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時間:2014年2月8日

地點:斗六石榴長和宮(雲林縣斗六市榴中里長和路15號)

交通方式:搭乘臺鐵至石榴站,出站後沿著文明路直行至底即可接長和路,總步行路程約十分鐘。

【斗六石榴長和宮簡介】錄自石榴長和宮內沿革碑
本宮肇建於「明末清初」亦有言始於康熙六年(西元一六六六年),迄今三百餘年,其為時遠矣!人事尚矣!據聞有福建人氏楊公源平擬移民臺灣,為求旅途平安,乃於湄洲祈得「媽祖」香火一只,隨身攜帶來臺,定居於本庄,恭奉於自宅。然聖母神威顯赫保佑村民平安,故信眾孚仰日增,楊宅遂成為庄中信仰之所在。久之,楊宅不敷使用,有耆老張大爐倡議改建,於是庄民合力籌建「竹造」廟宇一間,並雕塑聖母金身乙尊,安奉供拜,是時聖母降乩賜名「長和宮」。

乾隆二十一年(西元一七五六年)庄中父老張邊、張西桂又鑑於竹造小廟無法容納與日俱增之信眾,乃再倡議改建為「土埆」廟宇形態。

直至民國廿二年原土埆造作之廟宇又不堪使用,是時庄中耆宿何能山,莊未更議籌建磚造廟身。同年臘月動土,隔年蒲月完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政府為消滅台灣宗教信仰,強拆各地寺廟,焚燒神像,幸遇本庄陳悅先生之夫人將大聖母金尊移藏於防空洞內奉侍【疑「祀」誤】,待戰事結束後,才請回廟內供奉。現在廟內供奉之大聖母金尊即是當時所藏之金尊。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幸賴聖母庇祐,庄中毫髮無損。民國五十九年重建南北公民館。

民國六十三年聖母指選何秋金為主任委員,鳩工籌建「凌霄寶殿」,凡歷二載竣工,上層為玉皇殿,下層為觀音殿,廟貌壯麗雄偉。安座之日,萬人空巷。又鑑於後殿高聳,前殿相形見拙【「絀」誤】,經宮主簡樹生及地方人士大力提議,改建前殿。由第四、五屆管理委員會執行。遂於八十年元月拆建動工,於八十七年十二月完工,建造工程費計新台幣陸仟陸佰餘萬元,即目前之聖母殿。

【阿中隨筆】
在臺灣以植物為名的地區並不多,也因此讓「石榴班」這個地名顯得特殊而有趣。「石榴」閩南語念作[sia-liu],有人寫作「射榴」,有關石榴地名的由來在維基百科網站上「石榴車站」詞條當中有段描述,指稱此地之所以名為「石榴」是因為鐵道上的石渣狀似石榴而得名。但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早在康熙年間周鍾瑄的《諸羅縣志》,當中的〈規制志/水利/陂〉就有「石榴班陂 在柴裏社東北.源由阿拔泉溪出.康熙四十九年,莊民合築.」的記載,由此可證「石榴班」一名由來已久。另一種說法是此地盛產狀似石榴的砂石故而名之,石榴班溪為虎尾溪的上游,是故產石榴狀砂石之說確有可能。不過「班」字又該做何解釋?且如本地當真盛產砂石,為何史書上未加著墨?因此「石榴班」地名的由來確實為何?這就有待日後有先進能找到更多證據了。

