事映襯了馬超的英勇,也暗自貶抑嘲諷奸臣曹操。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兩側繪著水果─石榴、蓮霧;石榴取形象徵祈求多子,蓮霧取音「連有」祈求財源滾滾。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另一側三通彩繪是「郭子儀逢七夕」,主角為唐代的汾陽王郭子儀;郭子儀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生功績彪炳,平定安史之亂,挽李唐之頹勢,連挫吐蕃、回紇侵逼,歷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受封汾陽王。他憑藉著過人的膽識與智慧在戰場屢屢得勝,是謂福;進退有度不自衿的從政態度,讓他一路從武狀元之位而至宰相,權傾天下是謂祿;膝下有八子七婿,享壽八十有四而善終是謂壽考。郭子儀福祿壽考俱全,這是中國千年歷史上難得一見的例子,因此多被引用為傳統建築上的裝飾題材,取其吉祥寓意。一般以郭子儀福祿壽考俱全的題材多半是「汾陽府大拜壽」,不過敕建天后宮這幅彩繪則是透過郭子儀遇仙女的題材來呈現。相傳郭子儀曾在某一年的七月初七遇見一位身著華服,乘坐鳳輦降臨凡間的絕美仙女,郭子儀認為祂就是天上的織女星,於是急忙向祂祈求長壽與富貴,仙女應允了,最後郭子儀的一生果真圓滿順利。畫中那位身著戎裝,下馬拱手作揖的便是郭子儀,眼前這名由眾天女簇擁的就是織女。女神手執拂塵,身著飄逸六銖仙衣,慈祥的望著郭子儀,領頭的侍女舒開卷軸,上寫「福祿壽可」,這是個有趣的訛誤;照理郭子儀應為「福祿壽考」齊全,而「考」與「可」恰巧同音,在那個畫師僅憑口語相傳的年代,出現像這樣諧音訛字的謬誤時有所聞。把「福祿壽考」變成了「福祿壽可」也形成另一種有趣的巧合,恰巧呼應了故事所描述的情節,仙女應允了郭子儀的請求:「賜你福祿壽‧可」啊!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虎爿小港通樑彩繪主題,二通是「晒日花前立,窺魚水上飛」,主角是喜鵲與蓮花,取諧音乃「喜事連連」之意。
鹿港敕建天后宮
三通主題是「渡盧水‧再釋番王」,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八十八回「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話說孔明再一次放了南蠻王孟獲,回寨後的孟獲仗著瀘水天險,命士兵在南岸依山傍崖築起土城防守,想拉長戰爭時間企圖消耗蜀軍能量,達到不戰而蜀軍自退的效果。正當孟獲以逸待勞,自以為萬無一失之時,孔明卻派了馬岱由瀘水下游灘緩之處越過,反而在夾山峪截了蠻軍糧草。孟獲得報後親率三千兵馬前來應戰,豈料陣前大將董荼那因先前曾受孔明之恩而陣前倒戈,反過頭將在帳內喝得酩酊大醉的孟獲綑綁並送至蜀營。孟獲再次托言這次的失敗並不是自己戰術失當,技不如人,而是純粹被小人所害。孔明聞言再次將其釋回,並約定下一次如果再度生擒,孟獲必當投降稱臣。圖中乘白馬、戴綸巾、持羽扇便是諸葛孔明最鮮明的記號,前方被縛的大將便是孟獲。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另一側則是「棄子扶侄」,講述的是魯國義姑的故事;根據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五中的記載,戰國時期,齊國多次攻打魯國,造成百姓惶惶不安,四處奔逃,有一名女子暫且稱為義姑(古代女性無名),帶著自己的兒子與兄嫂託孤的侄子逃難,眼見齊兵在背後緊追不捨,而自己帶著兩個幼兒總是會拖慢腳步,於是情急下只好捨棄手裡所牽的親生兒子,只帶著背在身上的侄子逃命,這一幕全看在齊兵的眼裡。最後義姑終究還是被追上了,齊兵一下方知有這一情事,皆讚嘆義姑的節義之舉,於是網開一面,放過義姑眾人。該卷文末引「頌曰:齊君攻魯,義姑有節,見軍走山,棄子抱侄,齊將問之,賢其推理,一婦為義,齊兵遂止。」紀錄義姑的節義德行。
