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啟天宮

時間:
2014527


地點:萬華啟天宮(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5327)

交通方式:搭乘臺北捷運至龍山寺站,由1號出口出站右轉西園路,遇廣州街左轉,經華西街夜市至253巷右轉即可抵達,步行路程約七分鐘。

【萬華啟天宮簡介】引自萬華古蹟追尋
艋舺的興盛始於道光年間,同治年間則是它的黃金時代。所謂福地福人居,艋舺望族黃家在這裡開拓奠基,他的族群在這裡代代相傳,到了道光二十一年,黃姜生、黃昭祿父子在此地開設萬順料館,所謂料館就是鋸木製材廠,經營從福建進口福杉,是當時高級建築之材料,而從三峽(三角湧)、大溪(大嵙崁),或新店等地砍伐樟樹製材後,運至福州賣作軍需造船之用,由於進出口的需求量都很大,甚至劉銘傳築鐵路之枕木都在這裡加工供應,木料也都堆放在這岸邊交易,因為料館街口正好靠河道彎曲處,故來往船舶避風,故而起卸貨也方便,木材進出口碼頭也都集中在這裡。

相傳在道光二十一年有一艘載運福杉之紅船(木材運輸專用船隻,船頭漆紅,故稱之),卸貨後揚帆欲回福州途中,竟在晴空萬里,風平浪靜的海中,原地打轉,寸步不前;船員覺得奇怪,由於船隻為航行的安全,多於船上奉祀天上聖母媽祖,即焚香禱告請示神意,指示鑾駕欲留在艋舺以享煙祀,船家只得將船駛返碼頭,並洽眾議,安奉在黃昭祿住處之正廳(黃家原住在本宮,即他的舊厝),嗣後有求必應,非常靈驗,附近居民亦多來參拜,顯然這裡是天上聖母媽祖要定基之聖地。

黃家自從奉祀天上聖母媽祖之後,更像是受到庇蔭般,奇蹟似地事業一帆風順,從此成為艋舺地方排行第二的大富人家。當時的打油詩即如此傳誦:艋舺第一好張得寶,第二好黃阿祿嫂,第三好馬悄哥。黃氏家族於發跡後便在附近興建一所傳統式大宅院,閤家遷往新居,原本打算將供奉在舊居的媽祖神位同時遷徙過去,但由於在神前虔誠擲筊,卻未得允准,而仍留在舊居,其後當地居民信徒認為媽祖為庇佑地方;顯赫神靈,乃敦請改為公祀,經黃家同意及接受眾信徒要求,遂將舊宅捐獻作為媽祖鎮守之宮殿,定名啟天宮,天上聖母料館媽祖廟開放給民眾參拜。

啟天宮為土角厝牆壁,屋頂蓋茅竹之舊民房,久經風雨吹打,難免破損,痕跡隨處可見;後有地方人士李振生,因高堂病篤,祈求許願果然蒙受感應康復,得以盡孝道之故,乃發起重建,在保正(里長)之協助下,修改重建為磚造瓦屋,前後二殿擴充到六十餘坪,稍有規模之廟宇,同時並奉祀池府王爺(又稱番王爺,據說為保護入山煉樟腦的人免遭番害之神)及關聖帝君,因此料館媽祖在艋舺地方名盛一方,來參拜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現在看得到的廟堂建築物,是民國七十七年啟天宮成立基金會,所逐步完成的續建工程,如金亭遷徙建築,接著民國七十八年將後殿木造改建鋼筋水泥樓房,以及前殿圍欄、門神、樑柱等,費時兩年才竣工,啟天宮開基已一百六十九年歷史。