石榴班位於斗六的東方偏北,漢人入墾的時間相當早,這點從康熙末年石榴班陂的建立就可窺知。以地理形勢觀之,石榴班位居西部平原進入南投竹山的要衝,自古以來即為軍事要地,根據乾隆六年(1741) 福建分巡台灣道劉良璧所編纂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兵制/北路營〉記載:「北路營(原一營,雍正十一年分中、左、右三營)……一、分防石榴班汛把總一員、兵三十名.」,其戰略地位可見一斑。清代諸多坡及臺灣中部的民亂,石榴班多少也都受到影響,例如乾隆五十一年(1787)的林爽文事件,當時領兵的臺灣鎮總兵柴大紀,就曾經為了討伐以大里杙為根據地林爽文,而規劃進兵路線:「……一從他里霧出虎尾溪至大里杙;一從大埔林出斗六門向東,由石榴班、水沙連至南投;再令普總兵由鹿港出東西螺至石榴班合兵。三路並進,賊應接不暇,乃可圖也。……」(見《平臺紀事本末》)。而發生於同治元年至四年(1862-1865),臺灣民亂時間最長的戴潮春事件,石榴班同樣也沒有缺席,甚至還有代表加入戴系陣營並受封將軍的;《戴施兩案紀略》〈戴案紀略卷上〉:「戴潮春僭稱東王,以彰邑讓林日成,率其眾南下,至水沙連行耤田禮,強派民餉,嚴辦等賊附應……至期,偽丞相引戴逆祭告天地,向田間執犁,播種五穀,鼓吹喧天,觀者如堵。各派富家軍餉。時水沙連劉參筋、五城吳文鳳應之,封為偽將軍。廉交厝許豐年封為偽總制。石榴班張竅喙、張公毅、覆鼎金宋田市,皆封為偽將軍。」,因此石榴班成為了朝廷討伐的重點區域,根據《治臺必告錄》〈會奏生擒偽東王戴萬生等勦滅巨股會匪彰屬西南大路肅清摺〉:「查會匪首逆偽東王戴萬生即戴朝春,自斗六被勦兔脫,臣曾元福隨即派隊跟追,一面分飭官軍札諭義首陳捷三等預至二八水、官地廳各處迎頭攔截;……而潰黨尚多潛伏於斗六附近之石榴班莊,臣曾元福揮令各軍於十一月二十七日將該莊攻破,匪眾殲除殆盡。」,由此可見這次的事件對石榴班莊而言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破壞。石榴班地區歷經了乾隆年間的林爽文事件後,休養生息不過七十五年又遭逢了更具破壞性的戴潮春事件,兵燹戰禍無疑都是對地方建設造成了偌大的影響。石榴班長和宮的沿革當中提到「乾隆二十一年(西元一七五六年)庄中父老張邊、張西桂…倡議改建為「土埆」廟宇形態。」,試想這樣一座用土埆堆砌而成的廟宇,要能經得起兩次大事件的洗禮,著實是件不容易的事,遑論還能保存至民國廿二年。是故長和宮沿革記載的可信度,或許需要再多些文獻加以佐證。【後話】感謝103.6.6,網友gnehcnew的分享,有關長和宮創建的記載,日據時期的資料曾留下寶貴的紀錄(見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c/1c/38.html),文中明確指出石榴班長和宮的創立為同治九年(1870)。
 
如今的石榴班長和宮已經整建成為一座巍峨的大廟,三川殿門開五間,簷分三層,為硬山式重簷建築,簷上脊線飾以交趾、剪粘,華麗繽紛,熱鬧非凡。正脊脊背同樣採雙龍護三仙之貌,兩側有祈求吉慶兩將軍護衛。正當阿中拉遠鏡頭欲拍攝三仙陶像時,剛好有一隻鴿子靜靜的棲在祿仙的頭上,當下讓我想起了長和宮「斑鳩媽」的傳說,心中興起一個念頭想著這隻鴿子也許是來提醒阿中要特別介紹「斑鳩媽」的故事吧?!想到這兒不免多拍了幾張照片。正脊脊堵的題材也是常見的八仙朝壽翁,西施脊則有麒麟、老虎、獅子、豹與大象這五種陸地上最勇猛的野獸。兩道規帶前方的牌頭主角並不突出,因此也難以判斷其所演繹的是哪一部武戲戲齣。戧脊處安著一座將軍乘麒麟像,麒麟身上的鱗片、毛髮皆採用剪黏技術完成,讓主角看來更顯抖擻。不過綜觀簷上的陶像多半為常見的樣式,也是屬於模印下大量複製的產品,因此似乎缺少了點驚艷度。在頂層與第二層屋簷之間的正中央,懸掛著「長和宮」的大理石雕宮名牌,上寫「歲次壬申年陽月建立」,兩側各有一條栩栩如生的青龍護衛著。上一個壬申年是民國八十一年(1992),這一年正是長和宮重建聖母殿的第二年。再看到第二層戧脊的部分,分立了四大天王乘龍像,四大天王本是佛教顧守須彌山四方的護法天王,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手握寶劍、西方廣目天王,手纏靈蛇、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寶傘。這四位護法天王為護持佛教道場的大護法,後來被小說封神演義所沿用,並賦予「風調雨順」的意涵,因此在傳統的寺廟建築中,常可看見以四大天王為題材的裝飾,既有護持道場的意義,也祈求著上蒼賜與風調雨順。至於最下層屋簷的戧脊則是豎立了媽祖最得力的兩位助手,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陶像,祂們一如往常扮演著媽祖前導的角色,為聖母觀遍天下,聞聲救苦。