鹿港敕建天后宮

視線回到拜亭中軸,壽樑上方懸掛著宮名匾,名上特別註明「清乾隆帝」,點出此廟特殊的歷史地位。
鹿港敕建天后宮
後方牌樓面的彎栱亦繪有許多吉祥的物品,例如刻有「授命於天」的牛角印、葫蘆、拂塵、蒲扇、毛筆以及如意。相傳是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刻造傳國玉璽,並在玉璽上刻著「授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象徵秦乃是承天之命治理天下,祈求上天賜與秦國國祚綿長,國君長壽。因此牛角印除了象徵富貴,也有祈求福壽之意。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拜亭以及三川門橫樑上的畫作常見落款「穎派寫」,代表這些作品均出自彩繪大師陳穎派之手。陳穎派,雲林土庫人,昭和八年(1933)生,出身於廟宇彩繪世家,十二歲起便跟隨在父親陳萬福的身邊學藝,十七歲出師,年輕時礙於經濟現實無法以廟宇彩繪為專職,但從未放棄這項家傳技藝,一有機會便承攬建築彩繪工作。中年後作品逐漸受到肯定,建築彩繪的工作量遂成為正職,現更有子陳敦仁為後繼,發展出「穎川堂彩繪」一派。陳穎派的畫風遵循傳統工法,色彩清新秀麗,人物表情生動,以扎實的工夫底子參與多項古蹟修復工程,作品遍及中部地區,如大肚磺溪書院、彰化元清觀、南投藍田書院…等。

整座拜亭由八柱所撐起,每一柱上均刻有楹聯,合計四副上下聯;「天大神恩普施群黎長護國,后隆聖德廣昭四海永安瀾」、「靈聳湄洲船出迷津通絕徼,祠存鹿渚例編祀典話前朝」、「天恩浩蕩四海昇平崇聖績,后徳覃施千秋顯赫仰神靈」、「聖德覃敷祥發湄洲隆俎豆,母儀長仰靈昭鯤島靖波瀾」。聯文多半淺顯易懂,其中「徼」音同「較」,邊界的意思,意指湄洲聖母可以幫助普天下所有迷航的船隻尋得方向。「渚」指的是水中的小陸地,「鹿渚」點出敕建天后宮當年就建立在鹿港港口旁的小沙洲上。乾隆皇帝除了下詔創立天后宮,還將祭祀天后的典禮列入國家祀典之中。「覃」是深的意思,第三、四聯都有,讚頌著媽祖恩德深遠廣大。「鯤島」則是臺灣的雅稱;「鯤」是古代傳說中的大魚,《莊子》〈逍遙篇〉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之說。早期由中國西渡來台的唐山客,在海上遠遠就可看見高聳的山脈,彷彿一條在海面上露出背脊的大魚,是故以「鯤島」稱之。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三川門※
如前所述,敕建天后宮的正殿前方為拜亭,是故三川門就隱於拜亭之後,作為正殿的門面。整座三川門造型樸實,裝飾略顯簡約,正中央高懸「天后宮」宮名匾。

鹿港敕建天后宮
門楣上繪著「八仙賀壽」,每位神仙均配有侍童,由乘麒麟的漢鍾離與乘猛虎的李鐵拐,率領其他六仙一同向中央的南極仙翁賀壽,人物表情細膩且生動活潑。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正門由六道門扇組成,展現典雅內斂的傳統建築風味。中港楹聯題道「天命兮攸歸聖蹟曾襄施靖海,后恩爭愛戴神功嘗佐福康安」,點出媽祖曾經襄助滿清朝廷平定臺灣的兩段歷史故事。「施靖海」指的就是靖海侯施琅,有關施琅攻台曾受媽祖庇佑的傳說也見於《天妃顯聖錄》當中,在〈澎湖神助得捷〉一節裡記載「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內,將軍侯奉命征勦臺灣。澎湖係臺灣中道之衝,萑苻竊踞,出沒要津,難以徑渡。侯於是整奮大師,嚴飭號令。士卒舟中,咸謂恍見神妃如在左右,遂皆賈勇前進。敵大發火炮,我舟中亦發大炮,喊聲震天,煙霧迷海。戰艦啣尾而進,左衝右突,凜凜神威震懾,一戰而殺傷彼眾,並淹沒者不計其數。其頭目尚踞別嶼,我舟放炮攻擊,遂伏小舟而遁。澎湖自是肅清。