【阿中隨筆】
萬華舊名「艋舺」,為平埔族巴賽語[Bangka]之音譯。丁紹儀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所成書的《東瀛識略》〈卷六、番社 番俗〉一節當中記載:「……渡水無舟,刳獨木空其中,邊翼以板,用藤繫之,名曰「艋舺」;恰受兩、三人而已。……」,故可知[Bangka]意為獨木舟,也可推知艋舺為依靠水運而發跡的城市。艋舺的興盛伴隨著淡水河對岸的新莊之淤積而來,兩者之消長可藉由官署的遷移得到印證;根據《福建通志》〈卷十八/淡水廳〉的記載:「縣丞署在艋舺.舊本八里坌巡檢司,雍正十一年設,後移駐新莊.乾隆五十四年,改為縣丞.嘉慶十三年,設艋舺營,距新莊僅十里,因改駐於此.」,又〈卷八十三/國朝/艋舺營〉提到:「艋舺營(原北路淡水營,嘉慶十四年改設艋舺營,統轄艋舺陸路、滬尾水師兼轄噶瑪蘭官兵)」,艋舺躍昇為北臺灣的軍事重地,也因此而成立了許多專門製造戰船的兵工廠;《淡水廳志》〈卷七 志六 武備志/船政〉載:「道光七年,奏准知、方兩號裁汰,另造白底船十六隻,編順字號;十六隻編濟字號;分撥臺協中左右艋舺四營分管.艋舺得四分之一,以抵知、方舊額.此即新添八船也.嗣以道廠戰船需料,樟木為多,率產於淡之內山番界,在艋舺設軍工廠,例由道委員辦運,為防海哨船所用.道光二十三年,臺灣道熊一本復札淡水同知,召充匠首採製軍料,運廠策應,以副戰艦之需.」,為了提供軍工廠製造戰船所需的大量木材,「料館」於焉形成,料館的功能在於將採集或運送而來的樟木轉手賣給軍方,由此可見其對航運之依賴,也是艋舺繁榮興盛的一大因素。不過料館的經營者能在之後成為艋舺地區的郊商,進而左右整個艋舺碼頭的商務並累積財富,其實關鍵點並非本業,而是意外的收入─樟腦。

根據連橫的《臺灣通史》〈卷十八 榷賣志/樟腦〉的記載:「
樟腦為臺灣特產……匠首率眾入山,並許熬腦,以私其利,而他人皆禁也。道光五年,始設軍工廠於艋舺,並設軍工料館,兼辦腦務。內山所熬之腦皆歸所收,而後配出。……。同治二年,艋舺料館改為腦館,竹塹、後龍、大甲等處均設小館,以理其事。其時艋舺、大甲所出特多,歲各一萬二、三千擔,竹塹、後龍亦各有一、二千擔,而噶瑪蘭、彰化之內山且有熬者;消用日廣。」,因為承辦軍工廠木料所需的匠首獲准入山採集樟腦,因此成了提供木料給軍方以外的重要利益來源,艋舺料館的興盛自是由此展開,這過程亦可從啟天宮傳說池府王爺能護佑上山採樟之工人免於受害得到佐證。

清道光同治年間,艋舺形成了三大富商,民間流傳的打油詩紀錄了這樣的歷史:「
艋舺第一好張德寶,第二好黃阿祿嫂,第三好馬悄哥。」黃祿嫂指的是黃昭祿的妻子,根據啟天宮沿革的記載,黃昭祿與父親黃姜生從福建來臺至艋舺定居,從事的便是料館的生意,兩父子聯手經營「萬順料館」。然而黃昭祿英年早逝,守寡的阿祿嫂一肩扛起家族的事業,以她獨特的生意手腕與過人的膽識,將黃家的事業經營得更出色,奠定了艋舺第二富的地位,並且在舊宅的附近蓋起了大宅院,也就是如今位於啟天宮左前方這座美輪美奐的黃種德堂。至於啟天宮媽祖與黃家的淵源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根據啟天宮的沿革記載,其所奉祀的媽祖原為自福建運送木材而來的商船上所奉祀,後來因為發生了許多「神蹟」,因此改祀於艋舺黃家廳堂,後又因媽祖不願跟隨黃家入住新宅院,遂由黃家捐贈舊宅與讓出媽祖神像成為公廟。如果對照這段沿革的時間點,那麼啟天宮之創建當於清咸豐年間,也就是在黃種德堂落成之後。

啟天宮位於臺北著名的華西街夜市附近,不過因為坐落在巷弄內,因此對第一次拜訪的阿中而言有些難找,繞了一會兒才靠著手機地圖找到。不僅如此,廟埕上方還搭了遮雨棚架導致光線不足,三川殿前方加了紅色柵欄阻隔,因此讓原本就狹窄的巷弄顯得更加侷促,這是啟天宮最讓人感到可惜的地方。由於廟埕上方棚架的緣故,無法好好欣賞三川殿簷上的裝飾,只能依稀看見此廟的屋頂採北方建築形式,裝飾簡單,稜線末端以龍生九子之一的螭吻收束。