屋簷下的裝飾部分,最外圍的兩側墀頭處各有一尊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乾坤圈的中壇元帥三太子像。墀頭上的裝飾一般常見的憨番或是石獅,但長和宮卻是中壇元帥,這樣的安排是阿中目前僅見。而在三川殿正面的看樑處是一幅「眉峰昇天」圖,講述的是媽祖在廿八歲時得道昇天的神話故事,只是所謂的「眉峰」應作「湄峰」才是,因為原意是湄洲島上的一處高地。畫中聖母乘坐的鳳輦,兩側侍女手持日月扇,輦旁圍繞著吹奏著樂器的仙女,一種仙樂飄飄,凌步虛空的神聖氛圍油然而生。至於兩側小港門上的看樑則是文財神與武財神,相傳文財神為商紂時期的比干,而武財神則是玄壇真君趙公明。文財神乘著麒麟手持如意,武財神騎著黑虎手執芭蕉,身後跟隨著運財而來的童子,展現出世人希望神靈賜與財富的想望。在看樑之間的龍柱上立有以天官為主角的豎材雕刻,一旁則是侍官執扇服侍,身後以代表長青的松樹為背景,皆有吉祥的寓意象徵。三川殿正面的兩對龍柱,是以常見的翻天覆地雙龍盤柱為樣式,這樣式常見於新建的宮廟建築。往廟身的側邊走去可欣賞懸魚裝飾,這裡的懸魚為雙夔龍懸掛兩面罄牌,牌中有以四聘為主題的陶像裝飾。

走入三川殿下的場域,這裡以石雕為主要裝飾素材,橫樑則是鋼筋水泥外再加以彩繪。正門樑枋上方採「疊斗式」又稱「塔斗」,是一種斗上加斗,層層堆疊的設計方式。正中央懸掛著宮名牌匾,落款時間為丙子年,也就是民國八十五年(1996)。仔細一看,匾身周圍刻著九條龍,上左右各三,最特別的是上方一般常見的樣式是只有一條正面的盤龍,但長和宮的樣式卻是一條正面盤龍左右再搭配兩條位置不對稱的金龍,讓整體造型顯得靈活而不呆板。下方門楣石雕以雙龍護珠為主視覺,兩側再搭配八仙朝賀。下方對聯以行書樣式書寫,內容題到:「長存聖德慧施福祿曜鴻恩,和欣母儀順應禎祥賜黎民」,傳達了希冀聖母娘娘賜福百姓的期望。中央走道有鐵柵欄隔絕,兩側則同樣是石獅鎮守,只是造型與一般所見新式風格無異。兩側門扇的身堵為鏤雕作品,龍邊主題看來似乎是深山訪仙之類的題材,而虎邊頗似封神演義的萬仙陣。這兩幅作品的呈現方式有很大的特殊點,一般常見的雕刻作品當中的人物都是採正面或是側面的方式呈現,但這兩幅當中卻有部分人物是背對著觀眾的,如此符合真實的呈現,讓作品看起來更加靈活生動。再看到兩側的龍虎石堵,以降龍、伏虎兩羅漢來呈現,至於祈求吉慶堵的部分則是個由一位將軍手持帶有諧音寓意的器物來呈現,兩將軍一俊秀一粗獷,兩人眼神望向廟內,頗有護衛道場的威武之態。