先是,未克澎湖之時,署左營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曰:『二十一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臺灣』。果於二十二日澎湖克捷,其應如響。又是日方進戰之頃,平海鄉人入天妃宮,咸見天妃衣袍透濕,其左右二神將兩手起泡,觀者如市。及報是日澎湖得捷,方知此時即神靈陰中默助之功。將軍侯因大感神力默相,奏請敕封,並議加封。奉旨:神妃已經敕封,即差禮部郎中雅虎等墒御香、御帛到湄,詣廟致祭。時將軍侯到湄陪祭,見佛殿僧房尚未克竣,隨即捐金二百兩湊起。
」文中提到士兵宣稱在澎湖與劉國軒所率領的海軍進行激戰時,曾看見媽祖顯靈相助。甚至在尚未攻下澎湖之前,左營千總劉春就已經夢見媽祖告知此戰必勝,隨後果真應驗。又有人說看見平海天妃宮的媽祖神像衣袍透濕,千順兩將雙手起泡,認為這就是媽祖助戰的鐵證。有了這些傳說,讓施琅在收復臺灣之後,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湄洲天妃。這段故事是屬於後人加工的神話,依據史實這場澎湖海戰其實與當時的氣候變化有很大的關係。澎湖海戰前夕,施琅先後佔領了南方的花嶼、桶盤嶼,與在澎湖本島的鄭軍形成南北對峙。當時正值六月天,正是颱風侵襲的季節,海戰當時正逢颱風過境,原本的西北風向對鄭軍有利,但隨著颱風的走路徑,風向轉為對清軍有利的南風,施琅趁著風向展開猛烈的攻擊,最後劉國軒不敵棄守澎湖,遁回安平。正所謂「千算萬算,不值天一劃」,這場戰役的成功除了施琅領軍有道,天候的幫助也是關鍵因素,也難怪軍民會認為是神靈庇佑了。至於下聯的「福康安」便是前文所提及的,乾隆年間來台平定林爽文叛變的大學士,也因為有了這段過程才造就了敕建天后宮的創立。上下聯引出了前後兩位清代著名的平台大將,相互輝映,除了歌頌媽祖助戰的功績,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告誡老百姓,朝廷才是受到神靈庇佑的正統政權。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中港門的兩側石封柱上有聯「聖德配天敷海澨,母儀稱后溯湄洲」,歌頌湄洲媽祖庇佑海上船隻之功。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視線來到兩側小港,龍爿這面門楣上繪著「轅門射戟」,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裡;袁術帳下的長史楊大將,獻計先滅據守小沛城的劉備,回頭再見機併滅徐州的呂布。於是袁術派韓胤擔任使者,並且準備了許多禮物去拜見呂布,另外又派出大將紀靈領軍前往小沛城外待命。劉備得知自己成為袁術覬覦的對象,急忙修書給呂布請求協助。呂布深知唇亡齒寒之理,但又不想得罪勢力龐大的袁術,於是想當一回和事佬,邀請劉備和紀靈一同到徐州會宴。會中呂布抽出方天化戟,命手下插於百步之遙的轅門外,約定以弓箭射向戟上小枝,如射中則兩造各自罷兵,若不中則呂布這一方便聽任雙方攻殺。只見呂布抽出羽箭揚弓一射,果真中的,一場兵戎干戈就此化消。畫面的中央可見呂布正搭箭揚弓,自信滿滿,一旁忐忑不安的劉備正安撫著焦躁的張飛勿輕舉妄動,另一側還有蓄勢待發的紀靈緊盯著結果,整幅作品看起來活潑有趣,格外動人。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門楣兩側尚有四君子花當中的梅、蘭為飾。