三川殿的立面部分以石雕裝飾為主,門口一對龍柱為覆地姿態,龍首在下,龍身盤繞向上,頗有隨時騰躍而起的英姿。龍柱上方的看樑為一連串的傳統故事彩繪;正中央為「九曲黃河陣」,但見姜子牙乘著四不像,手持杏黃旗指揮若定。四不像是姜太公的得力坐騎,《封神演義》形容其「麟頭豸尾體如龍,足踏祥光至九重,四海九湖隨意行,三山五岳霎時送」,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這幅畫中的四不像更加奇異,龍首、麒麟身,四肢分別像是龍爪、虎掌、鹿足、馬蹄。在《封神演義》的故事中,「九曲黃河陣」為三仙島雲霄、瓊霄、碧霄三位娘娘,受申公豹請託下山幫助殷商聞太師對抗姜子牙所擺設的陣法,「
內藏先天秘密,生死機關;外按九宮八卦,出入門戶,連環進退,井井有條。人雖不過六百,其中玄妙不啻百萬之師。縱是神仙入此,則神消魄散。」,楊戩、金吒、木吒三名大將,甚至連赤精子、廣成子、文殊廣法天尊等一班玉虛上仙皆受虧於此陣。最後還勞動了元始天尊與道德天尊親臨破陣,堪稱是《封神演義》當中最難突破的陣法。龍邊為「太乙真人收石磯」;話說哪吒不慎以乾坤弓搭配震天箭射殺了石磯娘娘的門徒,隨後石磯親臨陳塘關尋仇,欲教哪吒賠命。之後哪吒前往乾元山金光洞尋求師父太乙真人的幫助,真人識石磯乃昔日女媧娘娘煉石補天之火磚所化,於是擺出了九龍神火罩,以三昧真火將石磯煉成原形。虎邊的「李哪吒鬧東海」同樣也是出自《封神演義》的傳說故事;靈珠子轉世的李哪吒,有一回在東海口戲水,將神物混天綾放入海水中清洗,導致龍宮震盪,龍王三太子敖丙前來問罪竟被哪吒打死,並且抽去龍筋,引發了一連串驚動人界、水宮的風波。這三則故事都是封神當中著名的橋段,也充分展現了神仙們的高超本領。這幾幅彩繪的作者均署名為萬華陳信雄,筆法用色雖較為濃烈,不若古法那般清新,但自有一種融合西洋油畫的風格。

再看到三川殿立面上方牌樓面,同樣也以彩繪為主要裝飾,中門最上方為八仙朝賀圖,八位民間最常見的神仙乘著各自的神獸而來;乘著瑞獅,頭著道冠,身著道袍,手持拂塵,身揹七星劍的呂洞賓,英姿颯爽而來。身著員外裝,手捧魚板,倒騎著白驢的張果老,是當中最有趣的畫面。下方另一幅畫作則是以二十四孝中的「楊香救父」與「孟宗哭筍」為主題。畫中楊香自信滿滿,為救父親而奮勇扼虎,對照老虎的表情讓人見之莞爾。另一頭趴在竹子上的孟宗,正愁著寒冬無竹可奉祀母親而哭喪著臉,表情生動而傳神。兩側小港門同樣也有上下兩幅畫作,上方為武場戲齣,有「薛平貴戰蓋蘇文」以及「狄青大戰八寶公主」。蓋蘇文原名為「淵蓋蘇文」,是高句麗王國末期的著名鐵腕軍事家,中國史書為避唐太祖李淵之諱而多記為「蓋蘇文」。唐朝軍隊多次與其征戰,卻始終無法取得勝利,而薛仁貴便是在唐太宗征高句麗的戰役中展露頭角,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唐朝大將。而狄青與八寶公主的邂逅則是因狄青奉命至西遼取珍珠旗,不料迷失路徑誤入單單國,後來被八寶公主招勸降並招為駙馬,這段民間戲曲常見的傳奇故事其實是虛構的,只是巾幗英雌常為民間戲曲的題材,舉凡樊梨花、八寶公主、穆桂英…皆是,故事情節大同小異,不免看出戲曲之間彼此抄襲的痕跡了。下層畫作則是以「舜耕歷山」與「木蘭從軍」為主題,透過歷史上著名的孝子舜以及花木蘭,傳達廟宇教忠教孝的功能。

