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時間:
2012815

地點:
鹿耳門聖母廟(臺南市安南區城安路160號)

交通方式:
可於臺南火車站前搭乘臺灣好行公車8899路,至聖母廟站下車即可抵達。

【鹿耳門聖母廟簡介】
引自鹿耳門聖母廟網站

鹿耳門聖母廟位於臺灣西南沿海、占臺江西緣北線尾嶼北邊的鹿耳門嶼上。十二世紀末葉早已隨著漁民的東來而駕臨鹿耳門嶼;最遲於十七世紀初葉,棲居北線尾與鹿耳門嶼的海商漁夫已築有草廟奉祀。時廟凡三落:前殿奉祀水仙尊王中殿主祀天上聖母,後殿供奉佛祖。此即鹿耳門聖母廟之創建,其所奉祀的天上聖母一座三尊,信徒尊稱曰『鹿耳門媽』。

明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大明招討大將軍延平王鄭成功,為收復其父鄭芝龍原所經營的故土,矢志驅逐據臺的荷人,進取臺灣以作抗清復明之基地。鄭王座艦行抵鹿耳門外時已潮退水淺,無法進港。鄭王命設香案,冠帶禱告,祈求皇天列祖賜助潮水;並乘後潮之際,下小船由鹿耳門嶼登岸踏勘營地,見聖母廟,乃入內焚香默禱,祈求鹿耳門媽顯靈庇佑。鄭王返艦後不久,潮水果然較平時加漲,鄭軍四百戰艦遂得魚貫渡過天險鹿耳門港道,駛入台江,殲滅荷方水陸兩軍,大獲全勝,奠定驅荷開台之基礎。

明永曆十六年(一六六二)春,荷人投降離臺後,鄭王開臺大業底定,為答『鹿耳門媽』顯靈相助之恩,乃大興土木重建神廟於登陸處(位於鹿耳門嶼西北隅濱台灣海峽)。廟分二殿,坐東向西,門迎海口;旁設砲臺,設官把守;並增祀隨艦護軍之三尊聖母神像〔信徒稱曰「國信媽」〕,贈珍寶、立旗杆,春秋二祭:視為明鄭官建之鹿耳門聖母廟。康熙末年修的《臺灣縣志》記其事云:在鹿耳門媽祖廟,康熙五十八年,各官捐俸重建鹿耳門聖母廟,其廟址位於鹿耳門嶼與北線尾嶼接壤處〔今鹿耳門溪下游北畔〕。其廟凡二殿,前殿祀媽祖,後殿祀觀音,各覆以亭;兩旁建僧舍六間,僧人居之,以奉香火:是為清代官建之鹿耳門聖母廟。神殿坐海向山,四周環海,南有七星﹝七個鯤鯓﹞護穴,北有鉤月〔青草崙〕高照,四面浪濤澎湃,彷如羅漢侍奉;鹿耳門媽端坐蓮花之地,日觀萬山聳翠,夜覽千舟魚燈。清代雍乾年間,鹿耳門商民雲集、香客如潮,聖母廟香火鼎盛,冠甲全臺。清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七月的大風雨,曾文溪大水氾濫,下游支流改道,經鹿耳門聖母廟與鹿耳門港道間向西出海。時聖母廟遭洪水浸蝕,廟基傾圯、廟壁龜裂。三郊公局與鹿耳門村信眾護廟情殷,乃立『箕水豹』神碑於廟埕,藉以鎮水,並舉行祭溪:又決議將神尊疏遷寄奉於三郊所屬的鎮港海安宮,此即鹿耳門聖母廟史上的『海安宮寄佛』。  

咸豐、同治間,三郊公局與文武官員、郊商等集資,擬重興聖母廟。同治年間,鹿耳門又屢遭洪患;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七月,聖母廟與文館、武館同遭洪水沖毀。鹿耳門媽於是寄祀於海安宮長達八十餘年,其間,「鹿耳門普渡」原由三郊公局三益堂於府城舉辦,迄日治初期三郊被迫改組後,乃委由三交所屬的台郡水仙宮與五條港境眾承辦,是謂「水仙宮寄普」:其祭典盛大隆重,蔚為府城第一大宗教、民俗活動,因有「鹿耳門寄普」之諺語。