門上楹聯題著「新營棟宇舊規模神人互濟,宮貌巍峨呈壯麗黎庶咸甯」,兩側門扇身堵亦有題詩,分別為「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不難。退一步自然優雅,讓三分何等清閒。」和「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喫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裡無驚。」充滿著勸世意涵的詞句,淺顯易懂,卻也是世人需要耗費一生需要去努力修行的功課。裙堵則是夔龍團花瓶,由抽象的夔龍紋圍繞成花瓶的樣子,立於案上取「平安」之意。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虎爿小港與龍爿對應,門楣上繪著「天水關‧姜伯約歸降孔明」,故事同樣出自《三國演義》;在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當中描述孔明率蜀軍取下南安城,並且擒了魏將夏侯楙後,天水郡太守馬遵本欲起兵救援,手下參事姜維點破孔明打算用計誘使馬遵出兵,再趁天水郡空虛之際奪城。之後姜維自領精兵三千出城埋伏,將計就計的讓馬遵引兵出城,趙雲見孔明之計成功,於是領兵攻向天水郡,不料卻遭到姜維從後方包抄,一時首尾難以兼顧遂敗戰罷兵。之後孔明自率大軍攻城,親見姜維對軍隊分配調度得宜妥當而深感讚賞,思忖如何令其歸降。於是孔明派遣魏延率軍往冀縣而去,那裡正是姜維的故鄉,也是姜母所居之處。姜維聞言請求馬遵應允他引兵前往冀縣解圍,也可以兼顧母親的安危。而孔明這頭則是釋放了夏侯楙,並且散布姜維歸降了蜀軍,獻出了冀縣的謠言,藉躲入天水郡尋求庇護的夏侯楙之口,讓馬遵誤以為姜維已反,最後逼得姜維不得不投降蜀軍,並歸入孔明門下,一場良相得將才的美事就此完成。照片中可見孔明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接見單膝跪地稱降的姜維,劉蜀良材歸納,羽翼更豐。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門楣兩側同樣繪著四君子當中的竹與菊。楹聯題為「聖蹟溯湄洲海國波濤永謐,母儀昭鹿渚枌鄉俎豆重光」,枌鄉為故鄉之意,此聯同樣也是在歌頌媽祖使海面不驚的功績,也祈求香火能在鹿港永續不輟。兩側門扇身堵同樣也有醒世詩:「有人問我塵世事,擺手搖頭說不知;寧可採深山之茶,莫去飲花街之酒。」以及「須就正有道之士,早謝卻無情之友;貧莫愁來富莫誇,那見貧長富久家。」文意淺顯易懂,發人省思。其實龍虎雙爿小港門扇上的這幾組詩句,引自唐代著名文人韓愈的〈治家格言〉,共有八句,每一句都是韓退之經歷過人生洗鍊後的精髓之語,過了千年依然是現代人所受用的處世座右銘。而這些字帖正是由鹿港在地的書法名家黃天素所撰,黃天素,名素,號絢章,又號天章閣主人,鹿港人,明治四十年(1907)生。其運筆雄渾有力,呈現陽剛之美,一生均守在故鄉鹿港,因此路眾多廟宇、宅院上的楹聯、壁堵、廊柱上多可見其作品,例如龍山寺、舊祖宮、新祖宮…等。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兩側對照堵裝飾同樣古樸典雅,最上方的水車堵以詩詞書帖為飾,龍爿為杜牧著名的七言絕句─〈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我正走在一條蜿蜒延伸至遠方深山的石子路上,在遠方那白雲圍繞的地方住著幾戶人家。然而眼前這片讓人著迷的楓林夜景,使我顧不得趕路也要停下車來欣賞,這一片片經霜的楓葉,火紅得要比二月盛開的花還要艷麗。透過詩人生動的筆觸,彷彿能讓讀者親身經歷那詩詞中的絕美景致。
鹿港敕建天后宮