正門門楣懸掛著一件繡彩,上寫「艋舺啟天宮天上聖母」,彩上雙龍拜塔,四週還有八隻狐狸環繞,狐諧音福,有納福的吉祥寓意。對聯題字「
啟發民心源溯湄州開覺路,天迴國遠神臨閤艋渡迷津」,訴說著啟天宮媽祖源從湄洲,蒞臨艋舺保佑眾生。正門前同樣有一對近代樣式的石獅鎮守,兩側門扇有石雕作品,只是比起樑上的彩繪,石雕的精緻度較為粗糙,抹上的七彩色漆讓石雕看來更加突兀。身堵為武鬥戲齣,腰堵則為四聘當中的「舜耕歷山」與「渭水聘賢」。再觀兩側對看壁堵為蒼龍、母虎教子,搭配降伏羅漢。下方腰堵有空城計與另一幅似乎也是三國演義戲文的故事題材,只見身著盔甲的將軍壓解犯人而來,右側則貌似劉關張三兄弟,只是如為趙雲擒孟獲,那麼劉關張三兄弟就不該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出現,相對的,演義中似乎也沒有劉關張三兄弟擒將的故事情節,令人不解。相較起來,啟天宮三川殿的石雕作品較為平凡,繪畫則較有可看性。

進入廟內可欣賞門神彩繪作品,正門為秦叔寶、尉遲恭兩位大將鎮守,秦瓊手持金鐧,眼神剛毅,泰然自若;尉遲敬德手持九節鞭,瞠目怒視,威武逼人。龍邊小港門為侍官,兩人分持劍、印,象徵著媽祖的威儀。虎邊侍女手捧牡丹與爵杯、酒壺,有晉爵、賜福的寓意。綜觀三對門神畫作,工筆雖稱不上細膩,神態雖談不上脫俗,但自有一股門神繪畫的神態,尤其是正門的一對將軍,足以讓人靜靜欣賞。在前拜殿上方的橫樑依然有許多彩繪作品,其中有一幅題為「漢高祖斬白蛇」,以蛇為題材的彩繪並不多見,而此段故事的乃源自於傳說劉邦曾於酒後斬殺白蛇,有婦人向其泣訴兒子白帝子化為蛇,被赤帝子所斬。此說法顯然是穿鑿附會的造神故事,企圖將劉邦塑造為天命所歸的天子,而劉邦便是上天欽點要來接續周朝火德的赤帝所化,這種利用宗教信仰來吹噓自己,擄獲民心的做法,自古至今依舊如此。四方金柱上題有對聯詩句,皆以「啟天」藏頭,如「
啟佑群黎祥發湄洲隆俎豆,天生聖母靈分文甲靖波瀾」,這裡需特別說明的是「文甲」二字,稍微不查可能會誤以為所指乃莆田文甲碼頭,其實「艋舺」本就為平埔語音譯,在文獻當中也有「文甲」寫法,是故這裡所謂的「靈分文甲」與上聯對應意為湄洲媽祖分靈至艋舺來。另一對詩句則為「啟德被蒼生宮殿巍峨安艋舺,天恩覃寶島香煙靉靆溯湄洲」,「靉靆」是形容雲多而昏暗的樣子,這裡借為形容艋舺啟天宮香火鼎盛,煙霧繚繞。四方金柱的兩側對看壁處則是廟裡的金香部與辦公空間。