日治時期大正二年〔一九一三〕夏,福建莆田湄州放送一艘五府〔李、池、吳、朱、范〕王船東來,途經澎湖媽宮海靈殿附近停泊,當地信眾迎起祭拜,祈求永遠奉祀。然船上王爺乩示:係承鹿耳門媽之邀,前往助祐萬民,無法駐留。澎湖信眾乃啟建七朝清醮,懇留一座香爐,然後送歸大海。七月中,王船漂至鹿耳門港仔西之西平湖,使得土城仔漁民發現。時鄭仔寮奉祀的文館三媽乩示:五府王爺係應鹿耳門媽之聘而來,宜以大禮迎進奉祀。土城仔信眾乃演戲三天,舉行上山祀儀,虔敬恭迎王船,並築草寮「王宮」以祀,是謂「五王上山」。大正三年(一九一四),土城仔與青草崙二莊八角頭老大(長老)發起建廟。地方信眾自聖母廟遺址挖撈古廟建材,於土城仔莊之中心(今土城城西街、城北路、安中路交會處)築建廟宇。大正五年(一九一六)安座,大正七年(一九一八)落成。廟坐北朝南,凡二殿,前殿奉祀五府王爺與王船,後殿奉祀自海安宮迎回之鹿耳門媽、佛祖暨聖母廟所有七十餘座神尊。時廟名『保安宮』(取祈求神明保境安民之意),後以廟係主祀鹿耳門媽,為明紹承三郊所管理護持之古廟香禮,並求名實相符,乃於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0)五月,正式正名曰『鹿耳門聖母廟』。迨至民國七十年三建聖母廟落成安座,並正名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廟殿建坪二萬餘坪,仿北京紫禁城宮殿式建築,三落五殿,神殿巍峨,冠甲遠東。

【阿中隨筆】
如前幾篇文章所述,阿中很不喜歡「正統」、「開台」、「首廟」…這些字眼,看著聖母廟的沿革,竟然可以將廟史推究到南宋,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在平埔族人活躍於臺灣的年代,漢人要來佔有一席之地並且蓋草寮廟,這或許於情於理都不通吧?所以這樣的推論還是看看就好。會有這樣的編纂,說穿了不就是為了要和「顯宮」─鹿耳門天后宮互別苗頭?臺灣的媽祖信仰有個相當特殊的部分,就是互爭正統,互較大小,這裡所言的聖母廟與天后宮、朝天宮與奉天宮…等就是很顯著的例子,又時常可看見「三大媽祖廟」的封號,每每引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等大廟,然後再加上自家廟號稱臺灣三大媽祖廟,例如臺北關渡宮、中港慈裕宮…這些。這些論述說穿了只是在滿足某些人的虛榮心罷了,只要媽祖有靈,哪裡都是開基,哪裡都是正統,何必去爭那些無謂的排名。

聖母廟號稱是東南亞佔地最廣的廟宇,建築形式仿北京紫禁城,中軸線上有三座主體建築,另左右兩邊各設置廂房,外有護城河,幅員廣闊,廟堂氣派。前殿為五王殿,奉祀五府千歲。阿中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來到聖母廟就很質疑,明明叫作聖母廟,為什麼前殿會是拜五王?……中殿才是供奉媽祖娘娘,神龕採兩層方式,左右還分為文武館,因此光是哪一尊是鎮殿媽就讓阿中一頭霧水,感覺應該是一樓正中央的這尊,但二樓正中央的應該又比第一樓更重才是?反正都是媽祖,就暫時不要去分那麼多囉!而後殿一樓是釋迦牟尼佛以及文殊、普賢兩位菩薩,二樓則是觀世音菩薩。觀音殿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在左右兩脅供有各種造型不同的觀音法像,粗估應有千尊,排滿了整面牆,看來煞是壯觀。拾級而上,樓梯間的牆壁貼著滿滿的情人結婚照,這就預告著三樓有月老公囉!看著密密麻麻的相片牆,可見聖母廟的月老公事業真的做很大……除了月老公,三樓主祀玉皇、三官、南北斗以及五恩主。在此可遠眺安南區一片魚塭景緻,安詳、寧靜,陣陣海風吹來讓人備感舒適。


鹿耳門聖母廟以壯觀著稱,來到這裡除了可以藉由宗教求得心靈的寧靜,廣闊的視野以及氛圍,也足以洗滌一身塵囂,下次大家可以安排到這裡來參訪,充個電喔!

臺南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高坐在媽祖殿二樓的媽祖金身,實在是很難拍啊!~~~~

臺南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端坐在媽祖殿「一樓」的鎮殿媽。

臺南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仿北京紫禁城風格的建築群。

臺南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北方廟宇的特色,就是會在燕脊上安裝仙人走獸的裝飾,尾端翹起的部分則為龍生九子之「螭吻」,由於螭吻性好遠望,所以放置在屋脊上。

臺南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凌霄寶殿,三十六天將門神之一的吞鬼大將,表情生動活潑。

臺南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臺南土城鹿耳門聖母廟

【攝‧記】鹿耳門聖母廟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