而虎爿這頭同樣也是出自杜牧的作品─《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我在河中看見一把折斷的戰戟,雖然沉入沙中多時但依然沒完全鏽蝕,將它拿起磨洗了一下才發現這原來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時的古物。想想那場戰役如果沒有那陣東風適時的幫助了周瑜,最後的結果恐怕是大小二喬都要被關進銅雀臺,成了曹操的寵妾了。這首絕句頗有天意難測之寓,選此詩題於廟堂之上,似乎也有提醒世人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平時應當順天而行,困時方能得天相助。
鹿港敕建天后宮
下方嵌入兩幅陰刻石壁,上方繪著以蘭花為主角的「清香」,以及以竹子為題材的「勁節高風」。下方為字帖石壁,龍爿以草書行筆刻有七言律詩一首:「千年靈蹟溯而生,萬盞燈輝不夜城。走馬插鳧旌射虎,弄龍擺兔勢吞鯨。神迎湄島爭趨羅,福庇洛江叢業觥。羣仰盛儀欽母德,勤脩藍源荐表誠。」落款「己亥年湄洲媽祖誕辰一千週年祭典紀盛 本宮常務委員王天賜敬撰 戊午年護士藥局王銘勳敬献 王漢英敬書」由落款的描述可知這是一首紀錄媽祖誕辰一千週年,民間熱烈慶祝的詩句,由鹿港著名的書法大師王漢英題字,敬獻的「護士藥局」如今依然屹立自鹿港中山路上,讓人油然升起「古月依舊照今人」,那種古今一同的時代感。文中描述當年民間慶祝媽祖誕辰千年的時候,整座城市張燈結綵宛若一座不夜城。遊行的隊伍包含各種藝陣,大家都精神抖擻,彷彿古代出征的軍隊阿班雄壯威武。由湄洲島所迎奉而來的聖母,是大家爭相親近的對象,希望能在祂的照看之下得到庇佑,而聖母也的確世世代代保佑著商業聚集繁盛的鹿港。今日大家聚在一起崇仰媽祖的聖德,未來也希望能繼續學習媽祖,修持自己的德性以表示虔誠的心。
鹿港敕建天后宮
虎爿同樣也有一面刻有「戊午春日謁新祖宮有感」七言律詩;「欣瞻聖蹟肅衣冠,后德同欽宇宙寬。平寇安邦襄靖海,護軍抵岸輔康安。靈分湄嶼神恩廣,廟建鹿江國帑攤。爐篆香煙春日麗,威儀赫赫靜波瀾。」落款「鹿港延齡老人會常務理事王天賜敬撰 明原紙器廠王銘凡敬獻 吳東源敬書」詩句同樣出自王天賜之手,字則是由另一位鹿港書法大師吳東源之筆。這首詩句的文藝淺顯易懂,將敕建天后宮的來歷以及建造經過,言簡意賅的表述,是想了解本宮沿革的信徒快速入門的捷徑。
鹿港敕建天后宮

※正殿※
進入廟內舉目所見是歷經長年香煙燻染所造就的黝黑色調,抬頭仰望拜殿上頭的棟架,彩繪的部分幾乎已經難以辨認。

鹿港敕建天后宮
彎栱上雕刻著琴座、棋盤、書冊、畫卷,象徵著君子四藝,古代文人雅士都必須學習彈古琴、下圍棋、寫書法、繪圖畫這四種技藝,因此四藝是風雅、高尚的象徵,也展現中國社會以「士」為高雅的傳統思想。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小港間的橫栱上,龍爿有雌虎護幼的「舐犢情深」,虎爿則是老鼠咬南瓜,兩者均有子嗣繁茂的象徵。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兩側通往偏室的過水門上方,也有一堵筆墨字帖,虎爿這頭已斑駁難辨,而龍爿則是題著宋代理學大家─朱熹著名的七言絕句〈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落款僅可看出「庚申年」三字,至於是何人書寫就難以辨識了。朱熹這首詩膾炙人口,常被用來勸進學習,如何讓自己的思想保持清明?唯有像有源頭的活水一般,不斷的吸收知識,閱覽群書。
鹿港敕建天后宮