前拜殿為置放供品的主要空間,穿過前拜殿有一透天天井,上方有採光罩遮蔽,雖不至於隔去光線,但卻也阻擋了空氣的流通。天井兩側有洗石子工法砌成的鐘鼓樓,靠近前拜殿處的女兒牆上各有一幅大型的彩繪作品,繪著南極仙翁與麻姑獻壽,畫作因受潮而開始有些剝落。南極仙翁的表情祥和喜悅而自然,麻姑的表情則顯得有些呆版,由作畫的手法看來應與門神為同一匠師。而在天井下方,正殿延伸出一座露臺,露臺前有一方小型的御路,上方刻著一條四爪金龍。只見盤龍雙腳分持龍珠與印璽,另外雙腳則是踏著祥雲,雲下還有數條鯉魚,有「鯉魚躍龍門」的吉祥寓意。御路上方有一幅三仙彩繪石雕,是阿中認為啟天宮石雕作品當中較為細膩的一幅。福神立於中央,右手持如意左手捻鬚,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右邊祿神抱著幼童象徵賜子,左邊壽神突額白髯為長壽的代表,故福祿壽三仙也稱為「財子壽」。除了三仙為主角,當中還有兩名童子高舉著大旗與彩球,諧音便是「祈求」,祈求財子壽三先齊降福,是世間眾生最期盼的美好生活。抬頭望向正殿看樑上懸掛著「德參天地」匾,因受長年香火煙燻,匾上兩側落款的字體已經模糊不清。後方另一塊懸掛在大樑上的「咸霑聖德」匾,則是落款為丁巳年(民國六十六年,1977)由商號「金合成」所立,據查這兩方匾額為近代啟天宮重修時所立。

登上臺階進入正殿,剛粉面完工的鎮殿千順將軍就矗立在露臺前,幸運的能有機會近距離的拜見兩位尊容。只見兩將軍瞠目直視,眼睛炯炯有神,展露金剛怒相,表現出賞善罰惡的威武神姿。正殿一座精緻的木雕神龕,高雅端莊的鎮殿媽高座其中,軟身造型的神像,雙手持著朝天笏代表直達天聽,豐腴的臉頰與盈滿笑意的眼神,是臺灣人心中最深刻的母親形象。神龕內除了鎮殿媽,還有數尊尺寸大小不一的媽祖神像,其中四媽最吸引阿中的目光,看起來側著身子的四媽,似乎正專注聆聽著眾生的祈願,那形象頗有府城大天后宮傾聽觀音的感覺。啟天宮的神龕雖設有玻璃,但廟方保持的相當乾淨,因此拍起照來除了光線折射,其他倒也不成問題。神龕外側左右各有一尊硬身媽祖神像,是啟天宮的爐主媽。神龕兩側對聯題著「
啟化迪千祥慈雲坤德庇海島佑北淡,天恩賜百福威赫英風護人民鎮南街」,艋舺是淡水河上游的一個河港,出入都會經過淡水河口,因此「庇海島,佑北淡」正是期盼著媽祖能庇佑出入的船隻平安順風。神龕外側同樣奉祀著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這兩尊將軍像雕琢細膩,威武懾人,雖現金剛相卻不怖人,望之反而讓人有一種得到保護的感覺。神龕前方的神桌上同樣奉祀著與媽祖關係密切的觀世音菩薩,以及廟宇常見的中壇元帥三太子。上方一通「海宇奠安」匾是目前啟天宮內所收藏年代最古老的匾額,上款註明「大正丁巳年重修」,大正丁巳是民國六年(西元1917),由「重修」兩字推斷,此匾的年代當早於民國六年。下款寫著「董事李根生(…略)及諸善信敬獻」、「林知義謹題」。林知義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卒於民國元年(1912),新竹人,曾擔任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顧問,是著名的書法家,其楷書字體渾厚有力,啟天宮藏有此匾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意義,也收藏著文物的藝術價值。

神龕前神桌的兩側各有一座立式神龕,原本應該是奉祀鎮殿千順將軍的地方。神龕上各有一副饒富趣味的對聯,龍邊題道「
一看就知最好改頭換面,千藏亦是豈容掩耳盜鈴」,虎邊寫著「有我聽聞作惡難逃法眼,任汝跪拜為非趁早回頭」,透過對聯就能深切地把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的特質,融入勸世的中心思想當中,著實妙哉。正殿上除了主祀天上聖母,龍虎邊還陪祀了關聖帝君與池府王爺。關帝為生意人所奉祀的守護神,而池王相傳能護佑工人上山採樟腦免於原住民的襲擾,從奉祀的神明即能看出料館啟天宮的創建背景,吾人入廟參拜之餘,也能遙想昔日祖先創業之艱辛。