走入廟內可見樑上多雕刻花草樹木、祥瑞圖案等,讓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回頭欣賞門神作品,這裡採用的是彩色的立體木雕,其中最讓阿中覺得有趣的是龍邊的侍官門神,彎曲的眉毛與眼睛不由得也讓人感染了他們的好心情。長和宮的內部並不透天,因此三川殿、正殿是相連的。進入正殿後便可看見鎮殿媽端坐於神龕內,雕飾華麗的花罩更添不凡氣勢,媽祖雙手端持朝天笏,上寫「玉旨」代表直達天聽,表情肅穆威儀,兩側仕女手持日月扇隨侍。鎮殿媽的前方有三座玻璃展示櫃,裡頭各供俸一尊媽祖神像,三尊神像同樣都少了華麗的冠冕與神衣,以最原始的雕塑樣貌呈現,略顯斑駁的面容透露其年代的久遠,身上衣袍漆線之細膩讓人佩服匠師手藝之高超,這三位看起來應該是長和宮內地位最為崇高,年代最為久遠的媽祖神像,或許也就是信徒們津津樂道的「斑鳩媽」故事當中的主角。前文當中我們曾提到長和宮的媽祖有「斑鳩媽」之稱,相關故事見於日據時期所出版的〈南瀛佛教會會報〉第十三卷‧第十一號「臺灣的動物崇拜」一文當中,內容提到:「斗六郡斗六街石榴班三四八番地所在,有一座祭祀媽祖的長和宮,是光緒元年的創立。廟的落成典禮當天,在奉迎天上聖母行列的途中,有一隻鳩(山鳩)飛到神轎上面來就不走了。後來更鑽進媽祖神像的懷裡不見了。人們對這件事情覺得不可思議,終於將這媽祖稱呼為斑鳩媽。」(見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dhism/tb/ny/index.php?i=ny13-11),也就是因為有這段傳說,因此石榴班長和宮的媽祖又被信徒暱稱為「斑鳩媽」。傳說終究是傳說,信者不信者自有之,只要有顆善良純正的心,媽祖自然會護佑我們的。在媽祖娘娘的左右當然少不了千順兩位護法將軍,除了正殿神桌兩側所矗立的兩位鎮殿將軍,神桌上也有一對看來應該是和元老媽祖同一年代的元老將軍,金身除了略帶油漬外保存良好,威武之姿讓人望之生畏,反倒是鎮殿的將軍像看來就較為和藹可親。在神桌上除了媽祖與將軍的神像外,最外側還有兩隻小石獅,廟方還為他們繫上了紅色蝴蝶結,看上去神采奕奕,精神抖擻啊!正殿除了主祀媽祖娘娘,龍虎兩邊還陪祀了玄天上帝與五府千歲。

往後殿走去,這裡與臺灣大多數的媽祖廟一樣都奉祀著觀世音菩薩,菩薩所面對的照牆就是媽祖神龕的正後方是一幅「四聖獻缽」的淺浮雕,內容是四大天王供養觀世音菩薩。進入菩薩殿內,慈祥的觀世音菩薩結跏盤坐,手持柳枝遍灑淨瓶神水,面容祥和令人望之平靜。菩薩座前矗立著兩大護法:韋馱菩薩與伽藍菩薩,其中伽藍菩薩在佛教徒的信仰當中,代表人物便是三國時期的關羽,傳說關羽被東吳大將陸遜所擒,最後受斬首而亡,魂魄茫茫飄至荊州的當陽玉泉山。輾轉至隋朝時期,天台宗智者大師前往此地說法,碰見冤魂不散的關羽,在一番因果相循的開示說法後,關羽發願擔任伽藍護法,護持佛法。就是因為有這一番典故,所以在許多供奉佛、菩薩的佛寺或是廟宇當中,我們常可看見棗面長髯,威儀神武的伽藍護法─關羽。菩薩殿內的兩側牆壁上則是嵌著十八羅漢的石雕,雕琢手法雖不甚精細,但仍能反映出羅漢們不同的心性與面容。