正門門神繪著秦瓊、尉遲恭兩位大將,一身戎裝,雙手持鉞,威風凜凜地護衛著一方道場。「鉞」是類似斧但體型比較大的一種武器,雖可攻擊,但也被用作象徵帝王權威的禮仗,在此則是表敘著天后媽祖的威儀。腰際部分一人配弓,一人配箭,必須兩人搭配方能做出攻擊,象徵著神明慈悲救世,不隨意向往來的無形眾生發出攻擊。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回頭再觀正殿棟架上,敕建天后宮不愧是百年古廟,廟裡懸掛歷代多方牌匾,正中央為「表海揚休」,落款「光緒三十四年戊申春榖旦」以及「重修總理辜顯榮敬立」。表海為海濱之意,「」字在這裡做名詞解釋,是福祿、吉慶的意思,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裡有「以禮承天之休」的句子,所以「表海揚休」意思是讚揚媽祖賜福無遠弗屆。光緒三十四年歲次戊申(西元1908),當時的臺灣正是日本政府統治的時期,因此匾額上的落款不應該是以「光緒」紀年,該是「明治四十一年」才是,顯然這方匾額曾被修改過。獻匾的人是當年負責總理敕建天后宮重修事務的辜顯榮,正是日治時期赫赫有名的紅頂商人。辜顯榮,字耀星,清同治五年(1866)誕生於彰化鹿港。早年於臺北城內經商,開設「瑞昌成號」以販賣雜貨為業,經營有成。後中日於光緒二十年(1894)爆發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臺灣予日本,辜顯榮與當時的士紳商賈一同迎日本軍隊入駐臺北城,獲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成為協助日本政府接收臺灣的大功臣,也因此開拓了辜家在日治時期的經商網絡,獲得了許多壟斷性的商品專賣權,也因為有這樣的背景,所以辜顯榮在臺灣民間一直具有兩極化的評價。鹿港辜家從日治時期開始便縱橫臺灣政壇、商界,一直到現在依舊如此,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中信金控辜家都是其後代。此外,目前開放參觀的鹿港民俗文物館,其前身便是辜顯榮的宅邸。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後方橫樑懸掛著「后德則天」匾,落款「乾隆五十三年歲次戊申荔月吉旦」、「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敬立」。「則」在這裡做動詞,意思是效法、比照,「后德則天」講的就是天后媽祖的恩德堪與蒼天比擬,是最高級的推崇。「嘉勇公」為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討伐林爽文有功後所得到的封號,這通匾額正是再一次闡明了敕建天后宮和福康安的密切關聯。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再觀龍爿小港所懸掛的匾額,其中有一方「海天光被」,落款「道光庚寅年仲秋榖旦」、「臺灣府鹿港同知王蘭佩敬立」。「」做動詞是為覆蓋,意指媽祖的慈光覆蓋著天下。道光十年(1830)歲次庚寅的仲秋八月,正是王蘭佩再度回任北路理番同知兼鹿港海防的時間,一上任便獻了這方匾額給敕建天后宮,可見此廟在官方的地位。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這爿還有一方「慈靈雝翕」匾,落款「丙申孟春書製於東台灣夢寄樓」、「省議員洪掛敬獻 王養源題」。「」音同庸,和樂的意思;「」音系,和諧順服的樣子。「慈靈雝翕」闡述著慈祥的媽祖令百姓都能生活在和樂、順服的生活之中。王養源是昭和四年(1929),鹿港「芸香室」詩社的創辦人,之後於昭和八年因遭構陷而入獄十日,詩社就此解散,之後移居臺東,還為自己的書樓號名「夢寄」,頗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民國四十五年(1956)歲次丙申,第二屆臺灣省臨時議會議員洪掛,因著曾於臺東關山成立東山產業公司而結識王養源的機緣,求得了此墨寶並篆刻成匾獻給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虎爿這一頭較有年代的匾額為「與天同功」,落款「丙申初夏」、「台北市鹿港鄉人敬獻」、「賈景德書」。