步出啟天宮,可見甫整修完畢的黃種德堂,那是昔日「阿祿嫂」的黃家大宅,後來捐出做為黃氏宗祠,成就了流芳百世的功績,這座宗祠對比啟天宮反而更加華麗,更有廟的感覺。當阿中在撰寫這篇隨筆時,料館啟天宮再過幾天就要進行重修工程,時間的巧合讓我得以在重修前為啟天宮留下紀錄。期待修整完工後,料館媽祖廟能再現往日風華,讓啟天宮的聲名更加遠播。

萬華啟天宮

萬華啟天宮
根據啟天宮的沿革記載,其所奉祀的媽祖原為自福建運送木材而來的商船上所奉祀,後來因為發生了許多「神蹟」,因此改祀於艋舺黃家廳堂,後又因媽祖不願跟隨黃家入住新宅院,遂由黃家捐贈舊宅與讓出媽祖神像成為公廟。

萬華啟天宮
廟埕上方的遮雨棚架導致光線不足,三川殿前方加了紅色柵欄阻隔,因此讓原本就狹窄的巷弄顯得更加侷促,這是啟天宮最讓人感到可惜的地方。

萬華啟天宮
由於廟埕上方棚架的緣故,無法好好欣賞三川殿簷上的裝飾,只能依稀看見此廟的屋頂採北方建築形式,裝飾簡單,稜線末端以龍生九子之一的螭吻收束。

萬華啟天宮
正中央為「九曲黃河陣」,但見姜子牙乘著四不像,手持杏黃旗指揮若定。四不像是姜太公的得力坐騎,《封神演義》形容其「麟頭豸尾體如龍,足踏祥光至九重,四海九湖隨意行,三山五岳霎時送」,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這幅畫中的四不像更加奇異,龍首、麒麟身,四肢分別像是龍爪、虎掌、鹿足、馬蹄。

萬華啟天宮
龍邊為「太乙真人收石磯」;話說哪吒不慎以乾坤弓搭配震天箭射殺了石磯娘娘的門徒,隨後石磯親臨陳塘關尋仇,欲教哪吒賠命。之後哪吒前往乾元山金光洞尋求師父太乙真人的幫助,真人識石磯乃昔日女媧娘娘煉石補天之火磚所化,於是擺出了九龍神火罩,以三昧真火將石磯煉成原形。

萬華啟天宮
虎邊的「李哪吒鬧東海」同樣也是出自《封神演義》的傳說故事;靈珠子轉世的李哪吒,有一回在東海口戲水,將神物混天綾放入海水中清洗,導致龍宮震盪,龍王三太子敖丙前來問罪竟被哪吒打死,並且抽去龍筋,引發了一連串驚動人界、水宮的風波。
這幾幅彩繪的作者均署名為萬華陳信雄,筆法用色雖較為濃烈,不若古法那般清新,但自有一種融合西洋油畫的風格。


萬華啟天宮
乘著瑞獅,頭著道冠,身著道袍,手持拂塵,身揹七星劍的呂洞賓,英姿颯爽而來。

萬華啟天宮
身著員外裝,手捧魚板,倒騎著白驢的張果老,是當中最有趣的畫面。

萬華啟天宮
楊香自信滿滿,為救父親而奮勇扼虎,對照老虎的表情讓人見之莞爾。

萬華啟天宮
趴在竹子上的孟宗,正愁著寒冬無竹可奉祀母親而哭喪著臉,表情生動而傳神。

萬華啟天宮
蓋蘇文原名為「淵蓋蘇文」,是高句麗王國末期的著名鐵腕軍事家,中國史書為避唐太祖李淵之諱而多記為「蓋蘇文」。唐朝軍隊多次與其征戰,卻始終無法取得勝利,而薛仁貴便是在唐太宗征高句麗的戰役中展露頭角,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唐朝大將。

萬華啟天宮
狄青與八寶公主的邂逅則是因狄青奉命至西遼取珍珠旗,不料迷失路徑誤入單單國,後來被八寶公主招勸降並招為駙馬,這段民間戲曲常見的傳奇故事其實是虛構的,只是巾幗英雌常為民間戲曲的題材,舉凡樊梨花、八寶公主、穆桂英…皆是,故事情節大同小異,不免看出戲曲之間彼此抄襲的痕跡了。