走上二樓則為靈霄寶殿,供奉的當然就是民間信仰的最高主宰─玉皇上帝,只是長和宮的靈霄寶殿原本的空間就不大,再加上建造了宮殿式高台,因此殿內顯得侷促。阿中參訪的當天正是農曆正月初九,也就是玉皇上帝誕辰日,廟方準備了許多供品來奉祀玉帝,只是阿中獨自徘迴在寶殿之間,每每覺得氣氛似乎有些冷清,或許天公伯喜歡安靜的過生日吧?!走出殿外可以欣賞靈霄寶殿上方的陶像作品,除了正脊脊背上的雙龍護塔,兩側燕尾的印斗則是另一組四大天王像。在佛教的信仰當中,玉皇大帝便是忉利天宮之主─帝釋天,居住在須彌山頂,也就是說四大天王所守護的便是忉利天宮,有了這層緣由,在靈霄寶殿上可以看見四大護法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步出長和宮,廟埕上一團布袋戲正為了天公生而賣力演出著,演出前最重要的扮仙,熱鬧的北管搭配官腔念白,放送的喇叭聲劃破了鄉村的寧靜,一群小朋友們就候在棚下,等待著「喝醉的八位神仙」開始撒糖果、餅乾,這場景勾起了阿中幼時的記憶,那份天真快樂的記憶,雖然還不致於跑去跟大家搶糖果,不過那打從心裡升起的熟悉感,此時也感染了大家的喜悅,頓時有種暖暖、充實的氛圍。