「與天同功」是臺灣媽祖廟最常見的一方匾額,源自光緒皇帝曾於光緒七年(1881)下詔「以神靈顯應,頒臺灣各屬天后廟匾額曰:與天同功。」因此許多老媽祖廟都有這方御賜匾額。不過敕建天后宮這一方並非光緒皇帝所賜,而是在民國四十五年由旅居臺北市的鹿港人集資所獻,當時他們還找了總統府資政賈景德先生賜予墨寶,增添此匾的身價。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後方則是「恩昭瞬息」,落款「道光乙巳孟秋吉旦」、「鹿港廳署眾弟子仝叩」。道光二十五年(1845)歲次乙巳,「瞬」是指眼睛轉動,瞬息便是指相當短暫的時間,「恩昭瞬息」講述的是無論什麼時候,只要百姓有難媽祖都能即時救助。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正殿金柱上的楹聯寫著「靖逆功高朝旨特頒新祀典,安民德大瀛濡盡沐舊恩波」,正是因為「靖逆安民」而得朝廷頒旨新建天后宮,「瀛」指的是臺灣,「濡」是浸沐之意,數百年來臺灣一直在媽祖護庇的恩德之下。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正殿上,精雕細琢的神龕顯得精緻典雅,燻黑的色調讓金黃色的帳簾更顯奪目,簾上繡著「敕建天后宮天上聖母」、「湄洲天上聖母」幾個大字,簾內慈祥和藹的鎮殿媽祖神像安坐其中。

鹿港敕建天后宮

這尊媽祖的面容與臺灣常見的有些許不一樣,感覺較為年輕,偏湄洲風格。頭戴九旒后冠,身披金黃龍袍,外頭還罩著一件紅紗,看起來格外秀麗典雅。
鹿港敕建天后宮
兩側各有一名宮娥隨侍,一位捧爐,一位捧瓜果,頭髮梳成傳統婦女樣式,表情肅中帶慈,賢淑莊重。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鎮殿媽的前方還有兩尊媽祖金身,正中央端坐在專屬神位上的當是開基媽祖,典型的鹿港媽祖造型,表情略顯嚴肅,呈現出官廟神尊的威儀。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兩側同樣配祀宮娥,兩人持著蒲扇,另還有一組持著劍與印,象徵著媽祖的崇高地位。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此外當然少不了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媽祖的得力助手,兩人頭戴官帽、身著官袍,彰顯著官廟神尊異於民間寺廟的不同地位,手持元寶也透露出兩將軍神職的擴大。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最前方還有一組媽祖與兩將軍的神像,媽祖像看來也是頗具年代,而配祀的將軍看來則較為新穎,配件也與前述相同。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神龕外的兩側矗立著鎮殿將軍像,兩位頂戴頭箍,背飄綬帶,象徵其地位已入仙班,不是一般的精靈妖怪了。而嘴露獠牙現金剛怒相,則是為了震懾邪靈,協助媽祖降妖伏魔。千里眼將軍身披青袍,手持方戟,左手舉於頭上似遠望。順風耳將軍身披紅袍,手持大斧,右手指耳表傾聽。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神龕上有聯「大海茫茫到無岸無邊觀於天天高在上,飄風發發正可危可懼徯我后后來其蘇」,「發發」是強風吹襲的樣子,「徯我后,后來其蘇」典故出自於《商書.仲虺之誥》:「徯予后,后來其蘇。」意思是等待著我的王,只要我的王來我們就得救、紓困了。借用於此意指等待媽祖的庇護讓我獲得安逸舒適。