萬華啟天宮

萬華啟天宮
下層畫作則是以「舜耕歷山」與「木蘭從軍」為主題,透過歷史上著名的孝子舜以及花木蘭,傳達廟宇教忠教孝的功能。

萬華啟天宮
正門門楣懸掛著一件繡彩,上寫「艋舺啟天宮天上聖母」,彩上雙龍拜塔,四週還有八隻狐狸環繞。正門前同樣有一對近代樣式的石獅鎮守,兩側門扇有石雕作品,只是比起樑上的彩繪,石雕的精緻度較為粗糙,抹上的七彩色漆讓石雕看來更加突兀。

萬華啟天宮

萬華啟天宮
狐諧音福,有納福的吉祥寓意。

萬華啟天宮
對聯題字「啟發民心源溯湄州開覺路,天迴國遠神臨閤艋渡迷津」,訴說著啟天宮媽祖源從湄洲,蒞臨艋舺保佑眾生。

萬華啟天宮

萬華啟天宮
腰堵則為四聘當中的「舜耕歷山」與「渭水聘賢」。

萬華啟天宮
兩側對看壁堵為蒼龍、母虎教子,搭配降伏羅漢。

萬華啟天宮
龍虎堵下方腰堵有空城計與另一幅似乎也是三國演義戲文的故事題材

萬華啟天宮
只見身著盔甲的將軍壓解犯人而來

萬華啟天宮
右側則貌似劉關張三兄弟,只是如為趙雲擒孟獲,那麼劉關張三兄弟就不該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出現,相對的,演義中似乎也沒有劉關張三兄弟擒將的故事情節,令人不解。

萬華啟天宮
相較起來,啟天宮三川殿的石雕作品較為平凡,繪畫則較有可看性。

萬華啟天宮
進入廟內可欣賞門神彩繪作品,正門為秦叔寶、尉遲恭兩位大將鎮守,工筆雖稱不上細膩,神態雖談不上脫俗,但自有一股門神繪畫的神態,尤其是正門的一對將軍,足以讓人靜靜欣賞。

萬華啟天宮
秦瓊手持金鐧,眼神剛毅,泰然自若。

萬華啟天宮
尉遲敬德手持九節鞭,瞠目怒視,威武逼人。

萬華啟天宮

萬華啟天宮
龍邊小港門為侍官,兩人分持劍、印,象徵著媽祖的威儀。

萬華啟天宮

萬華啟天宮
虎邊侍女手捧牡丹與爵杯、酒壺,有晉爵、賜福的寓意。

萬華啟天宮
有一幅題為「漢高祖斬白蛇」,以蛇為題材的彩繪並不多見,而此段故事的乃源自於傳說劉邦曾於酒後斬殺白蛇,有婦人向其泣訴兒子白帝子化為蛇,被赤帝子所斬。此說法顯然是穿鑿附會的造神故事,企圖將劉邦塑造為天命所歸的天子,而劉邦便是上天欽點要來接續周朝火德的赤帝所化,這種利用宗教信仰來吹噓自己,擄獲民心的做法,自古至今依舊如此。

萬華啟天宮
前拜殿為置放供品的主要空間,穿過前拜殿有一透天天井,上方有採光罩遮蔽,雖不至於隔去光線,但卻也阻擋了空氣的流通。

萬華啟天宮
南極仙翁的表情祥和喜悅而自然

萬華啟天宮
麻姑的表情則顯得有些呆版畫作因受潮而開始有些剝落。

萬華啟天宮
只見盤龍雙腳分持龍珠與印璽,另外雙腳則是踏著祥雲,雲下還有數條鯉魚,有「鯉魚躍龍門」的吉祥寓意。

萬華啟天宮
御路上方有一幅三仙彩繪石雕,是阿中認為啟天宮石雕作品當中較為細膩的一幅。福神立於中央,右手持如意左手捻鬚,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右邊祿神抱著幼童象徵賜子,左邊壽神突額白髯為長壽的代表,故福祿壽三仙也稱為「財子壽」。除了三仙為主角,當中還有兩名童子高舉著大旗與彩球,諧音便是「祈求」,祈求財子壽三先齊降福,是世間眾生最期盼的美好生活。