相較於數里之外的斗六市區,石榴班是一個相當寧靜的村落,雖然在行政區域上同屬斗六市,但社區的氛圍截然不同。當天阿中是搭火車前往的,一下車看不見習以為常的台鐵站務人員,收票買票一切自己來,這裡就是這麼一個隨性的地方。看著老車站上掛著的那面「百年老驛」牌,想像著當年的風光,與送往迎來的悲歡喜樂,老的東西就是能承載記憶。很高興看見車站的保留,也期待它能在地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再展風華,找尋更多石榴班的昔日記憶。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在臺灣以植物為名的地區並不多,也因此讓「石榴班」這個地名顯得特殊而有趣。「石榴」閩南語念作[sia-liu],有人寫作「射榴」,早在康熙年間周鍾瑄的《諸羅縣志》,當中的〈規制志/水利/陂〉就有「石榴班陂 在柴裏社東北.源由阿拔泉溪出.康熙四十九年,莊民合築.」的記載,由此可證「石榴班」一名由來已久。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正脊脊背同樣採雙龍護三仙之貌,兩側有祈求吉慶兩將軍護衛。正脊脊堵的題材也是常見的八仙朝壽翁,西施脊則有麒麟、老虎、獅子、豹與大象這五種陸地上最勇猛的野獸。兩道規帶前方的牌頭主角並不突出,因此也難以判斷其所演繹的是哪一部武戲戲齣。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正當阿中拉遠鏡頭欲拍攝三仙陶像時,剛好有一隻鴿子靜靜的棲在祿仙的頭上,當下讓我想起了長和宮「斑鳩媽」的傳說,心中興起一個念頭想著這隻鴿子也許是來提醒阿中要特別介紹「斑鳩媽」的故事吧?!想到這兒不免多拍了幾張照片。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戧脊處安著一座將軍乘麒麟像,麒麟身上的鱗片、毛髮皆採用剪黏技術完成,讓主角看來更顯抖擻。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不過綜觀簷上的陶像多半為常見的樣式,也是屬於模印下大量複製的產品,因此似乎缺少了點驚艷度。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在頂層與第二層屋簷之間的正中央,懸掛著「長和宮」的大理石雕宮名牌,上寫「歲次壬申年陽月建立」,兩側各有一條栩栩如生的青龍護衛著。上一個壬申年是民國八十一年(1992),這一年正是長和宮重建聖母殿的第二年。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再看到第二層戧脊的部分,分立了四大天王乘龍像,四大天王本是佛教顧守須彌山四方的護法天王。這四位護法天王為護持佛教道場的大護法,後來被小說封神演義所沿用,並賦予「風調雨順」的意涵,因此在傳統的寺廟建築中,常可看見以四大天王為題材的裝飾,既有護持道場的意義,也祈求著上蒼賜與風調雨順。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至於最下層屋簷的戧脊則是豎立了媽祖最得力的兩位助手,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陶像,祂們一如往常扮演著媽祖前導的角色,為聖母觀遍天下,聞聲救苦。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屋簷下的裝飾部分,最外圍的兩側墀頭處各有一尊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乾坤圈的中壇元帥三太子像。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墀頭上的裝飾一般常見的憨番或是石獅,但長和宮卻是中壇元帥,這樣的安排是阿中目前僅見。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三川殿正面的看樑處是一幅「眉峰昇天」圖,講述的是媽祖在廿八歲時得道昇天的神話故事,只是所謂的「眉峰」應作「湄峰」才是,因為原意是湄洲島上的一處高地。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畫中聖母乘坐的鳳輦,兩側侍女手持日月扇,輦旁圍繞著吹奏著樂器的仙女,一種仙樂飄飄,凌步虛空的神聖氛圍油然而生。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兩側小港門上的看樑則是文財神與武財神,文財神乘著麒麟手持如意。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武財神玄壇真君趙公明騎著黑虎手執芭蕉,身後跟隨著運財而來的童子,展現出世人希望神靈賜與財富的想望。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在看樑之間的龍柱上立有以天官為主角的豎材雕刻,一旁則是侍官執扇服侍,身後以代表長青的松樹為背景,皆有吉祥的寓意象徵。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往廟身的側邊走去可欣賞懸魚裝飾,這裡的懸魚為雙夔龍懸掛兩面罄牌。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罄牌中有以四聘為主題的陶像裝飾。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正門樑枋上方採「疊斗式」又稱「塔斗」,是一種斗上加斗,層層堆疊的設計方式。下方門楣石雕以雙龍護珠為主視覺,兩側再搭配八仙朝賀。中央走道有鐵柵欄隔絕,兩側則同樣是石獅鎮守,只是造型與一般所見新式風格無異。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正中央懸掛著宮名牌匾,落款時間為丙子年,也就是民國八十五年。仔細一看,匾身周圍刻著九條龍,上左右各三,最特別的是上方一般常見的樣式是只有一條正面的盤龍,但長和宮的樣式卻是一條正面盤龍左右再搭配兩條位置不對稱的金龍,讓整體造型顯得靈活而不呆板。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對聯以行書樣式書寫,內容題到:「長存聖德慧施福祿曜鴻恩,和欣母儀順應禎祥賜黎民」,傳達了希冀聖母娘娘賜福百姓的期望。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兩側門扇的身堵為鏤雕作品,龍邊主題看來似乎是深山訪仙之類的題材,而虎邊頗似封神演義的萬仙陣。