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神龕前設有一座木雕柵欄隔開內外,上頭雕著剔牙、抓背、掏耳、伸腰四種動作,人物表情生動而傳神,此乃「人生四暢」。這四個動作是人體感到舒暢的姿勢,也象徵著前來朝拜媽祖之後,人生定能從此順暢舒心。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正殿兩側陪祀三官大帝與龍王尊神。三官大帝是張道陵創立道教時所提倡的信仰,以三官手書(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為民眾禳災治病,後世演變成上中下三元。封建時期,祭祀天帝是帝王的特權,百姓是不能僭越的,也因此時間所祭祀的最高神祇便是三官大帝了,有些傳統宅院的廳堂都還留著「三界公爐」。木製的神龕花罩雖不若正殿那般大器繁複,但也有可細細品味的精緻。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楹聯書有「正氣朝元天地人同歸掌握,存神過化上中下統屬帡幪」,便是在讚頌天地人三官、上中下三元的神格崇高,神威浩蕩。
鹿港敕建天后宮
兩側的屏風身堵原有彩繪作品,然經年的香煙燻染已讓筆跡模糊,隱約只能看出是以人物為主題的畫作,依人物布局判斷應當是忠─諸葛亮進表,以及孝─狄仁傑思親,相關故事已於前文提及,不再贅述。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虎爿偏殿配祀龍王,龍王在古代的信仰當中同樣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因龍王神職司雨,莊稼人家仰望的便是風調雨順的氣候。另龍王也是海神的代表人物,對於從事海上貿易的商人來說,祈求龍王庇佑往來船隻人員平安自然是必要的事。龍王信仰在鹿港地區尤其盛行,時至今日當地每年端午都還保有迎龍王的習俗。民間信仰中的龍王便以四海龍王最為著名,敕建天后宮所奉祀的龍王尊神並未特別註明是哪一位,另配祀兩名武將。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神龕楹聯為「統四海以為王功同配地,會群龍而立極德可參天」,讚頌龍王的功績堪與天地相比。
鹿港敕建天后宮
兩側的屏風身堵同樣有彩繪作品,延續龍爿主題判斷應當是廉─楊震畏四知,以及節─蘇武牧羊,相關故事亦不再贅述。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偏殿※
通過正殿的左右兩過水門分別有一間偏室,龍爿這頭奉祀著太歲星君以及分靈神尊,虎爿則是文昌帝君與註生娘娘,形式簡單似民居。

鹿港敕建天后宮

結語
每次到了敕建天后宮,都能看見許多來鹿港老街遊玩的旅客也會進來走走,但大多數的人都只是看看就離開了,甚至有人拿它與舊祖宮比較,這不禁讓阿中有些感慨,縱使舊祖宮名氣較大,人氣較旺,但新祖宮留給後人的歷史教育意義較之舊祖宮有過之而無不及啊!這裡除了具有宗教信仰的功能,也是一座體現臺灣歷史的文化資產,在這裡我們可以了解清代先民的遷移,更可進一步探索林爽文事件的始末,活脫脫是一項非常優良的歷史教材,值得大家駐足欣賞,深入了解它的故事。


【攝記】彰化鹿港敕建天后2016.07.06
【攝‧記】彰化鹿港敕建天后宮2012.10.12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鹿港敕建天后宮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中 的頭像
    阿中

    湊陣拜媽祖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