萬華啟天宮
抬頭望向正殿看樑上懸掛著「德參天地」匾,因受長年香火煙燻,匾上兩側落款的字體已經模糊不清。

萬華啟天宮
後方另一塊懸掛在大樑上的「咸霑聖德」匾,則是落款為丁巳年(民國六十六年,1977)由商號「金合成」所立,據查這兩方匾額為近代啟天宮重修時所立。

萬華啟天宮
登上臺階進入正殿,剛粉面完工的鎮殿千順將軍就矗立在露臺前,幸運的能有機會近距離的拜見兩位尊容。

萬華啟天宮
只見兩將軍瞠目直視,眼睛炯炯有神,展露金剛怒相,表現出賞善罰惡的威武神姿。

萬華啟天宮
正殿一座精緻的木雕神龕,高雅端莊的鎮殿媽高座其中神龕兩側對聯題著「啟化迪千祥慈雲坤德庇海島佑北淡,天恩賜百福威赫英風護人民鎮南街」,艋舺是淡水河上游的一個河港,出入都會經過淡水河口,因此「庇海島,佑北淡」正是期盼著媽祖能庇佑出入的船隻平安順風。

萬華啟天宮
軟身造型的神像,雙手持著朝天笏代表直達天聽,豐腴的臉頰與盈滿笑意的眼神,是臺灣人心中最深刻的母親形象。

萬華啟天宮
神龕內除了鎮殿媽,還有數尊尺寸大小不一的媽祖神像,其中四媽最吸引阿中的目光,看起來側著身子的四媽,似乎正專注聆聽著眾生的祈願,那形象頗有府城大天后宮傾聽觀音的感覺。

萬華啟天宮
神龕外側左右各有一尊硬身媽祖神像,是啟天宮的爐主媽。

萬華啟天宮
神龕外側同樣奉祀著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這兩尊將軍像雕琢細膩,威武懾人

萬華啟天宮
雖現金剛相卻不怖人,望之反而讓人有一種得到保護的感覺。

萬華啟天宮
上方一通「海宇奠安」匾是目前啟天宮內所收藏年代最古老的匾額,上款註明「大正丁巳年重修」,大正丁巳是民國六年(西元1917),由「重修」兩字推斷,此匾的年代當早於民國六年。

萬華啟天宮
下款寫著「董事李根生(…略)及諸善信敬獻」、「林知義謹題」。林知義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卒於民國元年(1912),新竹人,曾擔任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顧問,是著名的書法家,其楷書字體渾厚有力,啟天宮藏有此匾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意義,也收藏著文物的藝術價值。

萬華啟天宮
關帝為生意人所奉祀的守護神從奉祀的神明即能看出料館啟天宮的創建背景,吾人入廟參拜之餘,也能遙想昔日祖先創業之艱辛。

萬華啟天宮
池王相傳能護佑工人上山採樟腦免於原住民的襲擾。根據連橫的《臺灣通史》〈卷十八榷賣志/樟腦〉的記載:「樟腦為臺灣特產……匠首率眾入山,並許熬腦,以私其利,而他人皆禁也。道光五年,始設軍工廠於艋舺,並設軍工料館,兼辦腦務。內山所熬之腦皆歸所收,而後配出。……。同治二年,艋舺料館改為腦館,竹塹、後龍、大甲等處均設小館,以理其事。其時艋舺、大甲所出特多,歲各一萬二、三千擔,竹塹、後龍亦各有一、二千擔,而噶瑪蘭、彰化之內山且有熬者;消用日廣。」,因為承辦軍工廠木料所需的匠首獲准入山採集樟腦,因此成了提供木料給軍方以外的重要利益來源,艋舺料館的興盛自是由此展開,這過程亦可從啟天宮傳說池府王爺能護佑上山採樟之工人免於受害得到佐證。

萬華啟天宮
步出啟天宮,可見甫整修完畢的黃種德堂,那是昔日「阿祿嫂」的黃家大宅,後來捐出做為黃氏宗祠,成就了流芳百世的功績,這座宗祠對比啟天宮反而更加華麗,更有廟的感覺。

萬華啟天宮
當阿中在撰寫這篇隨筆時,料館啟天宮再過幾天就要進行重修工程,時間的巧合讓我得以在重修前為啟天宮留下紀錄。期待修整完工後,料館媽祖廟能再現往日風華,讓啟天宮的聲名更加遠播。

【攝‧記】萬華啟天
  

arrow
arrow

    阿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