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兩幅作品的呈現方式有很大的特殊點,一般常見的雕刻作品當中的人物都是採正面或是側面的方式呈現,但這兩幅當中卻有部分人物是背對著觀眾的,如此符合真實的呈現,讓作品看起來更加靈活生動。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兩側的龍虎石堵以降龍、伏虎兩羅漢來呈現。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祈求吉慶堵的部分則是個由一位將軍手持帶有諧音寓意的器物來呈現,兩將軍一俊秀一粗獷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兩人眼神望向廟內,頗有護衛道場的威武之態。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回頭欣賞門神作品,這裡採用的是彩色的立體木雕,其中最讓阿中覺得有趣的是龍邊的侍官門神,彎曲的眉毛與眼睛不由得也讓人感染了他們的好心情。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進入正殿後便可看見鎮殿媽端坐於神龕內,雕飾華麗的花罩更添不凡氣勢。在神桌上除了媽祖與將軍的神像外,最外側還有兩隻小石獅,廟方還為他們繫上了紅色蝴蝶結,看上去神采奕奕,精神抖擻啊!正殿除了主祀媽祖娘娘,龍虎兩邊還陪祀了玄天上帝與五府千歲。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媽祖雙手端持朝天笏,上寫「玉旨」代表直達天聽。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鎮殿媽表情肅穆威儀,兩側仕女手持日月扇隨侍。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鎮殿媽的前方有三座玻璃展示櫃,裡頭各供俸一尊媽祖神像,三尊神像同樣都少了華麗的冠冕與神衣,以最原始的雕塑樣貌呈現,略顯斑駁的面容透露其年代的久遠,身上衣袍漆線之細膩讓人佩服匠師手藝之高超。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這三位看起來應該是長和宮內地位最為崇高,年代最為久遠的媽祖神像,或許也就是信徒們津津樂道的「斑鳩媽」故事當中的主角。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南瀛佛教會會報〉第十三卷‧第十一號「臺灣的動物崇拜」一文當中,內容提到:「斗六郡斗六街石榴班三四八番地所在,有一座祭祀媽祖的長和宮,是光緒元年的創立。廟的落成典禮當天,在奉迎天上聖母行列的途中,有一隻鳩(山鳩)飛到神轎上面來就不走了。後來更鑽進媽祖神像的懷裡不見了。人們對這件事情覺得不可思議,終於將這媽祖稱呼為斑鳩媽。,也就是因為有這段傳說,因此石榴班長和宮的媽祖又被信徒暱稱為「斑鳩媽」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神桌上也有一對看來應該是和元老媽祖同一年代的元老將軍,金身除了略帶油漬外保存良好,威武之姿讓人望之生畏。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正殿神桌兩側所矗立的兩位鎮殿將軍看來就較為和藹可親。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往後殿走去,這裡與臺灣大多數的媽祖廟一樣都奉祀著觀世音菩薩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菩薩所面對的照牆就是媽祖神龕的正後方是一幅「四聖獻缽」的淺浮雕,內容是四大天王供養觀世音菩薩。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傳說關羽被東吳大將陸遜所擒,最後受斬首而亡,魂魄茫茫飄至荊州的當陽玉泉山。輾轉至隋朝時期,天台宗智者大師前往此地說法,碰見冤魂不散的關羽,在一番因果相循的開示說法後,關羽發願擔任伽藍護法,護持佛法。就是因為有這一番典故,所以在許多供奉佛、菩薩的佛寺或是廟宇當中,我們常可看見棗面長髯,威儀神武的伽藍護法─關羽。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菩薩殿內的兩側牆壁上則是嵌著十八羅漢的石雕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雕琢手法雖不甚精細,但仍能反映出羅漢們不同的心性與面容。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走上二樓則為靈霄寶殿,供奉的當然就是民間信仰的最高主宰─玉皇上帝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走出殿外可以欣賞靈霄寶殿上方的陶像作品,除了正脊脊背上的雙龍護塔,兩側燕尾的印斗則是另一組四大天王像。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佛教的信仰當中,玉皇大帝便是忉利天宮之主─帝釋天,居住在須彌山頂,也就是說四大天王所守護的便是忉利天宮,有了這層緣由,在靈霄寶殿上可以看見四大護法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步出長和宮,廟埕上一團布袋戲正為了天公生而賣力演出著,演出前最重要的扮仙,熱鬧的北管搭配官腔念白,放送的喇叭聲劃破了鄉村的寧靜。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一群小朋友們就候在棚下,等待著「喝醉的八位神仙」開始撒糖果、餅乾,這場景勾起了阿中幼時的記憶,那份天真快樂的記憶,雖然還不致於跑去跟大家搶糖果,不過那打從心裡升起的熟悉感,此時也感染了大家的喜悅,頓時有種暖暖、充實的氛圍。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斗六石榴班長和宮
看著老車站上掛著的那面「百年老驛」牌,想像著當年的風光,與送往迎來的悲歡喜樂。老的東西就是能承載記憶,很高興看見車站的保留,也期待它能在地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再展風華,找尋更多石榴班的昔日記憶。

【攝‧記】斗六石榴長和宮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